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32500000077

第77章 学术综述(3)

要研究民间佛教,必须首先对民间佛教作出界定,即确定研究的对象。目前,学术界对民间佛教的概念没有一致的看法,并用民众佛教、民俗佛教、世俗佛教、庶民佛教等概念指代民间佛教。学术界对民间佛教通常理解为佛教的民间化、民俗化或民间的、民俗化的佛教,对民间的含义没有深入探讨。因此,要界定民间佛教就需要在实际考察与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相关学科的方法,进行仔细的分析。民间佛教的信仰、活动、组织等都内含于民间佛教,这些也是界定民间佛教时需要考察的内容。很多学者用民众佛教作为民间佛教相类似的一个概念。如方广锠认为,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既有比较精细、高深的哲学形态,也有比较粗俗、普及的信仰形态。由此,它能适应不同层次人们的不同需要。前一种形态可称为“高僧佛教”,而后一种形态则可称为“民众佛教”[63],这是从特点和功能方面界定民众佛教。还有学者认为,所谓“庶民佛教”,是民间民俗化佛教在20世纪的新型表现形态,其实质是佛教信仰的民间化或民俗化,是以功利型佛教、香火型佛教等遮蔽信仰型佛教。与之对应,“文化佛教”及“文化佛教徒”就是对治功利型的“香火佛教”、“庶民佛教”而设[64]。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最初的信奉者多为上层人士,但随着佛教传播的深入,佛教影响的扩展,佛教信仰向社会的中下阶层渗透,逐渐成为大众的信仰。

2.澄清佛教与民俗的关系

佛教与民俗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佛教对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民俗产生过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佛教又将民俗为自己所用,在信仰、仪式、活动场所等方面显得更加绚丽多姿。学术界论述佛教与民俗的文章繁多,涉及的问题复杂多样。佛教如何走向民间,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多从佛教中国化的路径和内容方面论述,但也有例外,如雷翔在《“佛教道士”的度职仪式———恩施民间宗教信仰活动调查》[65]提出,明、清以后佛教僧尼走向民间乡民社会,按乡民需求吸收世俗弟子,改变仪式内容和形式,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民间佛教。曹刚华的《〈大藏经〉在两宋民间社会的流传》[66]认为,由于当时社会地域的不同,《大藏经》在民间分布也不是很平衡,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方,《大藏经》流传密度就高,反之则流传较少。佛教与民俗的关系还牵扯到佛教教义对民间信仰的影响,民俗中混合多种宗教元素,佛教深入民间社会生活、节日,佛教与民间神的融合等问题,这些方面也都有一些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赵行良的《试论佛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67]、夏广兴的《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与唐代民俗风情》[68]、陈开勇的《南朝民歌〈四月歌〉所反映的民俗佛教内容研究》[69]。一些研究则从地域或民族等独特性问题出发,研究佛教与民俗之间的关系,如沈佐民的《九华山佛教地藏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形成和谐社会的互动》[70],徐威的《从北京传统节日和庙会看佛教对民俗文化的影响》[71]和《佛教节日与老北京民俗》[72]2,刘长久的《从观音信仰说起———兼及遂宁市对观音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73],舒晓炜的《泰国出家、放生的佛教民俗》[74],蚁梦的《泰国社会的佛教民俗(上下)》[75]22,张锡禄的《佛教对白族民俗的影响》[76],汤夺先的《裕固族的宗教民俗》[77],卢兵的《藏族寺院民俗体育文化初探》[78],谢重光的《佛教的外衣,道教的内容:福建民俗佛教论略》[79]和《客家民俗佛教定光佛信仰研究》[80],刘礼堂的《唐代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民间佛教信仰》[81],刘元春的《佛教民间慈善活动的特点与影响———上海“耀华路念佛小组”慈善活动纪实》[82],林顺道的《浙江温州民间念佛诵经结社集会调查研究》[83]。

3.勾勒民间佛教的历史演变

从历史层面描述民间佛教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由于史料的缺乏等原因说明民间佛教的历史又面临很多困难。目前,学术界对民间佛教演进过程作论述的寥寥无几。李四龙在1997年的《中国佛教与民间社会》[84]中,将佛教走向民间划分为四个阶段:两汉、南北朝、隋唐、宋及其以后。作者认为,佛教传入之初就隐含了民俗化并走向民间社会的倾向。南北朝时期,民间社会对佛教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佛教开始进入民间社会。有唐一代,民间社会的佛教活动十分频繁,已具相当规模。北宋以后的佛教日益世俗化、民俗化。这只是粗略划分了民间佛教的历史,至于具体怎样演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4.以多角度、多方法探析民间佛教的具体问题

民间佛教是一交叉课题,涉及民俗、佛教、社会、历史等方面,需要研究者有广博的知识、宽广的视野,从纷繁芜杂的历史典籍和社会实际中鉴别、整理和归纳民间佛教资料。从文学角度考察民间佛教,主要是从文献中探讨民间佛教的内容和特征。如何剑平的《从中晚唐的维摩诘经变画看民众的佛教信仰》[85]、张小讲的《〈法苑珠林〉与佛教的民间化———简论两晋南北朝佛教的发展》[86]、简梅青的《晋唐间民众佛教信仰的若干问题探讨———侧重于〈法苑珠林〉及诸种佛教灵验记之文献学分析与唐代民众佛教信仰的思考》[87]、曹刚华的《〈太平广记〉与唐五代民间信仰观念》[88]。这些研究集中于唐宋时期,其特点是从文学角度勾勒出民间佛教演变的某些特征。从民俗学角度考察民间佛教,主要涉及佛教的民俗化、民间信仰对佛教的影响、民间佛教崇拜、民间造神运动等问题。如贾二强的《唐宋民间信仰》[89]、李林的《梵国俗世原一家———汉传佛教与民俗》[90]。从民俗学角度探讨民间佛教是当前学术界最流行的方法,这一方面为民间佛教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和素材;另一方面在理论的深刻性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从文明交往和文明对话角度考察民间佛教,主要涉及中印文化交流对民间佛教的影响、民间信仰和佛教的对话等问题。这种研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宏观层面特别是中印文化交往论述民间佛教,如宇恒伟的《从唐代民间佛教看文明交往和文明对话》[91];二是从个案研究角度如观音信仰、保生大帝等,探讨不同宗教或文化的对话,如李利安的《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中国道教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对话》和《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儒教文化的对话》[92],杨树喆的《壮族民间师公教:巫傩道释儒的交融与整合》。从历史学角度考察民间佛教,主要涉及民间佛教的组织、表现形态和历史演变等问题,如傅晓静的《唐代民间私社的基本功能》[93]和《唐代民间私社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94]、杨君的《从敦煌写经看佛经在唐朝民间的来源及其流传》[95]、周雪芹的《从敦煌愿文看唐宋时期民众的佛教信仰》[96],吕凤棠的《宋代民间的佛教信仰活动》[97],萧放的《民众信仰与六朝社会》[98],杨梅的《中国古代的定光佛信仰———兼论唐宋以来的民间“造佛运动”》[99],张琪亚的《论民间祭祀神佛形象的世俗化》[1 0 0],雷闻的《论中晚唐佛道教与民间祠祀的合流》[101],王世光的《前清儒者视野中的民间佛道信仰》[102]等。

综上所述,民间佛教研究在理论建构、历史探究等方面还有待不断完善。可以预见,随着文化进步以及社会各界对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的重视,在更多学者的努力下,民间佛教研究在未来几年内一定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学术领域,也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五、佛教教育研究

所谓佛教教育,主要有两层含义:从广义上讲,指能促进人们学习佛教知识,引导人们进行佛教修行、促进佛教伦理实践的一切教化事业与教化手段,其中既包括针对佛教信徒的,也包括针对社会大众的;从狭义上讲,主要指在佛寺中进行的以学习佛教历史与教义、体验佛教修行、提升佛教文化素质与管理水平的教内教育活动,是佛教内部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培养众僧而进行的一种活动。佛教教育的历史同佛教的传承、传播的历史是基本一致的,佛教本身就包含和体现了佛教教育的思想和内容。随着佛教教育的发展,在中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教育理论及活动,在促进中国佛教发展的同时,也与社会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值得学术界认真研究。

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03]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佛教教育自然与此有莫大的关联。虽然,古代中国的文人学士没有明确提出“佛教教育”这一概念,但是印度佛教典籍、中国佛教典籍、小说、笔记等为研究佛教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从内容上讲,佛教教育与佛教史、佛教的传承、佛教的传播、佛教文化、佛教思想、佛教组织、佛教仪轨、佛教研究机构、佛教刊物等密切相关。从佛教的概念看,佛教自身及其与社会的交往构成了佛教教育的主导内容。佛教教育伴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发展,佛教传承的方式、僧众的活动、经典的结集、思想的争鸣都构成了佛教教育的重要内容。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中国化的同时也意味着佛教教育的中国化。同时,佛教渗入传统教育或者传统教育吸收佛教的教育方式、内容,这也构成了佛教教育的另一种形式。

20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史》[104]、《中国书院制度》[105]、《中国历代教育制度》[106]、《中国教育通史》[107]等有关教育方面的专著,都曾涉及少许佛教教育的有关内容。《中国佛教教育:儒佛道教育比较研究》[108]就是关于佛教教育的代表性专著。可见,21世纪以前的佛教教育研究还很薄弱。21新世纪以来,大陆学术界的佛教教育研究取得的成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清理佛教教育的历史

佛教教育的历史研究在学术界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李国钧的《中国教育制度通史》[109]将魏晋南北朝的佛教教育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个别传授阶段,僧侣为追求义理的领悟而拜师求学;二是寺院教育形态的确立,佛教教育被推广到整个社会,从而更广泛地实践着佛教的济世化俗功能。从事佛教教育的历史研究需要学者阅读大量的佛教文献,并且应用教育学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是进行佛教教育研究的基础。

2.关于佛教德育的论述

如高良在《论佛教德育思想》[110]中指出,佛教教导大众行善为乐,由此得到的善报将会离苦得乐。佛教在教义的宣传中,以苦和解脱为主题,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进行解脱;而最后达到的超越自我、自利利他、净土境界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要靠正确的修行。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佛教吸收儒教的内容,特别以孝道为中心教化大众。佛教多样性的道德教育手段,使佛教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合不同的人群。同时,克服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手段理论性、抽象性或者说是教条性说教的缺陷,而具有通俗化、形象化、神圣化、主动化的特点,因而很容易为广大老百姓所接受,承载于这些手段之上的佛教道德观念,包括业报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不杀生的思想,行善积德思想,也都得以深深地扎根于中国民众心目之中。

3.佛教医学教育

陈明在《古印度佛教医学教育略论》[111]中,对古印度的佛教医学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印度佛教医学的主要内容有治胎病、眼病、吐下、熏咽、灌鼻、针刀、药涂、咒术等,实际上不出“八分医方”的范畴。当然,它的理论是以佛教教义为支柱的,特别是关于病因方面的学说———业因说,具有典型的佛教色彩。虽然印度佛教医学具有一定的师承关系,但师徒关系并不严格。佛教医学教育是“五明”之一,是古代佛教教育的重要内容,

4.藏传佛教教育的研究

在佛教教育研究中,藏传佛教教育研究相对比较完善。就研究的问题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一是藏传佛教教育的历史。尕藏加将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时期、中兴时期、发展时期。二是藏传佛教教育的特点。华热·才华加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特点及现代性启示》[112]中,对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重师承、践行、专精、记诵、论辩值得现代教育借鉴。还有学者认为,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在教材、教学、学位等方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征。三是不同派别的佛教教育。四是藏传佛教的道德教育。严玉明在《藏传佛教的传统伦理教育体系之探讨》[113]中,则从内容、核心、方法、途径等方面,对藏传佛教的道德教育体系进行细致、周密的分析。由于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有很大差别,因此它的佛教教育有自身的特色。

5.近代佛教教育研究

同类推荐
  • 禅宗的基本常识

    禅宗的基本常识

    本书主要介绍了禅宗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禅宗的创建发展,还介绍了许多为禅宗作出贡献的高僧和一些著名的丛林清规的知识以及阐述禅宗文化的各个方面等同时还精选了历代许多富含深刻哲理寓意的禅宗公案。
  • 伊斯兰教史

    伊斯兰教史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佛教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产生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世界的广大人口,《伊斯兰教史》对伊斯兰教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将让读者对此教育有个较为全面了解。伊斯兰教是具有国际性、民族性和群众性的宗教,至今影响着世界的广大人口,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的长期和复杂性,加强对它的研究,着重根据它“借以产生和取得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去说明它的起源和发展”。伊斯兰教产生至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在这斯间,有众多的穆斯林学者,从自身的信仰出发,著书立说,从各方面阐述伊斯兰教。
  •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各地讲法汇集》、《随笔·杂记》、《晚晴集及格言别录》、《说律解经手书题记》和《书、画等的序和跋》五部分。
  • 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自古至今,世界各民族都有巫觋,文明古国尤为突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正是因为保持着古代文化的延续性,为巫觋文明的理性传承提供了绝佳的历史背景,由此也缔造了中国的道文化。道文化是继承巫觋文明的源头文化,形式上属于神秘文化,本质上体现了人类的灵性文化。丹道是道文化孕育出来的、掌握灵性文明的实践体系。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热门推荐
  • 变成机器人是什么感觉

    变成机器人是什么感觉

    我死后无处安放的灵魂被一个神拿去做实验了,还成功了?虽然这嗝屁的记忆不太对....那我现在是安心的继续咸鱼呢,还是用我这开挂般的机器身体大干一场呢?
  • 诛天伐命

    诛天伐命

    是非转罢成空,缘起缘灭,意念生消,到头来把一切成败得失都强加给天意如此,不禁指天而问,冥冥之中可有天意安排?任你独霸天下,风华绝代,长眠将寂,前尘思及,究竟命运编排了谁,谁又编排了命运,直道是,寻仙问道求不毁,可叹命运辜负谁,多少痴儿往复继,等来百年生死离,回首煮酒饮一宿,不知命数可在否。
  •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飞啸九天

    龙飞啸九天

    一场惊心动魄的武林纷争,他陷于万劫不复之境,他该何去何从?一段凄美绝伦的旷世之恋,他饱尝相思分离之苦,他能否缘续今生?在这个充满腥风血雨、恩怨情仇的江湖中,他为我们诠释了一种侠之大者、情之坚者的英雄情怀。
  • 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感恩故事

    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感恩故事

    本套丛书的故事精选白世界各地流传最广、最经典的故事,故事是孩子子最好的礼物,也是最有价值的精神食粮,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友谊、亲情、合作、感恩、机智、冒险、勇敢、承担、责任等。
  • 高校十五年

    高校十五年

    做为一个本科毕业就进入高校当老师的幸运儿,林建宁喜不自胜,高校十五年,她经历了什么?
  • 情陷豪门:首席的独家恋人

    情陷豪门:首席的独家恋人

    “唐总,夏小姐回国了,今晚她在电台有一个访谈。”某男:“备车,去电台。”半个小时后,某男气愤的拍打着方向盘,看着某女进了她初恋的车。翌日,“唐总,夏小姐去了飞扬集团,午饭是跟郭总在阑雅轩吃的。饭后她一个人去酒店休息,一直没出来,晚上的行程不详。”某男:“继续跟进。”“唐总,夏小姐正在跟星昊游戏公司的蓝少共进晚餐。”某男淡定不了了,狠狠地甩了手上的文件。“夏星彤,三年前,你爱那个人,我成全你,放你离开。可是现在你回来了,还到处拈花惹草,是那个人给不了你幸福吗?”好吧,拈花惹草就拈花惹草吧,反正带绿帽子的人也不是他,可是让他气愤的是,她怎么找了多少个男的,都还没想起他,那他到底是她的第几个备胎?
  • 重生之作精的追夫之路

    重生之作精的追夫之路

    1v1甜宠,偏执傲娇智商在线男怼怼Vs看起来傻帽实际双商在线睚眦必报的软萌妹前世,身为太子妃的穆轻舟摔了一跤,痴傻半年导致太子退婚,家破人亡。重生到她摔傻的那一日,今生她可不想做什么太子妃,只想盯着前世为她惨死的‘堂哥’温南宸。报仇,追夫.....只是仇易报,夫难追,那个男人根本不鸟她。越挫越勇的她在追夫的途中发现一个秘密,前世她痴傻半载不是意外而是阴谋,而主谋正是她爱惨了,却对她不理不睬的温南宸。他的目的是.......文案:洞房花烛夜,他却流连在别的美人那里,她心灰意冷,自己摘下盖头。这是她盼了两世的婚礼前世他惨烈地死在她面前,重生后她只想守着他。可这场婚礼本就是个阴谋,并非他心甘情愿。端起交杯酒,她轻叹一口气。烛火晃动,只觉身后一阵风,她腰间一热,温热的气息散在耳畔,“交杯酒为夫怎能错过?”她身体一僵,呼吸乱了节拍:“南宸...哥哥!”“改口!”男人清冽的声音响起。“侯,侯爷!”男人的手掌一用力,不高兴,“嗯?”“夫君....”他满意地抬起她的下颌,“这场婚礼确实是个阴谋,主谋就我!”本侯的小粉团子,本侯从前世谋到今生,呵,太不容易了。
  • 无聊d小说

    无聊d小说

    在一线城市A市,女主一天参加完同学聚会,在喝酒的路上被杀害,从此以后踏上了复仇之路。并因为复仇付出代价,有了婚约,并寻找同一仇人报仇雪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