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0900000033

第33章

概括起来,所谓还原论(Reductionism),就是认为高级运动形式可以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从还原论派生出来的方法论手段,就是对研究对象不断进行分析,恢复其最原始的状态,化复杂为简单。应当承认,还原论是有一定道理的,事物的不同层次间肯定存在某种联系,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之间肯定存在亲缘关系,与此同时,也不能不看到,低级水平与高级水平间有质的区别,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无法替代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特别是在无机到生命的历史过程中,有许多随机因素发挥决定作用,并作为“信息”储存于生物分子的结构中。在这个意义上,尽管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但人的心理这样的信息是组成人的细胞所根本没有的,因而不可能经由细胞去研究人的心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为系统论揭示出来,是反对还原论的重要依据。

回到文章开始,经验总结的缺陷在于把现存的某个事物、现象、表现归结为它的形成条件和因素。即使这些条件和因素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也无法重构出同样的事物、现象或表现,这是症结所在。一个人现在怎么样,当然和他的过去有关,和他目前的生活环境有关,但无论如何,在他的过去和现在之间没有直接的通道,他目前的生活环境也难以充分阐明他的成就和心态。要回答钢铁究竟是怎样炼成的这个问题,还原论会有一些帮助,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甚至不能在根本上揭示问题。

阳光里的聊天

阳光这么好,猫在屋里读书实在是可惜,还是出来聊聊天吧。

聊点什么好呢?随便聊什么好了。聊天是不需要准备的。在特定情景特定的氛围中,自然会有合适的话题冒出来,你一句我一句,起初有一搭没一搭,聊着说着,感觉就出来了。

我们从天气聊起。就像两个人在街上相遇,往往从天气开始拉呱。我说今天的天气不错,你说这样的天气适合外面溜达,我说就是有点风,你说风还可以接受。不知怎么,就说起了往事,你的往事和我的往事。往事是不大对旁人谈及的。它是我们心底的秘密。或者说,往事原本是各自的故事,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对你谈起我的过去,也就是把我的现在展现在你的面前,这是信任,也是寄托。把自己的过去告诉给对方,它也就成了两个人共同的故事。

偶然邂逅的两个人,因为多少了解对方的过去,俨然就是老朋友了,仿佛很多年前就已相遇相识相知,而今的谈话,也就成为老友重逢,故知叙旧。时间感就这样培养出来。我好像看着你一点点地长大,从你的童年、少年到青年,而我可笑而荒唐的成长史也一定在你的面前栩栩如生吧。我从自己的时间闯进你的时间,你也涉入我的时间,时空的错位就这样发生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时间概念扑朔迷离,渐渐模糊起来。历史成为共同的历史。那吹拂过你的风,也罩在我的头上,我呼吸过的空气,也弥漫在你的周围。

在聊天中,我们很少使用成语。在言文不一的时候,成语更多地适用于作文,言文接近一致的时候,成语会渐渐消失吧。我一直不喜欢用成语。成语有它的好处,譬如,概括能力很强,用很多字词依然表达不清的东西,一个成语蹦跶出来,一切就都条分缕析,高瞻远瞩。成语里积聚了民族的文化经验,活学活用成语,是融入民族文化生命的捷径。这样一来,成语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它不怎么能体现我们作为言说个体的生命体验。急急忙忙地用这个或那个成语,往往把我们自己的独特感受轻易地交付给某个业已成型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独特感受也就消磨殆尽,荡然无存了。

聊天中,我们使用的字词再简单不过。一本厚厚的汉字大字典,经常使用的不过区区几百字,至多不超过一千字。越是简单的字,生命力反倒越顽强。想想看,大家说来说去,用来用去,都不能离开它们,似乎平淡无奇,似乎老生常谈,可是,离开了它们,聊天还可能吗?有学问的人,难免用一些常人不多用的,只有古书里出现过的典雅字词,不过,他们的学问,更多地体现在使用常人都用的字词时,赋予不一般的意思和意义。甚至,只不过是那么一些味道。那味道和学识有关,和阅历有关,和道德有关,和生命有关。就像拨打电话,不同的对方不同的“你好”,味道大相径庭,相去甚远。

聊着聊着,我就“理论”起来,谁谁谁的书是值得读的,什么什么学说是应该知道的,没有什么过渡,就那么从闲聊走向了理论。你专注地听着,像是面对天外来客。我一下子回过神来,自己怎么就那么好理论呢?可以不使用成语,可以用最简单的字和词,怎么就不能免去对理论的喜好呢?我对自己很不满意。理论的缺点,丝毫不亚于成语。套用起理论,所有的经验就都不堪一击,理论会把我们压垮。这样想着,我就开始自我解围,打起哈哈,今天的天气真是不错啊,真是不错。

啊,天气真是不错。聊天中我们一再回到对天气的感叹上。天气的确不错。在这样的天气里,随便说点什么,聊点什么,内容并不重要,内容又无所不及。天气好了,场景对了,一切就都好了对了是了。

词的介入

你不大喜欢这个词,让我换一个。我何尝不想呢?翻来覆去就是这个词,连我自己都觉得乏味。可是,我又有什么奇异的词可以替换呢?新词的出现总是意味着新的情怀,新的色彩,新的世界。仅仅是头脑中新的意象,而没有新词随之而来,表明新的情怀依然朦胧,新的色彩尚且暧昧,新的世界还没有生成。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里,新的技术语汇层出不穷,目不暇接,与之相比,表述情感和色彩的词汇还是那么一些。或许是这些词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的缘故吧,愈是近期的文本,情感愈是平淡,色彩愈是浅显。只有在年代久远的诗词里,我们才能体会到深情厚意;只有在年代久远的画幅里,我们才能感觉到浓墨重彩。生活在今天的世界中,我们纵然有千古的柔情,却找不到相应的词语;纵然有广袤的原野,却没有驰骋的奔马。于是,我们羞于言说;于是,我们无所作为。

你说问题在于今人的平庸。有些道理。不过,更深一层,在于我们拙于创造。你说先有新的世界而后自有新词语,我说先有新词语而后迎来新世界。你说你还是相信反映论,我说构成主义更为可取。新世界从何而来?即使世界有其自在的逻辑,那逻辑也需要动力,这时,介入是至关重要的。携带着意志和力量的新词,所发挥的正是介入的功用。你追问新词从何而来,我难免瞠目结舌,瞬即巧言说源于世界的逻辑。

世界有两套逻辑,一套主静,一套主动。前者维持着世界的平稳,后者推动着世界的革新。就技术领域来说,主动的逻辑压倒了主静的逻辑;就情感的领域而言,除了个别的动荡年月,主静的逻辑始终抑止着主动的逻辑,久而久之,表情达意的语汇也惯于世袭,以至于丧失了革故鼎新的能力。这,就是我的说辞。

言谈即历史

今天我们来谈谈历史这个话题。

历史?这话题太大了吧?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你的还是我的?一个村庄的还是一条河流的?植物的还是动物的?关于过去还是面向未来?你一定有这样的疑虑。

那就谈谈历史理性吧,康德谈过,黑格尔谈过,所有历史思想家们都谈论过。这不适合作为我们谈话的主题吧?你一定会这样想。是啊,我们只是随便聊聊,即使涉及历史理性这样哲学化的东西,它也只是作为背景而存在,而非谈论的对象。

那,我们能谈点什么历史呢?

我们的谈话本身,不就是历史性的存在吗?偶然或者必然,相约或者邂逅,我们坐在这里,随意谈点什么,就具有历史性的意味。很多年后,我们回想起这次谈话,具体的内容或许记不起来了,但环境、氛围,还有流动着的气息,总还会留下一些印痕。

谈话属于当下,也属于历史。这里的历史,当然可以说是存在本身,存在就是一系列的过程,有断裂有延续的过程。每次谈话自成一体,又是开放着的存在的一部分,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不管我是否这样认为,谈话的意义总在谈话之中,又在谈话之外。

我们坐着,不远不近地坐着。

我不是刻意要和你谈话,你也不是非得和我谈话不可。说实在话,我不相信必然,也不认为有什么迫不得已,但我相信历史。相信历史的存在,存在的历史。这是一种信念。我们相约而至,就是缘于这种信念。

没有历史,谈话就没有理由,爱就没有理由,生存就没有理由。

我们是河里的鱼,历史就是河水。我们是风筝,历史就是呼啸的风。

无言的信赖

今天我们谈谈信赖这个话题。

我们能坐下来讨论这个话题,首先就是一种信赖。生活中,信赖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是最基本的生存要素。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信赖,所有的谈话都将虚伪可笑。如果对人世间的信赖没有足够的信赖,生活将是多么的恐怖。

老家的小城我一年回去一次,看望父母,住一周左右。夜幕落下之后,我绝不会独自在街上行走,哪怕灯火通明。原因很简单,我18岁之前生活的那座小城,于我已经非常陌生了,陌生本无足惧,关键是我缺乏信赖。那里有我的父母家人,有我的同学朋友,但是,对那座城市本身,我没有足够的信赖。

朋友之间需要信赖,家人之间需要信赖,陌生人之间需要信赖。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走在马路上不知道何去何从时,碰巧迎面走来一个陌生人,你走上前去打听方向。这时,你一定是抱有充分的信赖,相信他说的是实话。不然,你就根本不会向他探询。或者,他说往东,你就往西。

无论别人说什么,无论有什么样的流言飞语,都不会影响彼此的关系。这就是信赖。相信彼此的为人,相信彼此的努力,相信彼此的不易。即使我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你也能理解我,懂得我无可奈何或者无能为力。即使你多说或少说了一句话,我也不会怀疑你的诚意。这就是信赖。

忽然想起席慕容的一首诗: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这首诗是写爱情的,泛化到其他场合也未尝不可。可以是对一座城市的爱,对一本书的爱,对一种景观的爱。当然,更多的,是对朋友的爱。所有的爱里面,都有信赖,信赖是最底层的东西。

因为信赖,我会在第一时间通报这方面或那方面的消息。因为信赖,我可能默不作声。我无需证明自己的清白。在你滔滔不绝的时候,我或许保持沉默。只要倾听。倾听就是最好的信赖。

当信赖不复存在的时候,所谓的问候就显得趾高气扬,所谓的关照就显得虚张声势,所谓的诚恳就令人深恶痛绝。这时,一言不发乃至视而不见,反倒是最恰当的姿态。

闲谈《色戒》

关于《色戒》的评论沸沸扬扬,有朋友特意把全本发给我,说看看吧,讨论一下。

我不懂艺术,电影艺术更是外行。这个片子的总体氛围我不是很喜欢,越到后面越不喜欢,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氛围实在是太压抑了。

大陆版中被删除的剧情,并没有什么稀奇。三级片中比这暴露勇猛的多了。有了这些剧情,或可更好地引发施虐、受虐一类的话题,没有这些剧情,依然有很多的话题可以展开。

易先生我不觉得多么有男子气,王佳芝我也不觉得多么有女人味。朋友就说了,说我骨子里还是农民,无法理解时尚的标准。

理论方面的书看得太久,我总是惯于思想内容的分析。小学一年级时,语文课本第二课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尽管接触后现代有十年之久,阶级、革命、民族、国家一类的宏大叙事依然让我难忘。这个片子显然是解构宏大叙事的。把身体与救国勾连起来,既解构了身体,也解构了救国。“中国不能亡”那句台词,那句口号,那句在舞台上空飘起、响彻云霄的呐喊,有几个观众最后还能记得呢?片子里的热血青年在临死的那一刻,还能想起它吗?

这个片子到底想说些什么?是解构还是反讽?说的是以色相救国反倒迷失在性爱中,还是书生救国志大才疏?是个人英雄主义无济于事,还是国家大事何劳个人献身?是身体的光芒甚于任何他者,还是国家最终也只能弥散在身体中?

想到这些,我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实在是受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太深了。

且说《苹果》

对了,看过《苹果》吧?今天我们不谈理论,就谈谈《苹果》好了。

影片一开始,是一个轻盈而纯洁的女孩走进宾馆客房。她对老板说,一会儿还和朋友聚会,希望老板快点完事。老板说这种事急不得,既然这样,今天就不做了。老板给了女孩打车的费用。开始的这些镜头,奠定了影片基本的视角和态度。女孩是大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很自然,很纯洁而无辜的那种自然。她和老板交易,就像在其他场合做生意一样,没有做作,没有悲伤,没有无奈,坦然而平和。老板也是,作为生意人,他是守信用的,且很尊重人。以往影视艺术带给我们的嫖客和妓女的印象,在这里都无影无踪了。

同类推荐
  • 薇薇的小升初

    薇薇的小升初

    本书以《薇薇的小升初》《雌狮马蒂陶》《流浪猫族》等3篇中长篇小说为主打,并汇集了作者初中阶段获得各类作文大赛的获奖作文,以及在《华西都市报》《青年文艺》《南边文艺》《文华报》《青少年作家精选》、四川文学艺术促进网等各类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发表的《轮回之思》《埃及之神》《樱花》《闺蜜》《亮》等文章;另外汇集了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茶道、花道创作的《茶之韵》《茶修》《随笔》等为题材创作的散文。该书集小说、散文为一体,记录了作者的校园生活以及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过程。
  • 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本书作者以亲身感悟、亲身体验为主线,以优美、诗意的文笔,抒发了自已对颐和园的爱、悟、情,全书文笔优美、飘逸,极富诗意。
  • 尘嚣之上

    尘嚣之上

    《尘嚣之上》主要收录了无言岁月、雨、酒醉、但愿长醉不愿醒、陌生人、文字和呼吸、心如止水、再次翱翔、等待、淡淡的忧伤、蝴蝶落在手背上、流淌在纸上、撑起一片天、一串串,一行行、琴声悠扬、想不写你都不行等内容。
  • 萧伯纳最佳戏剧(英文版)

    萧伯纳最佳戏剧(英文版)

    在萧伯纳一生的创作中,他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即戏剧要承载重要的社会使命。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认为一切伟大的艺术都是“载道”的,戏剧是教育与宣传的工具,其目的不是供人娱乐,而是鞭挞社会,因此,戏剧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作家在处理题材时,须阐明其社会意义。为了表现思想冲突,萧伯纳采用了争辩式对白,这样,在演出过程中就要求观众积极参与到剧中来。萧伯纳出生于一个清贫却要维持“上等人”门面的家庭。父亲酗酒。母亲有一副美好的歌喉,因与丈夫不和,最终到伦敦以教唱歌为生。不快乐的童年,使萧伯纳自幼就体会到“贫穷就是罪恶”。这一理念,成了他最初几个剧本的主题。萧伯纳离开爱尔兰来到伦敦后,目睹了维多利亚时期繁荣的消失。一次比一次规模更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知识分子受到强烈震撼。伦敦出现了各种标榜社会主义的小团体。他们举办的演讲和辩论,吸引了萧伯纳。他坚信,资本主义社会必须改革。后来,他开始到大英博物馆阅览室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给他的戏剧创作带来巨大影响。其作品曾被好莱坞拍过电影,叫《窈窕淑女》。在中国上映时,曾引发极大轰动。
  • 非牛非马集

    非牛非马集

    所收入诗词为作者退休后所写诗词作品中精选二百首而成。按文体分为六辑,有诗词、对韵,有唱和、歌谣,有杂体、古诗。大多是作者退休后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内容上贴近现实,长于针砭时弊;手法上偏于讽喻,富有幽默感。
热门推荐
  • 凤于九天:云梦泽之苍龙劫

    凤于九天:云梦泽之苍龙劫

    古老的神话里,有一个极为美丽的国度,并且有着一个梦幻般的名字——云梦泽。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他的男友穿越到了这边古国里,并对这神仙般的地方产生了倦恋。然,天地惊变,日月失辉,已化身公主的她,又有了保家卫国的念头!龙凤剑,天下定,他们相信,凭他们的智慧,一定能把云梦泽拉回平静的!(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这位小姐有点呆

    这位小姐有点呆

    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同时来到现代,以大学生的身份,来探索地球文明,身后是两个同样神秘而庞大的文化。
  • 为爱向前

    为爱向前

    念初二下学期的差学生付越,在一个阴天下午,突然陷入迷茫。身边同学探讨的一个关于未来人生道路的问题启发了他,他发现自己的迷茫源于对自己、社会和人生的无知。他如梦初醒,感到万分惭愧,他开始思考人生和未来。经过深思后,他不想毕业后随大流打工,决定要考大学,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但他现在已经念初二下学期了,他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不受老师重视,家人也无法帮助他……经过思索,他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并从此走上了一条艰辛、坎坷的学习道路。
  • 忆平泉杂咏 忆春耕

    忆平泉杂咏 忆春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冥河的挑灯者

    冥河的挑灯者

    传说在天边,有一轮太阳车。传说在川里,有一尊巨石像。传说在冥河,有一个挑灯人。那些年无法得知的传说,这些年开始浮出水面,成为现实。
  • 愿尽余生托终于你

    愿尽余生托终于你

    他说着将李予初按在沙发上坐下,回身拿了高跟鞋为她穿上。沈宸予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李予初心中一惊,她托着腮帮子看着他,长得帅,又有钱,还对她这么好,以前她真的是眼瞎了,居然放着这么一个大可爱不要,去喜欢沈尽尘这负心的家伙。“阿予。”李予初突然开口,沈宸予下意识地抬头,她的唇就已经落在了他的脸颊上,柔软的触感让他的心头一喜,“我喜欢你。”李予初笑着望着他,下一秒却变了脸色,慌忙去找纸巾,“完了完了,口红亲上去了,阿予,你没化妆吧,我给你擦掉。”沈宸予看着她手忙脚乱给他擦口红的样子,心头一喜,将她从椅子上拉起来,“现在,我们可以出去了,寿宴就要开始了。”从现在开始,所有人都会知道,你李予初,是我沈宸予的妻子。
  • 妖月劫

    妖月劫

    这世间原本只是一片混沌,后来天地初开,衍生世间万物,各有轮回,却不知何时,后世之人为求长生,摆脱轮回,追求仙道,从此便有仙神天界之说流传下来。谁家少年桥上走,一入红尘似清梦,满山烟雨,满山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之王者的袭来

    都市之王者的袭来

    王者回归!必将血染半边天!王者袭来!必将占据整片天!王者!的生活必将与常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