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27500000009

第9章 潮州民间节庆

一、春节

潮州有“时年八节”的民俗。所谓“八节”,是指一年中的八个重要民俗节日,即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至。除这八大节之外,其他许多小节日都有各乡、各里弄的风俗活动,难得统一。

春节也称“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最受人们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当年终将至,人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办年货了。因为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大节,故此,潮汕地区便有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习俗活动。

1.贴春联

春联也称“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其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平时统称对联)。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贴上一副春联表示喜庆,祈求新年平安幸福。春联都用红纸书写,以显千家万户红红火火、一派春意盎然的情境。

潮汕人非常重视春联,买一副春联,往往要琢磨很久。从各家各户所贴的春联来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其中较多的是反映出潮汕人勤劳上进、团结和睦的特点,如纵联“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横联“吉祥如意”;纵联“善治家六畜兴旺,勤生产五谷丰登”、横联“吉庆满门”等。在潮汕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板上或谷簟、神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层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示年年有存余的良好愿望。这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鱼,谐音“余”有异曲同工之妙。

2.吃团年饭(年夜饭)

阴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叫“除夕”。“除”谓之去也,“夕”则为夜晚。除夕就是把本年中最后的一夜去除掉,有除旧迎新的意思。这一天,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具特色、最富有意义的团年饭。

吃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人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已故的老祖宗也不会忘记。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祀祖宗)。祭祖时,应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州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坐,一起吃团年饭。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芥蒂,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绝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潮州人吃年夜饭还有许多讲究。必须吃干饭,且要多煮一点,要供过年,这叫做“隔年饭”,意为年年有剩饭,一年吃不完。另外,年夜饭中有两道必不可少的菜,一道是“鱼”,取意是“年年有余”;另一道是将芹菜和青蒜一起炒,菜名就叫“芹菜蒜”,取其谐音“勤”和“算”,意谓“勤能生财(勤才有钱可算)”。俗语曰“吃芹菜蒜,新年有钱(潮音读‘劝’,收藏积存之意)”。

3.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的一种习俗,长辈要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送)给晚辈,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厚厚实实、富富裕裕。能赚钱的晚辈也要送压岁钱给长辈。压岁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红”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象征新年红红火火、平平安安。特别有趣的是,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时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小孩睡着之时,由父母偷偷地放在小孩肚兜(肚腰)里或枕头底下,让孩子在睡醒后得到一个惊喜。

4.拜年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晚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晚辈回祝寄予厚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就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橘(潮州柑)是必不可少的。大橘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福体安康(或玉体安康)”、“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利市发财”;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读书聪明”、“学习进步”、“学业猛进”。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入座后,主人会殷勤地沏上闻名遐迩的潮州功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橘,然后取出自家大橘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新正(特指新年正月初)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兜里装上两个大橘,一一拜年后,兜里依然装着两个大橘。因此,民间有善谑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橘运动”。

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晚辈向长辈贺岁称为拜年;平辈(或向晚辈)道贺称为贺年,单位的员工们在一起互相祝贺称为“团拜”。

5.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空之意)、“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无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场的人就得马上说上两句吉祥的顺口溜[如“缶(瓷器)开嘴,大富贵”等]来弥补。这一天米缸必须装得满满实实,兆示全年饱食不断炊。忌洒水、扫地、倒垃圾,这叫做“守财”、“聚财”,因为潮汕人在这一天,往往将水、土视作“财气”,将垃圾、粪便视为“肥水”;洒扫、倾倒垃圾,唯恐把“财气”泼、扫、倒掉。与此同时,潮汕人在除夕将大小水缸装满之后,就举行封井仪式,即用一个大的簸箕将井面盖住,然后祭拜井神。初一不能揭开簸箕,因为人们往往将水视作财水,一揭开簸箕用水,岂不意味着财气外流?近年来,由于用上了自来水,因此,“盖井禁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扫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但这一天老年人还是不让年轻人使用扫把。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人们认为初一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所以传统的潮州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在年底前把所有的借、贷债款厘清,以免初一出现不吉利的债务纠纷。这一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会导致新的一年被“掏空”。其实,这种行为潮州人在任何时刻都是不允许的,是特别忌讳的。

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这一天忌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新的一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新的一年从头到尾疾病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这是因为潮汕人信仰佛教,有俗语“食斋补积恶”,所以吃了这一顿,可弥补这一年中偶尔出现有违佛道的事情,而不被佛“严责”。另一种是暗喻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这主要是考虑了地方物价因素,认为荤菜总是比斋菜贵。

农民们特别注意观察记录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二每天的天气变化状况,以预测新的一年各个月份的风雨、日照和涝旱状况。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潮州每年的元宵节,有赏灯、猜灯谜、掷弥勒等传统的民俗活动。

赏灯,潮汕俗语曰:“一年一度元宵明。”元宵夜,天上明月皎洁,人间万家灯火,交相辉映,真可谓天上人间俱成灯火世界了。元宵节在潮汕人眼里,地位只稍亚于春节。故此,从正月十三起,便已经开始准备过节了。

“赏灯”一俗,传说自汉代便有了。汉惠帝刘盈死后,周勃、陈平扫除诸吕,拥刘恒为帝。平定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每当这个晚上,刘恒出宫游玩,与民同乐,这是元宵的开始。而正式在元宵夜燃灯之俗始于隋唐。

潮汕人在这一天无论妇孺老幼都兴奋异常,早早祭祀祖先,用过晚餐便上街游玩赏灯。大宗祠里的灯棚前,人山人海,欢声笑语,好一派欢乐气氛。灯棚上,莲花灯、梅花灯、鲤鱼灯、走马灯、山水画灯及各种各样的宫灯,汇成一条金色火龙。在这火龙映照之下,各式灯屏上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神气活现、惟妙惟肖,其中最著名的是“百屏灯”。

这一天潮汕人还有许多习俗,如“正月十五夜,食蔗蛀牙”。这主要是因为这个节日所吃的多是甜粿、发酵粿、糖花生、豆板等含糖量多又易黏牙的食物,因此在睡前用牙啃嚼蔗有清洁锻炼牙齿的作用。

三、清明节

清明节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潮汕地区清明节的传统民俗活动有:

1.过纸(扫墓)

扫墓(潮州人俗称为“过纸”),祭祀先人。这是潮汕地区一项非常普遍的民俗活动。

潮汕人过纸的日子也很讲究,一般只能选择在清明节正日的前三天或后三天内进行。扫墓者到了坟地,把坟上的杂草铲除,培土整修坟堆,然后在墓碑字迹上涂描朱红漆油,以保持石碑字红彤彤,接着用彩色纸条(通常是黄和白两色)遍插坟头,再把水果、三牲、饼食等各式祭品摆放在坟前,小酒杯添满,上香跪拜祷祝。

2.踏青春游

清明时节,春风轻拂,暖意可人,民间自古以来便有踏青春游之俗。

现在,潮汕人往往把扫墓和踏青结合起来。扫墓时带上一些饮料;扫墓完毕,找一处干净平坦的地方,摊放着祭品和饮料,席地而食,别有一番情趣。

四、端午节

端午节也叫五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民间传统节日。在端午节这天,潮州人用粽子祭拜祖先,并互相赠送;饮雄黄酒(与白蛇传的传说有关),门上插艾草;用艾叶和石榴花簪在头发上;儿童用彩绸缝小荷包(香包),里面装雄黄末和道符,佩带在身上,以消灾辟邪。

现在潮州地区还保留着的传统民间习俗主要有:

1.插艾挂蒲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多生瘴气,在门上插艾草、菖蒲(又称蒲姜叶)是为了驱除邪气。但潮俗今已少用艾草、菖蒲,而代之以红花(石榴花)、茇草,同样有驱邪避秽之用意。

2.赛龙夺锦

赛龙舟风俗是一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现在已成为健身的竞技运动。潮州人赛龙舟还要举行开赛仪式,即分别把龙舟划到妈祖庙前祭拜“龙尾爷”。龙首朝庙门,划进划退参拜三次,谓“三参灯”,祈求神灵保佑旗开得胜。比赛时,各龙舟如同长跑运动员,在起点上蓄势待发。当发号锣鼓一响,龙舟上的司鼓闻声起鼓,健儿挥臂划桨,那龙舟就如同离弦之箭在水面疾飞。围观的人都为自己的队员呐喊助威,群情激烈,热闹非凡。

3.吃粽子

吃粽子的习俗,汉时已有,不过那时吃的是用竹筒装米煮成的“筒粽”。到魏晋时,才有形似现在的粽子,那时叫“角黍”。

粽子,潮汕地区叫“粽球”。潮人嗜粽子,不但端午节有吃粽子之俗,无论冬夏,四时皆有吃粽子的兴趣。因而小吃店、点心店里经常可以看到有粽子出售,其中最著名的是凤凰栀粽,这种粽是暑天极好的治病保健食品。

五、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会”,民间则叫做“鬼节”,是祭祀先人的一个节日。

过去,潮州人在这一天要举行大规模的所谓“赈济孤魂野鬼”活动,又称“施孤”(潮音读“薛孤”)活动。潮州民间俗语“放掉面桃去抢饼,面桃无了饼也无”,就是对“施孤”活动形式的描述。这一民间迷信活动现在已基本消失了。

六、中秋节

1.祭月赏月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除祭拜祖先外,还有祭月和赏月。

潮汕地区在中秋节即将到来的时候,各家各户的主妇便忙着用炒熟的糯米碾成粉,然后掺上白糖浆搅匀,再把它们压在一个个木模子里面,压结实了,磕出来,便成了一块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月糕”。月糕花纹漂亮、洁白如雪,一些动物形状的月糕更令孩子们爱不释手。也有制作成长方形砖条状后切成薄片,再用白纸包起来贴上红纸的月糕,称为书册糕,儿童也特别喜欢。此外,还有一种用花生炒熟了加麦芽糖捏成桃形的“地豆桃”(“花生”潮州人俗称“地豆”),尤其香脆无比。当十五之夜到来、月亮东升时,人们就将大方桌摆在院子中央(即摆在露天,可直接看到月亮的地方),然后拿两根甘蔗在方桌上扎一个拱门,称为月宫门。祭月时,常让小孩供上新买的文具——笔、簿、课本和书包等,祈求“月娘”保佑孩子读书聪明、成绩优秀。并撮一点香灰,慎重地包在红纸上,然后用“井心水”(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打水时水桶不能碰到井沿)冲服,说这是“月娘”恩赐的“仙丹”,喝了能使人变得聪明、健康。就在女人们张罗祭拜时,男人们则约三五好友,登高望月;或在院子里、阳台上摆上潮州功夫茶具,生上炉火,品茗赏月,乐哉悠哉。在潮汕地区,人们还以中秋晚上天气的晴朗或阴暗来预卜元宵节的阴晴。谚语说:“云盖(掩)中秋月,雨沃(洒)元宵灯”。

2.烧塔、燃烟堆

潮汕的中秋节还有一种有趣的习俗,就是烧塔和燃烟堆(又称“扣窑”)。往往由村中小孩拾瓦片、砖头,送到晒谷场上,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东西砌成塔(又称瓦窑),然后把各家各户带来的柴草都填在里面,等祭完“月娘”时,就将塔内的东西引燃。这时孩子们最为激动,欢呼雀跃,并且不时地撒上一把盐,噼噼啪啪,十分壮观。

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柴块分别放在村里较为空旷的场地上堆成堆,拜月结束后点燃,火焰冲天。此时天上明月朗朗,地上烟堆点点,煞是好看。

七、重阳节

重阳节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时秋高气爽,宜放风筝和登山,所以也称为“登高节”。民间有制作“油麻团”,备应时水果祭祀“九皇爷”的习俗。相传“九皇爷”是纪念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的隐语。

1.登高

潮州有民谚:“九月九日是重阳节,登高饮酒,簪菊花,插茱萸”。九月九日这一天被称为重阳节,是因为《易经》将九定为阳数,而九相重,称为“重九”,或称“重阳”。

有关登高的缘由,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汉时汝南桓景,随方士费长房学道术,游学多年。一天费长房告诫桓景说:“九月九日这一天,你家有火灾,你可速回家,让家人皆准备一只装有茱萸的绛色袋子,系于臂上,登高饮菊花酒,便可消灾避祸。”桓景听罢,匆忙回家,遵从师傅所嘱,令全家登高。到傍晚回家一看,院中的狗、猪、羊、牛均已暴死。费长房闻讯说:“这是家畜代你全家受了祸。”这虽然只是传说,但反映了古人迫切期望消灾避祸、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随着岁月的流逝,重阳登高习俗中的迷信观念日益淡薄,而登高习俗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当作一种健身运动。九月九日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云淡山青,丹桂飘香,邀若干亲朋好友,结伴出游,登高远眺,极目舒怀。那漫山红叶,金黄果实,无限风光尽收眼底,顿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2.放风筝

潮谚又说:“九月九,风筝(潮州人称‘风琴’)仔,满街走”。这说的是潮州人在这一天的一项特殊习俗——放风筝。潮汕地区春夏多雨,冬天寒冷,秋天最宜室外活动。金秋时节,秋风送爽,蓝天下飘着一只只造型别致的风筝,使人觉得生活充满生机,全然没有北方秋天的萧瑟景象。

潮汕地区放风筝之俗较为普遍。风筝多是小号的,削竹篾为架,糊上各种质量的白纸,再在白纸上画上各种图案。常见的有苍鹰、章鱼、蝴蝶、蜻蜓等动物造型。

八、冬节

冬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潮州人称为冬节。潮州人把冬至当小年过,故潮谚说:“食过冬节圆,就算大一年(冬节过,大一岁)”,“年怕冬至,月怕十五”。

潮汕一带,冬节前,家家户户都要舂糯米粉、做糯米汤圆。到冬节前一天,吃过晚饭,家中主妇就张罗用一个大箶(浅沿的笸箩)摆在矮凳上,把糯米粉拌温水揉成团。然后,一家人无论大小都围坐在四周,各自捏取糯米粉团搓成弹珠大小的冬节圆。有些故意搓出大小参差不齐的汤圆,这叫“父子公孙圆”,象征岁暮之际,一家人圆圆满满。冬至日天亮之前,勤劳的主妇就用红糖汤煮熟冬节圆,盛于碗内祭拜祖先及司命帝君(灶神)。起床之后,大人和小孩都要先吃上一碗冬节圆,这样才算添了一岁。如果有家人外出不归,那么一定要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归家时,做一碗汤圆给他吃。

冬节吃“圆”,潮州民间有谚语曰:“冬至馄饨夏至面”。潮汕人注重在冬节吃汤圆,可能与古代冬至吃馄饨有关。《燕京岁时记》亦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今潮人所吃的有馅汤圆——鸭母捻,便类似此说。

在农村,人们除了自己吃冬节圆外,还用冬节圆喂牛。如果牛不吃,要想方设法地用甘蔗叶包住哄它吃。此外,还得在牛的前额、双角、脊背、尾巴贴上冬节圆,让它给主人添寿添福。

这一天,人们也在家里的门环、牛栏、猪圈等处贴上冬节圆,灶头也得放上五或七颗。传说,有一年冬至,闽南来了三个衣衫褴褛的逃荒者。饥寒交迫,老妇饿死了,只剩下父女两个人。父亲向人家讨了一碗冬节圆给女儿吃,但女儿却坚决不吃,要让父亲吃。推来让去,父亲流泪说:“女儿,为父不能养活你,眼看你忍饥受饿,不如在这里择一人家嫁了,图一口之食。”女儿含泪答应,两人分食了一碗冬节圆后便分手了。后来女儿嫁了一个好人家,日子好过了,但她天天思念父亲。到了冬节时候,更是忧伤万分。她丈夫问起原因,妻子就将详情告知。后来夫妻俩想了一个方法,在大门环上贴上两颗大大的冬节圆,心里想:父亲若看到,定会触景生情。这样,年复一年,这习俗便沿袭下来。

早期,在潮州民间还有人用冬节圆来占卜生男或生女。如果这一年有人家娶媳妇,那么在天亮时祭拜完井神之后,投进一颗汤圆。然后让新媳妇急忙打水,如果能够将这汤圆打上来,那么则预兆生男孩。有人则将放在大箶上刚搓成弹珠大小的冬节圆每次取出两颗,一直取到最后,如果剩下一颗,则预兆生男孩;如果恰好取完,则预兆生女孩。

同类推荐
  • 晚明之割据一方

    晚明之割据一方

    张亦轩护送物资,在遂道里遭遇怪事,穿越到崇祯十三年。官府对山寨的一场征税与抗税之战,让他脱颖而出,成为受山区贫苦群体拥戴的头领。在夹缝中带着各族百姓逐渐发展壮大,面对明末群雄割据,你争我夺的形势,他该如何选择......
  • 铁幕德意志

    铁幕德意志

    罗曼诺夫脚下的柏林,是红色帝国的轴心。源源不断的天启装甲集群,是征服西方的剑与盾。铁十字从地狱里归来,饱含了失败的屈辱和仇恨。他会让欧洲对德意志所犯下的罪行付出惨痛的代价!“钢铁灵魂将响应铁幕的呼唤,重返柏林,在勃兰登堡门下相聚。”“帝国,我回来了。”
  • 三国暗战风云

    三国暗战风云

    他穿越三国,部分历史因他改变,系统发布任务让他为历史护航,他头大了。“刘备,你来荆州襄阳城不会多带点护卫吗?不知道蔡瑁要搞死你吗?至少也得带赵云陈到,非得让老子暗中保护你?还有,你赶紧去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呀!算了,诸葛亮还没出名,得给他炒作一下吧!”于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便传到刘备耳朵里,然后三顾茅庐……“刘琮,你几斤几两?要跟曹老板扳手腕?非得逼老子动粗你才能投降?”“赤壁之战瑜哥你可要挺住各方面的压力呀,各种暗杀什么的,我替你顶住……”孙刘联盟了,孙尚香要嫁给刘备,可是系统发布任务不能让刘备进行那个那个,这该怎么办?……穿越到三国为历史暗中护航,我太难了,即如此,只能暗中搅动风云了……更多精彩,请关注《三国暗战风云》
  • 高明的苏婉

    高明的苏婉

    在男权至上的封建时代,女性当家做主,牝鸡司晨,被世人看做家族没落的开始。苏家苏婉桃李年华以女儿身接任家主之位,自然引来了叔伯的不满,欲从中夺回家主之位,苏家之外,各方势力欲吞并苏家。在这祸起萧墙,各方势力虎狼环绕之际,高明手提三尺青锋宝剑,傲视群雄,道:“我的女人,不容尔等欺辱,谁敢动她一根头发,我便将他挫骨扬灰……”
  • 三国坏小子

    三国坏小子

    华破是一个好孩子,但好死不死的重生成了华雄之子。更吐血的是华雄马上就要面临关二爷了,这可是送命的节奏!好吧,华破必须救爹。救了爹,华破发现曹操啊,刘备啊,袁绍啊,孙坚等等这些大虎人都威胁到他爹的命,这让华破坐不住了!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变坏,因为他的敌人都是勇猛无敌,阴险狡诈,歹毒残忍而且十分的虚伪!但是阴险狡诈、卑鄙无耻、满嘴跑火车这种事情,对于纯洁的华破来说,实在是太困难了!于是,他总是在闯了祸后,只能捂着脸羞羞的对着华雄说:“爹,我又被人欺负了。”
热门推荐
  • 1画室

    1画室

    “不成功,便成仁!”这是林述安在决定复读之前给自己立的毒誓。作为一个高考失利的美术特长生,落榜对于林述安而言,似乎是个不小的打击。不过,在这即将复读的一年里,将会发生无数匪夷所思的事情。究竟是金榜题名还是就此止步?又或是在别的方面收获意外成长?跟着林述安一起迈入他的惊喜复读之路。
  • 公主殿下上位记

    公主殿下上位记

    祁国二十一年,由于国势减弱,东面钴樾国崛起,为求边境太平,魏烽决定将年仅7岁的四皇子魏靖安,送入钴樾国做质子。魏靖安在钴樾国生活了6年,期间没少受欺负,夏柠初不忍见他被哥哥们欺负,总是给他带药,送吃食,随着时间的增长两人暗生情愫。这6年中,祁国不断强化自己的势力,而钴樾国却因好战而被其他3国合力攻打,不幸惨败,最后投降割地求得自保,将自己的3个女儿送入三个国家联姻,以换取和平。魏烽驾崩,太子魏哲即位不满两年便油尽灯枯而亡,国势动荡时刻,魏靖安力挽狂澜,顺利登基,立夏柠初为后。后因陷害,夏柠初惨死宫中,上天不忍让其穿越回一切初开始的时候,夏柠初则踏上复仇之路,在这期间也渐渐揭开了幕后黑手的面纱,挽救了好几人的性命。
  • 新道德经: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

    新道德经: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成就别人也就是在成就自己;生活中,我们除要正视自身的存在外,还非常需要且非常必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县长逸事

    县长逸事

    本书是当代中国社会写实小说大系之一。本书所收作品把现实社会中假恶丑的一面撕开来给读者看,着重于展示、揭露,着重于将不光彩的隐私曝光,部分作品以讥讽批判的笔调描写官场里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规矩”和官场争斗的细节,笔墨集中于权力的倾轧、欲望的膨胀,有的甚至还以欣赏的态度肯定那些腐败手腕的机智聪明。对于这些“展览型”的创作,需要我们以审慎鉴别的眼光来看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盛世风华:至尊废材小姐

    盛世风华:至尊废材小姐

    羽霖熙本来是神华国的第一天才和美女,却被自己的庶出姐姐—羽翎依购人将其杀害,让自己重生到一个名叫玉琳溪的女子身上,不过,还好是同一个大陆与国家。呵呵,敢和我玩是不?看我不整死你!废材无能是吧,我分分秒给你变个大神!莫名奇妙的冒出来四个妖孽,争着要把她带回家,还有一只可爱的狸绛陪在身边。不怕,我就是傲娇,不服你来咬我啊!
  • 地球清理中

    地球清理中

    【恭喜您获得游戏资格,进入死亡游戏游戏规则:1.请玩家遵守副本规则!2.请玩家参照第一条!3.请玩家参照第二条!游戏开始,预祝玩家努力通关失败!嘻嘻嘻~提示:幸运的玩家们,想要活下去,请努力通关哦~】
  • 妖临异域

    妖临异域

    她,是来自异世的一缕幽魂,却在此地体验到了前世从未有过的爱恨情仇,任他风起云涌,且看我九蝉问天!
  • 毒霸天下

    毒霸天下

    张凡是三流魔门——道阵魔宗唯一幸存的弟子,机缘巧合下他发现了上古阵道宗的遗迹,获得阵道宗传承的他踏上了阵修之路。修仙派系林立的修界各大修仙势力盘踞,看他新建小门派如何在夹缝中强大起来?那些强大的宗门如何在他的手中一一灭亡?修界风云莫测,太古封印解除,妖邪复苏,天地颤抖,毒门修士毒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