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82500000074

第74章 乐论(15)

难者必曰:知之。知之之理,何以明之?愿借子之难以立鉴识之域。或当与关接,识其言耶?将吹律鸣管,校其音耶?观气采色,知其心耶?此为知心,自由气色;虽自不言,犹将知之。知之之道,可不待言也。若吹律校音,以知其心。假令心志于马,而误言鹿。察者固当由鹿以知马也。此为心不系于所言,言或不足以证心也。若当关接而知言,此为孺子学言于所师,然后知之。则何贵于聪明哉。夫言非自然一定之物,五方殊俗,同事异号。举一名,以为摽识耳。夫圣人穷理,谓自然可寻,无微不照。理蔽则虽近不见。故异域之言,不得强通。推此以往,葛卢之不知牛鸣,得不全乎?又难云:师旷吹律,知南风不竞,楚多死声,此又吾之所疑也。请问师旷吹律之时,楚国之风耶?则相去千里,声不足达;若正识楚风,来入律中耶?则楚南有吴越,北有梁宋,苟不见其原,奚以识之哉?凡阴阳愤激,然后成风;气之相感,触地而发;何得发楚庭,来入晋乎?且又律吕分四时之气耳,时至而气动,律应而灰移。皆自然相待,不假人以为用也。上生下生,所以均五声之和,叙刚柔之分也。然律有一定之声,虽冬吹中吕,其音自满而无损也。今以晋人之气,吹无韵之律,楚风安得来入其中,与为盈缩耶?风无形,声与律不通,则校理之地,无取于风律,不其然乎?岂独师旷多识博物,自有以知胜败之形,欲固众心,而托以神微。若伯常骞之许景公寿哉。又难云:羊舌母听闻儿啼,而审其丧家。复请问何由知之?为神心独悟,暗语而当耶?尝闻儿啼,若此其大而恶,今之啼声,似昔之啼声。故知其丧家耶?若神心独悟,暗语之当,非理之所得也。虽曰听啼,无取验于儿声矣。若以尝闻之声为恶,故知今啼当恶,此为以甲声为度,以校乙之啼也。夫声之于音,犹形之于心也。有形同而情乖,貌殊而心均者;何以明之?圣人齐心等德,而形状不同也。苟心同而形异,则何言乎观形而知心哉?且口之激气为声,何异于籁龠纳气而鸣耶?啼声之善恶,不由儿口吉凶,犹琴瑟之清浊,不在操者之工拙也。心能辨理善谈,而不能令内龠调利,犹瞽者能善其曲度,而不能令器必清和也。器不假妙瞽而良,龠不因惠心而调。然则心之与声,明为二物。二物之诚然,则求情者不留观于形貌,揆心者不借听于声音也。察者欲因声以知心,不亦外乎?今晋母未得之于老成,而专信昨日之声,以证今日之啼;岂不误中于前世好奇者,从而称之哉?

[注释]

虽众喻有隐——虽然众喻不够明确。

若葛卢闻牛鸣,知其三生为牺——《左传》僖公二十九年:“介葛卢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之点,其音云。’问之而信。”介,国名。葛卢,介国国君之名。三牺,本指用来祭祀的牛、羊、猪,此处专指牛。意谓葛卢听到牛叫,说:“这头牛生了三头小牛,都用来祭祀了,所以它叫的声音是这样的。”

羊舌母听闻儿啼,而审其丧家——羊舌即羊舌虎,晋国大夫。《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谒诸姑,曰:‘长叔姒生男。’姑视之,及堂,闻其声而还,曰:‘是豺狼之声也。狼子野心,非是,莫丧羊虎氏矣’。”子容之母,叔向的嫂子。姑,丈夫的母亲称姑。长叔姒,叔向是伯华长弟,故称长叔。兄弟的妻子称为姒娣,年纪大的称姒,小的称娣。大意是叔向的母亲去看望孙儿杨食出生,走到堂前,听到孙子的哭声似豺狼的叫声,转身而回,说:这是豺狼的叫声,最终是毁掉羊氏族宗。后来果然。

反三隅者:《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关接——交接。

摽——摽即标。

无微不照——没有一些细微的不能观察到。

律吕分四时之气——古代乐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十二月之气各应其律,不失其序。

律应而灰移——古代用芦苇烧灰置于律管中,以占验气候。到某一节气,则灰移管通。

上生下生——《吕氏春秋·音律》:“三分所生,益之一份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份以下生。”

虽冬吹中吕,其音自满而无损也——中吕,十二律之一,按十二月配,应在四月。意谓中吕虽应位四月,但在冬天吹,其音仍饱满而无损。

若伯常骞之许景公寿哉——据《晏子春秋·寻下》载:齐景公臣伯常骞预知地将动,诡与景公言能为之寿,地动就是增寿的预兆。

暗语而当——从隐语而悟得。

秦客难曰:“吾闻败者不羞走,所以全也。吾心未厌,而言难,复更从其余。今平和之人,听筝笛琵琶,则形躁而志越。闻琴瑟之音,则听静而心闲。同一器之中,曲用每殊,则情随之变。奏秦声则叹羡而慷慨,理齐楚则情一而思专,肆姣弄则欢放而欲惬,心为声变,若此其众。苟躁静由声,则何为限其哀乐?而但云至和之声,无所不感;托大同于声音,归众变于人情,得无知彼不明此哉?”

主人答曰:“难云:琵琶筝笛,令人躁越。又云:曲用每殊,而情随之变。此诚所以使人常感也。琵琶筝笛,间促而声高,变众而节数,以高声御数节,故更形躁而志越。犹铃铎警耳,钟鼓骇心。故闻鼓鞞之音,思将帅之臣;盖以声音有大小,故动人有猛静也。琴瑟之体,闻辽而音埤,变希而声清,以埤音御希变,不虚心静听,则不尽清和之极。是以听静而心闲也。夫曲用不同,亦犹殊器之音耳。齐楚之曲多重,故情一;变妙,故思专。姣弄之音,挹众声之美,会五音之和,其体赡而用博,故心侈于众理。五音会,故欢放而欲惬。然皆以单、复、高、埤、善、恶为体,而人情以躁静专散为应。譬犹游观于都肆,则目滥而情放;留察于曲度,则思静而容端。此为声音之体,尽于舒疾;情之应声,亦止于躁静耳。夫曲用每殊,而情之处变,犹滋味异美,而口辄识之也。五味万殊,而大同于美;曲变虽众,亦大同于和。美有甘,和有乐;然随曲之情,尽于和域;应美之口,绝于甘境。安得哀乐于其间哉?然人情不同,自师所解,则发其所怀。若言平和哀乐正等,则无所先发,故终得躁静。若有所发,则是有主于内,不为平和也。以此言之,躁静者,声之功也;哀乐者,情之主也;不可见声有躁静之应,因谓哀乐皆由声音也。且声音虽有猛静,猛静各有一和,和之所感,莫不自发。何以明之?夫会宾盈堂,酒酣奏琴,或忻然而欢,或惨尔而泣。非进哀于彼,导乐于此也。其音无变于昔,而欢戚并用,斯非吹万不同耶?夫唯无主于喜怒,无主于哀乐,故欢戚俱见。若资偏固之音,含一致之声,其所发明,各当其分。则焉能兼御群理,总发众情耶?由是言之:声音以平和为体,而感物无常;心志以所俟为主,应感而发。然则,声之与心,殊涂异轨,不相经纬;焉得染太和于欢戚,缀虚名于哀乐哉?”

[注释]

形躁而志越——身体躁动而神情激昂。

肆姣弄则欢放而欲惬——沉醉于好的小曲,心情就欢快而纵情惬意。姣:好。弄:小曲。

得无知彼不明此哉——只知道彼而明向此的道理呢。

变众而节数——变化多样而节奏快速。

故闻鼓鼙之音,思将帅之臣——见前注《乐记·魏文侯篇》。

闻辽而音埤——闻悠远,声音就低下。

变希而声清——变稀疏声音就清越。

挹众声之美——汇聚众声之美妙。

故心侈于众理——心情超过乐曲的表现。

皆以单、复、高、埤、善、恶为体,而人情以躁静专散为应——指声音只有单复、高埤、善恶为主体,而人对声音的反应,只是感情上躁动和安静,专一和闲散而已。

若言平和哀乐正等——如果说心情平和的人,悲哀和快乐都视为一样。

则无所先发——那就没有什么可以要发的情怀。

故终得静躁——故最终得出的静和动的反应。

非进哀于彼,导乐于此也——不是对他引进悲哀的曲调,而引导的是快乐的曲调。

若资偏固之音,含一致之声——如果借助不同的音乐,组合成一个完成的曲子。

声音以平和为体,而感物无常——声音是以平和为主体的,而对人的感染是不固定的。

焉得染太和于欢戚——那能使十分和谐的音乐感染人的欢乐和伤感。

秦客难曰:“论云:猛静之音,各有一和。和之所感,莫不自发。是以酒酣奏琴,而欢戚并用。此言偏并之情,先积于内,故怀欢者值哀音而发,内戚者遇乐声而感也。夫音声自当有一定之哀乐,但声化迟缓,不可仓卒,不能对易。偏重之情,触物而作。故令哀乐同时而应耳。虽二情俱见,则何损于声音有定理耶?”

主人答曰:“难云:哀乐自有定声,但偏重之情,不可卒移。故怀戚者遇乐声而哀耳。即如所言,声有定分;假使《鹿鸣》重奏,是乐声也;而令戚者遇之,虽声化迟缓,但当不能使变令欢耳。何得更以哀耶?犹一爝之火,虽未能温一室,不宜复增其寒矣。夫火非隆寒之物,乐非增哀之具也。理弦高堂,而欢戚并用者,真主和之发滞导情,故令外物所感,得自尽耳。难云:偏重之情,触物而作,故令哀乐同时而应耳。夫言哀者,或见机杖而泣,或睹舆服而悲。徒以感人亡而物存,痛事显而形潜。其所以会之,皆自有由,不为触地而生哀,当席而泪出也。今见机杖以致感,听和声而流涕者,斯非和之所感,莫不自发也。”

[注释]

此言偏并之情,先积于内——此说的是偏重的感情,先产生自人的内心。

不能对易——不能把哀化成乐,把乐化为哀。

故令哀乐同时而应耳——故使怀有哀和乐的不同心情的人对音乐的同时反应吧了。

《鹿鸣》重奏——《鹿鸣》,《诗经·小雅》的乐篇。这是一种宴群臣嘉宾的乐章,乐调欢畅。

但当不能使变令欢耳——只是不能使悲哀的人变为快乐的人。

犹一爝之火——好象一束火把之火。

夫火非隆寒之物——火不是增加寒冷的物体。

真主和之发滞导情——真正主载平和之音启发迟顿引导人的心情。

秦客难曰:“论云:酒酣奏琴,而欢戚并用。欲通此言,故答以偏情,感物而发耳。今且隐心而言,明之以成效。夫人心不欢则戚,不戚则欢,此情志之大域也。然泣是戚之伤,笑是欢之用。盖闻齐楚之曲者,唯睹其哀涕之容,而未曾见笑噱之貌,此必齐楚之曲,以哀为体;故其所感,皆应其度量。岂徒以多重而少变,则致情一而思专耶?若诚能致泣,则声音之有哀乐,断可知矣。”

主人答曰:“虽人情感于哀乐,哀乐各有多少。又哀乐之极,不必同致也。夫小哀容坏,甚悲而泣;哀之方也。小欢颜悦,至乐心愉;乐之理也。何以言之?夫至亲安豫,则恬若自然,所自得也。及在危急,仅然后济,则拚不及儛。由此言之,儛之不若向之自得,岂不然哉?至夫笑噱,虽出于欢情,然自然应声之具也。此为乐之应声,以自得为主;哀之应感,以垂涕为故。垂涕则形动而可觉,自得则神合而无忧。是以观其异,而不识其同;别其外,而未察其内耳。然笑噱之不显于声音,岂独齐楚之曲耶?今不求乐于自得之域,而以无笑噱谓齐楚体哀,岂不知哀而不识乐乎?”

[注释]

隐心而言——衡量思想而说。

此情志之大域也——这是情志的重大特征。

哀之方也——伤感的道理。

仅然后济——仅能勉强应付过去。

儛——鼓掌跳舞。

秦客问曰:仲尼有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如所论,凡百哀乐,皆不在声,即移风易俗,果以何物耶?又古人慎靡靡之风,抑慆耳之声。故曰:放郑声,远佞人。然则郑卫之音,击鸣球以协神人,敢闻郑雅之体,隆弊所极,风俗移易,奚由而济?幸重闻之,以悟所疑。”

同类推荐
  • 世界民俗艺术(上)

    世界民俗艺术(上)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是一门讲授艺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创作规律的基础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艺术的一般理论观点介绍(艺术起源、本质、特征、功能等);艺术创作活动系统描述(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本教材运用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方法,大量介绍了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实例,介绍了各个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系统阐述了艺术的基本性质、特征及规律,同时又对艺术的本体论、方法论、欣赏观、价值观、艺术观都进行了深入细致、广泛的研究。本教材从艺术学、美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全方位介绍了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审美特征。
  • 正方形的乡愁

    正方形的乡愁

    本书是摄影家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二十世纪70—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阮义忠着意寻找不变的价值,跋涉于旧日的乡土、温淡的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纯朴面孔。80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最深沉的情怀。
  •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本书稿是一部系统介绍陇南民间美术的学术专著。书稿对陇南民间美术形成的地域文化、艺术类型、形式特征、文化内涵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主要内容涉及陇南民间刺绣、民间雕塑、民间绘画、民间家具及装饰、民间纸扎造型与装饰、民间社火中的造型与装饰、民间剪纸与皮影、民间建筑装饰、少数民族服饰、民间编织。书稿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热门推荐
  • 魔法师的异界生活

    魔法师的异界生活

    一个现代死宅穿越到了天罗大陆,那里有实力为尊,而我们靠脸吃饭的猪脚就这样吃着软饭走向人生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真不想当巫妖王

    我真不想当巫妖王

    一觉醒来,林枫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群骷髅架子尊他为巫妖王,带着最先进的科技,他本以为能够核平天下。但隐藏在这个世界背后的,却远远超乎想象!天启四骑士,旧日支配者,蠢蠢欲动的古神,黄衣之主,调律者,万神之人,黄昏的余烬,最后的救赎者……ps:克苏鲁神话体系
  • 萧劲光回忆录

    萧劲光回忆录

    本书是萧劲光生前的回忆录,内容涵盖萧劲光八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作者在回忆自己人生经历中,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有不少翔实记述,许多史料是过去党史军史上少见的,是研究党史军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 都市大财子

    都市大财子

    李小猛,身怀奇技。得罪了杀手组织而避难出走,与世隔绝九年后重返花花都市。家道中落,一切重头。扬起铁拳,微笑着掀起腥风血雨,统一黑道,成为地下武道组织的龙头,走上巨富之路。他,够狠够奸够义气!他的女人们,有胸有臀有文化!继《傲世枭雄》,《龙霸都市》后的第三本长篇,热血依然!(买断作品,敬请收藏)
  • 情人帝王

    情人帝王

    意外让她掉进了时空的旋涡,却见到了她梦寐以求的身影,他的身份高高在上,她最终选择了逃避,而他的出现又让她对自己多年的感情产生了怀疑。痴心如她,绝决如她,在自己的爱情旋涡中深受重创,当她毅然放手找寻自己的另一片天空时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龙逆

    逆龙逆

    这天下,是否如梦中那般美好。而现实,却又如何。
  • 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本书属于让人从书中走出来时会脱胎换骨的那一种。皮埃尔·阿多的所有作品皆属于这种类型,无论书里谈论的是马克·奥勒留或普罗提诺、斯多葛派或神秘主义,总是带着永远清澈的博学。这些著作表明,对古代人而言,哲学不是体系的建构,而是生活的选择,是在探寻智慧道路上的一种修炼。在这部对话录里,我们将发现一个令人钦佩的博学的学者,他的作品滋养了众多思想家,在他时而讽刺、时而如格言般的判断里我们将发现一个隐秘、腼腆、朴素的人。跟随皮埃尔·阿多,我们将领会到如何阅读和诠释古代的智慧,为什么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尤其是马克·奥勒留的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做哲学,即学习面向死亡”,要学会“活在此刻,犹如最后一次也是初次看到世界一样”。
  • 无道无息

    无道无息

    何为人,何为道是为爱证道还是为恨证道是否无爱无恨便可证道如此倒不如无道无息我自成道
  • 收留所

    收留所

    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身份都需要面试入职,唯一不需要的面试的事情就是父母,只需要一时的激情有些人就可以成为父母,但是他们真的合格吗?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的做父母吗。男主人公江城就是在一种父母的压抑环境底下成长,以及身边的朋友在这种父母畸形的为你好之下,他们会过上怎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