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24900000002

第2章 学者型艺术家英若诚(1)

英若诚在观看节目笔者和英若诚是老同事——在人艺一起共事四十多年;老朋友——经常在一起谈生活也谈艺术;老合作者——又一起合作演过戏合作写过剧本,大约不可谓不了解,不熟悉。然而,如何给这位曾官至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的艺术家以某种人生的定位,却让我着实为难了一阵儿。

为什么呢?

首先,四十多年以来,他在人艺的舞台和电视的屏幕、电影的银幕上,塑造了许多真实可信、鲜明生动、引人人胜的人物形象。其中包括话剧《骆驼祥子》里的人力车厂厂主刘四爷,《茶馆》里的土混混儿老刘麻子和小刘麻子,《推销员之死》里的推销员威利·洛曼,电视剧《围城》里的大学高校长,《我爱我家》里的邻居“老右派”,电影《马可·波罗》里的元世祖忽必烈,《知音》里的窃国大盗袁世凯,《白求恩》里的童翻译,等等。

其次,他的译著等身,年仅二十五岁便翻译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三十万字的《奥赛罗导演计划》,并前后中译英、英译中,翻译了十八部包括莎士比亚作品在内的世界著名的话剧剧本。他的英语不但标准、地道,而且流利。甚至,他对英语中的美国音、澳洲音、黑人音,以及许多地方俚语都能了如指掌,倒背如流。

再次,他还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导演,既执导过中国戏,也执导过外国戏。其中包括演给中国观众看的、英国当代剧作家彼德·谢弗的代表作《上帝的宠儿),也包括演给美国观众看的、曹禺的代表作《家》和中国古老的民问故事剧<;十五贯》。

再再次,他还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戏剧教授。这里仅举一例——由于他导演和讲授《家》和《十五贯>;的成功,英国密苏里大学校长乔治·A·罗塞尔以公文的形式正式宣布:著名的中国演员英若诚已成为密苏里大学永久性教授,每隔一年驻校一次……他还是一个剧作家,参加了《像他那样生活》、《怒涛》等话剧的创作。笔者就曾经和他一起写过话剧《刚果风雷》。

为此,我只能把他定位为学者型的艺术家。

“毛三爷”吃饭时躲进壁橱里,想引起全家的注意,没料到竟被人们完全忽视。儿时的一个恶作剧引出之教训,却可以让人受用一辈子英若诚出生于一九二九年的夏天,在兄弟姐妹当中排行老三,又加上他的小名儿叫“小毛儿”,所以全家人不分老少都叫他“毛三爷”。

“毛三爷”的淘气是赫赫有名的,据说这是从祖父那里遗传下来的基因——善于突发奇想,爱出新花样,经常要做点儿惊人之举。

这里先说一个“夜探张宅”。

别看英若诚年龄小,可满脑子里装的都是《七侠五义》和《施公案》。于是,他下决心要学“大侠白玉堂”和“大侠蒋平”的高超功夫——蹿房越脊,如履平地。

一天夜里,他拉着两个哥哥,穿上黑色衣裤,爬上了邻居张教授的屋顶。为了看清张教授在屋里干什么,英若诚自告奋勇来了个“珍珠倒卷帘”,由两个哥哥一个人拽住一条腿,让“毛三爷”从房檐上倒挂下来。

一个哥哥问:“看见什么了?”

“毛三爷”答:“看见了,张伯伯看书呐。”另一个哥哥问:“还干什么呢?”“毛三爷”停了一会儿答:“还看书呐。”

就这样,英若诚挂在房檐上呆了一刻钟,看得眼睛发酸,脑袋发晕,再也无法坚持下去,赶忙让哥哥们把他拽上屋顶。这时,两个哥哥的手已经没劲儿了,说什么也拽不上去。英若诚向下一看,屋顶和地面有好几丈的距离,一时着急,大声呼喊起来:“张伯伯,快救命啊!……”张教授听见喊声,走出屋来,抬头一看,大笑不止。他忙叫家人搬来梯子,把“毛三爷”抱了下来。这次失败,英若诚只是觉得好玩儿,逗乐。

再说一个“藏蒙儿蒙儿”。

英若诚从来不甘寂寞,总得想点儿办法引人注意。一天,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他先钻进饭厅里,并悄悄地藏到壁橱里去。他想:等一会儿快吃饭的功夫,大家一定得找他。就在人们为找不着他而着急的关键时刻,他再从壁橱里跑出来,大叫一声——“我在这JL勾!”顿时,把所有的人都吓一大跳,那才叫有意思。可是,万万没有料到,他们是个大家族,人很多,根本没有发现少了谁。大家和往常一样,有说有笑地吃着饭。“毛三爷”憋在壁橱里,出来不好,不出来也不好,那个滋味儿真是太不好受了。他听着外面吃饭的声音,闻着外面菜肴的香味儿,肚子饿得直叫唤。他一直等到大家都吃完饭,才从壁橱里溜出来,灰心丧气地吃着剩菜剩饭。

然而,这件事却让英若诚记了一辈子。长大以后,他常常回想起这件事来。他渐渐地悟到,人不能把自己看得很重,造成自我膨胀,孤芳白赏,更不能哗众取宠。只有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准确位置,遇到挫折才能很快适应,面对冷眼也不会觉得意外。

英若诚躲在墙角朝训育主任的脑袋打了一弹弓子,石子儿正中脑门。然而,这一弹弓子打下去却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英若诚上中学以后,学习成绩优等,但是淘气的脾气丝毫没改。

一天,训育主任在上“修身”课时,大讲“中日亲善”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之类的话。英若诚对此不感兴趣,甚至很反感,于是,他大声和同学说逗乐的话,搅得课堂里一片笑声,秩序很乱。

训育主任火了:“英若诚,给我站起来!”英若诚梗着脖子站着,以示不服气。“为什么不用心听讲?”英若诚不回答,也不看老师。“你不听教导,就给我一直站着吧!”

英若诚这时反倒把两眼紧盯着老师,毫无惧色地站了一堂课。

上课时,英若诚就想好了报复老师的办法。下课以后,他悄悄地拿出弹弓子,装上石子儿,躲在校园的墙角后。等到训育主任走过来时,英若诚拉直弹弓子上的皮筋儿,对准对方的脑袋猛然松手,石子儿正好打在脑门儿上,马上就起了一个大紫包。

这个矛盾太尖锐了,训育主任找到校长,校长又找到了英若诚的父亲英千里教授——辅仁大学的秘书长兼外文系主任。训育主任提出,如果不开除英若诚,就辞职不干了。英千里作为教育界的名人,为了不被人指责有“袒护儿子”的恶名,同意校方开除英若诚。

回到家里,英千里把儿子叫到面前来。

英千里说:“我要把你送到天津去继续学业,免得在家游荡,惹是生非,丢人现眼。”

就这样,英若诚不得不进入了天津的教会学校——圣路易中学。

这是一所由法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是严上加严,起床、睡觉、吃饭、上课、去教堂都规定了时间,不得有分秒的差错。就连课间在校园里玩儿,也规定不许站着不动,不许扎堆说话,只准不停地踢足球。谁违反了规定,就要用藤条打手心,或者脱了裤子用藤条打屁股。

更为严峻的是,六十多名学生当中,只有四名中国人,其他均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为此,校方规定在校期间一律用英语交谈,如有违反者从重处罚。当时,英若诚一句英语也不会说,不但受憋,还被其他学生嘲笑和欺负。事物的发展规律常常就是这样——物极必反,人的本事大部分是硬逼出来的。在困惑、孤立和屈辱之中的英若诚反倒暗暗下定一条决心:“你们别高兴,半年之内,我一定赶上所有的人!”

老实说,英若诚在学习外国语言上并非天赋很高。他利用早自修的一个小时和晚自修的两个小时,每天都要背一段五百字的圣经原文及一首长短不一的英文诗。半年以后,他便大有长进。

英若诚从一个中国学校被开除,来到了一个外国学校,并且被逼出来一个很不错的英文基本功,为以后作一名优秀的翻译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大约要算得上是“因祸得福”或“歪打正着”了?

然而,在英若诚中学毕业的时候,生活的道路再一次没有像人们想像的那样走下去。

圣路易中学学生的成绩是非常优秀的,只要从这里毕业,基本上就算拿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入学证书。就在英若诚毕业考试获得高分,正准备走进剑桥大学读书的关键时刻,他的父亲和他进行了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

那时,英千里刚刚从日本宪兵队的监狱里放出来,虽然身体虚弱,但是意志却更坚强了。

英千里在听完了英若诚关于上大学的想法以后,停了一下说:“你祖父把我送到国外去,是要我长时期地学习西方,彻底西化,将来好建设我们的中国。”

英若诚认真地听着。

英千里继续说:“可你祖父万万没有想到这造成了我一生不可弥补的缺陷。”

英若诚皱起眉头来。

“我回国以后,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不了解中国,我的中文还是十二岁以前学的那一点点,因此,有很多应该做而且又想做的事,我都做不了。”英千里看了儿子一眼,又加重语气说:“你千万不要从一个外国学校出来再进到另一个外国学校去。”

英若诚有些惊讶地看着父亲。

英千里不无激动地说:“你要去剑桥,等你再回来就二十多岁了,再学我们本国的东西就晚了,我劝你舍弃剑桥,一定要在国内上大学,这样可以了解中国社会!”

英若诚缓缓点着头。

英千里提高了声音说:“这是我对你的希望。”尽管英若诚并不完全懂得这话的全部含意,甚至并不完全同意这些意见,但是他已经深切地感受到那火一般炽热的父爱。

英若诚真的没有去剑桥大学读书,而是考进了清华大学的外文系,并拜在那里任教的英国诗人燕卜荪为研读西方戏剧的启蒙老师。从此,他便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英若诚参加了学生们组织的“骆驼剧团”,不但登台演出,还成了“台柱子”。令人想不到的是,他从此再也没有从舞台上走下来到清华大学读书以后,由于英若诚的英语早已过关,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文学和戏剧了。那时,清华园的图书馆里,经常有这样一个学生出入——中等身材,微微有些发胖,大头,方脸,鼻子上还架着一副白边儿的近视眼镜。这个学生就是英若诚。

英若诚从小虽然淘气调皮,但是非常爱看书。上中学的时候,就通读了《论语》、《孟子》、《古文观止》、《史记》,并选读了唐诗、宋词、元曲,进了清华大学,有了藏书十分丰富的图书馆,读书也就更加发奋和刻苦了。

英若诚在读书上受到两位前辈的影响非常之深,一位是曹禺,一位是钱钟书。他在图书馆借书的时候,常常发现在许多借阅卡片上有这二位的名字。甚至,连一些冷门书的借阅卡片上也不例外。为此,他很感动,并立志要向曹禺、钱钟书学习,只要是见到了二位先生看过的书,他就一定要看。英若诚说:“要说聪明,他(指钱钟书)才称得上是聪明,简直有照相式的记忆力,他的成功就在于他是名副其实的钟情于书,几乎没有他不看的书,比起这位先生,我是望尘莫及。”

多少年以后,英若诚读书的痴情仍然不变。记得,六十年代初期笔者和他同台演戏的时候,在化妆室里别人可以山南海北地聊天,惟独他却找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抱着一本书投入地读着。

英若诚参加了学生们组织的、受着中共地下党影响的“骆驼剧团”以后,在《地窖之门》、《保尔·莫莱尔》、《春风化雨》等戏里扮演了主要角色。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舞台生涯。

这里,还值得写一笔的是他和吴世良结成恋人的一刻。吴世良是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吴保丰教授的女儿,和英若诚是同班同学。他们同窗上课,同台演戏,两个人的心里都已经默默地爱上了对方,就是还没有说出口。

一天,吴世良要去天津看望父亲,英若诚到火车站为女友送行。

两个人在站台上,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有时一起抢着说,真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突然,谁也不开口了,他们都在沉默当中深情地看着对方。

这是一个微妙的时刻,重要的时刻,决定命运的时刻。

车站的铃声响起,火车就要开了。

英若诚大声喊:“我送你上天津!”

吴世良还没有反应过来,英若诚已经跑去买火车票。片刻以后,英若诚和吴世良笑着一起登上了火车。他们又开始说话了,还是有说不完的话。就是在这次旅行当中,他们明确了爱恋的关系,结成了终身的伴侣。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不管是在翻译上,在演戏上,在讲课上,在写戏上,他们都能同心协力地互相关怀,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直到吴世良由于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为止。

一九五六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正式成立了,并且正在招考演员。

在清华大学当过业余演员,有了演戏瘾头的英若诚和吴世良,立即前去报名。当他们被顺利录取后,又急急忙忙跑到原来分配的外事单位,要求改分到北京人艺。就这样,他们朝思暮想的美好愿望竟然在转眼之间实现了。

英若诚和吴世良利用报到前的一点时间,到上海旅行结婚。

自然,英若诚也正式拜见了老丈人吴保丰教授。吴保丰对吴世良与英若诚的结合表示满意。

吴保丰问:“你们被分配到哪里了?”英若诚说:“北京人艺。”

吴世良说:“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吴保丰又问:“是个演戏的剧团吧?”英若诚连连点头:“是,是。”吴保丰再问:“你们都去演戏?”

吴世良说:“是这样的。”

吴保丰想了想说:“噢,……你们是跑码头啊?”英若诚和吴世良互相看了看,又笑了笑,什么也没有说。然而,此刻英若诚的心里却像在发誓一样地说着:我就是要到北京人艺去演戏!我下决心干一辈子的艺术!莎士比亚、萧伯纳、易卜生、曹禺……他们的作品都一定要在人艺的舞台上出现!

同类推荐
  •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柳宗元散文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柳宗元散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寻找当代汉诗的矿脉

    寻找当代汉诗的矿脉

    全书由“诗与史”“寻找诗的矿脉”“谈诗论艺”三部分组成,分别从宏观的角度考察新世纪诗与史的关联,从具体的诗人、诗作入手考察新世纪诗歌的崭新面貌及诗艺养成的可能性。全文从多个角度展示了作者对新世纪诗歌现状及问题的思考。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旁观者清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旁观者清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晨笛

    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晨笛

    《生活晨报》是由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报纸,如今已走过十五个年头。他们将十五年来的稿件、图片、版面进行梳理、选编,结集成册,这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三晋文化研究会这些年陆续出了一批书,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我们深知,出书是一件很兴奋也很艰难的事情,如同一位母亲孕育一个生命。个中甘苦,身心的付出,不亲身经历者很难感同身受。
  • 字影

    字影

    一本诗集,如同深邃的时光之旅,如同悲悯的情怀之歌,如同隽永的旷世之恋,纯净心灵,温暖灵魂。
热门推荐
  • 86号典当行

    86号典当行

    人们总是有太多太多的欲望,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满于现实中的生活,人们有追求,有些人甘于向命运低头,最终选择了妥协于现实,又有些人由于所谓的不甘,不断的去用自己的一切拼个所谓的未来,但是,正如那句真理那样,梦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总是残酷的……不过,自打阉魁的出现,这个世界似乎一切都变了!最起码,在他的典当行里,只要顾客肯付给阉魁索要的“代价”,那么,来者皆能在一定的“时间”里,得到想要的一切!
  • 总裁对不起:Boss么么哒

    总裁对不起:Boss么么哒

    第一次见面,在机场,呆萌千金撞到了一座“冰山”;第二次见面,在家族安排的相亲宴上,两人面面相觑;第三次见面,在公司里,她是他的助理。某呆萌千金埋怨道:“大Boss,你怎么又在我面前晃悠啊?”大Boss冷冷地说:“晃悠的明明是你!”
  • 玉京仙

    玉京仙

    昆仑仙王转世,再历世俗尘寰,揭开一段上古因果,龙战于野,天地大劫,长生有罪,造物有祸,六教弑神,十方分天。书友群,太上教:51989268
  • 此诚可待,已成追忆

    此诚可待,已成追忆

    大学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而我也只能凭借着零星的碎片似的记忆将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
  • 灵异校卫队

    灵异校卫队

    看似平静如水的高中校园,却危机四伏,层出不穷的灵异事件、深夜出现在古墓的神秘校花、似乎操纵着一切的神秘人……所有的一切开始随着一支神秘校卫队的成立,像逐渐浮出水面的影子,变得似真似幻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超神学院之母亲大人是雨桐

    超神学院之母亲大人是雨桐

    我被天使雨桐生下,因为自己是男性天使而被隐藏了起来,没有暴露过……不圣母,不龙傲天,不会装逼,收妹子,爽文爱好者请绕边,向左拐,旁边
  • 无限神话

    无限神话

    中国的孙悟空、二郎神、玉帝····基督教的耶稣、加百列····希腊的宙斯、雅典娜····北欧的奥丁····当这些神话中的人物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古典神话结合无限流会呈现怎样的精彩?一切尽在《无限神话》!
  • 镜妙之门

    镜妙之门

    一面来历神奇的镜子,地摊上独出神器;一段似是而非的历史,古今来百家争鸣。手执天道,重塑乾坤;洞破虚妄,可以存真。从去处来,向来处去;玄之又玄,镜妙之门。
  • 正能量追星

    正能量追星

    叶茵茵在班里属于中等生,意外在网络上接触到明星,最初追星很理智,后来在一位新认识的闺蜜带领下渐渐变得不怎么理智追星,后来家长通过各种方法让她清醒都没有效果,直到一位同学默默做出了这样一件事,改变了叶茵茵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