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38500000009

第9章 南京市社会分配的机制完善(1)

社会资源分配问题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由于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下的“有限或相对稀缺”的约束,人类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探寻如何进行公正、合理、有效率的社会资源分配问题,进而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增长。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公平与合理分配问题尤其需要政府注意,因为分配的合理性与公平性不仅会影响到生产效率,还直接关系到人们基本生存权和经济权的保障,关系到社会稳定。

2005年“两会”前媒体调查显示,关注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排列在群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之首。如何解决在发展中出现的分配不公与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切实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一节构建和谐南京过程中南京市社会分配状况

一、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收入差距,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这种收入差距会持续扩大,这是工业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工业化的成长阶段,城乡居民之间普遍存在收入差距的原因在于:农业部门存在着收益递减规律、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低;第一产业的产业地位有相对下降趋势,且产值比例下降速度要大大超过其就业比例下降速度,这种产值比例与就业比例下降的不同步,造成城乡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工资水平,必然是农业部门劳动力收入水平低于城市部门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并最终形成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工业化过程中往往会持续相当长时期。日本工农收入差距从扩大到缩小直至农民收入超过非农家庭收入,这个过程持续了100年;美国工农收入差距到目前持平差不多经历了70年的努力。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工业化发展自身的规律,城乡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先扩大再缩小的趋势明显。

1.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间的绝对差不断扩大,城乡收入比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南京市二元经济结构比较明显,这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基本原因。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和提高的幅度不同,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每年纯收入之间的绝对差在1985年不足300元,1988年超过500元,1991年超过1000元,1993年超过2000元,1998年超过3000元,2000年超过4000元,2003年超过5000元,2004年超过6000元,可见两者之间的绝对差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南京市的城乡收入比在1984年仅为1.48:1(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差距较小;1991年时的城乡收入比达到2.29:1,1993年时的城乡收入比高达2.71:1,2004年为2.10:1。农村居民纯收入中要去掉生产性支出等,如果再考虑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南京市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估计将进一步扩大到4:1左右。但是,与全国同期数值相比,南京市的城乡收入比均低于全国数值,说明南京市的城乡收入差距比全国的城乡平均收入差距要稍小。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直接导致其消费水平之间的差距,1993至2003年间,南京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绝对差在2100至6787元之间波动,表明南京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2.南京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分析在“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推动下,南京市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2004年南京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533元,是近7年来增幅最快的一年。虽然2004年南京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列全省第一,但绝对数与苏州、无锡、常州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比苏州少将近2000元、比无锡少1500元、比常州少700元。

3.南京市农民收入变化的主要特点

(1)工资性收入是南京市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4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854元,在当年农民纯收入总量中所占比重达到52%。其中,农民在本地从业并得到收入依然构成南京市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主体,而外出从业收入是促进工资性收入迅猛发展、迅速提高的最活跃因素。

(2)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随着南京市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的市场经营意识明显增强,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4年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人均达到234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在产业结构内部表现为农民在家庭经营中的一、二、三产业收入结构比为66:25:9。

(3)农民财产及转移性收入稳步提高,但比重较小。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社会劳动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南京市农民来自征地、拆迁补贴、房屋出租以及退休金等方面的收入呈逐年增长态势。2004年,南京市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3.7%,与广州市的16.1%(主要来自集体分配的股红、租金收入等)和厦门市的15.4%(主要来自房屋出租收入)相比,南京市相差10个百分点以上。

(4)现金性收入增长快于实物收入,反映了南京市农户货币化收入在加快发展。

(5)纯农户、低收入户收入的增长明显加快,高低收入组的差距有所缩小。10%最高收入组的收入:10%最低收入组的收入由2003年的9.8:1缩小到2004年的6.3:1,但收入的差距依然在万元以上。

二、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分析

南京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程,是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历程,也是社会经济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个人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体来看,随着南京市收入分配体制的不断变革,收入分配格局不断趋向合理,居民收入的形式和来源渠道日益多元化;市场机制在初次分配领域日益发挥作用,政策调节机制在再分配领域逐步开始建立,慈善公益事业也有所发展。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显示出以下特点:

1.居民收入绝对量不断上升

南京市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增幅呈阶段上升趋势。从1981年突破500元到1986年的将近1000元,这个增加一倍的过程用了5年时间;到1992年突破2000元又用了6年时间,19811992年南京居民收入增幅处于小幅上升阶段。而从1992年的2354元到1995年的4996元的再翻一番多仅用了3年的时间,年均增加900元,处于大幅度提升阶段。从1995年的将近5000元到2003年突破10000元,年均增加650元,处于平稳增长阶段。2004年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02元,比上年增长13.8%,但与2007年南京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值16000元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未来三年南京在富民之路上需不断努力。

2.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保证全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目前普遍采用基尼系数来衡量收入分配公平与否。基尼系数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所用数据来源也不一样,导致各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不相同。目前我国还没有官方公布的全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据南京市“培育消费热点、促进经济发展”一文的作者提出,目前南京市居民收入和分配结构存在着较大的贫富差距,基尼系数从1998年的0.203上升到2003年的0.317,接近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并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收入差距仍将继续扩大。

按七分法收入水平分组情况看,2003年南京市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从各占10%的最高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的可支配收入对比系数看,已达到9.1,说明这两种人群的收入差距相当大。这只是按统计资料计算的,实际情况是高收入户的有些收入可能没有完全统计在内,因此,实际差距可能还要大些。社会警戒线理论认为:如果占10%的最高收入者的收入为10%的最低收入者收入的10倍,社会就进入了不稳定状态。从占20%的收入高组(占10%的最高收入户+占10%的高收入户)与占20%的收入低组(占10%的最低收入户+占10%的低收入户)的可支配收入对比系数看,达到5.7,差距仍然较大。

3.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之间收入差距较大

(1)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可分为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其他单位(内资经济、港澳台商投资单位、外商投资单位),2003年南京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最高到低依次为内资经济(24458元)、国有单位(22605元)、外商投资单位(20842元)、港澳台商投资单位(16960元)和城镇集体单位(13792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间的绝对差达到10666元,相对差距达到1.8:1。

(2)按企业、事业、机关分组,2003年南京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从高到低依次为机关(30932元)、企业(21684元)和事业(21256元),其中机关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工资绝对差将近10000元,而1999年这一差距还不到5000元,差距拉开较大。

(3)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共分为20组。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收入最高的五个行业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6199元)、金融业(39945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30085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28969元)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8098元);最低的五个行业为农、林、牧、渔业(8708元)、采矿业(14024元)、住宿和餐饮业(15820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7743元)和制造业(19302元)。2003年收入最高行业的收入是最低收入的5.3倍,绝对差达到37491元;1999元这一数值为3.7倍,绝对差13181元,可见近年收入差距迅速拉大。

4.与省内及全国先进城市之间收入差距拉大

(1)与省内城市相比。2004年,在江苏省13个省辖城市中,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四,苏锡常占据前三位,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4451元、13588元和12868元,分别比南京的11602高出2849元、1986元、1266元。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13.8%,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2%,苏州、无锡的同比增幅则达到16.9%和16.7%。可见,南京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省内先进城市相比,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增幅都不具优势,且与它们拉开了一定差距。

(2)与长三角城市相比。2003年南京以人均可支配收入10196元在长三角15个城市中位列第11名,与位居第一的上海相差4672元,仅领先于我省的南通、扬州、镇江和泰州四市,以11.3%的增幅位居第八。2004年南京居民收入水平在长三角城市中仍排在倒数第五,但以13.8%的增幅位居第七,增幅有所加快。

(3)与全国副省级城市相比。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2003年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第七,排在深圳、广州、宁波、厦门、杭州和济南之后,绝对量仅相当于排名第一的深圳的40%不到;增幅排在第六位。在副省级城市中,南京与先进城市的差距很大,但与落后城市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5.南京中等收入者比重较小

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从分配领域来说,就是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更多的人分享到改革的成果。党的十六大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中等收入者是指一定时期收入保持在中等及生活较富裕、生活水平相对稳定的居民群体。2004年6月,南京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局以中等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至10000元为标准,对南京市4000户城镇居民家庭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家庭占被调查户的2.7%,按中等收入家庭平均每户人口为2.16人计算,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在7.725.92万元之间,这一标准上下限均超过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5.3716万元的划分标准。考虑到统计局住户调查所取得的收入数据常常低于实际收入水平,南京的中等收入家庭应比调查结果更多一些。即使这样,南京的中等收入者在社会中所占的百分比依然很小,离最佳分配和稳定的“橄榄型”形态相距甚远。

南京中等收入者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受教育程度较高。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占75.8%,说明人力资本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重要性。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影响收入的因素首先是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知识,收入同时体现了教育收益。

同类推荐
  • 智能建筑中办公与通信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应用

    智能建筑中办公与通信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应用

    本书在介绍办公与通信自动化一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办公与通信自动化的最新技术和各种相关设备,以及办公自动化领域广泛应用的网络通信技术,并通过智能建筑中办公网络与通信系统实例分析,阐述其设计方法。
  • 建筑背后的故事

    建筑背后的故事

    很早之前有这样一个想法,用那些为世人瞩目的中华经典背后的故事与传奇,让国人来了解中华的历史、解析中华的文化。其实,无论是书法国画、奇珍异宝、园林建筑,都在其特定的历史跨度中,有其不同寻常的内涵。这个了解、解析的过程,暂且让我们将它命名为——“另类考古”。“另类考古”的过程是浪漫和神秘的,也一定是趣味盎然的。因为世上还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像它这般漫长的诡譎、突兀的辉煌与瞠目的神奇。况且,历史老人往往更愿意让自己的哑谜被人不经意地揭穿。这样一来,每一个经典背后的故事在布满谜思的同时,每每出人意外,又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人的眼球。当然,“另类考古”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考古的历史”或是“历史的考古”,但它所讲述的故事无不与历史的前进与人类的进步和创造力有关,所以它的内容注定是充满挑战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进入历史文化的深处,了解文化背后的传奇,是此书的最终目的。史实与传奇合二而一,厚重与灵异经纬交错,诱惑你的阅读,牵引你的想象。告别枯燥繁杂的专业考试,走入丰富多彩的考古之旅。第三只眼看历史,发掘湮没已久的惊人真相。带你进入一个波澜壮阔的古代文明世界,为你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谜团。
  • 住区设计

    住区设计

    本书主要讨论住区概念、住区设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住区区位与策划、住区规划与设计、基于社会学角度的住区建设及住区设计模式的研究。本书可供建筑师、规划师、房地产开发商学习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的师生阅读。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建筑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建筑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土楼秘境

    土楼秘境

    这是土楼建筑史,这是风情民俗画,这是忧患沉思录。土楼,是闽西南乡村的一枚徽章-别在中国的胸前:土楼,是中国的一枚徽章,别在世界的胸前。
热门推荐
  • 猎魂进行曲

    猎魂进行曲

    某路人:“谁都不是无敌的......这种设定你敢信?” 猎魂时刻即将到来 一名光荣的魂穿游骑兵何去何从 本书又名《铁憨憨游骑兵的欢乐日常》 《我的游骑生涯竟然要与一个荒魂度过》 《关于我魂穿的这当字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禾处不相逢

    禾处不相逢

    卧底的她,在收网行动时遭反派暗杀。再次睁眼,成了苏府的大小姐。生父不喜,后母算计。庶妹看上她的未婚夫,设计杀她。她暗暗一笑,此计正合我意。‘死’后,原想浪迹天涯,却被抓了壮丁进军营。无妨,反正也好久没活动筋骨了。只是这突然冒出来的前未婚夫是怎么回事?要她做女宰辅?不做!要她做王妃?不了不了。要她做皇后?呸,开什么玩笑!她要做的,是自己!
  • 口袋妖怪之龙棘

    口袋妖怪之龙棘

    无聊的高一生活,年仅16岁的他竟然经历了一次常人不可及的穿越!而他不是穿越到古代而是最近很热门的游戏!神奇宝贝!这是真的吗?什么圆陆鲨喜欢你!要和你一起旅行!不可能吧,那可是准神啊。不过龙棘现在真的很郁闷....虽然我有圆陆鲨,但是为什么就是没有小说里面主角佩戴的系统呢....我怎么说也是主角吧....系统:好吧,看在你可怜的份上,我就不把豪华版给你好了,给你我的残废版....龙棘:草!
  • 别的故事

    别的故事

    本书是一部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由作者根据回忆改编,讲述了一位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平凡青年奋力追求完美事业和爱情的故事。男主人公从大学到工作的十年经历映射了一个简单却又深刻的人生哲理,人们只有懂得珍惜和守护,才能换得富有和幸福。
  • 四线

    四线

    这是一个别样的世界,妖族四起,释道儒三教入世左右皇权,四大皇朝争名夺利。道教圣人,佛教古佛,儒家大能,三教之外群雄割据,妖王四起。
  • 一生谋

    一生谋

    井宿这一生都在谋生谋命谋天下到头来却不过是黄粱一梦,笑话一场,被天下负了,落得个死无全尸。好不容易谋来的温柔,也不过半载春秋。“带我走,我护你一生”“小屁孩,说这话是要负责任的哦!”诶!做人真他么难啊…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活着的时候有多风光,死的时候就有多惨。
  • 美人蛊:母仪天下

    美人蛊:母仪天下

    当代大学生风弋清一朝穿越成乱世王妃,披挂上阵,征战沙场,魅蛊成妖,母仪天下。君王多情,哀曲成叹,七年离分,尝尽世间情爱相思苦。身世结局打开,“妖女”风弋清最终能否与楚离相守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前世今生之复仇

    前世今生之复仇

    前世我对你们的好,你们视而不见,今世我要你们一一奉还。
  • 夫妻大换身

    夫妻大换身

    腹黑男吗?踩在脚下吧!还有什么比这更快感!小白变腹黑,牛叉的世界要不要这么疯狂!夫妻三年,长期被压迫的夏萌终于在一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爆发了!而爆发的结果却异常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