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04900000010

第10章 大学经论章:初学入德之门(9)

晋惠公失败的根源就在于他意念不诚,心思不正,贪图了一点小便宜,结果却失去了民心。他认为无关紧要的事,却捅了天大的娄子。而秦国对卖粮之事却是认真对待,极为重视,秦国的胜利正因为有了这些铺垫或者说是“修养”才取得的。

【原典】

心正而后身修。

14心思端正,而后才有身心的修养

【译文】

只有心思端正,而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在利益面前保持心思端正

在利益面前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思是否端正。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不干不净的东西不贪,这样一种端正的心态,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失为一种无价之宝,都值得去珍惜、去坚守。能做到这一点,“修身”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

乐喜,字子罕,春秋时宋国的贤臣。公元前556年,由于宋国左师向戌的调停,晋楚两大国议和,十四国在宋都召开了停战议和大会。会上,列国共奉晋楚两个“超级大国”作为盟主,签订了盟约,约定:晋楚不以兵相见,同恤灾危,同救凶患。还规定列国要为晋楚两国纳贡。停战议和大会之后,各国出现了一时平静。向戌自恃有奔走发起之功,于是请求宋平公赏赐城邑。平公觉得中原战火停息,列国百姓有了喘息机会,向戌的功劳是很大的,于是写了赏赐其六十邑的简册。

当向戌拿着简册喜滋滋地向乐喜展示时,这位才智明决的秉政权臣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军队是威慑敌国稳定自己国家的力量,兴乱治废都有赖于能打仗的军队,向戌谋求去掉维持生存竞争的武力,不过是一种欺蒙诸侯的行为,还大言不惭请得赏邑。乐喜一时激动,就将平公写的赏六十邑的简册用刀割掉了,并扔在地上。向戌明白乐喜的用意,称颂乐喜是救了自己的大恩人。

乐喜还是一位很注意个人道德行为修养的人。一次,他在自己的府邸接待楚国聘使。楚使见乐喜府邸南邻的墙弯弯曲曲的,西邻的水竟然流经府邸院内,觉得不可理解。乐喜解释说,南邻家是一户从事皮革制鞋生产的工匠,如逼着他迁走,一来宋国买鞋的人将不知道去哪里购买,二来这户工匠生活也就没有着落了,所以不能逼南邻迁走。至于西边的邻居,是因他家所处的地势高,我家房子地基低,他家出水流经我家是很自然的,要是禁止人家的水东流,实属不近情理。一番话,使楚使大为叹服,回到楚国,立即上殿谏阻楚王:千万不可攻打宋国。因为宋国国君贤明,而且还有仁相乐喜辅佐,很得人心,要是攻打宋国的话,定会失败。宋国正因为君臣同心同德,体恤百姓,故虽然南有楚、北有晋、东有齐三个强国包围,可哪国也不敢轻易进攻它。

作为掌权大臣,乐喜很重视民众的力量。他规劝国君要节制自己的奢望,尽量不违农时,顾及民生的疾苦。当宋国出现大饥荒时,他力主拿出国库储粮救济灾民,同时动员各级官吏都要向灾民出借粮食。他本人则在出借粮食时不写契约,以示并不求归还。这种散粮救荒的举动很能赢得民众。

乐喜向来不贪不沾,崇尚节俭。宋国有人获得了一块美玉,非要献给乐喜不可,结果遭到了乐喜拒绝。献美玉的人起初以为乐喜怕宝玉是假的而受蒙骗,便再三陈明已经请行家鉴定过了,确实是块稀世美玉。乐喜听后淡然一笑说:“我以不贪的品行为宝,你是以美玉为宝,我如果接受了你的宝玉,咱们双方就都失去了最可宝贵的东西。”由此,乐喜获得了不贪“宝”的美名。

宝玉诚可贵,一个人的修养价值更高。乐喜是明智的,他知道什么才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东西。一个人若坚守不住做人的底线,给自己的人生平添了污点,那是多少美玉也弥补不了的。切记,切记!

【原典】

身修而后家齐。

15有了品德的修养才能治理好家族

【译文】

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好家族。

身修而家齐就会有所作为

我们说过了,“齐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方面需要一个宽容的心态,另一方面当事人自身的品德修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各个家庭成员都能相互体贴、相互关爱、相互提高,那么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每个人都会有非凡的成就。

在“唐宋八大家”中,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就占了三大家,苏家能获如此高的荣誉,与其良好的家教和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分不开的。

苏洵壮年始决志求学,因其妻程氏贤淑,为其持家计,故无后顾之忧,能专心致志游学四方,因而文才大进,终于有成。

苏洵和程氏是严慈的父母,对苏轼、苏辙兄弟教育有方,尤其重视道德教育。父母的仁慈思想对苏轼、苏辙兄弟也有影响。苏家有五亩园林,苏洵夫妇爱护鸟雀,不许童仆伤害,故百鸟前来筑巢林上,苏轼在《异鹊》记其事:“昔我先君子,仁孝行於家。家有五亩园,么凤集桐花。是时乌与鹊,巢毂可俯拏。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呀。里人惊瑞异,野老笑而嗟……”父母对儿子教育的重视和对鸟雀的仁爱,对苏轼、苏辙兄弟的忠诚仁厚性格的形成是很有关系的。

苏洵博学善文,融百家之说自成一家,他是蜀学派的创建者,苏轼兄弟为文学其父,是蜀学的中坚。苏轼为文有其特色,正如他所说:“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苏辙幼时也受教于兄苏轼,因苏轼学先成,苏洵命辙向兄学习。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的关系也是师徒关系,故彼此感情甚深。后来父子三人一举成名,都是父教子、兄教弟的结果。宋仁宗嘉元年(公元1056年)三月,苏洵率领苏轼、苏辙兄弟二人赴京秋试,苏轼、苏辙同时中进士。当时北宋文章宗师欧阳修见苏辙文,不胜佩服地称赞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宋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高兴地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为太子时尤欲读苏轼文,宫中读之,膳进忘身,称天下奇才。苏洵虽不中,但文名在京大扬,欧阳修得读其所著书二十二篇,大为赞赏,公卿大夫因之争相传阅,一时学者竞效其为文。

苏轼、苏辙兄弟既有相同的政治理想和生活志趣,又有相同的仕途遭遇,因而在得意时互相勉励,失意时彼此关怀和劝慰。又因志趣相同、情深似海,当两人入仕后各自东西,常为离别而百感交集。这在他俩的唱和中可见。苏辙在《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中说:“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即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眼’,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他俩阔别七年后,在徐州始再会,宿于逍遥堂,所以辙写的《水调歌头》说:“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可是,在徐州相会四个月左右,又要离别,辙感到无限悲愁:“今夜清樽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愁。”辙为不能实现与兄早退相聚一起之约而无限悲伤。苏轼也是“恨此生,长向离别中,凋华发”(《满江红·怀子由作》),在几十年的宦海浮沉中,他经常是“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壬寅九重,不预会,独游普门寺僧阁,有怀子由》)。为解离别愁,兄弟俩只能以互相唱和为慰藉。苏轼曾对弟苏辙说:“吾从天下士,莫如与子欢”可见兄弟手足情之深。

苏轼对妻子也同样情深。他的家庭生活几经波折,几度悲哀。十九岁娶王弗为妻,王弗二十七岁在京师病逝。十年后他写的《江城子》一词仍深切怀念他这“敏而静”的贤内助:“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在梦中见她:“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后他娶王弗堂妹王闰之为妻,她也是一位贤淑的女性,追随苏轼宦海浮沉,四处奔波,历尽苦难,二人相爱相伴二十五年后,闰之年四十六岁时也病逝于京师,这对于苏辙又是一次莫大的打击。苏轼在其《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表示了对她无限思念的悲伤:“已矣奈何,泪尽目干。”之后他纳一妾朝云,在他写有关朝云的诗词中,反映他对她无限热爱,而她随他贬惠州时也死了,苏轼悲痛不已,这时他已是六十岁的老人了。

苏轼有三子,即苏迈、苏迨、苏过。在苏轼教诲下,都善为文。苏轼下半生都处于贬谪之中,其幼子苏过始终追随,尤其在贬儋州前其爱妾朝云已死,幸有苏过随侍,苏轼才不至于孤独。史称:“凡生理昼夜寒暑所须者,一身百为,不知其难。”有子如此,苏轼才能度过在儋州时最艰苦的贬谪生活。当他这个谪官被召回时,途经常州病逝,苏过葬父于汝州郏城小峨眉山,便安家于颍昌。苏过因随侍父亲,经常得到教诲,故道德文章大进。他著有《斜川集》二十卷,其《思子台赋》、《飓风赋》早行于世。时称苏轼为“大坡”,故称苏过为“小坡”。其叔苏辙赏赞苏过孝顺,以训宗族,说:“吾兄远居海上,唯成就此儿能文也。”

苏轼之所以有此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他的家庭背景。话又说回来,这样的家庭氛围也是每个人努力影响的结果,正因为他们极高的修养和品行,才有了这样的家庭。这不正是“身修而家齐”的最好注脚。

【原典】

家齐而后国治。

16家庭和睦,而后才能治理好邦国

【译文】

家庭和睦,而后才能治理好邦国。和睦的家庭是事业的“助推器”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家国天下。家、国、天下这三件事在本质上是相连相通的。“家”是“国”的基础,家庭和睦才能治理好国家。用现在的话说,有家人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事业就会更加顺利。这样的事古已有之。

公元前828~前782年,西周宣王在位。周宣王统治初期,生产凋敝,国力衰微,后来因为王后的苦心劝谏而出现了著名的“宣王中兴”。

周宣王像周宣王的父亲周厉王是一个贪婪暴戾、刚愎自用的暴君。他在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统治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任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等人,垄断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断绝平民的生计。同时,不顾人民死活,他又兴师动众地征伐淮夷,南征荆楚,横征暴敛。有识之士为国忧虑,多次苦谏警告,厉王都听不进去。及至国人愤慨,到处“谤王”,他却又倒行逆施,卫巫“监谤”,以致国人“道路以目”,敢怒而不敢言。公元前841年,愤怒的“国人”爆发起义,占领国都,厉王逃亡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并客死于该地。周公、召公实行“共和行政”,收拾残局。

公元前828年,周宣王继位。他丝毫没有从他父亲身上吸取亡国的教训,在国势日趋衰败、周边各族的威胁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他却依然早卧晚起,迷恋酒色,这使其爱妻姜后十分担忧。她想国王长此下去,国家岌岌可危,自己身为王后,要为周朝的江山、社稷着想。于是她开始想办法劝说周宣王。

一天,她脱去华丽的衣服,拔去头上的发簪,摘掉耳环,去住在永巷的宣王处要求治罪。一进门,她“扑通”一下子就跪下了,继而伤心地放声大哭。周宣王一见自己心爱的王后如此悲痛,惊恐万分,赶忙询问。姜后哭着说:“现在国家危机四伏,大王您却沉醉于酒色,不理朝政,置国家的祸乱于不顾,这种情形的出现,都是由于我的过错,今天特来请罪。”说完后泪流满面,长跪不起。周宣王深受感动,连忙将王后扶起。他想到自己身为国君,还不如自己的妻子关心国事,心中只觉得惭愧不已,他当即向妻子表示要改过自新,勤于政务。

自此以后,周宣王重用贤才,励精图治。他先兴兵打退了对周朝威胁最严重的少数民族的侵犯,又派方叔带兵南征荆楚,平定叛乱。这使得统治已近尾声的周王朝一个时期内国家比较安定,生产有了发展,出现了“宣王中兴”的局面。

这样,在历史上,周宣王由于姜后的及时劝谏,由无为之君成了“中兴”盛世的国主,而姜后也因有功于“宣王中兴”的出现而受到后人的称赞。

这就是家庭的和睦给周宣王的治国“事业”带来的影响。

【原典】

国治而后天下平。

17治理好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

【译文】

只有治理好邦国,而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需要有效的治国手段

国家不安定天下就不会太平,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道理,然而真正做好却不是几句话的事。治国首要就在于吏治,吏治腐败,则国家必乱,天下太平就无从谈起。历史上一出出的亡国之祸,多因此而来。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幼生长于民间,对元代官吏对待百姓的贪酷了如指掌,也认识到元末吏治的腐败是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认识到要保证他所建立起的政权不重蹈元代覆辙,就一定要肃清腐败分子,杜绝贪污腐败。他因此为贪官污吏设立了严法酷刑,而且由于他个性的狠毒,在实际实行过程中,还专门为贪官设立了一些法外非刑,以此来警戒天下官吏奉公守法。

对于贪赃舞弊行为,朱元璋绝不轻饶。他认为,吏治之弊甚于贪虐,而庸鄙者次之,所以他说:“朕于廉能之官或有罪,常加宥免,若贪虐之徒,虽小罪亦不赦也。”

官吏犯赃的,罪行较轻,朱元璋处以谪戍、屯田、工役之刑,也就是充军发配。如徐州丰县丞姜孔在任时,借口替犯人缴纳赃款,挨家挨户敛钞,结果全都塞进了自己的腰包。朱元璋查知此事,将姜孔发配去修城。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思维水平发展的龙头代表,明确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在哲学体系中的客观地位。这是建立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根基,也是掌握辩证方法的控制原点。
  • 一切都在孤独里成全: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一切都在孤独里成全: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的经典作品选编。全书以孤独为线索,作者在孤独中思索,以一个哲人的眼光对人类的世俗生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特别对命运、自由、救赎、文学、教育等人生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充满了作者的真知灼见,读来发人深省。
  • 生命谁做主

    生命谁做主

    生命谁做主?当然是生命境做主!这是一本呼唤全人类正视生命境的书。生命最初是什么?为什么会活?如何理解起源、进化、遗传和发育等重大问题,尽在此书中。现代生命科学把生命规律搞得庞杂而繁复,那是因为把生命现象“看走了眼”。人类再智慧,科学再万能,如果不认识思维是什么,不纠正思维中的动物性缺陷,就很难闯出误区。当今社会,用主观的遗传基因概念解释生命的一切现象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坏习惯。人们为什么不换个视角重新审视生命?请还原生命物质运动的自然规律吧!这本书以生命境为主题,正确认识人体在生命体系中的地位,正确把握人体在生命境中的“雕塑规律”,我们的身体将天然健康,人类的前途将借助“生命境大爆发”跳出灭绝。
  • 照耀生命的第二个太阳

    照耀生命的第二个太阳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前常务部副部长高占祥先生寄语当代青年的重要著作。全书由121篇短文构成,以讲故事的形式,在修养、道德、性格等方面对当代青年提供可以参考的意见。作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融古今中外学理人事于一炉,荟国学、西学、个人经验心得于一书。本书内容广博,堪称青年人生小百科全书,对当代青年心灵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照耀生命的第二个太阳”,意思是道德修养堪称人生命的第二次成长,中国当代青年应该谨记心中。作者从一名印刷童工成长为共和国的部长、世界文化名人,本书堪称高占祥先生一生宝贵经验的总结和概述,值得每一位当代青年学习借鉴。
  • 传习录(中华经典藏书)

    传习录(中华经典藏书)

    王阳明是明代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心学”,并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传习录》是王阳明门人弟子所记录的王氏讲学言论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论学书信的汇编,包含了王阳明思想的哲学体系及基本主张,是研习王阳明心学的最基本的作。其与孔门的《论语》相似,为“阳明学派”的启蒙典籍,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书对《传习录》原典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人生智慧,从各个角度阐发蕴藏其中的真理,以便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传习录》中所包含的智慧,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热门推荐
  • 寻找小珍珠吉塔

    寻找小珍珠吉塔

    故事发生在一个落后的煤矿小村落,安娜寻找自己失去的亲生女儿,遭遇的一切不幸。故事结局等待揭开。。。。。
  • 玉心瓶

    玉心瓶

    一架宽体767客机翱翔在辽阔的白天中,豪华,宽敞的头等机舱里,靠窗坐着一对看上去有六十多岁的夫妇,先生衣着整洁,气宇不凡,身材笔挺,精神饱满,夫人雍容华贵,文雅大方,目慈,荣祥,气质高资,看过就知道,两人年轻时一定是英才,美女。白白细细的皱纹里,淡淡的透着饱经沧桑的痕迹......云天:“燕子,我们到家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长生帐

    长生帐

    世界这么大,平凡之下是不是隐藏着什么?有人总是喜欢探索,冒险,毕竟求知是人的本能,可到底能不能承受得了真相,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难题。说不定茫茫人海,偌大世界,我们已经见过平凡之下隐藏的东西……
  • 战魂霸天下

    战魂霸天下

    刀光剑影笑苍穹,金戈铁马踏乾坤。崇尚力量的奇异大陆,纷争迭起的五彩世界,一位没落世家族的后人,离奇身世的背后,是怎样的传奇人生。为了家族那曾经的辉煌,为了兄弟那深深的情义,为了知己那苦苦的相守,面对一切的困难与挑战,他毅然踏上了无尽的征程......
  • 花千骨.花落奇缘

    花千骨.花落奇缘

    “白子画,你已经折磨了我前世,你还想囚禁我这一世吗?”“小骨,这一世,师傅只想好好的和你在一起,不会再让你受到伤害了。”“伤害?是你给我伤害!我只想好好自由生活,你就不能放开我吗?”泪水滑落脸颊,“你想走?既然你想走,师傅也不强求你,你走吧!”白子画转身离开,“白子画,谢谢你。”“不必。”
  • 都市之兵锋无双

    都市之兵锋无双

    昔日兵王退伍归来步入了无尽的杀局,却被豪门千金‘强行’招为赘婿,从此开始了怀揽温香软玉的‘软饭’生涯……
  • 元素时代之控法者

    元素时代之控法者

    这是一个充满奇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存在着金.木.水.火.土.雷.毒.光.暗.冰.风.分子.12种元素属性。主角在失去亲人痛不欲生之时,被高人所救。并发现自己是控法者。在这个实力走遍天下的世界,他未来必将带领魔法师进入属于他们的顶峰时代!
  • 穿越之百转千回

    穿越之百转千回

    青春少女因一场变故而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朝代,成为备受宠爱的郡主,机缘巧合结识太子......最后因为误会,因爱生恨.......
  • 地二球

    地二球

    如果有一天地球将近毁灭,如果有一天人类发现第二个地球,如果国家再次互相侵入,战火中亲情,爱情,兄弟情,该何去何从。。。。欢迎进入地二球,我们决绝黑暗,我们决绝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