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07300000004

第4章 改革剧与审美现代性导论(3)

当然,在另一方面,“直接/正面”的审美观照不能替代、遮蔽“间接/侧面”的艺术表现视角。阮若琳认为,“改革剧既可以直接反映改革的主题、形象,也可以间接地将改革的时代精神渗透于各种题材之中。不管是直接或间接,只要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准确生动地反映变革的伟大时代,为改革开放壮大声势,为改革者擂鼓呐喊,那它就算是一部成功地反映了改革生活的电视剧。”[16]仲呈祥指出,“何谓‘改革题材’,我们最好不要画地为牢,认为只有正面描写改革的才能算数,我们不妨广义地认为,凡是把镜头对准变革大背景下各种人物精神格局的调整和文化心理演进的作品,凡是以艺术的形式介入重铸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作品,都可以看作是从某一侧面间接或直接地表现了改革。”[17]实际上,当改革大业推进到20世纪90年代,像《大潮汐》、《车间主任》、《人间正道》、《世纪之约》等直接/正面表现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作品,也不可能再像早期改革剧那样仅仅局限在改革事件的一隅,也就是说,在正面表现“改革事件”的同时,它们还深刻揭示出人们思想观念、情感状态、文化心理等的发展变化,并使这两个方面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表明,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剧“直接/正面”与“间接/侧面”的艺术表现视角虽然可以有所侧重,但总体的发展趋势则是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3.在表现领域和题材开掘的维度,改革剧既可以着重反映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可以着重表现文化观念与社会心理的嬗变,而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描绘出立体的时代生活图景

不必讳言,在某些早期改革剧的艺术创作中,不少作品是围绕“改革事件”而展开的,加上“改革题材”这一命名沿袭了“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商业题材”之类说法的内在逻辑,因而使作品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见事不见人”的弊端。对此,在1987年的“改革剧研讨会”上,有人批评道:“目前的改革剧很少有人生的深度,所见者狭窄,所取者小气,只是看到了单个人的行动,看不到大的背景,更缺乏深刻的社会思考。”[18]有研究者还指出:“从十年来‘改革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情况看,不少作品都是写‘改革事件’的”,然而,并不是“必须有个‘改革事件’才算是改革题材”。[19]事实上,就“改革”的性质来说,它不仅是触动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波及全民族文化心理更新的历史伟业。换言之,作为“第二次革命”,“改革”不仅要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政治体制,还必然会引发上层建筑领域一系列的变革,并且,这些“变革”不是一般性的具体观念的改变,而是涉及到许多重要观念、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历史性变迁。这意味着,新时期的中国改革不仅是重要的经济、政治现象,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与之相应,改革剧的艺术表现也就不仅要涉及到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还必然要触及作为改革主体的人的文化观念、文化心理的嬗变,并从中折射出人们精神世界的历史演变。

诚然,面对席卷中华大地的改革浪潮,创作者完全有必要在对时代变革的敏锐感应中反映出经济、政治改革的迫切与艰难,或以凌厉的气势来表现改革的一泻千里,来表达人们对现实和未来的新见解、新态度。然而,写“改革”并非只有硬碰硬的一种写法。在这里,就表现领域和题材开掘的创新发展而言,《雪野》是一部具有转型意义的作品。在评析《雪野》时,仲呈祥指出:“拆穿来说,《雪野》描写的是一个女人与四个男人的故事。”[20]女主人公吴秋香除了与第一个男人齐来福是结婚又离婚外,与后面三个男人都是“欲嫁不成”。而作品也就是在这一波三折的叙事进程中展现出一幅充溢着浓郁的关东“土”味的风俗画,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普通农民形象,并描绘出不同个体在新时期农村变革中的心灵演变轨迹。其创新的转型意义在于,创作者突破了一般的经济、政治层面,而致力于开掘变革时期农民文化心理的深层内涵和文化观念的深刻变迁。换言之,作品透过具体事件的表层而将镜头聚焦在人的心理律动、文化观念的嬗变上,并以其深厚的历史蕴藉而超越了题材本身的意义。

无独有偶,王富仁以“换老婆”与“改革”的关系来评论电影《野山》。他说,改革“必然会遇到传统习惯心理的阻碍和反对。若不冲破这种阻力,改革便无法实行;改革若要冲破这种阻力,就会有矛盾、有斗争。当这种矛盾和斗争具体表现在夫妻间的时候,尤其当旧的传统习惯心理强大到足以绝对扼杀改革者的改革,而改革者又不甘于被扼杀时,家庭的分裂也便有了可能。这是两种生产、生活方式在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上的产物,是两种生产、生活方式的斗争在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上的反映。”[21]关于《野山》,有研究者还指出,和“那种急功近利的,直端端地着眼于一个改革事件的,或者一桩人事更迭”的作品不同,《野山》的“主要镜头不是对准改革事业的成败,而是对准两对人在改革的冲击下,他们心理状态的变化。”“尽管《野山》不是直接地写改革,但是实际上给人们所提供的是席卷神州的改革浪潮已经波及到边远的山区,波及到社会最小的细胞——家庭,并引起了它的爆炸。从改革的意义上来说,恐怕比直接描写某一个厂长进行改革更深厚。”它“让我们既看到现实,又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内涵很深。”不仅如此,在比较的意义上,“《野山》是对我们两个观念的突破。一是对所谓改革题材。文学艺术从本质上来讲,无论改革题材、合作化题材、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它的核心问题都是要描写人,是对人的本质、灵魂的挖掘。但是,很多导演往往一听是改革题材,就得写改革,就得按照改革的文件和精神,图解改革的政策。这样一来,由于题材的规范,往往忽略了对人的本性的挖掘。

而《野山》的导演把握住对人本质的挖掘,从人性的自身逻辑发展来研究人和表现人,所以取得了这样的深度。第二是改革片必写改革者,改革者必然是有权力和很高地位的,能操纵改革方案。这样的影片才叫改革片。恰恰不知道改革是对成千上万的普通人的心理的影响和由之而引起的变化。”[22]此外,章柏青还将《野山》与《血,总是热的》、《在被告后面》、《代理市长》等“外向型”电影作品作比较。他说:“如果把‘改革’比作奔腾的长江大河,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其波涛之汹涌气势”,并“敏锐地感应时代变革的脉搏,争相以凌厉的气势、对峙的矛盾来表达对历史、现实、未来的新见解”,而《野山》则大异其趣;“如果说,《代理市长》等影片是激烈而有气势的,那么,《野山》‘古朴’而又‘宁静’,好似一幅安谧、平和的田园牧歌景象”,“它的出现提供了对改革题材创作的诸多思考”,即,写改革并非只有一种“硬碰硬”的写法,即使不按照这一模式,也能反映改革的艰难、斗争的尖锐和改革的蓬勃发展形势,所以,“改革题材影片应该向深一层的领域发展。例如,写改革未必一定要正面攻坚,写改革中的权力之争,方案之争,或改革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化。”“写改革不能直奔改革的主题,硬贴改革的标签”,“作为艺术作品,改革题材电影形象大于思想,要对准人物的心灵世界,重于人物性格、心理的刻划。”[23]无疑,这些分析和批评对改革剧的艺术创作来说也是极为贴切的。

在某种程度上,和直接反映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事件的作品相比,那种在“人心”方面做文章的作品往往更能体现和折射出改革的时代精神。在这里,如果我们将改革开放的时代生活比喻为大海,那么,前者就像好比在大海的风口浪尖上扬帆行舟,而后者则犹如沉潜到大海深处发幽探微。诚然,从作品与语境相勾连的紧密关系看,改革剧的艺术创作由表层到深层,由局域到广域,由经济、政治到文化、心理……这一美学历程同社会改革的层进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实践表明,那种将镜头单一地、亦步亦趋地对准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那些具体事件的作品,或许可以轰动一时,但时过境迁,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会降低。与之不同,那些表现了人们文化观念、社会心理和情感态度嬗变的作品,往往因其描绘、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标高而具有持久的、耐人寻味的艺术价值。列宁曾说,托尔斯泰的批评特点和历史意义在于,“他用天才艺术家所特有的力量,表现了这一时期的俄国——即乡村和农民的俄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观点和急剧转变”,他“把农民的心理放到自己的批判、自己的学说当中。”[24]

在谈及创作体会时,张宏森也说:“我所做的写作上的努力,就是将故事和情节叙述推向后景,把心灵世界的东西放到当面,对一切人和事做出诗意的阐述、艺术的理解。”这“不仅是我坚持的创作方向,而且是对中国电视剧的美学信仰。”[25]在这里,针对改革剧艺术叙事的焦点从外在事件向内在“人心”的位移,其显示出来的意义可以归纳为:“突破以描述改革过程为轴心、以阐述改革见解为灵魂的艺术构思模式,把改革大潮中的事件、浪花置于新旧交替的整体背景中,形象地展示联结着过去与未来的历史链条和社会网络,并将镜头穿越现实的社会形态和政治内容,透视出变革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心理和人生心态。”[26]事实上,《雪野》、《大潮汐》、《情满珠江》、《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有泪尽情流》等一大批作品之所以显示出较大的思想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重要原因之一正在于作品对文化、心理、情感嬗变的细致描绘和审美表达,并蕴涵着创作者对时代精神的深刻领会。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广发展,改革剧艺术创作的题材开掘也日益广泛地涉及到工业、农业、商业、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使这些内容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诚然,改革剧艺术表现和题材开掘可以对现代性体验进行瞬间捕捉,让一粒露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也可以对生活场景进行福斯塔夫式的史诗展现。然而,就时代生活的本来面目而言,改革剧艺术创作所面对的是“人”及其存在的生活“整体”,因此,经济、政治层面和文化、心理层面等的结合是改革剧艺术创作的必然趋势。在评析《大潮汐》时,李准指出:“此前我们在改革题材创作中看到的较多情况是:致力于写改革进程本身的作品,在写人,特别是写情、写心态方面显得较弱,而致力于写人的生活方式和感情、心理变化的作品则在写改革本身时限于浅薄和含混。”“《大潮汐》则把这两个方面的描写结合得相当好,它对远东电器厂的改革本身的描写和对人们观念、感情、心态、行为方式、人际关系上的种种新的矛盾及其发展变化的描写是同时进行的,是作为同一个社会进程的两个方面来把握的。”或者说,“《大潮汐》在正面表现改革进程本身的同时,真实而又探刻地揭示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感情、心理的矛盾及其变化发展,并在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因此,“在屏幕上,在观众的感受中,这两者不是两张皮,而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27]由此观之,检视改革剧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得与失,我们可以说,改革剧的艺术创作完全有必要把题材开掘的领域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事件”面拓展到文化、心理的精神面,并在两者的有机结合中对变革中的现实人生进行立体的审美观照,进而展现出新旧碰撞的真实情状,让人们在审美镜像中感受和领会到社会剧烈变革所蕴涵的历史诗情。

同类推荐
  • 戏剧生涯漫记

    戏剧生涯漫记

    继《戏剧生涯漫忆》出版之后,王毅军同志的新作《戏剧生涯漫记》又与读者见面了。两部书是一脉相承、上下贯通的姐妹篇。上部的着重点是忆,忆戏,忆人,忆事。书中诉说了旧社会草台戏班艺人“处处无家处处家”、朝不保夕的流浪演艺生涯,揭示了旧戏班中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是禁锢艺人命运的精神枷锁,记述了不少戏剧圈内鲜为人知的传闻轶事。书中还抨击了在旧制度下将呕心沥血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戏剧文化的艺人斥为“下九流”的惊人落差。作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旧艺人”翻身解放、命运大转折带来的无限欢心与幸福,讴歌了改革开放给戏剧舞台带来的百花齐放的春天。
  • 王端廷自选集

    王端廷自选集

    《王端廷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这套文库以《自选集》的形式收录了中国艺术批评领域大部分50后、60后批评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均是每位作者1990年代以来学术成果的菁华。这些文字在见证和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史、梳理其发展脉络及未来趋势的同时,更直接指向的则是全面展现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整体实绩。《王端廷自选集》分为中国当代艺术和西方当代艺术两大部分,收集了作者王端廷1990年代以来对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成果的菁华,这些文章既高屋建瓴,又见微知著,以历史和全球的视野论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有对中国当代艺术现状的忧虑,也寄予了殷切期望。
  • 世界艺术典故(下)

    世界艺术典故(下)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魏晋神韵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魏晋神韵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热门推荐
  • 誓约协奏曲

    誓约协奏曲

    穿越到熟悉的游戏世界里是否搞错了什么?最早林恩只是想当一个平平安安的富家翁苟活下去。不知是否命运的捉弄,人生有太多的事与愿违。当人们高呼他“英雄”二字的时候。林恩却陷入了迷茫…
  • 总裁之失踪王妃

    总裁之失踪王妃

    他找遍了全世界只为了找到他的未婚妻,另一个他永远都在不起眼的角落看着她,保护她,默默的为她付出一切,可惜她的心永远的只有他“研儿,我会永远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远远的看着你、保护你”“妍妍,你愿意嫁给我吗?”“我是谁?你们口中所说的研儿、妍妍吗?我什么都记不起来了,我”
  • 易烊千玺我要追到你之易生玺爱

    易烊千玺我要追到你之易生玺爱

    当红明星小鲜肉正太组合tfboys与三个资质平平的少女相爱的故事,他们在步步走向相爱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阻挠和挫折:车祸,失忆,感情破裂……他们和她们始终为对方在心里留下了一个位置,最后他们会走到一起吗?他们和她们又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无从得知也无处知晓,只能细品一口粗茶,淡望天空,低头浅笑,有情人终成眷属,人世间有太多的花非花雾非雾,殊不知早已陷入爱情的泥潭。
  • 说别人的故事

    说别人的故事

    我爱聆听,聆听身边人的故事,聆听陌生人的故事。最理想的状态是找出故事的所有的主人公,听听他们真实内心的想法。故事里,面对着理解差异,他们最真实的内心也就只有我知道。我想我更喜欢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诉说别人的故事,不评头品足,故事里没有对错,正如爱情里没有胜负一样。可是,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对我真诚以待,即便这样,故事仍需继续。只是故事少了半分真实和人情味罢了。并不是为了打发时间,也不是为了说别人的坏话,而是让自己的世界观更加丰富。我不求轰轰烈烈,只求简简单单。也许“我是一个没故事的人”是一个伪命题,但是我甘愿做一个没故事的人,平平淡淡。我的故事根本不足为外人道也。
  • 我的世界之神奇的穿越

    我的世界之神奇的穿越

    作死少年因玩电脑导致心率猝死,而死后穿越到了一个游戏的世界………这里有无限的资源,无限的怪物,无限的玩家和生物,而在这里活着的人,只有一个目的-----生存
  • 封狼古城

    封狼古城

    有座古城被世人所遗忘,这座古城被称为封狼城……几千年前,封狼胥横空出世,率封狼族,建造了震撼世间的封狼城,开启了辉煌的封狼时代……几千年后,辉煌落幕,封狼胥逝去,封狼城逐渐没落,故事就从这座没落的封狼城说起……修为境界:凡之境、血之境、魂之境、灵之境、时之境、空之境、玄之境、圣之境、冥之境、天之境
  • 险情之弱鸡小曾要逆袭

    险情之弱鸡小曾要逆袭

    刚毕业的职场菜鸟曾言言居然进了一家全国数一数二的保险公司!有人说这是个骗子云集的行业,有人说这是贫民逆袭成富豪的神奇行当。对曾言言来说,这可能是见识为了上位无所不用其极的各色人等的精彩剧场,是看透为了几百万理赔金把案子做得比推理小说还滴水不漏的人性考场,是把婚姻、股权、税务和所有以前在电视剧中才看得到的桥段玩转得比想象中还要丰富的现实呈现。而她,也从一个濒临失业的应届生,一点点成为了自己不敢想的样子。
  • 繁花落成念

    繁花落成念

    “如果我恨你你还会收留我吗?”“会的”谁会在年少时遇见最美的风景线,谁又会在迷茫的时候找到希望的寄托呢?
  • 只因爱你去等你

    只因爱你去等你

    文章讲诉的是即将实习的暴走萝莉林伊,因从小是哥哥林峰心尖儿上的宝,习惯性的恃宠而骄。曾经发誓每段感情都不超过一个星期的她,在想认真对待爱情时却迎来了一位极品渣男,也正是因为极品渣男,错过了挚爱。实习的压力,渣男的威胁,挚爱的误会,林伊无力到几乎崩溃。在经历期待,失望,绝望,失忆之后终于迎来了与挚爱的第一次约会,后在舆论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小家,即使不被看好,他们也是乐在其中!
  • 战元师

    战元师

    一个颓废少年,遇到一个负责的父亲。卦一样的师傅,走走停停都能遇到奇遇的运气。对爱情的迷茫,志立和平这片大陆。-都是我瞎的。(嘤嘤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