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32500000069

第69章 佛教散论(27)

此外,哲学和佛教共同关心的问题很多,比如死亡和人生。柏拉图在《斐多篇》中对哲学的描述———“哲学是死亡的练习”———简直就是对佛教的写照,对哲学的一种理解就是:“从事哲学就是学习如何死,或者上升到神性,或者理解作为存在的存在。……哲学思想是内在的行为,诉诸自由,是对超越的追求。”[14]同样的话用来理解佛教也无不可。当然,侧重点不同,哲学更多地思考死亡,而佛教立意在解决死亡问题。但佛教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毕竟和医学的方法不同,它是一种思维活动,改造的是人心(观念和意识),不是现实,从性质上说更近于哲学。佛教和哲学都试图通过思维改变人在世界上的生存状态。无论是内容、形式和方法,佛教和哲学都有不少共同部分。

由此可见,佛教具有哲学性。那么,用哲学的眼光来研究本身就具有哲学性的佛教,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

事实上,佛教不但具有哲学性,可以从佛教内部进行佛教的哲学研究,而且某些特定的佛教派别其本身就是哲学。方立天在其《佛教哲学》中认为,佛教有戒、定、慧三学,所谓佛教哲学就是其中的慧学和戒体的一部分,而戒和定主要属于道德修养学说[15],这在大体上说是对的,但是禅宗的“定慧等”,将定完全淹没和消解在慧中,同时否认了戒的存在意义,将自己的教义整个儿的变成了哲学,而这个哲学亦即生活,亦即道德修养。可见佛教和哲学的共存在理论和事实上都是可能的。从内部进行的研究佛教的哲学是合法的。

三、佛教中的哲学

应该认为,上节已经证明了从内部进行佛教的哲学研究是合法的。不过,佛教的哲学还有一个节外生枝的问题,原因在于“哲学”。哲学一词来自西方,如果如方立天所说,“慧”就是佛教哲学,那么,佛教有自己的一套语言和思维方式来构成“慧”,将佛教的智慧或般若来比西方的哲学,是外在的和表面的。准确地说,没有“佛教哲学”,只有“佛教慧学”,在佛教的话语系统中,没有“哲学”这个词。如果是慧学和哲学具有同等的学术地位,为什么要把慧学称为佛教的哲学,而不把哲学称为西方的慧学?佛教的慧学之所以被称为佛教哲学,这个名词就是依附西方哲学这个名称而来的。

因为哲学来自西方,又因为哲学影响到了全世界,所以对哲学可以有四种理解:

(1)严格狭义的,单指具有“两希”传统的西方哲学,或者还包括非西方国家对西方哲学的研究;

(2)狭义的,或称小哲学,包括西方哲学和用西方哲学的框架重新解读的非西方文化;

(3)广义的,或称大哲学,西方之外或者有哲学,或者没有。哲学之为哲学在于其性质,和地域无关;

(4)严格广义的,认为西方之外也有哲学,把哲学理解为包括西方哲学、印度哲学,或者佛教哲学、基督教哲学等在内的集合名词。

这几种理解不能并存,对哲学的认识和理解一般有个从前后相因的发展过程,以中国哲学为例,最初是学习了严格狭义的西方哲学,然后过渡到(2),“即就中国历史上各种学问中,将其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选出而叙述之”[16]。“所谓中国哲学者,即中国之某种学问或某种学问之某部分之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也”[17]。这是用严格狭义的哲学模子来套中国的学问,也就是所谓“哲学在中国”和“中国的哲学”,总有削足适履之嫌,这当然不能让中国治学者满意,中国的学者一直在寻求真正的“中国底哲学”,也就是寻求大哲学,继而进步到(4),发现中国学问中有些严格狭义的西方哲学中所没有的,可以作为中国自己的哲学。[18]

对“哲学”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佛教哲学”几种不同的理解:

持严格狭义的哲学观看到“佛教和哲学”,只有印度的“佛教”和西方的“哲学”,根本没有佛教哲学。

持狭义哲学观的“佛教中的哲学”含义是:用严格狭义的哲学范式来套佛教教义,会发现佛教于宗教信仰和修持之外的“哲学”成分。

大哲学观的主要工作是为哲学定性,以此判断是否有“佛教哲学”。

广义哲学观所理解的“佛教的哲学”认为佛教自身建构了一个新的哲学大厦,这个大厦的设计图纸和建筑材料都是全新的,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严格狭义西方哲学的新的“哲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佛教研究者大多肯定有“佛教中的哲学”和“佛教哲学”,但没有对此作深入的论证,还有的有意无意断言“佛教的哲学”的存在,只是这个佛教自己的哲学体系———真正的佛教的哲学———一直没有被有效的建立起来,所以佛教哲学到底是什么样子不得而知。而西方哲学界或者完全不承认佛教有哲学,认为佛教只是宗教,是对人生消极体验的粗劣解释和诉诸经验的神秘体验的混合物;或者只承认“佛教中的哲学”存在,他们对所谓佛教哲学的认同,停留在以他们的西方哲学观照佛教教义,找到某些共同语言的层面上,而且大多只在伦理学层面上进行比附,如“不走两边”的中观思想是“正、反、合”的辩证法,禅宗的“柳绿花红、火热水凉”是胡塞尔的“现象本身就是绝对的普遍的必然性,其自身保持着意义的统一”,“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就是斯多葛派的“道德就是过顺应人的本性的生活”[19],将佛教思想分解得支离破碎。

分歧产生的根本,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对佛教来说,“哲学”不是一个本土自生的词,而是一个译名,这决定了哲学的借用性,也就是说,哲学必然偏重指称西方哲学。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强调哲学对佛教而言是个外来词,就永远只能停留在“佛教和哲学”或“佛教中的哲学”的层次,不可能建构任何意义上的“佛教哲学”。问题在于,我们说哲学是个外来词,仅仅是指“哲学”(准确地说是philosophy)这个名词是个外来词,至于哲学这个名词所指称的对象,佛教不一定必定没有。这就像中国本没有“世界”一词,佛教传入后,《楞严经四》说“世为迁流……过去、现在、未来为世。”“界为方位……东南西北上下为界。”由此中国有了“世界”,但并不是说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就没有世界。中国人理解了“世界”这个词的意思,就知道“世界”原来就是“宇宙”,《淮南子·齐俗训》说“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都是指的人生活于其中的时间和空间,意思是一样的。所以,确立佛教的哲学的关键是对哲学的理解。在理解哲学时的一个常识是,我们不能够光从地域的划分上来理解哲学。哲学之为哲学,在于它的性质,与地域无关,那么,哲学到底是什么?

我们既然承认西方对哲学的“首创权”,也就肯定他们对哲学的理解、他们的定义和所划定的范围,就好比说,一群孩子,有的有石蜜,有的有面包,有的有窝窝头。现在有个孩子说:“我的面包是食品。”于是我们以这个孩子的所说的“食品”概念衡量,看石蜜和窝窝头是不是食品。如果这个孩子给食品的定义是:“食品就是面包,只有面包才是食品。”那么石蜜和窝窝头就不是食品,但如果定义是:“可以吃的东西是食品。”那么窝窝头和石蜜就是。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与此类似。

哲学(显然,我们只能分析philosophy,而不能分析汉字的“哲学”)由希腊的爱(philos)和智(sophia)构成,最初是个形容词,意思是“爱智者”,毕达哥拉斯最早将人分为三类:喜欢快乐的、喜欢活动的和喜欢智慧的。“哲学”最初是从人的特性和爱好来规定的。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而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则是从人的情绪和感受来解释哲学的起源,都与人的地域出身没有关系,决不至于说只有西方才有爱智慧或惊讶的人。

哲学没有公认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哲学是对普遍性的思考。《牛津哲学词典》对“哲学”的定义是:“对世界和种类的最普遍和抽象的研究。”黑格尔说:“哲学以思想、普遍者为内容,而内容就是整个的存在。”[20]佛教思考的恰恰就是普遍性问题,佛教中的“有”指的不是这个东西有或那个东西有,而是普遍的“万有”,“无”的情况类似。中观说中道、说空,无一不是最普遍最抽象的概念。西方有的学者认为,佛教,特别是原始佛教,只是单纯的人生指导学或伦理学,所以不是真正的哲学,佛教在生活艺术和道德的领域是智慧的,但不是形而上学的[21]。佛教当然不完全是形而上学,但佛教之有形而上学,是没有异义的。至于人生指导和哲学的关系,后面还将进一步讨论。

界定哲学的另一个办法是给哲学划范围,诚如金岳霖说的:“现在的趋势是把欧洲的哲学问题当作普通的哲学问题……以欧洲的哲学问题为普遍的哲学问题当然有武断的地方,但是这种趋势不容易中止。”[22]金岳霖并没有说欧洲的哲学才是哲学,而是说欧洲的哲学问题是普通的哲学问题。欧洲的哲学问题包括哪些呢?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对人类知识或哲学的划分很多,但一般认为哲学包括三个部分,即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本体论针对宇宙而言,研究的对象是存在,范围是宇宙,认识论针对思维而言,对象是知识或认识,价值论针对人,即广义的人生哲学。这三者,佛教教义中无不具备,世界是有是无、空是什么等是大小乘佛教长期争论的问题,因明和唯识论都在探求人类认识活动的内在奥秘,原始佛教就是从关注人生诸苦、求得解脱开始的。

最后,对哲学的界定还包括哲学方法,西方不接受佛教哲学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此,一个突出的例子是黑格尔在一般情况下都否定佛教有哲学,原因即在于佛教的思想中混合了很多神秘、狂热、证悟、感悟、非理性、非逻辑的东西,而这些都不是哲学。“我们所叫做东方哲学的,更适当的说,是一种一般东方人的宗教思想方式”,所以“东方哲学本不属于(哲学史)”[23]。

佛教虽然也讲究思维的缜密和严谨,但因为民族文化、思维特点、语言文字和翻译等原因,确实存在不少不确定之处,也没有发展出一整套术语系统。其次,佛教最初的目的在于解决人生问题,佛陀对外道提出的形而上学问题不屑一顾,他显然认为人生幸福比知识和真理更重要,而知识和真理不能必然的带来幸福,所以是不切要的、第二位的。这种态度和传统自然影响了对教义的逻辑论证。再次,有些佛教派别(主要是禅宗)在理解最高存在和终极的绝对者时,强调其不可言说、不可思议,在言及它们时往往“默默无语”,这在西方人看来就是缺乏理性的力量。[24]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佛教从本质上讲毕竟是宗教而非哲学,所以有理性更有信仰。比如三法印就是分两部分讲的,两部分都不可偏废。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道理,用的是理性、思辨和逻辑,到了最后关键的证得“涅槃寂静”时,就成了信仰,没有道理可讲。

对于方法的问题,首先,佛教并非只有证悟,它也有思辨和逻辑,前面已多有论证,而且佛教中有因明就是明证。其次,中国佛教特有的“默默无言”,被有的中国学者善意地理解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25]。是不是“非不能”虽不可断言,但现在可以一“为”试试看,如果今天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能够讲通“默默不语”的道理,至少说明佛教昨天的默默不语有“非不能,是不为”的可能性。最后,逻辑思维是否就是唯一的哲学方法和不二法门?这是个可以商榷的问题,冯友兰认为在哲学中,逻辑和直觉是互补的,“欧洲哲学观念得到中国直觉和体验的补充,中国哲学观念得到欧洲逻辑和清晰思想的澄清……未来世界哲学一定比中国传统哲学更理性一些,比西方传统哲学更神秘一些。”[26]

综合上述四个方面,基本上可以确定在西方人首倡和认定的哲学框架结构之内,“佛教哲学”是成立的。佛教哲学和西方哲学不同,它带有佛教的特点,也提供了新的概念范畴和思路。佛教哲学可以读作“在佛教文化背景下的哲学”,既是佛教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哲学,和西方哲学(读作“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同为哲学,具有同等的地位,而且可以影响西方哲学和整个哲学的发展。

同类推荐
  • 创造全面的人生(星云日记二)

    创造全面的人生(星云日记二)

    命运,不是由别人操纵,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不要相信命运能左右一切,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全面的人生。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 读禅阅世

    读禅阅世

    苏曼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精通中、日、英、梵等几种语言。在小说、诗歌、散文、绘画等领域,他都取得很大成绩。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热门推荐
  • 汉末二世祖

    汉末二世祖

    老天似乎开了一个玩笑,昔日杀手之王竟然穿越到了汉末最出名的二世祖身上!在这个金戈铁马,百舸争流的时代,豪杰沙场热血,名士谈笑风流,望族暗搅局势。文不成武不就的二世祖又要如何逆天改命,终止那茶几般的人生?
  • 震撼中学生的101个故事

    震撼中学生的101个故事

    当我们阅读历史,阅读生活,总会被一些人的经历和故事所感动,不仅仅是这样,我们还会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一些十分有益的启示,而这些启示会激发我们奔向未来的勇气。本书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们对知识的实际需要,通过大量查阅资料,耐心细致地筛选出101个故事,其中既有名人小传、民间故事,又有情感小语、心灵故事、生活小文,还有人生哲理、生存之道,这些无不影响着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使我们积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 霸道龙君快放手

    霸道龙君快放手

    她前世是龙王敖广的宠姬,为赎罪而自愿轮回。今生因能在水中畅游且能用琴声引人灵魂,成为臭名昭著的水妖女七公主,后被皇帝送给嗜血著称的武神泽王当和亲王妃。传闻他曾娶过两任夫人,但是都被他吸血而死,尹萱表示怕怕。她师傅说:“若不想死,那就用琴声引出23人灵魂,便能破你23岁将死于非命的轮回。”尹萱坚定回答:“徒弟一定会努力比您晚死!”没多久,她就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武神泽王竟然月月都要悄然忍受脱皮之苦,而且嘴里全是鲜血,模样恐怖至极!尹萱跪在自己师傅面前,没种的恳求:“师傅,徒儿现在就想死于非命,那泽王太恐怖了……”
  • 邪妃是天才神医

    邪妃是天才神医

    [·全文无虐]论一个外貌协会会长身为二十四世纪王牌杀手兼神医意外魂穿至一个架空世界,却又身为一个无头无脑霸道无理的废物女纨绔该如何生存?她哼哼唧唧,伸手搂过一旁的美男,有了美男就有了动力,冲啊!!!被扯过的美男宠溺的看着这个因他突发的善心救下的人儿,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就这样陷进去了,别人踹都踹不出来的那种.爽文不虐哦~
  • 穿越之不能没有你

    穿越之不能没有你

    因为一块宝玉和一个荒唐的预言,越妃晴被逼嫁给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可是当那块玉回到妃晴手上的时候,因为一个小意外,她竟然来到了一个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时代.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最想珍惜的一切,可是事与愿违......
  • 土豪老公,约吗

    土豪老公,约吗

    第一次见面,机缘巧合,走错了房间。一夜之后,不知所踪。“什么,我竟然有了儿子?”再次相见,携子前来。三年之约,看看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看风流倜傥的豪门老公如何拿下。土豪老公,约吗?暖婚暖爱,暖情暖心,欢喜爆笑,来约吧!推荐完结文《豪门婚宠:天大地大老婆最大》,墨冉好友慕容曜的故事,大家可以移步去看看的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暴走姐姐

    我的暴走姐姐

    父母离奇失踪,林静高中毕业就辍学,嫁给上海富商生育一子后离异,拉扯儿子杨兮和弟弟林笑过日子。林静创办了年华之恋咖啡屋,事业有成却不堪现状,悄然走上政坛,成为名噪一时的美女名人。姐姐在暴走,而林笑却经历着青春的洗礼,在一场又一场的商战,夺子之战和单亲家庭教育的战争中,他们将迎来什么样的结局呢……
  • 剑魂永驻

    剑魂永驻

    朝野之路,以谁为贵,皇权当属第一,威严不容丝毫侵犯!武侠之道,以何为尊,龙冠问鼎天下,权贵随即垂手可得!剑道,乃是武学至尊;剑魂,又是武学灵魂之所在,剑道上乘乃剑魂!拥有至尊宝物龙冠,不但可以得到旷世武功绝学——天风绝双谱,获得天下一流的上乘武功,而且还能拥有世间最珍贵的财富,受世人万代追捧与敬仰。五岳堂叶枫得此龙冠,展开手中利剑,舞出剑魂,斩尽天下不平之事。一剑在手,平定天下,安定乾坤,再次造就万世剑魂不灭之神话!
  • 重生之科技香江

    重生之科技香江

    穿越70年代的香港,满世界割羊毛来爆科技树,发展中国科技,以此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以现在21世纪的知识、脑洞和广阔眼界将会在另一个时空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又会诞生哪些精彩纷呈的故事……注:本文无系统,无奇葩金手指,非后宫,轻松种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