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04500000003

第3章 经文解析(2)

如果你能体会到“无我”,能够体悟“三法印”,就可以轻松潇洒、解脱自在。如果你能体会到这些,你便不会自暴自弃,不会把生命寄托在虚幻的世界;你会珍惜你的生命,你会很踏实、很充实地过好每一天,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因缘。在每一个因缘之中,你都会加入善因,因为你已经正确了解了因果法则。因果法则不是宿命,而是无限的可能!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你当下加入什么“因”,将来就会得到什么果;你要得到什么果,你在每一个当下就要加入什么因。我们如果有正确的体会,就一定会为我们的选择负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的生命,选择自己的人生。

对于因果,你要有这样正确的理解,否则,你就会活在充满抱怨,充满业力、习气,充满宿命论的世界之中,这样你是很难出离苦海的。你要体会到是你在选择你的生命方向,是你在选择你要的世界。如果你能这样去了解,去选择,你会为你的每一个选择负起责任。你要清楚地知道当下自己在播种什么因,如果你选择了播种苦因,你就要勇于承担一切苦果。有正确的理解、有正确的选择,我们的生命方向才会正确,我们才能早日出离苦海。

“不垢不净”是指“空”之中没有所谓的垢与净。一切现象界,包括你眼前所看到的这些,是你自己去贴上清净或是污垢的标签的。你认为花是漂亮与清净的,而大便则是丑陋与污垢的。垢与净、圣与凡、大与小,都是众生的自我意识贴上去的标签,而对整个法界来说,却没有那些虚妄分别。一堆宝石、钻石放在那边,一堆大便放在这边,对大地而言是完全平等的。对植物而言,它们也许会更喜欢那堆有机肥。所以“不垢不净”除了在描述本体的实相外,还告诉我们,垢、净的观念是来自于众生“二元对立”的分别心,是人类自己的界定。

在法界的实相之中,不需要语言,不需要文字,更不需要那些单方面的界定。实际上,我们认为的污垢、洁净,未必是真正的污垢、洁净,这些界定来自于人类自己的好恶标准。为什么我们会看别人不顺眼?这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充满了污垢,充满着贪、嗔、痴,这不是外境的问题。垢、净真的都是来自于我们的界定,而宇宙的实相则是“不垢不净”的、中性的客观存在。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如果你能正确体悟到“空”,体悟到佛教所讲的“究竟智”、“涅槃智”,这已经是最高级的领悟。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你能够体道、悟道,然后行道,你会呈现出“与道合一”的品质、特性。如果你体悟到“空”的真正含义,你的整个人生、心量都会与“空”相应,你所展现出的品质、特性也都会与“空”相同。“空”有什么特性,你也会展现出什么样的“特性”,你没有“受、想、行、识”,也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因为此时你的身见、我见都消失、消融了,主、客的对立也消失了,心境合一了。

眼、耳、鼻、舌、身、意是我们的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外境的六尘。但这里却说,没有眼、耳、鼻、舌、身、意,也没有色、声、香、味、触、法,这究竟是何种境界呢?如果仅从字面去解析,有人就会质疑:明明这个我还存在,为何却说没有眼睛、没有耳朵呢?明明这个眼睛存在,为何你却说没有眼睛呢?如果你仅从字面去解析,就根本无法了解其真意。

这就是“空”,就是主、客的消融,就是能、所双泯之境。如果你的“我见、身见”还在,你的这个“我”与外境没有融为一体,我是我,境是境,你是用一个“我”去听“我”之外的鸟叫声,此时,你的主体与客体还是对立的。我在前面曾给大家讲过,修行是从点、线、面,然后扩大到“空”,当你与整个虚空融为一体的时候,你的主体与客体是消融的,你的自我已经消失,因此你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觉受,也没有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但并不是说没有声音,也不是你听不到声音,而是声音与你就是一体的,你和声音已经融为一体了。这样的境界并非说这个人变得很虚幻,他活在虚幻的世界,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绝不是这样的。而是他在修道的过程中有两只手,开悟了他依然有两只手;修道时他有一个头,开悟后他依然有一个头,他并没有变成三头六臂。但是,他的心境与之前已经完全不同了,他以前可能心量狭窄,现在的心量是无边无际;以前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现在所有二元对立的界线都消失了。

因为我们的内心有各种界线,才会导致这个世界冲突不断,才会导致众生有很多痛苦。当你的身见、我见消失之后,那些二元对立的界线没有了,敌人也消失了,这就是真正的“仁者无敌”。“敌人”都是我们自己塑造出来的,如果你的内心没有敌人,你能用慈悲心去爱一切众生,你绝对不会有敌人。

如果你真正体悟到“空”,体会到“空性”,你自然会展现出空的特性,你会达到无我无私之境。这时候,你展现出来的爱不是一般众生那种有条件、有所求的爱,而是无条件、无所求、无我无私的“空性”之大爱,也就是耶稣所讲的博爱、佛教所讲的大慈大悲。

古代禅师说到禅修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一般人对世界的看法。第二阶段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说一个修行人深入经藏,然后闻、思、修,当他看到无常、无我,在用头脑解析的一个过程。第三阶段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当你有一天真正体悟到真理、实相之后,你就会达到这个阶段,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第三阶段与第一个阶段虽然都是“见山是山”,但心灵品质已经完全不同了。第一阶段是用一个“我”在看山和水,第三阶段是“无我”的看,看山,“我”就是山;看水,“我”就是水;看花,“我”就是花……“我”与当下的境界都是融为一体的。真正到达第三阶段的“无我”者,他没有看不顺眼的人,没有接纳不了的人,没有敌对的人。因为他看所有众生就是看自己,他爱护每一个众生就是爱护自己。

因此,如果真能体会到“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身见、我见一定都是消除的。这不是修出来的,也不是强行用一个“忍”字可以办到的,忍到这个“我”要“无我”。这只是一个过程、一个过渡时期而已。到后来是“我”自然地大慈大悲,因为“我”看到每一个人就是“我”的兄弟姐妹、骨肉同胞,正所谓“民胞物与”,万物与“我”同类。这时看到一棵树,“我”也会很尊重它;看到飞禽、走兽,“我”一样会把它们当作“我”的同胞。这就是永嘉大师《证道歌》中所讲的“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若用比较白话的语言来说,就是梦里明明有六道,醒后空空无界限。你会体会到何谓“无上正等正觉”,因为你此时没有“我慢”,也没有自卑,你会用真正的平等心对待六道中的所有众生。

《心经》不只是在描述“空”而已,它讲的就是一个解脱者的世界。一个解脱者展现出来的心与整个外境融为一体,主客消失,能、所双泯。如果你的身见、自我依然在,你就会有一个主体、客体,能观、所观。只要你有一个“我”能去看什么,能去听什么,表示能、所仍在对立。只要你的主体自我没有消失,不论你怎么会观、怎么会看你的这个身体,不论你的“四念处”修得多么精细,那个能、所都仍然存在着。

要真正体证到“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要主客消失融为一体,达到能所双泯、心境合一,心与“空”相应,又能够随顺缘起,而法界就在你无边无际的“空”之中任意飞舞!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碍;无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此处经文是这样一直连贯下来,后面的结论是“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我们现在为何会有罣碍呢?因为我们内心有很多界线、对立、冲突,我们有很多包容不了的人,所以我们的内在树立了很多敌人。我们是因为有敌人,才会有罣碍;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有敌人,能够慈悲爱护一切众生,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的骨肉同胞、兄弟姐妹,能够用爱己之心去爱护每一个人,自然就会没有敌人,这就是仁者无敌。当我们的内心没有敌人,自然不必在那里牵挂,恐怖之心自然就会消失。

同类推荐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个圣经故事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个圣经故事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个圣经故事》是一本了解《圣经》的理想读本。本书精选100个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圣经故事,通过它们读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圣经》的基本内容、主要人物、文化精华和思想要旨,同时也充分领略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同《圣经》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巨大魅力。《圣经》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多、被人们阅读得最多的一本书,它历经两千年,至今不衰。今天,全世界有10亿以上的人把《圣经》当作他们的精神食粮,《圣经》被译成1800多种文字,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一本书。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应该了解和掌握《圣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知识。特别对于我们中国人,《圣经》是学习西方文化、了解西方历史和社会的必读书。但是《圣经》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人物复杂的作品,再加上中西文化差异,对普通读者而言,在短时间内掌握它并非易事。鉴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个圣经故事》,全书精选100个经典圣经故事,并有机结合文字、编写体例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为读者打造出一个立体的、极具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使读者在提高阅读和学习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禅是什么?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佛教的宗派名称?一种语言的艺术?一种灵魂出窍的特殊体验?一种修行的功夫?诗歌里的一种况味?
  • 佛·法·僧

    佛·法·僧

    本书介绍佛教三宝——佛、法、僧的意义、内容,历代高僧大德如何成就菩萨等。
热门推荐
  • 穿书的人生你不懂

    穿书的人生你不懂

    作为一无所事事又生无可恋的宅男纪延平日里不多的兴趣就是看小说!还是去盗文网看!还特别喜欢去给作者提意见!妈了个蛋!于是某开了金手指的作者发飙了!所以——纪延穿书了!我擦擦擦!你以为穿越只是去家楼下买瓶酱油吗?!!!!小帽子尽情洒狗血的小文……不过狗血的中心纪延可就水深火热了!吼吼吼!!!!
  • 掌道诸天

    掌道诸天

    三皇已逝,五帝喋血!九州龙脉崩灭,诸天万族虎视眈眈,人族将倾!一个来自科技时代的父亲,为了前世的遗憾,毅然踏向追溯时空的人皇大道!古老的神灵葬身岁月,永恒的圣灵枯骨朽烂。不朽的神城,沉默的海域,深埋浓雾的枯山……他,能否成功?
  • 大唐之卧龙军师

    大唐之卧龙军师

    躺在床上就能变强?能!至少李在古做到了!穿越回大唐贞观年间,成为将门张家赘婿,李在古本想过着吃饱就睡,睡饿就吃的日子,怎奈遇上突厥犯境侵扰!甘州城危,媳妇遇险!百姓受罪,疆土被侵!为情为义为节,文弱书生的他挺身而出,召唤出令胡人惧怕的燕云十八骑……那一夜,他一骑战八方,于数千兵马中直取敌将首级!谁道华夏无忠骨,谁道书生本无义?挥枪上马敌胆寒,运筹帷幄胜千里!(本人物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废柴庶女:盛宠惊世狂妃

    废柴庶女:盛宠惊世狂妃

    她是绝杀的佼佼杀手,却穿越到一无是、处软弱无能的废柴身上。不惜不惜,注定一生坎坷不被怜惜。当21世界的杨不惜穿越到边城杨府庶女身上后,锋芒毕楼,涅槃重生。
  • 三易奇书

    三易奇书

    我有一剑,可断苍穹,我有一书,可镇乾坤,我有一道,可破万道。在逆境下磐涅,于末世中崛起,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只剩下萧瑟的身影,染血的星空,孤寂的战歌,无尽的征途,站在巅峰的他却举世皆敌,可否扭转乾坤,且看三易奇书。
  • 最天在水

    最天在水

    为魔道及盗笔还有奋少乙女,偶然的一些小脑洞
  • 一个平凡女生的十年情感

    一个平凡女生的十年情感

    分享作者十年情感之路,给更多正在感情的道路上迷惑寻求方向的人。
  • 魔武年代

    魔武年代

    我是一名普通的高二学生,因为一次意外而卷入一个奇怪的魔法世界。从而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时代碰撞......十二主神相接陨落,复仇者们执着的复仇之心带来了毁灭,在那个诸神的黄昏,一个将军说过。战争毁灭了英雄,但是同样的,战争也可以铸就英雄。那么,就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铸就我们的辉煌。阿德洛思,为了诸神而战...ps.求推求指教。ps.觉得简介神马的最讨厌了。ps.只要你耐心看下去,绝对精彩ps.求你们了,相信我吧.
  • 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

    地球上的物质之间循环往复,维持着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与稳定。然而,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参与,破坏了物质循环系统的平衡,导致了地球环境的恶化。温度的升高,臭氧层的破坏,稀有动物的灭绝,海平面的上升,这些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地球作为人类目前唯一的生存地,爱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共同来保护我们的“母亲”——地球。
  • 淞隐漫录

    淞隐漫录

    本书是近代风行一时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早期改良主义者王韬,本书就是他追忆三十年来所见所闻、可惊可谔之事,藉以抒写平日牢骚郁结的作品。书的内容相当广泛,笔致全学《聊斋》,故事情节委婉曲折,描写生动细腻,字里行间,常带感情,读来娓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