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08600000071

第71章 略论灾难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符万年

当今中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加速发展,新问题也层出不穷,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灾害事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从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4年的禽流感暴发事件,到2008年的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在我国政府对待灾难性事件处理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媒体对灾难新闻报道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受众对灾难性事件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但客观地说,我国的灾难新闻报道水平并不高,尤其是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还较为缺乏。汶川大地震过后,腾讯网开展的一个题为“你觉得媒体在震灾报道中的表现如何”的网上调查中,就有高达八成的网民认为“部分记者为抢新闻不顾灾民感受”。

一、灾难报道中缺乏人文关怀的表现

在灾难新闻的采访报道中,千方百计地采访到当事人及其亲属是我国记者惯用的采访方式。许多记者认为通过采访他们,往往可以很好地还原事件场景、追溯死者生平、反映灾难的危害性等,可以获得丰富的富有表现力的素材。殊不知,由于灾难事件所具有的巨大危害性,这种我们惯用的采访方式恰恰是一种极易对采访对象造成心理伤害的缺乏人文关怀的行为。

具体来说,灾难报道中缺乏人文关怀的表现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不择手段“挖”新闻,采访对象很受伤害

有些记者不择手段达到采访目的,还自以为是“挖”到了新闻,体现了专业精神,实际上却深深伤害了采访对象,受众也并不认同。例如,几年前,演员傅彪患肝癌住院接受换肝手术,虽然“他的家人仍处于惊恐与心焦状态,无心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可仍有不少媒体记者闻讯蜂拥而至,甚至在医院蹲守,“院方认为这种场面会深深加重病人家属的精神负担”,恳请记者离开。河南省大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中国青年报》也发表评论文章,呼吁媒体“少采访遇难矿工家属”,认为“记者把摄像机、照相机的镜头对准哭哭啼啼的矿工家属,让失去丈夫的遇难矿工的家属抱着襁褓中的婴儿‘谈一谈’,让失去儿子的古稀老人在镜头前‘说一说’。明知矿工的家属心情十分的难受,还‘追根究底’,采访‘独家新闻’——这种操作方式缺少起码的人道和同情,很不厚道。”2004年12月,包头空难发生后,也有网友看了报道后评论说,某电视台记者“向不知噩耗的亲属当场公布消息,然后追着悲痛的人拍,实在没人性”。

(二)不注意提问方式,常造成二度伤害

许多记者在采访遇难者亲属时不注意提问的方式,常常只考虑如何采访到独家的富有表现力的情节,而提出一些尖锐的让对方回答起来颇为痛苦的问题,从而对当事人造成二度伤害。比如在采访遇难者家属时,不少记者常常会问他们知道不幸消息后的心情如何、感受如何等等。这种问题,就像在他们的伤口撒一把盐,无疑会使被采访者稍稍平复的心情再度受到刺激。而记者得到的答案,无非是悲痛、激动、愤怒等情绪化的表述,其实这样的问题不问受众也想得出,缺乏信息价值。

在汶川大地震的一些电视现场直播和新闻中,我们也看到有的电视记者漠视被采访者处于生命垂危的状态,从废墟中被救出来的人员已经极度虚弱了,还要追着左问右问;伤员已经上了飞机(显然是重伤员),记者还要和人家“对话”;遇难者的亲属已经泣不成声,说不出话来,记者的话筒仍顶着人家的嘴巴,逼着人家说话。一些震区的医护人员对家人的安危无暇顾及,很多记者却还不停地追问他们:“家人去世了坚持工作,有什么感受?”网上有一篇文章,标题是《向蒋敏致敬,对记者说“不”》,叙述了一位广播电台记者如何采访失去了父母、孩子的羌族女警察蒋敏。他问的竟然是这样一个让对方伤心欲绝的问题:“当你照顾灾区的孩子时,会不会想念自己的孩子?”映秀小学一个压在废墟下的9岁的孩子没有放弃,唱着歌等待救援,他被救后却遭到记者的频繁采访,以致情绪失控,十分惊恐,在医院里大喊大叫,拒绝所有人接近。

(三)突出渲染惨烈性,致使受众很悲伤

灾难事件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巨大危害性,灾难报道的感情基调也应该是严肃、沉重的。但是在西方新闻界,一向有“坏消息就是好新闻”的理念,对新闻媒体来说,“最有市场价值的是交通事故、水灾、火灾、地震、谋杀、战争、行业纠纷以及死亡和伤害”。我国的媒体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不少记者编辑也接受了这种新闻价值观,把灾难新闻当成招徕受众、增加“卖点”的好机会,在报道中突出渲染灾难事件的惨烈性。灾难事件中过于恐怖、残酷、血腥的场景在媒体刊播后,会引起受众的紧张、不安、焦虑等心理,致使受众在看完灾难报道后常常很悲伤。《美国医学协会杂志》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9·11”事件发生后的那段时间里,看电视的时间越长,人们所产生的忧虑和悲伤往往会越多。美国人质在伊拉克被砍头的录像被公布,有些人看了后就出现了恶心、呕吐和恐惧的心理,可见这种血腥影像对受众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二、体现人文关怀改进灾难报道的几点建议

(一)侧面了解为主,现场观察为辅

一般情况下,重大灾难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及遇难者家属遭受到严重的身体或精神上的伤害,需要一段时间的生理及心理上的恢复期。当他们仍然沉浸在巨大的恐惧或悲痛之中时,大都不愿被外人打扰,往往也不愿接受记者的采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记者为了报道需要,坚持采访,很难得到他们的配合。

我们常说记者(媒体)要有人文关怀意识,所谓人文关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人、对生命的尊重。因此,在灾难事件采访与报道中,即便不能疏导灾难当事人或遇难者家属的心理压力,也应尽力避免给他们造成更大的压力,这有助于他们保持心理健康。这种人文关怀意识,是灾难新闻采访报道中应该坚持的首要原则。

灾难事件往往对当事人及遇难者家属在物质和精神上造成巨大伤害,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唤起他们痛苦的回忆来获得报道的素材,可能让他们承受更大的心理打击,干扰他们生理和心理恢复健康,无疑是不人道的。因此,是否采访灾难事件当事人及遇难者家属,首先要从尊重他们的感情、保护他们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出发来判断,而不是首先考虑报道任务能否完成,能否获得更多煽情的细节。其实,在许多情况下,新闻素材的获得不一定非要直接访问当事人和遇难者亲属,通过观察和侧面了解情况,同样可以获得有用的素材。

比如,在灾难事件发生后,记者迅速赶赴事发现场和遇难者居住生活工作的地方,通过采访其邻居、同事、领导、下属、目击者、知情者等,再辅之以细致的现场观察,同样可以获得大量有用的新闻素材,而且可以避免伤害当事人和遇难者亲属,还可以通过报道遇难者家人生活中的困难、他们对记者的防备、邻居的议论等,也足以获得受众的同情与关怀。

(二)拉近心理距离,注意沟通方式

无论灾难事件当事人或遇难者家属是否愿意配合采访,记者都应采取富有人情味的接近方式,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在有些情况下,先为当事人献上一束祝愿他们早日康复的鲜花,对遇难者家属表示真诚的同情,以恰当的形式宽慰他们的心情,会让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心理距离拉近,制造更容易沟通的人际环境。

由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共同组建成立的“中国心理学界危机及灾难心理救援项目组”,特意针对汶川大地震媒体报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媒体发出了采访报道中的建议。其中包括如下一些内容:不建议采访受灾的儿童青少年,特别是伤残的儿童青少年,对同一个儿童采访不宜太多,一次即可,不能重复采访(如果已经有媒体采访过了,其他媒体就不能再采访),保护儿童的心灵,否则容易造成再次创伤;保护幸存者,采访过程要让他自己能够控制采访内容和时间,避免重复多次采访某个人,避免因重复创伤经历而造成被访问者对创伤的记忆更加清晰,这可能使被访问者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在对被访问者提问时注意尽可能提出正向问题,例如你是怎么在废墟下坚持下来的,不要提被访问者可能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令被访问者痛苦的细节,例如失去孩子的父母在地震瞬间逃生的具体情况。

采访受到悲伤事件影响的人们,记者应该表现出悲天悯人的良知,媒体要谨慎使用图片;要认识到采访和报道可能会对采访对象或公众产生伤害。在公民生命安全与健康面前,在救灾行动顺利进行面前,自以为是、不管不顾地“追逐新闻”,唯“抢新闻至上”显然是不可取的。

(三)少报血腥场景,调整报道重点

媒体在报道灾难事件中,应有意识地控制过于暴力、血腥、恐怖的图像和场景。事实上,媒体在灾难报道中无所顾忌,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案例早已有之。美国“9·11”事件后,美国媒体“从早到晚播放飞机撞大楼的视频”,导致美国人民心理承受能力变差,对此美国的媒体已进行了反省。

灾难报道中媒体应当恪守“最小伤害原则”,而事实上我国媒体对此普遍重视不够,甚至不少记者根本不知道这一原则。所谓最小伤害原则,是指记者对待公众要公正、尊重,甚至给予同情。同情可能因报道受到伤害的人,谨慎处理儿童和未成年人的新闻,谨慎使用陷于悲痛和失去理智的人的照片,只有公众利益迫切需要时才侵入他人私生活等。

其实对灾难事件的报道重点不应该一味集中于对灾情的关注,在灾难事件刚发生时我们应当也必须以灾情为报道的重点,但媒体不应一直停留在对灾情的报道上,应该随着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展开而把报道重点转到对生者的心理干预、救援行动、灾后重建、捐款捐物等方面。对灾难事件宣传报道的主题应当是:正面、积极、希望。对于生者而言,灾难后的心理干预就至关重要,如“9·11”事件发生后心理医生造访了受难家庭,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欧盟志愿者对亲历现场的孩子追加了精神照料与扶助,“5·12”汶川地震后也有不少心理医生到灾区对幸存者做了心理治疗。这应该是媒体报道和关注的重点,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灾难事件报道必须同时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和“精神需求”,除及时地报道灾难,理智地、科学地分析灾难之外,还应考虑到受众的内心体验,让受众看到了解到生命在灾难中的真实情况,以浓墨重彩之笔来彰显生命在灾难中的尊严与价值。这正是人文关怀理念对灾难报道的要求。反映在新闻报道实践中,体现为以下几点原则:正视并客观报道灾难;关注灾难事件中的受害者及其亲属的生存状态,并对其进行情感的慰藉;从灾难事件中发掘并宣扬人性的善与美;为公众提供认识与应对灾难的科学知识。

人文关怀的要义在于关心人、爱护人和尊重人。有人说,人文关怀是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在新闻大战中,媒体为了率先、独家报道新闻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不是它忽略人文关怀的理由。灾难报道是“温柔抚摸者”,还是“痛苦加剧者”,就看媒体有没有秉承“人文关怀”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符万年: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博士〕

同类推荐
  • 学与教的变革

    学与教的变革

    本书是《当代课程与教学新视界》丛书之一,内容涉及作者多年来结合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探索的主题,主要有脑科学指导下的教学原理,珠心算实验的理论与实践,小班化教学,成功智力理论的应用,教育叙事的方法崛起。
  • [当代]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与课程改革文论选读(上)

    [当代]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与课程改革文论选读(上)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谁在掩盖真相

    谁在掩盖真相

    用什么来说话?当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考虑这件事时,轻飘的纸张就变成了流光异彩的文字和沉甸甸的思想。这就是媒体,它从西方弥漫到全世界。当世界对它产生高期望值时,它却显得那样放荡不羁。媒体帝国在威胁着本来就需要它的世界。
  •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收入这个集子的学术报告,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大学按照这些报告中的一个报告人丁学良教授的说法,没有一流的大学,就没有一流的国家。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没有一流的国家图书馆,也就没有一流的国家。
  • 酷短信之至理名言

    酷短信之至理名言

    这是一套最新、最酷、最炫的沟通手册。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幽默逗闷的搞笑专家、情意绵绵的爱情攻略、温馨感人的祝福满堂,随时随地幽默搞笑,时时处处富有哲理。轻点拇指,传递无限情谊吧!
热门推荐
  • 冒牌全能

    冒牌全能

    神偷唐丰做梦都没想到穿越这样狗血的事情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好吧,我认了,穿就穿吧,无所谓,哪个世界不吃饭?可好歹也穿的象样点吧?别人穿越,那都是一路主角光环照到底,逮个不顺眼的就扇脸。可老子呢?竟然穿到唐代青楼做龟公……苍天啊,大地啊,想我堂堂一代神偷,身怀绝妙手段,怎能做龟公这龌龊的勾当?…………生意难做么?来唐朝吧,这里是现代商人的梦想天堂。妞难泡?来唐朝吧,这里有数不尽的唐朝豪放女,还有碧玉小清新哦。想当才子吗?来唐朝吧,背上几首唐诗宋词,你就是天下第一才子,才子方能得博佳人缘啊!PS:但是,这些都是浮云,只有梁上君子这个光荣的职业才是我的最爱。来吧,随本神偷一起玩遍大唐朝!
  • 残酷王爷的脔妃

    残酷王爷的脔妃

    她是一缕来自异空的孤寂灵魂,带着满腔血淋淋的仇恨,来到一个民不聊生、战火连天的腐败世界,成为了一个送给男人玩弄,没有尊严与自我的禁脔!禁脔——这也是她的名字!在这里,她要承载这个名字,承受一个不该她来还的血债!她是一个天使,却在残忍无情的世代蜕变成一个嗜血魔鬼!这里,在外就要砍杀,在家就要明争暗斗。不杀、不斗,就不为求生之道!
  • 诸天武神纪

    诸天武神纪

    在《霍元甲》中和宗师们引领国术走向世界,在《侠客风云传》中和逍遥谷三侠闯荡浩气江湖,在《海贼王》中教路飞武功大闹顶上战争,咦,收了个徒弟好像不小心把《火影忍者》变成了《火影小李传》?
  • 绝色王爷霸宠废材郡主

    绝色王爷霸宠废材郡主

    飞机失事,竟然穿了,还是个飞材,看夜幂雅怎么逆转废材变天才~简介无能,请看文~
  • 化梦师

    化梦师

    世人都知解梦,却不知化梦,所谓化梦,就是调取自身一魂二魄入他人梦中。我的特异体质,让我以化梦为生,我进入一个又一个人的梦中,看着他们的故事。不断出现的诡异事件,藏于我身体的东西,像丝线一样将我牢牢的捆住。梦中的鬼怪,比鬼还可怕的人心。人,真的是很复杂……
  • 不入轮回

    不入轮回

    从开天之初,到天地崩灭。王蛮干数次转生,掀起无边风浪。
  • 无畏1

    无畏1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
  • 星神月

    星神月

    茫茫前途,会是什么?我披荆斩棘,踏着尸骨前进,又为了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又有什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边一抹蓝

    天边一抹蓝

    曾经,她是多么幸福;曾经,她是多么快乐…但,那只是曾经,现在,一切都没有了,朋友,金钱,甚至是亲情,她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看见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