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04900000026

第26章 齐家章:完善自我,才有整个家庭的和睦(3)

选用人才,其人的能力固然是首要考虑的,但考察一个人的能力必须与相应的职位相结合,要长短兼顾,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遵循一个“适用”原则。能人之能一般只体现在某一方面,比如以文才敏捷见长者,备皇帝顾问当为不二人选,但如让他封疆任事,则不仅误事,也会误身。所以说,在识人的过程中,全面考察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唐太宗李世民也特别注意能力与职位的关系问题。他明确提出,要根据实际能力降职使用或提拔、根据能力加以任免,既不允许能力低下者长期混岗,也不容许大材小用、浪费人才的现象存在。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上书犯颜直谏李世民修建洛阳宫,李世民认为他忠直可嘉,加以优赐,特地拜他为监察御史。这可以说是从实践中发现下属的才德,根据才德将其提拔的一个实例。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十月,李世民要到同州去狩猎,县丞刘仁轨上书奏说:“今秋大稔,民收者十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茸桥,动费一二万实妨农事。愿留銮舆旬,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李世民闻言甚以为是,于是“赐玺书嘉纳之”,并提拔他当新安县令。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二月,刑部侍郎缺人担任,李世民要执政大臣“妙择其人”,执政大臣们提了几个都不能使其满意,于是他想起李道裕是一个敢于坚持实事求是的人——在处死张亮的问题上,李道裕力排众议,仗义执言,说:“亮反形未具,罪不当死。”这种不惧嫌疑的作为,证明了李道裕为人的原则性,这使李世民甚有感触,于是委任李道裕为刑部侍郎。

贞观二十年六月,李世民欲赴灵州招抚铁勒诸部,要太子随行,少詹事张行成上疏说:“皇太子从幸灵州,不若使之监国,接对百僚,明习庶政,为京师重镇,且示四方盛德,宜割私爱,俯从公道。”李世民甚觉妥贴,“以其忠”提拔张行成担任了较高的职务。

此类事例,不胜枚举。这里有一个更具说服力的例子。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治书侍御史刘洎认为,尚书省左右丞两位人选应该特别注意精心选择,于是上书李世民,发表意见说:尚书省是个日理万机的机构,它们是处理国家事务的关键部门,因此,寻求尚书省众官员的人选、授予官职确实是件有难度的事情。作为文昌宫的众星(文昌乃星官名。这里把尚书省比作天上的文昌宫,把左右仆射、六部长官比作文昌宫的众星)的左右仆射、六部长官,作为“管辖”的左、右二丞,乃至各营郎,都与天上的列宿相对应,此比是说尚书省的官员任用得合适与否,关系重大。这些职位如果被不称职的人占据了,那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位名叫刘洎的治书侍御史说,近来尚书省的诏敕总是拖延滞留,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公文也已经堆满在案桌上了。作为一个才资平庸的人,下臣还是请求陛下允许我叙述其根源。

刘洎指出贞观初年国家还没有设尚书令、左右仆射等官职时,尚书省的事务非常繁杂,比现在多出一倍以上。当时任左右丞的戴胄、魏征二人都很通晓官吏事务,他们本身胸怀坦荡,品性刚直。大凡遇到应该弹劾检举之事,无所回避,陛下又施予他们恩慈。百官懂得自我约束,朝中弥漫着一种庄重严肃的气氛,这都是因为用人得当的缘故。到杜正伦任右丞的时候,也比较能勉励下属。

说到这里,刘洎将话锋一转,切入时弊,指出:而到了近来,国家的一些重要法纪已不能正常执行了,这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功臣和国戚占据着要位,才不符职,而且彼此又依仗着功劳或权势相互倾轧。在职的官员,大都不遵循国家的法律准则,虽然有的也想奋发努力,但是一遇到诋毁讥谤就害怕得不行。

刘洎这里概括地揭露了贞观中期朝廷中的官场现象,同时指出: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事情多由郎中(尚书省尚书、侍郎、丞之下的高级官员,分管各曹事务)定夺,只有遇到重要事件时才请求上级;而尚书又优柔寡断,不敢做出决定。有的弹劾一经上奏,故意给予拖延,案件的事理本来已经一目了然,但仍然向下级盘问。调查案件没有时限,即使迟延了也不受上级责备。公文一经出手,一般就得历经一年半载。有的办案官员把案子办完了,就不再去追究结论的是非。官员之间相互宽容,出了什么事相互庇护,如此等等。

刘洎认为,选拔众多的优秀人才并授予官职,必须非才莫举,君王代天行事,怎可妄委庸才以任。

刘洎总结说:长期堵塞贤路,实在是不应该的。为消除积弊,就应该精心选任尚书省的左右丞及左右郎中,如果这些重要职务的官员选任真正做到了才职相称,国家的法纪就会得以完善地实施。同时,还应当矫正小人争权夺利的风气。如果都这样做的话,那就不只是改变诏敕拖延停留现状那样简单的问题了!

李世民闻过则喜,奏章上奏不久,他就任命刘洎为尚书省左丞,全力地支持他,让他在那里放手工作,清理积弊。

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位置上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譬如唐太宗之用李道裕、之用刘洎,都据其性格特点而用,终使人尽其能。历史上的名君在用人的见识何其一致。

(2)赦小过,举贤才

在识人、用人的过程中,全面地考察人才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懂得赦人小过。俗话说“瑕不掩瑜”,不能因为一次小小的过错就全面地否定人才。这也是“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的具体体现。

“赦小过”就是宽容别人的小过失,以换取人心,体现胸襟,实施感恩。但小过不是视而不见,而是间接提醒却并不深究。部属犯了错,既要让其知道你能明察,又让他感激你不计较的恩德,不失为治病救人之举。

“赦小过”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然,这也包括那些曾经犯过错误但愿意改正的人。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你事事求全责备,就好像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子那样,紧抓住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不放,谁还愿意为你卖命呢?因此,做领导的一定要原谅部下的小过失。

管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治国贤才,他本是齐桓公的对手公子纠的老师。但齐桓公不计前嫌仍然重用管仲,终于把齐国治理得强盛起来。齐桓公十分注重有才干的人,他深知一个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

一个领导者如果真心求贤,就必须有诚意,礼贤下士,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人才,不应过多地考虑他以前做过什么。

诸葛亮像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就足以让一些现代的领导者效法。诸葛亮胸怀伟略,卧居隆中,声名远播。刘备和曹操几乎同时听说了诸葛亮的大名。据野史记载,曹操比刘备更早一步来请诸葛亮,但最后却是刘备得偿所愿,而曹操却失之交臂,其原因就是:刘备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而曹操却只派出莽将以势相逼,以祸相胁。

曹操幕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但最终也没有在其有生之年一统天下;刘备将寡兵微,地少人稀,却能维持局面几十年而不倒,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曹操心胸狭窄,生性多疑,不能公平地任用人才,他手下几乎都是曹氏家族和夏侯氏家族的人;而刘备却一直能平等地对待和恰当地使用荆襄、巴蜀两大集团中的精英分子。

清末名臣曾国藩颇具容人之量,很会用人所长。其幕府之中,人才济济,文武兼备。当时,李鸿章是一个好吃懒做之徒,几乎所有的人都对他深恶痛绝,必欲驱之而后快。但唯有曾国藩独具慧眼,使李鸿章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李鸿章眼光敏锐,见地深刻,看问题常能一针见血。曾国藩起用他后,一方面时加责骂,挫其傲气;一方面则法外开恩,还往往主动去和他讨论战略、战术。曾国藩的一番苦心,终于造就了一个近代史上的大人物。

还有左宗棠,他是“大清王朝”的“中兴三杰”之一。左宗棠虽然很有才华,但他为人非常傲慢,曾经因此而得罪了很多人。曾国藩爱才心切,执意栽培他,总是给他最大的发展空间,使他有机会从浙江、福建一直打到新疆、甘肃,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清世宗说:“赦小过,举贤才,为政之体当如是也。”又说:“知识短浅之过,朕自然宽恕,加之教训,但必须知过必改,……”意思是,“赦小过,举贤才”是为政的主要方面之一,由于知识缺乏而犯的过失,自然会受到宽恕,只是要加以教育训导,使之知过就改。也就是说,对于犯小过的人,“宜教而勿逐”。不仅要赦免一个人的小过,而且要帮助教育他改正,这才是真正爱护人才的做法。

在使用人才时,要识大体、看主流。苛求小过,而忽视优点,有时无异于打击人的积极性,而“赦小过”,实质上也是一种激励方式,是对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最根本的肯定和认可。

【原典】

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①。”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

①硕:原意是头大,引申为大。这里是茁壮的意思。

7对于自己的子女不可一味溺爱

【译文】

所以有句谚语这么讲:“溺爱自己子女的人认识不到他孩子的缺点错误,贪得无厌的人不会满足他那长势十分茁壮的禾苗。”这就是不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就不能够治好本家族的道理。

教子莫失之教义

大司马王僧辩的母亲魏夫人,性格一向耿直刚正。王僧辩驻扎在湓城的时候,是一位拥兵三千的将军,年龄也已四十有余。但魏夫人对他只要有一点不满意,也还要鞭打惩罚。也正因此他后来才能创建那么大功业。梁元帝时有一位学士,聪明而有才华,深受父亲宠爱,但没有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只要他有一句话讲得很精彩,他父亲便到处宣扬,甚至终年称赞不已;但如果做了一件错事,他父亲便极力加以掩盖,只是希望他自己以后改正。后来到他结了婚,做了官,这位学士暴躁骄慢的性格更加日甚一日,结果竟然因为言语不够慎重,冒犯了大将周逖,被他抽出肠子,杀了祭鼓。

清代著名学者纪昀在与妻子谈论时,也谈到怎样教育子女。他提醒妻子教子莫失之教义,切不可无原则地溺爱,要“以其道而爱之”。叮咛妻子要用“四戒”、“四宜”的原则去教诲三个儿子,指出“后辈之成功立业,尽在其中焉”: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义方之教,责在尔躬。而妇女心性,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何,约言之有四戒四宜: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尔宜铭诸肺腑,时时以之教诲三子,虽仅十六字,浑括无穷,尔宜细细领会,后辈之成功立业,尽在其中焉,书不一一,容后续告。

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之所以能够成名,往往得益于严格而健康的家教。

孟子名珂,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先世是鲁国公族,他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他将孔子的“仁”发展成为“仁政”,宣传“仁者无敌”的思想。被后人称为“亚圣”。

少年时期的孟子贪玩不好学习,他经常跑到一个离家不远的墓地玩耍,学着挖坑埋死人,有时连饭都忘记吃。对此,孟母心里非常焦急,苦苦思索如何为孟子挑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免得他四处乱跑。想来想去,她决定把家搬到街市附近去住。但是没想到,繁华的街市和来往这里的商人也很分散孟子的注意力;出于好奇,孟子甚至常跟随商人学着在街上叫卖,把读书学习的事完全抛在脑后。

不久,孟母得知了这种情况,并从中得到启发:原来小孩子都有一个特性,接近什么就学什么。她觉得此地也不是教育儿子的好环境,于是又产生了再次搬家的想法。过了一段时间,孟母把家迁到了一所学堂旁边。此后孟子果然体会出母亲搬家的良苦用心,开始进学堂用心读书。

孟母不仅懂得客观环境对培养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的重要,也懂得只有经过千锤百炼、不断努力和反复教育才能造就刻苦好学、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孟母除了注意选择良好的客观环境,进行必要的督促外,还注意启发孟子主观上的自觉性,使他明白要努力学习的道理。

孟子上了学堂,虽然比从前用功,但仍然经常贪玩好耍,并不十分努力专心对待学业,孟母很担忧。一天,孟母正在堂前织布,又见孟子早早就从学堂跑回家,就马上放下手中的活,问孟子是何原因。孟子是因不愿读书,背着老师逃学的,但看见母亲严肃的样子,就撒谎说:“我是和平时一样放学回来的呀!”孟母听了很痛心。她沉思片刻,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的纱线统统一剪两断,而且不再说什么,只坐在一边流泪。孟子见状,心里非常紧张、害怕,小心地走上前,问母亲是什么事情使她这样难过。这时,孟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要你好好读书,增长知识,使你成才,像你现在这样经常中途废学,不求上进,这不就等于用剪刀剪断纱线,使我织不成布一样吗?”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感动得痛哭流涕,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

从此,孟子懂得了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并且经过他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学业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被称为“亚圣”。

同类推荐
  • 子这样曰过

    子这样曰过

    这是一本最通俗易懂的中国思想发展史,历数各朝各代思想的精华:这是一部最生动独特的当代价值观指南,教你如何思考,如何生活。
  •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充满了哲理的语言和丰富的思辨。为了使广大读者朋友能够比较容易地读懂《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并能够从中汲取幸福的智慧,《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特采用“与罗素相约在微博”的这种当代流行的文化形式来拉近读者与罗素这位伟大哲学家的距离,通过“微博式”方法,将罗素的精辟话语进行深刻阐述、剖示和拓展,让读者对幸福这个概念以及获得幸福的方法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能够实在地运用于社会生活中,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
  •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学贯古今的国学大师,他潜心研究《论语》几十年,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因迥异于其他人而独树一帜,其语言通俗易懂,所言之事都是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之间将人生道理阐释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对做人与做事有着精辟的见解。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南怀瑾先生的精彩讲述中,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从而将《论语》蕴藏的人生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成就成功的人生。
  • 生命安宁

    生命安宁

    人生最大的焦虑之一就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在人生的终点我们都有可能发现自己虚耗了生命。而在本书中,威廉·欧文教授运用斯多葛主义深邃的心理探索与有效的实践技巧,为我们描绘新生命的路线图。斯多葛哲学是古罗马最流行、最成功的思想流派,其生活的艺术能让我们减低焦虑,释怀过去,将心力聚焦于生命中能够控制的事务上;能让我们更好地对付羞辱、悲伤、衰老,坦然地面对声名与财富的诱惑。我们从马可·奥勒留那里学会取舍,从爱比克泰德那里学会从有限的生活中获得更大的满足。当然,这种生活的艺术还能彻底治愈折磨现代人的心理慢性病症——对生活无休无止的不满足感,让我们的内心归于从容和安宁。
  • 忍经(国学大书院)

    忍经(国学大书院)

    忍是一种能力,一种修养,一种韬略“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毛泽东在1944年时对“忍耐”所做的一段精辟的剖析。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马南邨
热门推荐
  • 国民男神他暗恋我

    国民男神他暗恋我

    某日,一条爆料炸的微博瘫痪——当红影帝顾北亭和前全网黑女星任初云出现在民政局附近,疑似领证。紧接着两人就在微博上互相艾特对方并晒了照片,评论区瞬间被“攻陷”,我的cp是真的!麻麻,我磕到真的了!顾影帝终于追上你了,呜呜呜呜,好感动!……后来在某次家庭聚会上,大家趁任初云不在,问了他很多问题:“听说是你先追的任初云。”“对,是我先喜欢上她。”“她知道这件事情吗?”“不知道。”“那这是暗恋她咯!”……回到家后,“听说你暗恋我?”“你怎么知道?”“你管我怎么知道的,就说是不是嘛!”“对,我就是暗恋你!”傻瓜,说出来就不叫暗恋了,“跟你说个小秘密,其实,我也喜欢你很久了……”人生一大幸事,你暗恋我,我喜欢你,我们能相伴余生。 已完结《佛系少女C位出道》 新书《我爸的死对头说喜欢我》
  • 回京后我成了世子的心娇娇

    回京后我成了世子的心娇娇

    裴瑜名冠天下京师无人不知。襁褓时便被昭告天下封为明露郡主,以一敌百人间最耀眼的那颗星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算道路上充满坎坷,她的名号也阻挡不了世人再次记起那辉煌半生风云,可是这样一个小姑娘终久岁月不眷恋……初入京,裴瑜便在武会凭一杆红缨枪赢得二赛魁首,名扬京都。他们不知黑暗断裂冰层下光鲜亮丽的裴瑜其实一直活在压抑的废墟里,只是那坚强身影蒙蔽世人眼睛…
  • 妾室养儿记

    妾室养儿记

    一朝为妾,命运茫然;她想求得平安,想养大自己的儿子,却发现前路荆棘在途。作为穿越之人,是奋起求活,还是随波逐流,又或活出自己的法子?******************
  • 陌陌一生

    陌陌一生

    她六岁,他出生,然后他从小和她最亲。她八岁,他两岁,连走路都是她教会的。她十二,他六岁,已经可以在亲戚面前大声宣布以后要娶她当老婆。她十四,他八岁,却已经学会偷偷的亲吻她。可是后来他们中间隔了太多,多到经年后再遇,她却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了。可是他还是想要她,要她一辈子都陪着他。”喂,做我女朋友吧?“”别开玩笑成不?“”我从不开玩笑。“他俯身,轻轻吻住她。
  • 从斗罗开始咸鱼一生的唐天

    从斗罗开始咸鱼一生的唐天

    唐天一个经历过两次穿越(第一次从巴蜀唐门穿越到诸天,第二次从诸天穿越到海蓝星的一个都市。)的男生。他的第三次穿越来到了斗罗大陆,成为了唐三的哥哥。下面的有趣内容敬请期待……注:因作者是一个爱粉所以后期唐三和唐天会穿越到爱情公寓5大家多多推荐!!!又注:不喜勿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极品富豪

    重生之极品富豪

    重生回到过去,杨帆带着特殊的记忆天赋,改变了以往小人物生活。重新回到校园开始,追到了那些儿年的那个女神;这一世他要成为富豪,建造商业帝国,成为娱乐大亨,纵横在都市花丛里,享受一个腐败的富豪生活。
  • 去往朝云深处

    去往朝云深处

    他什么都忘了,那些权谋,那些悲喜,那些明争暗斗,可唯独记得他的小晏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限之最终掌控

    无限之最终掌控

    张力,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精神病科医护人员,注定没有太大的造化,但却意外的被‘神灵’选中,进入恐怖的无限空间,更觉醒了连他自己都不曾知道的‘精神念力’异能。于是乎,彪悍的人生开始了。但他的人生不仅仅只是为了变强、获得自由,而是为了掌控,掌控整个世界,甚至掌控……神灵!……这是一个综合了:都市异能+无限流+恐怖末世的故事。希望各位‘掌控者’能把你们所掌控的【推荐票】和【收藏】全部丢给懒猪,懒猪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