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85000000004

第4章 治海撷英(2)

大约是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的一天,大书法家赵孟“行东御墙(皇城)外,道险,孟马跌堕于河。丞相桑哥闻之,言于帝,移筑御墙稍西二丈许。”这个“御墙”很容易就向西移了两丈,其建筑结构肯定比较简单。按照文献记载,出于安全考虑,几年后修建了墙垣。“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十月,枢密院臣言:昔大朝会时,皇城外皆无墙垣,故用军环绕以备围宿。今墙垣已成,南北西三畔皆可置军,独御酒库西地窄不能容。”“御酒库西”指的就是皇城东墙,虽然因为赵孟西移了两丈多,但还是很窄。

与积水潭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是皇城北墙。为了修建皇城北墙,必须加固太液池与北面海子中间的大堤,并且扩建成一条沿湖道路。这条道路在金代可能还不存在,因为那时这里没有交通的需要。自1215年中都迁开封至新建大都城近60年的荒废,太液池北部出现部分干涸,白莲潭水面也有所减少,在修建大都城时才可能规划出这条“海子南岸东西道路”。

虽然元代不断维修这条道路,直到至治三年(1323年)时还狭窄泥泞。《元史·河渠志》记载:“至治三年三月,大都河道提举司言:‘海子南岸东西道路,当两城要冲,金水河浸润于其上,海子风浪冲啮于其下,且道狭,不时溃陷泥泞,车马艰于往来。’”这里的两城是指大城和皇城。道路北面是“海子”,南面是金水河,风浪经常涌上路中,致使溃陷泥泞,车马往来困难。当时距开通惠河,大规模治理积水潭已经三十多年了,这条重要道路还是这么泥泞,恐怕是这条道路自身条件造成的了。分析其原因就是基础不好,反过来可以推断,皇城北墙基础不能承受太重的建筑,修建的仍然可能是夯土墙。因此可以说,由于这条道路的出现,什刹海水域才算真正形成。

既然这两个水域已经完全分开,那太液池的水源又来自哪里?首先应该是积水潭。那么大的水体,不可能依靠金水河引来的玉泉山泉水,因其水量太小。从元代的记载可以知道,积水潭是依靠从积水潭西岸金代已经使用的运河——“西河”输水,为太液池供水,就是沿今赵登禹路直通到今中海的南边。

(二)郭守敬早期对积水潭进行的治理

元代对开发利用积水潭十分重视,水利家郭守敬先后有几次较大规模的治理。早期在中统三年(1262年),郭守敬见忽必烈于上都陈述水利六事,建议引玉泉水通漕运,派漕运官宁玉“疏浚玉泉河渠”,将玉泉山泉水引入海子(积水潭)。在工程施工时,为增加海子的调蓄作用,进行了疏浚治理。这是积水潭向东直接到达通州的北支运河。

至元十六年(1279年),因为玉泉水一部分引入新修建的金水河,流入积水潭的水量减少,十几年前疏浚的北支运河受到严重影响,为此政府大规模治理这条运河。在原来可以直接行船的运河上修建七座土坝,改造成“倒载制”的坝河。这次对积水潭也进行了治理,使通州的漕粮可以通过坝河船运到积水潭。

(三)元代初期对积水潭进行的治理

郭守敬大规模系统综合治理积水潭是元代初期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到上都见世祖忽必烈面陈开发水利十项建议,其中第一条即开凿通州至大都运河(通惠河)。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工,郭守敬复任都水监,全面系统治理积水潭,扩湖、建闸、砌岸,至元三十年(1293年)成功开凿通惠河,实现通惠河与南北大运河全线贯通。积水潭成为后世称京杭运河的终点码头,达到历史上最繁荣时期,对帝都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次对积水潭进行全面改造和治理,修建了一系列闸坝和堤防。积水潭作为通惠河中间的调节水库,起到进一步调蓄运河水源作用,同时成为全国南北水陆交通主干线——京杭运河的终点码头。

改造积水潭周边堤岸,修建泊岸、闸门等建筑物。据《元史·河渠志》等文献记载,为了控制水流,在积水潭上游入水口处建设了朝宗上下闸,其位置在元代万亿库南门外。在积水潭东出口,建设了澄清上闸,位置在万宁桥(今后门桥)西侧,这是漕船进入积水潭的控制闸,也是积水潭最重要的通惠河供水控制闸。另外在积水潭东北应该有一座闸控制供给坝河水源,位置大约在今新街口豁口外,1976年考古发现过泊岸木桩,可能是闸门建筑基础。在积水潭西南岸还应该有一座闸,控制通往西河的水流。

这样,积水潭完全形成一个可以人工控制的调节水库,一方面可以停泊大量的漕船,一方面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供应下游河道的用水。元代闸门开始时修建的都是木闸,后来逐渐改造成石闸。

元代对积水潭堤岸进行了全面治理。元代文献记载:“海子岸,上接龙王堂,以石甃其四周”。为了防止风浪冲刷堤岸,临水面都用块石砌护。

(四)元代积水潭成为京杭运河终点码头和大都城的交通枢纽

元代郭守敬全面系统治理积水潭扩大了水面,建设成京杭运河终点码头。江南漕船可以直接驶入大都城内。积水潭成为京杭运河的终点码头和大都城的交通枢纽,推动了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至元三十年(1293年)秋天,忽必烈从上都返回大都,看见积水潭上停满了漕运的船只,非常高兴,命名为通惠河。立即奖赏郭守敬及有关人员。元人黄文仲在《大都赋》中对停泊的船只描述道:“扬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驰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元代自通惠河建成,到元朝灭亡的75年间积水潭京杭运河终点码头地位没有改变。

由于交通便利,积水潭东岸万宁桥附近不仅是货运码头,也成为水陆客运码头,相当于今日的交通枢纽。诗人杨载在积水潭边送别乘船沿通惠河回南方的客人,写下《送人》诗:“金沟河上始通流,海子桥边系客舟。

此去江南春水涨,拍天波浪泛轻鸥。”张雨《燕山春暮作》云:“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花飞。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都反映出通惠河与江南交通的便利。

在积水潭的北岸,有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金银珠宝市、铁器市、鹅鸭市等市廛,还有望湖亭、万春园。元中心台和万宁桥一带,便成为当时繁华市场的中心。统元一代,通惠河水源无阻,成为全城的经济命脉,其中架在中轴线上的万宁桥贡献巨大,且影响深远。

(五)元代中后期对积水潭水域的治理,其日益明显的城市环境效应与漕运文化对大都产生深远影响

元代中后期,仍然十分重视治理积水潭,延续了初期系统修治积水潭水系及周围堤岸的做法。水利工程依照都水监的制度进行,木闸陆续改为石闸,旧石岸和海子南岸东西道路两侧用条石砌护,并在沿岸设立石护栏,防止风浪冲击,以利行人往来。直至仁宗延佑六年(1319年)二月,都水监用块石新筑积水潭的一部分堤岸。这次工程规模并不大,只加筑部分石堤岸,与原有旧石岸相接。共用石350方,每块石材长4尺,宽2尺5寸,厚1尺。总用350工,丁夫50人,石工10人。泰定元年(1324年)又用块石砌筑海子南岸125丈。

元代积水潭随着水面的治理和扩大,其城市环境效应更加显着。元时积水潭水面辽阔,湖面远大于今天的什刹三海。元建大都城将积水潭围在大都城内,除用于运河、灌溉、绿化供水,停泊江南漕船之外,还是大都城内最重要的市民游乐、休息及洗涤场所,城市水利效应显着。自太液池水域围在皇城以后,市区只有积水潭水域是对公众开放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清末。

元代积水潭十里烟波,风景如画。《析津志》记载:“花头鸭与江南者盖多来海子内,与太液池中水鸭万万为群。”还有大量商船及旅游船,元代描述当时盛况的诗词很多。如宋本《海子》诗:“渡桥西望似江乡,隔岸楼台罨画妆。十顷玻璃秋影碧,照人骑马过宫墙。”宋本于至顺二年(1331年)所写的《都水监事记》中有详细记载:“监者,潭侧,北西皆水。……堂后为大沼,渐潭水以入,植夫渠荷芰。夏春之际,天日融朗,无文书可治,罢食启窗牖,委蛇骋望,则水光千顷,西山如空青。环潭民居、佛屋、龙祠,金碧黝垩,横直如绘画。而宫垣之内,广寒、仪天、瀛洲诸殿,皆岿然得瞻仰,是又它府、寺所无。”这是元代稀有的风景。都水监是元代全国水利最高机构,相当今水利部,就设在积水潭东岸万宁桥附近。这里不但管理方便,而且环境十分优美。

程敏政的《海子诗》有“十里城阴路,西湖一派分。秋晴沙岸尾,时见白鸥群。”元代画家王冕也曾写过“燕山三月风和柔,海子酒船如画楼”

的诗句,充分反映出当时积水潭的生态环境。

对海子的繁华,《析津志》记载:“若海子上,车马杂沓,绣毂金鞍,珠玉璀璨人乐升平之治……亦莫盛于武宗、成宗、仁宗之世。”

由于积水潭是城中最大公开水域,元初,从占城、交趾、真腊(今越南,柬埔寨)等地进贡的大象,就养在万宁桥不远的“象房”。平时大象供皇家的仪仗队用,皇上的乘舆要用大象驾驭。每当酷夏,要将大象带到积水潭内洗浴,情景十分壮观。宋褧有《过海子观浴象》诗:“四蹄如柱鼻垂云,踏碎春泥乱水纹”对此作了生动描述。

积水潭也是城区市民洗涤场所。“海子东西南北与枢密院桥(在东华门外通惠河上,今南河沿大街)一带人家妇女,率来浣濯衣服、布帛之属,就石槌洗。”

有元一代,积水潭经过全面综合持续治理,成为京杭运河终点码头,形成大都的经济、文化中心区,是历史上最繁华、最繁荣的时期。为大都的城市建设、经济繁荣、文化融合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且影响深远。

三、明代积水潭来水逐渐缩小,水域功能随之改变,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

元明易代之初大都城不再是首都。城市供水系统失于修治,积水潭上游来水锐减,水面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元代积水潭外湖(原太平湖)和坝河(今北护城河)的存在,明将大都城区拦腰分为南北两部分,造成南北交通上极大不便,从而严重影响大都北部城区的发展。因此明初对大都城进行改造时,首先放弃了不繁华的北部城区,将北城墙南移到坝河以南,并将积水潭西北角的水域切割在城墙外。另外,还将元大都南城墙向南移了二里,形成今日北京城内城的格局。之后,由于防御之需扩建外城,中轴线向南延伸,形成“凸”字形内、外两城。

总体上看,明代北京城的建设与改造,都和城市中心的什刹海水系及紧傍其东岸的中轴线密不可分。

(一)白浮瓮山河毁坏,使什刹海水面逐渐缩小,皇城墙东移切断河道,积水潭失去码头作用,但仍然是通惠河的调节水库

元末,在风雨飘摇中,对大都的河湖仍然维持治理。《元史》记载:“至正十三年(1353年)五月己巳,命东安州武清、大兴、宛平三县正官添给河防职名,从都水监官巡视浑河堤岸,或有损坏,即修理之。”“至正十四年夏四月,命各卫军人修白浮瓮山等处堤堰。”“至正十五年,是岁,诏浚大内河道,以宦官同知留守野先帖木儿董其役。野先帖木儿言:‘自十一年以来,天下多事,不宜兴作。’帝怒,命往使高丽,改命宦官答失蛮董之。”直到元朝灭亡的最后时刻“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秋七月癸亥,罢内府河役”A。到八月二日(1368年9月14日),徐达攻大都自齐化门入城,元朝灭亡。

同年八月,徐达命令副将华云龙改建大都,又改大都为北平府,担心原大都的居民不好管理,命令指挥叶国珍将居民迁徙到开封城。九月徐达改安贞门名为安定门,健德门名为德胜门。1370年朱元璋封朱棣(10岁)为燕王,改元大都内殿为燕山府。第二年改建北平城,缩北城五里,新筑土城垣,作为防止元军反攻的第二道防线,当时并没有新建德胜门楼B。

1379年十一月燕王府(后来皇宫雏形)营造完毕,次年三月燕王(20岁)离开南京正式镇守北平。1402年六月燕王攻占南京,即皇帝位,翌年改北平为北京。到此时积水潭水系已经50年没有系统治理了,元代大都重要水源——白浮瓮山河经过近50年荒废已断流。因为当初修建时为了速成,渠道和清水口工程都是用当地材料修建,几十年没有维修,早已经被山溪洪水冲毁,已经无法修复。北京城只剩下玉泉山一处水源,积水潭的来水自然大大减少。在缩建北京城时,为了修建北城墙,将积水潭大湖西北部分隔在城外(后称太平湖);又考虑德胜门内的交通,在积水潭中间建德胜桥和修建德胜门内大街,将湖再分开。桥西的湖仍称积水潭,桥东的湖泊称作什刹后海和前海。

同类推荐
  • 殊路同归

    殊路同归

    人生不能没有欢笑,笑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幽默是一个人的成熟、睿智的表现。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荣辱利害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荣辱利害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权臣末路(下)

    权臣末路(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4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
  • 老教授谈厦大“四种精神”

    老教授谈厦大“四种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和人文底蕴的文明成果,是大学的灵魂。本书由厦大退休老教授编写,论述厦门大学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爱国精神、以罗扬才烈士为代表的革命精神、以萨本栋校长为代表的抗战时期内迁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以王亚南校长和陈景润院士为代表的科学精神。这四种精神是厦大优良的办学传统,是厦大人文历史积淀,是厦大的宝贵精神财富。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

    本书经由学术明星钱文忠教授在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演讲稿整理而成,接续第一部,四字一讲,共分17讲,介绍了《百家姓》第81-148个姓的来源、迁徙路线、名人典故等内容。原汁原味,更突出钱氏风格;注重口语化,便于轻松阅读;历史典故更具故事性,幽默风趣。本书内容比讲座更为丰富,补全了节目中因时间限制而剪掉的众多片段。随书独家赠送《百家讲坛》同名讲座精华选编光盘。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岭南雪

    岭南雪

    他,高干子弟,也曾流落平阳。本不是为与她相遇,却不曾料到,就这样走进了婚姻。她,家世普通,只因被大嫂误会,便设计将她赶走。流落街头,为他所救。婚后,他们如刺猬一般,相互接近却也相互伤害。几度聚散离合,都无法让他们离开彼此,是天意,还是潜意识的……
  • 三秋与夏

    三秋与夏

    “是谁来自山川湖畔,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揪心的玩笑与漫长的白日梦》
  • 与他一起

    与他一起

    “要一起吗?”“不……我还是自己一个人吧!”“你会后悔的……
  • 神奇宝贝之沫萧寂

    神奇宝贝之沫萧寂

    他,来自21世纪的地球;他,有一个梦想;他,揣着梦想;他,来到这时间;他,终究是王者孤独。(纯属想象)
  • 太极红颜录

    太极红颜录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酒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这世间难看破的,唯有情字。他叫傅红颜,许诺“宁失天下,不负红颜”,却令每个女孩“一见傅官误终身”
  • 万象争霸

    万象争霸

    一座神秘的小岛上生活着一群普普通通的人类,历代以来与世无争,然而,有一天,当一阵黑潮来袭,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青春修炼手册:我的成长日记

    青春修炼手册:我的成长日记

    这是一部记载着无数欢歌笑语的小说。也是承载无数泪雨纷飞的小说。在这里,请敞开你们的心扉,我们会一一把你的遭遇分解成小说播出。你有什么秘密?请让我来倾听……嘘……
  • 花千骨之雨柔上神

    花千骨之雨柔上神

    当花千骨醒来时又与白子画起了争执,花千骨走出绝情殿时碰到了儒尊,儒尊问她上哪去,白子画说,放她走吧!结果,花千骨在御剑的半路上晕倒了,被冥界的公主救了下来……
  • 风大小姐,请留步

    风大小姐,请留步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