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84200000052

第52章 案例研究(4)

10.4通过城市主题文化传播城市形象——高科技之都硅谷

建设城市品牌形象的首要环节是对城市进行准确定位,确定该城市以怎样一种姿态向外展示,向公众传递什么样的信息。纵观国内外的著名城市,它们在不同时期成功地塑造了城市的品牌形象,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具有良好口碑让人印象深刻的城市,它的品牌形象一定是独特的。独特的城市品牌形象是建立在该城市的人文地脉的基础上,而人文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文化,地脉则是指城市的自然资源。由于文化是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历史积淀,所以它是城市的精神、城市的气质、城市真正的灵魂。

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宏富的整体,承载着城市的基本价值追求,孕育着城市的精神,有着特色的城市使命。从城市发展的阶段来看,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并自我更新的过程。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都有文化的主题性。城市的文化主题性是指能够反映城市精神、城市特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市民品行、人格追求、伦理情趣、建筑形态、经济环境特质资源的文化特征;是城市发展的主题风格、主题气质的基本特征,具有不同于别的城市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结构,能够反映特定城市的城市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内容和精神。文化的主题性是经过一定的积淀而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它同时又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在城市发展中具有连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城市品牌形象与城市主题文化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一方面,城市品牌形象的建设必须以自己的文化积淀为基础,围绕着主题文化展开。从这方面看,城市品牌形象是对城市客观状态的一种反映,不是随意设计出来的。另一方面,城市品牌形象的建设过程,也是构建自己城市主题文化的过程。从这方面看,城市品牌形象可以根据城市发展的规划,在现有文化状态上有所提升,推动城市主题文化的发展。

高科技之都硅谷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某种特有的主题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放射出城市品牌形象的光辉。

10.4.1硅谷的主题文化起源

硅谷(Silicon Valley)地区集中了上万家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公司,是当今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资讯科技产业的龙头。硅谷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硅谷文化,硅谷的城市主题文化关键词是“高科技”。在人们的眼中,硅谷代表着高科技的摇篮,是高技术企业聚集的地方。“高科技”使硅谷名声远播,硅谷响亮的城市品牌形象使它成为各地竞相模仿和学习的对象。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各国有不少科技较发达地区,为了更快地促进地方经济,都试图建立起自己的硅谷,如美国波士顿的“第二硅谷”、“日本硅谷”、“韩国硅谷”等。中国也不例外,有北京中关村硅谷、上海浦东硅谷(位于浦东张江)和广东深圳硅谷,浙江杭州也有一个“天堂硅谷”。

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经圣塔克拉拉至圣何塞近50公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的想象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硅谷城市名字最早是由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因为当地的企业多数是与由高纯度的硅生产的半导体及电脑相关的,所以名字中有“硅”字,而谷则是从圣塔克拉拉谷中得到的。从1971年的1月11日开始,《每周商业》报纸电子新闻的一系列文章的题目上,使用了“美国硅谷”这一称谓。

1891年,美国前国会议员利兰·斯坦福夫妇在靠近帕洛·阿尔托(PaloAlto)的地方,创办了面积达8800英亩的斯坦福大学。上世纪中叶,由于当地没有民用的高科技企业,所以学生们毕业之后通常到东海岸去寻找工作机会。为改变这个状态,被誉为“硅谷之父”的斯坦福大学教授、工程院院长弗里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在学校里选择了一块很大的没有用处的空地用于不动产的发展,并设立了一些项目来鼓励学生们在附近发展他们的“风险投资”。弗里德里克·特曼说服威廉·休利特(William Hewlett)和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留在当地发展,从而促成了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的出现。1939年,在特曼的指导和支持下,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在一间汽车房里以538美元作资本建立了公司,开始生产电子仪器,这就是著名的惠普公司的来历。

1951年,弗里德里克·特曼又倡导创办了第一个高技术园区——斯坦福工业园,这可以说是硅谷的原型。斯坦福工业园建立之后,大学将一些土地和建筑以低廉的价格租给一些小的科技公司。1955年园内只有七家公司,后来公司越来越多,它们不但将大学的研究成果投入应用,而且支付给学校的土地租金又成为斯坦福大学的经济来源,为学校的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0年代的惠普是硅谷的源头,但真正使这块土地燃起电子之火的是一个著名的加利福尼亚人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这位物理学家以非凡的商业眼光创造了硅谷,但却由于不善管理,最后败走麦城。所以有人说他是硅谷的第一公民,也是硅谷的第一弃儿。

威廉·肖克利是一位在英国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他1938年获得第一个专利“电子倍增放电器”,1947年与他人合作发明了晶体管,一生共获得90多项专利。1951年他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5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53年由于与同事的分歧而离开贝尔实验室,在1956年他又搬到了距他母亲很近的加利福尼亚山景城(Mountain View)去建立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在这之前的时期,尚未成型的半导体工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和纽约长岛地区。威廉·肖克利发布招聘信息,慕他大名,美国电子研究领域精英们的应聘信纷纷涌来。他聘用了八位优秀人才,其中包括诺宜斯(Robert Noyce)、摩尔(Gordon Moore)、斯波克(Charhe Spork)、雷蒙德(Pierre Lamond),这是从未有过的伟大天才的集合,所有的人都在30岁以下,正处于才能喷涌的顶峰。但很快由于肖克利个人的管理方法与其公司内部不合,八名主要员工于1957年集体跳槽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之后,肖克利实验室每况愈下,在两次被转卖后于1968年永久关闭。但“叛逆八人帮”却成了硅谷最重要的火种,几年后,他们发明了集成电路,改变了整个世界。1967年初,斯波克与雷蒙等人决定脱离仙童半导体公司,另创国家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1968年仙童公司行销经理桑德斯(Jerry Sanders)自创超微科技(Advanced Micro Device),即AMD公司,现今超微科技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脑芯片生产商;同年诺宜斯、摩尔、葛洛夫离开仙童,创建了英特尔公司(Intel),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厂商,在中央处理器市场占据世界80%的份额。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硅谷同微电子技术一起高速发展。硅谷形成的早期,整个硅谷大环境生气蓬勃,欣欣向荣,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新公司诞生。80年代后,硅谷生长出各种电子研究机构,大量的风险投资也涌入了这个地方。硅谷地区集中了近万家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公司,其中约60%是以信息为主的集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公司,约40%是为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公司,包括金融、风险投资等公司,它所生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分别约占全美的1/3和1/6。硅谷集结着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30多人。硅谷的高新科技日新月异,平均18个月就上一个新台阶。1998年硅谷人均年薪已达9.6万美元,1999年则已超过10万美元。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是高技术的摇篮,是半导体工业聚集区。硅谷一词代表的是高科技、信息产业、知识与创意。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硅谷的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许多公司发生破产兼并,股价下跌,人员失业,硅谷经历了它的严冬期。然而,经历短暂危机之后,硅谷经济又一次东山再起,它意味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技术已开始大规模进入商业化。硅谷仍旧是美国经济的希望和寄托。

当然,硅谷的经济发展有赖于全球良好的经济环境,它对宏观的经济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敏感。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一次侵袭硅谷,众多IT巨头无法幸免,股价纷纷跳水,15家大公司2008年10月11日的股价同52周以来的最高点相比下跌的幅度分别为:NVIDIA81%、Sun76%、AMD68%、eBay59%、雅虎57%、苹果56%、戴尔56%、Google54%、思科45%、英特尔42%、Adobe40%、微软31%、Oracle28%、IBM26%、惠普25%。尽管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和拖累了硅谷经济,但业界人士仍然普遍看好硅谷。分析人士估算,现在硅谷平均每天仍然有4家创业公司能得到总值3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硅谷的主题文化是“高科技、信息产业、知识与创意”,支撑硅谷产业的是创新机制,硅谷创新的关键是人,人的能力不会因经济大背景发生变化,硅谷的光芒依旧。

10.4.2硅谷的主题文化的基本内涵

“高科技、信息产业、知识与创意”是硅谷的主题文化,其基本内涵可以表达为“繁荣学术,不断创新;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讲究合作,以人为本”。这些文化内涵从以下特征上可以反映出来:

1.推崇创新求异,学术与产业互动发展

硅谷文化是一种求异求新的文化。硅谷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营造、构成了硅谷文化的核心内涵,这个文化内核感染和影响着一切新到硅谷来的人。在硅谷,公司不论大小,如果技术和产品水平不在世界上占前三位,就必然被淘汰出局。因此,创新成为硅谷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也成为每个在硅谷工作的技术人员的追求目标。

高科技的产业是创新性的产业,它的发展以学术发展为依托。硅谷附近聚集着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例如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和加州理工大学等,它们不仅为硅谷提供了人才、智力和技术诸方面的强大支持,也把大学良好的学风和学术传统带到了硅谷,孕育了硅谷鼎盛的学术研究、学术探索风气。学术的自由发展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宽松、自由、设施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创新思想、创新意识产生的沃土,这些新思想、新创意往往会演化为高新技术的萌芽和新产业的起点。同时,硅谷还拥有许多像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这样的世界顶级公司,它们不仅可以把研究机构所产生的新技术与新创意迅速地投入生产之中,而且这些公司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在硅谷,一般公司都实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经营机制,高学历的专业科技人员往往占公司员工的80%以上,创新能力强大。

可以说,硅谷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创新,这已几乎成为硅谷人工作、生活的全部。正是这种不懈的追求促成了硅谷人才辈出,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的新图景和新局面。崇尚创新求异的文化氛围,使硅谷在产、学、研的相互作用和冲击下,迅速成长和发展。

2.多元文化,互动开放,豁达有容

硅谷文化是一种思想开放、豁达的移民文化,抛弃了狭隘的国民主义。在硅谷有这样一种说法:“硅谷就是由IC组成的。这不是指集成电路,而是指印度人(Indians)和中国人(Chinese)。”实际上由华人控制的硅谷公司现已达2000家以上,占硅谷公司总量的1/5,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更是越来越多。闻名中国的主要电视机厂家康佳公司和主要计算机公司联想集团都已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实验基地。

事实上,硅谷还凝聚了除中、印之外的大量各国高科技产业的优秀人才,多种、多样、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硅谷多姿多彩、活力无限的移民文化。这些知识型移民带来了各国、各地的文化,而多种文化的不断交织、交融,在互相切磋中很容易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形成特有的创新理念,这些新理念有力地推动了制度创新和环境创新。

硅谷是开放的,它向全球招贤纳士,有志之士蜂拥而来,它包容着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硅谷的公司企业对待人才的态度也是开放的,人员在公司之间频繁流动,这种流动也促使各种信息迅速扩散。硅谷由内向外形成了一个互动开放的系统,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使新技术、新创意、新产品快速地实现了市场化,造就了硅谷“高科技先锋”的城市形象。

同类推荐
  • 20岁以后,懂点金融学

    20岁以后,懂点金融学

    20岁以前,你毫无计划,贪图玩乐,那没什么;但是,20岁以后贪图玩乐,30岁时必将疲于奔命!20岁以后未曾增长本领,那么你的一生都可能从此碌碌无为!20岁以后,你以一个成人的身份踏入社会,从此将没有谁会同情你,而且你也不应该哀求同情!20岁以后,你能做的只有完善自己,提升自己。20岁以后,你应该懂点金融学,因为你在发展自己,追求更高的成就时,必将用到它。金融学本来就是一门来自生活的科学。从银行存款到银行借款,从物价上涨到利率调整,从基金股票到外汇期货,到处闪现着金融学原理的影子。金融学原理中有些比较深奥,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加以描述,读者既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又会在轻松阅读中学习金融学知识。
  • 法家的法术管理——领导者的权与势

    法家的法术管理——领导者的权与势

    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师承儒学大师荀子。当时,各国都进行过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度已经初具规模。
  • 创业兵团:带好创业的第一个团队

    创业兵团:带好创业的第一个团队

    团队对创业成功至关重要!一家公司,没有人才,再好的点子也只是纸上谈兵,再好的项目也只能胎死腹中。对于创业者,没有一个团队,就有没有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企业经营的成功和持续。很多创业企业之所以会失败,虽然有外部生存环境恶劣等因素,但根本的原因仍是团队本身的问题。在本书中,作者对创业团队的建设与管理课题进行探讨,既有自身创业经历以及多年创业咨询所思考和总结的经验教训,也有参考创业大师大前研一、富爸爸清崎等的创业理论。同时引用了大量作者的亲身经历及其他创业者的案例,并附带了一些实用管理工具。书中解答了众多创业者最最头疼和困惑的问题。例如,如何根据你的创业项目选择团队架构?老板在团队中的位置怎么界定?其他人的职位怎么给,是放权,还是集权?在钱有数的情况下,如何招聘到你想要的人员?如何给创业团队“画饼”,设计简单有效的团队激励方案?如何规划团队的薪酬待遇,工资怎么给?如何安全解聘员工,避免与员工的劳资纠纷?如何设计团队晋升?给不给创业团队股权,怎么给?给期权还是给现金?怎样对待跳槽员工……以上这些困扰创业者的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相应的分析和建议。期望这本书能帮助想要创业、正在创业的朋友们不要输在团队上,开始创业就成功!
  • 小农场日进斗金指南

    小农场日进斗金指南

    现今社会中,人们对健康农鲜产品的需求不可小觑,抓住商机掌握诀窍,一块2英亩的小农场的收益能力,未必会比大农场差。
  • 领导不要输在讲话上

    领导不要输在讲话上

    领导讲话贯穿于领导的工作和生活中。领导讲话水平是领导水平的重要体现。不管是哪一个行业或哪一个层级的领导,都是一个群体或团体行动的筹划者、指挥者、领路人和代言人。他们不论是下决策、做指示、安排工作、部署任务,还是发动群众、教育群众,都需要通过讲话来完成。换句话说,要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必须具备较高的讲话水平。领导立权立威的过程其实也是立言立行的过程。讲话作为领导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可以说是考验领导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也是评价领导能力的一把标尺。
热门推荐
  • 海棠传奇

    海棠传奇

    在一个世世代代都以栽种海棠花为生美丽地方,金海棠出生在百花盛开的春天,村里的人都以他们能种出独一无二的海棠花为荣。所以海棠花盆株在世面上也能卖出好价钱,茶余饭后村里的人都津津乐道此事。金谷园这个小村庄也因此而闻名天下。不料,金海棠奇幻的出生经历,尽引起一场关于自然界以及江湖的腥风血雨……
  • 辰与沫

    辰与沫

    情不知所以而一往情深。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不!!!应是唯有与君共白头。
  •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奥林匹克行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奥林匹克行

    本书介绍奥运会的来历及发展历程,同时让读者了解与奥运会有关的点点滴滴,还有些不为人知的幕后人物和感人事迹。
  • 龙凤劫之三世迷梦

    龙凤劫之三世迷梦

    惹下滔天大祸引起神魔大战,三魂七魄尽数毁去封印魔族。天族太子以全部修为重聚她的三魂七魄,她却无言面对自己惹下的祸事,自罚为凡间一棵树受尽风吹雨打......哪知该还的债还是要还的......
  • 九劫星尊

    九劫星尊

    紫星玄惑历经七劫,荧惑之心碎去万载。看一个身世成谜的少年,如何在众生的压迫下,强势崛起的故事。
  • 王妃,我错了

    王妃,我错了

    锦绣江山抵不过她呢喃软语的“九郎”二字,美人三千比不上她的绝色容颜,今生今世,我愿随你上穷碧落下黄泉。
  • 小编辑

    小编辑

    爱情,是很奇妙的一种东西,虚幻缥缈,让人无法自拔。最爱的可能不是陪伴自己一生的那个人,能够陪伴自己的一定是那个最适合自己的!
  • 好人佣兵团

    好人佣兵团

    好人就一定要被欺负么?错,那只是烂好人的专利。好人一定不会欺负别人么?错,那只是烂好人的行为规范。好人必须要无条件的做善事么?错,那只是烂好人干的蠢事在奇茂的字典中,“好人”有它自己的定义。
  • 相见恨晚情

    相见恨晚情

    你是我美丽的童话,当童话变成悲剧,那么,我只有给你制造一场灾难!一场误会,让一直深爱我的他娶了我的姐姐!一场车祸,让我抛弃他,为了责任,和别人步入婚姻!一场婚姻,让他像被囚禁的鸟,让我看清一段用生命撒下的谎言!我认命,他却不认命!于是,复仇成了他的使命!他回到我身边,凌辱我,让我在亲情爱情婚姻里泥足深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