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47800000018

第18章

一次,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召开“两条路线斗争座谈会”,要求竺可桢参加。会上,一个发言人生拉硬扯,编造了许多理由,批判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科学院是修正主义黑线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听到这些不顾事实的谎言,竺可桢的倔劲儿又上来了,他这时根本不顾忌个人的利害得失,义正词严地对那个人的发言进行了反驳。他一一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院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然后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我认为,建国后科学院在两条路线斗争中始终是红线占主要地位。”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竺可桢在自己随时都有挨整被批的处境中,还竭尽所能去保护那些在运动中无辜受冲击的干部、知识分子免遭迫害。

当时,竺可桢每天都要接待和应付大量的来访来函外调。所谓“外调”,就是外出调查那些在运动中被揭发和清理出来的人的所谓“历史问题”。竺可桢当年曾大略地估计了一下,几年下来他一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外调人员达500多批。平均每年回复来函来人200多件次。他曾这样难过地叹息道:“‘文革’中,我做不了其他的事,这类事倒成了重要任务。”

话虽这样说,竺可桢也深知,他提供的材料,决定着被调查人的命运。所以,他从不理会那些外调人员给被调查人定下的调子和框框。每次面对一个外调人员或一封外调信函,他总是认真查阅自己过去日记中的记录,如实说明情况,再加以客观地分析。有一次,为了弄清楚一位故人的一件往事,光翻阅过去的日记他就用了两天的时间。

1973年,在“清理阶级队伍”的高潮中,外调人员找到竺可桢家,声称要调查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参加过“青年远征军”的浙大学生的历史问题。

尽管已经是30多年以前的事情,但竺可桢对当时的情形还记得清清楚楚。

那是在浙江大学西迁遵义以后,日本军队从广西攻打贵州。贵州告急。贵阳一旦失守,遵义、重庆也危在旦夕。

大学生们的血液在沸腾,国将不国,怎能安心读书?

浙大的92位青年大学生为了抗日救国,毅然决然投笔从戎,参加了“青年远征军”,奔赴抗日前线。当时担任浙大校长的竺可桢深为他们的热情和勇敢所感动,亲自为他们送行,并在当天的日记里一一记下了这92个学生的名字。

竺可桢找出了当年的日记,他激动地对外调人员说:

“这些学生当时都是些二十来岁的热血青年,谁都知道离开大学校园奔赴前线这一去就可能永远不能生还,但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宁愿献身。请你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他们当初参加国民党的军队,究竟何罪之有?”

面对竺可桢入情入理的摆事实、讲道理,外调人员不得不悻悻而去。

在那些“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日子里,竺可桢还牵挂着作家、翻译家叶君健,惦记着澄清叶君健挨整的所谓“历史问题”。

那是1947年的事情。

当时,竺可桢作为中国科学家的代表,前往英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那时,叶君健是留学英国的研究生,他被中国代表团聘请,担任大会期间中国代表团的英文翻译。而这段历史,就成了叶君健参加国民党组织活动的罪状。

新中国成立后,叶君健在外文出版局工作,每次一有运动,他的这段历史就要被抖搂一遍。“文革”中,他不但在政治上“靠边站”,而且还一次又一次地被批斗,要求他“交代历史问题”,“说清楚”。

面对外文出版局“造反派”喋喋不休的逼问,竺可桢严肃地驳斥他们道:“叶君健是一个翻译,在当时的国际活动中做了积极有益的工作。我在当时是代表团正式成员,况且不予追究,你们如此对待一个做普通工作的翻译,岂不缺乏政策依据?”

竺可桢的仗义执言,使那些“造反派”哑口无言。

诸如此类的事耗去了竺可桢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来,他为了更快更方便地检索查阅,便把自己日记中所涉及的较重要的人和事加以分类,编成了供他自己检索的索引。

在那颠倒历史、是非莫辨的“文革”舞台上,不同的人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剧、闹剧、丑剧。竺可桢虽然不可能洞察和了解这一切后面的内幕和实质,但他却以一个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一贯品格,在“文革”中为自己正直的一生写下了无悔无愧的一笔。

1973年春夏之交,杨花飞絮,槐花飘香。竺可桢的肺心病又犯了,他又一次住进了医院。从未有过的衰竭感攫住了他,他感到生命的终点正在来临。

竺可桢在病床上思索着自己的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的一生都不过是一瞬。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所为之献身的事业则可以永恒。想到这些,竺可桢十分欣慰。他在给自己的老朋友、西北农学院教授辛树帜先生的信中写道:“我们应以达观为怀,有生必有死,这是科学的规律。……我们生逢其时,一生可以胜过古代千载,我们是多么幸运!”

生命最后的时日,竺可桢是在病床上度过的,他放心不下的,仍是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

一个从事气象科研的学生来看他,谈起了他的论著《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吃力地摇着头说:“这只是初步研究,有很多工作还没有做……”

他期待自己的学生能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他的日记伴随了他的一生,也伴随着他最后的日子。

这些日子的日记记载着:

1973年6月11日

往年5月底就可以在北京城里听到布谷鸟叫,而今年却直到今天还未曾听到。可能是空气、土壤污染,造成大批候鸟死亡的缘故。

1973年6月23日吴世昌来信提到关于渤海完全结冰的一次记录,是我所不知道的。

这个记录在《资治通鉴》卷九五,晋成帝威康二年(公元336年)。以后修改论文一定用上此材料。

1973年7月13日审阅《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译英文稿。

1973年12月31日苏联气象学界又在宣传全球气候变冷的消息,说列宁格勒近些年来比1940年前后低了1摄氏度。我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已指出,这类1摄氏度上下的变化,过去五千年中极为普遍,算不得地球变冷的证据。

……

1974年1月23日,是一年一度中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

竺可桢这一段时间病情比较稳定,精神也很好。从住进医院以后,他已经有半年没有回家了。医院根据竺可桢这一段的病情,同意了让竺可桢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

医生再三嘱咐他和夫人陈汲,必须十分注意保暖,千万不能感冒。

1月20日,竺可桢回到了家里。

1月22日,除夕夜。

回家团聚的孩子们吃过了年夜饭,因为怕竺可桢休息不好,早早便回到各自的住处。竺可桢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看陈汲悄无声息地忙里忙外,收拾家务。

“允敏。”竺可桢轻轻地叫了一声。允敏是陈汲的字,平日里只有竺可桢这样称呼她。“嗯。”陈汲端来一杯水,送到了竺可桢的床头。“允敏,我身后有一件事要办。”

“什么事儿呀?大过年的,以后再说不行吗?”陈汲连忙打岔。

竺可桢一脸严肃地说: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想好了,竺薪的那笔存款,在我走后,全部作为党费上交给党组织。”

原来,自从1966年8月以来,竺可桢主动要求把自己的工资削减三分之一,这要求上级党组织并没有同意。可从那以后,竺可桢就逐月把工资的三分之一拿出来,以竺薪的名义存入银行。7年过去,这笔存款的数额已达一万一千余元。而在此期间,他们全家一直过着节俭的日子。

在竺可桢1972年6月28日的日记中,记录了这个月他家的收支情况:竺可桢每月的工资是352元,这笔钱每月开支的时候拿出136元以竺薪的名义存入银行。用于家庭开支的钱实为216元。这个月家庭的伙食开支115元,各项零用及额外支出294元,共计支出409元,亏空达193元。

即使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存在竺薪名下的钱,也从没动用过一分。

竺可桢对陈汲说,对子女不可溺爱,要教育他们自强自立,绝不能让他们有依赖父母的心理。给子女留下多余的钱,等于给他们留下祸害。

在这个静悄悄的除夕夜,竺可桢郑重其事地对陈汲谈及这些。陈汲意识到他是在交代后事,强忍着眼泪答应了他。

1974年1月23日,大年初一。

小院里仍很安静,远远地有鞭炮声和孩子们的玩笑声。

陈汲谢绝了一切来访求见的客人,只让竺可桢的外孙女婿、高能物理学家汪容进到竺可桢的房间。

竺可桢的呼吸很吃力,说话的声音很低。他向汪容了解高能物理研究领域中有关粒子和层子模型的一些问题,他还问及国际理论物理研究的前沿课题。

汪容一一回答了竺可桢的问题。

每当谈及这些话题,竺可桢的神情就特别专注。陈汲注意到,这时候,竺可桢的眼神里有一种她所熟悉的神采,那是智慧的神采,是科学之光照耀下的幸福神采。

1月24日,大年初二。

竺可桢低烧并发肺炎,重新住进了北京医院。

1974年2月6日,竺可桢病危。

病危中的竺可桢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一生中最后一页日记:1974年2月6日,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

吃力地写下了这些以后,他又提起笔来,在旁边注上了“局报”两个字。

竺可桢完成了一个气象学家的最后一件事,仿佛完成了一件心事,深深地呼出一口长气。

在这一生中,每天日记上记录的气温,都是竺可桢亲自到室外用温度表测定,这是竺可桢从青年时期就养成的习惯。而这生命中的最后一次,他却只能按照广播里气象局的天气预报记录了。所以,他要特意注明“局报”。

在竺可桢生命的最后一页,他以一个科学家、气象学家一以贯之的严谨认真的态度,留下了传神的一笔。

1974年2月7日凌晨4时35分,竺可桢停止了呼吸。

中国当代一颗明亮的科学之星陨落了。

1984年,是竺可桢逝世10周年的日子。

华夏大地,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腾飞和科学的昌明。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的时代,人们格外怀念生于动乱年代、死于忧患年代的竺可桢。

为纪念这位中国现当代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地理学和气象学的一代宗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行了竺可桢逝世10周年纪念会,并设立了“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竺可桢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南京市成立了竺可桢研究会,研究会发表了许多论文。

1987年4月1日,是浙江大学建校90周年纪念日,海内外数以千计事业有成的校友相聚在浙大。

这一天,一座高达2.9米的竺可桢全身铜像在浙大校园揭幕。

阳光下,草坪上,竺可桢谦和地微笑着面对从海内外赶来参加揭幕仪式的浙大校友。这其中,有许多曾经是他的学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无论身在何处,他们都不会忘记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竺可桢对他们的教诲。浙大的“求是”精神已经化作了巨大而无形的精神财富,引导着他们的漫漫人生。

竺可桢微笑着面对浙大校园里年轻的莘莘学子,那些青春的面容,飘动的黑发,年轻的身影,是振兴中华民族科技文化的希望所在,是他永远也看不够的最美丽的风景。

竺可桢谦和地笑着,那笑容中有一种圣洁的光辉,令千千万万后人在这里驻足,令千千万万后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同类推荐
  • 架起代数与几何桥梁的人:笛卡尔的故事

    架起代数与几何桥梁的人:笛卡尔的故事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通过介绍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发明家及工程技术专家和重大科学活动来反映人类五千年科技发展历程,特别是通过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反映科学家们在思想上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生活中相当宝贵的协作、友爱和宽容精神。青少年读者可以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超人智慧,吸取丰富的思想养料,从有关科学活动的故事中,密切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百代文宗:韩愈

    百代文宗:韩愈

    本书对韩愈的一生进行了分析、归纳与总结,探索了这位文学巨匠的成长道路,以及他的内心世界。
  • 袁世凯传

    袁世凯传

    袁世凯纵横捭阖两时代,既是清朝重臣,又是民国元首,是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袁世凯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早年科考失败,弃文从武,投靠吴长庆,攀附李鸿章,巴结荣禄,取悦西太后,同时还不忘在维新派身上下赌注……工于心计的他施展手腕,长袖善舞,终于位极人臣。民国初始,又攘夺了民国大总统的职位,进而称帝建元。本书资料翔实、语言凝练,作为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作品,多角度阅读定会受益匪浅。
  • 财富家成长故事

    财富家成长故事

    编者精选了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谋略家、外交家、发明家、科学家等重要人物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纵横古今,包罗中外,蕴含着文化的力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相信孩子们会在轻松的阅读旅程中,收获快乐,接受启迪,让心智得到充分的滋养。《财富家成长故事》精心挑选出古今中外财富家的成才故事,以简明、流畅的语言展示了他们光辉的一生。他们有勤奋的头脑、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如同历史天空的启明星,永远被人们所追求和敬仰。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跟随榜样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热门推荐
  • 大婚晚成:暖妻,结婚吧

    大婚晚成:暖妻,结婚吧

    “老公,听说唐人街昨天开业生意很好?”“……”“既然生意不错那能不能借我点资金周转一下?”“要多少?”“不多,一千万。”“……”“不借算了,我去找别的男人。”闻言,一直很安静的某男忽然勾唇一笑:“老婆,钱不是问题,只不过……你忘了一件事。”某女微愣……结果证明,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不付出劳动就可以借来的钱!
  • 京城第一肥妞

    京城第一肥妞

    夏双清穿越到京城第一肥妞的身上,为什么别人穿都是貌美天仙,她就非得穿到一个白花花的、里外三层都是肥肉的姑娘身上。好在这个姑娘有一个京城最俊朗的少年郎未婚夫,这可遭人嫉恨,京城闺秀们恨极了夏双清,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真是癞蛤蟆吃天鹅肉……正当闺秀们恨不得扎夏双清的小人时,夏双清被退婚了,可怜见的,苍天终于开眼了。哈,怎么被退婚的夏双清变了样,模样变了,身材变了,连未婚夫也变了!
  • 明星趣事

    明星趣事

    这本小说主要有点损明星,大家不要介意!每个明星都是主角,不喜勿喷,谢谢
  • 翼泪缘

    翼泪缘

    如果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一个是让你接受残酷现实般的毒药,撕心裂肺;另一个却是如美梦般的长眠,永生永世。换做是你,你会做出如何的选择?是接受现实?还是在一个虚无缥缈,无边无际的梦境里生活?“我不知道”她沧桑绝美的脸上似乎无情而又多情;“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她如百花般充满芳香的脸上却一片稚气。“你看到的事实不一定是事实,你看到的真相也不一定就是真相。”不论在何时何地,这句话总是浮现耳边。亦真亦假,那又何妨?你总说他无情,若花真无情,碟......又与谁缠绵?
  • 半个圆

    半个圆

    [花雨授权]“她将来要成为你的妻子。”一出生,“他”就是她的一个符咒,无论她逃到哪里,和谁在一起,却总是摆脱不了要嫁给他的命运。她不知道要如何逃离自己的命运,她要如何跟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她最终摆脱了那个符咒了吗?
  • 佛之愿

    佛之愿

    世间并无佛,凡人可修成正果,但正果也入轮回,世间一切生生相克,究竟如何成就永生。
  • 将妃:王爷很倾城

    将妃:王爷很倾城

    他与她彼年相若,竹马绕青梅,她誓言会在原地等他。他与她战场共发,深情两相许,她誓言会替他守候江山。两个男人,绝代倾城,让她无法抉择!当爱情升级,牵扯出国仇家恨,她与他们的爱情又该如何?
  • 炼魂桥

    炼魂桥

    一座炼魂之桥,它的另一端通向何处?2012年冬至,传说中的人类灾难日。那一天,人类有没有灾难主角不清楚,但他自己是真的灾难了。主角在一场地震中莫名的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经历了一个个玄幻的故事,一段段缠绵却无善终的爱情。随着实力一步步的增长,最后重回整个宇宙的大背景,一步步揭开文明交替的最终秘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战宠脑子有坑

    我战宠脑子有坑

    因为一个屁被校长追杀,被校友围剿?万不得已逃出升天入军团,哪知上了个贼船!请问吃自己的战宠,违法吗?绑架自己的军团长,能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