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91800000006

第6章 毛泽东读《水浒传》(5)

从毛泽东这些话中,可以看出,他很早就对《水浒传》有科学的独立见解。毛泽东又从《水浒传》谈到《三国演义》,说:“小时候我喜欢看《三国》,读起来就放不下……《三国演义》算我读到的第一本军事教科书吧。可也受了一点骗,许褚好像不得了。现在发觉算不得什么。我们警卫排的战士都是种田的农民,我看哪个都比许褚厉害。关云长就不如我们的彭老总!”江青在火堆一侧听到了,大声说:“我听说必成(周恩来当时的化名)同志四岁读唐诗,九岁读完《水浒》和《三国演义》,而且能背诵许多精彩段落。”毛泽东抬起头来,看着周恩来问:“是这样吗?”周恩来谦逊又坦诚地说:“是这样,我喜欢古典小说,不满九岁就读了许多,特别是《水浒》和《三国演义》。”毛泽东说:“那你读这些书比我早,我十几岁才开始读《水浒》和《三国》。”周恩来坦然承认,说:“但是,当时我读这些书,就没想到那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直到刚才我才想到,并且同时得到了答案:写书的人都不种田!”毛泽东和任弼时都点头说:“这确实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呀。”

确实,《水浒传》中,没有对于农民的描写。这不仅是这部流传长远的着作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特殊性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毛泽东发现了《水浒传》这个特点,自然在读这部书时有所分析。

但《水浒传》毕竟是一部不同凡响的书,其中包含许多智慧和道理。毛泽东发现了书中上述问题,并不影响他经常运用这部书中的故事启发干部。毛泽东在讲话、报告和文章中经常引用《水浒传》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革命道理,或者用来印证、阐发他的认识。

第四节长期阅读、深入研究《水浒传》

一、阅读《水浒传》,终生不辍

一直以来,毛泽东对于《水浒传》这部书,不是随兴而读,而是在各个时期经常阅读,深入研究。

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水浒传》是毛泽东必读的一部书;在长征途中,急于找寻《水浒传》来读;在延安和北京时期,《水浒传》又是书架上必备的。他熟悉《水浒传》的各家版本,一百回的简本、一百二十回的繁本、金圣叹腰斩的七十回本,以及由一百二十回后之四十回独立成篇的《宋江平四寇》,还有《水浒传》衍生、嬗变的《水浒后传》(清·陈忱)、《水浒新传》(张恨水)等。

在战争年代,不管多么紧张,一有时间,毛泽东就读《水浒传》。新中国成立后,在繁忙之余,《水浒传》也是他调剂自己生活节奏、换换脑子的读物。长期研读,使他对于《水浒传》的各种版本,都十分熟悉。对其中的故事,他信手拈来;对于其中的政治道理,他理解得也十分深刻,并且号召干部们要读这部书。

从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晚年,毛泽东仍反复地研读《水浒传》各种不同的版本。对此,担任毛泽东图书服务管理工作的徐中远曾有过一段生动的记述:

1964年8月3日,逄先知送给毛泽东的那部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贯华堂原本《金圣叹批改水浒传》,是毛泽东最喜爱看的版本之一。70年代,他还先后两次看过这部《水浒传》。一次是1971年8月3日,这天上午大约十点多钟,高碧岑告诉笔者,说首长要看《水浒》,要笔者赶快找出一部送去。高碧岑是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的一般干部。徐业夫生病后,组织上调他来接替徐秘书的工作。因为高秘书来到主席身边工作时间也不长,对主席读书的具体情况知道得也不细,所以这次主席要看《水浒》,他也不太清楚主席要看什么版本的《水浒》。我们给主席管理图书的时间也不太长。对主席读书的习惯和要求,我们更是知之甚少。不过《水浒》这部书笔者还是知道的,在学校里也读过。接了高秘书的电话后,我们很快在主席图书中找出一部平装本《水浒》。

当时笔者头脑里想的只是“主席要看《水浒》,赶快找出一部送去”。所以我们就毫不犹豫地很快送到了游泳池毛泽东住地交给了高秘书。从游泳池回到笔者的办公室后,屁股在椅子上还没有坐稳,电话铃声又急促地响起来了。笔者一拿起电话,高秘书仓促的声音就传进了耳朵:“首长说他不是要这种版本的《水浒》,他要的是他几年前看过的线装本金圣叹批改的《水浒》。”当时,笔者只知道有《水浒》这部小说,不知道还有金圣叹批改的《水浒》。既然几年前看过,说明这部书可能还在他的书房里。放下电话,急忙到主席书房。因为主席要的是线装本的《水浒》,所以,笔者就径直来到放线装书的屋内。

当时,主席的图书平装和线装是分开存放的。线装部分是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类,一类的图书大多放在一起。管理图书的同志都知道这一点。这主要是为查找使用方便。《水浒》和《红楼梦》等这些小说,我们记得当时一共放了满满的两个书柜。为了查找方便,书柜外面我们分别都贴有标签,一看标签就知道柜内放的是什么书。来到放线装书的屋内,我们很快找到了放小说的书柜,打开书柜,从上往下一层一层查看。不一会就在这个书柜的底下两层看到了好几种版本的《水浒》。仔细一翻,还真有一种叫《金圣叹批改水浒传》。找到了主席要看的书,心中是很高兴的。在“毛主席用书登记本”上登记后,我们将它急忙送交高秘书。心想:“这下不会错了!”高秘书说:“你们送来正好,首长在等着看呢。”

第二次,是1972年2月1日,主席又要看《金圣叹批改水浒传》,因为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所以这一次就比较熟悉了。但是这一次又不同于上次。上一次主席指名要看的是这部书,看后也没再要看别的版本《水浒》。这一次,笔者把这部书送给他之后,第二天晚上,徐秘书就告诉我们:“首长还要看别的版本《水浒》,要找线装本,字大一些的。”毛泽东自己的存书中,有几种版本的《水浒》,是线装本,但字都比较小。此情况向主席汇报之后,主席让我们再到北京图书馆或者其他图书馆去找一找。

第二天,即2月3日,我们到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找了一部线装本《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七十回本,上海同文书局版,十六册),字也比较大。巧得很,这部《水浒》也是金圣叹评点过的。我们又到首都图书馆借来一部《全像绘图评注水浒全传》(上海扫叶山房1924年版,十二册)。后一种,主席翻看后第二天即2月4日就退回来了。前一种《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主席一直留在身边,默默伴随着他度过终生。人们知道毛泽东晚年看过不少版本的《水浒传》,但是,他最爱看的版本,就要数金圣叹批改的《水浒》了。

二、翻阅、对比、研究不同版本的《水浒传》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在毛泽东丰泽园的书房、卧室里一直放有几种不同版本的《水浒传》。据毛泽东的秘书逄先知记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毛泽东共阅读过十二种不同版本的《水浒传》。

《金圣叹批改水浒传》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1-24册)

《水浒传》顺治丁酉冬刻本(1-20册)

《全像绘图评注水浒全传》上海扫叶山房1924年版(1-12册)

《五才子水浒传》上海同文书局版(1-16册)

《水浒》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版(上、下册)

《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1-4册)

《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中华书局1966年版(1-20册)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中华书局1975年影印(1-8册)

《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影印(1-100册)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中华书局1975年影印(1-32册)

《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上、中、下册)

《水浒全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上、中、下册)

半个世纪以来,这些不同版本的《水浒传》一直放在毛泽东的书房里,他经常翻阅、对比、研究。毛泽东的一生,直到他的生命最后时刻,都喜欢读《水浒传》。上海中华书局1966年出版的《明容与堂刻水浒传》(线装大字本1-20册),是毛泽东很喜欢的版本之一,一直被他放在卧室里,有空便拿起来阅读。

毛泽东翻阅最多的一套,就是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贯华堂原本《金圣叹批改水浒传》,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还看过几次这个版本。毛泽东对金圣叹的一些精妙论述很欣赏,他认为:“金圣叹很讲究文章的提笔。”如金圣叹提笔评《水浒传》时所说的那段开门见山的话:

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乱自上作也。乱自下生,不可训也,作者之所必避也;乱自上作,不可长也,作者之所深惧也。

从青年时代,毛泽东在读《水浒传》的过程中就逐渐把小说的内容与中国现实联系起来:“它描写的是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中央政府腐败,群众就一定会起来革命。”这与金圣叹“乱自上作”和“乱自下生”的论断不谋而合。

在几百年间,《水浒传》流传最广的是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不同版本的《水浒传》,有着很大的区别。

其中七十一回本是清朝金圣叹进行删改的,他腰斩了一百回本排座次以后的部分,以原书第七十一回卢俊义的梦作为结尾,梦中一百单八人全部被杀。再将第一回作为楔子,形成了七十回本。流传较广的就是《金圣叹批改水浒传》,却形成了《水浒传》最不完整的版本。但是,不得不佩服金圣叹的文学功力,他批改的七十回本,在艺术表现的很多方面比原作大有改进,为原作生色不少,所以这种本子一出来,几乎令他本尽废,一统天下近三百年,毛泽东一生读的最多的,就是这个版本的《水浒传》。

毛泽东对金圣叹的才华是欣赏的,但是对于他砍掉《水浒传》的结尾则颇为不满,这与鲁迅的态度是一致的。鲁迅曾在《谈金圣叹》一文中说:

金圣叹“自称得到古本,乱改《西厢》字句的案子且不说罢,单是截去《水浒》的后小半,梦想有一个‘嵇叔夜’来杀尽宋江们,也就昏庸得可以。虽说是因为痛恨流寇的缘故,但他是究竟近于官绅的,他到底想不到小百姓的对于流寇,只痛恨着一半,不在于‘寇’,而在于‘流’”。“宋江据有山寨,虽打家劫舍,而劫富济贫,金圣叹却道应该在童贯高俅辈的爪牙之前,一个个俯首受缚,他们想不通。所以《水浒传》纵然成了断尾巴蜻蜓,乡下人却还要看《武松独手擒方腊》这些戏。”

最长的百二十回本《水浒传》,是明万历末杨定在最初一百回本的基础上又插入了征田虎、王庆等情节,合成一百二十回本。

学术界认为最可靠的版本是百回本,它可能是《水浒传》故事成形定书的最早本子,也最接近施耐庵和罗贯中原创的版本。一百回本在宋江受招安后,又有“征辽”、征方腊等情节。

第五节《水浒传》中的政治斗争暗线

一、毛泽东首次发现宋江与晁盖之间的路线斗争

所谓暗线,就是宋江和晁盖之间隐含的路线斗争,在几百年来一直无人发现。直到毛泽东晚年将其解读为路线斗争,并以此为专题讨论,从而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波。

百回本《水浒传》有两大主题,即前半部的造反主题和后半部的招安主题。两大主题之间的转折,正是宋江逐渐占据了梁山的主导地位,而晁盖被逐渐架空,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的过程。如果仔细阅读,《水浒传》中的很多情节都隐藏着这个关键暗线,而正是这个暗线,带动了情节的巨大转折,从好汉们风风火火地啸聚山林,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随后调子逐渐压低,转入悲凉压抑的招安主题,最终形成《水浒传》作为悲剧的艺术风格。

宋江做梦都盼望着朝廷招安,与他相比,晁盖则根本没有这个追求。他领导下的梁山,好汉们都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当一天强盗抢一天粮的日子,阮氏兄弟和李逵喜欢过这样的生活。但宋江这种盼望回归正统的人,和卢俊义这样身不由己的人,都不愿意当一辈子土匪,因为上山造反,沦为贼匪,本身就是件龌龊的事,民谚有云:“一日为贼,终身为贼,上为贼父贼母,下为贼子贼孙,顶风臭出八百里。”造反当了贼,不是自己快活一时的事情,而是玷污了祖宗牌位和子孙后代,永世不得翻身。这在封建社会,必然造成人们内心深处最大的恐惧。如何脱离这种生活,就成了宋江等招安派朝思暮想的事情。

随着宋江将卢俊义等人诓上山,梁山上层人物陡然增加了很多盼望回归正统的人物。这种情形下,梁山在原来没有战略方针的情况下,调整为招安的战略方针。这时,晁盖便成为一个摆设。表现晁盖此时的境遇,“金毛犬”献马这一段,就很典型:

同类推荐
  • 老上海,旧时光

    老上海,旧时光

    本书是作家程乃珊和连环画家贺友直联袂完成的“老上海画卷”,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上海开埠至今150年来的小资情调、人情世故、风俗名物、海派风情等。从旗袍到包包,从冰激凌到自助餐,从弄堂到亭子间,从茶馆到电影院……无所不包。出生于上海金融世家的程乃珊,对上流阶层的生活有着丰富自然的感受,她的文字细致入微,被夸赞为“触摸到了老上海的灵魂”。2013年4月,程乃珊病逝;有人说,程乃珊是张爱玲的“传人”,程乃珊走了,张爱玲式的上海也缺了一角。同样身为“老上海”的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为本书配图45幅,他的画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常常一幅画就可以让人联想起一个时代的上海记忆。
  • 戏剧小工具篇

    戏剧小工具篇

    布莱希特最早阐述自己对戏剧新观点的文字,多系以剧本说明的形式写就的,如《关于〈马哈哥尼城的兴衰〉跋语》《关于〈三角钱歌剧〉跋语》等,希特勒上台后,布莱希特流亡国外,疲于奔命和致力于反法西斯斗争,更无暇作系统的理论梳理。《戏剧小工具篇》是作者战后回国途中在瑞士撰写的,可说是布莱希特第一篇系统的理论著作,素有“新诗学”之称。
  • 静如花开

    静如花开

    全书分“写古意”、“在路上”、“品人生”、“寄相思”、“忆往昔”共五辑,作者用文字记录了她这些年来的生活点滴及所思所想。
  • 总道人间惆怅:史啸虎诗词选

    总道人间惆怅:史啸虎诗词选

    作者精选了自己所作230余首(阕)诗词,并给这本诗词选起个书名叫《总道人间惆怅》。近体诗词本身有着难以抵挡的魅力。这几十年来中国有很多有识之士并没有放弃对古人留下来的瑰宝——格律及其诗词的研究和增华。他们在坚持,在创作,在按照祖先留存下来的格律写诗填词,吟而诵之。他们的不懈努力对于在迅速现代化的中国保留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起到了决定性的也是不可抹杀的作用。作者也为自己能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欣慰。作者衷心期望我们的中华文化瑰宝——近体诗(词)能够尽早地步入千家万户,经久不衰,重新焕发生命力。”
  • 青春步履

    青春步履

    本书是一本个人诗文集。作者选取个人散文和诗歌作品近80篇,主题多围绕爱情、青春和年轻的经历而写。作者沉迷于对感情和情绪的唯美传达,寓情于景,作品充满真情实感和淡淡的哀伤。
热门推荐
  • 洪荒赋

    洪荒赋

    洪荒时代,宇宙中什么都没有,又什么都有...黑暗的宇宙空间里,五颜六色的各种物质都是以最初的元素形态存在着,不是固态,不是液态,也不是气态。就这样在无边无际的空间中,各种元素淡淡地发散着不同颜色的光泽,混混沌沌的存在着...
  • 战上凌霄

    战上凌霄

    风在怒吼、地在动摇、山在崩裂。人们苟延残喘、匍匐天威之下,瑟瑟发抖。这时一道稍显单薄的身影一步步走进:“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若真有这样的天地,我何不打破之”一拳挥向所谓“天地”....刹那永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世家围炉

    世家围炉

    凡人总是做着登天的梦,寒门却不再出贵子,这其中到底为何?天地伊始奠定得规则中,早已束缚了众生千年万年。
  • 剑横秋

    剑横秋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顺应天命,为皇之影。幼年杨青雨背负血海深仇,流落江湖,却因失去记忆,因祸得福,被上柱国杨素收为义子,自此放荡青春,潇洒十年。十年逍遥,百无禁忌,却因此惹上祸端,失去作为世子所拥有的一切,发配边疆,到底该何去何从?
  • 神才社日常的小日子

    神才社日常的小日子

    七个身怀举世无双的才能的人,创建了梦幻阵容的神才社,大展宏图。。。吗,你以为我会这么说?当你身边有五个损友时,这日子还能过吗
  • 藏书十约

    藏书十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福德正

    福福德正

    福福穿越到穷乡僻壤、山沟沟的地,啥啥都没有,姐弟俩相依为命。什么?给她订下一门亲?什么?德正有意中人?嗯,果断退亲。完结作品《粮田》
  • 与卿共合欢

    与卿共合欢

    他用二十年去复仇而她用一生偿还许是命定,不该分离的人就算辗转几程也不会分离缘分未尽,不会结束的感情就算强迫也忘不掉放不下“沈归意,你记住,我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娶你是你的福气,也是在偿还你爹十二年前造的孽。”“我曾经说过,娶你是因为你爹曾经造的孽,可如今我改变了初衷,我只想和你好好的过一辈子,唯愿年年如意,岁岁合欢。”喜欢的小可爱可以加群175386864= ̄ω ̄=
  • 宿主总是在黑化

    宿主总是在黑化

    容衿,千万年前的罪人。被打入十九层地狱数万年。为还清罪孽,走上了绑定系统这条不归路…在万千小世界里穿梭,顺便帮反派走上正途。可谁知道,这些反派竟然一个个的都觊觎她的美貌!更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反派竟然都是一个人?!容衿:我……(音效:哔哔哔)【男女主身心双洁,请放心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