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34400000024

第24章 觉知:烦恼于我如浮云(2)

圣严法师讲禅所求的是对“禅”的悟:“禅并不一定是什么,也不肯定或否定什么,禅是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抱着一颗领悟与感知的平常心,做到有所追求而抛却贪欲,所求即意味着所得,这就是“禅”了。好比当释迦牟尼对着众人拈花微笑时,大弟子摩诃迦叶自然而然地上扬嘴角,回应了一个微笑。原来他心中牵系着个人修行,却又并不单纯执著于修行,有所信仰而无所执著。禅在两位尊者的相视一笑间盛开,智慧与慈悲的光芒便普照四方。

禅门第一课,须发菩提心,寻上求佛道的智慧心,下化众生的慈悲心。

菩提心是慈悲之心,智慧之心。发菩提心是为了实现众生平等、维护众生利益而使修行者自觉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意愿。修禅之人希望借助修行提升自我境界,进而以自我的力量关怀世人、普度众生。他们一心向善,既追求道德层面的真善美,更不断攀登着人生境界的大自在。对于“善”的追求是一种慈悲,而对人生境界的探寻则需要智慧。

圣严法师说,发菩提心实际上就是发愿,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广度众生的愿心。禅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自度,二是为了度人。自度以求成佛,成佛后进而度化世人。普度众生是真心向佛且心求成佛之人的理想,也是禅宗中常常提到的慈悲心的体现。慈悲心是禅宗的精髓,也是禅宗的起点。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抛开原本的人间富贵去出家修行,正是源于对人世间生老病死的困惑以及对众生的同情——敏锐的观察以及深刻的洞悉令他苦恼从而努力寻求解脱。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本是迦毗罗卫国(位于今印度与孟加拉国交界区域)的王子,他出生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衣食无忧,天资聪慧,外在条件与个人品质让他长时间过着一帆风顺的生活。他16岁娶妻,后生子,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但是与生俱来的慈悲之心使他无法忽视世间的生老病死与转世轮回,普通百姓生活的困苦又让他常常感叹命运的不公正。不满于婆罗门祭司说教的他终于决定外出修行,想寻求一种解脱之道,挣脱自己的苦恼,也解脱苦难的众生。于是,在一个月夜,他骑着白马悄悄离宫,开始了修行。

释迦牟尼的开悟是在菩提树下六年苦思之后而得,但他出家的原因却可直接归于他的慈悲心,他因同情众生,所以愿意舍弃世俗浮华,以自我修行换得解脱之法。这种不求回报、救众生脱离苦海的美好愿望,正是促使其参禅悟道的推动力,也就是菩提心中最重要的部分。

发菩提心是禅修的第一步,但是有了菩提心不一定能够参悟到禅学的真谛,就像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自己设定了很多人生目标,但是到最后,所有愿望依旧如镜花水月一般美好却又虚幻,遥不可及。想到和得到之间的区别在于,行动与否决定着愿望能否达成,修行过程中若不能严于律己而一味自我放纵,则必然业障重重,难以悟透佛法。

圣严法师曾提到,在随他修行的众多禅众中,常有人在打坐之前发这样的誓愿:在引磬声响起之前,要保持内心的绝对宁静,同时静坐时身体不会乱动。发愿的人很多,做到的却很少,很多人因痛苦而放弃了自己所发的誓愿。对于这些修禅人,圣严法师教导他们要生“惭愧心”。

所谓惭愧心,主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力量。在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前,阿难曾以四事问佛,其中第四个问题就涉及惭愧心。

佛祖将入涅槃,阿难尊者忧心忡忡地问道:“有一些恶性的比丘,您在世的时候,您自会来教导他们;而您涅槃之后,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对待他们呢?”

佛祖回答说:“对恶性比丘,默而摈之。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方式,也不用和他们讲道理,因为他们恶劣的品性已经蒙蔽了他们的双眼,很难听取别人的劝导;而你如果沉默对待,让他们有空间自我反省,自我忏悔,一旦生了惭愧心,他们就会自我约束,而不再放纵自己!”

以惭愧心束己,才能更加深刻地了悟修行的不易,才能明因果,知祸福。随时保持内心的清醒,才能让自己一直行走在正途上;一旦方向偏离,及时忏悔并折回正道才能避免坠入泥潭,所发的愿才能达成,所定的目标才能实现,修行才不至于沦为纸上谈兵。

圣严法师常说,学佛的过程,是透过认识自我、消融自我以达到自我成长、自我提升的目标。发菩提心,确认自己修行的最高目的是以佛法服务于他人;起惭愧心,反省、消融自我才能真正包容一切。做到二者的协调与统一,我们才能走上正确的修行之路。

盏茶铭心

正确的方向是求得解脱的基本保证。做人做事不能“三心二意无定性,四处徘徊不专精”。因此,若想入禅门,要用心处事,用菩提心待人,用惭愧心束己,己心才能系佛心。

慈舟法师茶语:苦海无边,放下是岸

我们常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事实上,回头未必是岸,所以人要自救。有一种说法,人会身处苦海,是因为心中横亘着一根梁木,只要将这根梁木放下,就能做生命之舟的船桨,带我们离开苦海,驶向无忧的彼岸。

彼岸人人想去,难的,是放下。弘一法师出家时,离别了两位妻子,这万缕柔情一头牵曳着两位幽怨女子的苦心,一头牵曳着无上光明的法心,怎么斩、怎么断?可是法师毅然放下了,这是万缘放下自逍遥的洒脱。

有位中年人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非常沉重,生活的压力太大,想要寻求解脱的方法,因此去向慈舟禅师求教。

慈舟禅师给了他一个篓子要他背在肩上,指着前方一条坎坷的道路说:“每当你向前走一步,就弯下腰来捡一颗石子放在篓子中,然后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中年人照着禅师的指示去做,他背上的篓子装满了石头后,禅师问他一路走来有什么感受。

他回答说:“感到越来越沉重。”

慈舟禅师说:“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背着一个空篓子。我们每往前走一步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因此才会有越来越累的感觉。”

中年人又问:“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人生的重负呢?”

慈舟禅师反问他:“你是否愿意将名声、财富、家庭、事业、朋友拿出来舍弃呢?”

那人默然,不能回答。

这人向往解脱,但禅师告诉他解脱的方法时,他又默然了,由此可见,放下有多难。

抚州石巩寺的慧藏禅师,出家前是个猎人,他最讨厌见到和尚。

有一天他追赶一只猎物时,被马祖拦住。这位讨厌和尚的猎人,见有个和尚干扰他打猎,就抡起胳膊,要与马祖动武。

马祖问他:“你是什么人?”

慧藏说:“我是打猎的人。”

马祖问:“那,你会射箭吗?”

慧藏说:“当然会。”

马祖说:“你一箭能射几个?”

慧藏说:“我一箭能射一个。”

马祖哈哈大笑:“你实在不懂射法。”

慧藏很生气:“那么,和尚你可懂得射法?”

马祖回答:“我当然懂得射法。”

慧藏问:“你一箭又能射得几个?”

马祖回答:“我一箭能射一群。”

慧藏叫道:“彼此都是生命,你怎么会忍心射杀一群?”猎人虽以杀生为本,但杀取有道,这叫不失本心。

马祖语含机锋地问:“哦,看来你也懂一箭一群的真义,怎么不去照一箭一群的法则去射呢?”

慧藏说:“我知道你说的一箭一群的意思,可要让我自己去射,真不知道如何下手!”

马祖高兴地说:“呵!呵!你这汉子旷劫以来的无明烦恼,今日算是断除了。”于是,慧藏便扔掉弓箭,出家拜马祖为师。

慧藏禅师真可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慧根,是机缘,其中的因果妙不可言。杀生的猎人,转眼就成了救世的和尚。放下,不在明天,不在后天,就在此刻。

放不下,是因为没看破。佛法在分析人生的基础上更是看破人生,这实际上是对于人生价值的肯定,因为我们只有看透醉生梦死的虚幻人生,看破功名利禄是过眼烟云,把人生的恶习一点一点克服掉,才能够得到人生的价值。不看破这虚幻、迷惑的人生,我们人生的价值是永远不会显现出来的。看得破就能放下,放下了也就看破了,也就不再执著于小我,这样就能步入离苦得乐的解脱之道。

盏茶铭心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想选择这个,却害怕错过那个,于是拿起来又放下,到最后一刻还在犹豫。这个会有这样的缺点,那个会有那样的不足,所以总迟迟下不了决心,或者选择之后,又来回地更改,时间和精力都在患得患失之间被耽搁了,幸福也从指间流走。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每一样东西都会有它自身的弱点,所以,当你选择之后就大胆地往前走,而不是走一步三回头。

同类推荐
  • 论美与人的生存

    论美与人的生存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王阳明与康德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我看20世纪中国美学——兼论我国美学的理论建设和发展方向》、《文艺本体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的发展和意义》等。
  •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和谐文化读本”丛书共五本,包括《以和为美》《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分别介绍和论述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和气生财的财富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每本书都力图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谐、和睦、和美、和平、和顺的丰富思想,在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分别论述其主要内涵及特征,尽可能旁征博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编辑出版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众阅读的基本文本。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 沉思录(下)

    沉思录(下)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 云上的日子

    云上的日子

    本书分浮生、物语、风情、流光、玄谈五部分,阐述了禅宗智慧。禅在路上,有得而心安,活在当下,云上的日子。
  • 老子全书

    老子全书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是一部涵盖了人生大智慧的经典著作,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不能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本书试图对《道德经》中的文化精华加以解读,来指导人们在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处世、生活情趣、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企业管理、养生之道等问题,帮助人们从生活与情感的困惑中走出来。
热门推荐
  • 你似轻舞踏秦而来

    你似轻舞踏秦而来

    她为寻他从大秦到二十一世纪,他已成为别人的未婚夫,更不认识她的脸,而重生后的她意外的变成了哥哥的妻子。一番曲折后,她和千年前的爱人一同来到了大秦的静谧谷,他们的故事已被写进历史的史书供世人瞻仰。她说:“我们用十天的时间去换一生一世,在这十天里只有我们的静谧谷,等十天过后你去做你的新郎,我去做我的主妇。”他说:“我情愿时间停止运转,十天变成十年,变成一生一世,变成一世纪。”当她静下心态准备在二十一世纪岁月静好时,一具秦朝女尸被挖掘出来,她手腕上的印尼手镯引起了考古教授的注意,从此她成了被猎杀的对象……
  • 我欠世界一个交代

    我欠世界一个交代

    苏祁:本来想来场公平的谈判,奈何……你太弱了。(其中引入的动漫人物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改动,毕竟要符合这个世界的力量体系。)
  • 重生极品娇妻

    重生极品娇妻

    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童笑笑表示压力山大,她不过就是过个马路看见不该看见的走了神悲催的发生了车祸,怎么一醒过来就什么都变了?还有那腹黑冷漠如冰的男人,童笑笑无良的笑了,她惹不起还躲不起么?果断闪人……
  • 梦殇彼岸

    梦殇彼岸

    传说,白色彼岸花绽放于天堂。彼岸花,花开开彼岸,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漂亮的彼岸花,又会有谁知道她内心深处的忧伤?
  • 校园三姐妹花

    校园三姐妹花

    八年前,她们相遇。八年后,她们再次见面。等待她们的又是什么?友情的小船还会行驶吗?----------本文不含爱情、暴力等......
  • 黑道(下部)

    黑道(下部)

    有阳光的原始资本积累,也有充满罪恶的原始资本积累。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先富起来的大部分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与智慧而获取财富的,但也有极少数人是打着政策的擦边球、干着犯罪的勾当赚取第一桶金并进而暴富的。为攫取财富,他们心狠手毒,巧取豪夺,钻山打洞寻求保护伞……他们虽然能得逞于一时,却不能得逞于永远……
  • 末世进化之血怒世界

    末世进化之血怒世界

    凌风是一名基地进化者,再一次行动中亲眼看见父母惨死,发誓一定要杀光所有变异兽,为了这个目的展开了一段人类与异兽之间血腥,残酷的故事。一个血腥与怒火的世界来到了人类面前。
  • 史上最强导演

    史上最强导演

    “韩导又出新电影了?,那必须得看啊,不然我就和时代脱节了”——一位普通的观众。“今年的奥斯卡已经颁给韩秋导演了,不过我们现在已经在定制明年的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奖杯了,名字嘛,还是刻韩秋的。”——奥斯卡。“是他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是他弘扬了华夏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他让我们的精神得以升华,感谢他,感谢韩秋导演。”——人民日报。“他是史上最强的导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时代周刊。(PS:这是一部纯粹的导演文,作者只想给大家一个影视天堂。)(新书已发布,《娱乐大忽悠》,求一波支持!)
  • 倒霉穿越遇真爱

    倒霉穿越遇真爱

    人家穿,我也穿,这年头,就兴赶个潮爆不是?但……老天爷,你耍我呢吧!为啥人家穿过去就可以躺要精美的床上,美奴娇娘听凭差谴;我穿过去却躺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热得我变木乃伊的沙漠里啊?人家穿过去可以混得风风火火如鱼得水,朝堂江湖帅哥美男一抓一大把,后宫建了一个又一个;我穿过来为啥就碰上那啥少主,那啥将军,那啥太子……整得我天天鸡飞狗跳,元神出窍……还有,在这重农抑商的时代,我的身份咋就是个商户的女儿啊,连爱一个人都爱得历经磨难?穿越的姐妹们,看看我的血泪史吧,千万不要胡乱穿越了啊!本本主义害死人啊!
  • 黄河鬼棺之谜

    黄河鬼棺之谜

    这34个故事,恰似一桌丰盛的酒席,至力满足于众多读者的不同口味。笔者在这本自选的民间故事集中,不仅兼顾了社会各个阶层的阅读群体,更是照顾了不同文化程度读者的阅读习惯。相信只要您打开了这本书,您就能在此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伴随着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悲伤,一起欢乐,真正体会到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