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14800000016

第16章 民族区域自治与自治机关建设(1)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民族区域自治为宁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开辟了广阔道路。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宁夏与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还存在着实际差距。因此,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基本解决温饱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宁夏来说都是新的历史跨越和更加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断提高宁夏民族区域自治的能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加强民族团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宁夏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宁夏才能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一节宁夏经济发展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前,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经济社会发展相当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很差。当时的新疆没有一寸铁路,西藏没有一条公路,云南山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出行或运输靠赶马帮、乘大象、架溜索。少数民族群众主要从事传统的农牧业,一些地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部分地区铁器尚未得到普遍使用,有的地方甚至还在使用木器、石器。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十分困苦,特别是广大山区和荒漠地区的少数民族,普遍缺吃少穿,几乎年年都有几个月断粮,吃野果充饥,披蓑衣御寒。少数民族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有的民族甚至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之初赫哲族只有300多人。新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就在这样极端落后的基础上开始起步。

新中国成立前的宁夏,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经济也十分落后。1949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0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足90元;粮食总产量仅为31.9万吨,平均亩产不足50公斤;工业几近空白,仅有200多家简陋的手工作坊和小煤窑、机修所、被服厂等,主要分布在银川、平罗、吴忠及固原等城市,多属传统的手工工艺,规模非常小。全区年生产原煤仅1.8万吨、发电量9.7万千瓦时,工业总产值仅有1280万元,占当时工农业总产值的6%。

新中国成立后,宁夏经过民主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跨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揭开了宁夏建设的新篇章。50多年来,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宁夏各族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几度勃兴、几度曲折,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把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摆上了十分突出的位置。1952年,中央政府颁布《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五年建设计划的若干原则性意见》,规划在一些民族地区修筑铁路,建设公路干线,修补道路和桥梁,建立邮政、电报、电话、通讯系统。在“一五”计划(1953~1957年)期间,国家新建8条铁路干线,其中有5条建在民族地区或直接与民族地区相联结,包括兰新铁路、包兰铁路等。这个时期,宁夏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接管了马鸿逵时期遗留的官僚资本,实行了土地改革,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农业、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到1957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当年价)达到2.55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2.1倍,宁夏的面貌发生了初步的变化。

1958年自治区成立,宁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建成了一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业部门由少到多。1958~1960年,各省市支宁人数达到23万多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达5.3亿元,是1950~1957年八年之和的6.9倍,建成了一批煤炭、电力、机械、轻纺和建材等支柱工业企业,又从上海、南京等地迁入了一批五金加工等门类的小型工业企业,196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38亿元,比1957年增长4.06倍,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这一阶段的集中投资和加速建设,为宁夏工业打下了基础。

但是由于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加上自然灾害,自治区成立初期即遭受了“大跃进”的劫难,刚刚起步的各项建设也遭受了严重挫折。1961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开始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初步克服了“共产风”和“浮夸风”,宁夏经济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期。

由于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左”的倾向,以至于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文革”时期,社会动荡,全区农业停滞不前,整体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但这一时期宁夏工业经济仍然得到较快发展,主要是由于宁夏作为国家“三线”建设地区,得到国家投资的有力支持,每年基本建设投资均在2亿元以上。尽管“文革”时期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为落实国家“三线”建设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三线”建设不中断的方针,沿海及工业发达地区企业纷纷内迁支援宁夏,工业经济形成了一个新的建设高潮,一批内迁和新建、扩建的工业骨干企业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宁夏的能源、化工、建材、轻纺、冶金等主要工业支柱。

70年代在大力发展“五小工业”方针的鼓励下,宁夏各地建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工业企业、骨干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宁夏工业的全面发展。到1976年,全区工业企业比1965年增加了1.02倍,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到29个,工业总产值从1965年的2.03亿元猛增至1976年的10.38亿元,增长4.65倍,超过了同期全国平均工业增长速度。工业的较快发展,使工业在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这一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建成了一批骨干水利基础设施。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宁夏和全国一样,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改革开放之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全区上下按照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优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重重困难,积极实行改革开放国策,调整了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全区工业生产总值由13亿元增加到245.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5倍,年均增长15.82%。

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宁夏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历史机遇,根据宁夏实际,确立了以产业升级和项目带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实现“四个转变”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全面推进城市化战略,全区经济发展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从2000年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连续10年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增幅位居西部前列。为宁夏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首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宁夏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固定资产投资事业在各条战线上蓬勃发展,新建、扩建和改建了一大批工矿企业,建设了一批铁路、公路、通信、水利等基础工程,大大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支撑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为宁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区固定资产规模由改革初期的4.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64.7亿元。到2010年,全区公路通车历程超过2.25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8.6倍。高速公路历程达到1159公里。铁路建设从无到有,尤其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原有包兰铁路的基础上,包中铁路和大古铁路相继建成,太中银铁路正在加紧建设。全区铁路由1957年的361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1032公里。民航事业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1997年河东机场建成通航,彻底改变了航线单一、进出不便的状况。2009年,完成了二期扩建,同时还建成了中卫香山机场和固原六盘山两个支线机场。2010年,民航客运量达到141.2万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在国家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宁夏人前赴后继的艰辛努力和奋勇拼搏,经济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抚今追昔,所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其中不乏困难和挫折,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第二节宁夏的扶贫开发

宁夏的经济建设基本上是伴随着扶贫开发进行的。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将扶贫开发纳入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当中,使扶贫开发不仅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消除贫困的道路,而且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扶贫开发的主要成就

宁夏作为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任务极其艰巨。自治区党委、政府响应中央号召,成立了扶贫机构,积极投入到大规模开发扶贫实践活动,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工作重点,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1.贫困人口减少速度逐步加快。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8年的1053元提高到了2008年的2577元,增加了1524元,按照原有扶贫计划计算,没有解决温饱的人口由2000年的128.6万人减少到2008年的16.8万人,并于2007年提前3年实现了《宁夏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所确定的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的目标。

2.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继续改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然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的比例,行政村建立卫生室和合格卫生员的比例,均有大幅度提高。2005年启动的南部山区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工程,3年来共筹集资金1.59亿元,资助改造危房危窑32203户,新建住房96609间,受益人口16.1万人,解决了南部山区生活最困难、住房最危险特困户基本住房问题。在此基础上,宁夏危窑危房改造二期工程已于2008年10月启动,利用5年时间,整合筹措建房补助资金9亿元,实施危窑危房改造10万户。

3.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宁夏西海固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已由1993年的139.8万人减少到2007年的5万人以下,贫困发生率也由1994年的15.6%下降到2007年的3%以下;2007年西海固贫困地区农民纯收入2215元,增长12.2%,连续5年实际增幅在6%以上,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贫困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有所提高。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重要战略,宁夏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实力大幅度增强。枸杞、羊绒、马铃薯、清真牛羊肉、压砂西瓜等特色农业资源在贫困地区形成集中连片的区域性资源规模优势,形成特色县域经济。

5.贫困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贫困地区的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从扶贫开发中得到实惠,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过去等靠要的思想逐步消除,取而代之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贫困地区广大民族干部群众从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打胜扶贫开发这一艰苦战役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内在动力。

二、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

1.全面落实中央政策。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宁夏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对“三农”工作采取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扶持政策。如通过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加大贫困地区的开发力度;允许贫困地区优先开发使用本地资源;利用贴息贷款和其他扶贫资金,为贫困地区和扶贫龙头企业减免税费,降低龙头企业项目资金比例;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政策措施。2001年以来,针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宁夏投入扶贫开发资金30亿元,帮助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以及相应的加工项目,促进增产增收。

2.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实施整体推进。2000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扶贫政策,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把扶贫开放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同类推荐
  • 人民史观论

    人民史观论

    人民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完善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要靠人民去发展。《人民史观论》是从历史篇及现实篇等三方面论述了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
  • 做人为官治事养心

    做人为官治事养心

    本书是一本关于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书。从做人、为官、治事、养心、管理等方面,讲述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干部。笔者把有境界、会自省、怀敬畏三方面归结为做人的第一等学问,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话有谱、交友有道等三个方面讲述了经营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简单解释了“官”的含义,然后提出公、忠、廉、能是为官的“大节”,勤、功、恕、和、慎、量是为官的“大体”,提醒为官者要常修为政之德。并以管理为治事之“道”,从管理资源、管理自我、管理大众、管理团队、管理行为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若干管理原则、策略及其操作办法。详细论述了如何培养好责任心、事业心、包容心、自律心、平常心等“五个心”的问题。
  • 国家行动

    国家行动

    百万三峡移民工程足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大事件,被称为世界级难题。本书以此为背景,通过历史人物的梦想与抉择、移民家庭的悲欢离合、移民干部的呕心沥血、各级社会矛盾的冲突碰撞等一个个真情故事,塑造了一大批动人的形象……
  •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加强道德建设,可以凝聚党心民心,是形成好的政风民风的关键。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既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 转型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实践与经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转型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实践与经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从理论上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形成、评价指标与经典理论等进行了综合探讨。在此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背景、提出以及发展脉络。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衍凡

    衍凡

    天地万物,人为万物之灵长。以一口气而存世,人死则气散。食五谷杂粮,故俗有生老病死之说。然人死之后,或心中有怨恨至使胸部一口生气不散,在特定条件之下,会产生尸变。或变为僵尸,或化为鬼灵。天地之间,多有奇异之士。他们修习养气,有种种神通,飞天遁地,移山填海,无所不能,被世人称之为“仙。”有大气缘者,被奇人异士收之为徒。多此之后衣食无忧,受世人顶礼膜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邹狗。圣人不仁,视众生为草芥。世上本无神,自远古以来,人类眼见周遭世界。啄兽凶狠,力大无比。天地电闪雷呜,雨洪泛滥成灾,诛般神异之事,闻言上有九天,是仙神所居之所。下有阴间地府阎罗,鬼王坐镇殿中,又有鬼使专管人间生死。更有长生秘术流传于世,久久不绝……
  • 我们的青春哪去了

    我们的青春哪去了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 开着城市去流浪

    开着城市去流浪

    不知何时,凶兽出现。面对无穷无尽的凶兽,人类节节败退苦苦求生又不知何时,出现了会移动的城市从此,人类就在这一座座移动城市上生活,通过城市反击凶兽,或者掠夺其它城市的人口与资源城市即是人类的家园,也是战争堡垒又名《移动堡垒》
  • 梧为盛世千金

    梧为盛世千金

    【软萌吃货千金vs直男傲娇将军】喝个奶茶都能穿越!现在穿越都这么不要钱的嘛!商幼梧,大雍朝唯一一个有两个爹的姑娘!万万没想到自己是靠这个出道的……专心致力于开一家大雍首屈一指的奶茶店,第一天就爆满?听说是恭王府和商府花重金雇人抢购?!就这样,两个爹在“争宠吃醋”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一天,恭王对儿子语重心长的说“把幼梧娶回来吧!”又一天,商御史把小将军叫到跟前,郑重其事道“不能让曲骁那个老匹夫得逞,我们要先下手为强!”两个爹的神助攻模式就此开启……章侍郎笑意盈盈,颔首表示“不出意外,这就是我的三儿媳妇了……”千金易赚!然,千金难为啊!(本文轻搞笑、甜宠,欢迎入坑!)
  • 姜莞悠悠殇离别

    姜莞悠悠殇离别

    “莞儿妹妹,这、这、这是赵伯送来的…红枣,可、可、可甜了,你快尝、尝尝。”男孩口齿不清的说道。“少爷,还是不要了。呆会儿姚婶又得骂我了。”我一脸黑线的看着那几颗正接受男孩口水洗礼的红枣。妈蛋……
  • 无上道主

    无上道主

    废物慕容辰东,被人打成重伤,但是意外的激活了前世的记忆原来慕容辰东的前世乃是无上道主级别的人物,只是不知晓为何陨落带着这个一生之中最大的谜团,修练着前世的功法,踏进九重天势必查清真相……同时不知多少美女、仙女、御姐、萝莉、纷纷向慕容辰东投怀送抱
  • 我的种族会进化

    我的种族会进化

    一个普通青年,创造一个种族的故事他的生命就在这个种族之中本人菜鸟,不喜勿喷
  • 只愿安我心

    只愿安我心

    我想写很多短篇小说,集我的灵感与记忆。希望你喜欢。
  • 末世之系统

    末世之系统

    这就是一个妹纸穿越之后,带着系统打丧尸升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