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41700000010

第10章 拜访古代先贤(3)

理宗皇帝听说郑寀居住的北山筑有澄庵,曾御书“北山澄庵”一匾赐之。因此,士大夫后来都尊称郑寀为“枢密北山郑公”。最令当时邑人鼓舞的是理宗皇帝不仅批准以韩阳为县治,还例外作了御批——“敷锡五福,以安一县”。所谓五福即福、禧、寿、禄、善终,是对人生的五大追求和祈愿。就这样,郑寀与皇帝在谈笑风生、诗歌酬答之间,轻轻松松地把分县大事办妥了。析出的县以“福安”为县名,郑寀因此被邑人称为有“建邑之功”的乡贤。

淳祐后期,在丞相史嵩之“起复”和兵部侍郎徐元杰暴死两个事件中,郑寀被卷入朝廷论争。他遭到一些人甚至是一般舆论认为不错的官吏的攻击和论劾。《宋史》评论郑寀在御史任上“不辨君子小人,皆弹劾之,吾不知何说也”等等。这是因为《宋史》是元代史臣修纂的,他们持有的评判标准和立场不一定都是公平正义的。郑寀虽然反对过曹豳、牟子才等一干贤臣的某些言论,但他在对蒙主战、反对丞相史嵩之“起复”(即父死免三年“丁忧”,仍留朝任丞相),积极反映太学等“三学”诸生政见等大节上,立场和态度是明朗的。皇帝令他办理徐元杰一案的“诏狱”,无法“旬日之内”拿出结论,也不是他的过错。他作为善审刑案富有经验的官员,主张要有“迹证”,即证据,认为武断蛮横往往造成冤案,在今天看来,仍是正确的主张。

郑寀看到朝廷之上冗官充斥、清谈盛行、贪浊成风、贿赂公行等政治混乱现象,曾给皇帝呈上《正名器疏》,反对制度成为摆设,赏罚极不分明。他对皇帝说:“名器之轻,莫此为甚!”呼吁朝廷正名器、修制度,只有这样,天下“负慷慨之气、怀功名之愿者,陛下始可得而鼓舞之矣”。郑寀来自民间,来自州县,有务实之风,不同于只会清谈的腐儒士大夫。淳祐五年(1245),他建议朝廷征收淳祐初年创立的籴本盐税,可以用来籴粮调剂市场,又可以减少滥印楮币的数量等,奏议都被理宗采纳。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郑寀进入政府执政不久,遭到一些人不公正的论劾。淳祐七年(1247)冬天,被解除了职务的郑寀回到了刚刚建立县治的福安。故乡人以温暖和微笑,热烈欢迎和抚慰宦海归来的游子。郑寀携带年已二十的儿子郑斿,上坟祭祀父母和妻子、访亲拜友,并与第一任福安县令、建安(今崇安)人郑黼一起登临韩阳城内的重金山,他在一块马鞍石上题石纪事:“淳祐丁未腊月十九日,北山郑寀偕邑令郑黼同登。”

后人因此命名此山为重金山(今天的金山路就是以重金山而得名。郑寀是同签枢密,位列两府,理宗曾赐给金带和金佩鱼,故称为“重金”)。淳祐八年(1248)春天,郑寀携郑斿赴福州,拜谒同郡的官绅士大夫。根据近年出土的福州许峻墓铭,这些士大夫中,可能有郑性之、许应龙、赵师恕、赵彦晦、赵怵夫、曾公佑等郑寀熟悉的南宋名流,这些士大夫因儿孙联姻而成至爱亲朋,过从甚密。

四月十六日,在福州鼓山的天风松涛中,61岁的郑寀来到了“喝水岩”,这里的摩崖留下许多两宋名人的踪迹,那方北宋名臣蔡襄题刻的“忘归石”一定勾起了他茫茫的人生思绪。临下山前,他向僧人索来纸笔,留下题名:“郡人郑寀同周圭、王璞、郑自牧、张彊、方应泽、刘自、黄士赓游灵源洞。弟宦、甥上官晟、子斿侍。淳祐戊申四月既望。”

同游者刘自是福安苏阳人,淳祐元年进士。此外则是郑寀之弟郑宦,外甥上官晟,儿子郑斿和其他官宦友人。应是郑寀存世的最后笔迹。

淳祐九年(1249),郑寀走完了人生之路,终年62岁,葬于福清县。《宋史》为他立传,明万历《福安县志》把他列入《人物志.风节》。他的两篇呈理宗皇帝的文章《正名器疏》(节录)和《谢赐“北山澄庵”御书表》收入《文翰志》。郑寀逝世后,首任县令郑黼在邑之南峰建了一座北山祠纪念他。2009年,福安市人民政府在天马山麓立起郑寀雕像,纪念这位建邑有功的历史名人。

明朝英烈刘中藻

刘松年

眼看大明朝“气数已尽”,大顺朝即将取而代之,忠于大明,不仕新朝,这是刘中藻的根本思想,所以他决定逃回家乡隐居。刘中藻的《葛衣集自序》正透露了他的这种思想:“……葛衣之于君父,如饥渴之于饮食,疾痛之于呻吟,上之不能如白衣山人出入帷幄;次之不能效秦庭之哭,使关西义士揭竿响应,同赋无衣而又博浪无椎,铁如意空碎,无可奈何,自写自歌而已……”

隆武政权内部实力派的不抵抗政策,刘中藻是看透了,浙江斡旋回归,隆武帝擢他为右佥都御史,巡抚金、衢。还是空衔一顶,无有实权。他只好回到福安,倾尽家赀,又动员本地士绅出钱出力,独立招募军队。现今福安苏阳的《刘氏宗谱》中还有一篇刘中藻亲书的《奉学四公借贷书》,就是当年刘中藻向亲族乡亲借贷助饷的见证。刘中藻依靠福安人民、依靠闽浙山区的少数民族,组建—支上万人的抗清劲旅,收复了庆元、泰顺、寿宁、宁德、福安、古田、罗源等7个县。

1646年农历六月,清兵渡过钱塘江,鲁王江上之师被击溃,清兵得以直攻福建。江西赣州守兵也节节败退。郑芝龙与洪承畴勾结,命令撤除浦城仙霞岭驻军,有所谓“遇官兵撤官兵,遇水师撤水师”的献媚之举。隆武政权势单力薄,不堪一击,败退汀州,此时虽何腾蛟派郝摇旗率五千铁骑至韶州迎接隆武,怎奈鞭长莫及,隆武帝已于是年八月被清兵赶上,死于福州。隆武政权仅历时一年零三个月便宣告覆灭。同一时期,鲁王不但江上之师溃败,陆上之师也经不起清朝大军的进攻,只好漂泊海岸,过着“以海水为金汤,舟楫为朝殿,落狂涛,君臣相对”的悲惨凄凉的日子。郑成功部队则退守门海域。早在隆武尚存之时,由于郑彩、郑芝龙等的排挤,刘中藻已率所部退居福安。当时,形势尚好:鲁王将周鹤芝率领水师收复了海口(今福清县);诏工部将钱肃乐率领陆师收复了长乐(今闽侯县)、永福(今漳平县西南)、兴化等城。因此刘中藻能得以经营福宁诸县兼及泰顺、平阳。到1649年时,除福宁州诸县尚在刘中藻手中外,周边地区已经被清军占领,刘军完全陷于孤立。“此一片残疆终非我有”之势已成定局。

在南明诸臣中,可以说刘中藻是最具有军事才能的。其显露头角之例有三:其一,唐王时期,阁臣黄道周出师江西,请黄云师推荐治兵才,黄即推荐刘中藻,被朝廷擢为“兵部用”;其二,郑彩专政时妒藻之贤,排斥刘中藻,刘中藻不得已退守福宁,其军不过万人,而郑彩竟用数万兵力抢夺刘中藻地盘,兵围福宁州城,“中藻善守,所杀伤四五千人”(黄云师语),郑彩师溃,再也不敢冒犯刘中藻;其三,刘中藻为唐王兵科给事中时,唐王命他出师北伐,而郑芝龙不给一兵一卒,刘中藻仅领帑银五百两,带几个亲随出关,“窜入括苍(平阳、泰顺一带),义旅一呼,应者万人”;他就用这万余人兵力,攻克庆元、泰顺、寿宁、福安、宁德、古田、罗源七县,每战皆捷。所以当时有人慨叹:如若闽、浙联手,且付刘中藻兵柄,也许明朝复兴路尚存一线生机。

公元1649年农历正月初二,清总督陈锦亲提满洲兵马团团围住福安城。于是历时130多天的福安保卫战开始了。陈锦提十万贯战的满州兵,距福安城十里下寨,树栅栏,挖壕堑,围而不打,这在清兵南下扫荡残明势力的战争中是极为罕见的。须知当年福安城内的居民不过一两万人,刘中藻军也不过万余人,即使“全民皆兵”,兵力对比也是三比一。陈锦此举的目的是在迫降刘中藻。

刘中藻在福安取坚守计,正是决计保存实力,以待时变。如果鲁王政权能复兴,陈锦还能陈兵坚城,不去镇压吗?如果绍武政权、永历皇帝能成气候,十万清兵安能不顾大局而赖在福安城下不走?一旦形势好转,陈锦沉不住气了拔营而去,刘中藻就可以全师开门出击,与董世上军夹击清军,与外头的力量遥相呼应,陈锦必然败走,天下大势尚有可为。

公元1649年农历四月十二日,刘中藻在致信清总督陈锦之后,穿戴好明朝官服,从容赴难。刘中藻在致陈锦书中,有这么两句颇耐人寻味——“呜呼!使任事者无误乃公,即有十万之众,岂耐孤臣何哉?叫军士负藻,藻负高皇;将士误藻,藻误生灵”。前者是指鲁王内部的秉柄大臣,主要是指黄斌卿、郑彩之流,他们只知争权夺利,攫一时之荣华富贵,而没有以恢复社稷为重,不能援助前主抗敌的将士。后者是指自己的将士,他们激于义愤,缺乏深谋远虑,不理解主帅的意图。前者之误,使敌人无后顾之忧,专意对付像刘中藻这样真正为国家社稷浴血奋战的孤军。后者之误,则往往急于杀敌泄愤,不听约束,屡与强敌接仗,拼消耗,拼实力,作无谓的牺牲。

刘中藻的雄才大略,在这两“误”之下化成了泡影。福安保卫战历时130天,外援断绝,“时变”的机遇始终没有出现;而在这130天里,2万精锐之师损失了近半数,希望彻底地破灭了。最后为了保护无辜的福安人民免受屠城之难,只好牺牲自己之性命,向桑梓献出了最后的忠诚。

据黄云师《忠烈传》所叙:公曾戒家人曰:“我死从无易衣冠,扶坐中堂,使人见我大明威仪也!”刘中藻之死,有说是:“吞金屑”,有说是:“自缢”,但从《忠烈传》所记清兵入城情况看“主兵者疑有诈,迟久乃振旅入城,见公衣冠俨然,颜色如生须眉欲竖,皆惧而罗拜”。可见还是以“吞金屑”死为确。

刘中藻为明江山社稷而死,也是为保护福安全城百姓而死。正如苏阳中藻墓照壁所题:忠比文山。

出门

[明]刘中藻

国破山河在,天哀志气臣。

调商知和寡,宝剑赠何人。

词人县令张景祁

白沙渔舟

曾两度任福安知县的晚清杰出词人张景祁(1827~1894),是晚清大词家,中年后写了大量的词,其中反映甲申中法战争和台湾“故实”的词作,从身历目击者的角度,全面而详实地再现台海历史一页,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感,被称为“词史”。张景祁把台湾“故实”纳入中华民族受辱史,无疑具有维护祖国统一的积极意义。在这一点上,张景祁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

同类推荐
  • 援疆干部看哈密

    援疆干部看哈密

    如同候鸟,如同大雁,在共和国的版图上,以哈密为原点,一批批广东、河南援疆干部从南方,从中原,落脚在东天山脚下。从1998年开始,十五年间,换了无数的队员,但以哈密为终点的雁行,从未中断;以哈密发展为己任的援疆工作,接力向前。人过留名。如今的哈密大地,随处可见援疆的丰碑;哈密的各族群众,正在品尝着援疆事业结出的硕果。雁过留声。结集在这本散文集中的文章,是援疆干部在援疆事业之余,写下的喜怒哀乐,唱出的游子心声。援疆干部的散文,或高亢,或婉转;或热情澎湃,或哲思缜密,所倾诉的对象只有一个——哈密!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泰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泰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从“物化”到“异质性”

    从“物化”到“异质性”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6立项,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重点课题。本书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过近80年发展中经历的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出发点,经过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和启蒙批判和在60年代经历的分化而形成的消费主义的历史,探讨其中经过物化观念到异质性的消费主义时代逻辑转换的内在机制。
  • 中华文化常识全典

    中华文化常识全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渗进了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根植在自古至今的万物中。它们用其坚韧的存在,证明着文化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热门推荐
  • 琐事所记

    琐事所记

    生活中一些事情的小感想,化成文字写到纸上。受到公众号影响吧。
  • 异世游

    异世游

    悲剧的主角为了就青梅竹马被雷击穿越到了异世,他将在异世如何生存
  • 我们都不曾辜负

    我们都不曾辜负

    在我青春的那几年里:相似的我和你,你碰巧路过,我刚好爱上…
  • 时光与他刚刚好

    时光与他刚刚好

    通知:没灵感,有灵感再写,不弃坑 某日,舍友们深夜闲来无事讲鬼故事。顾倾北怕鬼,决心和上铺的舍友拼床睡,梯子爬到一半,颜栩一拖鞋拍上铺舍友脸上,吼道:“滚下来,和我睡!”舍友不解:大家都是男人,跟谁睡都一样啊。“我怕鬼!”颜栩脸一黑,硬把人扛回自己床铺。他借着阳台的灯光瞥了一眼她,微微皱起了眉头……通知:因为我是美术生,平时比较忙,而且佛系写文,随缘更新。
  • GD韩娱之你在我也在

    GD韩娱之你在我也在

    韩娱小说,不太会写小说。觉得我写渣了不要看ok?总之就是希望多多给评论。这样我才知道你们的意见。
  • 雪坛(猫头鹰丛书)

    雪坛(猫头鹰丛书)

    民国的人物故事都很平淡,也因其平淡,显出小说氛围的哀痛和神秘,这种匹夫匹妇的卑微,并不是某些阴柔派的矫揉造作可比。
  • 古道西风胖狗

    古道西风胖狗

    现实冰冷而残酷,小人物活的不如狗!刺骨的现实里,小人物挣扎着,彷徨着,呐喊着。选择与无可选择,命运的枷锁,束缚着卑微的灵魂。狗仗人势,人仗狗势,卑躬屈膝也好,忍辱负重也罢。想要如雄鹰翱翔天际,必先承受彻骨的寒风。如此,才能于破败中崛起,于寂灭中复苏。
  • 喵孽难逃

    喵孽难逃

    这一定是哪个环节出现故障,要不然怎么会把咱好好的人类变成毛茸茸的小东西呢?吃的东西奇怪,住的地方奇怪,更不用说穿的了,在内心深处的深刻剖析之后,除了裸奔,想不出任何词汇,有种“啊,上辈子只看别人裸奔,这辈子轮到自己也开始裸奔了。”的即视感。还有其他讨厌的家伙一直围在身边嘲笑,“看,她居然夹着尾巴走路!”废话!你还想看姐姐的小菊花吗?!好吧,还是有点好处的,恩,就是会了兽言兽语,这也是不可多得的技能不是?
  • 巨兽统治

    巨兽统治

    巨兽降临的那一天,整个世界就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生活在这时的人来说,这是末世的开启,可对于未来的人来说,这却是变革的钟声——偏黑暗向,主角是反派(至少行为上来看是这样)
  • 我被衣服控制了

    我被衣服控制了

    因为一纸婚约出山的少年道士,陷入了看似普通,实则危机四伏、背后力量深不可测的巨大纷争。这一切,都要从一套神奇的衣服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