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21100000005

第5章 就这样活着(1)

叶荣宗

“太奶奶,您说人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还会死啊?”一个年仅四岁的小女孩,倚在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身旁,向老人发问。这位老人叫秋菊,问话的小女孩是她的曾孙。

看着小曾孙好奇的样子,秋菊老人用缓慢而有些颤抖的声音,回答曾孙的问话:“太奶奶很小很小的时候也跟你一样,只有这么一点点大。后来饭吃多啦,路走多啦,就长大了。再后来啊,也就变老了。老了不就是没有用了吗?没有用了就不能白白地吃闲饭。这时啊,专管生死大权的阎王爷就会把她叫回去喽。”

小曾孙像听故事一样认真,但对回答的内容似懂非懂,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直直地盯着她的太奶奶。秋菊老人也看着自己的小曾孙,然后将她搂进自己的怀里,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发。“不问了,不问了。太奶奶给你一个糖果吃。”秋菊老人从口袋里掏出两个糖果,剥了一个给小曾孙吃,另一个又揣进口袋里。

“太奶奶,我要回家了。”小曾孙口中含着糖果,有些支吾地说。“乖,回去吧,要走在路的边上。”秋菊老人说着,就在小曾孙的额头上轻吻了一口。

小曾孙迈着小腿小步地走了,秋菊老人却呆呆地望着小曾孙的背影,想着小曾孙刚才的问话,静静地回想起自己的人生往事。

秋菊隐隐约约的记得,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日本兵、国民党兵、当地的土匪兵等,打过来又打过去的,到处是兵荒马乱。当时她只有十来岁,父母亲种了几亩地,还在街上开了一间杂货店,算是能自给自足地过日子。母亲生她的时候是难产,后来就不再生了,把她当作宝贝,还供她上了几年的学堂。

就在她刚满二十岁那年的夏季,有一天大队的徐书记来到她的家里,找她的父母亲谈话。坐下来后,徐书记说:“据生产队群众反映,你们一家拥护党和社会主义,这是好现象啊。”听徐书记这么一说,秋菊的父亲深深地点着头回答:“是的,是的。”秋菊和母亲拘谨地站在一旁不敢做声。

秋菊的父亲给徐书记点过一支烟后,徐书记这才转过头看了看秋菊,问:“是叫秋菊吧。今年多大了?”秋菊有些脸红。还没等秋菊平静下来,秋菊的父亲就做了回答:“今年刚满二十岁。”徐书记又回过头对秋菊的父亲说:“时间过得真快啊,都成了大姑娘了。这样吧,我给你们做个媒,我那个侄儿旺根,比秋菊大五岁,身强力壮的,还是雇农出身,没爹没妈的,就过来插个门儿,你们商量商量。”

秋菊的父亲看了看秋菊和她妈的脸后,就对徐书记说:“难得书记亲自做媒,我们高攀了,高攀了。”徐书记这时用和缓的口气对秋菊的父亲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招进来也好续个香火啊,对吧。”秋菊的父亲又深深地点着头回答:“是的,是的。”

看着秋菊父亲的态度,徐书记这才站起身,用手拍了拍秋菊父亲的肩膀:“那我就等着吃你们的喜糖喽。”说完,徐书记才迈开腿出了门,离秋菊的家而去。

徐书记走后,秋菊跑进房里。秋菊的父亲和母亲,这才商讨了起来。那个旺根他们是认识的,爹妈早逝,没有文化,人很憨直,身体也挺结实的。就是有时仗着他叔是大队的书记,趾高气昂的不饶人。但就是这样,在那个年代,像秋菊这样的富农家庭出身,要招进来一个女婿,那是多么的不易啊。秋菊的父亲也是看着这一点才同意的。

那年的冬天,秋菊和旺根结了婚。

在秋菊和旺根结婚的十来年时间里,正好是举国上下大干快上的年代。生产队里实行的是合作化大生产,吃大锅饭,干集体活,有的去炼钢,有的在种粮,还有的修水渠开荒山去了。这时,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发扬,人际关系也大为转变。

秋菊的父亲新中国成立前开过杂货店,也算是有经验,被公社叫去供销社看铺位卖百货。秋菊的男人旺根,也因与大队书记的特殊关系,被派去大队当了通信员。这时,秋菊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大的儿子八岁了,取名建成,小的儿子四岁,叫建明。因要照顾两个小孩,秋菊和她的母亲被安排在生产队的后勤组里,秋菊的母亲参加煮大锅饭,秋菊主要负责磨豆腐和做米粉。

一家人虽然各自都很忙,日子依然过得很清苦,但生活倒也有趣和充实。特别是秋菊一连生了两个男孩,这更是令她自豪和骄傲的,也是一家人快乐和温馨的地方。

但是,好景总是不会太长的。那种集中吃大锅饭的日子维持不到两年,最终还是各家自起炉灶。令秋菊一家人感到高兴的日子,像一阵风一样刮了过去。紧接下来的是三年的自然灾害和“十年浩劫”的日子。

这十来年里,对秋菊来说也是惨烈的。村里没有地主、资本家,就拿她这家富农开刀,逼得秋菊与她的父母亲划清界线。父母亲经常被揪出来当作忆苦思甜的批斗对象,当作复辟分子叫去戴高帽子游街。父母亲年老体弱,不堪受辱,先后辞世而去。就在母亲去世的那年,已是四十出头的秋菊偏偏又怀上了,在冬天里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叫冬梅。

旺根这时还是大队的通信员,整天不着家的,还染上了烟瘾、酒瘾,要是听了不顺的话或喝多了酒,就打骂秋菊。秋菊在这个艰难的日子里,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幼小的女儿,苦熬着。只有膝下这三个子女,才是她人生的希望,为着这三个子女,她也得坚强地活着。

旺根在大队里当通信员,白天骑着自行车到处跑,通知这通知那,还要送信送报纸。晚上也经常值夜班,有时一连几天没能回家一次。这样子时间长了,秋菊也跟着习惯了。

当时大队在农闲的时候,就会组织一支群众业余演出队,起先演的是地方古戏,后来也演一些现代样板戏的片段。与秋菊同村的刘玉华,不仅长得人高马大,连声音也粗犷洪亮,经常被叫去演武生、卫兵等角色。由于是同村的邻居,演出后经常是旺根用自行车送她回来的。两人接触多了,自然引起村里人的议论,这风声也很快地传到了秋菊的耳根里。

有一晚在大队部演出后,旺根照例用自行车送那个刘玉华回家。进到自己的家门后,秋菊已为旺根准备好了一碗热面条,乘着旺根吃的时候,秋菊平和地对旺根说:“你老送玉华回家,村里人都有些议论了。你也知道,玉华的男人浑身是病,胃痛起来像猪嚎一样,咳嗽起来又像狗吠一样。”旺根听完秋菊的话后,就火冒三丈,一只手掌连同筷子往桌上狠狠一拍:“议论个屁,我这不是顺便吗?都管到我头上来了。”

秋菊见状赶紧安慰说:“这么晚了别嚷嚷,我知道你不会做出什么傻事。”听到父亲发这么大的脾气,两个儿子都从里屋跑了出来。旺根看着他俩惊诧的样子,这才压了压心中的火气,重新拿起筷子吃了起来,一直把那碗面条吃个精光。

打这以后,尽管秋菊的耳朵里也传来了旺根把玉华留在大队部里睡,连肚子都搞大了等传言,但秋菊只字不再向旺根提,照样过着她的小日子。

到了“文革”的末期,农村相对地平稳了下来,生产队集体劳动仍然是主要的形式。这时的旺根,已升任大队的副大队长,兼任大队兴办的柑橘场场长,脸上更加风光了,也增添了不少傲气,跟秋菊说起话来就像是命令似的。

有一天酒足饭饱后回家,旺根大声嚷着秋菊:“快拿盆水来洗脚。”秋菊嘴里没有吭气,但还是依着拿来了一盆温水,帮着醉醺醺的旺根洗脚。旺根抽着烟,慢条斯理地对秋菊说:“建成都二十了,过两天就跟我到山场去做工,总比在生产队劳动好吧。你帮他收拾一下衣服和被子。”秋菊虽然有些舍不得,但在当时,柑橘场做工收入高一些,也好赚点钱今后娶媳妇用。

秋菊心里还想:“有个儿子在身边盯着,旺根总不能过于放肆吧。”因为,这几年旺根在外混,秋菊的心里总是毛毛的。

在旺根这个副大队长的极力推荐下,刘玉华终于当上生产队的妇女主任,在生产队一些重大工作和问题上有着决定权。刘玉华是瞧不起秋菊的,也是由于女人的那种忌妒心。秋菊早年念过几年书,会用算盘加减乘除,认得报纸上的字,收音机里的普通话也能听懂。而刘玉华只会数几张钞票和写写自己的名字。这个刘玉华生性好强,就是怕有人比她强,或有人某些方面比她强。她与旺根的关系,她料定秋菊是知道的,但她认为像秋菊这种女人是不敢怎么样的。为了抬高自己,她必须打压别人,特别是她自己认为的对手。

评工分那天,大部分妇女群众说秋菊做事情认真仔细,从不挑拣和偷懒,建议评个八分。可刘玉华就是不同意。她说:“秋菊干起活来慢吞吞的半死不活,再说干重活儿也不行,最多评个七分半。”坐在墙边的秋菊用无所谓的目光望着窗外,个人只表态同意评七分半。

生产队的工作是每个晚上安排,第二天才出工的。对妇女的工作有时是由妇女主任安排的。刘玉华总是把一些累活、脏活,安排给秋菊,比如冲洗公厕、挑粪施肥等。当然,秋菊都会认真去做。在秋菊的心里,活是公家的,也都得有人去干。

有一次晒谷子时为防雨淋,全队妇女集中来收场,刘玉华就叫秋菊在门边称重计量。由于人多场面上乱,结果一连统计了几次,总数都不一样。刘玉华气急败坏地当场破口大骂:“你只会陪男人睡觉还能干什么,这不是有意破坏社会主义吗?”一些妇女群众赶紧把生气的刘玉华拉走。秋菊装着没听到的样子,继续查着本子,累计着数量。对于刘玉华过分的谩骂她是不会搭理的,她认为与刘玉华那种人相处,不理尚安,理了更添乱。

其实,刘玉华是外强中虚。家里家外的压力,使她的内心产生变形,甚至是提前进入更年期。刘玉华的丈夫长期患病,三天两天的要打针吃药,两个女儿都在大队的柑橘场做工,一个小儿子还在上中学,这里里外外靠她一个人打点,也属不易了。再说,丈夫要嘛胃痛要嘛咳嗽,单住在一个旧屋里。她晚上难得有个男人搂着抱着,这心理不生忌妒不变形那才怪呢。所以,玉华与旺根的关系,或者有没有跟其他男人的关系,生产队里的人只要没有亲自撞见,也就不会去多管闲事了。

不久,刘玉华的丈夫因胃病住进公社的医院,一检查发现是胃癌晚期。生产队的人按惯例抽空去看他,亲戚朋友轮流着守夜看护。按说秋菊与刘玉华家不沾亲不带故,而且“文革”搞批斗那几年,就是刘玉华的丈夫,押着秋菊的父母亲到处去开批判会的。如今,生病住院的事与她秋菊有什么关系呢?但秋菊是一个重感情又放得下的人,现在刘玉华手忙脚乱的,秋菊也不忍心看下去。她经常有事没事的就往公社卫生院去,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还经常帮着守夜看护,安慰刘玉华一家人。为了不影响刘玉华的儿子参加高考,秋菊还把刘玉华的儿子叫到家里来吃饭,还帮着刘玉华家里养猪和冲洗猪圈。

刘玉华的丈夫,终于不治而亡。送葬的那天遇着倾盆大雨,门内门外都是泥水,帮忙的人吃过寿饭后,各自回家了,而刘玉华一家还在悲痛之中。秋菊看在眼里,留了下来,帮着清洗餐具和冲洗地板,风里雨里又忙了两个多小时。结果,秋菊回到家中后,就感冒了三四天。

打这以后,刘玉华对秋菊有了好感,两人往来和交谈多了起来,刘玉华也不再打压秋菊了。而秋菊呢?她并不求感恩,她仍然这样宽宽松松地出工做事,仍然这样尽责尽力地为人妻为人母。

又过了几年,遇到政府对农村实行改革,大队改叫村委会,生产队也按地名叫村了。以前的生产队,把耕地和牛、农具等按人口分到各家各户。村委会的村长、书记重新选那些年轻的有文化的人担任,旺根自然就退了下来。柑橘场采用竞标承包责任制,旺根这个场长也下岗了,只有大儿子被当作青年骨干留了下来。

社会的变革有时是无情的,也是无奈的。旺根一下子从大队副大队长和柑橘场场长退到没有一官半职,重新回到家里扛锄头干农活,一下子很不适应,也使他对现实的社会很不满意,整天成为醉鬼不说,还经常拿儿子、儿媳特别是秋菊当出气筒,闹得家里鸡犬不宁伤了和气,经常是地里的活没人干,家里的活没心做。

最后只得按农村的习俗,以男儿为主各自分家。旺根就和大儿子一家人过,秋菊则与二儿子一家人过,算是每个儿子分养一个老人。父母则从主事的地位上退了下来,由儿子辈们顶上,一家人变成了两家人,各过各的,家庭矛盾得到了一定的化解。

同类推荐
  • 童年

    童年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
  • 北京风雨

    北京风雨

    江河像往常一样在上午十点半醒来的时候,妻子萧唯已经上班去了。拥着散发着他和她混合的体息的被子,他微微地盍了眼,享受着残余的一夜好睡。
  • 回忆一桩凶杀案

    回忆一桩凶杀案

    现在是2012年3月2日晚上9时30分,我试着开始写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叫第八感觉,还是叫第八感觉前的一个跟头,或者是叫其他别的什么名字,不好意思,我还没有想好。
  • 流年

    流年

    短篇小说集《流年》包括:杨婶、一个时代的背景、储小宝的婚姻、走在阴道上的青年、性的童年、叔叔和他的女人们等几部短篇。
  • 命运

    命运

    展示的是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沉浮。时间跨度较大,跨越了从20世纪30年代到七八十年代的时间长河,这中间有很多大的历史背景,如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遭受的外敌侵扰,鸦片流毒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伤害与冲击,还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在不断地奋斗和探索中,中国终于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富裕之路。主人公曾源是一个出生于旧社会贫穷人家的苦孩子,但他积极上进,从军大半生,有着丰富的经历与体验,其人生在社会大背景下,跌宕起伏,激烈,深邃。
热门推荐
  • 善良的死亡骑士

    善良的死亡骑士

    一个品行拙劣的纨绔子弟,一个轮回万世的强大灵魂,一柄奇异的利剑。成为死亡骑士之后是否注定要走向堕落?原来普罗维登厚厚的城墙依然抵挡不住脆弱的人心,在人性的善与恶面前,天使与魔鬼,不过尔尔!且看一个善良的死亡骑士如何成就伟大的传奇故事。
  • 破解电磁场奥秘的天才:麦克斯韦

    破解电磁场奥秘的天才:麦克斯韦

    记述了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的科学人生,他是继法拉第之后,集电磁学大成的伟大科学家,他依据库仑、高斯、欧姆、安培、毕奥、萨伐尔、法拉第等前人的一系列发现和实验成果,建立了第一个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科学地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揭示了光、电、磁现象的本质的统一性,完成了物理学的又一次大综合。
  • 娇妃轻狂

    娇妃轻狂

    “条约一,不许跟其他男人眉来眼去。条约二,不许在我面前提到其他男人。条约三,不许跟其他男人有肢体上的触碰……”“你太霸道了!”“对!我就是霸道!只对你霸道!你记住!你是我的!只能是我的!”他爱她,爱到骨子里去了;他爱她,爱到生命里去了;他爱她,爱到可以放弃江山;他爱她,爱到可以放弃性命!时光不及你的眉眼阡陌,岁月不及你的容颜迷惑,世事不及你的心墙难过,江山不及你的白首一诺。“君心不改,琴心不悔。”她勾着他的脖子,吻上了他的唇。
  • 滋兰树蕙山房同心录

    滋兰树蕙山房同心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山有扶幽

    山有扶幽

    一只身怀创世之神力量外加性格蠢萌的山鬼逯绮烟在罗浮山待着无聊便想去蜀山学法术,顺便避个暑。待在蜀山众人羡慕的玄位整天无所事事的,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欺负欺负师兄,调戏调戏师妹,总之就是一天闯祸,捉了妖龙又放了妖龙,啥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诅咒的应验逯绮烟渐渐的爱上了身为丹丘不死之神转世的白亓,她想爱可是姻缘石上永远没有逯绮烟的名字,只是虚无一片……可是她依旧执着的孤守了一段不会开花结果的爱情,蜀山掌门死了,她被误会成凶手?当暮苏毓一剑刺中逯绮烟的心口的同时,白亓终于知道他爱的是谁。一千年前的夙愿和诅咒在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PS:来来来,瞧一瞧看一看,喜欢的话给个票啊,嘿嘿嘿~
  • 从斗罗开始当皇太子

    从斗罗开始当皇太子

    我叫雪清河。八岁那年救了一个叫小雪的小女孩,收他为侍女。十岁的时候父皇要为我举办狩猎大会,怎么办怎么办,在线等,怎么破。
  • 我真的真的不是恶人啊

    我真的真的不是恶人啊

    恶人、善人,枭雄、英雄,我是谁?成功的路上永远都有累累白骨,那都是我的踏脚石啊!
  • 把影子扶正

    把影子扶正

    李修能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懦夫,但是从乡下走出来,总是不时被人安上“懦夫”的名号。所以,李修能心里也不时地暗暗发狠:“我争这一口气,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要告诉你们,我并不是一个懦夫”。
  • 凤霸天下,逆天而行:重生二小姐

    凤霸天下,逆天而行:重生二小姐

    一个现代的杀手,在做任务时被杀,重生到一个以武为尊的异世,原主是嫡系二小姐,但因为太弱,天生废材,经常被姐妹欺负,但因为女主的穿越,她的一生开始变得不同,她屹立在最高处,俯视全世界!
  • 日本的属性

    日本的属性

    日本的产品为什么质量好?日本人为什么喜欢樱花?日本人为什么特别团结?日本人对宗教的态度如何?日本人对东方文化的继承如何?天皇对日本人的意义如何?翻开本书,你都能找到答案。本书从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三方面介绍日本,旨在向读者展示日本的风土人情,以及其背后隐藏的日本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从根源上解读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