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48700000028

第28章

我们生活在知足、感恩的世界中,又能相互关怀,应该好好珍惜,若人人都有这份大爱,就能过得安然自在。然而目前社会上有些人虽然物质富有,却生活在不安之中。其实人生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名车、豪宅,而是来自丰富的爱心;唯有尽心尽力、尽本分去为人群、社会付出,才是最幸福的人生。世上最富有的人,就是能付出的人。

——证严法师

世上的一切财富,都是无常的。得来是那样艰难!可是结果是不能不散失,而且又散失得那么容易。所以我们学佛的,财富不可强求;如散失了,也不必过分懊丧,因为这是迟早要散失的。反而应该注意:财富应怎样得来,得来了应怎样处理,才不致让它无意义地消散了。把财富应用得当,是大有利益的。佛法要我们修福修慧,如用财富来布施行善,便是成佛的福德资粮。

——印顺法师

世上的人,拼命为子女赚钱,想尽方法为子女积钱。但他不知给儿孙留下钱,反而惹祸来。如果不给儿孙留钱,反而没有麻烦。所谓“有子强如父,留财做什么?有子不如父,留财做什么?”

有子女比父亲有本领,留钱给他没有什么用处。有子女不如父亲有本领,钱给他,反教他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吃喝嫖赌,花天酒地度生活,秦楼楚馆混光阴,这岂不是害了子孙?有钱的人,多行功德事,济世救人,才能功德无量。

——宣化上人

助人,多利——善人最快乐

若能转物即如来,春至山花处处开;

自有一双慈悲手,摸得人心一样平。

——宋·白云守端

世界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顺,二是行善。人的价值,不在寿命的长短,而在于贡献的大小。心生善念,就要立即身体力行,如此才能做成好事。我们在为他人贡献时,自己也在成长,同时还会收获一种成就感。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时时处处助人利己,就能时时处处得到快乐。

人应该为了什么而行善

做善事并不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富足。

做人修行,做一件善事或做一天善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行善。在佛家看来,前者是布施积福,后者才是真正的觉悟。“大爱无私,至善无痕”,一个人倘若能拥有这样的品质,便与圣人无异了。

成佛不是参禅打坐,云游四海,不是面壁思过,艰苦修行。佛家常常告诫修行之人无须心外求法,也不用苦思明证。佛法并不高远,也并不深奥。它就在每一个人的身畔,就蕴藏在每个人发慈悲之心的那一刹那。真正的彻悟或许源于一个细微的契机,或者仅仅来自一件无私的善行。佛法的真意也许人人都能明白,却并非人人都能做到。

唐代诗人白居易喜欢佛法。有一次,他听说鸟巢道林禅师的修行相当高,于是专程去请教禅师。

白居易问鸟巢道林禅师:“佛法的大意是什么?”

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哼了一声,说:“三岁的小孩也知道这样说。”

禅师说:“虽然三岁的小孩说得出,但八十的老翁也未必能够做到。”

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礼退下了。

白居易初听到禅师的答案时,很不以为然,认为佛法原来这么简单。但禅师最后的回答却是发人深省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么简单的道理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奉行呢?

善与恶本是一念之间的事,众善奉行便成佛,时时心存善念,自然能够积累福报。成佛需要莫作诸恶,并尽量做到至善。这就要求一个人能够大爱无疆,把他人的痛苦看做自己的痛苦,想他人之所想,尽心行善,至善了无痕。

做人也是如此,成就圆满,就要有至善的心,以一颗爱心惠及他人,不仅可以温暖他人,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有兄弟三人,虽然没有出家,但是喜好求佛问道,时日一久,为了求得更高的悟境,三人一起出外行脚云游。

有一天,他们借宿于一个村庄,恰巧这户人家的妇人刚死去丈夫,带着七个子女生活。第二天,兄弟三人正要上路,最小的弟弟却对两位哥哥道:“你们两位前往求佛吧!我决定留在这里不走了。”

两位哥哥对于弟弟非常不满,认为他太没有志气,出外参学,刚见到一个寡妇就动心想留下来,气愤地拂袖而去。寡妇看到老三一表人才,就自愿以身相许。老三说:“你丈夫刚死不久,我们马上就结婚实在不好,你应该为丈夫守孝三年,再谈婚事。”

三年以后,女方提出结婚的要求,老三又拒绝道:“如果我和你结婚实在对不起你的丈夫,让我也为他守孝三年吧!”三年后,女方又提出要结婚,老三再度婉拒道:“为了彼此将来的幸福美满,无愧于心,我们共同为你的丈夫守孝三年再结婚吧!”

如此九年后,这户人家的儿女们都长大了,老三看到他助人的心意已完成,就和妇人道别,独自继续求道的路。

求道要向何处求?深山野岭、风餐露宿,还是苦修苦行、访求名师?老三做出了不同的抉择。超脱于世外是佛,以一己之身投身尘世也是佛。修佛不仅仅是为求得自身圆满,更是为了修一颗博大的善心,普度众生。老三九年来心无杂念,只为助人,实在是至善无私。

做善事并不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富足。真心帮助他人,就是要以他人的苦为苦,以他人的乐为乐:

一、时刻敞开心扉爱他人。

二、真诚地对待他人。

三、宽慰失意的人。

四、安抚受伤的人。

五、激励沮丧的人。

能做到这些,便能以自己的一颗善心改变周围的世界。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成功,不一定是用地位和财富来界定的,而应该看他是否能坚持良善的真心,坚持帮助他人的信念,不受动摇,至情无悔。

利他之道:和合,摄受,恒顺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利他,那么每个人也都会得到自利,这便是所谓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弘一法师在一次演讲的过程中讲到“利他方是利己”这样一个观念,并且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两只手和两只脚,这本来就是为劳动准备的,倘若我们不将它们用来劳动,不但让双手和双脚发挥不了作用,而且对身体也没有任何好处。换句话说,倘若常常劳动,身体必定很健康。这样对双手和双脚有利的同时也对身体有利,可谓是一举两得。

佛法从缘起论的观点来看,认为利他方能自利,害人实际是在害己。敬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损人者,人损之;欺人者,人欺之。所以,我们应该做到自利利他,不可损人利己。

从前印度有一位一切施王,是个大慈大悲的国王。

在他的邻国,有一个婆罗门子,父亲去世了,只剩母亲和姐姐,三个人相依为命,生活贫穷。有一天,母亲叫儿子去向一切施王求乞,希望得到帮助。

可是,这时的一切施王正处于最困难的时候,邻国的国王暴王正带着大队兵马进犯,想占据整个城池。

翌日,邻国的大军开到了城下,长驱直入,很快地便占领了这个城池。原来一切施王为了不让百姓受到无谓的损害,已于前日半夜留下印绶,换了便装,悄悄地离开了王宫。

可是暴王虽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座城池,但怕留下隐患,因此重金悬赏捉拿一切施王。

一切施王离开王宫以后,遇见了那奉母亲之命前来求乞的婆罗门子。一切施王得知小孩的遭遇后,平静地说:“邻国国王虽然得到我的国土,但他现在正出重金来捉拿我。你可以把我杀了,拿了我的首级去换取重赏。”

小孩子不忍心那么做,一切施王又教他割了自己的耳朵或鼻子送去也可以。小孩子也不忍心。最后一切施王说:“你不肯杀我,也不肯伤我,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我捆起来,押送过去,总可以了吧?”

小孩子照着一切施王的话去做,两个人一起向城里走去。

有人把一切施王被缚的消息传给暴王,暴王喜出望外,随即命人将其带进宫里。当大臣们看到被捆缚的一切施王时,都伏地痛哭,暴王也不由得动心,他问大臣们道:

“你们为什么这样悲伤?”

“大王!请您原谅我们的失礼吧!我们看到一切施王,他不但丢弃了国家和王位,现在更把他的生命布施给人,他的行为实在伟大,因此,我们被深深感动了!”

暴王听大臣们这么说,又听小孩子叙述他的遭遇后,不由得深深感动,跪在一切施王面前,把印绶、国土全部归还给他,说:“我得到你的国土,但我没有得到你的民心;你虽甘愿施舍一切,但你拥有最宝贵的人心,现在我明白了,用暴力获得东西没有价值,你的国家我还是还给你。”

因此,一切施王又拥有了他的国土。

先利人,再利己,一切施王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人活在世上,做到利人不利己虽然很难,但至少要能从利己想到利人。

利己与利他并不总是处于对立的位置,很多时候,二者完全可以统一起来。人都有利己的一面,这是由于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生存的需求,人的一切行为的基础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人的行为动机为利己。在利己的意识驱动下,人做出了种种行为,而这种种行为的客观结果产生了利他。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利他,那么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得到自利,这便是所谓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因为我们在别人眼中也是“他”,对别人来说是利他,对自己来说就是利己。

如果只是自私地考虑自己,从来不管他人,虽然自认为是利己了,但其实受损的还是自己。因为我们也是别人眼中的“他人”,如果人人都不管“他人”,而只顾自己,那么我们自己就成为了人人都不管的“他人”,而只有自己关心自己。

具体而言,要做到利他,就应在做事时先替他人考虑。

一、和合他人。所谓“和合”就是融合,即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从和谐的角度出发,既利人,又给人欢喜。

二、摄受他人。菩萨度众生,有一个四摄法,我们待人处世也可以依据“四摄法”来做:

(一)布施,将自己所拥有的布施给他人;

(二)爱语,也就是讲好话,让他人如沐春风;

(三)利行,意思是帮助他人,给人方便。

(四)同事,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圆融,以同样的身份去摄受他人,才能办成事情。

三、恒顺他人。要迁就他人,尊重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不要太执著于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群体共生互助而依存的社会中,只靠自己关心自己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就需要从自身做起,有利于他人。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用一颗利他的心去对待他人。

寻觅、制造助人的喜悦

做人应当像火炬一样,不是为了照亮自己,而是为了照亮别人。

《增一阿含经》中有这么一句话:“随时念惠施,受福如响应;永已无短乏,所生常富贵。施为众行具,得至无上位;亿施不起想,欢喜遂增益。”意思是说,做人要时时保持施与的善心,最终才能得到福报。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乐于索取,一种人乐于付出。吝于付出的人,他的生活也将死气沉沉,被幸福疏远。懂得分享、给予和付出的人,才会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和满足。这样的幸福犹如香水,给予别人的时候自己也能留有余香。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超越狭隘之心,主动帮助他人,为世界散播美丽,善意地看待所有人和事,快乐、幸福和丰收就会时时与我们相伴。不吝于付出,既是一种道德与精神力量的感召,也是一种处世智慧和快乐之道。

有一位家财丰裕且心地善良的长者,经常广开善门,主动救助那些遭遇疾病苦难的人。受过救济的人纷纷感恩长者的善心,因此,长者的声名远扬天下。

一位天人得知长者的事后,心生嫉妒,害怕长者的福报比他还要高。于是天人化作一个凡人,走到长者面前说:“你将辛苦赚回来的钱布施出去,难道不心疼吗?珍贵的财产总有一天会被你花光的。”

长者笑着回答:“天地毫无私心地养育众生,我如果只顾自己享用财产,未免太自私了,不如让众人一起分享。”

天人见状,便撒谎道:“听说勤于布施的人将来会下地狱。”

长者露出惊讶的表情。

天人见他不信,便幻化出地狱的景象,告诉他在地狱里受苦的人以前都是喜欢布施的人。

长者将信将疑,上前问其中一人:“你为何坠入地狱?”

那人答:“正如你刚才听到的,我以前常常布施帮助他人,因此死后坠入地狱。”

长者又问:“那么接受你帮助的人呢?”

“他们都往生天堂了。”

长者立刻高兴起来,说:“让别人脱离苦难,得到幸福是我毕生的心愿,既然受帮助的人能往生天堂,那我一个人在地狱受苦也是值得的。”

天人为长者的话感动,内心生起惭愧之心,便恢复天人的模样,对长者说:“实际上,行善能得天福,你这份‘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心怀,修得的境界更胜过天福,是无限清净光明的菩萨境界。”

长者的心怀可谓广大无边,即使自己因布施下地狱,只要帮助过的人都能往生天堂就心满意足。这才是真正的以助人为快乐,不求丝毫回报。

行善之心需要表现在形体和行动上:

一、修养身心。要正心、收心、修心、养心、用心,内心清净,举手投足间都很庄严,有威仪,内心正派,还要在形体上表现出正派。

二、多做善事。要多做有利于大众,能帮助到别人、关怀社会的事。

三、敬上爱下。一个善人,对长辈会恭敬,对晚辈也会爱护。

四、助孤贫,恤老少。扶助弱势者要雪中送炭,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同类推荐
  • 儒家的智慧

    儒家的智慧

    本书将揭开神秘的心理世界面纱,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大量实例,对关系人一生的爱情、婚姻、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给予深刻剖析。
  •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曹卫东学术文集)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曹卫东学术文集)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既是作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发展沿革的小记、对哈贝马斯个人及其思想关键词的剖析,也同时阐明了作者自身如何从理论和思想上向哈贝马斯靠近,涵盖作者同哈贝马斯的个人交往、哈贝马斯与中国学界的交往、国人对哈贝马斯思想理论的接受过程,等等;此外作者还专门梳理了著名的“1968”学生运动的历史细节,重点凸显了在此运动中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的各种互动及交锋。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热门推荐
  • 下堂女将要翻身

    下堂女将要翻身

    某公公:陛下,将军到敌国三年了…北歌皇帝:嗯…她知错了?某公公:她要和敌国将军结婚了…陛下:什么?所有人跟我走!在敌国,她叶楚楚凭借智慧化敌为友,救皇子,解奇毒,改头换面查冤案,平内乱,争储位,敌国皇帝也不得不给她面子。一朝翻身她步步高升,在诡谲朝堂翻云覆雨风光无限。再见某陛下,她啪啪打脸不留情面,大气挥手道:“陛下,我已高升,就不回去了。”有人拉她衣角道:“夫人威武!”这人就是敌国将军云锦书,在战场上一见倾心,从此黏上她的牛皮糖…遵从自己的三从四德。夫人去哪儿我跟从,夫人打哪儿我服从,夫人说啥我听从!夫人黑锅我背得,夫人桃花我剪得,欺我夫人者揍得,夫人惹事我平得!但是,只要有人敢大吼一声:“云公子,有人设计抢你媳妇了!”那么病娇云将军就立刻化身杀神……哼哼哼……
  • 守护甜心之梦境

    守护甜心之梦境

    亚梦的生活变幻莫测,本来是美好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后来,亚梦会受到背叛吗?守护者们会有怎样的反应?未来又会怎样?无法预知。
  • 不孤仙

    不孤仙

    仙死在了莫楼天,妖死在了巨海山,魔的头颅挂在桑树之巅,佛的身躯埋在无道沙渊,鬼的鲜血撒入黄泉……唯有他们的记忆还在世间徘徊。
  • 冰山校草请爱我:青春无悔

    冰山校草请爱我:青春无悔

    “哲,过来!”“恩?”“要抱抱~”随后慕哲萧便把苏樱打横抱从车上抱在手上,小女人依偎在她怀里,在场的所有人都惊住了,昔日冰山校草大大去哪了~慕哲萧看到小女人的可爱,忍不住又低下头一脸宠溺的看着他,吻了吻。大家却不知道,她靠着什么样的毅力,才能走到她身边,成为她的女人。新书不喜勿喷!~
  • 笑颜待你回眸时

    笑颜待你回眸时

    三只和三个女孩的相遇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相遇令自己的生活增加了许多欢声笑语。
  • 我记得你曾回来过

    我记得你曾回来过

    “姜苏他有什么好的让你每一次难过都是因为他?”“姜苏,你就不能回过头来看看有人在等你吗”“姜苏,我不能再陪你走下去了”“姜苏,答应我你要好好的”陈阵的话一遍一遍的回荡在姜苏的耳边。“我为我爱的人甘愿牺牲自己,爱我的人为我付出了一切我竟然都没有给过他一次机会,为什么人总是在失去了以后才知道后悔呢?为什么……”
  • 哥哥,对不起

    哥哥,对不起

    她是个幸运的女孩,在富裕的家庭里长大。有个帅气的哥哥,可是他们从小吵到大。考上了“凛南”的她,做出了不同常人的举动。这也让她不小心小遇上了另一个男生,从来没对异性对情的她,心开始激起了浪花。和他的相遇是对是错,她不知道,可是和他在一起很开心。命运总是不公的,也总爱开玩笑,她没想过他和她之间有着另一层关系……
  • 古语觅踪

    古语觅踪

    新解开的谜语,原以为所有的故事可以就此终结,但突如其来的风暴令整个赤水镇人心惶惶。
  • 幻想九界

    幻想九界

    “我愿将我所有的善留给你们,剩下的恶就留给伤害你们的世界吧”风迷云异世轮回第一世“哥,姐,今天天气很好,”
  • 焚天古诀

    焚天古诀

    焚天之火种,上古阵法决。开山门,修阵法,炼法器,这是一段不一样的异界凡人修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