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76900000024

第24章 新时期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文化影响力(5)

有人认为“未来不存在于过去的延长线”上,所以那种“考察过去,研究现状,然后在其延长线上描绘未来”的“推进式思维”是非常有害的。我们认为,在对待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上,与过去一刀两断、对历史全盘否定的做法才恰恰是最为可怕,也是最不可取的。面对道德层面的文化失根、文化传统的断层现象,主持人文化影响力之渗透力就应该是一份社会责任感驱使下的执著与坚守,理应担当起修补与填补的责任。

——不以收视率马首是瞻,多开辟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栏目,呼唤人们读书习惯的建立。电视技术以图像符号代替文字符号的出现,使得众多的受众不再需要像文字那样通过接受教育才能理解、接受。这无疑培养了人们对于电视的习惯性依赖:习惯性依赖电视上播出的外来信息,习惯性依赖荧屏上直观的图像世界。这种来自于“精神快餐”的接受方式,不仅使得人们不再习惯进行文字的阅读与思辨,也使得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日渐疲软。在这种影像思维、视觉思维对语言思维的入侵颠覆占有极大比重的境况下,我们希冀通过读书节目,通过主持人在读书节目中的适当引导,让他人引导、自我引导、媒介引导三种引导类型共时存在,让越来越趋向于图像文化、娱乐文化和平面文化的审美文化得以拨乱反正,既唤起受众建立对民族文化恢复记忆、连接传统、重建传统的过程,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电视的负面影响。

——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明晰自己的媒介责任,主持人应该在文化底蕴上做足文章。在主持人吸引力问卷调查表中,白岩松在学历为“大专或本科”层次的主持人中名列第一。提起他,我们会想到《中国周刊》、《东方时空》,想到很多的现场直播。在没有提词器,甚至连文字稿都没有的情况下,靠着事前精准的案头工作,靠着一张嘴和随机应变的思维能力,白岩松总是不负众望。究其原因,白岩松自己归结为幸运,其实幸运不会降临给没有准备的人,有记者在对他进行专访后写道:“白岩松是天生的书虫,读书是他的生活方式,他的知识因而涉猎得很广泛。社教、文艺类节目他都能做,足球和古典音乐节目更是他的强项,但他却不贪多求全,总是不断地给自己做减法,逐渐缩小自己工作涉及的范围,把精力放在少数的几个领域上。……白岩松从来不背任何大型直播的包袱,不会为此临阵磨枪,因为专注的领域少,所以他平时的积淀非常丰厚,神舟三号、四号发射的节目都是他做的,白岩松也因此跟航天系统的领导很熟悉,经常和这些航天领域的专家们一起聊天。这些平时的知识积累,都在关键时候帮了他大忙。”CCTV-9的《今日话题》是一档英语访谈节目,主持人杨锐经常与各个国家的大使以及国际名人面对面,他说,每当这个时候,“民族利益”就是唯一的立场;身为主持人,“代表的就是一个民族的形象”。而对于被采访的大使们来说,他们总是直观地把杨锐的文化底蕴当做中国人的文化底蕴,把杨锐的思想认为是中国人的思想。可见,主持人自身的文化底蕴比之影像手段和技巧运用来说更具穿透力,也更显渗透力之作用。

当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就如同全能思维的电视摒弃单一思维方式一样,在文化传统的传承与求索中,我们同样提倡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开掘与使用。因为传统和创新是一种互动关系,创新是对传统的创新,而非割断。

二、“创新性思维”对情感的疏通与印证的满足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与中华民族内敛、含蓄的民族性格有关。尽管人作为有意识的社会动物,必然有着与外部世界保持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的需要,但“家丑不可外扬”的思维方式使得大多数中国人封闭内心、压抑情绪;而强调阶层归属、强调群体取向的文化特点,又使得人们总是希求在公共领域寻求印证与认同。在宣泄的欲望难以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负面的情绪容易滋生与蔓延,情绪型舆论必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在印证与归属感的寻求都难以实现的情况下,人们与社会的联络必将产生断裂,自我指认的需要也就难以满足。因此,电视媒介的出现,尤其是电视谈话节目的出现,不仅为受众情感宣泄提供了全新的舞台,也使受众在大众媒介的公共空间里找寻到一种印证与归属。这是经由电视而带来的一种创新思维对传统思维的挑战与革命。

首先带来的是情感宣泄的疏通和情绪舆论的引导。当主持人以倾听者的身份出现在电视节目中时,可以说电视传播的一种新形式由是开始:受众和传播者之间的壁垒打破了,主持人的“话语霸权”消解了。经过挑选的现场观众可以和主持人一起聊国事、家事、天下事,也可以倾诉个人隐私,求助于媒介及其他“陌生人”的帮助,还可以在游戏娱乐中寻求快乐的分享。这种以受众话语权利得以解放为标识的传播观念的建立,不仅催生出《心理访谈》、《生活广角》等一批心灵服务类栏目,《实话实说》、《荧屏连着你我他》等一批谈话类栏目,《幸运52》、《开心辞典》等一批益智娱乐类栏目,更使得人们在主持人的导引下,封闭的内心得以启封、压抑的情绪得以宣泄,尤其是对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人群,这种努力寻求情感宣泄,敢于倾吐心声的方式,无疑对社会舆论的形成与引导起着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经济上打破旧的、单一的、封闭型计划模式,实现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由自然经济转向科技经济,由权威垄断型转向市场多元型的根本转变。在转型期内,包括阶层结构、城乡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等在内的社会结构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而社会的急遽变革,也滋生出人们从未有过的紧张情绪与困惑焦虑。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04年完成了一项名为“社会转型期不同职业群体主要社会应激源与心理健康研究”的调查。在历时4年的调查取证中,研究结果显示:压力主要来自10个方面,涉及社会环境、工作压力、个人成就、经济收入、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家庭、住房、子女和个人生活;压力源则涉及89项。其中社会环境、工作压力、个人成就成为转型期的“特色压力”。

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充斥在现今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人们争夺岗位,争夺市场,争夺技术,争夺资源。这种以利益争斗为特征的竞争机制,在打破传统社会重义轻利原则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情结焦虑、心理失衡的心理,处于充满着危机感、风险感、失落感和无所归依的精神状态。伴随着烦躁失落和精神无所归依的是群体焦虑症候的日趋严重。不仅于此,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时空的本来意味,但人们心理的空间距离却越来越远。当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巨大的罅隙时,宣泄便有了需求。这是一种表达情绪的主动愿望,如同受众对自己心仪的主持人总会采取主动跟踪一样。我们看到,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去到主持节目现场,与主持人一起纵情话语的狂欢;有那么多人愿意坐在电视机前,与屏幕上的人一起分享宣泄的快乐。

“如果说80年代人们看电视最需要的是‘解闷’,90年代以后更多的则是‘解气’和‘解惑’。大家心里有气,需要‘解气’,通过电视来泄气;大家有困惑,通过电视来‘解惑’”,那么,《心理访谈》、《实话实说》等这样一类谈话节目,便像是为受众提供的心灵栖息的家园,为人“解惑”,给人“解气”,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渴望倾诉的迫切需要。崔永元曾在《实话实说》做过一期《父女之间》的节目。父亲王东成是一位教授,女儿王琳是一个高三学生。在父亲眼里女儿独立但又有点叛逆,在女儿眼里父亲严厉有余而民主不足。在家中他们没怎么相互说过心里话,父女俩之间有着不小的隔阂。但是在录制现场,在崔永元平等姿态、平民语态的引导下,他们说出了过去埋藏在心底的话。节目结束时,父女俩冰释前嫌,拥抱痛哭,崔永元也声音哽咽红了眼圈。节目播出后,我们看到,受到感动的不仅是当时在场的参与者,更有电视机前无以计数的观众,甚至有观众写信给这对父女,同他们交流感受。从倾诉者转向倾听者,不只充当有意识的“喉舌”,而且充当有思想的“耳朵”,这是崔永元对主持人话语语态最重大的贡献,也是满足受众“总是需要从大众媒介或其他信息渠道获得维持心理平衡和生存需要信息”思维方式的前提。

众所周知,社会是个有机系统,媒介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在舆论引导方面,更是有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功能。因此,在社会环境情绪型舆论勃发之时,媒介从业者沉着冷静的实时应对是首要的工作状态。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电视本来就是受众心理沟通与宣泄的渠道,主持人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社会心理医生的角色。每当发生较大的社会变动或是突发事件时,电视要及时传达信息,解除受众的困惑;每当负面的情绪舆论生成发散之际,电视不可回避,应该采取正面报道的方式予以疏导与沟通。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了围绕抗击“非典”的现场直播达80多场,其中,最为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主持人柴静来自隔离区的一线报道,还有王志对李立明、钟南山、张积慧、姜素椿、王岐山等一系列“非典”新闻人物的专访。他们以及他们的专访嘉宾在屏幕上的出现,对于当时民众恐惧心理的及时安抚以及紧张情绪的理智疏通,无疑都起到了特定时期社会权威的重大作用。而柴静、王志也正是凭着在“非典”时期的突出表现成为“非常栏目的非常主持”,开始脱颖而出,从而奠定了他们自身在受众心目中值得“追踪”的屏幕形象。

其次带来的是社会群体的印证与新阶层的归属。每一个个体人从他出生起就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他认识世界的态度、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自我评价和行为动机无一不是由他所属的那个社会群体塑造而成的。因此,社会群体内部存在着巨大的相互影响因素。过去,乡土中国不流动、静止的特点,不仅使得社会群体窄小、局促,也使得相互影响总是在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展开,祖先的经验“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前辈的思维方式也总成为晚辈们做什么与怎么做的最大参照系。电视的普及,完全打破了固有的状态,屏幕上出现的帮助各类社会群体塑造的“参考群体”,不仅达到了黏合社会群体内部成员不同个体的目的,也满足了每一个个体寻求群体印证与阶层归属的内心渴望。以成功人士身份出现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凭借着电视的力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这种社会群体内部黏合与协调不同社会群体最直观、最感性的形象代表。

我们先来看看主持人是怎样通过节目起到黏合社会群体内部不同个体作用的。

改革开放20余年后的今天,中国自古以来“顶层是锥型,上层很小,中下层很大的”金字塔图形的社会结构开始发生了某种松动,它的结构构成与排列顺序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2002年,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大科研项目,由陆学艺研究员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正式出版,报告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进行了分析,并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将当今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这一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已经“在基本成分、结构形态、等级秩序、关系类型和分化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原来的阶层正在发生分化,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具备。

社会阶层的变迁,导致了人群的重新划分,也必然带来价值观念的磨合碰撞、资源配置的优化组合以及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更多的需求,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困惑,更多的风险,更大的两极分化和社会的不平等,更多的局部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冲突,等等,这一切都成为媒介生存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大众传媒要赢得受众,就要加强被传播的内容本身和受众现实之间的联系,如关注各种各类的人的命运,关注人的内心的不同感受以及他们的深层心理状态,关注与他们生活相联系的社会大背景的变迁”。主持人文化影响力要想在占有受众“注意力资源”的前提下施展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就应该注重当下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受众的不同心理,在不同的栏目定位中,给予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简言之,在“窄播”、“小众化”观念的基础上更加加强“对象感”的建立,以便让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人群在电视媒介里更为便捷地既了解社会、了解这个社会中与自己同一个群体其他人的生活行为,同时在认同自己与世界相联中得到印证心理的满足。这是媒介人对过去“广播”、“大众化”思维方式的一种突破,也是培养受众对主持人信任感的有效途径。

同类推荐
  • 西藏情歌:雪域神山下深沉炽烈的爱情

    西藏情歌:雪域神山下深沉炽烈的爱情

    江觉迟2005年只身来到极其遥远、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原始深山草原藏区,长期在藏区工作生活,藏地文化已经逐渐沁入觉迟内心。其中最不为人知的藏地婚俗以及随处可闻的藏地情歌更是带给了觉迟前所未有的震撼。深沉博大的藏地情感文化引发觉迟的思考,也促成了《西藏情歌》的收集与写作。这本《西藏情歌》的内容几乎覆盖整个藏地,包括最盛名的情歌分布区域,山南地区,墨脱一带,甘孜地区,迪庆地区,青海地区等,觉迟历时7年,通过走访、观察、收集、整理、修改和编校等方式,形成这本比较完整的情歌集。全书采用情歌+情歌文化、情感故事及历史背景注释的模式,以诗歌贯穿,文字部分则取材于觉迟多年在藏地走访得来的第一手素材,真实而震撼地反应了藏地情感文化,原汁原味,荡气回肠,浸满浓郁的藏式美感以及难以言说的忧伤,是了解西藏地区情感方式、婚恋习俗的最佳读本。
  •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绪论近代中国的青年。学生,是除旧布新的重要社会力量,在民主革命的各个阶段,在社会变迁的各个方面,常常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1919年。的五四运动,便是在青年。学生运动的前奏曲中拉开序幕的。学生的行动不仅促使新文化运动与反帝爱国政治运动相结合,而且将少数先驱者的引吭高歌变奏为全国各阶层民众的雄浑合唱,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回响。
  • 大有文章:直说电视圈里的人和事

    大有文章:直说电视圈里的人和事

    打开电视,一派热闹景象,而电视圈内部也很热闹:各种争风吃醋、各种爆料炒作、各种是是非非,那些有的没的、乱七八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云里雾里。作为观众的我们,只能看到荧屏上放映的节目,其实,荧屏背后的故事更加精彩。本书是我国资深电视人费默撰写的,讲述电视圈内那些对圈外人保密的方方面面的怪人与怪事。从风光的主持人讲到电视节目的制作;从普通的电视主持人讲到他们变身为明星;从一个栏目的产生写到其背后有哪些自毁性的故事,以及电视台的内部运作。同时,广大读者将通过这本书,较为全面、真实地了解到,电视荧屏上的名嘴们,在荧屏下的“方方面面”
  •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在社会法治化的进程中,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这种现象的发生源于法学教育自身的巨大价值的存在。本书以法学教育价值为研究视界,以高素质法律人的培养为线索,集中地探讨了法学教育传授、整合与创新法学知识,训练和提升法律技能,养成和改善法律思维方式,培育法律职业道德,培植法律信仰等方面的价值。
  •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我想写一本有我自己特色的书,书里面的观点也是我独一无二的。”正在整理晚上节目文字稿的老舒慢悠悠的说道:“我的书会涵盖三个内容,一部分是绝对独家的东西,我的独家,我们栏目的独家,一些很好的观点,其次是我在栏目中说过,但是感觉还没有说透的,我在书中继续深入,最后就是某些不适合在电视上说的观点和事件,我也想探讨下。”借用了白岩松的话:“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舒中胜总结了自己的人生信条:“寻找常识、与人共享”。
热门推荐
  • 假面骑士编年册

    假面骑士编年册

    一名假面骑士的忠实粉丝在十刷假面骑士w之时晕了过去,在意识恍惚的时候他看见了一本通体白色其上有金边镶嵌的书。其上写着《假面的十年编年册》他启动了只属于假面的旅程——
  • 翻墙逃逃逃:萌物小王妃

    翻墙逃逃逃:萌物小王妃

    身为炮灰王妃桃花泛滥。太子见她一次扑一次,吓得她边跑边喊:“太子爷,我是有夫之妇,求放过!”某皇子更是简单粗暴,逼婚无果,竟一亲二摸三推倒,将她办实。事后她风中凌乱了:“你特么不是阉人吗?!”【小剧场】“皇上不好了,韩姑娘嫌后宫沉闷无趣,拟定了一套圈养男宠计划!”宫女匆匆来报。升官的皇帝扶额长叹,索性将自己妆扮成小白脸,打包送至某女的寝宫……【1V1,男女主身心干净】
  • 《人生起浮》

    《人生起浮》

    宁峰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老家政府工作。初入官场只知道埋头苦干,性格耿直,做事不知变通,一直是政府边缘人物。经历岁月的洗礼,看小人物如何走出生活的困境。
  • The Pilgrims of Hope

    The Pilgrims of Hop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神传说第二部之重生奥特王子

    妖神传说第二部之重生奥特王子

    妖神传说第二部,但主要是讲奥特曼,主角重生成光之国一员,身为奥特之王的儿子拥有光暗两种能量的他最终会何去何从?
  • 我的生活质量

    我的生活质量

    王祈隆毕业分进城里,走上了为官之道,晋升至市长。他艳遇不断,情感的质量问题却阴云密布在他的仕途。“官场小说”充斥着心机、权术、陷阱,制造出多少成功人士。官员的青春是不是青春,爱情是不是爱情?邵丽的笔墨落在了这一特殊人群的情感生活状态上,冷峻而调情,温馨而残酷,是拷问,也是悲悯。
  • 霍先生的妄想症

    霍先生的妄想症

    薛小颦通过相亲嫁给了霍梁。这个从骨子里就透出高冷与禁欲的男人英俊且多金,是前途无量的外科医生。薛小颦以为自己嫁给了男神,却没想到婚后才发现,这男神级的人物竟然有着极为严重的妄想症。对霍梁来说,他这一生,遇见薛小颦就算圆满。
  • 骨关节疼痛家庭疗法

    骨关节疼痛家庭疗法

    本书全面讲解了关于骨关节疼痛的家庭疗法,运用简单的工具,如冰块、圆珠笔帽、牙签束等应付各种急慢性关节疼痛。
  • 重生开心农场

    重生开心农场

    2012年,她只是个外企白领,每日过着朝九晚五忙碌的生活。看透了人与人的尔虞我诈,人情冷漠。1999年,刚进入大学的她,拥有了未来的记忆,当生活不再为生存奔波,她该如何面对感情,面对完全不同的人生。重生带给她意外的惊喜,拥有了作弊器能否过的潇洒。只是有时候再大的作弊器,面对感情的时候也是无奈的。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华娱走向世界

    华娱走向世界

    某乐坛大家:无论是作词还是作曲,他都已经爬到了这个世界的顶峰。某歌手:与他同处一个时代,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某影帝:最开始见他时,他的演技还十分青涩,没想到短短几年,他就拿到了无与伦比的成就。某杂志:他开创了一个时代,他让华夏文化得以走向世界,他是世纪巨星。林凡:我总要留下些什么,改变些什么,才不枉来此一遭。。。。。萌新作者,前期略毒,各位不喜欢的可以跳着看。加个群吹吹牛呗:81484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