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32500000074

第74章 佛教散论(32)

三国时期为汉传佛教初步形成做出突出贡献的译经大师主要有支谦、康僧会。“支谦和康僧会都是祖籍西域而生于汉地,深受汉地文化的影响。”[8](P.1]3)“支谦、僧会之注释者,注经之始。”[12](P.17)此二人是汉传佛教经典的奠基人。

“支谦生于中国,博览经籍,莫不精究。世间艺术,多所综习。遍学异书,备通六国语言。”“献帝末,汉室大乱,避地于吴。”“谦慨大教虽行,而经多梵语,未尽翻译之美。于是广收众经旧本,译为汉言。”“自吴黄武元年至建兴中,凡三十余年间”译得“大小乘经,约三十部。”“前已由支谶译出《道行般若经》,谦更努力试义译之。”[12](P.16-17)译成《大明度无极经》四卷,“使大乘佛教的般若系思想开始传行于中国。”[14](P.153)黄忏华评价支谦所译经典说:“辞旨文雅,曲得圣义。”[12]](P.16)任继愈先生评价支谦所译《维摩经》:“塑造了一个理论上‘不二’,实践上‘权巧’的‘居士’形象。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主要在于:他为一切剥削阶级的自我美化(以至神化),树立了‘榜样’,提供了依据。而他的历史意义则在于:通过维摩的言和行,正式宣告了小乘佛教的衰落、大乘佛教的隆兴。从此,声闻弟子逐渐退出了佛教的历史舞台;而‘菩萨’者流,则逐渐成了佛教历史舞台的主人。整个佛教,从此也就发生了性质上的根本变化。表面上,佛教好像更加‘发扬光大’了;而其实,佛教已从内部开始了它的质变、瓦解过程。”[15]](P.132)支谦对佛经的“义译”以及“曲得圣义”的效果,实际上是佛经汉化的体现,这意味着汉传佛教在法宝方面汉民族本土特征的体现。而其“质变”、“瓦解”即指印度佛教在汉地的发展历史的终结,随后开始的应该是发生了根本“质变”的汉传佛教的发展史。另外,从佛经翻译的表现方式来说,“支谦翻译的风格,对后来佛典翻译的改进,也起了不少作用”。“为了更好地畅达经意使人易解”,“他首先反对译文尚质的偏向,主张尚文尚约应该调和”。“要是从佛典翻译发展的全过程来说,由质趋文,乃是必然的趋势;支谦开风气之先,是不能否认的。”[11]](P.11)这也是支谦译经在汉传佛教发展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在促进佛经实现汉化的过程中,康僧会前进的步伐更大。“康僧会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兼有儒佛道三家思想的人。”“在佛教方面,康僧会步安世高阐学之后尘,并发展了他的思想。他把安世高的阐学从小乘提高到大乘的地位”,“还综合了儒家的仁、义、理、智、信的‘五常’和佛教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的‘五戒’内容,提出了‘慈仁不杀、清让不盗、贞洁不淫、诚信不欺、奉孝不醉’的‘五教’。另外,康僧会还把‘无名’当成世界之本,道家的思想在他那里表露无遗。”[15]](P.133-134)任继愈先生的上述论断足以证明康僧会在译经时已经全面注意到调和佛、儒、道三家思想,这则成为汉传佛教佛经方面的汉化特征的端倪。

尽管支谦、康僧会为汉传佛教佛经方面的本土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他们毕竟不属于汉民族,汉族第一个汉传佛教经师应是朱士行。前文已经论证朱士行是汉族第一个接受戒律的严格意义上的沙门,而他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意义却不仅止于此,还在于他是汉土僧人西行求法之始。更重要的是,他所求得的般若系佛典经后人翻译,已经鲜明地体现了汉传佛教佛经的本土化特征。黄忏华说:“然讲经之始,朱士行也。”“尝于洛阳讲竺佛朔译《道行经》,即小品之旧本,觉文句简略,意义未周。每叹此经为大乘之要典,而译理不尽,誓远求大品。”“是为此土沙门西行求法之始。”[12]](P.17-18)这说明,“朱士行之开西行求经先驱,系源于汉译般若经典之不完备。”[14]](P.155)朱士行西行至于阗,求得《放光般若经》,由弟子弗如檀送回洛阳。虽然“求得的经典虽只限于《放光般若》一种,译文也不完全,但对当时的义学影响却很大。译本风行京华,凡有心讲习的都奉为圭臬。”[11]](P.12)后来,竺法护、鸠摩罗什等人都翻译了该经,使“佛教界研究《般若经》的风气达到了全盛时期”。“般若学说于此时代之流行,对佛教中国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4]](P.160)而士行西行求得大品并被广译,正是佛教经典已在汉地被选择性汉化的有力证明。

据以上分析可知,汉传佛教经典的汉化特征在三国时期已基本具备。

3.从汉传佛教的传播载体来看

佛教的传播载体主要包括寺庙、佛像(画)、仪轨制度等多个方面。

首先,就寺庙而言,“此土有寺院之始”应始于白马寺。[12]2](P.5)但正如任继愈先生所论,“汉代也有少量的佛寺。主要是为了满足西域来华胡裔的宗教信仰,法律上不允许中国人出家做和尚。”[15]](P.3)换言之,汉代的寺庙是为适应外来文化现象而建立的,并不服务于汉民族的文化需求。从中国汉地佛寺的布局特点来看,“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布局形式,最早出现的是廊院式”。“据载,献帝时笮融在徐州所建寺院即是廊院式布局的。”[16]22(P.14-15)赖永海认为“中国历史文字记载中较具体地描述一个佛寺的最早文献”见于《后汉书·陶谦传》,“公元二世纪末,汉末三国之际,丹阳人笮融在徐州建浮屠祠,‘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采’”。[16](P.4)这一材料也说明,笮融之举实为建塔之举。“可知建塔在中国是很早的事”,而“塔是佛教纪念物”,“传到中国,与中国楼台建筑形制相结合,才形成中国式塔。”[5]](P.20)

上述材料说明,从建筑目的及其民族特色等方面来看,汉传佛教的寺庙最早出现应在汉末三国之际。

其次,就佛画而言,汉民族最早的佛画家应是三国时期的曹不兴。“旧传康僧会来到吴地传播佛教时,还带来印度佛教画本,当时画家曹不兴,即据以绘画佛像,成为名家。”[8](P.14)“三国时吴国曹不兴是最早接受西域影响的知名画家,谢赫评论他‘虽不该备形似,而妙有神韵’。其弟子卫协被尊为‘画圣’,后人评论其佛画冠绝六朝。”[5]](P.196)曹不兴、卫协则与顾恺之“并称中国最初的三大佛画家”[8]](P.27)。

再次,佛教的课诵、浴佛、梵呗等重要礼制也出现在汉末三国之际。王新认为“关于课诵的最早记载,见于《吴书·刘繇传》附记后汉笮融的事迹里,该记说:‘笮融者,丹阳人……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诵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17]](P.353)。

林子青指出,“随着佛教的输入,浴佛的仪式很早就在中国流传了。《吴书》卷四《刘繇传》附记笮融事迹说:‘每浴佛,多设酒饭……费以巨亿计。’这样大规模的佛教仪式,大概就是中国‘浴佛会’的滥觞”[18]](P.371)。

林子青说:“或称梵呗与印度之赞法并不相同,因为梵音和汉语的构造有异,无论用梵腔以咏汉语,或用汉曲而歌梵声,都有困难。故而佛教传入中国之初,译经事业虽渐发达,而梵土歌呗却未获传播。”“中国赞呗的起源,相传始于曹魏时代,陈思王曹植尝游鱼山(一作渔山,在今山东东阿县境),闻空中有一种梵响,清扬哀婉,独听良久,深有体会,乃摹其音节,写为梵呗,撰文制言,传为后式。”[18](P.378)高观如又指出:“魏陈思王曹植曾依梵僧歌咏的声调,运用佛经的题材以汉地文辞制造梵呗,为中国佛教音乐文学的开始。”[19]P.162)

综合全文可知,汉传佛教汉化后的僧宝特征即汉族僧人的最早出现应是三国时期的朱士行。就法宝的汉化特征而言,汉传佛教系统崇尚的大乘经典以及其适应汉民族文化的表现方式等应归功于三国时期的支谦、康僧会及朱士行等人。再者,汉传佛教的寺庙形式、佛画艺术及仪轨制度等的全面汉化也出现在三国时期。“自汉末至三国时期,是佛教输入中国内地并在中国社会扎根发展的时期。”[14]](P.155)而“三国时期佛教的传弘,虽然范围还不广阔,但已逐渐和固有的文化相结合”[8]](P.13)。三国时期实际上是中国汉传佛教的形成时期。

参考文献:

[1]《太虚大师全书》。

[2]赵朴初:《中国的佛教》,《现代佛学》1953年12月号。

[3]《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中国佛教”词条。

[4]李尚全先生:《中国佛教在台湾的命运·导言》,《寒山寺佛学》第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5]孙昌武:《中国佛教文化序说》,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

[6]方立天:《佛教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

[7]郭朋:《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齐鲁书社,1986年。

[8]黄忏华:《后汉佛教》,《中国佛教(一)》,知识出版社,1980年。

[9]林子青:《中国佛教仪轨制度·三·传戒》,《中国佛教(二)》,知识出版社,1981年。

[10]唐道宣:《四分律册繁补阙行事钞》卷2,《僧纲大纲篇》第7,转引自严耀《试论中国佛教戒律的特点》(《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3期)。

[11]吕澂:《朱士行(约三世纪)》,《中国佛教(二)》,知识出版社,1981年。

[12]黄忏华:《中国佛教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13]王志远:《黄河文化丛书———宗教卷》,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

[14]满昇:《朱世行西行求经意义之探微》,《寒山寺佛学》第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5]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出版社,1963年。

[16]赖永海:《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宗教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7]王新:《课诵》,《中国佛教(二)》,知识出版社,1981年。

[18]林子青:《浴佛》,《中国佛教(二)》,知识出版社,1981年。

[19]高观如:《中印佛教关系》,《中国佛教(一)》,知识出版社,1980年。

(吴海萍:浙江省博物馆)

同类推荐
  •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文学朝圣》写大手印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妙用,以及雪漠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实践大手印的生命轨迹,包括创作随笔、创作谈、作品序跋集、文化随笔、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开启文心、文学的精神、文学的故乡、文化般若、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本书回答了三个问题:文学衰微的真正原因何在?我们的文学将走向何处?文学应该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格?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学,应该在无常中抓住永恒,应该在虚无中建立存在,应该在虚幻中实现不朽;真正的文学,应该承载神性的大美,应该承载利众的大善,应该承载智慧的大真。
  • 佛教生死学

    佛教生死学

    广而言之,则社会、人类群体对这一问题的普遍解答,实为整个社会、人类文明创立的出发点和基石。揭开生死之谜,无疑成为人类智慧面临的要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生死之谜的破解,要比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工业新产品的发明等现实问题,更为现实,更为重要。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现代人的心灵圣经;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以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弘一法师半缘艺术半缘佛,将两世人生集于一身,虚云大师世寿120岁,经历过五朝四帝,两位大师的经历与才华令世人瞩目,本套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高僧大德的觉悟,为人处事的标竿。40副插图,含弘一法师亲笔书法。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清净

    清净

    在当今社会,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问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境要面对。不如先自我净化,让内心世界保持清净。《清净》通过大量的禅宗故事,从慈悲心、平常心、随缘、舍得、放下、活在当下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尘世中忙碌的人们在禅的智慧中修清净心。只有内心清净,才不至被各种境遇所牵引,才能远离烦恼,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清净》由孟阳编写。
热门推荐
  • 报恩论

    报恩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之狂暴德鲁伊

    末世之狂暴德鲁伊

    陨石天降,变异横行十年游戏宅慕天云携德鲁伊传承降临末世,血海争雄任你病毒难解,我有妙手回春任你尸行如海,我有猛兽成群大梦先觉天道酬勤一朝化龙游天际,拨云雾,觅生机
  • 限时婚约:陆少的天价宝贝

    限时婚约:陆少的天价宝贝

    和他结婚两年,却只是名存实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情省略号

    爱情省略号

    柯林与江严是在网络上认识的,柯林比江严大,她一直是一个不轻易相信爱情的女主角。在生活上,工作上她一直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她是一个内向的女孩,但又特别贪玩,她虽然称不上是全天下最最漂亮的女孩,但是她却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孩。在她身边也曾经有无数个男孩儿在她身边出现,但都由于他们太漂亮而让她不敢前进。她和江严每个人都各揣心思,都说网络是虚幻的,他(她)们之间的爱情又能维持多久呢?让大家拭目以待。
  • 给你的糖

    给你的糖

    离我最近的是你,离我最远的也是你,后来我终于明白,所有的悲欢都是我一个人的灰烬……我从不喜欢迁就,可为你,我却用真心妥协了很久……爱到拱手相让,你说难过不难过。
  • 空战之主导异界

    空战之主导异界

    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在默默为你守护!来到异界后陈飞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因为他成了默默的守护者之一。为了守护在乎的人,他制战龙,组战队,上蓝天,勇杀敌!陈飞的出现加速了异界的军备进程,改变了异界的作战理念,天上的硝烟最终止于猛龙的出现!景还在,人已逝,展翅冲天为了谁?蓝天梦,似云散,折翅身陨所谓何?刻骨仇,怎能忘,冲天一怒复血仇!毒蜂坠,敌血溅,漫天硝烟慰亡灵!情犹在,时不晚,重铸铁翼护亲朋!若无族,哪来家,音爆轰鸣震敌心!前世因,今生果,再凝热血铸军魂!蓝杉下,立誓言,不灭骷髅不入陵!
  • 龙游星域

    龙游星域

    八方星域,暗黑、轮回、杀戮、沧海、无尽、昊天、残月、浩渺---仙、妖、魔相互争霸。龙瀚宇为改变这一切而走上逆天之路。
  • 乱世始终

    乱世始终

    两个不同平行世界的对撞,故事从此开始......
  • 梦渺人生

    梦渺人生

    前世的遭遇注定了今世的隐忍,原本想安稳过一生的她是如何一步步被逼上“梁山”?她纠结一生的问题最终能否释怀?
  • 理智上的爱情

    理智上的爱情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当时光掀起一角,总能忆起一段时光。其实爱情很简单,需要我们去用情感追随而不是理智的判断,当理智成为爱情的主旋律,一切的山盟海誓都变得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