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08600000029

第29章 北京奥运与传媒力量(1)

——兼谈《人民日报·奥运特刊》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温红彦

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举国关注,全球两万多名记者同台竞技,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在我国传媒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各家媒体尽其所能,把奥运报道做到了各自水平的极致。

在家门口报道奥运会,对我们多数编辑记者来说,的确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也可能是一生中唯一的机会。它让我们在这场奥运大战中经受了洗礼,给我们的职业生涯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这里仅结合自己作为《人民日报》奥运编辑组副组长、在参与组织编辑《奥运特刊》期间的体会,谈谈奥运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为奥运做了什么?奥运给我们留下什么?

奥运让我们看到什么

——传媒竞争陡然加剧 报纸一展大家风范

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使传媒业的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报纸、网络、电视、广播、杂志、手机,都为全世界了解奥运信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展示了强大的力量。“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理所当然有媒体的一份功劳。

事实上,现代奥运会一经诞生,就有媒体如影随形。时代不断进步,采访奥运会的媒体规模也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使奥林匹克运动已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竞技,还是一场传媒大战。

早在1892年,顾拜旦在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演讲中,就惊讶于传媒的跟进。他说,一种关心帮助体育界的专业刊物诞生了,无数报刊应运而生!希腊奥林匹亚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存有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首届奥运会媒体报道的资料,证明当时就有记者做现场采访。我国媒体与奥运的首次接触是在1904年。当时传媒形式只有报刊,几家国内报刊简短报道了在美国圣路易举行的第三届奥运会。比如当时的《大公报》,曾在一篇关于博览会的报道中提及同期举行的“亚力必嬉赛力会”(即第三届奥运会),这应该是我国媒体对奥运会的最早报道之一。

电视记者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出现的。他们在场上用摄像机拍摄图像,然后回电视台进行编辑。随着电视转播技术的进步,1956年意大利冬奥会第一次有电视实况转播,不过信号只能覆盖本地区域。直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卫星技术让发达国家的人们通过卫星电视欣赏到奥运会赛场盛况。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上,运动员6000人,媒体记者达6800人,首次超过运动员人数,新闻竞争异常激烈。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媒体人员22000多人,电视观众突破40亿人次。

看今天的中国传媒业,每一种媒体都有各自的竞争优势。如果说电视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听盛宴,那么报纸为读者送上的就是文字大餐。尽管如今几乎人人都能享受电视直播,但许多人仍无法舍弃报纸,因为报纸在提供深度报道的同时,也为喜欢阅读的文化人提供了文字享受,并承担了信息筛选的职能。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使人们获得了更有效的信息。

相对于电视和报纸,网络天马行空,想听就听,想看就看,想说就说。报纸和电视是我说你听,而网络提供了一个无限的平台,无论想看想听还是想说,只需敲敲键盘按一下回车。国内互联网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万瑞数据发布《网民奥运媒体选择及网站评估报告》,调查显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超过90%的中国网民把互联网作为获取奥运信息的首选媒体,在网民群体中互联网的奥运传播力超过电视。这个调查也许不一定很准确,但它说明在北京奥运会信息传播中,网络的作用急剧增强。

还有手机新媒体,也在北京奥运这个平台上武装起自己。手机作为终端的突出优点是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看奥运。于是,手机短信、手机电视、车载媒体等移动传媒纷纷亮出新面孔。特别是奥运期间的手机电视,虽然普及的面不够广泛,但巨大的优势让它的前景一片光明,被业内人士誉为3G时代的“新杀手”。

作为传统媒体,报纸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坚守了自己的领地,展示了自己的实力。相对于电视在国际赛事方面的表面化、网络虽海量但难免粗疏而言,报纸选择独家角度,提供专业观点,表现出大家风范。报纸还主动与网络联姻,报网融合搭建的平台使报纸的强项更强。奥运期间,《人民日报》记者将100字内的短信发手机报,300字左右的消息供人民网,分析性报道给自己的主报,使新闻原创力最大限度地辐射出去,将新闻生产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在这次新闻竞争中,不独《人民日报》,其他各类报纸都做得很漂亮,不少文章引人入胜,许多图片精彩纷呈,为后人留下了北京奥运的独特记忆。

可以说,这次北京奥运会全面引爆了多元传播格局下各类媒体的竞争,它对我国传媒市场格局的深远影响,在不久的将来会进一步显现。

我们为奥运做了什么

——全面报道赛场内外风云,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报道好奥运,引导好舆论,是传媒尤其是党报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这在学界和业界已成共识。而舆论引导,首先要解决传播力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中说,要“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总书记这些话,是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深刻阐释。报纸是新闻纸,首先要报道好,才能引导好;报道是前提,引导是目的;报道不准确、不生动,就不能实现舆论引导的目的。

奥运报道期间,也正是全国新闻界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时候。作为《人民日报》,怎样在奥运报道中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对我们是一个考验。

《人民日报》编委会高度重视奥运报道,提出要具有国际视野,彰显现代风格,增强服务意识,展开立体报道,在内容、形式和运行机制上积极创新,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

早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之时,我们教科文部就推出《全景奥运》专版,集中组织迎奥运的报道,每周1个版。2008年1月起又增加为每周2个版,由体育组的编辑记者承担编采任务,共刊出97期,2008年6月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7月1日起,报社创办《奥运特刊》,每日2个版,7月21日起增加到每日4个版。8月8日到8月25日,《奥运特刊》扩大为每日12个版,而且这12个版都是彩版,这在《人民日报》历史上是第一次。无论从版面的规模还是到稿件数量,都是《人民日报》前所未有的。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在版面安排上,我们努力把握好以下三个关系:

——赛事报道与非赛事报道的关系。奥运报道中赛事报道是重点,但为了对奥运进行全景式记录,全方位展示国家形象,必然要进行大量非赛事报道。《奥运特刊》共12块版,前8块版报道赛事,后4块版报道赛场服务、志愿者等赛外情况,体现我国作为东道主为举办奥运会所做的努力;

——主赛区与分赛区的关系。在报道好北京主赛区的赛事和活动时,也报道了香港、上海、青岛、天津、秦皇岛、沈阳等分赛区的赛事和活动,保证各赛区均有关注,体现全国共同参与奥运、共享奥运;

——国内报道与国际报道的关系。注意充分体现世界性,《奥运特刊》四版每天整版报道外国运动员参赛情况,特刊8个版更是每天一个主题,集纳式报道外国运动员的方方面面,如8月15日《有些奖牌,足以让一个国家狂欢》等,关注体育小国、角度独特。据统计,奥运会期间,报道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情况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响。关注国际奥委会等对北京奥运的积极评价。

同类推荐
  •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本书以转型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带来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的变革为背景,以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数据介绍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实施的内容、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等内容来探索当下中国的权利救济机制无法适应多数普通群众的低成本权利救济需求,以及基层政府建立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面临的一些问题,如队伍建设问题、提供权利救济服务的权限来源问题、具体机制建设等诸多问题。
  • 双重生活:从乌鲁木齐到东莞的迁徙之旅

    双重生活:从乌鲁木齐到东莞的迁徙之旅

    以文学的视角观察中国南北文化之差异,用思想的方式探触当下人群内心之秘境。一个新疆人向南方的生活转变及再扎根的现实遭际,一个诗人离别空旷边疆进入喧嚣沿海的精神疼痛史。本书系作家丁燕汇聚两年南方生活经历,倾情写作而成的一部真实鲜活的非虚构佳作。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内容包括了博物馆建筑、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安防与消防、博物馆开放管理、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博物馆文化产业、博物馆文化、博物馆人才战略、博物馆科学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 培养精英

    培养精英

    美国社会是由公民组成,而非由社会工程的“零件”、“螺丝钉”所构筑。教育要先塑造人,然后再谈专业,否则你不知道如何把专业技能用到人身上。
热门推荐
  • 秘密爱情:总裁请离婚

    秘密爱情:总裁请离婚

    是帅哥就很了不起吗?敢嘲笑她嫁不出去,她就非嫁给他看看不可,一不小心,他就成了新郎,咩哈哈哈,她得意地笑,看你还敢不敢再嘲笑我。可是刚刚结婚,她就后悔了,帅哥,我们还是离婚吧……qq群:293874178,欢迎加入
  • 文明的故事

    文明的故事

    《文明的故事》是一部通俗的世界文明史书,本书论述了从地球的形成、生物和人类的起源直到现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横跨五大洲的世界历史。它没有严肃史著的学究气,而且比那一时代的许多著作都要早地摆脱了民族主义乃至欧洲中心论的褊狭。书中关注人类文化的遗产,包括思想、文化、宗教等遗产,而这是人类文明历程中真正具有价值的东西。
  • 逆天邪凤绝世魔妃逆天下

    逆天邪凤绝世魔妃逆天下

    风烟起,再睁眼,她亦她亦不是她!她是现代金牌杀手,一朝穿越。那些以前,骂她!辱她!恨她!的人不是被劈成烤扇贝,就是被烤成人肉翅!等等,说好的杀手高冷无敌闯天下呢?这个在这里打劫的认识谁?!劳资绝逼不认识!说好的面瘫冷血一个眼神秒杀全场呢?!这个吃了五只烤鸡的饭桶是谁?!渣爹不疼二房不爱?没事,待本宝宝废了渣爹命根,断二房财路。可是,次奥什么时候带了一个腹黑的男人回来?!好吧,身材是好了点,额,长得是帅了点,那个,霸道总裁什么的也很有爱!但是!我们不是那种被表面现象迷惑的人!本文男主女主各种爱,偶尔小虐补补肾。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变身之后的狂想曲

    变身之后的狂想曲

    某天,沉浸在某不明浑浊液体的某人,睁开了双眼……伴随着的是源自心灵的战栗——
  • 谁的青春谁做主啊

    谁的青春谁做主啊

    你的加上我的,对付年轻那点破事足够了吧?
  • 星光只顾温暖

    星光只顾温暖

    宋星芮说过顾允是她的光,没了他,星辰不亮;顾允说过宋星芮是他的温暖,离了她,如临深渊。他们是彼此的救赎,是各自的唯一,是你我的距离。若是只有他们两人也只能是岁月静好,可有人偏要闯进两人世界,悲伤悄然来临,带走了他的温暖,带走了她的光……杜乔乔爱到尘埃里,可始终没能在江墨逐心中开出花来。他心中有过姐姐,有过金钱地位,可始终没有过她吧。当江墨逐得到了他所谓的为了杜乔乔好的一切时,他再来寻她,却连灯火阑珊也已消失不见……甜虐交加的故事,甜到牙疼,虐到肝疼…文笔青涩情节有时不太连贯。有些地方会埋下些小伏笔,这是首秀,希望大家支持,谢谢大家哟!(好官方的样子)
  •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不过就是武侠穿越连续剧罢了,练武求超脱的故事
  • 斗罗之异世邪君

    斗罗之异世邪君

    一个二十一世纪无业大学生,穿越到了绝世唐门的世界里,脑海之中更是带了一个灵魂一起,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世界,他是将如何一步步成那天上之人!创建了个群,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加一下。群号:1043459818。
  • 长白阁

    长白阁

    本有三魂七魄的她用自己的一魂换得了重回人界的机会,寻找爱恨的同时寻找着丢失的记忆,那个被遗忘了的人,也是把她推进深渊的人,记忆仍在只是物是人非,错乱的时间,不变的永恒,他不在了,她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