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2800000008

第8章 “我好,你不好”式的沟通(6)

一个人得了疾病,他必须面对两个方面的事实:第一是整个病症的过程——小到感冒,大到癌症,每种疾病带给每个个体的痛苦程度都是不同的,不是当事人,很难明白那种感受。第二,患者还要面对疾病对他带来的心灵创伤,即“为什么是我得病”。不同的文化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的解释:

1.轮回的观点解释为“恶业”所致,今生的病症是为了偿还“前世”的“债”。

2.心理学认为压抑的情绪容易导致疾病。

3.医学的观点:生理疾病都是遗传、病毒或是环境因素造成,不需要心理和精神上的治疗,手术和药物是唯一的选择。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任何病症都有它的原因,但只有一小部分是被决定的,其他多是偶然因素。

在得了重大疾病之后,很多人想找到一个解释。比如得了乳腺癌,有的人会想:我是不是过于追求完美导致压力过大?我是不是过于苛责别人及自己?我是不是过于压抑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关于癌症的意义和原因这个问题会一直困扰我们。找不到解释时,病人会陷入一种焦虑:为什么是我?凭什么是我得这个病?找到了解释,当下的现实也不能立刻得到改变。

病人的这些感受很容易被忽略,去不同的医院就医,我们可能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建议。

我曾经带我母亲去医院看腰椎管狭窄,症状是走路100米腿就会疼,需要休息。先是找了专家,只是拍了两张片子,他就说需要手术,马上开手术单。问专家保守治疗的方法,专家直接说,那不管用。说到风险,专家也只是说任何手术都有风险。这样的建议我当然不放心,所以开始多方咨询。

我得到的建议主要分成两类,医生(西医)的建议全是手术;朋友都说不要手术,举了很多身边的例子告诉我给老人做这样的手术有多危险。一个朋友的母亲听了医生的建议换了膝关节,还是不能走路,再去医院,医生看着片子却说:“片子显示手术很成功啊。”

后来我找到一位中医院理疗科的朋友,她让我拿片子给她的主任看看——这是一位有丰富手术经验的骨科医生。这位骨科医生看到片子就说:你妈妈年轻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已经有了严重的损伤,所以后来才发展成疾病。骨科医生还说如果只看片子的话,我妈妈能走路就已经是奇迹。但他听我介绍了妈妈现在的状态,说:“这说明老人的耐受力很强,已经有了自己的平衡,而且你们中间一直没间断用中医和理疗的方法治疗,这个起了主要的作用。现在这种保守治疗的方法也更适合老人。”

我还有担心:这病如果不做手术,会不会突然恶化,让老人不能走路?医生说除非有大的外伤事故,否则这个病情会比较稳定。之后他建议我从几方面给妈妈进行治疗:一是用中频理疗仪配上中药;二是适当补钙;三是适度锻炼。补钙和锻炼都给了具体的方法。还有理疗仪,建议我买一个在家里做,费用更低,免去老人奔波之苦。谈到这里,我的心才踏实下来,也找到了方向。

我后来想想,有些医生是这种治疗思路:你的关节坏了,那就换掉。然后你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几年,再坏了,再换一次。他们的目标是要把你治成和大多数人一样的人,而不会考虑你作为一个个体,在这个过程中的痛苦、经济条件、风险。但有些医生会考虑你整个的“系统”:怎么能用少的付出和风险让病人达到一个和病症共存的平衡状态;怎么尽量少地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想起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话:“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为重要。”

“病人”是病“人”,但在现在的社会节奏下,各个行业都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医院大部分时候只看病,不看人。

所以,当所有的人都说“我只是想帮你”时,我们自己要有个清醒的态度。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出于善意,但这一切常常让我们六神无主。现在,人们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普遍态度是:平时没事的时候基本忽视,有事了就变得非常恐惧,像个无助的小孩一样把自己完全交给医院、医生。而现在治病不治人的方式又让很多家人在病人离世后才意识到,之前做的决定可能大部分都是错的。

生病中的自我心理状态

大部分的人在生病之后,情绪都会有变化,表面上的淡定掩盖不了内心的担忧焦虑。而在这种状态下,大部分的人都会处在“儿童状态”中,像依赖父母一样依赖医生或是身边的其他的支持系统,如家人或是有过类似病症的人。而周围的人也会担起这个职责:尽我最大的努力,试着帮你。

在沟通中什么被漠视了

在生病这个情境中,游戏的发起人有时候是病人,有时候是家人或医生。大家都想帮着做决定,认为自己做的才是有价值的事情。其实,病人的情绪也需要疏导,倾听和理解也是病人需要的“治疗”。

病人可以如何调整

1.保持对疾病的觉察而不是分析和评价。

不管是哪种疾病,思考一下它属于哪个层面:生理层面、情绪层面、心智层面还是灵性层面?然后从病原的层面着手进行治疗。

四个层面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肯·威尔伯和他的妻子崔雅根据自身经历提出来的,崔雅写了一篇名为《是我们让自己生病的吗》的文章,来探讨如何处理对疾病的心态问题。

比如你出了车祸,腿骨折了,这就是生理层面的病症。把腿固定,打上石膏就是从生理的层面治疗。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的思想才是骨折的原因,应该通过念力治疗,你只会陷入自责及“低自尊”中,这就是误用了不合适的层面治疗。

又如你最近失恋了,近一个月一直在哭,身体疲倦、四肢无力,于是去医院就医。医生也只能说你是亚健康状态,开一些不痛不痒的药,吃下去并没有起色。这会让你怀疑自己的身体是不是要出大毛病,会更加无助和恐惧——这时候你需要的是情绪层面的治疗,医院和药物显然帮不了你,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情绪支持小组才是你的最好选择。

心智层面指的是一些影响我们的观念,如“我就是这么倒霉”、“注定我要是个失败的人”、“我注定要孤独一生”,等等。如果总有一些这样的观念影响你,而你又总是失眠、焦虑、心跳过速——医院里就有大量这样的病人,反复就医却无明显效果。他们自己体会到的痛苦程度远远高于医生可检查到的生理病症。这时候如果只依靠药物也属于误用了不合适的层面治疗。应该做的是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或重新建立自己现实中的社会支持系统。

笔者比较认同的是这前三个层面,对于灵性层面,有太多不同的观点,暂时不作讨论。

当然有的时候疾病不是由单一层面引起的,但我们需要从最主要的层面入手。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相同的疾病对不同的人来说,也可能是由不同层面引起的。如乳腺癌,有的人属于家族性遗传,这就属于生理层面;而有的人没有家庭遗传史,但经历过巨大的情感伤痛,或者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处于抑郁哀伤状态,积累了大量负面情绪,这就属于情绪层面。

同时我们要知道,医学完全是由生理层面发展出来的科学,它很少关注其他层面对于身体的影响,需要病人自己去体会。

2.自己的健康自己做主,保持一个成人清醒的判断。

简单地去责怪医生的责任心是没用的,也是不客观的。

关键是我们自己。如果有了疾病,不能怕,也不能慌,更不能把自己的未来完全交给医生,而是要自己下功夫了解自己的身体,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势劣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利用好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从心理层面来说,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比完全依赖手术或药物治疗更重要。

美国医学家有一句名言:“医学就是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说明:心态是最重要的,医疗手段其次。所以,生病之后,不要把医生当成万能的神。

3.勇敢表达自己不同阶段的需求,让别人知道如何帮自己。

这个很重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处理自己这个过程中的负面情绪,有利于治疗。有的时候,亲人可能真的满足不了病人这些要求,可以寻找一些支持性的小组,比如现在有很多抗癌小组就是这个性质。有相同经历的人更容易做到互相理解和倾听。

家人可以如何调整

这里就要讨论对于病人来讲,什么才是真正的帮助。

首先,不要分析和评论病情,也不要作关于病症意义的探讨。如果家人得了病,我们却还在说:“你看,你就是生活节奏太快了。你就是太完美主义了。”听起来全是对家人的指责。很明显,这样做毫无帮助而且很残忍。我们把自己的这些理论、想法加诸在病人身上时,就好像把别人当成了一种物品而不是真实的人。

在病人接受治疗的全程中,安抚他们最有效的方法是倾听。

认真地听他们说话,听他们某个阶段真实的痛苦和需求是什么,思考自己在某些特定的阶段能够为他们做什么。病人家属要有勇气和病人谈最坏的结果——很多时候我们回避这个问题,但对于病人,这很重要。

其次,在做决定的阶段,他们也许需要某些资讯。比如哪里有个好的医生,哪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我们可以帮忙查找这些并适当评估。但等病人自己做了选择之后,就只需要支持和倾听了,不再需要他人对这些决定的评论、比较和建议了,这些只会让他们更加无所适从。

情境2:大龄剩女

晓晶今年36岁了,终身大事一直没解决。好在她事业做得不错,朋友也很多,倒也不觉得生活多枯燥。这个周末,有个久不联系的研究生同学要过来看她,说是自己的职业发展问题想咨询一下她。

同学进门后,没几句话就发现她还单着,甚为吃惊,这时对话开始了。

同学:啊,你还没谈啊。说让我来你家,我还以为你早就成家了。

晓晶:一个人也是家啊。

同学:这不行,你得抓紧了。你是怎么回事?

晓晶:一直没安顿下来,没太顾得上这事。

同学:你要想找就得有行动。这事我有经验,我有一个学生,27岁的时候就挺着急的,来找我商量。我就给她出主意:你得到目标人群多的地方去。她说想出国,正好有个进修英语的精品班,一万多,她拿不定主意该不该去,我就特支持她去。结果真在那就碰到了一个合适的。你看我厉害吧,我觉得我将来就可以干这个。

晓晶:嗯,年龄小的孩子们用这种方法的确合适。

同学:要不你就上网,现在大家不都流行网上找吗?

晓晶:网上好多信息都不真实,筛选起来挺麻烦的。

同学:这你就得舍得花时间,我有个同学就在网上,找了三年,终于找着一个。去年结婚了,夫妻关系还挺好的。

晓晶:她可真有毅力,我可不愿在这上面花这么多时间。

同学:还有你得注意打扮自己,在短时间内别人观察你都是从外表,性格上的好是慢慢发现的,改天我看看你的衣服,帮你弄弄。你这状态还不错,这发型不太好,得改改。

晓晶:这个……

同学:你得注意这方面信息,看看那些找的人都关心些什么问题。你看《非诚勿扰》吗?我就每期看,我觉得挺好,你也应该看看。

晓晶:嗯,我真是很少看这类节目,我这个年龄的人也没多少上那种节目的。

同学:不多,但也有。你得看。嗯,要不,你说说你的条件,我这还真有一个年龄差不多的。

晓晶:还是先说你的事吧,你今天不是来……

同学:(着急打断了)没事,我那个不着急,先说你的。嗯,我跟你说,这人是我邻居的孩子,年龄比你小三岁,工作学历都不错,就是性格内向点,不过人经常在国外……

晓晶:嗯,我还是想找个不是异地的。

同学:那你介意年龄大点的吗?这个男孩的叔叔比你大十几岁,也没结婚。

晓晶:……(崩溃中)

最后这个同学在晓晶家坐了6个小时,就是说这个问题。晓晶只好把恋爱史都汇报一遍,听着同学的指导自己无比郁闷。从邻居的孩子到孩子的叔叔——晓晶不禁心里想:难道我已经到这地步了?

同学走的时候还意犹未尽:我说的你记着点啊,以后每周通个电话……

这个情境虽然有点夸张,但相信单身男女们可能都不陌生。其中滋味,难以言说。结束后,两个人都不舒服。

本来觉得自己单身生活还可以的晓晶被对方从发型、穿着批评一番,又在那个侄子叔叔的事上受到刺激,顿时陷入低落中。而同学觉得,自己都把个人的事放下了,这么热情地来帮她,看晓晶都提不起精神,也觉得很挫败。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个游戏。

乍一看,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游戏与后面将要讲到的“是的,但是”游戏相似(见第四章),觉得晓晶是在玩游戏——无论别人给什么建议,晓晶都拒绝,可是其实不是这样。

“是的,但是”游戏中,玩游戏的人是主动请求别人帮助的,首先扮演的是“受害者”,对方是受到邀请被动进入游戏的。而这个情境中,晓晶并不是“受害者”,她觉得自己状态不错,目前不需要改变。而同学是主动进入“拯救者”状态的:“来,我帮你。我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个游戏是同学发起的,名字叫“我只是试着帮你”。

这个情境中,表面事实是同学很热情,主动提供各种帮助,而晓晶不太识趣,拒绝对方一番好意。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同学在叙述一系列建议的过程中,根本没关注到晓晶的反应和感受,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所以最后两个人都不愉快。同学的潜台词是:“看我这方面能力多强啊,很快给你厘清思路,你这么不积极真是有问题。”所以,心理定位也就成了“我好,你不好”。

沟通中的自我心理状态

在这个沟通中,同学与晓晶表面在就其单身问题进行成人之间的谈话。但同学的角色像是完全能包办代替的“拯救者”,像一个“我全能替你办”的父母,指向一个已经长大的成人。而晓晶的想法是:“不要告诉我什么能帮助我,我知道什么能帮助自己,我已经是个成人。”

在沟通中什么被漠视了

在此情境中,游戏的发起人是同学,漠视的是晓晶自己解决个人问题的能力。虽然是大龄单身,但晓晶自己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都不错,对自己的性格、状态、需求也有客观的了解,并不想按照社会舆论或者娱乐节目的导向去改变自己,去仓促寻找伴侣,而同学完全漠视了这一点。

同学可以如何调整

发起游戏的是同学,所以肯定是她需要调整。晓晶并没有主动寻求帮助,同学关心是可以的,但需要改变的是帮助的方式。

首先,把自己从“父母状态”调整回“成人状态”,不再扮演“专家”的角色,而是努力了解晓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打算。

其次,根据晓晶的想法,问问自己能为她做些什么。

最后,在这些帮助中,还要注意的是帮助的方式。比如,晓晶能接受哪种形式的相亲,是安排一些活动让两人自然地认识,还是一开始就直接相亲。

总之,如果真的想为他人提供帮助,应该是以对方的需求为中心,而不是满足于扮演“专家”的角色。

沟通游戏八虚情假意

王辉刚进入一家咨询公司工作,进去不到一个月接了一个项目。因为和以前的工作内容比较相似,所以王辉完成得很漂亮。他自己倒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可公司高层给全公司发了邮件,对王辉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表扬,措辞让王辉有点受宠若惊。因为感觉到被认同,接下来王辉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

同类推荐
  • 细节决定成败全集(白金珍藏版)

    细节决定成败全集(白金珍藏版)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一个个小细节构成了人的一生,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着一个人的成与败、喜与悲。视细节若无睹、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卓越成就的;只有尊重细节、珍视细节,才能更加接近成功,更觉生活的美好。本书从职场、社交、爱情、家庭、健康、财富等方面详尽地阐述了细节对于人生的意义,匡正了人们对细节的认识和态度,告诉人们如何去认识细节、培养细节、技巧性地处理好各种细节。总之,细节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是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伟大源于细节的积累,聚集细节才能升华人生。
  • 18岁以后学点心计学

    18岁以后学点心计学

    本书从做人要韬光养晦、藏巧守拙,做人要积极经营人脉,做人要随机应变、灵活处事,做人要施恩于人、储蓄人情等方面阐述了18岁以后的年轻人,步入社会后所应掌握的为人处世的技巧和方法。
  • 情商决定成败

    情商决定成败

    100%的成功=80%的EQ(情商)+20%的IQ(智商),情商是开启心智的钥匙,是影响个人命运最强大的力量。情商主宰人生。本书揭示出情商决定人生成败的深刻生活哲理,提出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读者迅速提高情商,在人生旅途中左右逢源,顺利走向成功。
  • 新管理口才学

    新管理口才学

    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3秒,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杨利伟成了有史以来首位遨游……
  • 非权力影响力的7堂课

    非权力影响力的7堂课

    不是高官,没有万贯,却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服从和追随,靠的是什么?那就是非权力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是一种不依靠权力,而凭借个人的形象、语言、实力、品德、情商、人际关系和对细节的关注而产生的一种影响他人,支配他人的力量。它比权力的影响更强大,因为它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和主动服从。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乌图传

    乌图传

    主角乌图,化名马冬。神族子弟,惨遭荼毒。孑然一身,仙魔合一。护身妖兽,七色蜈蚣。重返蜀山,一扫宵小。混一灵界,志在万方。这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第一部叫《本原之劫》,这一部小说其实延续了第一部小说的故事背景。人物也有血缘和继承等等之类的关系。就好比《神雕侠侣》之于《射雕英雄传》,既独立成章,又上下联系。有一点可以保证,即使你没看过《射雕英雄传》,也不妨碍读《神雕侠侣》读到天昏地暗,泪流满面。嗯,至少我是这样的。
  • 我叫陈小刚

    我叫陈小刚

    当吹牛逼不用再打草稿,当装逼不用考虑后果。陈小刚: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装逼时候就装逼啊。陈小刚:陈小刚做好事我从来不留名。记者:.....陈小刚:你有你的故事我有我的开水,不很很硬,但是很烫。恶霸:.....书友群号码:425648038
  • 穿越之佳妻苏梨

    穿越之佳妻苏梨

    苏梨,一个平凡的上班族,一朝穿越,成了傻了十年的尚书府庶女,皇帝赐婚,又成了家族的牺牲品。原本想过自己的悠闲田园生活,哪知过上了刺激的传奇人生!
  • 千古一伤怀:名士风流

    千古一伤怀:名士风流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犹如一座巨大的宝库,记载着炎黄子孙创造历史、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同时也演绎着如歌如梦的天地玄妙。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既有帝王将相,又有风流才女;既有民族英雄,又有汉奸败类;既有文化名人,又有商贾巨擘。他们或指点江山,叱咤风云;或金戈铁马,纵横千里;或美艳绝伦,万古伤心;或洛阳纸贵,教化万民;或遗臭万年,流毒四方……这些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既向读者展示了他们的品格和韬略,又引起了后人的沉思。
  • 咸鱼翻盘

    咸鱼翻盘

    机缘巧合,改天换命,武道天下,极品为先。
  • 我只想成为一条咸鱼

    我只想成为一条咸鱼

    主角穿越到了修真世界,什么打怪升级,什么打反派刷boss,不存在的,我只想当一条咸鱼,成天晒晒太阳,吃吃饭,睡觉,然后再晒太阳。系统:“请宿主动一动。”“不可能,我感觉你在,你在无中生有…”
  • 中国神话史

    中国神话史

    中国古代神话,一向以零散不成体系著称,致使我们这个拥有神话资料最丰富的国度,国一度被外国人误解为缺乏神话、乃至没有神话,袁珂先生首次将散落在群籍中的吉光片羽遴选、缀集起来,用简练、通达、优美的文字将从上古迄于明清时代的神话材料,作了纵贯的系统的论述。对少数民族神话则联系汉族神话,作了横向的分类的鸟瞰式介绍,勾勒了中国神话的历史全貌。此外,本书还专章叙述了中国神话研究的历史状况,神话对历代文学的种种影响,等等,材料丰富,剖析透彻。
  • 疯狂学院之幼师班男神

    疯狂学院之幼师班男神

    这是一个从海边贫困小村的女孩子学习奋斗的历程。简莱的人生目标就是:学习、赚钱、学习、赚钱……可是,总是有一些阻碍她前程的人,明明她很想低调做人,却每次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是一个疯狂的学院,霸气又八卦慕容校长,兼职代班的面瘫东方老师,宠妻狂魔的遆校董……精彩片段一:纪尘宇:我是来报恩的。我要给简莱所有她需要的一切……慕容秋夕:那你觉得她现在需要什么?纪尘宇:我觉得她太瘦了,我要先把她养胖!慕容秋夕:……这孩子,你确定这是报恩不是报仇?没有一个女孩子想要自己变胖的!精彩片段二:某个一直很高冷的老师在所有事情被揭穿时,显得很淡定。简莱:咖啡厅是你的?我的工作也是你找的?东方豪:嗯,顺手而已。简莱:高级休闲会所也是你的?同意面试也是你授意的?东方豪:嗯,顺便而已。简莱:你还背着我帮我了多少事情?东方豪:嗯,你猜?简莱:……【本文是《疯狂学院》系列第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