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54000000007

第7章 游历列国(2)

孟子说:“时子难道不知道我是留不住的吗?如果我想发财的话,辞掉十万钟的客卿地位,接受一万钟的教书束修,这算是发财吗?从前鲁国大夫季孙氏曾说过:‘子叔疑这个人很奇怪,自己想做官,国君不愿用他,那就罢了,结果他还四处想办法,想让子弟们去做官。谁不想富贵?子叔疑这个人偏偏要存心垄断富贵场的样子。’这话是什么意思?古时候在市场上作交易的人,都是拿自己有的换自己没有的。而负责市场的官吏,责任就是处理一些民间争执。偏偏有一种卑贱的人一定要找一处独立的高地,站在上面左瞧瞧右望望,恨不得把买卖的好处由他一网打尽。人人都把这种专利勾当视为卑贱行为,所以就向他征税。现在征收商人的税,就是从这个男人开始的。我绝不会学这种卑贱小人,以免受万世人的唾骂。”

去宋国推行仁政

本打算回乡的孟子听说宋王偃有心实行仁政,孟子便想趁此机会去看看。于是,他带领弟子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宋国。孟子的到来让宋国君臣及全体人民都很高兴,列国间也都知道宋国将实施仁政了。

孟子的弟子万章曾忧心忡忡地问孟子说:“宋是个小国家,如果实行仁政,一定会遭受齐、楚等大国的嫉妒。如果他们出兵征伐,将如何应付?”

孟子说:“从前商汤在亳邑,邻国是葛国,葛伯行为放纵,不讲道德,不祭祀祖先,汤就派人去问他。葛伯说没有牲畜供祭祀。汤就派人给他送去了牛羊,葛伯把牛羊宰杀吃掉,仍没举行祭祀。汤又派人问他,葛伯说因没米谷供祭祀。汤便让亳邑的壮年人替他们耕种,老弱的送饭菜给耕种的人吃。葛伯却领着自己的人民,在路上抢劫了酒和饭菜。有个小孩本是拿饭和肉要送给田里耕种的人的,葛伯竟杀死孩子,抢走了他的饭和肉。《书经》上记载‘葛伯把送饭人当成了仇敌’讲的就是这回事。汤因葛伯杀死了送饭的孩子,便起兵讨伐。普天下的人都说,汤这次攻伐不是想占有天下的财富,而是为天下平民报仇。商汤第一次的征伐就是从葛国开始的。他一共征伐了11次,天下没有人能抵敌。因为他向东征伐,西边的人就抱怨;向南征伐,北边的人也埋怨,他们都抱怨为什么不先征伐他们。人民仰望他,就像旱田盼雨水一样。而商汤军队所到之处,商贾没有停止交易,田里的人照样耕种。商汤征伐一个国家,都是杀了有罪的国君,慰问受苦的百姓,对百姓们如同降落的及时雨,他们自然高兴得不得了。《书经》记载:‘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一来,我们就不会再受暴君的刑罚痛苦了。’又说:‘有些诸侯帮助商纣,不肯做周朝的臣子,武王就起兵向东征伐,安抚那些受苦的人民,人民用竹篮装了币帛来迎接,并且说,他们受纣王的虐政已经太久了,现在能够侍奉顺天休命的周王,受他庇荫,大家都愿意归服于周朝。’”

“当时,商朝的官吏把钱和丝帛装在竹篮里迎接武王的官吏;老百姓则用竹筐盛满饭菜,拿着酒来迎接武王的军队,这都是因为武王能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暴政中拯救出来,把残害人民的暴君除掉的缘故啊。这么说来,宋国不施行仁政便罢,如果真的能施行仁政,那四海之内的人民,都会抬头仰望他,奉他为君王。齐、楚两国虽然强大,又有什么可怕?”

这就是孟子“仁者无敌”的政治理想。

戴不胜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孟子对他说:“你想让你们的国王成为一位贤君吗?那我告诉你,打个比方,如果一位楚国的大夫,想让他的儿子学说齐国话,那他会请齐国人来教,还是请楚国人来教呢?”

孟子微笑着说:“如果一个齐国人教他说齐国话,但是周边有很多的楚国人却用楚国话喧扰他,那即便老师天天鞭打他,让他把齐国话学得很好,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放在齐国首都最繁荣的地方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让他仍说楚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

“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便举荐他随侍在宋王左右,以便能时时劝谏宋王施行善政。试想,如果宋王左右,无论年纪大小、官位高低,都能像薛居州一样心善、有才干,那谁会和君王做坏事呢?反过来,如果宋王左右,无论年纪大小、官位高低,都不像薛居州那样心善、有才干,没人与君王做善事,就单靠一个薛居州也是无济于事的。”

事实确实如此,如果环绕在君王左右的都是一些谄佞之辈,即使有一两位贤臣,也很难让君王变好。而且忠良的贤能之士一定会遭受妒忌,不但站不稳脚,弄不好还会被奸人谗害,丢了性命,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孟子来到宋国,也很想一尽心意,期望协助宋君实行王道政治。有一次,他和宋国的大臣们谈论到税收问题。孟子的意思是应该减税,田赋减少,关卡和商品税捐要免除,这样,天下的商家才会闻风而来,不用多久,宋国就能富强。

宋国大夫戴盈之对孟子的提法没有当面反对,但认为难以实行,他推托道:“老师建议我们征收田赋时,采取古代井田制度,免除关卡及商品的税捐,现在可能还做不到。只好请宋王把旧税减轻一些,等明年才能完全废止,不知道老师意下如何?”

孟子说:“比如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做法。偷鸡的人说,那我就每月偷一只,等明年再完全歇手。想想这话能不能说通?如果知道一件事不合理,就应赶快罢手,何必非要等到明年呢?”

孟子又进一步说:“古时候的征赋,有春天征收的帛布税、秋季征收的米谷税,以及冬季征用的劳役。有道的国君,每季只征一种,其他两种可得到宽缓。如果一季征两种,人民会饿死;征三种,人民就要妻离子散了。”

在宋国这段时间,孟子曾见过滕文公。当时滕文公还是太子身份,一次要去楚国,听说孟子在宋国,特地经过去见了孟子。

孟子见他虚心请教,便诚恳地把人性本善的道理向他详尽解说,并列举出尧、舜的言行来说明。几天后,太子从楚国回来,又到宋国看了孟子。

孟子说:“太子怀疑我的话吗?凡是做人的道理,只是一个性善就是了。从前齐国的勇士向齐景公说:‘他是个男子汉,我也是个男子汉,我为什么要怕他?’颜渊说:‘舜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有志做,一定可以像他一样。’鲁国的贤人公明仪也曾说过:‘文王是我的导师,周公难道会欺骗我吗?’”

“滕国现在虽小,但善于取长补短,方圆只有五十里的土地,一样能够成为完善的国家。《书经》上说:‘假如一个人服药后,不觉晕眩,这表示药力不足,那病是看不好的。’希望太子了解人性本善,也一定可以做出像尧、舜一样的事迹,不要自暴自弃,自认尧、舜的道理高远难行,便不用它来振兴滕国。”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尧、舜同样是人,就人的本性而言,尧、舜并不比别人多出什么,只要肯努力向善,人人都能成为尧、舜。孟子语重心长地勉励滕国太子,希望他不要因自己的国土太小,认为无所作为而自暴自弃,要振作起来才是。

孟子发现宋国的权臣们都缺乏为政者的改革热忱,凡事都因循敷衍、优柔寡断,抱着得过且过的消极态度,即使宋王有心实行仁政、力图振作,没有得力助手,也不会有所作为的。

痛斥喜战分子

宋国不能推行仁政,孟子的下一个目标是梁。惠王当时正在厚礼招贤,孟子欣然欲往。当时的孟子已经52岁,宋王听说他即将远行,特地派人送了黄金700两,孟子欣然接受。当时,因听说有人欲加害孟子,孟子起了戒心,便取道薛。薛君派人送来了黄金500两,孟子也接受了。

陈臻感到不解,问孟子:“从前老师离开齐国时,齐王送黄金1000两,老师没有接受。宋君送来700两,却收下了;薛君送来500两也收下了。如果从前不肯接受合理的话,那现在接受便不合理了;反过来,如果现在接受合理的话,那以前不接受,便不合理了。老师的做法,必然有一件是不合理吧?”

孟子对他说:“都合理。我在宋国的时候,宋王知道我要远行,对远行的人一定会赠送路费,这是礼节。”而宋王的措辞是“送行”,我为什么不接受?到薛国时,薛君听说有恶人要加害于我,让我有戒心,便派人送来金子,做防卫的必备之用,我为什么不能接受?

“而在齐国时,安居无事,如果接受赠金,从道理上是说不过去。无缘无故就接受馈赠,那是用财货来收买我,君子怎么可以被财货收买呢?”

孟子一行人快到鲁国边境时,听说鲁景公让乐正子主政。听到这个喜讯,孟子兴奋得睡不着觉,他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能通过自己的弟子得以实现而高兴。

关于乐正子,孟子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善良、诚信的人。而孟子对善和信的解释是:“人人对他的行为都有好感,不认为他可恶,这就是善;良善的行为完全发自于内心,不是虚伪欺骗,这就是信。充实善行而至于完满,这就是美;既充实完满又能发扬光大,这就是大;既能扩大又能演化无穷,这就是圣。达到了圣的地步,那他的作为就如同天地自然的变化,别人无法预测,也就达到了神妙不可测的地步。乐正子的品格,在善、信之间,在美、大、圣、神四等之下。”

公孙丑为这件事问孟子:“是不是因为乐正子办事能力强,具有决断大事的智谋思虑,见闻阅历丰富?”

孟子说:“统统不是。”

“那老师为什么还高兴得睡不着觉呢?”

孟子说:“他的为人好,喜欢做善事。”

“喜欢做善事就够了吗?”

孟子说:“爱做善事的人,即便治理天下也绰绰有余,更何况治理一个小小的鲁国?一个人如果喜爱美善,四海之内的人都会不远千里而来,把善事告诉他。反过来,如果一个人不喜欢美善,别人会说他是自作聪朋,不愿听取好言好语。即使告诉他,他也会以自作聪明的态度和口吻说‘我早就知道了’,这样就会把别人拒之于千里之外。好人被拒绝了,那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谄媚阿谀的小人就都来了,跟这些小人在一起,怎么能把国家治理好呢?”

30年前,孟子游学时的鲁国,文风很盛,笙歌不断,还是一个礼仪之邦。现在再次来到故地,孟子是既兴奋又感慨。鲁国的学者和那些年轻的士子纷纷前来请教他,对他表示欢迎。在当时的文化学术界竟激起了一阵涟漪,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遭人暗中嫉妒。

一天,鲁平公正准备外出,他身旁的得宠小臣臧仓说:“君上以往出宫前,会先吩咐执事的臣子,告诉他去什么地方。今天车子都已备好,执事臣子却还不知道君上要去哪里,所以特来请示。”

平公说:“想去看孟子。”

臧仓趁机进谗,说:“君上怎么会自降身份去拜访一个平常百姓,莫非他是个贤人?礼义是应该由贤人先做出榜样,别人再去学习的。可孟子在办理母亲的丧事时,隆重的情况远超过从前办理父亲丧礼。这样的人,君上没必要去看他。”

就因小人的一句话,平公便打消了此意。

乐正子进宫谒见平公,问为什么不去见孟子。平公便把把听来的话告诉了乐正子,认为孟轲是不懂礼义的人。

乐正子说:“君上所说的丧礼上逾越的部分指的是什么?是指以前用士礼,后来用大夫礼;以前用三鼎,后来用五鼎吗?那是因为孟子后来有了官职,礼数上不一样了。”

平公说:“不是说这个,是说后来的棺椁衣表都比以前的华美。”

乐正子说:“这也不能算逾越,因为贫富情况不同啊。”

乐正子辞走后,又去见了孟子,说:“我曾把老师的道德学问告诉过鲁君,鲁君本想亲自前来拜望老师的,却被宠臣臧仓阻挡,所以没有来看老师。”

孟子说:“大道能行,或许是有力量在暗中推动;如果大道不能行,也许有力量在暗中阻止,随他去吧。我不能和鲁侯见面,岂是臧仓这个人的能力所操纵的?”

鲁国和齐国是世仇,素有积怨。鲁国想任命慎子做将军,统兵攻伐齐国。孟子不以为然,他说:“不先用礼仪教导人民却叫他们去打仗,这是祸害人民。在尧、舜时代,是绝不会这么做的。即使该战击败了齐国,取得了南阳地方,道理上也是讲不过去的。”

慎子听了该话,脸色骤变,他很不高兴,说:“我真不明白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孟子说:“我来告诉你,周朝初期规定,天子的地方是方圆一千里,如果不够的话,就不能接待诸侯的朝觐。诸侯的土地方圆一百里,如果不够的话,就不能保守宗庙祭秘的典制册籍。当初周公封在鲁国,方圆一百多里,不是因为周朝的土地少才给他这么多;姜太公封在齐国,也是方圆一百多里,也不是因为周朝的土地不够。

“现在鲁国的土地面积有一千多里,你认为如果出现圣王,鲁国的土地会减少还是会增加?如果不以战争的方式把南阳地方从齐国取过来给鲁国,有仁心的人尚且不愿意这么做,何况是用战争杀人的方式去取得呢?君子侍奉国君,一定要引导他做合理的事,让他的心志往仁道的方向发展才对啊。”

孟子责备慎子不引导国君仁政爱民,反而引发战争,伤害人民。这几句话,义正词严,说得慎子无言回答。孟子继续开导他说:“现在一般侍奉国君的人,动不动就自夸:‘我能够替君上开拓国土、充实府库。’这所谓的良臣其实就是古时候所说的民贼。国君心不向正道,志不在仁政,还帮着他搜刮民财,这简直就是助纣为虐啊!

“还有人说,他能替君王结约盟国,作战一定能够胜利。照着这个做法,不改变现在的人心风气,即便把天下都送给他,也不会安稳的。”

同类推荐
  •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有两句重要的格言: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是“为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至今仍有重要警示意义。后一句做官必须坚持原则,不怕得罪皇帝和上级,不怕得“公罪”,但务求清白,决不能贪赃枉法之类。本传系统叙述范仲淹生平,赞扬其高尚人格,又细致分析《岳阳楼记》等文学成就,文字也较为生动。——文史专家王曾瑜作者在颇具把控力的激情叙述下,将范仲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及精神境界给予真实深入的文学再现。为避免写成“资料开会”,作者追寻传主一生的踪迹,历9省市29地现场采访,力求穿越时空与传主进行心灵对话,独特感受与深切认知尽在字里行间。
  • 扑火的飞蛾:丁玲情感往事

    扑火的飞蛾:丁玲情感往事

    本书由中国现代文学史学者陈漱渝亲笔撰写。女作家的情感世界,总是伴随着她们的创作。作为一个感情强烈而复杂的女作家,丁玲的情感世界与其创作关系紧密,从中也可透视那一时代知识女性的精神世界。她身上,更连接着那个激情洋溢、风起云涌的时代。丁玲一生既获得过巨大荣誉,也遭遇过巨大挫折。从她的情感生活里,可以看到她真实的本性。本书资料翔实,论述严谨,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 石屏传

    石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石屏传》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
  •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本书以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大家在1949年移居台湾的前因及此后在台湾的境遇为主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历史与文化解读。本书在历史档案的基础上真实地勾勒出七位知识人的命运剪影,透视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悲歌与文化乡愁。
  • 中国五千年宰相之谜全集

    中国五千年宰相之谜全集

    风云变幻,朝代兴替,本书精选了历代宰相100位,上起先秦的伊尹,下迄清季的张之洞。100位名相,100段永世鲜活感人的传奇……按朝代顺序编排,虽不能反映历代宰相的全貌,但读者可通过本书窥一斑而思见全貌。编写这本书,使读者一睹昔日帝国的辉煌与破败,活现良宰贤相与佞臣奸相之真容,以彰其形、其志、其人,同时更为了以史为鉴,以古人旧事为鉴,为我们今日的修身明志与施展抱负起到一定的借鉴、启示作用。
热门推荐
  • 守护甜心之碎梦天使

    守护甜心之碎梦天使

    来自朋友的背叛逐渐揭开了这场千年的故事的面纱,本以为只是简单地富家小姐但千年身份揭开有的只是另一场背叛,她也不仅仅是富家小姐而是吸血鬼公主。而他苦等千年只等她归来。
  • 寻根

    寻根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夫君好粘人

    夫君好粘人

    一次意外,她成了南岳国名声最差的昭然郡主尹清妍。不仅刁蛮愚昧,而且花痴白痴!面对一众美男的鄙夷不屑,她很是识相的有多远闪多远。可谁知……她闪得越远,那些男人就粘的越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黑暗圣骑

    网游之黑暗圣骑

    亚神级强者古帆在冲击神级失败重创时,受到众多敌人的攻击,最终同归于尽,却意外重生。这是他的复仇之路,亦是他的称霸之路。
  • 名侦探柯南之我真不是名侦探

    名侦探柯南之我真不是名侦探

    性格腼腆老实乖巧的柯南(他父亲是名侦探柯南粉铁杆粉丝,就给他取了这个偶像的名字),从小到大也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因此他一辈子过得安安稳稳。但是大学时,被无良室友坑害,不小心看了一步小片子,宿舍电路短路,引发大火,他竟然穿越到了真正的柯南身上。面对案件他都主动,退避三舍,然后死神小学生的名号可不是盖的!走到哪,案件发生到哪,看过这么多集剧情的他总是下意识稀里糊涂地破案了。更有甚者,案件还未发生,他就劝阻了犯人!“我真不不会破案,本能,身体的本能,懂?我真不是名侦探!”面对少年侦探团,服部,甚至是怪盗基德,他总是这样摇着手推脱。众人:“切!”
  • 合租99天:男神室友,乖一点

    合租99天:男神室友,乖一点

    爸妈借出差为由,将她送到了别人家,唉,算了,谁让她宽宏大度、心胸宽广呢。没想到到室友辣么帅,爸妈你们确定你们不是让他来诱惑我的吗?第二天,班上转来了一个新生,指名道姓的要坐在她旁边,诶,这人看着怎么这么眼熟呢?OMG!是她那个帅死人不偿命的室友!!!从此,顾寻的“美好生活”开始了。
  • 莲烙锁颜

    莲烙锁颜

    这权倾天下,妖娆邪魅的男人是她的心魔。水底的初见,她失手划破他的额,乱葬岗相见,一度救他于水火。只是因为灭族的仇恨,他轻易的就摧毁了她一直拼力守护的东西,至亲之人惨死在她的手里,额上受了诅咒的莲烙,让她只能以面具示人;真心相爱的帝王,手中牵着的‘她’,是另一个人,却不是她。
  •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陆战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陆战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道是修来的

    道是修来的

    修道修道,究竟什么事道?道的尽头又在哪里?
  • 双界   死亡之书

    双界 死亡之书

    另一个世界的力量出现在这个世界!打破了这个世界原有的平衡!强者不断出现,而最强者,将进去下一个世界!那么多的龙行者谁是最强?五个继承者是谁?谁又是指路人龙行者力量的来源是什么?神秘怪兽为什么会出现?无名堂到底是什么组织?他们为了什么?邪恶的日木一人的目的是什么?魔龙一族的秘密是什么?这一切都指向一本神秘的书,充满力量的书,先死后生的书!——死亡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