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再向她解释也无用。甚至于贾宝玉告诉她袭人生病了,在吃药,并且说,如果不相信可以问其他的丫头。李嬷嬷仍然不相信,而且开始又骂宝玉:“你只护着那只狐狸,哪里还认得我了呢?叫我问谁去?谁不帮着你呢?谁不是袭人拉下马来的?我都知道那些事!我只和你到老太太、太太跟前去讲讲:把你奶了这么大,到如今吃不着奶了,把我丢在一边儿,逞着丫头们要我的强!”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发现李嬷嬷不仅和袭人发生了矛盾,而且又和贾宝玉发生了争议。其实,这里的矛盾只不过是由误会产生的,但是既然产生了误会,造成了矛盾,就应该通过语言来解决。
当时,大家都失去了主意,不知如何办是好。正巧这时候王熙凤走了过来,她了解今天李嬷嬷不高兴,既犯了老毛病,又输了钱,所以迁怒于他人。于是她笑着脸对李嬷嬷说道:
“妈妈别生气。大节下,老太太刚喜欢了一日。你是个老人家,别人吵,你还要管人家才是;难道你倒不知规矩,在这里嚷起来,叫老太太生气不成?你说谁不好我替你打他。我屋里烧的滚热的野鸡,快跟了我喝酒去。”
王熙凤的这一席话就解了围。因为这些话很有解围的力量。
语言虽然很简单,但是非常有说服力。这一席话有三方面的内容:
(1)你是懂规矩的,如果你这里一嚷嚷,会使老太太生气(这是李嬷嬷最怕的事情);(2)你说是谁使你不高兴的,我可以替你去打他(这是哄骗小孩的方法);(3)我房间里正烧着滚热的野鸡,我请你去喝酒(这是解围的好方式)。这里她的话是软硬兼施,硬的是:你不能嚷嚷,老太太会不高兴的。谁都怕老太太,当然李嬷嬷就不敢再吵了。软的是:你说是谁不对,我就去打他;我现在请你去喝酒吃野鸡。这就是运用语言调解矛盾和争议的例子。如果你不去调解矛盾,反而加油添酱地扩大矛盾,那就会适得其反,矛盾也就会越来越深,争议越来越复杂。现在不仅在人际关系方面,而且在国际问题方面都可以用语言来调节。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纠纷,甚至于国与国之间的纠纷往往就是由于语言的运用不当造成的。另外根据有关报道,说一个凶手残忍地杀害了一家三口,仅仅是因为在一年之前他向这一家的主人借钱,那人不仅没有借给他,而且话说得太难听,伤害了凶手的自尊心,最终他用杀人的方法进行报仇。
当然,这件事情说明凶手不能自我调节心理,杀人是绝对错误的。
但是这也说明被害的人所用的语言力度太强。
语言除了用作斗争的工具和交际的工具之外,还是思维的工具。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过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感觉到自己有思想能够思考,也就说明他本人是存在的,如果他不存在他自然就不能感到他有思想并且能够思考。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没有语言人们就不可能进行思维,脱离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因为在语言里的每一个词汇都有确定的意义,把几个不同的词汇联在一起就形成一条语句或者一个判断,也就形成一条有确定意义的思维结构。
语言和思维本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按照《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服务。而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从这两种解释可以看出,语言和思维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然而语言和思维又是不可分的,两者是密切相连的。思维是利用概念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逻辑中的概念在语言里就是词,逻辑中的判断就是语言里的判断语句。比如:“牡丹花是美丽的。”这既是一条语句,又是一条判断。从语言角度分析:“牡丹花”是普通名词,“美丽的”是形容词。两者用一个联系动词“是”连成一个独立的有意义的句子。从逻辑角度分析:“牡丹花”和“美丽的”是两个概念。在这个判断之中,指明牡丹花具有“美丽的”这个属性。也就是肯定“牡丹花”具有“美丽的”这个属性。这是一个肯定判断,是用一个系词把两个概念联系起来的全称肯定判断:“所有的牡丹花是美丽的。”尽管在这个全称判断里省去了“所有的”这个表示数量的形容词。
《现代汉语词典》里所说的是思维的形式,也就是逻辑,而逻辑本身并不是思维。我们这里说的语言和思维是联系密切的,是指如果思维离开了语言就不能思维。同样,语言也不能离开思维,语言如果离开了思维也就等于没有了语言。因为语言必须要有意义,而意义必须通过思维才能表达出来。比如我们说“真理”,这是一个语词,但“真理”是什么呢?它必须有意义,而意义是通过思维表达的,我们一说出“真理”,就会有一种模糊的真理意义,要进一步理解其道理,就更加需要运用思维。所以,我们可以说,思维就是内在的语言。何况每一个概念都可能有几个或者更多的不同意思。究竟应该用哪一个意思就要由说话人选择。在语言当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情况,诸如同义、反义、近义和相似,等等。再加上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各民族的语言无论单词单句都不是绝对对等的。所以我们在研究语言的时候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现象。
而所有这些现象都是我们在研究语言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还有更深刻的意义。因为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形式是全息的,在没有思维的时代,所有的反映只能是模糊的图像,尽管各种感觉器官可能在大脑中生成某一事物的全部形象,由于思维活动尚未产生,所有事物形象都是模糊的,缺少动力。模糊的形象对初始人有作用。对事物模糊反映的形象实际上是思维的沉睡状态,也可以称为思维的初始静止状态。比如,初始的人们发现某一种水果好吃,在大脑里会出现这种水果的形状、味道、手感等综合形象,也仅仅是一种个体感知的模糊形象,不能和具体的诸如圆形、红色、蜜甜、光滑等这类词语联系起来,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复合体。由于大脑在人类活动中的不断发展,他们逐渐学会用某种声音、手势、身势、表情等来表达某种事物和情感,这就是最简单朴实的语言符号。正是这些简单的语言符号用来表达思维,使思维从模糊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语言不仅是发出的声音符号,也包括前面所说的手势、身势、表情。如微笑表示高兴和喜欢,流泪表示激动、喜悦和痛苦,招手表示欢迎,摇头表示拒绝等,这当然是某些初民的语言,另外不同的民族可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情感,或者用同样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意思。不管何种语言符号,应该承认从一开始这些符号就和语义连在一起,语言符号的出现就是分析思维活动的开始。
当今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只限于对有声语言的研究,比如,训练猩猩发声,探讨猩猩是否能够言语。其实,动物的思维活动也在发展着,只不过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而已。我们知道,猩猩和其他的动物也能够相互交流,它们用不同的声波声段,走路和跑步的姿态,身体的动作,面部的表情等来表达自己的简单的思想。应该承认,动物是有简单思维的。比如当牛进入宰牛场时常常会流下眼泪,婴儿狗突然死亡,也会造成母狗的自杀行为;母狼甚至于愿意喂养人类的婴儿,俗称狼孩。这些都说明动物有一定的情感,有一定的思维,有简单的语言,不是用一个本能就能够说明的。不过它们所用的语言符号目前还不为人们了解,人们不懂得它们的思维活动与情感。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运用声波表达语言符号最方便,所以各个种族部落都把声音作为语言符号,经过多少万年的发展而形成现在的上千种不同的人类有声语言。在人类运用语言的同时,还配合使用面部表情与声势语,在军队或探险以及航海活动中人们会运用旗语,聋哑人之间会运用手势语。不管运用什么语言、声音、书面语言、手势、面容、旗语等等,所有语言的符号都必须有意义,也只有有意义的语言,如声音,才能和思维相联系,没有意义的声音当然和思维毫无关系。
根据佛洛依德的研究,人们心理存在着潜意识,这种潜意识和有意识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潜意识是本能,是客观驱动在大脑中的反映,在前思维时期(或目前的某些动物所处的状态),感到饥饿就想吃东西,虽然不能用语言表达,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感觉。因为客观事物是以全方位的形式在大脑中反映,但不表现出意义。时常在人们梦中所出现的一些背景能够说明问题,在大脑里出现的图像和镜像的含义不是用语言表示的,所以在有意识前的前意识时期不存在任何普遍语法,语法必须在语言形成后才产生。
客观事物在大脑中形成的图像最初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说有意义,即使不是用有声语言表示出的意义,那就已经构成了思维,而思维也必定和某个符号相联系。我们现在的观念以为动物不能思维,不能言语,看来是不够成熟的意见。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我在农村进行“劳动改造”,每天都和牛打交道,我就发现牛有初步的思维,有和思维相似或相吻合的原始语言符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发现任何一个牛群都会出现一个首领,在我管理的13头牛中,有一头母牛就是它们的领袖。平时把牛放出去之后,每天下午三时半左右,这头母牛就会带着全队的牛经过山腰小道经过我所坐的地方回牛棚。有时会略微早或晚一些,不会相差几分钟。如果不到3时半,这头母牛就会带着牛群在山路的转弯处停止前进,它们朦胧地知道我是不会让它们提前回去的。所以母牛在小道的转弯处会谨慎地先探出头来看我是否坐在大树下,如果我不在那里,它就发出一个怪声,而且头向右边一摇动,整个牛群就跟着它很快地走下山谷,从山谷中抄小路返牛棚。从牛的这种行为可以分析出牛是有简单的思维的,而且也有和语言有关联的声音、身势语和表情,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简单的交际。问题在于人们没有意识到它们的简单思维。现在人们喜欢养宠物,和动物和谐相处,事实上许多养宠物的人都发现动物对人类表现出了情感。应该承认,动物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和思维有一定关系的。没有思维就只能表现出本能。而动物的思维是用人类所不完全了解的符号进行的。至少小狗小猫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就是一种传达情感的语言。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我们的世界真美妙”。的确,我们的世界是美妙的。但这里所说的世界“美妙”是各不相同的。其他人所说的也许是花花绿绿的世界,而我这里所说的美妙世界并不是指这种花花绿绿的世界。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出发来看世界,你永远离不开语言。大家都认为当今世界发展得真快,甚至于知识也只用7~8年就会更新一次,无论是谁只要稍不留意就会落后于时代。还有人认为当今人们的观念变化特快,不用讲两代人会产生代沟,即使是同代人也会遇到类似代沟的现象。我们只要仔细地想一下就不难发现,文化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等等,都和语言有关。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语言的网络世界之中。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语言是形成社会的基础,没有语言是不可能形成社会的。同样,语言也是社会发展的体现。不管社会如何发展,都可以从语言中看到。你说今天是电脑时代,是机器人时代,是火星探测器时代,或者其他什么时代,都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是最敏感的,世界上任何新东西的出现都是用语言表达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一有新的观念就会用语言加以描述。如果是英语国家学者的新观念,那么其他国家就会用本国的语言将其迅速地翻译出来。
甚至于流行的衣着,时尚的谈吐,旅游的选择都和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世界上任何观念的传播都离不开语言。语言在世界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什么语言在世界上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因为人类实际上就生活在语言网络的世界中。在语言网络的世界里人类既是操纵语言的主人,又是被语言奴役的对象。比如你听到有人告诉你或者你在报刊杂志中看到“今年是人造美女年”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位年轻女孩,你也就可能会考虑你应该到美容院去变成一个“人造美女”。这就是说,你是自觉自愿地成为一个语言的奴隶。人类生活在语言网络的世界里,人类必然受语言的支配,受语言的奴役,成为语言的奴隶。当然,你也可以不做语言的奴隶,那你就要有判断的能力和叛逆的精神。
人们会认为,这不是语言的奴隶,而是语义的问题。确实,这里语义是起了很大的作用。语义永远和词语联系在一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调,不同的对象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意义,但这是语义学的问题,没有必要在这里讨论。这里我希望读者要认识到我们人类确实生活在一个受语言奴役的时代,而且我们还会永远生活在受语言奴役的环境当中。如果你觉得不是,那么你问一下自己:铺天盖地的广告对你有影响吗?你喜不喜欢穿今年流行色彩的衣服?你不希望自己变得更加苗条吗?等等。只要你感到你受到了影响,你就在某一方面成为语言的奴隶,也就在某一方面失去了自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