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04900000024

第24章 齐家章:完善自我,才有整个家庭的和睦(1)

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没有一“家”之和睦,就没有一国之安宁,齐家,任重而道远。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不是危言耸听、夸大其词,事实确实如此,家,并不好治理。《大学》说“齐家必先修身”,所以,齐家之前,首先要做到自我完善,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自己的修养和道德情操达到一定水平了,才可肩负起一家之重担,才能使整个家庭走向和睦幸福。

【原典】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①焉。

【注释】

①之:同“于”的用法,意为“对于”。辟:偏见。

1对自己的亲人不能过于偏爱

【译文】

所讲的如要治好家族,关键就在于需要先修养自身之品德。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不修身的人对于所亲近相爱的人往往多有偏爱。

对家人的“爱”过了头就是“害”

《大学》的观点并不是反对一家人相亲相爱,而是说任何事都应该适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一旦过了头,一味地宠爱甚至是溺爱,那就会适得其反,给家人带来祸害。

后汉孝明帝的皇后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十四岁入太子宫为太子妃,明帝即位后册封为皇后。儿子章帝即位后,因为年纪小,马皇后临朝称制,处理国家大事,史称明德马太后。

章帝和自己的几个舅舅感情很好,便想依照惯例,封自己的几个舅舅为侯,太后却坚决不同意。

章帝向母亲请求说:“从西汉以来,国舅封侯和皇子封王已经是国家的制度,您自持逊让却要让儿子背上亏负舅家的名声。”并以建国初期,阴、郭两家的国舅都得以封侯为例子。

马太后耐心解释说:“我并不是想得谦让的美名,让皇上落个刻薄的名声,而是鉴于西汉那些后族几乎没有不因荣宠过盛而导致灭亡的。阴、郭两家乃是先皇的后族,我也不敢比,先帝在封皇子为王时,国土和赋税收入比较建武时期减少了一半,我曾问过先帝为何这样做,先帝说:‘我的儿子怎敢和先皇的儿子一样。’此言我一直铭记,然则我的娘家又怎敢和阴、郭这些开国的后族相比。”

这一年大旱,有一名投机官员想趁势讨好皇上和后族,便上奏说天灾乃是因为不封国舅为侯之故。

马太后看后大怒,下诏严词斥责:“你不过讨好我而已,怎敢妄言天灾与不封侯有关。汉成帝时,一日之间封侯王家五人为侯,当时大风拔树,黄雾四塞,这才是天灾示警,乃是后族过盛,乾纲不振之故,终于导致王莽篡汉之祸,从没听说后族谦逊守礼而导致天灾的。”大臣们见太后执意坚决,便没人再敢做这种“投机生意”了。

章帝总觉得舅舅不封侯,自己心有愧疚。大臣们碰了钉子不敢说话,便亲自向母后苦苦哀求:“舅舅们年纪都大了,身体又多病。万一有所不讳,生前得不到封典,儿子可要抱憾终生了。”

马太后虽然心里不愿意,但实在拗不过儿子,只好同意章帝封其舅舅们为侯,但却常为此而郁郁不乐。

临下诏册封的前一天,马太后把自己的兄弟们召进宫,告诫他们切忌权势过大,自蹈覆亡之祸。

马太后的兄弟们体会到太后的良苦用心,第二天接受封爵后,便坚决辞去在朝中的职务,以列侯归第。

后汉选择皇后大多是开国功臣之家,主要是邓、马、窦、梁四家,而邓、梁、窦之族因权势过盛而遭灭门之祸,只有马氏一族谨守礼节,不敢稍有逾越,得以保全。

明德马太后能深明古今成败大义,在她在位期间,始终压制自己娘家的势力,既不是不爱富贵,更不是不愿意娘家与自己同享富贵,而是深知富贵乃祸患之门,稍有闪失便会有不忍言之大祸,明理达义,巾帼何让须眉,真是少见的女中圣贤。

世人都说“女生外向”,其实最终还是“内向”的,尤其是皇后或皇太后,趁自己得宠或临朝称制时,恨不得把全天下的富贵都搬到自己的娘家,真如烈火烹油,一时间煊赫无比,待到自己失宠或者失去权利后,自己的娘家反而因为权势过盛,恃势胡为而遭灭门之祸,纵观两汉后族,几乎没有例外。

这些人也并非愚蠢,他们错就错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面对摆在眼前唾手可得的权势富贵,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家人,却不知这“光宗耀祖”的事最后都成了祸害。所以,《大学》提醒大家,要想让家庭获得真正的平安幸福,请先端正自己的心态,修身为先。

【原典】

之其所贱恶①而辟焉。

【注释】

①贱恶:指所鄙视与厌恶的人。

2对厌恶的人不能存有偏见

【译文】

对于自己所鄙视厌恶的人往往多存偏见。

(1)对手也可以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对于自己鄙视或者厌恶的人多存偏见,几乎是人的通病。比如,对于自己的对手或敌人都恨不得一棒子打死而后快,而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都视而不见。事实证明,一个只会向朋友学习的人,其视野一定是狭隘的,其进步也肯定有其局限性。只有知道并懂得如何向对手或敌人学习的人,才是真正豁达的、强大的和不可战胜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位向敌人学习的典范,他就是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赵肃侯之子。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赵国乃至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正处在战国中后期,各国之间战争频繁发生,兼并之势愈演愈烈,各诸侯国均在发愤图强,以图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吞并诸国,称霸诸侯。当时赵都邯郸的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其周围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古部落名)、东胡、秦、韩、魏等国包围着。时人称赵为“四战之国”,其形势之险恶可想而知。赵武灵王即位前,赵国国势很弱,往往无力抗击实力为二三流的小国,如中山国的侵扰。赵武灵王即位后,在实行“胡服骑射”前的十八年中,赵屡败于秦、魏,除损兵折将、国力大衰外,还不得不忍辱割地。林胡、楼烦也乘此机会,连年向赵发动军事掠夺,赵国重压之下,几乎没有喘息之空,更别谈还击之力。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赵武灵王决心发愤图强。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我们要不发愤图强,随时会被人家灭了。要发愤图强就得好好来一番改革。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短衣窄袖,脚上穿皮靴,灵活得多。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一改,不知您认为可否?”

楼缓听后非常赞成,说:“咱们仿照胡人的服饰,就能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赵武灵王说:“对呀!咱们打仗全靠步兵,进攻十分缓慢,就是打败游牧骑兵,在追击的时候,他们骑马跑得快,我们也很难追上他们;即使用马拉车,道路不好走,也是追不上他们;要想学习胡人的服饰,就得学习像胡人那样骑马射箭。”这个改革议论一经传开就遭到一些大臣反对。赵武灵王就去找军事将领肥义商量,赵武灵王说:“我想用胡服骑射来改革咱们国家军队的服装和装备,可是有人反对怎么办?”肥义将军表示支持,说:“服装与装备的改革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要办大事不能犹豫,优柔寡断是办不成大事的。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担心几个人的反对?”赵武灵王听了十分高兴,说:“我看讥笑改革而反对我的是些蠢人,明理的人都会赞成我改革的。”

第二天,赵武灵王就直接穿着胡人的服装上朝了,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穿着胡服,都吓坏了。赵武灵王把改穿胡服的设想讲述一遍后,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不好看,有的说不习惯,有的说不穿自己国家的服装,反而穿胡服,这是对国之不尊,对祖宗不敬!

有一个顽固派老臣,名叫赵成,是赵武灵王的叔父,带头反对服装改革。他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守旧,十分顽固。他不但反对改革,而且在家装病不上朝了。

赵武灵王知道要推行军事改革,首先要打通叔父的阻拦,就亲自上门找赵成,对他反复讲解改穿胡服学习骑射的好处。赵成终于被说服了。赵武灵王趁热打铁,立即赏给他一套胡服。第二天的朝会上,文官武将看到老将赵成也穿着胡服来上朝了,自然反对派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紧接着,赵武灵王又号令兵士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就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次年春,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了邻近的中山国,又收服了林胡和西北方的几个游牧民族。到了实行胡服骑射后的第三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征服了。赵国从此强大起来,可以与当时的霸主一较高下了。

赵武灵王是战国历史上一位精明能干的封建君主,是古代屈指可数的军事改革家,为赵国的强盛做出了许多功绩。他目光高远,思想敏锐,勇于学习。别人的东西,只要是好的,完全可以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所进行的军事改革,改穿胡服,学习骑射,就是向他的敌人学习的结果。

向“敌人”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最具智慧的表现。“师夷长技以制夷。”因此我们要学会向我们的竞争对手学习,向我们的“敌人”学习。

对手是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做得更加完善。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大家也许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上帝可怜羊群被狼追杀,于是让狼在草原上消失了,没有天敌的羊群可以在草原上悠闲地生活,可是羊群却日渐衰弱下来,而且草原被践踏,许多羊因没有吃的而被饿死。上帝知道后,又把狼放回了草原,羊群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由此可以看出,是敌人在背后的追赶,才激发了我们身上潜在的力量,使我们变得强大起来。因为对手,我们能创造奇迹;因为对手,我们不断地走向完美。在人生长途中,最好的老师是对手,最好的朋友也是对手。但竞争也是残酷的,是你死我活的拼杀,是当仁不让的较量。

当我们明白对手的价值、地位,知道我们的每一个进步和突破都与对手分不开时,那么竞争就是兴奋的、刺激的、可爱的、美丽的。让我们用豁达的胸怀,勇于面对挫折,勇于面对对手。让我们在竞争中得到提高,在挑战中得到完善。对手的优势就是我们应该完善的,对手的不足就是我们应该借鉴的,对手的目标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就会有进步、有收获。

向竞争对手学习不仅是方法的问题,还是价值和境界的问题。我们要学会向对手学习,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尽快赶上和超越对手。

(2)用人要唯才是举,切忌存有偏见

对于一个领导者而言,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心存偏见也是用人的大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缺点,也都有优点。如果眼里只有他们的缺点,而忽视他们的优点,那肯定会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也会失去很多机会。

在帝王专制时代,君臣之间无民主可言,赋予谁权力,全在一人之口。李世民是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正是他的不因人而废,唯才是举,兼听纳言,开创了贞观时期君臣之间的清明政治之风,在短短一二十年间将大唐推向昌盛繁荣。

即位以后,李世民逐步建立起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最高决策集团,汇集了当时最杰出的人才,以充满朝气和进取精神的政治面貌,开始励精图治,为开创贞观之治的昌盛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世民深知: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于是李世民首先采取了求贤纳才、知人善任的用人政策,不拘一格地广泛吸纳人才。他把举贤荐能、广招人才视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对那些推荐人才不积极的大臣,则加以严厉批评。

有很长一段时间,宰相封德彝没有推荐一个人。李世民于是就责问他,封德彝却回答说是天下没有贤才可以推荐。

李世民不禁气愤地批评封德彝说:“用人就如同使用器物一样,只要各取所长,自然就不乏贤才奇士。你不善知人,怎能说是世上没有贤能之才呢?”

李世民不仅让大臣们推荐选拔人才,他自己也处处留心和访求有才之士,一旦发现即破格提拔重用。只要是有才之士,李世民不计较资历地位和亲疏恩怨,都能够兼收并用,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在一次上朝的时候,中郎将常何所提出的二十多件事,全都符合朝政的情况。然而,常何是武将出身,不通经文,应该是不可能有这么高明的见解的,这不禁让李世民既高兴但又感到奇怪。

经过询问,李世民这才知道,常何所提交的议论其实都是他家中的食客马周代写的。于是李世民立即将马周召进宫,和他一番详谈之后,发现马周的确是个人才,不仅机智敏捷,深识事端,而且处事公允,敢于直言,于是李世民当即就任命他为门下省官员,对他大加重赏,后来又任其为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直至中书侍郎、中书令等要职。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较恩怨,大胆重用东宫集团的重要谋臣魏征、王硅、韦挺等人,其中最杰出的当数魏征。

魏征原来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谋士,“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推崇他的才能,委之以宰相重任。他前后共向李世民进谏了二百多次,大多数都被采纳了,这对贞观前期的政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魏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凡是正确的意见不但要说,而且要坚持到底,即使李世民大发雷霆,魏征也坦然处之、神色不移,毫不退缩。

同类推荐
  • 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

    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

    本书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自由主义西化派、现代新儒家、中国马克思主义三大伦理思潮的发展特征和主要人物的伦理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反思,并对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新发展做出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与阐释,涉及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伦理思想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新性研究,认为要建设中华伦理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清理和发掘以儒家为主干的传统伦理文化,借鉴和吸纳近现代西方伦理文化。全书史论结合,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明代哲学家、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代表作,《传习录》一书是王阳明与其弟子、友人的部分对话、书信汇集体,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阳明心学及其发展的重要资料。
  • 沉思录Ⅱ

    沉思录Ⅱ

    本书汇集了爱比克泰德其中的部分思想精华,以精辟而又通俗的语言,向人们传授生活的真谛和幸福的真义。
  • 道哲学

    道哲学

    “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它是人对一切的事、物、思维认知的代名词,它是在讲自然有的不管是被认知的还是不被人知的都是“道”。它有三个阶段一:一切存在的即为“道”。
热门推荐
  • 一爱成痴:老公乖一点

    一爱成痴:老公乖一点

    大四实习生白青青晚上加班的时候公司突然停电,遭受陌生男人的侵犯,清醒过来误以为是春梦,结果居然是真的……白青青被所有人唾弃,身负屈辱的她远赴重洋,六年后强势归来,做了霸道总裁颜子佩的助理,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 快穿我的上司是作者

    快穿我的上司是作者

    (1v1)(作者取名废)墨染,一个普通的初中生,原本至想安安稳稳地生活。却被一个自称36号作者的女孩带入快穿者世界,成为了一名快穿者。成为快穿者也就算了,为什么快穿世界是这样的?不应该有系统吗?不应该执行攻略(逆袭)任务吗?不应该互相竞争吗?为什么连抹杀都没有?这算什么快穿?36号作者表示:系统,你可以找另一个作者要啊。任务的话,我们的工作是维护位面平衡,也不是没有攻略(逆袭)任务啊。竞争,你可以参加快穿者大赛嘛。然后是抹杀,你就那么想去死吗?纵观各种快穿文,其他快穿世界哪有像我们这样这么自由的?多好啊。墨染:你赢了……注:女主前期人格分裂,后期……本文日常为主,任务为辅。想看做快穿任务的慎入。
  • 为什么我会认识漂亮学姐

    为什么我会认识漂亮学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全校第一的漂亮学姐,但是,我为什么会认识她呢
  • 修罗之子邪帝

    修罗之子邪帝

    华夏大地惊变!出现早以消失的灵气,灵性生物觉慧根!修罗禁忌之子现世,得修罗邪像,手托日月!脚踏时间时空长河。知踏上追寻身世之谜!
  • 我的吸血表妹

    我的吸血表妹

    月光之下,少女伏在钟鸣的肩膀上,轻轻的咬在他脖子上,鲜血顺着少女的嘴角流下。良久,他才抬起头,钟正南脖子上的伤口开始收缩,很快恢复如此。少女脸上的表情变得稍微柔和。“你应该知道,我们的命运已经紧紧的联系在一起,除非其中一人身死。”“我知道……”钟鸣幽幽得说道。(这不是吸血鬼小说,而是关于都市,关于武道的轻松小说)
  • 人魔风云录

    人魔风云录

    我们从没有去过这个世界,却又对这个世界倍感熟悉。英雄会被歌颂,暴君会被唾弃,人们追逐美女佳人,贤人名士,鄙视奸臣贼子,卑鄙小人,人们向往光明,逃离黑暗。这里的人依旧是血肉之躯,不吃饭会饿,不喝水会渴,刀砍过会受伤,以及,作死就会死。这又是一个让我们感到陌生的世界。人和魔共同统治着这片大地,无论人族魔族都有好有坏,他们之间有刻骨铭心的仇恨,也有山盟海誓的爱情。两次人魔大战造就了这个世界现在的格局,而明里暗里又有几股力量准备对这个格局发起挑战。刀光剑影,爱恨情仇,在这样一个人魔混战的世界里,乔刃也踏上了自己的人生路,寻找存在的意义……
  • 极限元素师

    极限元素师

    自古以来,元素师都是英雄们的部下,辅佐他们进行战争。云方出生在一个没有英雄血脉的家族,本来他要和父亲一样继续辅佐卡诺,但他不愿意成为附庸。先进的现代思维,与神奇的元素魔法碰撞,云方最终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
  • 足坛第一后卫

    足坛第一后卫

    21世纪的足坛最缺的是什么?不是挥舞着钞票的老板!不是充满激情和实力的教练!也不是天赋满满的前锋!更不是充满创造力的中场!你想说难道不是不失误的门将吗?当然不,后卫才是那种不起眼,但急缺的稀有人才!看杨峰重生后,在欧洲大陆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能踢球,实在是太棒了!!!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本书内容分六章,具体包括:要善于学习和思考、做事要先学会做人、实现人生的目标、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找准成功之路、寻找生命的意义。
  • 彼岸九尾

    彼岸九尾

    我命是妖,那又何妨?照样能演绎一场人生的血歌!种族的歧视……两族的压迫……血色彼岸的婚礼……冥界的计划……三生石下的诺言…终究是有谁来了结这一场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