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49300000019

第19章 “遵王之道”:师法之用(1)

荀子的劝说,可谓考虑周全,照顾到人们可能具有的多种行为动机,而意在使他们殊途同归,同合于“道”。不过,人们意识到礼对其生活的必要性与依礼生活之间,或者说,知与行之间,仍然距离遥远。当“应该”的问题解决之后,“如何”的问题自当接踵而至。对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只考察他的以上论说,至少不能充分解答。按他一贯审慎务实的思考性格,在劝说人们“学”的同时,必然会考虑“如何学”的问题。对此,他给出了一个相当明确且坚决的解决方案。在他看来,对于解决人们最终能否在现实中依礼生活,这个方案非常重要,为此他不惜对“人性”作出了一个价值上消极的判断。并且,他由此所生发出来的教导,可以追溯至古老的源头。

5.1“性恶”说的目的

荀子的“性恶”说历来备受注目;对他以人的欲望本能界定“人性”的说法,大概也不会有多少异议。他此前的论说,常立足于人未经雕琢的欲望倾向展开,始终或隐或显地有一个人性的背景。这一背景所呈现的“人性”固然有些黯淡,表明荀子对人采取了较低的观察角度。但这未致导出“性恶”的结论,因为,从自然中孕育出来的人的天然情性,“固可与如此,可与如彼”,理论上,当它是其所是,就仍在一切坐标之外,不能以善恶论之。此外,荀子区分人的不同欲望倾向进行劝说,也暗示了他在相当程度上接受或至少是承认人的欲望本能——正是他的这一态度,才使他愿意并能够展开劝说。

由于以上两点,他在《性恶》中作出的“性恶”判断似乎显得有些蹊跷。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他思想上的矛盾或表达上的不一致,而应该联系他的论说动机进一步考虑。

荀子谈论“性恶”,孟子的“性善”说至少是一个诱因。

这一点,前文已略有涉及,也为不少论者所指出。孟、苟二子作为战国时代最为突出的两位大儒,他们在“人性论”方面鲜明的分歧相当引人注目;加之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对孟子有过激烈的批评,使得他提出“性恶”说很像是有的放矢。尤其,他在《性恶》中曾四次明确引“孟子”关于“性善”的说法并加以驳斥,试图在此反驳过程中,层层证出“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矣”。故从表达上看,可以说,他的“性恶”论是在对“性善”的批评中建立起来的。但是,这种解释没有触及到荀子讨论“性恶”的根本目的,也无助于把握“性恶”说的现实内涵。一种可行的理解思路是:既然他的“人『生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对“性善”说的回应,首先需要澄清的问题就是,他到底是在何种意义上反对“性善”?

荀子对“性善”说的驳斥,从表面上看,是比较理论化的,这显得他提出相反的“人性论”观点与之对峙,似乎应归为一种观念上的论争。这一印象,大概还是源于他的批评一开始就表现得执着于对相关概念的区分: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

日:是不然。是不及知入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所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在这里,荀子反复强调,所谓“性”,当指人生而具备的自然本能。这显然与孟子所理解的“性”不在同一层次。众所周知,孟子谈“性”之“善端”,是以“人之所以为人”立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换言之,他是在“应然”的意义上界定“性”。至于荀子理解为“性”的自然欲望本能,在孟子看来,虽为人所固有,但“有命焉,君子不谓之性”,人所应达到的目标(“命”)才是“性”。这与荀子从“实然”的角度直接将人的“起点”(欲望本能)视为“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思路上都完全不同。就此而言,荀子对一“性善”的批评似乎可以化约为关于“性”的另一种理解,这一点,当他评论孟子言“性善”“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性伪之分者也”时,仿佛就更得以明证了。

若仅仅停留于此,还不能完全把握荀子提出“性恶”的真正意义。既然他同孟子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从不同的层面理解“人性”,“性恶”说就不必通过驳斥“性善”说成立;甚至,由于二者所定义的“性”处于不同的层次,指称不同的对象,它们实际上可以并存而互不相碍。在此意义上,荀子以“性恶”说批评孟子讲“性善”确有可怪之处。虽然在《性恶》中,荀子并未表现出对孟书有关“性善”的讨论有充分了解,但如果将他那些好像抡空了的批评理解为他对孟子学说的无知,就未免把问题过于简单化了。当然,更不能将荀子驳“性善”说的蹊跷之处解释为他转换概念而急成一家之言——虽然类似情况时而有之,但是,这种曾被他批评过“以期胜人为意”的“役夫之知”应为他所不取。而且,如果他对“性善”的批评仅仅是出于不同的人性论立场,在阐明“性”的内涵之后,他已经明确了两种“人性论”的理论分歧所在,似不必再推进这方面的论说。

荀子执着于“性”的区分,与其反对“性善”说的基本原因有关。在《性恶》中,他透露了这一原因:故善言古者,必有节於今;善言天者,必有征於人。

凡论者贵有辨合,有符验。故坐而论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今孟子曰:“人之性善。”无辨合符验,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设,张而不可施行,岂不过甚矣哉!故性善则去圣王,息礼义矣;性恶则与圣王,贵礼义矣。故?栝之生,为枸木也;绳墨之起,为不直也;立君上,明礼义。为性恶也。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体现了荀子一贯的实用态度。

这一态度不仅是他对自己论说的要求,也是他衡量诸子学说的一个标准。他所以反对孟子言“性善”,关键在于他认为“性善”的说法不过是坐而论道,既不能验之于事实,又无法用以指导实践。在这里,他关注的显然是“性善”说的实际效用,正是由于这种学说在他看来不提供现实的可操作空间,才成为他攻击的对象。然而,在批评“性善”说不切实际的同时,他似乎忽略了它可能具有的一种效用,即激勉人们自觉地追求“善”以成就自己的“本质”。虽然这种效用在其后孟子的众多追随者身上得到不同程度的验证,但荀子显然不太信任这种可能性。在他看来,人总是欲求自己所未拥有的东西:“夫薄愿厚,恶愿美,狭愿广,贫愿富,贱愿贵,苟无之中者,必求於外”。因此,一旦承认人“性善”,人们很可能如I司“富而不愿财,贵而不愿势”一样,不再欲求“善”。在此意义上,荀子说“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就暗示了他批“性善”而主“性恶”的一个重要动机,其中显然已隐含了他对于人性的不信任。

进一步看,荀子不仅不认为人们会主动追求“人之为人”的目的,甚至也不相信他们会像贫者渴望财富一样愿求自己所不具备的“善”。因此,他在《性恶》开篇即提出“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的必要性: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於争夺,合於犯分乱理而归於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於辞让,合於文理,而归於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概言之,此节是讲人不能自我管理,必须借助外在的规范和力量才能“出於辞让,合於文理,而归於治”。荀子虽然从人的欲望本能和自然倾向出发展开讨论,但没有沉溺于对其作细致分析,只是指出放任这类欲望和倾向在现实中可能导致的后果。这种后果在实践上毫无疑问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自然的结论便是依靠外在的力量和规范对人进行管治:“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在明确“师法”与“礼义”的必要性之后,荀子再次断言“性恶”,这似乎表明,正因为“人之性”具有待“师法”、“礼义”矫正的天然缺陷,他才将它视为“恶”的。实际上,这正是荀子论证“性恶”的一个基本思路:

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

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这就更加显明,荀子以效用论“性恶”的重心其实是落在“师法”、“礼义”上。由此可以考虑,“性恶”是一个预先的判断,将“性”框定于人的自然属性的本然层面,则是为证立“性恶”而作的必要的理论设定;换言之,荀子“不是先看到性恶的根据然后才说性恶,而是要说性恶后才去找性恶的根据”。因此,重要的不是理论定性本身,甚至也不在于“性”的实际内涵及“性”事实上是“善”还是“恶”,而是关于“性”的价值定性会导出何种进一步的推论。这一点,从荀子的以下说法可以得到相当的印证:“故性善则去圣王,息礼义矣;性恶则与圣王,贵礼义矣0”可见,“定性,,的不I司,其要害在于关乎实践领域内两个殊异的进向。这样,就能够理解,他在《性恶》中对“性善”说的批驳,何以只笼统地涉及“人之性善”的说法,而并不细究孟子讲“性善”的真正含义:除了“性善”说可能会给人一种“人生而善”、无需自为的简单印象之外,更在于,无论“性善”说有怎样微妙的内涵,都会导致否认“圣王”、“礼义”在人们向“善”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荀子的这一考虑,在其针对“性善”说的又一次反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是善恶之分也已。今诚以人之性固正理平治邪?则有恶用圣王,恶用礼义矣哉?虽有圣王礼义,将曷加於正理平治也哉?今不然,人之性恶。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是圣王之治而礼义之化也。今当试去君上之势,无礼义之化,去法正之治,无刑罚之禁,倚而观天下民人之相与也。若是,则夫强者害弱而夺之,众者暴寡而哗之,天下之悖乱而相亡,不待顷矣。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此处荀子将“善”解为“正理平治”,有点特别。虽然依苟书,可以说“礼本是一切正理平治的根源”,但从引文看,仅仅突出“礼义”,不足以解释荀子何以将“善”等同于“正理平治”。实际上,他反复同时强调“君上之势、礼义之化,法正之治,刑罚之禁”,已经表明,对于“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圣王”的统治与“礼义”不仅同等重要,并且是联系在一起的。由此,荀子批评“性善”道:“今诚以人之性固正理平治邪?则有恶用圣王,恶用礼义矣哉?”反过来,若用“圣王礼义”,则必言“性”为“偏险悖乱”(“恶”)。可见,荀子是为“重圣王礼义而倡言性恶”。因此,他对“性善”的批评才不限于澄清关于“性”的不同看法,而是层层递进,试图捣毁“性善”说可能的容身之所。这种坚决而彻底的清理态度,很难从学术之争的角度理解。

荀子说:“故性善则去圣王,息礼义矣。”但实际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且也不讳言礼义,与荀子的指责看起来正相反。《性恶》这一似乎是误解孟子学说的批评,不能归为荀子执着于一家之言的偏蔽,而是涉及屡见于荀书的一个重要主张:“礼法”。

荀子谈“礼”与“法”的关系,多为论者所重视。比较突出的一类看法是,他“援法入礼”,以礼为法的创制根据,同时又主张“先礼后法”或“礼尊法卑”。荀子曾言“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又言“非礼,是无法也”,固可谓其“援法人礼”。但是,就“礼法”一说看,他是否在“礼”与“法”之间作了一个明确的区分或排序,却是颇可商榷的。实际上,“先礼后法”一类的看法对先秦的“法”的理解,多少受到法家的影响。按韩非,“法”确实比较接近于“刑”。依此,当然可以说荀子主张“先礼后法(刑)”。可问题是,“《荀子》书中所说的法字意义,和法家所说的法字的意义不同”,在荀子,“凡一切规矩方圆的范畴,和过去现在的实例,都可以叫做法”。由此看,“礼法”当指“以礼义为指导原则而制定的各种法则”。在此意义上,“礼法”一词首先表明,礼所具有的绝对价值使得它应当是人的共“法”。就这一层涵义而言,“礼法”之“法”,初无任何实在法的意义,而着重于显明礼在价值上的“应当”。

同类推荐
  •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译文经典)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译文经典)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作者为著名德国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认为人是自然和精神的会合点,人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追求精神生活以克服非精神的本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是奥伊肯众多著作中篇幅较小,比较通俗的一本,而且比较系统地体现了他的精神生活哲学的方法、出发点、主要内容和特点。《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对了解和研究奥伊肯精神生活哲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不疯魔,不哲学:最最欢乐版西方哲学

    不疯魔,不哲学:最最欢乐版西方哲学

    这位清华大学哲学女博士本是无心插柳,没想到一夜蹿红。她以清新健雅的笔法写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二十余位哲学家的生平传记和代表哲学思想,把一个个遥远生疏的面孔拉到读者面前,鲜活,生动,触手可及。本书写法独特,戏谑,解构,颠覆,又充满了情怀,令普通读者和哲学爱好者们或大呼过瘾,酣畅淋漓;或莞尔一笑,点头称是。绝对是哲学爱好者必读,茶余饭后谈资必备之良品!
  • 创造进化论

    创造进化论

    《创造进化论》是法国哲学大师柏格森的巅峰之作,更是为他带来诺贝尔文学奖的传世名著。本书站在生命进化的角度演绎生命的发展历程。不同于环境决定物种演化的观点,创造进化论主张的是生命存在一种与生俱来的冲力,这种冲力是决定物种进化繁衍的主要推动力量。《创造进化论》一书结合了生命哲学的有关内容,成为人类史上重新建构哲学的重要典范,它提出意识具有延续性,一个强有力的证据便是生命的存在。
  • 看破不说破

    看破不说破

    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热门推荐
  • 前血吼

    前血吼

    人的墓穴充满了未知的神秘色彩,而狼的墓穴你知道多少呢?恐怖诡异的尸竭,嗜血邪恶的血丸子,杀人不眨眼的九狼帮和更多你意想不到的惊天秘密。你准备好要打开狼王墓穴的大门了吗!请你记住这即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狼墓探险!!!本书不求多好的点击和人气,只希望读者能喜欢上狼族墓室的探险故事,即使你是一眼而过也请留下宝贵的意见,特此感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心在南方安于北岸

    心在南方安于北岸

    【甜蜜互宠文】安南整个脸扑到了顾北岸的怀里,整个脸!这个五年前突然消失的男人,再见面,竟然摇身变成安达集团的总裁,她的客户!而她给这个超级VVVIP客户的见面礼,就是衬衫上的橘红色唇印!好了,好不容易找到的实习工作终于被他搅黄了。“来安达,做我的秘书。”这是他的offer。怎么?还有另一个?另一个offer是什么?“做我的女人!”
  • 平行宇宙0

    平行宇宙0

    这个世界的人类,需要被饲养,才能保证种族的延续。
  • 封天界域

    封天界域

    封天大陆因为过度的消耗,迫使分为了九个陆地,封天大陆进入了无休止的争斗中,到底谁才能成为大陆的最强者!谁能将大陆重新合为一体!
  • 艺馆

    艺馆

    泱泱大姜,文以肖殇,武以秦汤,歌舞无在玄音上!大姜朝,玄音阁,庙堂里的尊贵人,达官家的府中客,百姓心的罗山女。这是古代的名利场,有爱有恨,步步青云的鸿运当头,一鸣惊人的藏拙笨鸟,郁郁不得志的终身懊悔;这里是才子佳人的梦境之地,有痴有怨,青梅竹马也好,门当户对也罢,没有笑到最后的终究会死在半路上;步步为营,以琴谋划,以曲换命,竟不知,这就是一个圈,万般无奈终笑道“世人笑我太癫狂,我笑世人看不穿”且看名利场中一曲曲悲中歌,泣之喜,别忘了,你也是其中一个….
  • 我的狐仙

    我的狐仙

    我不是一般人,我可以看见鬼,也可以看见神仙。小时候父母给我请了一位家仙,后来才知道原来她还只是只小狐狸精。她说她总有一天会修炼成仙的,可是每天却只知道玩。你这么不努力怎么做我家的家仙啊。
  • 源来一生玺欢凯

    源来一生玺欢凯

    也许我真的应该选择放弃吧他爱的人也许不是我啊哎,也许是我太自恋了吧尽然相信他会爱我
  • 大都市之契约人

    大都市之契约人

    这个世界很美好……但是……这个世界和想象中的不一样!一部分人与生俱来就是异类……他们被正常人称之为“契约人”。之所以“契约人”被称之为异类是因为他们的身体里会有各种各样的怪物存在。但是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灵主”!
  • 腹黑总裁的专属倔强妻

    腹黑总裁的专属倔强妻

    专属玩具居然敢勾引别人?他一脚踢向她隆起的腹部。流血不止,她冷笑,“忘了说,这孩子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