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99000000110

第110章 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4)

顾炎武在1667年提出十大韵部。下一百年里,又有好些位学者用同样归纳和演绎的考证方法研究同一个问题。江永提出十三个韵部。段玉裁(1735~1851)把韵部加到十七个。他的老师,也是朋友,戴震(1724~1777),又加到十九个。王念孙和江有诰(死在1851),各人独立工作,得到了彼此差不多的一百二十一部的系统。

钱大昕(1728~1804)是18世纪最有科学头脑的人里的一个,在1799年印出来他的笔记,其中有两条文字是他研究古代唇、齿音的收获(《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古无轻唇音”,“古无舌头舌上分”两条)。这两篇文字都是第一等考证方法的最好的模范。他为唇音找了六十多个例子,为齿音也找了差不多数目的例子。为着确定各组里的字的古音,每一步工作都是归纳与演绎的精熟配合,都是从个别的例得到通则,又把通则应用到个别的例上。最后的结果产生了关于唇、齿音的变迁的两条大定律。

我们切不可不知道这些开辟中国音韵学的学者们有多么大的限制,所以他们似乎从头注定要失败的。他们全没有可给中国语言用的拼音字母的帮助。他们不懂得比较不同方言,尤其是比较中国南部、东南部、西南部的古方言。他们又全不懂高丽、越南、日本这些邻国的语言。这些中国学者努力要了解中国语言的音韵变迁,而没有这种有用的工具,所以实在是要去做一件几乎一定做不成的工作,因此,要评判他们的成功失败,都得先知道他们这许多重大的不利条件。

这些大人物可靠的工具只是他们的严格的方法:他们耐心把他们承认的事实或例证搜罗起来,加以比较,加以分类,表现了严格的方法;他们把已得到的通则应用到归了类的个别例子上,也表现了同等严格的方法。12 世纪的吴棫、朱熹,17世纪的陈第、顾炎武,还有十八九世纪里那些继承他们的人,能够做出中国音韵问题的系统研究,能够把这种研究做得像一门学问,——成了一套合乎证据、准确、合理系统化的种种严格标准,——确实差不多全靠小心应用一种严格的方法。

我已经把我所看到的近八百年中国思想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的发达史大概说了一遍。这部历史开端在十一世纪,本来有一个很高大的理想,要把人的知识推到极广,要研究宇宙万物的理或定律。

那个大理想没有法子不缩到书本的研究——耐心而大胆地研究构成中国经学传统“典册”的有数几部大书。一种以怀疑和解决怀疑做基础的新精神和新方法渐渐发展起来了。这种精神就是对于牵涉到经典的问题也有道德的勇气去怀疑,就是对于一份虚心,对于不受成见影响的,冷静的追求真理,肯认真坚持。这个方法就是考据或考证的方法。

我举了这种精神和方法实际表现的几个例,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考订一部分经书的真伪和年代,由此产生了考证学,又一个是产生了中国音韵的系统研究。

然而这个方法还应用到文史的其他许多方面,如校勘学、训诂学(semantics,字义在历史上变迁的研究)、史学、历史地理学、金石学,都有收获,有效验。

17世纪的陈第、顾炎武首先用了“本证”、“旁证”这两个名词,已经是充分有意运用考证方法了。因为有17世纪的顾炎武、阎若璩这两位大师的科学工作把这种方法的效验表现得非常清楚,所以到了十八九世纪,中国第一流有知识的人几乎都受了这种方法的吸引,都一生用力把这个方法应用到经书和文史研究上。结果就造成了一个学术复兴的新时代,又叫做考据的时代。

这种严格而有效的方法的科学性质,是最用力批评这种学术的人也不能不承认的。方东树(1772~1851)正是这样一位猛烈的批评家,他在1826年出了一部书,用大力攻击整个的新学术运动。然而他对于同时的王念孙、引之(1766~1834)父子所用的严格的方法也不得不十分称赞。他说:“以此义求之近人说经,无过高邮父子《经义述闻》,实足令郑、朱俯首,汉唐以来未有其匹。”(《汉学商兑》,卷中之下,《宋鉴·说文解字疏序》条)一个用大力攻击整个新学术运动的人有这样的称赞,足以证明小心应用科学方法最能够解除反对势力的武装,打破权威和守旧,为新学术赢得人的承认、心服。

这种“精确而不受成见影响的探索”的精神和方法,又有什么历史的意义呢?

一个简单的答案,然而是全用事实来表示的答案,应当是这样的:这种精神和方法使一个主观的、理想主义的、有教训意味的哲学的时代(从11到16世纪)不能不让位给一个新时代了,使那个哲学显得过时、空洞、没有用处,不足吸引第一等的人了。这种精神和方法造成了一个全靠严格而冷静的研究作基础的学术复兴的新时代(1600~1900)。但是这种精神和方法并没有造成一个自然科学的时代。顾炎武、戴震、钱大昕、王念孙所代表的精确而不受成见影响的探索的精神并没有引出来中国的一个伽利略、维萨略、牛顿的时代。

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种科学精神和方法没有产生自然科学呢?

不止四分之一世纪以前,我曾试提一个历史的解释,做了一个17世纪中国与欧洲知识领袖的工作的比较年表。我说:我们试作一个17世纪中国与欧洲学术领袖的比较年表——17世纪正是近代欧洲的新科学与中国的新学术定局的时期——就知道在顾炎武出生(1613)之前年,伽利略做成了望远镜,并且用望远镜使天文学起了大变化,解百勒(Kepler)发表了他的革命性的火星研究和行星运动之时,哈维(Harvey)发表了他的论血液运行的大作(1628),伽俐略发表了他的关于天文学和新科学的两部大作(1630)。阎若璩开始做《尚书》考证之前十一年,佗里杰利(Toricelli)已完成了他的空气压力大实验(1644)。稍晚一点,波耳(Boyle)宣布了他的化学新实验的结果,做出了波耳氏律(1660~1661)。顾炎武写成他的《音学五书》(1667)之前一年,牛顿发明了微积分,完成了白光的分析。

1680年,顾炎武写《音学五书》的后序;1687年,牛顿发表他的《自然哲学原理》(Principia)。

这些不同国度的新学术时代的大领袖们在科学精神和方法上有这样非常显着的相像,使他们的工作范围的基本不同却也更加引人注意。伽俐略、解百勒、波耳、哈维、牛顿所运用的都是自然的材料,是星球、球体、斜面、望远镜、显微镜、三棱镜、化学药品、天文表。而与他们同时的中国所运用的是书本、文字、文献证据。这些中国人产生了三百年的科学的书本学问;那些欧洲人产生了一种新科学和一个新世界。

这是一个历史的解释,但是对于17世纪那些中国大学者有一点欠公平。我那时说:“中国的知识阶级只有文学的训练,所以活动的范围只限于书本和文献。”这话是不够的。我应当指出,他们所推敲的那些书乃是对于全民族的道德、宗教、哲学生活有绝大重要性的书。那些大人物觉得抄出这些古书里每一部的真正意义是他们的神圣责任。他们正像白朗宁(Robert Browing)的诗里写的“文法学者”(Grammarian):“你卷起的书卷里写的是什么?”他问,“让我看看他们的形象,那些最懂得人类的诗人圣哲的形象,拿给我!”于是他披上长袍,一口气把书读透到最后一页。

“我什么都要知道!盛席要吃到最后的残屑。”

“时间算什么?‘现在’是犬猴的份!人有的是‘永久’。”

白朗宁对人本主义时代的精神的礼赞正是:“这人决意求的不是生存,是知识。”孔子也表示同样的精神:“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朝闻道,夕死可矣。”朱子在他的时代也有同样的表示:“义理无穷,惟须毕力钻研,死而后已耳。”但是朱子更进一步说:“诸公所以读书无长进,缘不会疑。”“才疑,便须理会得彻头。”后来真能使继承他的人,学术复兴的新时代的那些开创的人和做工的人,都懂得了怀疑,——抱着虚心去怀疑,再找方法解决怀疑,即使是对待经典大书也敢去怀疑。而且,正因为他们都是专心尽力研究经典大书的人,所以他们不能不把脚跟站稳;他们必须懂得要有证据才可以怀疑,更要有证据才可以解决怀疑。我看这就足够给一件大可注意的事实作一种历史的解释,足够解释那些只运用“书本、文字、文献”的大人物怎么竟能传下来一个科学的传统,冷静而严格的探索的传统,严格的靠证据思想,靠证据研究的传统,大胆的怀疑与小心的求证的传统——一个伟大的科学精神与方法的传统,使我们,当代中国的儿女,在这个近代科学的新世界里不觉得困扰迷惑,反能够心安理得。

(一)问题的提出。

(二)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他们的衣服是殷服,他们的宗教是殷礼,他们的人生观是亡国遗民的柔逊的人生观。

(三)论儒的生活:他们的治丧相礼的职业。

(四)论殷商民族亡国后有一个“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预言;孔子在当时被人认为应运而生的圣者。

(五)论孔子的大贡献:(1)把殷商民族的部落性的儒扩大到“仁以为己任”的儒;(2)把柔懦的儒改变到刚毅进取的儒。

(六)论孔子与老子的关系;论老子是正宗的儒。附论儒与墨者的关系。

同类推荐
  • 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道家的智慧,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并且浸透了中国人的思维。除了儒家智慧,道家智慧又是一股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使到了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还在否定之否定、背叛与反背叛中接受它的影响与推动,获得重新思考生命、世界乃至宇宙的激情。
  • 百姓读易

    百姓读易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易经》,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自它产生的那天起,它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准则。无论是在我们的显意识里还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它都起到了一个风向标的作用,已经像空气一样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空间与角落。
  • 原本大学微言

    原本大学微言

    《大学》是儒家的代表作之一,相传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曾参)所著。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是宋代以后士人学子必读的教科书。文中以“明明德”“亲民”“至善”为纲,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对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做了系统的论述,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大学》的讲记。书名中说的“原本大学”,指的是《大学》的古本《小戴礼记·大学》。作者以渊博的学识,综罗大量的文史典故,对《大学》中的微言大义做了揭示,给人以知识的乐趣和人生的启悟。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一年四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 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老子思想作为道家思想的源头,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外儒内道、刚柔相济的观念,制约着中国文人的心理张力结构,规导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自身的完善。老子的思想不仅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的重要思想。老子的思想在当前全球的消费主义化和数字化生存浪潮中具有重要的警世意义。在生态平衡、竞争世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追求物欲等思潮面前,老子无疑是一座警世之钟,他告诉人们要以智慧之言看生命之道、社会之道和宇宙之道。
  • 画者东西影:八大山人艺术中的生存智慧

    画者东西影:八大山人艺术中的生存智慧

    清初八大山人是独创派艺术家,也是一位深邃的思者。作为一位僧人艺术家,他所服膺的禅宗曹洞宗思想旨趣在其一生艺术创造中烙下深深印迹。曹洞宗以“渠正是咱,咱非渠”学说为宗旨,其创始人洞山良价一日过河涉水,看到水中自己的影子,豁然开悟。作偈中有“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的话。影子(渠)由我(咱)照出,而我非影子。良价在返自观照中,发现了真性。八大山人“画者东西影”的艺术哲学,正是以生命真性为中心而展开的。
热门推荐
  • 殖民天狼星

    殖民天狼星

    流浪在太阳系外的逃生者,经历一万年,来到一个新的星系,他们在这里建造一个家园。一个新的世界!不过原著居民和机械生命,都不欢迎他们,在飞船能量耗尽的情况下,逃生者开始了侵略行动。
  • 一个凡人的都市修仙

    一个凡人的都市修仙

    他本摘星者,却下凡间来。他本灭世者,却在其后哀。他本骄傲者,失落何处埋?他就是凡人,一个平平无奇,普普通通的人,可又有谁知道?百年之后,他落下无限遗憾,放任太多,过于招摇,落下灭世之恨。就在灭世,他却意外的回到了百年之前,在这一世,他是否能弥补这一切浩瀚的遗憾?重登顶凡人?【四书齐聚,共待此篇】“世界最厉害的人可不是什么超人,大能。洪荒宇宙次元什么的,只不过是我曾经的玩具,世界上最厉害的人不过是凡人。”
  • TFBOYS之最美的盛夏

    TFBOYS之最美的盛夏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他们。使她整个人都改变了,变得活泼。可是,有着特殊身份的她,不可能和他那么轻松地生活。
  • 魅影无双:花落彼岸

    魅影无双:花落彼岸

    一朝穿越,却遇上了他。一朝垂危,却遇上了她。放弃生命,只因是她。放弃归还,只因是他。“我慕若寒可以视他人生命如草菅,却不会弃我亲人生命于不顾。”“我生生世世定不负若若,若有违背,天地难容!”
  • 她的日记

    她的日记

    此刻,站在她面前的女人会是谁?她不知道。有时,那个女人就像游荡在黑暗海底下的她的倒影,有时又恍若,她们之间只隔着一面镜子,只等待着她,伸手去触碰那水月般,冰冷残酷的答案。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倒影》、《镜像》、《水月》,从全新视角讲述了少女挣扎在各方面压力下的故事。《倒影》——“在黑暗的海底过着动荡的生活,像她而又不会是她,永远只有在她需要的时候才会看到的倒影,永远活在她之下,永远想摸却触碰不到她。”《镜像》——“只是,那时的我怎么会产生了莫名的怀念感,而且强烈到似乎心脏也跟着快速地跳动了起来。你也知道,终于,要开始了吗?”《水月》——没有她,我会是谁……
  • 那年那伤

    那年那伤

    她不爱财不重色,满心以为自己嫁给了爱情,谁知当一切无法挽回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竟最后一个知道枕边人是逃犯……
  • 地狱巡察司

    地狱巡察司

    人有阳世,鬼有阴间,妖有妖界,众生各有其所。人死如灯灭,可总有人是不甘心的,徒留阳世,为情、为利、为恨、为哪般。巡察司循天地之理,维系阴阳,佛儒道三家从旁做辅,捉鬼降妖。冷云绝重临世间,坚守本心,不忘初衷,且看他如何辨是非、断善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