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孩子是块宝,成长最重要
婴儿如何选好“第一餐”
婴儿1岁时生长发育特别迅速。连青春发育期也无法相比。所以婴儿期营养的补充比任何年龄段都重要。为此我们选择多种营养方案为婴儿的“第一餐”做了充足的准备。
1热能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代谢越旺盛。为了适应这种高代谢,就必须摄入大量热能,以维持生长发育的需要。6个月以下,每天每公斤体重需500千焦,7~12个月为420千焦。
2蛋白质
一般来说,1岁以内的婴儿,母乳喂养每日每公斤体重需供给蛋白质2~25克,牛奶喂养需供给3~4克,母乳、牛奶混合喂养需供给3克。用混合膳食的婴儿,动物蛋白质最好不少于蛋白质总量的一半。
3脂肪
婴儿对脂肪的需求量也高于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新生儿约需7克,2~3个月婴儿约需6克,6个月后的婴儿约需4克,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至3~35克。婴儿每日摄取脂肪的供给量约占总热量的30%。
4碳水化合物
最初3个月是靠乳糖来满足需要,乳糖含量:母乳为6%~7%,牛奶为4%~5%。最初婴儿仅能消化乳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对淀粉不易消化,故米、面类食物应在3~4个月后才开始添加。
5钙和磷
足够的钙、磷能促进骨骼、牙齿的生长。婴儿体内的钙约占体重的08%,至成年为15%,婴儿每日约需钙600毫克、磷400毫克。钙与磷摄入的比例是1∶15较为相宜,这关系到它们的利用程度。母乳这个比例较为适当,故母乳喂养的婴儿患营养不良与佝偻病者明显少于人工喂养。
6铁
铁对婴儿极为重要,它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各组织的氧气运输亦离不开它。婴儿生长发育快,对铁的需要和利用相应要多。胎儿在母体内最后1个月,肝内有较多的铁,但仅够出生后3~4个月的需要。周岁以内婴儿每日需铁10~15毫克,乳类所含的铁远远不能满足婴儿的需求。4个月以后的婴儿应从食物中供给铁,如蛋黄糊、猪肝泥、什锦猪肉菜末、豆豉牛肉末等。
7锌
锌虽为微量元素,但很重要,与蛋白质、核酸及50多种酶的合成有关。婴儿期每日需锌3~5毫克,母乳中锌的含量高,初乳含量尤高,鱼、肉、虾等动物性食物也含锌丰富,故一般不易产生锌缺乏。挑食的婴儿常可因锌缺乏而出现食欲减退,生长停滞。4个月后添加的西红柿鱼、虾肉泥、猪肉小馅饼等,均含丰富的锌。
8维生素
维生素与婴儿生长发育关系极为密切,其中最主要的、需要从饮食中补充的有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和水溶性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
9水
水是人体最主要的成分,是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人体内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都必须有水参加才能完成。婴儿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活动量大,热能需要多,水的需要量也大,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100~150毫升。
营养过剩不利于婴幼儿健康
小儿摄入的营养过多,不仅不利于其健康成长,而且过多的饮食和营养素还会带来诸多疾病,这在医学上称为营养过剩。
1蛋白质过多
摄入蛋白质食物,代谢产物氮是经肾脏排出的,肾脏排氮量有一定限度,过多则不能负担。婴幼儿肾尚未发育完善,不能将体内过多的氮排出,若加之孩子发热、呕吐、腹泻时,体内水分不足,小便浓缩,可致高氮血症,而引起患儿嗜睡、少尿或无尿、惊厥和昏迷等症状。若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多,可产生高脂血症。一般对婴幼儿的蛋白质供给以每公斤体重计算不超过3~4克,注意供给定量的水分。
2脂肪过多
脂肪过多可致肥胖症,儿童在1岁内摄入脂肪过多,大多数在成年患肥胖病。肥胖增加心脏的负担,极易发生心血管病。
3碳水化合物过多
糖属于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除代谢需要外,其余转为脂肪储存于体内,最后也可发生肥胖症并导致心血管疾病。
4维生素A过多
如果服用维生素A制剂每日大于50000单位(相当于浓缩维生素A两粒、浓缩鱼肝油滴剂30滴),连续3个月可以发生中毒。症状为食欲不振、皮肤发痒、易激动、毛发脱落、骨膜增殖性改变(骨痛)、口腔黏膜脱落等。
5维生素D过多
如果每日服用2000~5000单位(相当于淡维生素A、D滴剂10克或浓剂1克,即约30滴),可发生中毒。症状为无力、胃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甚至肾损害和血管钙化等,后果严重。
6维生素C过多
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一般认为过多可无害地从尿中排出,实际上过量的维生素C也有许多害处,主要易发生肾结石,可使钙磷从骨内移出,还会导致腹泻、腹痛等。
因此,对婴幼儿的营养补充要适度,否则有害无利。
三岁前多给孩子补补脑
日本医学博士小林司说:“许多人以为经常不断地思考或是接受外界的刺激,就可以增进智慧,这是不错的。但实际上,头脑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器官一样,需要不断补充营养。”因为脑细胞的本质和间质及其彼此间的共济协调需要充足的营养。
当孩子长到3岁时,脑发育便已达到高峰。此时孩子的体重仍不断增加,但脑的重量却不再增加。我们可以说此时这部“计算机”已经配备完成,有待外来知识的灌输。
所以,在胎儿时期和婴幼儿时期营养的选择与保证是很重要的。
婴儿期哺乳很重要,一般来说,以母乳为最好,因为母乳不会使婴儿过敏,而且有防止疾病和提高免疫的功能。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句俗语出自明代医书《万密斋》,是孩子日常保健的常识,意思是说要确保小孩平安健康,就不能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老古话流传至今自有它的道理,温饱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孩子处于一种稍稍欠缺状态,其身体的机能就会呈现一种向上状态,生机勃勃,反之,身体的机能就会倦怠。
也许大家不知道,人在空气中若是受到寒冷,人体自然会调集卫气分步于体表以御寒,防治感冒。给孩子穿得过暖,看似让他很暖和,却不知太多的衣服形成了过于温暖的环境,人体在这样的环境中毛孔会开放,在脱衣服的时候,寒气就会从孩子开放着的、没有防寒系统的毛孔长驱直入,这样孩子就非常容易感冒。
在秋天凉意渐起的时候,不要急着为孩子加衣。凉凉的空气会让人体的智能系统逐步作出自己的调节措施,分步御寒的卫气于体表,此时虽然摸上去孩子皮肤冰凉,但是人体自身会建立起防寒系统,所以孩子反而不容易受寒感冒。
春捂秋冻。秋天天气渐冷时,缓缓给孩子加衣。即使在很冷的冬天,给孩子穿衣的标准也应该是:只比大人多一件。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抗寒能力是要从秋天逐渐培养的。假如这个冬天你已经给孩子穿得太多,那么还是等到明年吧,从明年秋天开始,慢慢给孩子加衣。在脱衣服的时候别让孩子受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他感冒的次数。
父母还应该督促孩子,一定要改变膳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类的食物,鱼、肉之类蛋白质的摄入一定要适量,油炸食品要少吃。
喂养孩子时,父母往往一相情愿,给小孩吃这吃那,穿这穿那,却独独忘了,孩子也是一个智能的生命体。应该顺应孩子的自然习性,“三分饥和寒”,小儿自会平安长大。
很多家长怕孩子营养不够,每天都喂给孩子很多高营养的食物,结果导致孩子脾胃损伤,从而成为众多疾病的根源。所以,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略孩子的“接受”能力。
水是孩子最好的饮料
目前市场上的饮料可谓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饮料吸引着孩子,也让父母挑花了眼。由于大多数的饮料都声称具有诸如保健、益智、营养等功能,于是许多家长不惜多花钱,也要让孩子喝“有益健康”的东西。有时甚至用饮料取代水。那么,让孩子喝什么好呢?正确的答案是水。
水是人体六大营养素之一,一个人可以数日不吃饭,但不可一日不喝水。水是人体重要的成分,占成人体重的60%,儿童则还要多些。水是保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基础,在保持人的体温平衡和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体内如果缺少水,轻则易于疲劳,代谢障碍;重则出现代谢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人体缺水的信号是口渴,但是对孩子而言,就不能等到他感到渴时再让他喝水。因为,孩子的玩心大,玩时常将口渴的信号放置脑后,等到玩累才想起喝水时,就晚了,容易使体内的代谢产物堆积。不利于孩子健康发育。特别是夏天,孩子出汗多,不及时补充水分,还可能出现中暑现象。中暑的孩子表现为体温升高、神志不清,有时还会出现四肢抽搐等情况。
那么孩子究竟应该喝多少水呢?这要视年龄而定,并非越多越好。在新生儿期,喝水量要严格掌握,因为宝宝的肾脏发育尚未完善,一次20毫升即可。随着月龄增长,喝水量也要相应增多。一般而言,喝母乳的孩子需水量相对少,而喝牛奶的孩子需水量就多一些。到了1岁,孩子活动量大了,需水量就更多了。此时,应该让孩子每天至少喝3次水,每次在100~200毫升左右。天气干燥及夏天时还要相应增加。过了1岁,孩子每天的需水量就应在500毫升以上。
有些家长说,孩子不喜欢喝白开水怎么办?这是因为孩子常喝饮料以至于成为习惯,他们认为甜水好喝。但从健康角度讲,白开水更适合孩子。
营养好了,孩子怎么还贫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是,仍有很多孩子被医生诊断为营养不良性贫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食物搭配不合理
(1)奶或奶制品吃得过多。孩子每日需铁约6~12毫克,以供造血之需。奶或奶制品吃得过多,可使食欲降低,铁的摄入势必减少。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铁作为造血原料,孩子怎能不贫血呢?
(2)常吃高热量食品。有些孩子偏食、挑食,如常吃巧克力、奶油点心等一类高热量食品,容易缺乏饥饿感。由于进食量过少,必需的营养素摄入就会减少。所以,常吃巧克力等高热量食品会导致贫血。
(3)很少吃绿叶蔬菜。维生素C能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而很多父母没注意给孩子搭配一定量的绿叶蔬菜,即使有蔬菜上桌,也不注意引导孩子多吃点,以致维生素C供应不足,从而影响了铁的吸收。孩子缺乏维生素C时,体内叶酸和维生素B12可代替维生素C参与核酸代谢。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细胞核中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若经常让叶酸和维生素B12代替维生素C参与核酸代谢,就容易造成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严重影响红细胞核的成熟,从而引发大细胞贫血。
2营养素摄入不足
婴幼儿身体发育较快,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较迫切,尤其是超重和身高增长较快的孩子对营养素的需求更多。如果不适当地予以补充,就容易引发营养性贫血。
可见,要想使孩子不引发营养性贫血,必须注意食物搭配、合理加工和烹调,如紫菜、海带、虾、芝麻、蘑菇、木耳、豆制品及猪肝等都含有丰富的铁质,可以经常调换着吃。特别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孩子多吃点绿叶蔬菜,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各类营养素摄入平衡,孩子自然就不会引发营养不良性贫血了。
要增强孩子的体质,首推食粥
古代很多医家养生,都首推吃粥。粥护脾胃,孩子脾嫩胃弱,尤要悉心爱护。如果父母担心粥的营养不够,可依据孩子体质,加入各类蔬菜切成的丝或末,调入少许食盐,做成素菜粥,美味可口,也可先熬制骨头汤、鸡汤、鱼汤等,然后取这些熬好的汤加入大米熬粥,粥成之时,加入适当调味品,把粥做得色、香、味俱全,勾起孩子的食欲,胜于一切补品。
有的孩子容易上火,可用白莲子,大米一起熬粥,取米汤或者直接取粥给孩子吃,如果孩子喜欢吃甜食,可以在粥成后加入少许蜂蜜,既讨孩子喜欢,疗效也好。
孩子平常感冒了,可以用大米适量,切两三片姜,放一两棵小葱,煮粥一碗,然后挑去粥里的姜和葱,趁温热时让孩子吃下。由于姜、葱较少,食用时并无辛辣之味,孩子容易接受,而它的疗效也远远好于各类发汗药物。这个方法,大人平常受寒感冒也同样适用。
春天给孩子吃梨,仿佛给他萌发的生气泼冷水
水果,在如今的宣传中,是当做人体必备的营养品推荐的。只是大家并不知道,在当下季节吃不当的水果,恰恰是不少疾病的病根。
梨,在秋天收获,汁颇多,是消除人体燥热的良药。梨性沉降,秋天食用,有助人体肺气下行,为冬天的收藏做准备。梨汁性凉,可直接入中医的处方,作为药材使用。
然而春天,梨花刚刚开放的季节,人体之气正生机盎然,向外升发,此时食梨,仿佛给悄然萌发的人体生命之气泼了一盆凉水。小孩子本身抵抗力就没有大人强,如此不当的饮食,怎么能受得了呢?
作为父母,不能轻易相信流行的健康观点,凡事要细细观察。其实许多疾病的根源就在于不当的饮食,作为父母,要先知先觉,多留心,这样孩子的健康就多了一重保障。
孩子一定要少吃桂圆和虾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觉得什么食物对身体好就全给孩子吃,有的小孩个子瘦小,以为桂圆补血,就天天给他吃桂圆,孩子爱吃海鲜,就常常买虾,也不去了解孩子该不该吃,吃的分量又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