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85000000028

第28章 沧海遗珠(4)

1915年11月,蔡锷秘密离京赴津,旋以治病为名东渡日本,后经香港、越南,于12月抵达昆明,联合唐继尧、李烈钧等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政府,发动护国战争。蔡锷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蔡锷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溃袁军优势部队。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8月,积劳成疾的蔡锷,因喉疾复发,不得不前往日本医治。11月8日,年仅34岁的蔡锷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遗体运回国后,安葬于长沙岳麓山。

蔡锷是护国运动的领袖,他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护国战争中,他表现出崇高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孙中山先生赠挽联赞曰:“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高度评价了蔡锷献身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他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蔡锷故居位于棉花胡同66号。这座院落院门朝西,由两进院组成,占地1208平方米,约20间房屋。一进院迎门一座十分考究的影壁,进二道院依稀可见当年抄手游廊的痕迹。蔡将军居住的里院由北房、南房、东房组成,院内方砖铺地。

据《北洋军阀史话》载,棉花胡同66号原为天津大盐商何仲璟(袁世凯的亲家)之私宅,后何仲璟全家搬往天津,便由何的亲戚代管。蔡锷于1913年11月来京,至1915年11月离京返滇,在这里居住两年。

现在,小院经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建筑多有改变。几段不同年代对蔡锷故居的描述,足以见证小院的变迁。

1985年《近代京华史迹》载:棉花胡同66号院,分前后两个庭院,在两个庭院之间和后院四周,由镶嵌着各式花草图案的精致的中式红漆圆柱雕花回廊,把两院的房屋连成一体。由此可知,当时的四合院保存尚好,典雅别致。

1997年《西城名人故居》述:走进西向的如意门,迎面是一座清秀的砖砌影壁,由此绕行便是故居的外院。外院有北房、南房各3间及西房5间。内院与外院中间被一道走廊相隔。内院有北房、南房、东房各3间。

可见,房屋的基本结构并无大的改动。

2003年出版的《什刹海志》记载:蔡锷故居“建筑基本保持旧貌,已改作民居”。2004年什刹海研究会建议列入文保单位。

2005年《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胡同氤氲·北京卷》谓:宅院为二进四合院,如意门内有砖砌影壁,前后院和房屋由抄手游廊相连。前后院中间的过门旁尚有一个六角小窗,似乎能看出当年的模样。房檐之下的红漆木柱颜色尚未褪尽。据此,小院的风采依旧可从细微之处体现。

如今走进棉花胡同66号院时,小院平添了几分萧瑟。前院西侧为院门和配房。走进门楼,从吊窗和棚顶可依稀看出原来风貌。院中加盖了多处房屋,使院落看起来十分拥挤杂乱。北侧一排西房,除靠近院门的一间有住户外,其余几间均改为小饭馆,门开在院外。院门正对的影壁,只有从侧面方能辨认,其正面和背面被私搭小房遮盖。外院一条狭窄的小道直通内院,内院相对宽敞,四四方方。过门仍在,但其旁的六角形花窗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处简易房。内院的老房位于北、东、南三面,房檐下的红色廊柱已不见,据说是居民翻修、外扩房屋时,圈入房内了。东房和南房门前加盖了简易房。唯有院内两株老槐树,依然伫立,守护着小院。

66号院现为中国气象局的宿舍,小院的居民十分热情,他们大都知道这里曾是蔡锷故居。据他们反映,文物部门和文化部门曾多次来此地进行考察和测量。但至今该院仍为居民大杂院,未被列入任何级别的保护院落,院门前也没有任何标牌或文字说明,仅作为市文物局登记在册的名人故居。随着岁月的磨砺和洗刷,小院的变化越来越大。

几十年的风雨变幻无人阻挡,如果有关部门再不实施保护、修缮,小院的原来面貌及其历史价值将不复存在,留下遗憾想恢复恐怕也难上加难了。蔡锷在棉花胡同66号生活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其时正是他与袁世凯周旋,确立护国讨袁战略思想的关键时期,也是其传奇人生经历的重要时期。棉花胡同66号,见证了历史,目睹了风云变幻,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作为名人故居,实施院落的保护和修复,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非凡的意义。

八、五大宗教和谐共处什刹海

什刹海地区曾有众多佛教寺庵、道教宫观、伊斯兰教清真寺、基督教和天主教教堂,以及祠堂、家庙等。见于记载的始建年代最早的是“隋(581-618年)之旧基”的汉寿亭侯庙(白马关帝庙)和“唐贞观”(627-649年)年间建的火德真君庙。建筑年代最晚的当是1946年建的德胜桥清真寺。

这里许多地名和寺观有关。什刹海名称的来源,也与寺庙有关。一说因什刹海(寺)而得名,一说因环湖寺庙众多,乃以“什”(十)称之。

西海又名净业湖,因旁有净业寺而得名。有的街巷胡同以所在的寺观命名,如护国寺街、双寺胡同,正觉寺胡同、弘善寺胡同。后门桥最初因其桥北有大天寿万宁寺而名万宁桥。

《什刹海志》一书中收录了寺庵宫观与清真寺、教堂以及家族祠堂165处。据调查资料显示,其中基本保持原建格局的29处,部分建筑尚存的43处,仅见于文献和地图上记载的93处。这些庙宇中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12处,西城区文物暂保单位3处。在这些宗教场所中有三处急需研究保护利用。

一是银锭桥边寺庙群。

银锭桥周边有广福观、白云仙院、三财龙王庙、三元伏魔宫、海潮庵、天主教修女院、基督教堂等多处宗教场所,另有明代文庙(元代都水监遗址)。信仰尽管相异,各自活动,彼此之间却能和谐共处。历经沧桑,各宗教场所的功能消失了,但银锭桥边的基本格局尚存,银锭观山仍是旅游热点。至21世纪初,银锭桥边已成为酒吧集聚地,乱象丛生,引起褒贬不一的热议,什刹海研究会曾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制定规范酒吧,编制保护环境、保护文物古迹的规划,展示银锭桥边古桥新颜,千万不可任昔日银锭桥边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特色消失,把民居、文物古迹改造为异味商业群。

二是闻名京城的护国寺与护国寺庙会。

护国寺与东城的隆福寺被老北京人称为东西二庙,闻名京城。那是因为护国寺庙会与隆福寺庙会的繁华兴盛为民所需。《京都竹枝词》云:“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多少贵人间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

可见当时庙会的盛况。护国寺庙会,农历逢七、逢八举办。它从兴起至新中国成立前,时兴时衰,约有300余年的历史。兴盛时期,每逢庙会,四方游客摩肩接踵。人们来此,一可以买些日杂用品,鞋面粗布扫帚之类;二可以品尝地道的风味小吃,灌肠、年糕、豆汁之类;三可以饱饱眼耳之福,看看杂耍撂跤变戏法儿、听听评书大鼓和相声。一些贵族、知识阶层有时也会光顾庙会,淘换文物字画、购买相中的首饰物件、寻觅孤本善本。这里有买有卖,各取所需。艺人卖艺,观众围观,既是生意,又是文化,还是娱乐。这是土生土长的民间文化,质朴无华,底蕴深厚。庙会和百姓紧密相连,这才使得庙会多少年流传下来。

说护国寺是人民性文化区,理由是充足的。

根据寺内碑文记载,护国寺始建年代最早应为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初名大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重建,赐名大隆善寺。成化八年(1472年)增修,赐名大隆善护国寺。历经元、明、清三代数次重修、增修后,护国寺成为北京一座重要的喇嘛庙,促进了汉藏、汉蒙民族文化的融合和汉藏关系的发展。

该寺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共有九进殿堂。第一进为单檐歇山的山门三间,石门额上书“大隆善护国寺”。其他各殿依次为:

金刚殿、天王殿、延寿殿、崇寿殿、千佛殿、护法殿、功课殿、后楼菩萨殿。金刚殿现保存完好,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已单辟一院。另有一座西配殿保存尚好,后楼菩此寺原址建了一些房舍,现为众多单位和居民杂处的大杂院。

护国寺内原有石碑多块,如崇寿殿前立有成化八年(1472年)御制《大隆善护国寺碑记》,千佛殿前立有元皇庆元年(1312年)赵孟撰并书的《大崇国寺佛性圆融崇教大师演公碑》。这些石碑含石门额在此处均已不见。(据知石门额在寺内挖出,现在西城区文委)

因寺而得名的护国寺街,西起新街口南大街,东至德胜门内大街,长约600米。历经沧桑,至今已面目皆非。护国寺街已形成特色小吃一条街,花岗岩地面,两侧建筑装修似仿清末、民国式样。人民剧场也修饰一新,遗憾的是高楼堵庙门,色调多彩与古都风貌不协调。护国寺内及东、西巷民居年久失修,多为破旧民居,环境脏乱,亟待改善。护国寺街临近市中心区域,是进入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西大门之一。现状与文明生态、宜居城市的要求大相径庭。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和保护历史文化出发,亟须搬迁庙内居民,降低人口密度,改善居住环境、改善交通设施,整治修缮护国寺,治理护国寺街周边环境,将护国寺地区融入什刹海保护区保护规划。把护国寺街打造成文化步行街,要有文化传承,不能断了文脉。现在的社会已不是历史上护国寺庙会兴旺的时期,变化是巨大的。建议根据国情、国力与民情,实事求是地,切实认真按照保护区规划要求进行保护与建设编制长期保护规划,将其作为市级文物挂牌保护。

护国寺与其庙会是护国寺地区保护利用的重点,急需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挂牌保护,首先采取只减不加的措施,由政府主导、协调安排,逐步迁出寺院内的居民和单位,恢复护国寺九层殿的格局和原貌,改作西城区乃至北京市文化服务设施,对外开放,为建设世界着名古都和国际大都市服务。

三是急需保护利用的什刹海寺。

什刹海寺坐落在后海西北角糖房大院27号,其后墙临德内大街。什刹海寺又名什刹海庵、什刹海庙、十岔海。什刹海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顺治六年(1649年)和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修。什刹海的名称一说即来源于什刹海寺。

什刹海寺坐西朝东,两进院落,有山门、正殿,左右有配殿及耳房约计40间。山门、配殿、耳房皆硬山箍头脊、简瓦顶。大殿五间硬山调大脊。

砖木结构,占地2亩8分3厘。长18丈,东面宽8丈9尺,西面宽9丈6尺。21世纪初,庙宇基本保持原建格局,但庙内及周边私搭乱建严重。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自述,曾在嘉庆丙辰冬夜宿什刹海寺。他眼中的什刹海寺是,“方五十亩,室三十余间,比如号舍,木扉砖牖,佛殿亦分一僧舍,不更广也。”他说什刹海寺“殿宇门径,与刘侗《帝京景物略》所说全非,非复僧住一房,佛亦住一房之旧矣。”纪晓岚住在寺的后殿,“亦清洁,而封闭者多,验之有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封者,知旷废已久。”

作为朝廷重臣,纪晓岚在冰冷的屋子里“姑宿一夕”,也算是一段趣事。

周汝昌先生在《什刹海之谜》一文中对什刹海寺的描述是:门向东,对着稻田,方50亩,筑舍30多间,鳞次如号舍的样子。佛殿只占其一舍,不另立大殿,格局别致。

什刹海寺原供奉释迦牟尼,很有特色,从外观到内务,庄严、朴素、务实、求真,异于其他寺庙。明《帝京景物略》称什刹海寺“其供佛不以金像广博,丹碧宇嶒嶒也;以课颂礼拜号称,以钟磬无远声,参灯无远烟光,必肃心忱。警人见闻,发人佛心。”明神宗时重视佛教,寺庙得到的布施充足,主持什刹海寺20年的三藏师却规定庙中每天只是早晨喝一顿粥,中午吃一顿饭。有人说,米麦还很多,给这些游方僧人早晨也做顿饭吧。三藏师说“米多不饱,米少不散”。依然晨粥午饭。神宗死后,布施少了。“方僧他寺散略尽,而此十方给仍前也。”就是说,别的寺院游方僧众都走光了,而什刹海寺的游方僧人还是按照原来的规定晨粥午饭。作者感叹道:“京师梵宇,莫什刹海若者。”

2002年什刹海研究会调查时,据院内老人介绍,庙内佛像在“文革”期间才毁掉,庙内原有一对石狮子,可能埋在地下。老北京人有“石狮子铁影壁”的传说。距此咫尺之遥的护国德胜庵前曾有一铁影壁,已移至北海公园。将来如修复什刹海寺,原寺内的石狮子可能会挖出来。什刹海寺建寺至今已四百余年,古今传颂,而格局尚存,实属珍贵遗产。据此当年什刹海研究会曾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现将建议整理简介如下:

什刹海寺位于德胜门与德胜桥之间,建于明代初期,至今四百余年。

同类推荐
  •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本书为《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中的一种,着眼于“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这一重要的价值取向,编选历代关于重家国情怀,尚天地正气,崇民族节概,好经世之用的文章,分“国家危难 匹夫有责”“天下平治 舍我其谁”“经邦济世 深谋远虑”“忠心许国 九死不悔”“爝火不灭 道存国存”五个板块,并作翔实的注释和解读。本丛书是了解中华传统价值观的优秀读物。
  •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在历史上担当过重要角色,四大古老文明由她而交汇,丝绸之路依托她而开通,西域文化因她而发育。书中描绘了塔里木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绚丽多姿的塞外风光,再现了文明演进的历史,展示了塔里木河卓尔不凡的个性和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塔里木河深沉的爱意和忧思。
  • 中国式谱文化

    中国式谱文化

    摆谱,从表面看是一个泛泛的话题,既不敏感,与社会热点也并无多少交集,但是深挖其内涵不难发现,它是每个人冥冥之中注定不可逃避的行为,是隐藏于人们灵魂深处的一种本能。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饮食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饮食

    中国古代经曲《礼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见吃饭问题,从来就是社会和人生的头等大事。人们的饮食观念,表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民间的饮食习俗和文化,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发展的象征。
  • 祝酒辞大全

    祝酒辞大全

    本书是一部祝酒辞的选集,收入了各类祝酒辞数百篇。这些祝酒辞大多符合祝酒人的身份,符合当时的各种环境,可以作为酒宴上祝酒时的参考。作为一种酒文化,祝酒辞也有不少传统的成分,值得学习借鉴。
热门推荐
  • 兵王的极品美女总裁

    兵王的极品美女总裁

    震惊世界的妖孽兵王回归都市,心烦意冷的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一次与美女无意的邂逅,从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在春秋建座城

    我在春秋建座城

    姬卿月一觉醒来,被系统莫名其妙的带到了春秋时期,为了早日回归现代,不得不没日没夜劳心劳肺的搬砖建城。①姬卿月面对一个濒临灭亡的小破城无语望天。把这样的城市建造成一个拥有超前文明的天空之城,真的不是痴人说梦吗?诸国主:一个小土城就敢这么嚣张,灭它!多年后!凡国高楼林立,风景如画,别墅小洋楼排排站,各国商人蜂拥而至。城内霓虹闪耀,亮如白昼,常年灯火通明,一副繁华盛世之景。更是一朝拔地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诸国主:亲!赏张上天的通行证呗!②看着面前的一位儒雅俊秀,实则腹黑精明的公子。姬卿月手中举着一张超级大饼,“亲,来凡国吧,以后保你吃香的喝辣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公子看了看身后的小土城,破破烂烂,子民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的样子,点头浅笑,“好!”在九万里霞光之上大婚那日,姬卿月扶着酸软的腰肢。“如今江山和美人都是你的,你可是很得意?”*食用指南:1、这是一篇系统建城升级文。2、此文以西周历史为背景,私设如山,不必深究。
  • 穿越之遗爱在千年

    穿越之遗爱在千年

    五胡十六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历史时期。群雄争霸,乱世纷扰,一个弱小的女子要怎样生存?民族歧义,战争不断,阻隔在他与她之间的障碍,她又将如何化解?阴谋,手段,心机,甚至背叛仇杀,她与他的相遇,是否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 火影忍者之云炽天光

    火影忍者之云炽天光

    火影忍者小说,不喜勿喷,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族群为作者自己设定。主要人物:白炽滔翊:白炽一族第13代尊主,天赋异禀,能力强大,淡漠冷酷沉稳强大却偏偏又关心他人,善良。和走云风晨一同出生,。他为整个忍界的巨大目标,。如果走上正道,将会改变忍界互相侵犯的命运,如果走上偏道,将会是整个忍界的灾难。拥有强大血继限界:夜轮,是修轮之子。走云风晨:走云一族第13代世皇,为天焕之子,也就是说,他是体术之神,精通世上各种威力强大的体术。而他的忍术也是十分厉害,天赋极高,重情重义,有担当,幽默,乐于助人,但微微有些冲动。和白炽滔翊一同出生,与白炽滔翊是从小的朋友,有着非常深的羁绊。有强大血继限界:无双
  • Ideaship

    Ideaship

    Ideaship flips traditional leadership on its head and shows how simple acts of compassion, trust, and generosity of spirit, as well as some seemingly zany actions, can unleash unexpected, vital bursts of creativity.
  • 人间星路

    人间星路

    这是一个地球少年秦末成为星武者的故事,而这仅仅只是他踏入宇宙浩瀚星途的起点。人类危机,怪兽威胁,星球大战,星空中的国度,宇宙人类族群……一切都在颠覆他以往对宇宙的认知。
  • 我的星灵能升级

    我的星灵能升级

    我的星灵能升级,我有脚本开外挂。姜可一脸懵逼的扎进了一个超凡世界。在这个世界,存在着一种叫做星灵的超凡物种。而星灵,则诞生于神秘莫测的星灵空间,有各种各种各样的超凡神通。觉醒伴生星灵,掌握星灵神通,故事,从一个觉醒白品星灵的可怜娃儿身上开始。
  • 心悦九兮

    心悦九兮

    江延喜欢九兮,喜欢了很多很多年,可奈何这傻丫头始终不上套,一直将他视为过命兄弟。直到后来经过三世曲折,江延与九兮才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心意。可接踵而至的神界丑闻,过往秘事,魔族大战,又令他们何去何从
  • 小心别看

    小心别看

    午夜时分,床上的你睡得迷迷糊糊之时,床底下传来“吱吱吱”的声音,你以为是老鼠没在意,可突然,你紧闭眼睛,牙齿打颤,身体忍不住颤抖,有手正摸你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