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04900000021

第21章 正心章:修身以保持内心的中正为要(1)

正心章,在原作中,朱熹称为“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正心与修身之间有着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关系。心不正,则修身就无从谈起。因此修身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才能保持内心的中正。关于这一问题,正心章从五个方面给出了指导答案,并且每一条都能切中要害,一语中的。

【原典】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①,则不得其正。

【注释】

①身:应作“心”字,指内心。忿懥(音之),愤怒。

1有所愤怒,心不能正

【译文】

所谓修身,关键在于须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思想)。如果心有愤怒,那就不能端正。

(1)战胜自己克制怒火

克制心中的怒火是一种修养。这个修养的过程就是战胜自己的过程。很多人能驯服凶猛的野兽,却未必都能驯服自己内心狂躁的禀性。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灭外火容易,灭心中之火难。

喜怒哀乐本属人之常情,谁都不能没有,但如果怒火太盛就会破坏内心的和谐,从而导致“不得其正”。

汉高祖四年,刘邦在成皋战场作战失利,急需把韩信、彭越调来支援,不料韩信却派人对刘邦说:“齐国伪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请汉王假装答应我为王,以便镇抚它。”刘邦当时正值心性不顺,就很生气地骂道:“我被困在这儿,日夜盼望着他来,他却自己想要称王?”刘邦怒从心起,真想把韩信“解决”掉,但张良和陈平则极力劝导,告诉他目前情况绝不可施怒于韩信。于是聪明的刘邦就说:“干吗把你假装为齐王?我封你个真齐王多好?”

刘邦在一转念中忍住了怒火,才没有因自己一时冲动而失去济世良才。

人受怒气的支配往往会丧失理智,干出一些悔之莫及的蠢事。为此,林则徐曾悬“制怒”条幅于堂,时时以此警戒自己。在为人处世中,人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胸怀雅量、包容乾坤,使情感喜怒有足够回旋的空间,这样才能让我们不为喜怒所扰,自在逍遥。

情绪是人的思考与行动的伴生物,事情做得顺利,智慧迭出,情绪就好。若事情还没做完,甚至还没开始着手做,若有一个接着一个的障碍出现,情绪就会有所波动,看什么都不顺眼。

如果情绪仅仅是思考与行动的终极或“排泄物”——如果事情做砸了就痛哭一场——那也罢了,糟糕的是情绪会改变你原来的思维方式,并不可避免地对你以后要做的事产生巨大影响。

一般人都有不易控制自己情绪的弱点,但人并非注定要成为情绪的奴隶或喜怒无常心情的牺牲品。学会怎样消除破坏我们舒适、幸福生活和阻碍我们成功的情绪敌人是一门最精深的艺术。

我们应该尽力抹掉头脑里一切令人讨厌的、不健康的情绪,每天清晨起来我们都应该是一个全新的人。我们应该从我们的思想长廊里抹去一切混乱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和谐、使人振奋、清心怡神的东西。

人们对社会精英是极为挑剔的,竞争对手会随时盯住你的行为,抓住你的一点失误就会伺机掀起轩然大波,这就要求你格外谨慎、细致和小心。因此,在特定的场合与特定的环境下,说话要慎重。试想,如果你听到他人的责难后就生气、发怒,那就会容易授人以柄弄得自己难以下台。

一个人要有忍耐力,还要能适时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可能不让消极、对事物有害的情绪爆发出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影响他人和群体的情绪,影响大局的发展。

如果你觉得担忧、发愁或焦急时,如果你不自然地紧张或与自己过不去时,如果你处在心理低谷的时候,你不妨暂停一会儿,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并非一种睿智聪明、思维敏锐的人所过的生活啊!这并非一个完整的人的生活啊!这只不过是一个从未享受过生活乐趣的无知者的生存方式啊!”这样想过之后,你的情绪就会逐渐平静下来。“克制怒火”确实是一门功夫,需要的是修炼、克制,需要的是自己战胜自己。

(2)怒火来袭时,需要“忍”

面对他人无端的挑衅,血气方刚的男儿没有几个能做到无动于衷的。一怒之下往往会做出很多失去理智的事,结果要么鱼死网破、两败俱伤,要么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在感叹得不偿失的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面对无谓的挑衅,“忍”住怒火不仅是一种让人钦佩的涵养,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明智之举。

韩信是西汉初年淮阴(今江苏淮阴市东南)人,杰出的军事家,为辅佐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

他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十几岁时母亲又暴亡。从此,他开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韩信家境虽然不佳,但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从小不但喜读诗书,更兼通兵法。但在暴秦的统治下,他的个人才能难以发挥,只能用垂钓淮水、游荡街头打发日子。

一天,韩信佩剑在集市上游荡,被淮阴城里五个有名的地痞围住,为首的是“屠中少年”,韩信平素最了解他们的为人,根本无意与他们纠缠,便用平缓的口气问道:“你们围着我到底想干什么?”“屠中少年”轻蔑地说道:“别看你外表长得高高大大,又喜欢舞刀弄剑的,其实你是个胆小如鼠的家伙!你要是不怕死就用剑来刺我,若是个怕死的胆小鬼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我可以给你一条生路。”说完那个“屠中少年”双手叉腰,叉开双腿,一副扬扬自得的样子。此时,韩信怒火中烧,他的手按着佩剑,想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可是,他还是冷静了下来,心想:自己壮志未酬身先亡,何以使百姓摆脱秦王之苦?男子汉大丈夫应该能伸能屈,荣辱岂在一时?想到这里,韩信按捺住胸中的怒火,慢慢地俯下身,屈辱地从“屠中少年”的胯下爬了过去。

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整个淮阴城。从此,人们都叫他“胯夫”。韩信每每听到这个称呼心里都充满了悲愤,于是他对苍天发誓,定要实现灭秦的抱负洗刷这奇耻大辱。

公元前208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韩信先后追随项梁、项羽南征北战,最后又归到了刘邦的麾下,被任命为大将军。帮助刘邦击败项羽。刘邦建汉以后,韩信被封为楚王,定王城于邳(今江苏邳县东)。

韩信到封地后召见了曾使他受胯下之辱的“屠中少年”,那少年见到韩信惊恐万状,忙跪在地下连连叩头请求饶命。韩信却笑着扶他起来说:“我喜欢你这个人是因为你促成了我的事业。多年以来,我一直把胯下之辱铭刻在心,并以此告诫自己,要实现自己的抱负洗刷这奇耻大辱。为了感谢你的帮助,我现在任命你为楚国的中尉(负责捕捉盗贼,维持治安)。”“屠中少年”此时羞愧得抬不起头来,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今日落到韩信手中,不但没有丧命,却被委以重任,他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连连叩头谢恩。

忍耐是修养,是终极的做人谋略,能忍“胯下之辱”则天下大事尽可一肩而挑。假如有一天,我们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也不妨发扬一下韩信的风格:为了明天,不管今天发生什么,我必须忍。

【原典】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2有所恐惧,心不能正

【译文】

如果心有恐惧,那就不能端正。

(1)生固可贵,死又何惧

老实说人人都怕死,无论是圣人、勇士还是市井小人面对死亡都有畏惧之心,但是人不能不明白生的目的和死的意义,生要生得坦荡,死要有正道,这样才不会白活一遭。

春秋末期,齐庄公与权臣崔杼的妻子棠姜私通。事情败露后,崔杼乘机发动政变杀了庄公,立庄公的弟弟杵臼为君,是为景公。崔杼自封为右丞相,独揽大权。

事后,为了压服民众,崔杼派人在国君祭祀祖先的太庙前搭了一座两丈多高的土台。崔杼通知朝中文武百官前来歃血宣誓,迫使他们表示支持自己的政变。在前来的人群中,有一位个子不高、其貌不扬的官员,他就是历任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宰相的晏婴。当时,宫廷内外和太庙四周到处戒备森严,一群荷戟持剑的士兵列队在祭台两旁。宣誓开始前,崔杼就威胁说:“哪个不肯宣誓或言语不畅,将被立即处死。”不一会儿,就有好几个不甘屈服的大臣被杀了。

轮到晏婴了,在场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崔杼也关切地注视着他。崔杼知道晏婴素来德高望重,在朝野很有号召力,如果晏婴能支持自己,那一切就好办多了,其实崔杼的心思晏婴早就知晓。

晏婴从容地走到台前,双手捧起血杯举过头顶,愤然地说:“崔杼无道谋害国君,不忠于王室。追随他的人没有好报。”说完一口气把杯中的血喝了。说时迟,那时快,晏婴话刚说完,两个士兵就逼了上来,一个用剑指着他的胸膛,一个将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只等崔杼下令将他处死。这时崔杼还不死心,上前规劝道:“晏丞相,你若能改变刚才的誓言,我愿与你共治齐国。不然的话……”

晏婴大义凛然地回答道:“你用武力胁迫我失去节志,这是不勇;以利益引诱我叛国,这是不义。”

崔杼见晏婴软硬不吃,恨不得把晏婴碎尸万段。但因忌惮晏婴的威望怕太失人心,激起事变不好收拾,只好将晏婴给放了。

生固然可贵,但是死又何惧?晏婴是一代名相,他面对崔杼的武力胁迫镇定自若,既不屈服于武力的威胁,又保全了生命。智者对生死应报以一种积极态度,人有生则有死,不要把生看得过重,也不把死看得过重,则能正常地生存。生死皆能忍,则既能舍生取义又能存命自保,不留骂名。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应该珍惜生命,利用有限的生命去做有益的事情。

(2)先有骨气,而后才有人格

骨气是一个人的灵魂,是高尚人格的基础,更是支持一个人勇往直前的巨大力量。

人首先要有骨气。有了骨气,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用自己的品德赢得别人的尊重。如果没有骨气,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被奴役的性格。一个有骨气的人自有其不同于一般人的人格特质。

伯夷和叔齐是殷商末期孤竹国(河北卢龙)国君的儿子。作为三儿子的叔齐最讨国君喜爱,国君有意立他为太子,将来继承君位。但当时的规矩是长子做太子,继君位,国君觉得很为难。后来国君意外病死,为遵王意,大臣们让叔齐为王。叔齐心里非常不安,让位给大哥伯夷。伯夷不肯说:“这是父亲的意思。”由于两人都不肯当国君,最后两人一起离家出走。

伯夷和叔齐听说西伯昌(后来的周文王)有德行、礼贤下士,便决定投奔西伯昌。西伯昌知道了两人的身份和来历很高兴,当即把他们留了下来。

不久,西伯昌去世,武王即位,让士兵穿着孝服出征伐纣。伯夷和叔齐拉住武王的马进谏道:“您的父亲死了不埋葬却要去打仗,这能说是孝吗?你是臣子却去打君主,这能说是仁吗?”武王的手下想要杀死他们。

姜太公说:“他们虽然反对出征,但作为纣王的臣子,他们算是尽了义,还是放他们走吧。”

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天下诸侯和百姓也都承认周武王的天子地位,但伯夷和叔齐却认为武王伐纣是不耻的做法,天下应该是商朝的,他们认为自己没能阻止周武王的行动非常惭愧,于是决定隐居首阳山,不再当周朝的百姓,而要做殷商的遗民。

为了和周朝彻底划清界限,伯夷和叔齐还决定今后不再吃周朝的粮食。那么,他们用什么来充饥呢?二人只好采集薇菜当饭。薇是山上一种难以下咽的野菜。天寒时薇菜越来越少,兄弟二人渐渐瘦成了皮包骨。山下的一个妇女看到他们如此这般,故意刺激他们说:“你们现在吃的还不是周朝的薇菜吗?”

二人听了决定连薇菜也不吃了,每天就躺在那里等死。没过几天,他们便一命呜呼了。孔子听说这件事夸他们两个人有骨气。

人活在世上就要有脸面、有骨气,否则即使人活着,却与行尸走肉无别。

何谓有骨气?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征服不了,这样的人就是有骨气的大丈夫。

有骨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涌现了许多有骨气、重名节的仁人志士和英雄豪杰。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铿锵之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徐悲鸿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个文弱女子尚能如此,那我们为何不可、不能?

做人一定要有骨气,不卑躬屈膝,不唯唯诺诺,一定要挺起腰杆,这样我们才会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嵇康虽然被司马氏家族给杀了,但他的人格同“广陵散”一样被视为人间极品。有骨气的人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永生于人的心间。

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当中,有时候做人处事就要带那么几分傲骨,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你可以杀死他,可以要他的命,但你不能侮辱他,不能伤害他的尊严。

文天祥有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尽管他被拘囚在地牢中受尽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降,还许诺他可以做大官,但都被他拒绝了,元朝统治者终于在1282年将他杀害了。这就是有骨气的代表。头可断,血可流,就是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人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骨气的人是不会在死亡或强势面前低头的,更不会被荣华富贵所诱惑。

【原典】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3贪好安逸享乐,心不能正

同类推荐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孔子思想

    孔子思想

    本书开篇详述孔子思想对中国及世界的九条意义,介绍学孔子思想必须要有的态度与方法。继以专文阐述“儒学基本概念”,提炼儒学精华,方便读者学习理解。本书主体部分是《论语》全书二十章的讲解与注释,依据朱子集注,发扬孔子思想,维护了儒学的纯正。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这本金开诚主编、陈长文编著《纵横家与“合纵连横”》,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不要紧

    不要紧

    在《不要紧》中,星云大师按照“生、老、病、死”这一条主线,为人们揭示关于生命的真相,主题包括了人生命运、因缘、生命教育、身心疾病等。他指出一切皆是因缘的促成,得之失之都不必太过挂怀,一切难为之事都不要紧,人生总会找到解脱之道。
  • 中国大儒·国之重器

    中国大儒·国之重器

    从明清至民国,一代代被誉为国之重器的儒学宗师以致君尧舜的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写就了华夏辉煌夺目的灿烂文化。本书将带领我们穿越千年时空,以耳聆听大师们精深玄妙的儒学思想,用心感受他们风华绝代的儒者风采……
热门推荐
  • 末世手链空间

    末世手链空间

    近年来地球天灾人祸频发,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人们不得不想尽办法来抵御,人们不知道的是,另一种更大的灾难,也在悄悄临近。李沫,一个平凡的大学生,在末世意外获得手链空间,在末世中艰难生存...
  • 青梅竹马是恶魔

    青梅竹马是恶魔

    这本来只是一场房客和房主间的关系而后来却因为总总意外产生了某种情愫到最后结局是离别还是永远呢.
  • 我在漫威捡垃圾

    我在漫威捡垃圾

    请问你需要扔垃圾吗,这里提供一天24小时垃圾上门回收服务!一个垃圾分类人员带着自己变异的垃圾分类系统假冒空间魔法师(异能者)在漫威世界捡“垃圾”的故事(滑稽)准备重新开这本,修改一下大纲(这周吧)
  • 别长生

    别长生

    修身之路迷人眼,固魄七劫劫劫险。定魂三难如登天,翻云可见只可羡。腾海挣扎望彼岸,无双看天仅一线。齐天若成可千年,长生不至如云烟。
  • 神魔劫,三生约

    神魔劫,三生约

    前世,一个是清俊翩然的神族太子,一个是邪魅冷傲的魔族少尊……在劫难逃,当灵乐在她与噬夜大婚的那日,为恒天挡下噬夜绝杀的一剑,香消玉损……三个人的爱情,终是一场躲不开的兵戎相见,奈何牵动神魔两界的安宁……今生,他倾尽世间所有的宠爱,只为了一个女人。传说他俊美不凡从不亲近女人,可对她却是用不尽的温柔情深;传说他彬彬有礼从不滥杀无辜,可所有伤她、害她、觊觎她的人,他定要他们十倍百倍还回来……爱而不得,魔尊归去,转世的他依旧孤高冷傲,他爱的到底是那个女人,还是只贪恋那抹温暖?“如果我愿意为你连死都不怕,你可愿陪我看一场日出,从此亮了你的暗夜?”世人皆道苦情劫,一曲毕,两处哀愁,谁解曲中意,相思付瑶琴。
  • 极道战国私房爱

    极道战国私房爱

    从小被家里当成男生养大的韩非,迫不得已前往一所十分偏远的战国学园报到,在途中却被身穿古装校服的妖孽男误会成是男生,从此被安排住进一等男生宿舍“咸阳宫”。怨念不已的她,每天都在以战国时代风格为主的学校里被学生会主席嬴政折磨……但看着嬴政统一战国学园的大业,身为韩班武将的韩非陷入了迷茫,而在他冰冷的眸子下那神秘的身世,却又将韩非一天天吸引……
  • 爹的袜子,娘的狗

    爹的袜子,娘的狗

    《爹的袜子娘的狗》精选了作者殷会平近年来刊发在《读者》、《意林》等杂志的文章若干篇。文字干净利索,感情纯美真挚,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热爱、赞美、怜惜与感恩,是《爹的袜子娘的狗》的几个关键词。而这些,恰恰又是人类灵魂中向善的最重要的那一部分,同时也是最有力量的那一部分。女性天性中的敏感与知性,使得作者更愿意把目光投向温暖、投向朝阳的那一面,相信读者亦是!
  • 守护甜心之冰雪茉莉

    守护甜心之冰雪茉莉

    此书为择天记后传。与守护甜心没有关系。林紫幽与李子夏。这两名修行天才少女,误打误撞闯入了京都。她们从哪里来?无人问津。因此。她们。改变了某些人的一生以及这个天下的最后结果。
  • 男神与竹马

    男神与竹马

    顾柔柔和念柯从小认识顾柔柔的妈妈让她去达菲上学,尹洁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一个女孩,因为成绩好考进了达菲学院,达菲学院万千女生们的男神南宫念柯喜欢了顾柔柔,而顾柔柔去喜欢乔振宇,尹洁喜欢念柯,知道念柯喜欢柔柔知道后很不开心,她和顾柔柔一起进入达菲为什么男神会喜欢上她而不是自己,尹洁会怎么做?她会跟柔柔势不两立吗?顾柔柔会喜欢上念柯吗?
  • 哇真的有鬼

    哇真的有鬼

    一次遇鬼的经历,是偶然还是命运的安排?她到底有着怎样的前生今世?他到底是守护天使还是前世的恋人?一个个太古鬼怪的出现,又会带来什么样的离奇经历?最终她是否能够成为两个世界的桥梁?最终他是否能都永远陪伴于她身旁?人、神、妖、鬼、兽生存、复仇、战争、爱情在这里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