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84600000033

第33章 爱满人间(1)

乔老爷子

孙艳云

乔老爷子今年八十七岁高龄,每天还上下楼好几趟,锻炼身体。打麻将还能坐一个晚上,耳聪目明,打到后面生牌是绝对不会放的,谁要杠炸,有困难。

乔老爷子是我的大伯,父亲就他们哥俩,大伯年长父亲十六岁,父亲是遗腹子,大伯其实就扮演了祖父母亲的角色。打我记事起,家里就经常来一个人,瘦高个,皮肤白晳,穿戴整齐、干净,说话斯文,碰到有活儿就干活儿,遇上吃饭就吃饭。母亲告诉我,这是大伯,是自己家人。20世纪70年代末,有一天,我正在屋里写作业,忽然听到大伯还没进门,就大声喊着父亲的名字,喊不应就又喊母亲的名字。听到喊声,父母从屋里跑出来。“我平反了,我平反了!”大伯扯着嗓子喊道。落座后,母亲给大伯倒了一杯茶,让大伯慢慢说。大伯说:“刚才县里来人了,公社的领导陪着,他们说我的案子是冤案,要彻底平反,给我按国民党起义人员对待。末了他们说是要给我补发工资。工资不工资的都无所谓,只是要给我个说法。我就觉得,政府不会冤枉我一辈子的。”大伯讲完,父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二十多年里大伯受了很多的冤屈,父亲也因大伯而抬不起头来,工作也受到影响,忽然间这一切都过去了。母亲赶忙张罗做菜,大伯说:“你嫂子已经做好了,去那边吃,我们全家好好庆贺一下。”一向不喝酒的大伯,那天竟然大醉了。

抱着我一个劲地说,“云云,我们家要扬眉吐气了……”

大伯在很小的时候,祖父就让他学算账,打算盘,练毛笔字。听大伯说,祖父乔至全是逃婚走西口来到哈密的晋商。祖父的算盘打得了得,打起来噼里啪啦,让人眼花缭乱,而且他擅长心算,看到树影子,就能立马算出树的高度。在祖父的影响下,大伯也会算账,算盘打得熟练,字也写得漂亮。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被选送到迪化财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和田,由于业务精湛,十八岁就当了科长,被当地人称娃娃科长。后来由于南疆动荡不安,加之祖父去世,祖母带着年幼的姑姑和父亲需要照顾,他就申请调回哈密工作,被分配在镇西府任财务科长。由于大伯的调回,家里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亲人们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其间,大伯也结了婚,找了一大户人家的女儿,并有了孩子。可是好景不长,在“反右”运动中,大伯被错划成“右派”,并被判了十年刑。服刑期间,由于大伯表现比较好,多次立功,就被提前释放了。回·来后,家已搬到乡下,城里的家产全部·被没收,从此,便落户生产队开始了下放劳动的日子。

大伯在生产队里什么脏活累活都是他的,掏厕所、翻粪、修水渠……一次在修水渠的时候,有一块大石头没人能抱动,那些个根正苗红的老社员起哄让“四类分子”搬,平日里他们经常嘲笑大伯这兄弟俩文·绉绉地不会干农活。大伯使出浑身的劲,硬是搬开了那块大石头,大伙都面面相觑,看上去斯斯文文的这个“右派”竟然有狠劲。大伯说,那个年月把人都逼急了。白天参加完繁重的体力劳动,晚上还要挨批斗。这还不算什么,最让大伯伤心难过的莫过于对他的歧视和羞辱,人格的不公平。那些日子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日子一天天地重复着,一件意想不到的小事,让大伯云开见日了。

队长家的缝纫机坏了好长时间了,队长的婆姨急天急地的,儿女们都要穿戴呀,全生产队找不到会修的人。队长让婆姨吵得心烦,忽地想到了大伯。大伯诚惶诚恐地拿起工具来到了队长家,小半天时间队长家响起了缝纫机转动的声音。队长一高兴,放了大伯半天假,下午大伯破天荒地没出工,在家好好休息了一下。其实,大伯当时心里也没底,因为他以前也没干过这活儿。从此,生产队里他家的收音机坏了,你家的理发推子坏了都找大伯。大伯乐意接收,不会的现学,都给人家服务好。有人家里遇上红白事,让大伯给记个账,写写东西。有些人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了,找到大伯,心里就亮堂多了。私下里人们开始议论,说“到底是识文断字、知书达理的人,就是跟我们不一样,这个‘右派’还真好”。这样,大伯后来被批斗时,再也没挨过打,时不时地还有人叫上大伯吃饭。大伯还乘队长高兴时给父亲谋了一份既体面又清闲的差事———生产队的会计。大伯的称号也由以前的“四类分子”变成了老乔,后来上了岁数大家又都亲昵地叫他乔老爷子。也许是有了威信,也许是觉得自己有了价值,兄弟俩慢慢融入农业社,并喜欢上了那里的人们和那个地方。我时常在想,人的可塑性和适应性真是很强的。平反后,大伯也没闲着,先后被乡里聘为水利技术员、会计师……由于工作踏实、业务精良,再加上身体好等原因,他干到七十多岁才完全退休。亲人们平日里都忙于工作,每年过年时,我们晚辈约上给他拜年,他便兴高采烈地跟我们聊天,看到他精神矍铄、满面红光的样子,我们都为我家的乔老爷子祝福,祝他健康长寿。

(作者现供职于巴里坤县档案局)

踏雪

曾雪

每年隆冬父亲都要带着我们全家去踏雪。

雪,在巴里坤实在不是稀罕东西。冬天降雪,气温更低,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是许多人避犹不及的,可父亲偏偏选择积雪最厚天气最冷的时节踏雪。俗话说:“三九天的兔子不离窝。”何况我们。在某个大雪后的星期天早晨,父母一早就高高兴兴地叫起我们:“快点起床啊,踏雪去!”我们姐弟四个便在不情愿中穿衣、洗漱,吃早饭,然后捂得严严实实出发。不过,父亲选择踏雪的地方大都不远。

出家门,从天山山顶到整个原野完全让大雪覆盖,夏天里棱角分明、挺拔峻峭的山峰轮廓线条此时变得圆润流畅,田野上分不清哪是庄稼地、哪是草原、哪是沟壑。过早学会背诵毛主席他老人家诗词的我,立刻脱口诵出“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句子。父母脸上掠过一丝喜悦,教我们把两脚呈外八字逐步踏行,雪地上走出一长串“人”字,像大雁飞翔的阵形。到了雪厚又洁净处,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向后摔倒平躺在雪地里,雪面上清晰地印出人体“大”字。可能是得到父亲授意,将我们四个分成两拨打雪仗———我和小弟弟一拨,大弟弟和大妹妹一拨,父亲是裁判兼调解,哪一拨弱些就帮帮忙。末了,大家都说不公道。母亲向大家挤挤眼,四个人便一拥而上,父亲顺水推舟倒在雪地里,四人把父亲按住,我抓一些雪往他脸上撒,小弟弟则大把地把雪塞进他的衣领,另两个凑趣地抓起雪胡乱往他身上扔。母亲看我们疯得差不多了,一声吆喝,我们脸蛋红扑扑身上热乎乎地回家。几次踏雪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最明显的感觉是不再怕冷。

腊月里,父亲把炕上的毡、呢子大衣之类不能水洗的东西平铺在雪地里,带我和大弟弟拿了拇指粗的藤条抽打。打一遍换个地方,原来的地方便一片黑灰,直到把家里可以雪洗的东西都弄干净。我又学到了一门小技巧,原来雪还有这样的功用。这时,母亲会把早已做好的黄焖鸡或手抓肉、封肉盖饼子端上餐桌。

直到我进了大学,都市里再也看不到那么美丽的雪,我分外地怀念起雪来,怀念起父亲带我们踏雪的经历,好像忽然明白了许多。想必是为了磨炼我们的意志:给孩子们的成长创造一个尽可能丰富、灵动、充实的环境;抑或是他们与雪有难以割舍的特殊情结。至于给我取名“雪”,是不是希望我如雪般的美丽,像雪一样晶莹,跟雪一样有用?

不必去询问父母,我已经体会到了他们的良苦用心。

后来,我们姐弟四个先后成家,我也做了母亲,父母亲一如既往地带着儿媳、女婿、孙子们一起踏雪,一年都没落过。不过小城里楼房取代了平房,几纵几横的柏油马路取代了房前的土路,城里的雪发黑了,踏雪的地点离家越来越远,挪到了西黑沟、松树塘或者兰州湾子。不过,走“人”字步、印人体“大”字、打雪仗、滚雪球、垒雪人、打雪夯的“传统节·目”始终保留,只是参与的人变了,往父亲的衣领里塞一枚小小雪球的是我的女儿。

是母亲老了还是我们不想再劳累她,踏雪之后姐弟们轮流做东请客。

世事如烟。如今,大弟弟一家定居国外,母亲和小妹妹一家迁到山南,我和小弟弟仍在山北,四家人离多聚少,全家一起踏雪的机会几乎难以寻找。但大弟弟每年都将在国外踏雪的照片寄回,也常常在电话上交流踏雪的感受、喜悦、幸福和思念。定居哈密市的母亲,每年都要带着小妹妹一家抽两天时间到山北来,小弟弟也开着私家车把踏雪当作纪念、减压和休闲活动。我老公因小生意忙碌,有空便把我和女儿送到兰州湾子。

女儿该考大学了,那可是冲刺阶段,每天都要挑灯夜战,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疲惫至极便闭上眼睛高声说:“能踏一次雪多好啊。”为了给她减压,我便带她到郊外树林里,权把赏绿当踏雪。

父亲辞世那年,还未到大雪降临他就突然离开了我们。记得当时,父亲辞世时是老公和小弟弟守到最后的,两个男子汉无法挽回老人的生命,明知无用无效却一直满怀愧疚和自责。

那年踏雪时同样是晴空碧日,天空清冷高远,白雪晶莹剔透,不同的是母亲也缺席了。因为父亲突发心梗离世,对母亲打击太大,加上一生辛劳,已确诊患有心脏病,严寒中这样的活动她无法参加。踏雪中我们泪眼婆娑,可我们还是一步步极认真地走着,像是要从雪地上的每一行印迹里找到父亲的影子和他的灵魂。当我们从雪地里高一脚低一脚一路哽咽回·到家中,老公和小弟弟感冒了。小弟弟躺了三天三夜汤水未进,老公从此变成了红鼻子。他脸上的雪和泪水和在一起,时间一长,冻坏了鼻子,他说这样心里反而好受些。我也因大哭遇冷上呼吸道感染,嗓子喑哑了两个多月,落下了严重的咽炎。

父亲走了,但他是我们踏雪活动的发起者。这个活动,给儿时的我们带去无穷无尽的欢乐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给青年时的我们带去的是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给中年时的我们带去的则是责任、健康和踏实。

踏雪让父母亲从年轻走到了年老,让我们从孩子走到为人父母步入不惑,领悟和经历了太多的沧桑。

如今,踏雪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父亲爱踏雪,冥冥之中老人家似乎在用某种方式告诉我,在另一个世界,他仍然坚持踏雪,那儿碧落澄澈,白雪皑皑,美极了……我告诉父亲,您就在那边踏吧,女儿也会与自己生命中至敬至亲至爱的人在这边不停地走,永远!

(作者系巴里坤县县委干部)

相濡以沫六十年

张双莲

20世纪40年代,日本鬼子投降后,参加过八年抗战的他才有时间和精力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这时她刚从大山深处被解救出来,在那里当了三年的童养媳。英姿勃发的他和年轻美丽的她相识了,相爱了,于是他们结婚了。

当时物资匮乏,生活艰难。每天吃饭时,她都把苞谷面饼子让给他吃,那可是纯粮食啊!她自己喝一碗苞谷面糊糊,吃两块红薯,就打发了。她要保证他的体力,他要出去工作。

如果能有一点白面,那可是过年了,她把面和好,擀成细细的面条,煮成香喷喷的汤面条,她知道他爱吃汤面条。她给他盛上一大碗,自己将锅里剩下的汤盛一点,再吃两块红薯,就又是一顿饭。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啊。

20世纪50年代,他们带着三个孩子进新疆了。

她的身体不太好,晚上经常睡不着觉,他就给她念书,讲故事。每天晚上,躺在被子里,他就开始讲了念了。念一会儿抬头看一看她睡着了没有,没睡着,就接着念,一直到听到她均匀的呼吸声,看到她闭上了眼睛,再轻轻地呼唤她的名字,没有回答,知道她已经睡着了,他才放下书,熄灯,睡觉。夜夜如此,一直许多年。

20世纪60年代。她经常头痛。晚饭后,经常是他给她捏头的时候。她躺在床上,他坐在床边,一下一下地掐捏,一边掐,一边轻声聊天,然后,又用艾卷·熏。他先点燃了艾卷,然后仔细地分开她的头发,找准了穴位,用点燃了的艾卷·熏。过一会儿吹一吹艾卷燃过的灰,露出红红的火头,再继续熏。孩子们趴在被窝里,看着父亲给母亲治头痛,看着那红红的火头,慢慢地一个一个都进入了梦乡。

20世纪70年代。他进了“牛棚”。她撑起了家,照料四个孩子,每天担惊受怕。偶尔买到肉或鱼,她做熟了,装进饭盒,冒着被“造反派”殴打的危险给他送去,怕他在里面吃苦。几年后,日子太平了,一家人又团圆了。她的身体仍然不好。他经常给她熬中药。把药倒在药罐里,添上水,就坐在火炉边看着,看着药罐慢慢地沸腾了,把炉子盖上一个圈,看着药慢慢地煎熬。他从不让子女们熬,怕他们熬不好。药好了,倒出来,他端到她的面前,再倒一杯温开水,喝药后漱口用,再剥开一粒水果糖放在旁边,漱完口后立刻把糖塞到她的口中,以解中药的苦。良药确实苦口,但亲人的关怀却甜到心头。

同类推荐
  • 银河相会:七夕节

    银河相会: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国学泛舟(上)

    国学泛舟(上)

    近代以来,世界文化的挤压、碰撞、交流和融合越演越烈,极大地改变着全球文化地图。在这一前所未有的进程中,包括“民主、科学”在内的西方观念,推动了中国向现代的转变,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同时,西方观念的普遍影响,在客观上也导致中华民族借以安身立命的共同价值也面临失落。文化在逐渐转型,传统须重新定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学”的概念应运而生。
  • 文化主体

    文化主体

    本书主要包括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历代追求的天人合一观、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佛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筑观、古城的法天象地思想、古村的天人合一理念、古民居的天人合一设计、古园林的天人合一精神、帝陵布局与天人合一观、土地利用与天人合一观、水利工程与天人合一观、生物保护与天人合一观、古代科技与天人合一观、《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黄帝内经》的天道人道等内容。
  • 维尔纽斯传:琥珀之城

    维尔纽斯传:琥珀之城

    从14世纪传奇的发端直到二十一世纪,本书通过作者作为维尔纽斯本地人和其他富有洞察力的外国访客多视角介绍立陶宛首都的历史。除了运用传统的历史调查手段,参考大量的资料外,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大量引用了多层面旅行者的记忆——从文学巨匠(如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托尔斯泰、司汤达、巴赫金和布罗斯基)到政治人物(如德国将军鲁登道夫、拿破仑皇帝和亚历山大大帝),再到同样引人注目却被遗忘的历史小人物。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戏曲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戏曲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遥远的使命——空间探测器

    遥远的使命——空间探测器

    本书简要介绍了各国研制的空间探测器及其它们的使命。科学家怎样倾听行星的心跳声?为什么太空里闪耀大马哈鱼的迷幻色彩?为什么黑洞能吸收一切,包括光芒。如果想知道更多,请欣赏《遥远的使命——空间探测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墨宗圣战纪

    墨宗圣战纪

    三界修仙,诸子百家。儒墨道法,归于一统。历史关头,集体转劫。现代传人,应召穿越。蓦然发现,仙魔交战。异度空间,诸子修仙。千年之劫,如何来过?历劫重生,墨宗仙侠。
  • 青春期成长报告

    青春期成长报告

    突然觉醒的青春期,让宋蕤(ruí)伤透了脑筋。莫名其妙在意起一个人,想常常看见他,听见他的声音。她对这种被称之为少女心事的东西吓得不轻。无欲无求十几年,不曾想阴沟里翻了船。宋蕤(ruí)绝望地快要哭出来。要是喜欢周斐然这件事能有数理化一半简单,那该多好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嫡女悍妃

    重生之嫡女悍妃

    【重生,双洁,一对一宠文,无误会无小三】世家贵女宁墨被一同长大的姑母灌毒药而亡,幸得上天垂怜一朝重生。斗智斗勇,谋财虐渣,宁墨惊才艳艳浅笑间,博得锦绣风华!伪善的祖父姑母,背后的神秘操纵者,这一世定要夺了你们的珍宝,让你们尝尽遭人背叛,生不如死之痛!今生,只愿倾一世护父母幼弟安好无忧,却不想无端引来个温润如玉的睿王世子。【初遇】他一把匕首横放她颈脖,森冷威胁:“别动!”【再遇】他顷身逼近,扬眉浅笑:“为报墨墨救命之恩,本世子唯有以身相许。”【最后】他大权在握,昭告天下,:“谁若伤王妃一分,本王定让他尸骨无存!”她说:风霜雨雪,我护!他说:暗流涌动,我挡!他说:遇见你,原本孤寂的人生绚丽多彩,否则,我想我已万念俱灰,坠入魔道。她说:遇见你,原本满腹的戾气云消雾散,否则,我怕我已万劫不复,沦落地狱。阴谋诡计,祸乱朝堂,浩气长存,还清明!繁华盛世,碧落黄泉,生生世世,永不离!且看风华嫡女携手傲娇病世子一起联手打怪兽,走向巅峰!推荐挚友好文:二堂姐《神殿倾天之妖妃好甜》
  • 重生之商宦世家

    重生之商宦世家

    重生之后,张明的人生重新开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客和妖怪和阴阳师

    剑客和妖怪和阴阳师

    这是关于一个剑客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故事,他在这里认识了朋友,结下了仇敌,和爱人反目。他因有情而举剑,又因无情而斩杀。
  • 锈青物语一冲击时代的超越者们

    锈青物语一冲击时代的超越者们

    这里是一个封闭的国家,所有人都享受在名为奇迹的强大能力所带来的便利中。艾什本应该借着这个能力,成为令人尊敬的骑士。但是偶然间,他发现了奇迹的秘密,恩师与挚友的背叛将他逼上绝路,但他却没有选择复仇,他只想普通的活着,可即使如此,乱世的暗流仍然将他卷入了漩涡之中......时代不会因为个人而改变,即使你是英雄也一样,无论胜负,命运早已决定。但是,如果超越了人的话...
  • 请你带好女朋友

    请你带好女朋友

    离氏第一天才杀手入世,被其父指派的第一任务居然是…………这是一个机甲的世界,亦然是一个武修的世界。人途在闯,此时不争,更待何时?……我,李冷,杀手代号:有点冷。此刻入世历练,本以为可平平淡淡的咸鱼躺,但老爹给我这个任务有点难啊!这可怎么办?有生之年,我还能不能回家?(注:扑街李表示,很喜欢《这个杀手不太冷》)(注:本书带着无敌向,还有恋爱向,但我保证努力描写好打斗的场面和关于机甲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