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10700000024

第24章 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1)

——访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

按语:自号山人的济群法师,居于五老峰阿兰若处。阿兰若为梵语音译,意为寂静处。此处曾是近代高僧弘一大师住锡南普陀期间的掩关静修之地,如今,刻有弘公手书的甘露井依然泉涌汩汩,清冽如昔。

泉边品茗,岩下步月,如此闲适的山居时光,并不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事实上,它距闹市不过几步之遥。但能得门而入,无须跋涉,便是别样洞天。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穿过甘露井所在的几重岩洞,是掩映在竹影中的石砌禅房。屋中素朴的白墙上,挂着“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的木刻楹联。

这副集自《华严经》的对联,不仅彰显了大乘自利利他的核心精神,也是兰若主人始终不变的愿力所在。

正是在这份愿力的推动下,十多年来,法师往返于兰若与尘世之间,法音广宣,度众无量,足迹遍布海内外各地。由他参与创办并担任导师的戒幢佛学研究所,也在多年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当代的佛教教育体系。弘法教学之余,法师还以文字般若与大众广结法缘,目前,已出版人生佛教、修学引导、戒幢论丛、以戒为师四大系列丛书三十余册。其中,既有接引初学的启蒙读物,也有深入经藏的研究论丛;既有面向信众的开示,也有僧团建设的指导。他对经教义理所作的现代诠释,使无缘亲聆法音的读者得以品尝法味,啜饮甘露。

日益繁忙的法务,使法师独享山色的闲暇相应减少。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月,法师先是作为“西园戒幢律寺第三届菩提静修营”的导师,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佛子作了为期三天的《心经》讲座,并为营员传授三皈五戒、菩提心戒,主持西园夜话、传灯法会。紧接着,为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学员们讲授一周的《沙弥律仪》。然后又前往厦门,参加“第三届厦门佛事用品展”的开幕式。展会上,组委会特别提供了近百平米的展位,用于济群法师佛学系列丛书的展示与结缘。月末,由法师发起并主持的“佛法与心理治疗”研讨会又在戒幢佛学研究所拉开序幕,这是国内教界和心理学界的首次正式对话,来自各地的法师及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舟车劳顿中的法师,依然有着山居时的淡定和从容。或许,这正是一个修行人“以出世心行入世事”的境界吧。因为慈悲,所以入世度众;因为智慧,所以不著世间。

带着对方外之人的好奇和向往,记者采访了济群法师。

问:法师是如何选择出家生活的呢?

答:其实我出家的经历很简单,当时年纪还小,对佛法和社会都没什么认识。之所以会选择出家,主要还是因为受家庭影响。如果说当时对佛教有什么印象的话,那只是好感而已,而且这种好感还很朦胧。因为家中常常接待很多南来北往的出家人,也就结识了不少僧人。或许是缘分吧,他们都很喜欢我,经常带我到各个寺院去。我从小就很喜欢寺院的环境和生活,所以,出家对于我来说是非常自然的选择。

问:按佛教的说法,法师可谓“童真入道”,这对于您日后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童真入道的确是很关键的因素。也就是说,在我尚未被世俗染污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出家生活,而佛法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另一个角度说,童真入道又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受佛法教育,从而对我的成长和人格形成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问:古德时常赞叹童真入道,这似乎与现代社会提倡的早期教育不谋而合。那么,法师是否认为童真入道是成为一个僧人的最佳起点?

答:教界童真入道的人也很多,但其中有不少人的成长道路却和我截然相反。他们像我一样早早就出家了,在那样的年龄,也谈不上什么明确的人生目标,多半只是受到家庭影响。如果剃度后不曾从学佛中获得法益,对外界诱惑就不具备抵抗能力。随着年龄渐长,开始和社会有所接触,往往会因各种原因回到尘世。这几年,佛学院毕业生中还俗者不少,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从小出家的。

由此,也促使我对童真入道的问题产生了反思。我认为童真入道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年龄上,可以有更多时间来修学佛法;二是在僧格养成,因为一张白纸更容易接受佛法熏陶。但这两点优势,又恰恰是它的不足之处。少年出家,文化基础多半薄弱,不利于将来对佛法的深入研究。再就是对社会缺乏了解,往往缺乏免疫力。

和童真入道不同的是半路出家,它也同样有利有弊。其优势在于:世俗生活都已经历,既然发心出家,也能自觉将这些放下,不易产生动摇。另外,多数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经验,为今后深入经藏、利益众生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不足之处在于:经历了长期的世俗生活,习气往往比较重,而人到中年后,性格多半已经定型,再要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气就很困难。这种人如果没有强烈的出离心,又缺乏良好的修学氛围,在寺院不用生活多长时间,就会原形毕露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很难说孰优孰劣。

问:曾在法师的著作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似乎生来就是为了出家的。”当时非常感动,我想这就是佛教中常说的“善根深厚”吧!

答:无论学佛还是出家,善根当然非常重要。就像一棵树,如果根扎得深、扎得稳,就有能力抵御外来冲击。尤其在现代,仅靠寺院的一道围墙很难与社会完全隔绝。所以一定要对出家身份有足够的认同,而其中关键就在于对三宝的信心。

就我自己来说,出家过程虽然比较简单,也比较感性,但通过对佛法的深入学习,使我更坚定了这一选择。因为弘法的原因,对社会有了更多接触之后,越发认识到,追求真理、智慧和解脱的人生是最有意义的。此外,出家生活清净自在、无牵无挂,也非常适合我的性情。

问:您出家时,应该是宗教政策尚未落实之际。在那个年代,您是如何开始出家后的修学生活?

答:的确,当时宗教政策还未落实,佛教仍被社会视为封建迷信。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整个教界的修学环境并不理想。

我最初是在福建宁德支提寺,当时出家人白天种田,早晚上殿,生活条件极其简朴。在现在的人看来,应该说是相当艰苦。但他们都真心向道,信心道念非常坚固,没有谁是为衣食而出家。老和尚们生死之心很切,就是在那时,我才知道出家是为了“了生死”。虽然还不懂得“了生死”究竟是怎么回事,但现在回忆起来,应该是我最初接受的佛教教育。其后又到福建闽侯雪峰寺,基本还是继续这种农禅并重的生活。这一方面使我养成了山野之人的气质,并始终保持对大自然的喜爱;一方面也为僧格养成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段时间的生活,对我日后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尤其不能忘记的是,在我成长过程中亲近过的三位老人家,一是福州鼓山涌泉寺的普雨老和尚,二是莆田广化寺的圆拙老法师,三是厦门南普陀寺的妙湛老和尚。他们成就我出家,成就我上学,成就我静修,给我修学上的指导,给我创造弘法的条件。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各种做人做事的美德,终身受用不尽。这也使我想到,一个人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依止善知识的重要性。

问:在今天,无论社会还是教界都有了巨大改变,修学环境更为宽松。法师是否认为,您当年所经历的生活,对其他初出家者也非常重要?换句话说,对于刚剃度的人,什么环境才是最理想的?

答: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于刚出家的人来说,最关键的,是接受成为一个僧人的基本教育,也就是造就僧格的教育。关于出家后的教育,在佛教戒律中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如沙弥必须依止自己的亲教师,不可独立生活。即使受过比丘戒之后,还须“五年学戒,不离依止”。此外,刚出家也是僧格养成的开始,必须有善知识指导,有如法的修学环境。刚出家的人,大多有良好的初心,但不易持久。有句话叫做“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三年,佛在西天”,这份初心为什么会变质呢?关键还是因为出家后未能继续长养这一发心,结果半途夭折。

问:法师后来又就读于中国佛学院,并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又在教学之余从事弘法活动,面向社会及高校开办佛学讲座。当时弘法在国内尚未普及,整个社会对佛教还是充满了误解,此举可谓开风气之先。那么,法师又是如何走上弘法道路的呢?

答:在中国佛学院学习时,还不知道弘法是怎么回事。因为出家前文化和佛学基础都比较薄弱,所以只知道如饥似渴地学习。毕业后来到莆田广化寺,在后山一个僻静的地方继续学习。读书之余,也在佛学院讲课。广化寺的几年生活,使我在佛学院所受的综合教育的基础上,对戒律、俱舍和唯识有了进一步的研究。1988年来到南普陀寺,在阿兰若处静修。这种清净自然的环境,对我的学习、修行和弘法事业都有很大帮助。

同类推荐
  • 中国回族暨伊斯兰教研究

    中国回族暨伊斯兰教研究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都与伊斯兰教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回回民族与其关系更为密切。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禅意人生

    禅意人生

    本书的内容性质,是以禅法的观念及禅修的方法,通过深入的体验及简明的介绍,推广到人间的现实生活中来,以期使得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层次、教育程度的社会大众,都能分享得到挥法的利益。若能定时禅修者,本书中提供了基本的撵坐方法;若是忙碌异常的人士,也不妨试著用本书中介绍的禅修观念,调整自我,消融自我。
  •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禅的智慧

    禅的智慧

    本书以参透世理人情的智慧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禅的入世智慧,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禅在心中心中有禅,处处即禅心不妄动,超脱化外原本无物,何染尘埃等六部分内容。
热门推荐
  • 末日之带着系统横行到结局

    末日之带着系统横行到结局

    傅叶穿越了,穿越进了游戏里,阶段处于丧尸爆发的初期。她以为乖乖完成任务通关大结局就可以完美撒花回到现实世界,结果遇到个坑货系统。无法改变的剧情,让傅叶不停的借用游戏里各种npc的身份走剧情,连个自己的身份都不能拥有,一把心酸。[简介无能]实际上这是一个女主穿在一群短命的炮灰npc身上,而npc死期将近,她想尽量给她们的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不留遗憾的故事。(女主金手指贼粗,苏爽宠文,有男主。放心入坑,不虐哒。)本文又名:《系统太坑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无良系统之末日风云》
  • 武乱三界

    武乱三界

    这三界中没有什么妖是我砍不死的!这三界中没有什么神是我斗不过的!老天赐我这副身躯,就是要我来治理你们!
  • 军旅争斗:腹黑军官机智女兵

    军旅争斗:腹黑军官机智女兵

    痛心的失恋,让她从内心诅咒那个男人千百遍;酒吧中,她想好绝计报复那个男人。可惜莫名穿越,她竟变成女兵,那个和死男人有相同面容的居然是她长官,什么鬼?好在她智商超人,扮猪吃虎,惊得众人五体投地。不过······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中,智商不如人有何办法?好吧,她只好放下仇恨,他们重新开始。
  • 赤染秋袖

    赤染秋袖

    一个人是丞相之女,一个只是默默跟在她身后保护与喜欢她的人。年幼时,她只跟在她的谨哥哥身后,完全遗忘她身后那个人。二八年华,她的父亲发动赤桥事变,虽然成功的帮助另一人登上皇位,但她的谨哥哥却也沦为阶下囚,被她的父亲囚禁在府上。年幼时,她问:“谨哥哥,你将来娶我吗?让我做你的妃子好吗?”她的谨哥哥回道:“好!”事变后,她的谨哥哥主动问她:“秋袖,我现在以这种身份娶你,你可接受?”她被喜悦冲昏了头脑,想都不想就答应。但迎来了背叛。她的谨哥哥大喜之日拿起剑指向了她,他将昏迷的她抱在怀里,死死护住。“我说过,我会护她一辈子,不管她是何种身份。”
  • 天地之木

    天地之木

    轰鸣的铁兽,濒危的世界。袁游穿越而来,脑海中有一颗记载直指道尽功法的石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品萝莉韩娱行

    极品萝莉韩娱行

    宋清酒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穿越(附身?)到自己的表妹身上。宋清酒表示很无奈,自己刚要大学毕业,居然因为踩到一个香蕉皮耻辱的挂了。呵呵呵——这是什么鬼?!自己的小表妹居然跑到了韩国的S/M公司去当练习生。好吧宋清酒表示对这个表妹一点也不熟。但这个小表妹家里好像很腻害的样子。但要不是当初自己的父母不同意自己当明星,她也早就去当明星了。毕竟人家内心还保留着一块少女的净土。好不容易穿越(附身?)了吧我就勉为其难的帮你完成心愿吧~好吧这其实就是一个傲娇女人穿越到自己表妹身上靠着萝莉的外表勾搭许多汉子的心的故事~
  • 黄金年代

    黄金年代

    八九十年代改革春风如春雨般潜入人们的生活,在那个年代一件件带着传奇色彩的事情如雨后竹笋冒出尖尖脑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我的母亲就是从那个时代走出来的。作为儿女,我想执笔将母亲的经历记录下来,更想用笔墨弥补母亲心中的遗憾。这种遗憾刻骨铭心。
  • 第一剑宗

    第一剑宗

    “一生纵横,怎可为他人称臣!”
  • 纯情ladygaga

    纯情ladygaga

    LadyGaga在一次采访中,曾说过一句颇有深意的话,她说道:“一开始人们都说LadyGaga是个谎言,没错,我是个谎言,可我每天都在努力将这个谎言变为真实,我的假睫毛、我的唇膏、我的假发都是谎言,可最终,它们都成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