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48400000017

第17章 “柔”的法则———智谋篇(2)

《孙子》没有如此鲜明的提法,但他强调“计”与“谋”,用“计”取胜,用“上兵伐谋”取胜,这实质就是提倡柔胜。《孙子·势篇》中还有句“弱生于强”的话,也就是说,在自身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基础上,示敌以弱小,使敌人轻敌,从而取胜,这种以计取胜,以谋取胜,实际上就是一种“柔胜”。

“奇胜”思想同

《老子》五十七章说“以奇用兵”。

《孙子·势篇》说“奇正相生”,《孙子·计篇》说:“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两位智者所说的“奇”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孙子讲的奇要比老子讲得广泛,用奇的思想几乎遍及《孙子》全书,讲得也更深刻,如说“奇正之变,不可胜穷”;讲得也更坦诚,提

出了用奇诡道十二法。

“予取”思想

《孙子·势篇》中有一句话是讲予取问题的,他说:“予之,敌必取之。”这是说,给敌人若干“予”,诱敌人“取”,最终使我获得“大取”。

《老子》三十六章说“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两位讲“予取”观点基本一致。不过,《老子》三十六章中的话,是从广泛意义上说的,而孙子的那段予之、取之的话,却只就“兵”而论的。

现代人有语“商争犹如战争,市场犹如战场”,笔者不惜用较多笔墨来议论老、孙兵论的异同,这是一个铺垫,供讨论老子兵论与管理谋略的关系用。

三、老、孔之“知”

老子是哲人,是智者。由此想到了孔子,孔子也是哲人,也是智者。孔子有老子知之不足之知,孔子之知可补老子不足之知。

老子的“知”常以非常形态出现,提人们未提的概念,想人们未想的问题,智慧十足。

孔子之知常以常态面目出现。

认识老、孔之知

孔子,名弱于老子,孔子曾请教礼于老子,《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了这件事。

孔子,名丘,春秋末期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著《论语》,曾被人们视为育人的教材,影响后人甚多。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有两棵大树在起着重要作用,老子及其道家是其一,孔子及其儒家是又一。

孔老两位的观点有某些相同或类似处,有些十分不同。

同处。双方都讲“道”(但各自所讲的道的内涵极不一样);讲治(但各自治的指导思想与方法极不一样);重视人的价值;讲“守中”;讲“和”;讲慈爱;反奢侈,尚朴;反鬼神;反刑政;反对重敛;等等。

异处。甚多,从总体说,《论语》是一本伦理书,《老子》是一本哲学书。

在“道”的问题上认识异

这个异是最为主要的。孔子重视“道”,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礼之用,和为贵。先天之道,斯为矣!”(《论语·学而》)这里的“道”,主要是指政治路线。

老子也讲“道”,是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如说“道可道,非常道”(一章),“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超于自然,超于社会的自在物,是一种“玄”,是这个“玄”腾飞于天,溅落于地,生化万物,生化意识,成为物的元素,思想的元素,具有很宽泛的内涵。

在“德”的问题上认识异

孔子说“德”甚多,如说“为政以德”(《论语·阳货》),“君子怀德”(《论语·里仁》),“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这里所说的“德”,主要是指忠、孝、仁、义、礼、智、信等。

老子则不然,老子反对讲这种“德”,如在前面已引用过的三十八章上的那段话:“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老子反对一般的德,特别是“下德”,更反对“仁”、“义”、“礼”等。

在“柔”的问题上认识异

孔子尚刚,孔子观点是有为之学,刚刚强强有为,实实在在有为。孔子一辈子呼号,周游列国,推行的就是他的刚强的“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他从政,从教,办学,为人,都是实实在在的。

老子则不然,尚柔。他的为人自然色彩浓重,主张柔为,弱用,主张“柔弱胜刚强”,主张“无为胜有为”,反对察察之政,反对纠纠之举,致虚寂,守静笃,抱中守一。

在“反”的问题上认识异

孔子主张实行“正”之治,主张实行德政、礼政。“政者,正也”(《论语·颜渊》),“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等。

老子的观点则相反,对“正”基本是否定的。主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四十章),主张从“无为”中实行“有为”,从“无欲”中求取“有欲”,从“反常”中意识“知常”。

用以想事的方法论异

老子自然飘逸地发表见解,孔子却正襟危坐地讨论问题;老子隐晦地发表意见,孔子直白;老子有田园老人风度,有点放任,有点逍遥,有点洒脱,孔子学院色彩浓重。

总之,孔子、老子的“知”各有特点、优点,我们既要学孔子的智慧,也要学老子的智慧。有人说,孔子贵“刚”,老子贵“柔”,那么我们学习他们的知,既要尚刚,又要贵柔,并做到刚柔互济。

我们搞管理,应该是集百家之长而用之,既取用老子的智慧,也取用孔子的智慧。当然取用时必须注意“批判吸收”这个原则。

四、东西方之智

讲道学,道学是东方人之智,由此想到了西方人之智的问题。让我们比较东西方人之智,供相互借鉴学习用。

东、西方之智

这里所说的东方主要是指我中国,因为,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且其文明的辉煌延续至今。这里所说的西方主要是指欧美国家,又主要指美国、英国。美国,新兴世界头号强国,英国,老牌资深强国,他们都是西方文明的典型代表。

东方人有智慧,如古东方中国出了如老子、孔子、孙子那样的智者;西方人也有智慧,如古西方希腊出了如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那样的智者。

再列举两位智者

举一东方智者,庄子。 “一尺之椎,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东方哲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庄子说的,语见《庄子·天下》,此话不仅从数学意义上提出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关于无穷小的命题,更从哲理高度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僵化,要从变化中去看,从规律中去看。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1964年,物理学家发现了基本粒子“夸克”,同年,一向对基本粒子研究表示关心的毛泽东,就基本粒子问题引用了《庄子·天下》中那段话,以说明“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这一著名论断。1979年,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在一次物理学会议上建议,把今后发现的比“夸克”层次更深的粒子,起名为“毛粒子”。

举一西方智者,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是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的西方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的,语意是河流尽管可能没有变化,但流淌的河水是绝对变化了的,所以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此话告诉我们,事物总是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世上不会有两件绝对相同的事。

东风西渐,西风东渐

智,智慧,聪明,作为人类文明,人类智慧,本来就是因它们可供互学而存在的,或东风西渐,或西风东渐。孔子思想经利玛窦等人传到西方去了,利氏也把西方文明带到中国来。

在当今世界,科学昌盛,信息技术发达,任何偏僻地区、落后地区,要想杜绝文明进入是不可能的。地球浑圆,宇宙空廓,应该让智慧、文明进入任何地区,任何社会。也惟有此,该地区、该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发展,不然就会落后。

当然,我们也应该防止反动的、不良的文化侵入。

东西方智相通处

东方之智,西方之智有相通处,可供双方借鉴互学。

孔子《论语》是本语录体的书,记录着当年孔子在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其中,有老师授课的话,有老师答疑的话,有学生回答老师提问所答的话,有学生与老师争辩时的对话。问对式、讨论式、启发式、语录式是本书成书特点,这是东方人的智慧。

与孔子差不多年代,西方也有人用这种智慧教学法进行教学,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就用问对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很好。这是西方人的智慧。

老子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观点:“有生于无。”

西方古人也有如此见解的。与老子大体相同的年代里,有一位哲人叫德谟克里特的,他有一个原子论的观点,其思想很似老子的上述“有生于无”思想。德氏认为,原子论是以对立的两种存在,即不可入原子和可入原子的虚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那虚空表象好像是一无所有,但其实质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有了这个似无实有的虚空的存在,那原子才有可能在其中活动。德氏在这里所说的两种存在,那“不可入的原子”,那“可入原子的虚空”,与老子所说的那“有”那“无”的思想,多么相似!

东西方智相异处

东方、西方之智没有谁优谁劣问题,但在表现智的投向上,智的核心内容上,及其运用的方式特点上,两者却不一样,各有特点,须分辨清楚,并相互借鉴。

区别表现在认智的投向上。东方之智,主要是内向之智,是内学,追求身心完美。如孔子讲智,主要地讲的就是内向的,讲伦理方面之智。那著名的《礼记·大学》中“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句,所说的那个智就落足在修身上,是内向的。

明王阳明有一个“格竹”的故事,形象地说明某些人在“智”的追求上是内向的。竹子挺拔坚强,器宇轩昂,常年翠绿,是国人理想的人格化象征。王阳明21岁时,某日,想到古人“一草一木皆含至理”的话,于是搬来凳子端坐在一丛竹子前面“格”起竹来,想通过接触竹悟其“至理”,但不得,却病了,病后醒悟一条,“理”不在竹子上,却在人自身的内心里,“心外无物”,提出人要“致良知”,这观点有点唯心,也太内向、太极端了。

反观西方之智,其着眼点主要是外向的,求明身外事物之理。如梁启超所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致身心,西学应世事。”

当然这并不是说,东方之智丝毫不讲外,反之西方之智也不是一点不讲内。本来内外是相互依存的、制约的,内无外不行,外无内也不行。说东方之知是内向的,西方之知是外向的,这主要是从总体上说的。

区别在认智的核心内容上。东方之智的核心,主要集中体现在关于人的修养问题、伦理问题、道德问题上。历史沉淀下来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智慧,列举若干。修身:“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律己:“知耻近乎勇”(《论语·里仁》);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处众:“和为贵”(《论语·学而》)。与自然关系:老子、孔子提出“天人合一”见解。对社会:求“大同”境界,等等。

西方人在上述问题上谈论得远远不如中国多,他们更多的强调的是自由、平等等概念,有很多精辟见解。

假如说,东方之智核心内容主要地反映为集体理性的话,那么,西方之智的核心主要反映在个体理性思考上。

区别表现在行智方式与特点上。东方之智的行智方式与特点是用综合法,就是说很少有逻辑、推理、抽象那些东西,精练、浓缩却是其特点。例如,道家提出的“道”,儒家《周易》提出的“太极”等。“道”,讲的是由它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太极”讲的是事物方方面面都是阴阳组成的理,如男女关系是阴阳,乾坤关系是阴阳等。

西方的行智方式与特点就不一样了,他们讲逻辑、讲推理、讲公证、讲公理、讲定理、讲实验那些东西,是逻辑法。

东方之智常常正着讲,西方之智常常反着讲。如讲姓氏,东方人讲了姓,再讲名,西方人则不然,先讲名,再讲姓。再如讲年月日,东方人总是先讲年,再讲月,再讲日,西方人则先日,再月,再年。又如讲故事,我们东方人总是从头至尾地讲,西方人则顺叙、侧叙、倒叙混合地讲。

还有,东方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东方人用字是方块,西方人用拼音;东方人画画用意象法,西方人用实象法,等等。

五、“知不知上”

弱智、无知不能为政。盲人摸不准象。为政、管理需要智。

“绝圣弃智”辨析

关于“智”,老子讲得很多。其中讲了一个很有争议的观点,十九章说:“绝圣弃智。”老子还说过这样的话,“是以圣人之治……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均见三章)。

老子主张“弃智”,在老子看来,“智慧出,有大伪”(十八章);“虽智大迷”(二十七章);“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六十五章)。

老子的思维逻辑是这样的,社会存在纷争,不安定,人际争强取胜,你争我夺,这是因为有“智”的因素在起作用,“智”成为“伪”之源,“迷”之源,“贼”之源,“民之难治”之源,于是老子极力反对“智”,主张“弃智”。老子认为,不以智治国,国就有福了。

同类推荐
  • 营销新革命之三:创新工业品

    营销新革命之三:创新工业品

    《营销新革命之三:创新工业品营销思维》内容简介:18世纪中叶,随着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促进了社会生产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的转变,由此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宣告了工业时代的来临。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应用于生产,成为了继蒸汽动力之后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了起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由此,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 任正非谈商录

    任正非谈商录

    华为作为中国商界的传奇,成功的内部运营模式长期不为世人所知。它就像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藏,而其最大的财富就是企业运营和管理的经验,让很多怀揣创业梦想的人趋之若鹜。本书从多方面入手,叙述了任正非经营管理华为的策略、方法、手段,即他带领华为从创业走向业界巨头的方方面面的经验。总之,它可以让人了解到一个全面的华为,又可以让人掌握到一个世界级企业的成长经验。
  • 郭台铭与富士康

    郭台铭与富士康

    它与华为同年诞生,对街而立,销售收入是华为的6倍。它做电脑,销售收入是联想的3倍。它就是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台湾,它又叫鸿海。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本系统披露富士康经营秘籍的著述。本书揭开了关于富士康的种种迷团,读者当可见微知著,一窥全球500强企业的成长真相。
  • 领导力:你就是未来最卓越的领导者

    领导力:你就是未来最卓越的领导者

    本书从团队精神、人格魅力、影响力、责任意识,以及领导的说话艺术、决策艺术等方面,全面系统的介绍了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培养的领导素质及应掌握的领导艺术。
  • 三国管理学(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集粹)

    三国管理学(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集粹)

    本书把《三国演义》中蕴藏的博大精深的管理思想和当今企业管理结合起来,语言流畅、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肯定能对公司管理者的企业运营发挥重要作用,是公司管理者必备的管理书籍。
热门推荐
  • 惜缘记

    惜缘记

    他费煞心思,倾注一生的温暖,为的只是守护一个,让他一见倾心,却注定不能与他相爱的人。她经历几度生死,从天真烂漫的小妖精,变成唯我独尊的女皇,只为守护那个给予她骄阳般温暖的人。虽注定有缘无分,却仍不忘舍身护你周全。就如你死心塌地守护着她那般,默默地守护着你……如果没有当初的相遇,或是没有命运弄人,或是没有身份的对错,他们或许可以成就一段,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旷世奇缘。可是,命运的织机一旦开始运转,谁又能逃过那张早已密布的罗网……并不是所有的开始,都会有完满的结局。并不是所有的等待,都能换来蓦然回首。无论山河变换,抑或天地失色。你仍旧是我心里最暖的骄阳。骄阳如梦,唯愿不负初心。Q群593061718
  • 无敌从光头开始

    无敌从光头开始

    这是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面有妖魔鬼怪,也有神仙佛陀。这里等级森严,三六九等,一切都得靠拳头说话,但直到一个不知从哪来的秃子,改变了这一切……
  • 全球搬迁

    全球搬迁

    为了给一条星际高速公路让路,地球被整体拆除,地球人被要求通过太平洋中心的一个传送门到达安置星球,但是每个人却只能携带五公斤物资,失去了工业基础的人类,只能从石器时代开始,再造文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校花的极品特工

    校花的极品特工

    他是身具正义的小混子,更是到处留情的痴情种。被仇人逼的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慕飞,意外被一神秘的风骚老头拐骗为了弟子,六年后,慕飞下山,摇身一变成为身怀绝技的极品特工。于是娇俏美校花,极品女总裁,可爱小萝莉,冷艳代理人,纷纷走进了慕飞的生活……【不一样的套路,不一样的爽感!】【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倾湖之恋

    倾湖之恋

    [花雨授权]若不是皇兄逼婚逼得紧,他大不必费时费力又费神地娶她来当摆设。只是怪了,这个汉女不太寻常,新婚之夜潜逃未遂竟向他索要休书。
  • 吾家炮灰初长成

    吾家炮灰初长成

    来自高等文明的机甲师重生在了一本名叫《名门千金复仇记》的小说世界之中,成为了爽歪歪剧情之中完全没露过脸,缩在穷山沟子里的短命小炮灰。为了发家致富奔小康,不得不操起老本行,成为一名机械改装小能手!修的了汽车改的了坦克,心灵手巧萌萌哒^_^
  • 落秋半夏

    落秋半夏

    有人说,只要你努力,梦想一定会成真,半夏的梦想就是找到落秋,因为夏与秋最近。又有人说,春与夏也很近,半夏却不以为然,因为她最终是要与秋一起冬眠。我要讲的是一个落秋与半夏的故事,有时它们是个名字,有时它们是季节,只是过程或许悲春伤秋。只是半夏似乎很任性,誓要成为天下那个唯一可以梦想成真的神,可是主宰她梦的偏偏是个恶魔。恶魔冷笑:“你永远都逃不出我的五指山。”半夏皮笑肉不笑:“你以为你是如来?”恶魔嘲笑:“你以为你是孙行者?”半夏怒笑:“你以为你是谁?”恶魔嬉笑:"我以为你是我夫人。”
  • 重生之仙门嫡女

    重生之仙门嫡女

    前生她空有美貌却荒废了修行,重生后她闷头修行,无人能敌,重活一世,她绝代风华,大展光彩,掐指一算,竟不知与那龙蛋果真有一道劫。情劫。那一颗比她整整晚生出来好几十万年的龙蛋么?难道,这一世竟只是为了等待那个姗姗来迟的少年么?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是一颗棉花糖

    我是一颗棉花糖

    又名【大学生中二日常】,硬核电竞x校园小清新,分线多元,男女读者皆可食用。损友说,追妻不方,首先女装。Ok,开个女号接近媳妇儿打探兴趣喜好、星座血型……甚至学了伪音,天衣无缝!好了,媳妇儿把我当成闺蜜???导师说,做笔交易,帮你解惑答疑。和队友开展大创,还得帮导师躲催婚?把手指关节按得“咔啦”响。老师你光棍问题自行解决,敢打我媳妇儿主意,先问我拳头答不答应。兜兜转转,终于厚着脸告白了!媳妇儿却说,她不懂爱情,但女孩和女孩谈恋爱这事儿,她还得再想想。高冷男神追妻新姿势,大型憨批现场。明明只是想谈个甜甜的恋爱,为什么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