登陆注册
48954600000010

第10章 书信(10)

附:书信存目

附一:胡华致函存目

1.1952年10月19日复《历史教学》月刊

2.1952年10月26日复奚介凡、王大纲各函;致叶蠖生

3.1952年11月12日复董晨

4.1952年11月14日致钱海

5.1952年11月26日复奚介凡

6.1952年12月1日复天津大学机械系张锡久问革命史学习问题函

7.1953年1月2日致志愿军慰问信

8.1953年1月16日复河南大学教务长郭晓棠

9.1953年1月20日致邹鲁风副校长

10.1953年1月30日致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

11.1953年2月21日复《历史教学》月刊

12.1953年3月13日复浙江邬昂夫

13.1953年4月17日复温州汪文钧

14.1953年5月27日复人民出版社

15.1953年6月5日致吴老玉章

16.1953年6月11日复温州汪文钧

17.1953年6月17日复华东人民出版社征求出版意见函

18.1953年9月1日致张岱、董晨、陶大镛各函

19.1953年9月4日致贾逸君

20.1953年9月9日复读者湖南武冈马少侨、江苏吴县铁流各函

21.1954年1月1日致王波鸣、李常青各函

22.1954年7月20日致上海竺扬

23.1954年7月23日复读者王同草、黄彩各函

24.1954年8月13日致人民出版社

25.1954年9月4日复杭州叶曼之、哈尔滨张恩起各函

26.1954年9月8日为修改《中国历史概要》展期事致函邵循正

27.1954年10月13日复《人民中国》沈苏儒

28.1954年10月18日致竺扬、叶曼之、王禹夫、王少燕、王城及本校钟涵各函

29.1954年11月1日复人民教育出版社

30.1955年1月5日复王波鸣

31.1955年1月15日复表弟钟华庆

32.1955年1月19日致吴老玉章

33.1955年2月7日复读者石希珍

34.1955年3月28日致孙承佩、黎澍、刘大年、刘桂五各函

35.1955年8月6日致刘经宇、宫永康各函

36.1955年9月5日致钟华庆

37.1955年10月2日致人民出版社

38.1955年11月2日致王波鸣、方宗惠各函

39.1955年11月8日复蔡基孚

40.1956年4月12日致肖明

41.1956年5月15日致教研室、李新、刘经宇各函

42.1956年5月26日致何干之、龚古今各函

43.1956年10月11日复上海吴玲葆、浙江杭州周明各函;复《人民中国》沈苏儒邀稿函

44.1957年4月25日复太湖周侠平,北京张明、谷军各函

45.1957年4月30日致苏联科学院中国研究所杜曼副所长

46.1957年5月12日致苏联杜宾斯基

47.1957年9月1日致何干之

48.1957年10月2日致周同宇

49.1964年10月16日致张岱

50.1964年11月1日复张岱

51.1964年11月25日致吴老玉章

52.1964年12月4日复张岱

53.1966年1月13日致范老文澜

54.1966年1月16日致坂本清马;致田家岗张仁堂

55.1966年1月18日致田家岗田二虎

56.1966年2月26日复田家岗张金柱

57.1972年12月9日致奉化竺振放

58.1973年4月29日致肖洛虹;致珠江制片厂胡重华

59.1973年12月2日致中国革命博物馆杨振亚馆长、徐彬如副馆长

60.1974年2月27日复嘉兴、绍兴纪念馆

61.1974年6月3日致王淇、彦奇

62.1974年6月5日致王淇

63.1974年11月14日致成仿吾校长;致刘桂生

64.1975年1月8日复赵东黎

65.1976年11月5日复山东聊城师院贾蔚昌

66.1976年12月21日致邓颖超、叶剑英并人民日报社各函

67.1977年2月2日致邓颖超

68.1977年4月21日致张岱

69.1978年1月10日致中国青年出版社

70.1978年5月28日致人民大学校长成仿吾、郭影秋

71.1979年9月25日复日中友好协会全国本部副会长赤津益造

72.1980年1月3日复林仲、严慰冰、陆定一

73.1980年7月31日致胡德平、孟庆远、宋嘉沛、陈明显各函

74.1980年8月3日致成老仿吾;致冯文彬

75.1980年8月4日致何老长工

76.1980年8月6日致郭影秋副校长

77.1980年8月10日致人民大学孙力余、霍遇吾副校长

78.1981年1月2日致江西田虹、王朝俊各函;致何长工、刘型、林扬各函

79.1981年3月24日致何长工;致郑伯克、萧克、莫文骅等各函

80.1981年7月9日致北京大学林代昭

81.1981年7月23日复陈志凌等

82.1981年9月25日致陈志凌

83.1981年12月29日复陈志凌、呙玉临、曾庆圭、宋国柱各函;复中央档案馆王明哲函

84.1982年1月3日致郭影秋副校长;致军事科学院曹宇光、李振军;致近代史研究所张侠;致山东政协余修、湖北财经学院廖鑫初、浙江大学曹书裕、武汉汽轮机厂方子和各函

85.1982年1月4日复胡耀珠

86.1982年1月12日复刘宗尧

87.1982年1月15日复王光美

88.1982年2月8日复重庆市教育局乐安中(乐懿烈士之子)

89.1982年2月9日致乔明甫

90.1982年4月20日致张腾霄、竺扬、顾稀、王颖各函

91.1982年4月27日复竺扬

92.1982年5月1日致李春辉

93.1982年5月2日致武汉田子渝、张林圣各函;致蹇先任

94.1982年5月18日复联邦德国魏格林;致何老长工

95.1982年7月15日致罗章龙、林代昭各函

96.1982年7月28日复政协郭丽卿、新疆大学郭雨、南京大学王德宝及党史系办公室各函

97.1982年8月4日致陕西出版社赵伯森、胡海、林理明各函;致何定华

98.1982年8月30日致王首道、萧克、何长工各函

99.1982年8月31日复何长工;复卢权

100.1982年10月7日致郭洛夫

101.1982年10月8日复湖南刘晴波、天津黄亮各函

102.1982年10月27日致陈明显;与宋涛致张腾霄

103.1982年11月24日致李维汉

104.1982年11月29日复王克平、张军民各函

105.1982年12月6日复徐莹

106.1983年1月26日复上海党史学会郑灿辉

107.1983年2月12日致中央党史研究室胡绳、廖盖隆;中宣部邓力群;胡乔木;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冯文彬;中国社会科学院梅关桦各函

108.1983年2月17日复新疆关继康、伊犁师院房艺杰各函

109.1983年2月19日致梅益、梅关桦各函;致陈志凌

110.1983年3月1日致常叶、何定华、熊巢生、李育安各函

111.1983年3月11日致湖南刘睛波

112.1983年4月25日致苏艺、姚鸿瑞(杭大)、王学启各函

113.1983年4月27日致何老长工

114.1983年7月22日致张腾霄、谢韬、牟建华、萧效钦、林茂生各函

115.1983年8月9日致团中央宣传部

116.1983年9月5日致陈铁健、罗征敬各函

117.1983年9月12日致黄火青、岳虹、黄海明各函

118.1983年9月17日致奉化一中函,祝贺成立巴人奖学金

119.1983年10月13日致莫文骅、乔明甫、李立各函邀请参加长沙会议

120.1983年10月20日致何长工;致陈其五

121.1983年10月24日致函何定华、邓垦、高克亭、余修,邀参加党史人物研究会长沙会议

122.1983年10月26日复郭洛夫

123.1983年12月15日复山东高克亭、余修

124.1983年12月28日复爱德华·弗雷德曼教授;致郭影秋、罗迈、廖盖隆、李立、莫文骅、刘英、乔明甫、成仿吾、冯文彬各函

125.1984年6月9日致严慰冰

126.1984年6月16日致肖立昂、汪云生、陈修良、陈志凌、巨彩丽各函

127.1984年6月17日致贺捷生

128.1984年6月25日致《北京日报》理论部

129.1984年6月27日复邵华;致李肇年、王家鼎各函

130.1984年6月29日致刘思齐

131.1984年7月1日致山西党史学会张玉田、段祥田各函

132.1984年7月5日复何长工、莫文骅、巨彩丽、杨世兰各函

133.1984年8月25日致杨尚昆

134.1984年9月24日致中共张家口市委书记刘善祥

135.1984年10月13日示刘涓迅、胡宁

136.1984年11月13日示刘涓迅

137.1984年12月14日致郭洛夫

138.1984年12月25日致日本友人完户宽

139.1984年12月30日致石岛纪之

140.1985年1月9日致郭洛夫、陈志凌、张从丽、胡耀珠及湖南邓启辉各函

141.1985年1月11日致廖盖隆、蔡博、索尔兹伯里各函

142.1985年1月17日致蔡博

143.1985年1月21日致何鹄志

144.1985年1月23日致廖盖隆

145.1985年2月1日致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西村成雄

146.1985年2月4日致索尔兹伯里

147.1985年2月13日致王学启、石雅贞、房芝杰各函

148.1985年2月27日致陈修良

149.1985年3月17日致卢权

150.1985年3月26日致陈修良、黎光明、何定华各函

151.1985年4月2日致张友渔

152.1985年4月5日致何长工

153.1985年4月9日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政治系弗雷德曼教授

154.1985年4月17日致吴智棠等

155.1985年5月2日致何东昌

156.1985年5月6日复联邦德国魏格林博士

157.1985年5月12日致王学启

158.1985年6月7日复王学启

159.1985年7月7日致大连曲国臣、刘春盛

160.1985年7月12日复刘效良、王学启各函

161.1985年7月15日致王启发、向青各函

162.1985年8月1日致戴逸

163.1985年8月26日致刘效良、王学启各函

164.1985年9月2日复刘德喜

165.1985年9月25日复徐健涛;致泰伟斯、加拿大里加纳大学赵志军各函

166.1985年10月15日致郁纪

167.1985年10月19日致严慰冰

168.1985年11月13日致何长工、童小鹏各函

169.1985年11月19日复高原

170.1985年12月3日复张宝裕、郭洛夫各函

171.1985年12月4日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弗雷德曼

172.1985年12月12日致甘英

173.1985年12月17日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泰伟斯博士

174.1985年12月19日致樊道远

175.1986年1月2日复刘贯一、谭双泉、张从丽各函

176.1986年1月3日致《人民日报》宁培芬

177.1986年2月4日复何鹄志、王学启各函

178.1986年2月11日致严慰冰

179.1986年6月24日致陈修良;复马洪武、李淑信

180.1986年6月26日复竺明程;致何定华

181.1986年6月27日致呙玉临、沈宁、罗东、任越、杜魏华、张金鉴、张和仑、周时遥等函

182.1986年6月30日致荷兰莱顿大学安东尼詹姆斯塞奇博士、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系阿普特教授各函;致苏艺(汝蛟)、姚鸿瑞、孙建杭、郑州《党史文摘》各函

183.1986年7月2日致宇野重昭并日本国际政治学会、成蹊大学亚洲及太平洋研究中心

184.1986年7月3日复郭洛夫

185.1986年7月8日致堪培拉国立大学王赓武教授;复联邦德国魏格林博士

186.1986年7月9日致郭述申

187.1986年7月11日致王首道、程子华

188.1986年7月13日复吴景之

189.1986年7月15日致纽约州立大学马克赛尔顿教授;致袁宝华、赵宝熙、陈志凌、郭洛夫、何沁各函

190.1986年7月23日复陈志凌、郭洛夫

191.1986年7月25日致张援远、索尔兹伯里各函

192.1986年7月26日复美国读者安东尼

193.1986年8月19日致宇野重昭;致泰伟斯

194.1986年8月21日致沈钜光;复龚育之;致李育安等

195.1986年8月22日复麦克法夸尔

196.1986年9月3日致宇野重昭

197.1986年9月6日致泰伟斯、沈钜光

198.1986年9月8日致任中敏、杨世兰、王克平等各函

199.1986年9月17日复竹内实、狭间直树

200.1986年9月18日致京都大学池田诚;致何定华、章开源各函

201.1986年9月19日致东京大学野泽丰;致马场毅;复华东石油学院余世诚;致伍修权、乔明甫各函

202.1986年12月29日复日本马场毅

203.1987年1月7日致麦克法夸尔、杨炳章各函;致泰伟斯

204.1987年1月8日致汤山土美子

205.1987年1月10日致(美)邹谠等

206.1987年1月12日致耶鲁大学阿普托教授

207.1987年1月14日致耶鲁大学阿普特教授

208.1987年1月17日复西村成雄、井上久土各函;复英国安东尼、塞奇

209.1987年1月22日致泰伟斯

210.1987年2月2日复泰伟斯

211.1987年2月6日复张文秋

212.1987年2月21日复黄华

213.1987年2月23日致索尔兹伯里、王光美、刘英各函

214.1987年3月1日复杨炳章;致麦克法夸尔

215.1987年3月3日致彭承福、北大哲学系刘光彩各函

216.1987年3月6日致泰伟斯

217.1987年3月9日复姜沛南;致戈华

218.1987年3月10日致陈修良、巨彩丽各函

219.1987年3月17日致杨炳章

220.1987年3月19日致威斯康星大学弗雷德曼

221.1987年3月26日致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孔飞力、魏斐德(纽约伯克利大学)、费维恺(密歇根大学)

222.1987年3月27日致沈阳财经学院李绍堂

223.1987年3月31日复索尔兹伯里

224.1987年4月1日致张汉青、向青、石志夫(北大)、田子渝(湖北大学)、王昌玮(北大)等各函

225.1987年4月17日致姜华宣

226.1987年6月16日致麦克法夸尔、泰伟斯、谢伟思、李侃如等各函

227.1987年6月17日复浙江大学社科系郑子康等;复泰伟斯;致陈治平、史卡拉宾诺、高若思、何迪等各函

228.1987年6月18日致索尔兹伯里、费能文、杨炳章、邹谠、范力沛、谢侨远、戈定瑜等各函

229.1987年6月19日致弗雷德曼

230.1987年6月21日就访美情况致袁宝华校长(内容见本文集第四卷“对国外研究中国革命史的评述”)

231.1987年7月15日致王玉平、夏庄合各函

232.1987年7月17日致何长工、何定华各函

233.1987年7月21日致王玉平、王建初各函

234.1987年9月9日致费正清、马若德、弗雷德曼各函

235.1987年9月10日复泰伟斯

236.1987年10月28日致姜华宣

237.1987年11月于医院致张岱

附二:内地人士致胡华函存目

1.1947年4月24日华北联合大学成仿吾校长致

2.1951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范文澜致

3.1951年2月4日范文澜致

4.1951年2月24日西南民工第一支队政治处刘永祥致

5.1958年9月1日侯德榜致

6.1973年6月20日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张西帆致

7.1974年6月10日中共宁都县委致

8.1977年1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致

9.1977年5月15日广州曹云屏(北伐烈士曹渊之子)、方梅致

10.1977年12月16日中国青年出版社章南致

11.1978年2月16日刘昂致

12.1978年2月19日《解放军报》社长姚远方致

13.1978年2月22日吉林《社会科学战线》周雷致

14.1978年2月25日姚远方致

15.1978年3月4日舒自清致

16.1978年3月15日李福景(与周恩来旅欧同行)之子李甡致

17.1979年1月23日江苏常州羊牧之致

18.1979年4月24日罗章龙致

19.1979年8月15日张鸿诰致

20.1979年10月16日罗章龙致

21.1979年12月24日罗章龙致

22.1979年12月24日陈楚平致

23.1980年1月3日陈楚平致

24.1980年1月14日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李肇年致

25.1980年1月22日中国革命博物馆苏东海致

26.1980年2月27日中纪委刘英致

27.1980年4月8日罗章龙致

28.1980年5月15日刘型致

29.1980年6月7日廖盖隆致

30.1980年7月26日陆定一致

31.1980年8月5日胡德平致

32.1980年9月13日南京大学王德宝致

33.1980年9月21日罗章龙致

34.1980年10月7日湘潭大学韩长耕致

35.1981年1月25日中共奉化县委党校纪杰致

36.1981年1月26日罗学瓒之子罗立洲(株洲基础大学)致

37.1981年3月7日北京大学赵宝煦致

38.1981年3月27日莫文骅致

39.1981年4月1日上海师范学院郑灿辉致

40.1981年6月22日中央组织部郑伯克致

41.1981年6月23日中共湖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何定华致

42.1981年7月13日严慰冰致

43.1981年7月17日穆欣致

44.1981年8月1日安庆师范学院章起致

45.1981年8月31日教育部高教一司致

46.1981年9月17日中国国际交流协会致

47.1981年9月30日萧三致

48.1981年11月4日郭影秋之子郭少陵致

49.1981年11月5日中国革命博物馆徐彬如致

50.1981年11月5日宣侠父之女宣平致

51.1981年12月11日原浙东地下党负责人竺扬致

52.1981年12月21日陈志凌致

53.1981年12月27日武汉方子和致

54.1981年12月30日陕西人民出版社郭洛夫致

55.1981年12月31日山东省政协副主席余修致

56.1982年1月10日山西大学药英致

57.1982年2月2日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部致

58.1982年7月6日罗章龙致

59.1982年7月李强同志处致,并胡华附致何东

60.1982年7月22日王光美致胡华、高放

61.1982年9月3日全国政协王首道办公室致

62.1982年9月15日李维汉致

63.1982年10月15日中国作家协会致

64.1982年11月19日萧三秘书刘和忠致

65.1982年11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所孙连成致

66.1982年12月8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丁一岚致

67.1982年12月24日彭明致

68.1983年2月4日北京工业学院任楚致

69.1983年2月18日周立波夫人林蓝致

70.1983年2月18日《郑州大学学报》主编李育安致

71.1983年3月2日东北师范大学何楠若(丁浩川夫人)教授致

72.1983年5月5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陈以沛致

73.1983年6月4日陕西人民出版社郭洛夫致

74.1983年6月20日北京化工学院姜华宣致

75.1983年6月18日浙江省奉化一中致

76.1983年7月12日严慰冰致

77.1983年7月13日文化部文博职称评委会致

78.1983年8月2日文化部文博职称评委会办公室赵作炜致

79.1983年8月11日严慰冰致

80.1983年8月16日《董必武传》编辑组致

81.1983年10月10日莫文骅致

82.1983年10月15日莫文骅致

83.1983年10月22日莫文骅致

84.1983年11月19日何长工秘书单继友致

85.1983年12月23日郭洛夫致

86.1984年1月4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刘英致

87.1984年1月5日莫文骅致

88.1984年1月7日郭洛夫致

89.1984年1月20日上海赵珣致

90.1984年1月21日山东冶金工业学院尹士良致

91.1984年1月24日湖北财经学院夏志英致

92.1984年1月27日严慰冰致

93.1984年1月27日东北师范大学郑德荣教授致

94.1984年1月27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张锡岭致

95.1984年2月3日吉林建筑工学院郑福林致

96.1984年2月12日郭洛夫致

97.1984年2月20日郭洛夫致

98.1984年2月29日杨尚昆致

99.1984年2月29日黑龙江省委统战部长、省委党史办主任王景致

100.1984年3月27—28日郭洛夫致

101.1984年4月2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丁一岚致

102.1984年4月12日郭洛夫致

103.1984年4月19日陕西人民出版社何其昌、章彬致

104.1984年4月26日莫文骅致

105.1984年4月26日王首道夫人易纪均致

106.1984年4月28日严慰冰致

107.1984年5月21日浙江鄞县党史办王文达致

108.1984年5月29日中央军委杨尚昆同志处致

109.1984年6月8日中央军委杨尚昆同志处致

110.1984年6月2日北京市人大常委办公厅致

111.1984年6月2日北京市人大常委办公厅致

112.1984年6月3日严慰冰致

113.1984年6月6日莫文骅致

114.1984年6月7日张文秋、邵华致

115.1984年6月8日郭洛夫致

116.1984年6月13日郭洛夫致

117.1984年6月15日郭洛夫致

118.1984年6月28日郭洛夫致

119.1984年7月5日郭洛夫致

120.1984年7月15日郭洛夫致

121.1984年7月14日莫文骅致

122.1984年7月19日陈修良致

123.1984年7月23日郭洛夫致

124.1984年8月6日张援远(索尔兹伯里访华翻译)致

125.1984年8月25日郭洛夫致

126.1984年8月31日北京大学向青教授致

127.1984年9月25日郭洛夫致

128.1984年9月26日连云港板桥汽车修配厂工人于××致

129.1984年9月27日广西民族学院陆炬烈致

130.1984年10月7日湖南省七宝山硫铁矿杨××致

131.1984年11月29日郭洛夫致

132.1984年12月15日辽宁人民出版社郑桢致

133.1984年12月18日严慰冰致

134.1984年12月20日《张家口市报》编辑部致

135.1984年12月25日郭洛夫致

136.1984年12月27日郭洛夫致

137.1985年1月3日郭洛夫致

138.1985年1月21日郭洛夫致

139.1985年2月7日郭洛夫致

140.1985年2月26日郭洛夫致

141.1985年3月5日郭洛夫致

142.1985年5月13日郭洛夫致

143.1985年6月2日郭洛夫致

144.1985年6月15日郭洛夫致

145.1985年7月3日郭述申致

146.1985年7月25日郭洛夫致

147.1985年8月19日郭洛夫致

148.1985年9月21日郭洛夫致

149.1985年10月3日郭洛夫致

150.1985年10月27日湖南刘晴波致

151.1985年11月14日郭洛夫致

152.1985年11月27日郭洛夫致

153.1985年12月19日郭洛夫致

154.1985年12月3日莫文骅致

155.1985年12月30日刘贯一致

156.1986年1月4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丁一岚致

157.1986年1月7日郭洛夫致

158.1986年1月7日郭洛夫致

159.1986年1月21日郭洛夫致

160.1986年1月21日夜郭洛夫致

161.1986年1月21日李鹏致

162.1986年3月23日甘英致

163.1986年5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光远致

164.1986年7月16日龚育之致

165.1986年7月24日郭洛夫致

166.1986年9月27日郭洛夫致

167.1986年10月7日郭洛夫致

168.1986年10月8日郭洛夫致(附:侯兆水代致函;郭洛夫致侯兆水函)

169.1986年12月28日《党史研究》王仲清致

170.1987年2月17日黄华致

171.1987年6月2日郭洛夫致

172.1987年6月22日郭洛夫致

173.1987年12月15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广州审稿会全体同志致

附三:海外人士致胡华函存目

1.1979年8月10日香港李达民先生致

2.1979年11月7日日本赤津益造致

3.1980年2月12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社会人类学中心班国瑞博士致

4.1980年3月15日荷兰阿姆斯特丹班国瑞致

5.1980年4月9日日本赤津益造致

6.1980年5月3日香港波文书局李翠琼致

7.1980年6月23日联邦德国魏格林女士致

8.1980年6月30日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图书馆主任马大任致

9.1980年7月7日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图书馆主任马约翰致

10.1980年7月16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班国瑞博士致

11.1980年8月19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班国瑞博士致

12.1980年8月21日日本东京赤津益造致

13.1980年9月2日荷兰里兹大学班国瑞博士致

14.1980年11月10日日本东京赤津益造致

15.1980年11月16日香港司马璐致

16.1981年5月15日美国《抖擞》学刊郑培凯致

17.1981年12月3日联邦德国魏格林致

18.1982年4月2日联邦德国魏格林致

19.1982年5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教授莫里斯·迈斯纳(Maurice Meisner)致

20.1982年5月19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研究生孙白兰(BrendaSansom)致

21.1982年6月20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研究生孙白兰(BrendaSansom)致

22.1982年7月1日美国新泽西州州长特别顾问、西东大学教授兼中国研究所主任杨力宇致

23.1982年11月11日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竹内实致

24.1983年1月17日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致

25.1983年5月31日联邦德国魏格林致

26.1983年11月4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爱德华教授致

27.1984年1月6日联邦德国魏格林致

28.1984年5月2日联邦德国魏格林致

29.1984年8月5日美国芝加哥大学邹谠教授致

30.1984年8月9日日本千叶县马场毅致

31.1984年8月20日日本山口县大岛郡久贺町西中津原完户宽致

32.1984年8月26日日本国东京都清濑市三好章致

33.1984年8月27日日本东京都东久留米市内田知行致

34.1984年9月18日(京戳)加拿大安大略陈志让致

35.1985年3月18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弗雷德曼教授致

36.1985年4月4日联邦德国魏格林致

37.1985年4月25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弗雷德曼教授致

38.1985年6月4日英国威尔士大学兰·休姆致

39.1985年8月27日波兰格叶鲁那·留克(政治学)、列斯莱克·留克(生物学、哲学)致

40.1985年8月29日日本中央大学姬田光义教授致

41.1986年1月9日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博士林如莲致

42.1986年3月3日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博士林如莲致

43.1986年3月22日联邦德国魏格林致

44.1986年3月29日加拿大谢培智教授致

45.1986年4月21日澳大利亚富林德大学致

46.1986年4月30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E-文恩瑞特致

47.1986年4月30日澳大利亚堪培拉国立大学Y.S.Chan致

48.1986年5月5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图书馆致

49.1986年5月21日波兰罗津斯基致

50.1986年5月26日澳大利亚阿德雷得大学华安德博士致

51.1986年5月29日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杨炳章致

52.1986年5月30日澳大利亚泰伟斯致(附《富林德大学胡华访问公报》)

53.1986年6月3日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宇野重昭致

54.1986年6月10日美国耶鲁大学阿普特教授致

55.1986年6月16日联邦德国魏格林致

56.1986年6月23日澳大利亚王赓武致

57.1986年6月26日美国纽约大学马克·赛尔顿教授致

58.1986年7月4日英国埃塞克斯伊尔福德安东尼·库根致

59.1986年7月9日日本成蹊大学教授宇野重昭致

60.1986年7月10日日本成蹊大学教授宇野重昭致

61.1986年7月11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沈钜光博士致

62.1986年7月13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弗雷德曼教授致

63.1986年7月15日澳大利亚拉特布大学图书馆拜瑞·史密斯致

64.1986年7月15日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麦克法夸尔教授致

65.1986年7月17日荷兰阿姆斯特丹本顿致

66.1986年7月28日澳大利亚泰伟斯教授致

67.1986年8月20日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研究中心杨炳章致

68.1986年8月25日联邦德国魏格林致

69.1986年8月28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沈钜光博士致

70.1986年9月1日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理事成蹊大学教授宇野重昭致

71.1986年9月10日日本国竹内实致

72.1986年9月14日(京戳)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理事宇野重昭致

73.1986年11月11日美国耶鲁大学戴维·阿普特教授致

74.1987年1月23日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麦克法夸尔教授致

75.1987年2月12日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杨炳章致

76.1987年2月15日澳大利亚泰伟斯教授致

77.1987年3月18日澳大利亚泰伟斯教授致

78.1987年4月8日日本成蹊大学宇野重昭致

79.1987年4月9日美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弗里德里克·魏克曼教授致

80.1987年4月15日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日本经济调查协议会专务理事宫胁长定致

81.1987年4月16日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杨炳章致

82.1987年4月24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邹谠致

83.1987年4月24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弗雷德曼教授致

84.1987年4月28日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理事宇野重昭致

85.1987年4月30日日本有贺贞致

86.1987年5月1日美国密歇根大学李侃如博士致

87.1987年5月26日澳大利亚泰伟斯教授致

88.1987年5月29日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南希致

89.1987年5月31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弗雷德曼教授致

90.1987年6月5日索尔兹伯里致

附索氏与斯特朗关于中国革命与苏联问题的通信

(1)1956年7月30日索尔兹伯里致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函

(2)1956年8月4日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致索尔兹伯里函

91.1987年6月19日美国哈佛大学麦克法夸尔教授致

92.1987年7月1日美国谢伟思教授致

93.1987年7月5日美国索尔兹伯里致

94.1987年8月4日美国马德琳·康斯坦沙致

95.1987年8月10日澳大利亚泰伟斯教授致

96.1987年10月30日澳大利亚永鸿致

97.1987年12月23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弗雷德曼教授致

98.1989年5月澳大利亚泰伟斯等赠胡华亲属1988年4月澳大利亚《亚洲友协会刊》(内载悼念胡华教授撰文)

注释:

【1】陆更夫(1906—1932),原名陆承楠,四川叙永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广州起义,曾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1932年壮烈牺牲于广州。

【2】岩村三千夫,日中友好协会(正统)中央总部副理事长、中国研究所常务理事。

【3】即1957年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

【4】 1964年10月13日,胡华随人民大学师生离京到山西五台山阳白公社田家岗参加“四清”运动,以普通工作队员身份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至1965年6月5日返京。

【5】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共二十三条,故又称“二十三条”。

【6】 1961年3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共六十条,故又称“农业六十条”或“六十条”。

【7】凌静为郭影秋夫人。

【8】胡宁于1967年上山下乡在黑龙江农场。

【9】即程振声,胡华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生,中办工作人员。

【10】刘涓迅,胡华长婿,时为中共张家口市委宣传部干部。

【11】指1946年胡华写于张家口的《中国工人斗争史页——京绥路张家口工人斗争史迹纪实》一文之手稿,两万余字。

【12】指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

【13】指请胡华担任全国党史人物研究会负责人。

【14】指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

【15】指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

【16】胡华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战友。

【17】夏庄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离休干部,王波鸣的夫人。

【18】王波鸣(1916—1957),胡华好友,1937年赴延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至1953年在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工作。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校党委副书记。

【19】指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

【20】指中国人民大学。

【21】指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

【22】彭、陈二人此时正在广州审稿。

【23】王阿寿系江西吉安井头中学青年教师耿艳鹏笔名。后成为吉安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24】波多野,日本历史学家。

【25】班国瑞、约翰·托马均为荷兰历史学家。

【26】指《中国革命史讲义》。

【27】指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二次学术会议。重庆师范大学郑洪泉参与筹备。

【28】张林冬,浙江奉化人。长江航运管理局离休干部。1938年5月由中学校友胡华介绍赴延安,二人在四十余年后才重新取得联系。

【29】指田海燕(1913—1989),四川泸州人。1938年参加革命,延安《解放日报》特派记者。长江航运管理局离休干部。张林冬之夫。

【30】指张林冬之子田子渝,与李良明、任武雄合写的“恽代英”传,编入《中共党史人物传》。

【31】汪雅仙,浙江奉化人。1938年参加革命,中央某幼儿园离休干部。张林冬之姨妈。

【32】张岱,浙江奉化人。1938年10月与胡华同赴延安,1978年后任《哲学研究》杂志主编。

【33】顾招弟(顾平),浙江奉化人。张林冬姨表姐,全国政协离休干部。顾招花(顾明),浙江奉化人。张林冬姨表姐,胡立教之妻。

【34】指张林苏,浙江奉化人。1936年9月参加革命。中共武汉市委离休干部,其夫刘惠农,原中共湖北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市市委书记、市长。

【35】丁华,邓恳(原湖北省副省长、邓小平之弟)之妻,原武汉市外办主任。

【36】胡立教,原上海市委书记,上海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顾明之夫。

【37】余世诚,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中国石油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38】杨明斋(1882—1938),山东平度人,共产国际最早派往中国帮助建党的工作组成员,中共创立时期著名革命活动家。

【39】即陕北公学。

【40】即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41】廖鑫初(1937—1982),中南财经学院党史教员,《中共党史人物传》编委。胡华在《中共党史人物传》第十卷“后记”中专门加了一段话,称赞他是“蒋筑英、罗健夫式的中年知识分子”。

【42】指在长春召开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九、十卷审稿会。

【43】 《战火中的大学》为胡华等协助成仿吾完成的一本回忆录,1982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44】指穆欣撰写的“邹韬奋”传。

【45】叶华(1911—2001),德裔犹太人,1964年入中国籍,萧三夫人;立昂、维佳均为萧三与叶华的儿子。

【46】刘和忠、高陶为中国作家协会工作人员;杨先材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教员。

【47】指骆美玲,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湖北大学中共党史专业教授。

【48】此后,余世诚与张升善(山东平度党史研究室主任)合著“杨明斋”传,收入《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二十一卷。

【49】即李肇年,山东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审小组负责人。

【50】 《大百科》,指《中国大百科全书》,胡华为其中“科学社会主义”卷编委。

【51】 《百科》,指《中国大百科全书》,胡华为其中“科学社会主义”卷编委。

【52】晴波,即刘晴波,湖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大铭,即方大铭,湖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秘书长;芳文,即吕芳文,湖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秘书长。

【53】何其昌,时任陕西出版事业管理局局长兼陕西人民出版社社长。

【54】王敏,时为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

【55】即巨彩丽,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办公室工作人员。

【56】章彬,时任陕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

【57】收信人陈瑞云(1960年吉林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任教)注:1980年8月,我以“杨靖宇”传稿作者的身份参加了在河南信阳鸡公山召开的《中共党史人物传》审稿会。之后,我被吸收为编委。只是审稿会每年一般不少于两次,我的教学任务比较繁忙,学校科研经费有限,我不便每次都到会。胡老师希望我能多参加编委会工作,给我校领导写过信,也直接给我写了这封信。

【58】张文秋(1903—2002),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革命烈士刘谦初的夫人。

【59】指“吉鸿昌”传。

【60】吉瑞芝系革命烈士吉鸿昌的女儿,天津市政协常委。

【61】刘松林(思齐)、邵华均为张文秋的女儿。

【62】指在苏州召开的《中共党史人物传》审稿会。

【63】指台运行写的“皮定钧”传。

【64】指1984年10月在太原召开的《中共党史人物传》审稿会。

【65】党史研究会,即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1980年7月成立。

【66】即何鹄志,时为湖南省社科联秘书长、湖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秘书长。

【67】蔡妮、蔡博分别为蔡和森与向警予的女儿、儿子。

【68】应为华容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

【69】竺扬(1910—1994),浙江奉化人。1926年在宁波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任中共浙东临特委委员、奉化县工委书记等。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海运局职工业余大学副校长等职。

【70】竺一平系竺扬之兄,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蒙冤被开除党籍并关押,1953年病故。1986年6月19日中共奉化县委发出第43号文件,解决地下党遗留问题,落实干部政策,恢复了竺一平中国共产党党籍。

【71】詹步行,浙江省宁海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72】谷茨,本名何鹄志。

【73】廖盖隆,时任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

【74】刘昂,蔡和森烈士外甥女,曾任国家农机部副部长。

【75】指在太原召开的《中共党史人物传》审稿会。

【76】即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林如莲,其文章《对〈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一至十二卷的述评》作为附录收入《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二十九卷。

【77】刘贯一,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山西省副省长。

【78】汪孝达(1913—1938),浙江奉化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教员,1938年蒙冤遇害。见报文章指顾平、顾明、张林苏、张林冬撰写(田子渝执笔)的《我们的革命引路人》,发表在1985年12月5日的《解放日报》上。

【79】指《中国革命史研究荟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80】刘正,时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夫生,即刘夫生,时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

【81】田子渝,现为湖北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博士生导师。

【82】即《王明“左”倾关门主义、冒险主义对抗日同盟军的危害》。

【83】指大连海军政治学院。

【84】 1986年9月2日,胡华收到陈云为《中共党史人物传》题写的书名。该丛书从第三十一卷开始启用。

【85】陈修良(1907—1998),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浙江省委宣传部代部长、上海社会科学院顾问。

【86】文汉老,即沙文汉(1908—1964),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浙江省省长。

【87】指《中共党史人物传》。

【88】牛军,时为胡华所带党史系博士生。

【89】小侯,即侯兆水,时为胡华的助手。

【90】小谢,即谢春涛;小王,即王东,时均为胡华所带党史系博士生。

【91】指1987年12月将在广州召开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7次审稿会。

【92】胡华逝世三年后,家人将他的骨灰埋于家乡浙江奉化的青山上,并在埋骨之处种上了一棵柏树。

【93】彭、陈、杨指彭明、陈志凌、杨世兰。

【94】截至此时,胡华已完成《中共党史人物传》44卷终审任务,余下未终审的6卷传记也多经他组稿或审看。编委会决定,50卷是一部整体的丛书,后6卷主编的名字不变。1991年七一前夕,《中共党史人物传》50卷出齐。

【95】胡华于此信寄出的前一天即1987年12月14日19时19分已经逝世。

同类推荐
  • 中国传播思想史:古代卷(上)

    中国传播思想史:古代卷(上)

    最广泛意义的传播是一切生命物体或非生命状态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因此有学者认为“传播行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①。远古时期的先民通过部落战争和长期接触、交融,终于融会成古老的华夏民族,生成了原始华夏语,并创造了实现人神沟通和人际交流的传播符号——汉字。凭着对先祖文化的认同和对原始汉语的认同,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繁衍和发展,创造着古老的文明,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传播地域非常辽阔,传播活动非常活跃,传播方式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原始神话、原始巫术和古老汉字等方面去窥探先祖们的创造性传播行为,揭示这些行为背后蕴涵的原始传播思想。
  • 古今骗术揭秘·江湖骗局

    古今骗术揭秘·江湖骗局

    骗是中国古代一些不法之徒操执的一门职业,它是旧社会的一个毒瘤。在漫长的年月里,骗术发展了起来。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那些旧社会的陋习毒瘤进行了清除。这些骗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一时销声灭迹了。但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地方又沉渣泛起,骗子又露出头,有的善良的人不小心就被骗上当。可如果从被骗的手法上看,比起旧社会来,骗术并没有发展多少,不过是旧瓶装新酒,《古今骗术揭秘(古代卷)》作者对照新旧社会的骗局,来对骗术的传承来个揭露,以使读者尽量少受骗上当。
  • 公共治理与非营利组织管理

    公共治理与非营利组织管理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政府与公共管理,非营利组织理论,非营利组织发展对公共治理的影响,社团组织,行业自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管理,社区服务组织及其管理,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趋势等内容。本教材主要面向国家公务员,按照“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的要求谋篇布局,以帮助各级公务员提高素质和行政能力。教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对学科基础理论、前沿理论作简要介绍,又对实践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和提炼,有益于公务员改进工作、提高能力。
  •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到的8件事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到的8件事

    本书从重新认识语文的本质开始,阐述了母语的重要性、学生是教学的全部意义、读书是教师必须的生活、公开课的生命试炼、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避免易犯的11个错误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师所需要具备的几个方面。只要教师努力去做,相信都会成功。
  • 三字经心解

    三字经心解

    贯通古今,拌落七百年的历史尘埃,融汇历史,汲取五千年的人文精粹。
热门推荐
  • 神兵纪

    神兵纪

    掌控大力牛魔经,铸就牛魔神兵,开创神兵新纪元,刘天宝的目的很简单,让美女师尊步步高升,誓做天下第一纨绔。神兵天下,无上兵道,一个精彩纷呈的神兵世界即将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在这里你也可以找到一把属于自己的神兵。
  • 剑破青霄

    剑破青霄

    九次梦回,妖神环伺的绝境中,如何才能寻到人族的希望,江湖凡铁又如何才能斩断诸神法体,江湖的生路又在何方。
  • 影帝大人的心尖魅宠

    影帝大人的心尖魅宠

    顶级杀手魅杀被爱人、朋友联手陷害葬身火海,却在死亡之际机缘巧合启动了凤凰血玉戒内的凤凰神魂,获得重生。重生后的乔然得知原主乔安然凄惨无比的身世后决定帮她讨回属于乔安然的一切。从此娱乐圈多了一个全能超级巨星,京都乔家多了一个神秘的乔家二小姐,日常撩美男、撕白莲、斗渣母、惩恶棍、灭仇人、且看昔日绝魅杀手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搅的京都风云变色。(结局一对一,冰子不善写简介,各位小可爱直接看正文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突发危机

    突发危机

    一次相约,竟然碰上自认绝对和自己不会扯上一毛钱关系的事,震惊、恐惧、无措,但是必须拯救,最后一步步走向美好结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霸道夫君:赖上懒懒警妃

    霸道夫君:赖上懒懒警妃

    她是金牌女警,慵懒灵动的眼眸下透着精明凌厉。一次爆炸引发的穿越,她依旧能风生水起!顶着废材之名的落魄族嫡女?墨欣幽绝美一笑,拍拍身边的火神:“火萌,让他们瞧瞧什么叫做废材?”太子:你身为我的未婚妻,就不能去沾花惹草。她慵懒一笑:太子你贵人多忘事吧,我早不是你未婚妻了。随后某门主一把将她抱入怀中:小幽幽,你把我看光了,要负责哦。墨欣幽咬牙:“你就是个无赖。”某门主邪魅一笑:对啊,我就赖上你了。
  • 星河界创世

    星河界创世

    林宗王文余凯开启新世界经历众多磨难最终集齐众人统一星河界
  • 穿书之不可说

    穿书之不可说

    小写手游芊芊穿越到了自己的小说里,表示自己亲妈作者责任重大,热心帮助男主谈恋爱,修仙,成神,找凶手……忙活了大半天却被告知弄错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