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2800000001

第1章 引言人际沟通分析的常识(1)

人的一生中,几乎所有负面的情绪都与我们和他人的沟通有关。人的社会性使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与他人的互动沟通中,但关于“沟通”我们知道的都是些老套的说教,比如:你应该自由表达你的想法、你不应该挑战领导的权威、你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的模糊指令并不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在咨询室里,如果遇到类似的沟通问题,来访者经常诚惶诚恐一字一句地问:“我这么说可以吗?”

怎样才是一个好的沟通过程?

其实语言交流并不是唯一的沟通方式,更多的沟通是以“潜台词”的方式存在着。

曾经有个女孩问:我每次吵架都吵不过我男友,他总是指责我。这说明,她与男友在一起时,男友总是站在“指导者”的位置,而她在早期也接受了这种相处模式,一旦形成,改变起来自然困难。所以,在人际关系中,长期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定位也是一种“沟通”。

人际沟通分析学(简称TA,念作“T”、“A”),把这些过程剖析得非常清晰。

我最早看到关于沟通的一个例子如下:

情境A

学生:“老师,请问我这次考试得了几分?”

老师:“60分。”

情境B

学生:“老师,请问我这次考试得了几分?”

老师:“不好好用功,还有脸问我?”

情境C

得知儿子的考试成绩后,爸爸对儿子说:“你哥哥考了90分,姐姐考了100分。”

三种对话中,第二、第三种给当事人的感觉很不好。而为什么不好,人际沟通分析学作了如下的解释:

首先,该理论把人在沟通中的心理状态分为三种:父母、成人、儿童。我们虽然已长大成人,但有时仍像任性或胆小的“孩子”,有时我们又会不自觉地扮演或严厉或慈爱的“父母”——处在何种心理状态里决定了我们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A对话称为“互补沟通”:提问和回答的内容对应。两个人的行为都符合自己的角色,学生问该问的,老师答该答的。这时沟通的两个人处在理性的“成人状态”里。

B对话称为“交错沟通”:我问该问的,你却不答该答的。提问者得到的是非预料中的反应,沟通就会产生阻碍,话不投机半句多。发起沟通的人表达的意思很简单,仍是“成人状态”,但回应的人角色发生了变化,有了情绪、有了指责。这种沟通像是一个父亲或者母亲在指责孩子。

C对话称为“隐藏沟通”:表面上的话很客观,其实另有他意。本例中想表达的潜台词是:哥哥、姐姐都很好,你最没出息。这恰恰是我们用得最多的一种沟通方式。表面上是互补沟通:成人-成人,实际上却是“父母”对“孩子”的指责。

用不同的状态(也称“自我心理状态”)与他人互动,会形成三种不同的沟通类型。分别称为互补沟通、交错沟通和隐藏沟通。见图例。

后文我们将从自我心理状态入手详细介绍与沟通模式有关的一些概念。

一、自我心理状态

所谓“父母”、“成人”、“儿童”三者并非是戏剧角色,而是真实的心态所反映出的不同行为模式。

我们都知道,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状态是不同的。例如一个经理人向他的上司汇报工作时,是一种心理状态;晚上下班后和朋友喝酒时,是另一种心理状态;回到家发现孩子闯祸了,则又是一种心理状态。在这些不同的场合中,不仅他的语调将会起变化,他的脸色、感情、想法和行为也都不一样。想想我们自己,如果正为工作的事烦心,气急败坏地扔出手中的文件,这时候电话响了,是你可爱的孩子打来的,我们的声音瞬间变得柔和,脸上充满了甜蜜:“嗯,宝贝,怎么了?”

通过对人群的大量观察,人际沟通分析学(TA)的创始人埃瑞克·伯恩博士发现,在任何时候,一个人一定处于三种基本状态之一,他把这三种状态称为“自我心理状态”。自我心理状态是某一时期一个人的思想、感觉和行为的综合表达。

“父母”自我心理状态(P,简称“父母状态”)主要来自亲生父母和权威人士的形象。有时我们看到一个人如何关爱他人,就能感受到他的父母对他抚育和疼爱的程度;反之,你看到他如何惩罚或指责别人,也能推断他的父母对他的处罚是否公平或是否带有偏见。很多时候,父母影响我们的不仅仅是外表,还包括内心深处的思想、感觉和行为。这种影响之深,超乎我们的想象。

情绪多变的父母对待孩子,有时像春天般温暖,有时又像秋风扫落叶般冷酷。父母传递给孩子的情绪,就像土壤和气候对于植物的影响。不同的父母会塑造出不同的孩子:有的孩子成了松树,有的孩子成了苹果树,有的孩子则成了带刺的玫瑰。

我们把“父母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控制型父母”,会扮演权威者,习惯于发号施令、指导别人的行为、发现并指责对方的错误。“控制型父母”的口头禅是:“应该”、“你怎么回事”、“你不知道吗”。

“控制型父母”积极的一面是:具有威严感,坚持原则,道德感强等。

“控制型父母”消极的一面是:过分强求、指责他人;禁忌多,惩罚多于保护;有高高在上的感觉,看不起别人等。

另一种是“养育型父母”。“养育型父母”有很多抚育性的行为,把对方当成需要照顾的孩子,关心爱护、温和鼓励,甚至处处替代。口头禅是:“你怎么样”、“放着吧,我来”。

“养育型父母”积极的一面是:关心爱护别人、有服务精神和献身精神,关心他人多过自己。消极一面是:看不到他人的潜力,对他人过分保护。

“儿童”自我心理状态(C,简称“儿童状态”)是儿童时期的内心感受形成的人格部分。“儿童”可能是淘气的,也可能是听话的;可能是快乐的,也可能是忧伤的。我们当中的任何人,无论年龄多大,想想看,你有没有重现过童年时代一度出现过的感觉、思想或行为?

比如小航,当她是个小女孩时,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会倒在地上大哭大闹直到目的达成。长大后当男友要求分手时,她不能接受,于是反复纠缠,甚至要求父母出面干预。这就是“儿童状态”。当然“儿童状态”中还有一种自发性的、创造性的直觉品质,这是所有自我心理状态中最有魅力的一部分。

“儿童状态”也分为两种。

一种是“适应型儿童”,多以听话、顺从的姿态出现。如经典文学形象“沙僧”,他的口头禅是:“师傅,大师兄说得对啊。”或者:“大师兄,就听师傅的吧。”这种状态积极的一面是:执行力强,适合在大的组织中工作。消极一面是:不能承担过大的责任,缺乏灵活性。

另一种“儿童状态”是“自由型儿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无所顾忌,如经典文学形象“孙悟空”。又比如公园里的老人在热情地舞蹈、兴奋地踢毽,或者一个成年人爬到山顶时兴奋地大声呼喊——这时你看到的就是处于“自由儿童状态”的成年人。习惯于自我欣赏的人,他的“自由儿童状态”是非常活跃的。“自由儿童”的积极方面是:友好合作,处事灵活,想象力丰富,创造性强,极富乐观精神。消极方面是:会以自我为中心,有时会过度挑战规则和传统。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每天应该适当表现“自由型儿童”的积极一面。

“成人”自我心理状态(A,简称“成人状态”)就是认真负责地对待当下发生的事情,分析情境以及对方和自己的角色,并做出适宜的反应。“成人状态”像一台巨大的电子计算机,主要的功能是积累资料、分析处理数据并整合资源以应对问题。“成人状态”在社交过程中是必需的,但并不是最好的,有时候“成人状态”会显得比较乏味。

在前文的情境A里,老师和学生都只针对当下的对话发生反应,学生问:“请问我这次考试得了几分?”老师回答:“60分。”——问答是平行的,不带有情绪的,所以提问和回答都是以“成人状态”为出发点的。

二、心理定位

每个人在沟通之前其实已经对自己和他人有了先入为主的信念,或者说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潜台词”,这就是: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在确定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定位时,将出现四种情况:

我好,你也好

我好,你不好

我不好,你好

我不好,你也不好

人际沟通分析学(TA)用“OK图”来说明这种现象:

OK图及心理定位心理定位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认为,所有的孩子在出生后的第一年或第二年就得出了“我不好,你好”的结论。因为他们不得不处处依赖父母,以得到食物、照料。在依赖过程中,他们显得那么无助:正盯着一只好玩的小狗,却被妈妈把头扭过来;已经吃饱了,奶头还一次次被塞入嘴里;想拿自己看到的玩具,父母却怎么都不明白是哪个。

我们无法与那么小的孩子用语言交流,即使是非常耐心又聪明的父母也不可能完全理解孩子的需求,所以孩子一定会体会到这种挫败感。

幸运的是,有很多父母可以做到无条件并始终如一地关注孩子。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耐心地陪伴,给以可靠的指导,并亲自示范,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独立的行为增强能力,形成越来越多的“我好”的“心理定位”。

“我不好,你好”的“心理定位”建立在我们学会说话之前。如果通过养育者的努力,孩子开始学会独立思考、提升能力,并不断发展自己的潜力,慢慢就能摒弃原有的“心理定位”,建立“我好,你好”的“心理定位”。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会比另外一些孩子显得自信的原因。

家庭的养育方式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定位”。如果一个孩子学习不好,但父母仍然很喜欢他、认可他,并耐心地教导和陪伴他,他的“心理定位”可能就是“我好,你也好”。这样的孩子如果在学校因为成绩不好被老师留下补课,他的认知可能是:“老师对我真好,知道我没学会,要单独教我。”但如果另一个孩子在家里总是得到这样的评价:“你怎么这么笨,你看看隔壁的孩子,人家上学多省心。”当他遇到同样被留下补课的情境,他的反应就会不同,可能会想:“这老师就是看我不顺眼,跟我过不去。反正我也学不好了。”

当人们确定了自己的“心理定位”时,会有一些类似这样的结论:

关于自己的正面结论:我很杰出,我很聪明,我很有力量,我很有眼光,我什么事都能做。当然还有关于自己的负面结论:我很笨,我很无能;我什么都做不好;我反应太慢了;我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关于他人的正面结论:他真棒,他说得真好,他这件事做得太漂亮了,他真是擅长打扮自己,他真热心。关于他人的负面结论:他太爱表现自己了;他虽然成功了,但是靠出卖他人得到的;他真把自己当明星了,太自不量力了。

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定位”决定沟通中的基本态度,在沟通中影响着我们的判断、我们的感觉,并决定着我们最后的行为,是更深一层的“潜台词”。

选择“我好,你也好”这种定位的人,看自己是好的,看他人也是好的、值得信任的。当沟通中发生不一致时,会认为是每个人的差异造成了不同,会从信任的角度去沟通,客观地看问题出在哪里、应该如何解决。

选择“我好,你不好”定位的人,看自己总是好的,看他人总带有偏见。他总感觉要承认自己的价值就必须把对方压下来,只有证明了他人不好自己才是好的。表面上很强势,习惯于指责他人,但内心的不安全和恐惧很多。

选择“我不好,你好”定位的人倾向于否定自己,总觉得自己是失败者,认为他人比自己优秀。

选择“我不好,你也不好”这种定位的人,对他人和自己都充满了否定和失望,所以一直在否定自己,也否定别人。当在沟通中遇到问题时,不相信自己能解决,也拒绝他人的主动沟通,从而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进入绝望无助的状态。

“心理定位”还有一个特点需要我们注意,就是定位和性别的关系。每个人最重要的一个身份就是我们的“性别角色”:男人、女人。“心理定位”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我们对自己“性别角色”的态度,例如:男人是强势的,女人是弱势的;男人有很多自由,女人没有;我是个美丽的女人,充满了魅力;或是我知道自己不像个女人,对男人没有吸引力……很明显,类似这样的“心理定位”肯定会影响我们在两性关系中的表现。

“心理定位”一旦形成,如果我们不去觉察它,就会无意识地强化它、验证它。不健康的“心理定位”会让我们更多地进入“沟通游戏”,一次次体会挫败感。

三、沟通类型

像本书开头的例子里表达的一样,根据沟通双方不同的行为,沟通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互补沟通、交错沟通、隐藏沟通。

【例一】

丈夫:今晚去吃什么?

妻子:去吃烤肉吧,这几天吃得太素,你肯定早就想吃肉了。

这是一次相互以“成人状态”对“成人状态”的交往。丈夫的话是探索性的,也体现了对妻子的意见和喜好的尊重。妻子的回答把丈夫的愿望和自己的意图统一了起来,既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表达了对丈夫的体贴。这种交往是成功的,它对促进双方良好的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例二】

丈夫:头痛死了,今晚不想吃饭了。

妻子:怎么了,是不是病了?喝杯热水,先去躺会儿。

一般头痛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病,作为一个成人是不必唉声叹气、叫苦连天的。显然,丈夫是以“儿童状态”对待妻子,要求得到“母亲式”的关怀和照顾。妻子以“父母状态”对待丈夫的“儿童状态”,正好满足了“儿童”的需要,沟通是成功的。很多人分享婚姻幸福的秘诀时提到的“包容”就是这样:当一方流露出不够成熟的一面时,另一方能理解、能照顾。

同类推荐
  • 感人肺腑的回忆(心灵感悟书坊)

    感人肺腑的回忆(心灵感悟书坊)

    人类从诞生那天起,就在努力控制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心理机能。心灵感悟就是这些尝试在科学时代的产物,是这片沃土上生长出的最绚丽的花朵!来吧,让我们从每个心灵感悟开始,从每项心理机能入手,一点点、一步步为自己的心灵作加法,让我们的人生奠基在坚实的心灵柱石之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现代人向往恬静怡人的大自然。然而为了生计,我们无法放下所有工作去做一个闲适的“悠客”。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心走回家中,如果能放上一段音乐、沏上一杯清茶,悠然地倦在沙发中,随手拿起一本书,暂时忘掉烦忧,洗掉心灵的“尘埃”,便是最大的享受了。
  • 青春是怎样炼成的

    青春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作者是中学校长,从青少年成才自立的角度,讲述青少年必须培养的六个方面的本领,即人生规划力的修炼、积极行动力的修炼、坚韧意志力的修炼、心态调控力的修炼、身心健康力的修炼。
  • 狼族精神

    狼族精神

    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自然界和现代职场共通的生存铁律,在相同的困境之下,如何生存?如何胜出并发展壮大?本书借狼族精神指导职场人在激烈的竞争中用拼搏扭转发展逆境,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用韧性等待先机……掌握狼族的精髓,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职场高手和人生强者!
  • 西点军校经典法则:菁英修炼版

    西点军校经典法则:菁英修炼版

    《西点军校经典法则(最新图文升级本菁英修炼版)》由白雪编著既对这12条经典法则作了完整的诠释,同时又通过对西点人及其案例的解读,详细阐述了每一条西点法则就是一条成功密码。对个人而言,认真学习,不仅能够提升自我素质,还能收获卓越人生;对团队来说,不仅能提升团队活力,还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发生劳动争议怎么办

    发生劳动争议怎么办

    本套书正是基于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务,针对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的各个阶段,以及职业管理中可能面临的各项问题,从实用的角度给劳动者以提示和讲解。其目的在于帮助劳动者防范职业风险,维护合法权益,提高职业生存与竞争能力,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热门推荐
  • 沉滓

    沉滓

    一些生活小随笔,主要抒发一下情感,会有些许的枯燥吧。也许会有许多的感同身受。是一部没有连续性的故事。
  • 中国十大谋略家

    中国十大谋略家

    本书讲述了中国古代十位谋略家的故事。包括:姜尚、范蠡、孙膑、苏秦、张仪、范雎、张良、郭嘉、刘基、范文程。
  • 台北春宴系列之何香芸

    台北春宴系列之何香芸

    在写何香芸的时候,我身边刚好发生了几件令人不快乐的事,所以情绪被我摆在十分低潮的位置。那时写了又撕、撕了又写,后来将已经完成的前三章又全部撕毁,决定暂时不写了。如果连自己都看不下去,怎能请读者老爷过目呢?
  • 所谓密室杀人

    所谓密室杀人

    一间门窗紧闭的房间,一具被谋杀的尸体,凶手是如何不借助任何超能力凭空消失在这个严丝合缝的杀人现场的呢?每一篇都是一个“密室杀人”的故事。
  • 诛天狂妃:草包大小姐

    诛天狂妃:草包大小姐

    她灵魂出窍,成为异世丞相府不受宠的嫡女黎清末,她本丑陋的阴阳脸,蠢笨的脑袋,她是盛传的全能废材大小姐。当她再次睁开美眸时,废物?一夜间突破二级橙色斗气,你能吗?我有魔兽火麒麟为兽,神兽冰魄银狐为宠,你有吗?丑陋蠢笨?你能让天下第一美男死心塌地只爱你一人吗?欺我废物,让你试试生不如死的滋味,欺我蠢笨,让你试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受。逆天?不,我只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百倍还之,若天阻我,那我便逆了这天!
  • 特种坦克科技知识(上)

    特种坦克科技知识(上)

    本书全面介绍了特种坦克的研制、发展、型号、性能、用途等情况。内容包括:水陆两用坦克、63式两栖、扫雷坦克、德国新型扫雷坦克等。
  • 穿越之未来世界讨生活

    穿越之未来世界讨生活

    沈之瑜因一次事故穿越到未来的生活。发现自己成为了沈家千金,因父亲在战场失踪而母亲是普通人自己精神力底体质差,而被家族派到低级星球。而原主在前往时遇到星际海盗因被打体弱而死。她就穿越这个身体上,想体质弱她是谁?她可是古武世家唯一传人,体质弱她就练,精神力练古武的人会底?她就开始了她的逆袭之路。
  • 骑喵修仙日记

    骑喵修仙日记

    生于末法时代,是注定要平淡滴。可惜老天爷和云墨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一个全新的世界里,云墨带着他的小弟,四处惹祸。
  • 万古时神

    万古时神

    在这个魂力与符文与同在,人类与异种并存,狡诈与信任共立的神魔大陆上,魂力与觉醒天赋便成为了人们衡量实力强弱的标准,鬼怪在角逐,神魔在博弈,平凡善良的放牛少年无意得到一块不平凡的黑色石子,神与魔,少年未来的路将如何选择?
  • 替身大小姐:悍少的小娇妻

    替身大小姐:悍少的小娇妻

    上官云天狠辣嗜血,冷血无情,就连亲生父亲也能一步一步的算计,他神秘莫测,跺跺脚,京都也能乱起来。叶落落一个被换掉的沈家大小姐,在乡下农场长大的小丫头却俘获了那个神一般存在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