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47800000015

第15章

竺可桢怎么也想不到,1966年夏天,他所尊敬的北京市文联主席、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批斗凌辱而投太平湖自杀。死前,他把自己手书的毛泽东诗词一张张地投入湖中,而没有留下一句遗言。

老舍先生的死对竺可桢刺激很大。当他把这个不幸消息告诉他的邻居黄宗甄先生时,竺可桢的脸色发白,声音颤抖。

竺可桢作为一名不是院党组成员的副院长和著名科学家,被周恩来总理点名保护。他成为中国科学院屈指可数的没有受到“造反派”暴力冲击的科学家之一。

他没有被抄家,也没有被揪斗,但却不可避免地遭到“大字报”的点名批判。

批判竺可桢的第一张大字报是由综合考察委员会的一些人贴出的,大字报指责竺可桢“包庇重用”崔克信。

崔克信是我国老一辈的地质学家,新中国成立前长期从事华中、华南,特别是西康省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曾出任西康省地质调查所所长,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做了许多切实有益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中科院地质研究所任研究员,1957年被打成“右派”后,受到了降级和调离地质所的不公正待遇。

竺可桢向来爱惜人才,因为他所领导的综合考察委员会缺少高级研究人员,所以他把崔克信调到综合考察委员会矿产资源室参加研究工作。矿产资源室的研究人员大多是些年轻人,他们十分需要得到老科学家的指导。

可是,竺可桢的这些做法却成了被批判被攻击的罪证。

还有的大字报指斥竺可桢“为地主阶级孝子贤孙评功摆好”。这是因为竺可桢曾写过纪念我国明代杰出的农学家徐光启的文章。

面对接踵而来的大字报,竺可桢十分豁达,他认为对群众运动应有端正的态度,所以他公开表态,欢迎大家给他贴大字报。

可是,当竺可桢看到那个批判他“为徐光启歌功颂德”最激烈的人,恰恰是几年前也同样赞颂徐光启的人时,他不禁摇头苦笑了。这种出尔反尔、毫无原则的做事作风,素来是竺可桢所最不屑的。

1966年夏天,一伙中国科学院科技学校的“红卫兵”闯进了竺可桢的办公室。

这些“红卫兵”大多十六七岁,他们身穿绿军装,腰系宽宽的军用皮带。一个嗓音尖尖的女“红卫兵”领着大家诵读了伟人语录:凡是错误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应该进行批判,决不能让它们自由泛滥。然后,他们宣布了对竺可桢的“最后通牒”,“勒令”竺可桢从即日起,必须放弃“老爷般的办公方式”,一切杂务以及打扫卫生等事情,必须由他自己动手。

从此以后,竺可桢每次来办公室上班,都要亲自扫地、抹桌子、打开水、收拾内务、取报纸、拆信件,做许多诸如此类的杂务事。

即使如此,竺可桢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处境不能算坏。当时中科院的许多领导和院内外一些著名科学家都被打成“反党集团”、“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斗和迫害。他们有的被抄家,有的遭围攻,有的被剥夺了政治权利,还有的身患疾病也不能就医。对这一切,竺可桢感到十分不解和不满。他想:这些非人道的做法难道能称之为“革命行动”?即使对待敌人的俘虏也不至于如此,更何况他们都是一些热爱祖国、对新中国建设作出了贡献的知识分子。

竺可桢认真和迂执的劲头一上来,什么也不能阻止他按照自己的思考去行动。他找到周恩来总理的联络员,请他把自己的意见转告周总理,希望周总理要求那些造反派“注意改正这类偏向”。

1966年9月,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赴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参加罗马尼亚科学院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竺可桢是代表团团长。

行前,陈毅副总理约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在谈到当时热火朝天的红卫兵运动时,陈毅副总理说:“红卫兵有点过分,要把花、鸟、虫、鱼去掉,我反对。万里长城、孙中山像不应拆掉,云冈佛像不能毁灭,天安门也用不着改名。中国是有五千年文化的国家,古代文明如印度、巴比伦、埃及都曾经中断过,唯有中国的古老文明未中断。古代文化不要去捣毁,要充分利用这类遗产。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贡献,但五千年来的中国文化也是一大贡献。我们不应割断历史、恣意消灭古代文化,而要以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古代文化……”

这是陈毅副总理在“横扫四旧”的高潮中所讲的一番话。

陈毅副总理的话激起了竺可桢强烈的共鸣,使他对当时的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他把这些话完整地记录在当天的日记上。

可他没有想到,耿直、热情的陈毅很快也遭到了批判和迫害。

“文化大革命”对竺可桢最大的打击是剥夺了他正常工作的权利。

竺可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被审查的对象,没有过问科学院科研工作的权利。他那些关于瞄准世界科学发展前沿,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保持科学院的研究实力等一系列正确主张不可能被采纳。而他自己也失去了了解地理学、气象学等学科最新研究动态的信息通道。

“文化大革命”也给竺可桢规律、有序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混乱和不便。

在很长时间里,他只有两间住房。一间是卧室,另一间是书房兼会客室。儿子竺安只好住在卫生间里,支起可以拆卸的床铺。家里没有暖气,靠蜂窝煤炉和煤油炉取暖。可无论夫人陈汲怎样努力,家里冬天的温度只有10℃—14℃,而在科学院的办公室,温度仅有6℃—

8℃。

竺可桢患有肺气肿,寒冷使他十分容易感冒,每一次感冒都严重地威胁着他的健康。

因为“文化大革命”狠批“特权”,狠批“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所以,竺可桢尽可能不用自己的专车。他无论是到科学院、图书馆、情报所查资料,还是上街购物、进行物候观察,都是乘坐公共汽车。北京的公共汽车十分拥挤,加上当时的“红卫兵”大串联,公交交通更是拥挤不堪。年老病弱的竺可桢往往是费尽全身力气刚刚挤上了公共汽车就又被挤了下来。每次他上街,夫人陈汲都提心吊胆,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陈汲也有许多事情。家里的公务员被退掉,保姆被辞去,陈汲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另外,街道办事处要求她必须参加街道的“文化大革命”,每天除了“早请示”、“晚汇报”和政治学习必须雷打不动地参加外,还要参加“革命大批判”,和街道的家属们一起跳“忠字舞”。每当这时,竺可桢就不得不自己下厨房。陈汲手把手地教会了他使用液化气灶,一辈子从未做过家务的竺可桢在这时候学会了做最简单的饭菜。

一次,竺可桢与陈汲一同到粮店去买每月定量供应的粮食。从他家到粮店有500多米的距离,竺可桢提着15斤大米,陈汲提着面粉及其他杂粮。东西虽然并不算多,但对衰弱的他们来说,已不堪重负。他们走一小段,就放下东西来歇一会儿,换换手再走。就这样互相扶持着回到了家,竺可桢觉得十分疲惫。

“文化大革命”剥夺了竺可桢锻炼身体的条件。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的游泳运动也被迫中断。“文革”前,他一年四季都去游泳,即使是在冬天,他也坚持一星期游两次泳,他曾多次向亲友谈及,这是他保持身体健康的诀窍。

“红卫兵”们指控这个位于北京市文津街的养蜂夹道俱乐部是“反革命俱乐部”,内部专用的游泳池也被“勒令”关闭。竺可桢不得已,只好转移到比较远的北京体育馆游泳池继续锻炼,但很快这个游泳池也停止了开放。从此,竺可桢只好以做体操、徒步行走和深呼吸来进行锻炼。

这时期,竺可桢的秘书下放到了“五七干校”,身边没有一个工作人员能够帮助他做点具体工作。他和科学院的另一位副院长吴有训曾提出要求,希望能留下来一位秘书照应一下日常工作,可这个要求并没有得到同意。竺可桢以七十多岁的高龄独自承担了所有工作。

从打扫办公室卫生到抄写文稿,从统计气象报表、整理资料到接待来访来信,这一切都需要他一一去做。

尽管如此,竺可桢仍以他一以贯之的执著和乐观豁达的胸怀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邢台地震后,从中央到地方抗震救灾的得力措施,使他看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从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他看到了我国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联合国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他看到了祖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1971年春节,竺可桢已是81岁的老人了,他以赤子之心,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光阴似流水,逝者不停留。新旧交替速,一日如三秋。电弧代油烛,塑料顶棉绸。腾云不足道,广寒可漫游。昔称病夫国,今反帝与修。工农秉国政,士子牧羊牛。物富仓廪足,人勇大江泅。我生仅八十,胜于古千周。

3.从五十年到五千年

在竺可桢所涉猎的各个研究领域中,他下工夫最深、费心血最多及成就最大的领域是对于我国历代气候变化的研究。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样艰难动乱的年代里,他仍继续着这一领域的研究。

早在1924年,竺可桢就开始研究我国南宋时代的气候。在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记载中,竺可桢为什么独独对南宋的气候产生兴趣呢?这是因为竺可桢在读史中发现,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中,唯独宋史中有很多关于降雪的记载。其中,特别以南宋时期为最多。从1131年到1264年这133年间,宋史中关于当时的首都临安(今杭州)春天降雪的专门记载,就达40多次。

在深入研究南宋时期气候的基础上,竺可桢进一步扩大了他的研究领域,把目光投向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

1925年,竺可桢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中国历史气候之变迁》一文。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把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整个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1961年,他发表了论文《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在这篇论文中,他阐述了20世纪上半期气候变暖的事实,又追溯了不同历史时期各国水旱寒暖波动的历程。他以中国历史的气候变化与欧洲历史气候变化的记录相比较,发现我国17世纪后半期的寒冷时期与欧洲的小冰期是一致的。

这以后的12年中,竺可桢又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中国历史气候的变迁。他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对史料进行挑选、甄别,从中整理出可以佐证的材料,反复研究,前后对照,以证明自己关于气候变化的论点。

竺可桢在研究中采用了多种证实的方法。

他早年写作《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和《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时,是通过用史料中一个地方的终雪日期与如今这个地方的终雪日期作比较,来间接证明我国气候的历史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又采用了另一种研究方法,即运用实际观测记录进行论证的方法。竺可桢对上海、天津和香港三个地方的观测记录整理研究后发现,我国历史上气候不但在变化,而且随着纬度的增高而逐渐明显。他指出:“从上海九十年左右的气温记录中,可以看出,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间的温度为最低,1940年为最高。上海气候变化的趋势,上下摆动幅度达0.5℃或1℃。”他把这一研究结果与当时欧洲学者的研究结果相比较,虽然在前后时序上有些差别,但总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他由此得出结论:“从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气候状况看来,气候变化是普遍的而且具有一定规律的波动,既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作直线式的下降或上升。”

竺可桢在研究中最富于独创性的方法,是利用古代典籍和方志中的有关记载来研究我国气候历史的变化。竺可桢注意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古气候学的研究吸引了各国地球物理科学家们的注意力。仅60年代以来,地球物理学界就举行了三次关于古气候学的世界会议。可是,从这三次会议上所涉及的研究范围来看,更多的是对地质时代气候的研究,只有少数科学家对历史时代的气候进行了研究。竺可桢认为,这是因为世界各国的历史文献中,都缺乏天文学、气象学和地球物理现象的可靠记载,而只有我们中国在这方面的材料最丰富。竺可桢利用这些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以及考古发现,探索了我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

竺可桢把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

1.考古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

2.物候时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

3.方志时期(1400年—1900年)。

4.仪器观测时期(从1900年以来)。

对于考古时期的气候研究,竺可桢主要依据了许多重要的出土文物和考古文献。

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中,许多记载与气候有关。在数千件能确定日期的甲骨文中,有137件是求雨雪的,其中14件是记载降雨的。这些记载分散于全年,但最频繁的是在一年中非常需要雨雪的前5个月。竺可桢研究了这些甲骨文和历史文献后指出:“当时安阳人种稻,在第2个月或第3个月,即阳历3月份开始下种;现在安阳下种则要到4月中旬。考古时期的先民们种稻比现在大约早1个月。”这足以表明当时的气候比如今暖和。

同类推荐
  • 哥伦比亚黑手党家族传

    哥伦比亚黑手党家族传

    制毒、贩毒和吸毒,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公害之一,也是所有的黑道社会铤而走险、情有独钟的“事业”。原因是这种“事业”,能使之一夜暴富。哥伦比亚“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便是这类黑道社会组织的佼佼者之一——在近二十年的贩毒生涯中,该集团一直能同东方“金三角”的坤沙“掸邦革命军”比肩齐名,便可略见一斑了。麦德林贩毒集团以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麦德林市为活动中心,辐射全国。从70年代开始,先后在全国建立了十多个毒品生产基地,以当地的古柯叶为原材料,加工成一批又一批的“白色恶魔”——可卡因,走私世界各国毒品市场。
  • 土司王朝(下)

    土司王朝(下)

    清初顺治、康熙、雍正年间,武陵山地最大的土司——容美土司田氏家族,在群雄逐鹿中原之际偏安一隅。但是,随着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到来、清军入关、大明灭亡,容美再次陷入了历史无情的旋涡之中。几代王朝更替,土司田渍霖忧愤而死,田既霖在对嫂子梅朵无望的爱情中抑郁而终,田舜年遭长子背叛,而渔翁得利的田明如最终成为了容美最后一位土司……爱恨情仇中,展开一幅湘西少数民族雄奇诡谲的风俗画卷,写就一部荡气回肠的民族史诗。
  • 魅力毛泽东

    魅力毛泽东

    本书从政治、军事、文化、交往、读史、志趣以及生活等多个角度解读毛泽东,力求史料翔实,论述清晰,语言生动,行文流畅,视角独特,选材新颖。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4)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开创盛世——康熙

    开创盛世——康熙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罪无樱之TFBOYS同人文

    罪无樱之TFBOYS同人文

    ——。【你不是我,怎懂我的执着】——。GO!GO!TFBOYS!——。若离,若樱,念尘,一个是冷艳的残月,一个是迷人的夕阳,一个是暖心的晴天。——。小凯,千玺,王源,一个是霸气的黑夜,一个是彷徨的大海,一个是呆萌的繁星。——。几人相遇可好?几人恋爱可愿?几人永伴可想?几人不离可能?——。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我权倾天下,山盟海誓可愿?一座迷失的城,上演一场如梦的戏码......“不要,不要离开我...”不要说再见,把泪留给海。
  • 明末之争战天下

    明末之争战天下

    朱慈照,一个孤儿,生性冷酷奸诈。上学的时候欺负同学,长大后进入黑涩会,被仇家追杀到了金三角,学会了一身本事,灭了仇家,成为了黑涩会老大。就在他志得意满时,却被仇家后代暗算报复,莫名其妙穿越到了明末,成为了崇祯四儿子朱慈炤。面对即将国破家亡的处境,朱慈照步步惊心,有惊无险;就在他一步一步统一华夏,扬威海外时,却发现……
  • 你是伯乐我是野马

    你是伯乐我是野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有孤独,方有相遇。世有悬殊,方有搏命。你是伯乐,而我只是野马。万里青云路,凭剑白首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铁中回忆录

    铁中回忆录

    这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学校生活回忆,在我看来,里面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同时那也是我这辈子再也无法触碰到的境地,希望他能一直埋在我的心底同时充满意义
  • 无下限的宠爱

    无下限的宠爱

    作者很懒,什么也没留下(才怪)前期虐男主,后期酸书粉!重生现言文开文不会重生,中间偏后点女主才会重生。男女主是青梅竹马。“陆熠白,求求你,放了我吧!”“想都别想,你只能是我的。”白未晞做梦都没想到自家爹妈给她订婚了,对象还是自己从小到大的竹马。内心有一万个不满,和竹马一起回国,重回校园,遇见他,才发现原来这就是一见钟情。从此,天天想着解除婚约,逃离陆熠白。白未晞到死也没想到,自己喜欢的居然是渣男,而竹马为了护自己周全付出了多大牺牲。临死之前,才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计谋。“如果能重来,我一定不会放过你们的。”白未晞说完,便爬向陆熠白,“大白,我来陪你,你等等我。”便闭上了双眼。一睁眼,重生到回国的前一天,“哼,老娘回来了,这一次一定要让你们付出代价。”“大白,我想要这个。”“买!”“大白,我不喜欢他,让他离我远点。”“滚远点。”“大白,我喜欢你!”“知道,等等,你说什么。你喜欢我,哈哈你终于说你喜欢我了。”“听见了吗,小晞说喜欢我。小晞喜欢我。”白未晞看着眼前这个高兴的不正常的人,扬起了笑容。
  • 偶恋倾心

    偶恋倾心

    因为一次偶遇让他对她一见钟情,但她因为身份差别巨大以为两人不可能,拒绝他对自己的所有帮助。命运艰难曲折,最终她拥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爱情,母亲也从植物人中醒过来,以为这是老天爷对她的厚爱。可是哪知道这才是噩梦的开始,她知道了自己扑朔迷离的身世,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还是她的头号情,爱情在命运的齿轮下挣扎,她初心不变,却奈何不了命中注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英雄联盟之降临

    英雄联盟之降临

    一部英雄联盟的同人小说小说里的游戏数据会尽量贴近真实数据没有玩过游戏的读者也可以当做一本异界小说来看不是主人公无敌流本小说和游戏一样注重团队合作..新人写作希望大家可以支持..
  • 鬼画符

    鬼画符

    茫茫大海中,汹涌波涛下,隐藏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秘密。一九六七年,十年浩劫的狼烟初起,在这个疯狂的年代中,我遇到了我不该接触的东西,那是属于陌生世界的恐怖祸根。二十年一晃而过,我不得已投奔怒海,去寻找解开死亡宿命的方法。七星铜人、金丝楠木、赶不走的梦魇主宰了我的生活;黑船妖棺、人槛外的黄巾力士指点出一条幽冥通道。这一切的一切,是惊心动魄的冒险,更是一段追寻历史真相的旅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