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97000000044

第44章 宋元篇(1)

宋太祖赵匡胤

帝王档案

赵匡胤:960年-976年在位,性格任侠而决绝。后周殿前都检点,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建立宋朝。他在位17年,结束了分裂,统一了中国;以文治国,削弱藩镇,建立中央集权;提倡农业,鼓励农桑;培养人才,健全科举;整顿吏治,严峻刑法。有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不仅医治了国家数十年的战争创伤,也为宋王朝300多年的帝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病死,后人怀疑为其弟谋杀,终年50岁,死后葬于永昌陵(今河南巩县西南)。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庙号太祖。

“烛影斧声”之谜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为历史留下了又一桩悬案。

司马光的《湘山野录》中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那天天气极为寒冷,宋太祖赵匡胤急唤他的弟弟晋王赵匡义进入寝宫,宋太祖斥退旁人,只留下他们两人自酌自饮。酒过三巡,已是夜深了,他见晋王赵匡义总是躲在后边,极其害怕,自有几分得意。见殿前雪厚几寸,便用玉斧刺雪,还不时对他弟弟说:“太容易了,真是太容易了。”当夜赵匡义依旧没走,留宿于禁宫。第二天天快亮时,禁宫里传出宋太祖赵匡胤已经死了的消息。赵匡义按遗诏,于灵柩前即皇帝位。

历史上所谓“烛光斧影”的疑案就指此事。有人认为“烛光斧影”也许不是疑案,只是晋王赵匡义戕兄夺位的借口。宋太祖安排后事是宋朝的国家大事,不可能只召其弟单独入宫,并且赵匡义又在喝酒时退避。用玉斧刺雪,这正是赵匡胤与赵匡义进行过争斗的状态,晋王一狠心杀死宋太祖。要是不这样写,这段史料也许会被封杀。

不过,关于匡义弑兄的原因,史书上另有一种说法。《烬余录》称,赵匡义很喜爱已归降的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费氏。孟昶死后,花蕊夫人被宋太祖赵匡胤纳为自己的妃子,而且特别宠爱。赵匡胤因病卧床,深更半夜时赵匡义胆大妄为,以为宋太祖已熟睡,便乘机调戏花蕊夫人,可没想到太祖惊醒,要用玉斧砍他,等到皇后、太子赶到之时,赵匡胤已经只剩一口气了。赵匡义乘机逃回自己的王府,第二天太祖赵匡胤就升天了。由此可知,赵匡义趁夜黑无人,赵匡胤昏睡不醒的时候调戏他觊觎已久的花蕊夫人,谁知赵匡胤突然醒来发觉了,也许是他盛怒之下欲砍赵匡义,可是因为病体虚弱,体力不足,未砍中赵匡义。赵匡义觉得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不管用何种方式都不能取得其兄的原谅与宽恕了,预料到自己将会死得很惨,于是一狠心便杀死了自己的同胞兄弟,然后慌忙逃回府中。宋太祖赵匡胤是病怒交加而死,还是他弟弟杀死的呢,谁也不知其详。不过十分清楚的是,赵匡胤之死与其弟赵匡义当夜在皇宫内院的行为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这个疑案,也有一些人为赵匡义开脱罪责,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记道:“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医官贾德玄坐于府门……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呼而入……俱进至寝殿。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从这一记载来看,宋太祖赵匡胤逝世时,他弟弟赵光义并不知晓,也没在宫中待过,似乎可以洗去“烛影斧声”的嫌疑了。

但是,从赵匡义继帝位后,赵匡胤的长子德昭于公元979年被迫自杀,次子德芳又于公元981年无故而死来看,宋太宗赵匡义还是摆脱不了“烛光斧影”、“戕兄夺位”的嫌疑。

作为一代明君,史家众说不一,其中最有说服力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段由他弟弟赵匡义谋杀之说,没有更为真实的史据,因此赵匡胤的死成为了历史上一大疑案。

宋太宗赵光义

帝王档案

赵光义:976年-997年在位,原名赵匡义、赵炅,赵匡胤之弟,性格沉谋英断。太祖死后即位,在位22年,武略稍逊,文治英明,国势强盛。统一中原,北伐契丹;鼓励开荒,兴修水利;勤于政务,关心民生;完善科举,编撰典籍。在位期间两次北伐均告失败,社会各阶层贫富开始加剧。后因箭伤屡发而死,终年59岁,死后葬于永熙陵(今河南巩县西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庙号太宗。

太宗登基和“金匮之盟”之谜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认为光义乃合法继位,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但后来有人对“金匮之盟”一事提出质疑,使得这一事件变得扑朔迷离。

“金匮之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传说,说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临终之前嘱咐自己的儿子: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大宋江山,千万不能让小孩子继承皇位。如果赵匡胤去世时儿子还小,就要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如果赵光义去世时儿子小,就要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美。理由是小孩子斗不过狡猾的大臣。要接受后周小皇帝柴宗训被赵匡胤这样的大臣夺了皇位的教训。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甚广,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主意体现了杜老太后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二是宋朝的史书里记载很多,反复渲染。

《宋史》有好几处提到“金匮之盟”事,《杜太后传》里面记叙:“建隆二年(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后问太祖:‘你知道自己是怎样得天下的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普于纸尾写‘臣普书’。藏于金匮(同柜),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之。”

在司马光《涑水纪闻》、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着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一千多年来,没有人怀疑“金匮之盟”的真实性,这一盟约就成了宋太祖坦荡无私的例证。直到清代,古文学家恽敬对盟约内容提出疑问。

20世纪40年代初张荫麟曾作《宋太宗继统考实》,后收入《张荫麟先生文集》,认为“金匮之盟”是赵普伪造的,全盘否定此事。除此之外,邓广铭、吴天墀、李裕民、顾吉辰、王瑞来等学者也持同种观点,怀疑它的真实性或断定“金匮之盟”的伪造性。其理由大致如张荫麟所言,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病重时,宋太祖只有34岁,正值年轻力壮之时,赵光义才23岁,而太祖长子德昭也已经14岁。当时太祖身体健康,没有短寿夭折之象,即使太祖只能再活20年,那时,长子德昭已30多岁,怎么会有幼主之说?杜太后凭什么猜测太祖早死、幼子继位,而宋朝重蹈五代的覆辙呢?实在没有道理!如果确如太后所预料宋太祖中年夭折,人们还可以推测,也许杜太后凭经验或灵感有超前的洞察力,尚可勉强解释。但是,太祖活了50来岁,并没有早逝而面临幼子主政的局面。如果真有遗诏,太祖临终前应该命人打开金匮,就算是突然死亡,皇后也应该知道此事,掌管金匮的宫人同样也知道此事,为什么要等到太祖死后六年才由赵普揭露出来呢?即使公布遗诏,赵光义应该把全文都公布出来,因为这是他合法继位的有力证据,但实际留下来的却仅是一个大概的内容,而且内容还不完全一致。更何况,太宗并未遵守遗诏办事,传位给他的弟弟,而是传位给他自己的儿子。

但对“金匮之盟”持肯定观点的学者们提出了相反的证据。关于立此盟约的条件,持肯定论者认为它符合常理。杜太后亲身经历过五代,这是一个王朝更替频繁的特殊时期,五代君主十三人,在位超过十年绝无仅有,有七人死于非命,杜太后凭什么否认宋太祖可以摆脱“宿命”,而不像周世宗英年早逝、最终幼主执政失国而终呢?杜太后在赵匡胤刚当上皇帝时说出了“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这一段话。杜太后认为刚刚建国,根基未稳,随时有可能成为短命的“第六代”。尽管当时太祖正值壮年,但政治变化无常,哪里知道宋太祖不会暴死?哪里知道宋太祖不会被人杀掉?假如真的发生了,十多岁的德昭显然是不足以应付。而拥有丰富政治经验的赵光义,应是理想的继承人。

“金匮之盟”疑案属于皇家禁宫疑案,否定也好,肯定也好,都是根据当时历史事实、政治背景所作出的判断。比较双方的观点,其资料和解释、推断均偏向于对己方所持观点有利的一边,因此越争论疑点越多。

宋太宗大开杀戒之谜

宋太宗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兄弟三人,兄即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弟乃赵匡美。在陈桥驿兵变中,赵匡胤为元帅,赵光义年纪尚轻为少将军。北宋建立后,赵匡义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殿前司里的总帅叫都点检,两个副都点检下面那个位置即殿前都虞侯),后又被封为晋王。赵匡胤即位后为了避讳,赵匡义和赵匡美将名字改为赵光义和赵光美。赵光义登基后,赵光美的名字又被改为赵廷美。

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六月,也就是赵匡胤称帝的第七个年头,攻下后蜀国,俘虏后蜀国主孟昶携及其母李氏、慧妃花蕊夫人等。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同时喜欢上了花蕊夫人,都想把她纳为己有。孟昶死后,赵光义以为没有了阻碍,可是正当赵光义在为花蕊夫人安排的庭院中焦急等待时,消息传来,花蕊夫人已被赵匡胤安排在了延庆宫。听到这一噩耗,赵光义先是后悔,后悔为什么不早一点把花蕊夫人接来,随后又是狂躁和愠怒,怒的是自己精心安排好的一切,竟然被皇兄抢了先机!他知道这女人一旦进了后宫,就难得一见了。

这天,正当赵匡胤为攻打北汉而有了初步的总体方案,又接到李煜递上奏章,请求和眷属团聚。赵匡胤之所以把周飞琼与李煜分开安置,一方面是出于对李煜拒不投降的惩罚,另一方面尚有消闲解闷之需,他听说江南女子大都天生丽质,既精丝竹,又善歌艺。时至今日,还不曾领略这周飞琼何以能把那个风流国君迷得六神无主,不顾江山娇美人。于是差人唤周飞琼等人献舞。

这个周飞琼就是周后娥皇的妹妹。正当周飞琼等南国女子跳着南唐独有的金莲之舞时,赵光义求见。赵匡胤说:“晋王来得正好,与朕同赏歌舞。”赵光义非常高兴,他对周飞琼的美艳和歌舞技艺早有耳闻,李煜一行到汴京后,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设法将周飞琼弄到手,谁料赵匡胤总是胜自己一筹,还没等自己缓过神来,赵匡胤已经把李煜的嫔妃一个不留地全接进了宜香苑,这使赵光义大为懊丧,不过这一回他用的心思可真不少,考虑得也颇为缜密,绝不会再延误时机!

一阵轻歌曼舞之后,赵匡胤命周飞琼等人退去。赵光义对赵匡胤禀说了两件事,这第一件事是攻打北汉建议赵匡胤御驾亲征,以鼓士气,威慑敌国,并愿与皇兄各监一路,会师太原。第二件事劝其以江山社稷为重,不要被女色所惑。对于李煜带来的这些南国女子,不如请个高僧给她们讲说佛法,以荡涤其心秽,免得再度极尽其媚,节外生枝。赵光义禀的第一件事,赵匡胤也曾考虑过,自北宋建立以来,先后收复了荆南(高继冲)、湖南(周保权),平定了西蜀(孟昶)、南汉(刘鋹)、进而攻下了南唐(李煜),至于北汉这个堡垒,赵匡胤倒也有心亲率众将,一举拿下北汉这块硬骨头。关于让周飞琼等十几个女人接受佛法教育,赵匡胤也没有反对。赵光义对自己的计划很是得意,这不仅使李煜不能再占有周飞琼,就是皇帝纳幸也不能无视佛门戒规。把周飞琼置于此,接下来便是等待时机了。

花蕊夫人巧留遗言,赵匡胤破玄机崩逝

花蕊夫人入后宫十多年来,很少得到这里人的关爱,甚至不少大臣都认为她在宫中受宠大不应该,尽管赵匡胤为了她把皇后和晋王都得罪了。但他日理万机,又能有多少时间来填补自己的精神需求呢?赵匡胤对她的宠爱是她活着的理由吗?不管怎么说,花蕊夫人听说赵匡胤将要御驾亲征去讨河东,不由产生了丝丝的惶恐。赵匡胤让赵光义留守京城监国事,赵光义心中乃是一阵狂喜,虽然他一再表示要随驾出征,但那不过是鼓动赵匡胤亲征而已,自己并没有真想出京参战的念头。如今这样部署,终于有机会接近自己心爱的女人了。

同类推荐
  • 大医张褒佳行医之道

    大医张褒佳行医之道

    本文讲述了张褒佳一生的行医之道,为医学界付出了巨大贡献,直至去世。
  •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读懂闻一多

    读懂闻一多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闻一多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闻一多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闻一多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闻一多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闻一多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闻一多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闻一多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闻一多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为《书立方·人物传奇》系列丛书之一,由李丽编著。他是出身富贵温柔乡的公子哥儿,他是惊才绝艳的江南才子。一朝大厦倾,繁华转眼成空。穷困潦倒之际,于悼红轩中著成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 北宋大神晏殊传

    北宋大神晏殊传

    《大宋神童晏殊》系北宋宰相、临川才子代表人物之一晏殊的传记,作者以大量翔实可考的史料为依据,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旷世神童、宰相词人形象。本书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亦庄亦谐,文辞简练流畅。全书分为六章,分别从晏殊的家世、生平事迹、交游、家庭、诗文、词作等方面叙写晏殊跌宕起伏、三起三落的传奇人生,使晏殊的形象立体而生动,栩栩如生。
热门推荐
  • 树魔之我的娘亲

    树魔之我的娘亲

    她就象丑小鸭一样处处被人排挤直到有一天她并不没有象丑小鸭那样变成美丽的天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乐集

    仙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何以君天下

    何以君天下

    当冷血杀手穿越至神秘大陆,再次睁眸,看她如何君临天下!
  • 极品全能圣人系统

    极品全能圣人系统

    “林泽,你太败家了。”“你这样败下去,你爷爷留下来的祖业,迟早毁在你手里。”“最后给你五个亿,让你体验一下穷人的感觉。”“十年内,如果你还没饿死,说明你已经懂得节俭,到时候你再回来管我叫爸!”林泽内心:十年只有五个亿,这是荒野求生大挑战么?我还怎么活……“叮!圣人系统已成功绑定。宿主做好事,做慈善,都会获得圣人奖励点。”“用奖励点,可以兑换商品,技能!”林泽:“尼玛,我只有五个亿了,我自己就是穷人,我还怎么去做慈善救济其他人!谁来救济我一下?十亿八亿不嫌多,三五千万不嫌少……”
  • 源码战纪

    源码战纪

    一封神秘的邀请函,让陈乐游加入到了名为《序列之争》的游戏,只要能在这个游戏中获胜,就可以得到一个号称什么都能实现的愿望。为了找回多年前失踪的父亲,陈乐游和其他几位各怀愿望的玩家,在这个以现实为舞台进行的神秘游戏中展开了一幕幕的战斗。“来吧,游戏开始了。”“事到如今,你还觉得这只是一个游戏吗?”偏假面骑士向的作品,借鉴了部分假面骑士EX-AID的设定,不过并不是同人作品,同时会有各种游戏元素出现(目前已有DNF、OW、崩三、KOF、舰C),不过会经过一定程度的魔改,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个收藏投个推荐票,或者在书评区留下你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每一条我都会认真去看的。
  • 重生之牧天尊

    重生之牧天尊

    一望三千大世界,回首天以远飘去。前世为尊,因天劫意外死亡,尴尬重生,寻前世之仇敌,偶然发现世界的秘密。空间坟冢,先古之迷,以及天地变化的主要原因。PS:我是新人,多多包涵,毒点颇多,进请见谅。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描写了北洋时期直系大军阀吴佩孚传奇的一生,讲述了他主张南北议和,发动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与各种势力角逐,与日本人斗智斗勇,并最终因不肯媚日卖国而被日本人杀害的故事。是一部情节紧凑,故事性极强的长篇小说。
  • 静陌集

    静陌集

    《静陌集》又名《竟墨迹》!主要写的就是闲暇时,肤浅的墨迹之语!韵脚,平仄,诗词该有的意境,本集可能,也许是根本就不会有!还请各位看客,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