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99000000075

第75章 四十自述(4)

我的思想经过了这回解放之后,就不能虔诚拜神拜佛了。但我在我母亲面前,还不敢公然说出不信鬼神的议论。她叫我上分祠里去拜祖宗,或去烧香还愿,我总不敢不去,满心里的不愿意,我终不敢让她知道。

我13岁的正月里,到大姐家去拜年,住了几天,到十五日早晨,才和外甥砚香同回我家去看灯,他家的一个长工挑着新年糕饼等物事,跟着我们走。

半路上到了中屯外婆家,我们进去歇脚,吃了点心,又继续前进。中屯村口有个三门亭,供着几个神像。我们走进亭子,我指着神像对砚香说:“这里没有人看见,我们来把这几个烂泥菩萨拆下来抛到茅厕里去,好吗?”

这样突然主张毁坏神像,把我的外甥吓住了。他虽然听我说过无鬼无神的话,却不曾想到我会在这路亭里提议实行捣毁神像。他的长工忙劝阻我道“穈舅,菩萨是不好得罪的。”我听了这话,更不高兴,偏要拾石子去掷神像。恰好村子里有人下来了。砚香和那长工就把我劝走了。

我们到了我家中,我母亲煮面给我们吃,我刚吃了几筷子,听见门外锣鼓响,便放下面,跑出去看舞狮子了。这一天来看灯的客多,家中人都忙着照料客人,谁也不来管我吃了多少面。我陪着客人出去玩,也就忘了肚子饿了。

晚上陪客人吃饭,我也喝了一两杯烧酒。酒到了饿肚子里,有点作怪,晚饭后,我跑出大门外,被风一吹,我有点醉了,便喊道:“月亮,月亮,下来看灯!”别人家的孩子也跟着喊:“月亮,月亮,下来看灯!”

门外的喊声被屋里人听见了,我母亲叫人来唤我回去。我怕她责怪,就跑出去了。来人追上去,我跑得更快。有人对我母亲说,我今晚喝了烧酒,怕是醉了。我母亲自己出来唤我,这时候我已被人追回来了。但跑多了,我真有点醉了,就和他们抵抗,不肯回家。母亲抱住我,我仍喊着要月亮下来看灯。许多人围拢来看,我仗着人多,嘴里仍旧乱喊。母亲把我拖进房里,一群人拥进房来看。

这时候,那位跟我们来的章家长工走到我母亲身边,低低地说:“外婆(他跟着我的外甥称呼),穈舅今夜怕不是吃醉了罢?今天我们从中屯出来,路过三门亭,穈舅要把那几个菩萨拖下来丢到茅厕里去。他今夜嘴里乱说话,怕是得罪了神道,神道怪下来了。”

这几句话,他低低地说,我靠在母亲怀里,全听见了。我心里正怕喝醉了酒,母亲要责罚我,现在我听了长工的话,忽然想出了一条妙计。我想,我胡闹,母亲要打我;菩萨胡闹,她不会责怪菩萨。于是我就闹得更凶,说了许多疯话,好像真有鬼神附在我身上一样!

我母亲着急了,叫砚香来问,砚香也说我日里的确得罪了神道。母亲就叫别人来抱住我,她自己去洗手焚香,向空中祷告三门亭的神道,说我年小无知,触犯了神道,但求神道宽宏大量,不计较小孩的罪过,宽恕了我。我们将来一定亲到三门亭去烧香还愿。

这时候,邻舍都来看我,挤满了一屋子的人,有些妇女还提着“火筒”(徽州人冬天用瓦炉装炭火,外面用篾丝作篮子,可以随身携带,名为火筒),房间里闷热得很。我热得脸都红了,真有点像醉人。

忽然门外有人报信,说:“龙灯来了,龙灯来了!”男男女女都往外跑,都想赶到十字街口去等候看灯。一会儿,一屋子的人都散完了,只剩下我和母亲两个人。房里的闷热也消除了,我也疲倦了,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母亲许的愿好像是灵应了,第二天,她教训了我一场,说我不应该瞎说,更不应该在神道面前瞎说。但她不曾责罚我,我心里高兴,万想不到我的责罚却在一个月之后。

过了一个月,母亲同我上中屯外婆家去。她拿出钱来,在外婆家办了猪头供献,备了香料纸钱,她请我母舅领我到三门亭里去谢神还愿。我母舅是个虔诚的人,他恭恭敬敬地摆好供献,点起香烛,陪着我跪拜谢神。我忍住笑,恭恭敬敬地行了礼,——心里只怪我自己当日扯谎时不曾想到这样比挨打还更难为情的责罚!

直到我27岁回家时,我才敢对母亲说那一年元宵节附在我身上胡闹的不是三门亭的神道,只是我自己,母亲也笑了。

(三)在上海(一)

光绪甲辰年(1904)的春天,三哥的肺病已到了很危险的时期,他决定到上海去医治。我母亲也决定叫我跟他到上海去上学。那时我名为14岁,其实只有12岁有零。这一次我和母亲分别之后,14年之中,我只回家3次,和她在一块的时候还不满6个月。她只有我一个人,只因为爱我太深,望我太切,所以她硬起心肠,送我向远地去求学。临别的时候,她装出很高兴的样子,不曾掉一滴眼泪。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

我在上海住了6年(1904-1910),换了4个学校(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中国新公学)。这是我一生的第二个段落。

我父亲生平最佩服一个朋友——上海张焕纶先生(字经甫)。张先生是提倡新教育最早的人,他自己办了一个梅溪书院。后来改为梅溪学堂。二哥、三哥都在梅溪书院住过,所以我到了上海也就进了梅溪学堂。我只见过张焕纶先生一次,不久他就死了。现在谈中国教育史的人,很少能知道这一位新教育的老先锋了。他死了22年之后,我在巴黎见着赵诒先生(字颂南,无锡人),他是张先生的得意学生,他说他在梅溪书院很久,最佩服张先生的人格,受他的感化最深。他说,张先生教人的宗旨只是一句话:“千万不要仅仅做个自了汉。”我坐在巴黎乡间的草地上,听着赵先生说话,想着赵先生夫妇的刻苦生活和奋斗精神,——这时候,我心里想:张先生的一句话影响了他的一个学生的一生,张先生的教育事业不算是失败。

梅溪学堂的课程是很不完备的,只有国文、算学、英文三项。分班的标准是国文程度。英文、算学的程度虽好,国文不到头班,仍不能毕业。国文到了头班,英文、算学还很幼稚,却可以毕业。这个办法虽然不算顶好,但这和当时教会学堂的偏重英文,都是过渡时代的特别情形。

我初到上海的时候,全不懂得上海话。进学堂拜见张先生时,我穿着蓝呢的夹袍,绛色呢大袖马褂,完全是个乡下人。许多小学生围拢来看我这乡下人。因为我不懂话,又不曾“开笔”做文章,所以暂时编在第五班,差不多是最低的一班。班上读的是文明书局的《蒙学读本》,英文班上用《华英初阶》,算学班上用《笔算数学》。

我是读了许多古书的,现在读《蒙学读本》,自然毫不费力,所以有工夫专读英文、算学。这样过了6个星期。到了第42天,我的机会来了。教《蒙学读本》的沈先生大概也瞧不起这样浅近的书,更料不到这班小孩子里面有人站起来驳正他的错误。这一天,他讲的一课书里有这样一段引语:传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沈先生随口说这是《左传》上的话。我那时已勉强能说几句上海话了,等他讲完之后,我拿着书,走到他的桌边,低声对他说:这个“传曰”是《易经》的《系辞传》,不是《左传》。先生脸红了,说:“侬读过《易经》?”我说读过。他又问:“阿曾读过别样经书?”我说读过《诗经》、《书经》、《礼记》。他问我做过文章没有,我说没有做过。他说:“我出个题目,拨侬做做试试看。”他出了“孝弟说”三个字,我回到座位上,勉强写了一百多字,交给先生看。他看了对我说,“侬跟我来。”我卷了书包,跟他下楼走到前厅。前厅上东面是头班,西面是二班。沈先生到二班课堂上,对教员顾先生说了一些话,顾先生就叫我坐在末一排的桌子上。我才知道我一天之中升了四班,居然做第二班的学生了。

可是我正在欢喜的时候,抬头一看,就得发愁了。这一天是星期四,是作文的日子。黑板上写着两个题目:论题:原日本之所由强。

经义题: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

我从来不知道“经义”是怎样做的,所以想都不敢去想他。可是日本在天南地北,我还不很清楚,这个“原日本之所由强”又从哪里说起呢?既不敢去问先生,班上同学又没有一个熟人,我心里颇怪沈先生太鲁莽,不应该把我升得这么高,这么快。

忽然学堂的茶房走到厅上来,对先生说了几句话,呈上一张字条,先生看了字条,对我说,我家中有要紧事,派了人来领我回家,卷子可以带回去做,下星期四交卷。我正在着急,听了先生的话,抄了题目,逃出课堂,赶到门房,才知道三哥病危,二哥在汉口没有回来,店里(我家那时在上海南市开一个公义油栈)的管事慌了,所以赶人来领我回去。

我赶到店里,三哥还能说话。但不到几个钟头,他就死了,死时他的头还靠在我手腕上。第三天,二哥从汉口赶到。丧事办了之后,我把升班的事告诉二哥,并且问他“原日本之所由强”一个题目应该参考一些什么书。二哥检了《明治维新三十年史》,壬寅《新民丛报汇编》……一类的书,装了一大篮,叫我带回学堂去翻看。

费了几天的工夫,才勉强凑了一篇论说交进去。不久我也会做“经义”了。几个月之后,我居然算是头班学生了,但英文还不曾读完《华英初阶》,算学还只做到“利息”。

这一年梅溪学堂改为梅溪小学,年底要办毕业第一班。我们听说学堂里要送张在贞、王言、郑璋和我四个人到上海道衙门去考试。我和王、郑三人都不愿意去考试,都不等到考试日期,就离开学堂了。

为什么我们不愿受上海道的考试呢?这一年之中,我们都经过了思想上的一种激烈变动,都自命为“新人物”了。二哥给我的一大篮子的“新书”,其中很多是梁启超先生一派人的着述;这时代是梁先生的文章最有势力的时代,他虽不曾明白提倡种族革命,却在一班少年人的脑海里种下了不少革命种子。有一天,王言君借来了一本邹容的《革命军》,我们几个人传观,都很受感动。借来的书是要还人的,所以我们到了晚上,等舍监查夜过去之后,偷偷起来点着蜡烛,轮流抄了一本《革命军》。正在传抄《革命军》的少年,怎肯投到官厅去考试呢?

这一年是日俄战争的第一年。上海的报纸上每天登着很详细的战事新闻,爱看报的少年学生都感觉绝大的兴奋。这时候中国的舆论和民众心理都表同情于日本,都痛恨俄国,又都痛恨清政府的宣告中立。仇俄的心理增加了不少排满的心理。这一年,上海发生了几件刺激人心的案子。一件是革命党万福华在租界内枪击前广西巡抚王之春,因为王之春从前是个联俄派。一件是上海黄浦滩上一个宁波木匠周生有被一个俄国水兵无故砍杀。这两件事都引起上海报纸的注意;尤其是那年新出现的《时报》,天天用简短沉痛的时评替周生有喊冤,攻击上海的官厅。我们少年人初读这种短评,没有一个不受刺激的。周生有案的判决使许多人失望。我和王言、郑璋三个人都恨极了上海道袁海观,所以联合写了一封长信去痛骂他。这封信是匿名的,但我们总觉得不愿意去受他的考试。所以我们三个人都离开梅溪学堂了(王言是黟县人,后来不知下落了;郑璋是潮阳人,后改名仲诚,毕业于复旦,不久病死)。

我进的第二个学堂是澄衷学堂。这学堂是宁波富商叶成忠先生创办的,原来的目的是教育宁波的贫寒子弟;后来规模稍大,渐渐成了上海一个有名的私立学校,来学的人便不限止于宁波人了。这时候的监督是章一山先生,总教是白振民先生。白先生和我二哥是同学,他看见了我在梅溪作的文字,劝我进澄衷学堂。光绪乙巳年(1905),我就进了澄衷学堂。

澄衷共有十二班,课堂分东西两排,最高一班称为东一斋,第二班为西一斋,以下直到西六斋。这时候还没有严格规定的学制,也没有什么中学小学的分别。用现在的名称来分,可说前六班为中学,其余六班为小学。澄衷的学科比较完全多了,国文、英文、算学之外,还有物理、化学、博物、图画诸科。分班略依各科的平均程度,但英文、算学程度过低的都不能入高班。

我初进澄衷时,因英文、算学太低,被编在东三斋(第五班)。下半年便升入东二斋(第三班),第二年(丙午,1906)又升入西一斋(第二班)。澄衷管理很严,每月有月考,每半年有大考,月考大考都出榜公布,考前三名的有奖品。我的考试成绩常常在第一,故一年升了四班。我在这一年半之中,最有进步的是英文、算学,教英文的谢昌熙先生、陈诗豪先生、张镜人先生,教算学的郁耀卿先生,都给了我很多的益处。

我这时候对于算学最感觉兴趣,常常在宿舍熄灯之后,起来演习算学问题。卧房里没有桌子,我想出一个法子来,把蜡烛放在帐子外床架上,我伏在被窝里,仰起头来,把石板放在枕头上做算题。因为下半年要跳过一班,所以我须要自己补习代数。我买了一部丁福保先生编的代数书,在一个夏天把初等代数习完了,下半年安然升班。

同类推荐
  •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流派与经典著作。包括周公旦与《周礼》、道家老子与《道德经》、道家庄子与《庄子》、道家列子与《列子》、儒家孔子与《论语》、儒家孟子与《孟子》、儒家荀子与《荀子》、儒家与《曾子》、儒家与子思、儒家与《孝经》、儒家与《大学》、墨家墨子与《墨子》等。
  • 通往自由之路: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通往自由之路: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迄今为止,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它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即历史唯物主义;另一种观点强调实践活动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巨大意义,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则予以否定,认为它根本不是马克思的思想。本书作者提出,马克思唯一关心的是人类解放,他的哲学思想是大唯物史观。大唯物史观涵盖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认为历史就是它们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人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改变环境,被改变的环境反过来改变人,这种辩证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深层机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人类解放。这种大唯物史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把人道主义与科学理性结合起来,是马克思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 观念(2)

    观念(2)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资源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观念的竞争。观念的先进与落后,决定了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精彩故事琳琅满目,深刻酷评振聋发聩。本书蕴涵丰富人生智慧、揭示种种人生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间里迅速更新观念,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诸子的声音

    诸子的声音

    本书通俗地叙述了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分析了个中优劣,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入门级读物。从春秋到战国,从老子到韩非子,这本书跨越了数百年的历史时期,呈现了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思想主张,以及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多位思想家的学说及其流变,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样貌,同时展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交流、学术论辩、理念争锋、门派兴衰。
  • 哲学沉思录

    哲学沉思录

    《哲学沉思录》是何新多年来哲学研究与思考的集成之作,本书论及哲学基本概念、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康德、存在主义、《易经》、老子、佛教哲学等,真正打通了中西古典哲学的界限,通过对中西典籍的比较以及大量的实证,将二者做了纵深研究和参照互解,考证、质疑了我们以往对西方哲学的固有观念,可以说是一次从哲学视角重新梳理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尝试。深入浅出的解说,让哲学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为我们对世界、历史、人生、命运等命题的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视角。何新的哲学研究,涉及中国古典哲学、西方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扩及数学史、科学哲学、现代宇宙理论等诸多领域。他通过对黑格尔辩证逻辑体系的研究与阐释,由此创生了独立于古典形式逻辑和现代数理逻辑两大系统之外的新型逻辑学——泛演化逻辑学,在哲学领域研究导出了“新逻辑主义哲学”。这一新逻辑体系构想,曾受到钱学森先生的关注和重视。何新的哲学体系,指导了他在经济、政治、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做出验证率极高的前瞻性预测。
热门推荐
  • 凰傲异世:废材七小姐

    凰傲异世:废材七小姐

    【女强,爽文,一对一!】21世纪杀手之王端木颜穿越到四大家族之首慕家七小姐身上。草包废物?你们是天才?那就让端木颜惊才艳艳的变态天赋亮瞎你的狗眼!世人骗我,谤我,欺我,害我,何以处之?你便辱她,蔑她,欺她,压她,看准时机弄死她!且看逆凰如何翱翔在异世!!
  • 偏执祁少他又黑化了

    偏执祁少他又黑化了

    那时。夏忆安被一群纨绔子弟围堵刁难时,是他一把将她护在了身后。“不准欺负忆安!谁敢欺负忆安我就揍谁!”夏忆安思念落泪时,是他同她拉勾做着最诚挚的约定。“夜黎一定会永远永远都陪着忆安的!夜黎一定不会让忆安再也看不见夜黎的!夜黎要和忆安永远永远都在一起!”夏忆安落水奄奄一息时,是他奋不顾身跳下水将她救了起来。“忆安忆安不要怕,夜黎会保护忆安的,夜黎不要忆安死!”所以,此时。夏忆安才更深刻知,眼前的他肯定将自己恨透了。所以这一刻才将她逼在墙角,掐着她的脖颈,用着从未有过的彻骨生恨的寒音切齿着:“夏忆安,你这个骗子!”“找到你,当然是为了让你付出代价!付出背叛我的代价!”
  • 多个心眼多条路

    多个心眼多条路

    处处有心眼,让你在周旋错综的人际关系时游刃有余;时时有心眼,让你在探索混沌的人生之路时四通八达。两手准备,多一个“准备”的心眼出发。谨慎防人,多一个“防备”的心眼入世。放下面子,多一个“退让”的心眼做事。经营人情,多一个“关系”的心眼交友。洞察人心,多一个“人情”的心眼做人。瞄准目标,多一个“矢志”的心眼奋斗。舍车保帅,多一个“狠决”的心眼拼搏。与人为善,多一个“善良”的心眼生活。
  • 海涛逍遥行

    海涛逍遥行

    简介:元士大陆,强者为尊。人人都想一世逍遥,不惹是非,不受束缚,并不觉得此愿望难以实现,却基本没有人能做到这点。此愿望真的简单吗,却不知人生在世,自会与人接触,则难免受到羁绊,想要逍遥一世,又该如何呢?修炼天赋远超常人的世家子弟海涛,意外获得超越神级的功法《逍遥至尊诀》,从此如虎添翼,修炼速度更是惊人,且看他如何一步步从一个低阶修炼者迈向巅峰,并且最终成为天地间至强者,唯我独尊,逍遥行天下……
  • 召唤个神话世界

    召唤个神话世界

    穿越古虚,获得装逼召唤系统。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上召仙神佛,下唤鬼妖魔。”
  • 玄异雍天

    玄异雍天

    少年杨玄,不甘平庸,以星河炼魂,用精致炼体,雄霸八方,天地为尊,踩着万界天骄一步步踏上武道巅峰!笑问苍穹,谁与争锋?拳砸玄尊强者,脚踩地阶玄器,肉身可破苍穹,瞳术惊人能够逆天!纵横宇内,横扫八荒,无人能比!万界掌中握,神塔炼苍穹!唯我独尊,杨玄(玄帝)!
  • 护花兵王有人爱

    护花兵王有人爱

    秦风:“我回到都市除了保护花姐,还有更大的任务。”
  • 爱情漂流瓶

    爱情漂流瓶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史上可谓奇葩,它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展现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展示了其作者的真我风采。本书作为一套经典读者散文选本,共收入200余位作者500余篇优秀作品。作品以刚柔的审美意识,以细腻优美的笔调,抒发了相思之委婉,热恋之缠绵,失意之感悟,理智之潜流等等多维多味的爱之情结,情理深处蕴含着温馨的爱心,给人以爱的启迪和美的陶冶。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方位理性的展示了高层次的情感阅历和人生感悟。
  • 绝对爆发

    绝对爆发

    为了活下去,就得杀掉眼前的敌人!【简介无能,请单刀直入!】
  • 俗世物语

    俗世物语

    毁灭纪元年,被称为俗世的世界,遭受了巨大的莫名力量席卷,整个世界,被一片未知的力量包裹,然而,人们没有放弃希望,因为,他们准备重建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