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10500000033

第33章 纳家户回族民俗调查(2)

妻对夫之父,对人称“老公公”,当面随夫称“爹”。妻对夫之母,对人称“老婆婆”“婆婆”,当面随夫称“妈”。妻对夫之兄,当面称“哥哥”“大哥”“二哥”“三哥”等,对人称“他大爹”。妻对夫之弟,当面随夫称“弟”,对人称“小叔子”。妻对夫之姊,对人称“大姑子”“大姑子姐”,当面称“姐姐”。妻对夫之妹,当面称“妹”或直呼其名,对人称“小姑子”。父母称子女一般直呼其经名或官名,对人称“大儿子”“大孩子”“丫头”等。称儿媳妇,一般都是直呼其经名,或加儿子的经名称为“某某媳妇”。对继母当面称妈,对人称“后妈”等。

(二)母系亲属称谓

纳家户人在称呼母系亲属时,其称谓与父系亲属有很大的差异。对岳父的父亲和母亲,一般都是跟着妻子来称谓,称“爷爷”或“奶奶”。一般把岳父对人称“外父”,当面称“姨爹”,把岳母对人称“外母”,当面称“姨妈”。夫妻双方之父母互称“亲家”“男亲家”“女亲家”,当面称“他姨爹”“她姨妈”。把妻子的姐姐称为“大姨子”“二姨子”等,把妻子的妹妹称为“小姨子”,当面叫“他姨妈”;将妻子的哥哥称为“大妻哥”,“二妻哥”等,当面称“哥”或“他舅舅”,将妻子的弟弟称为“小舅子”,当面称“他舅舅”。妻之姊妹之夫,对人称“姨老”,当面称“姐夫”“妹夫”;将妻子的侄儿和侄女,都称为“妻侄儿”和“妻侄女”。

把母亲的父亲称为外爷爷,将外爷爷的兄弟称为“大外爷”“二外爷”,最小的称为“老外爷”,把母亲的妈妈称为“外奶奶”等,对外奶奶的姐妹一般称为“大外奶奶”“二外奶奶”“老外奶奶”等;对母亲的哥哥和兄弟,一律称为“舅舅”,如果舅舅多,就分别称为“大舅舅”“二舅舅”“老舅舅”等,将舅舅之妻称为“大舅妈”“二舅妈”“老舅妈”等;把母亲的姐妹称为“姨妈”,最大的称为“大姨妈”,老二称“二姨妈”,最小的称“老姨妈”等,其配偶分别称为“大姨爹”“二姨爹”“老姨爹”等;对舅舅之子女或媳妇称“姑舅哥”“姑舅姐”“姑舅妹”“姑舅嫂子”等。女儿之子女称为“外孙子”“外孙女”,等等。

三、饮食习俗

回族人分布较广,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散居在中国各地,回族饮食在具体地域性空间的入乡随俗中,在借用和吸收中融合更新,使回族饮食在同质性的清真饮食观下呈现出了较强的异质性和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形成了多元化回族饮食习俗。纳家户人饮食习俗,包括了日常饮食习惯、宴客饮食习俗、传统特色小吃三个部分。

(一)日常饮食习惯

在日常饮食习俗中,纳家户人很注意卫生,讲求清洁,在饮食上存在着共同的清真禁忌。纳家户人有饱满的精神和健康的体魄,这与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此外,也受地域环境的影响。由于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饶,生活条件较好,食物主要以大米、面粉为主,但居民通常还是喜吃面食,且制作的面食颇具特色。纳家户的回民一般都是一日三餐,为早、中、晚三顿。年轻人早餐较简单,多吃烧饼、花卷和稀饭之类;上了年纪的人却很讲究,一般在做完晨礼后,泡上一盅盖碗茶,吃些饼、花卷之类的。中餐、晚餐为正餐,中餐大多以米饭和炒菜为主,晚餐多为面食。纳家户人讲求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好。根据我们的调查,纳家户人的面食种类繁多,多为面条、包子、馒头、烙饼、水饺等,还有花卷、锅盔、馍馍、揪面片、干捞面、臊子面等,这构成了纳家户人的日常饮食种类。在菜肴上多吃土豆、萝卜、豆腐、腌菜等。在肉食上,多以牛、羊、驼、兔、鸡、鸭、鹅、鸽子为主。在纳家户,居民喜养鸽子,因此鸽子肉也是他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二)宴客饮食习俗

纳家户人的热情好客,远近闻名。到了回族人家,不管熟识与否,只要你能按照穆斯林的传统礼仪和宗教习俗,正确使用语言、手势和动作,都会受到主人的友好款待。纳家户人待客,也很有讲究,一般来客必有茶点,主人先会给客人倒盖碗茶,端上干果碟子,其中有葵花、花生、核桃、枣类及水果等,另有一盘馓子或油饼。喝盖碗茶有一定的讲究,喝时不能取下茶碗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叶,而是用碗盖刮几下再喝,被称之为“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卤变清汤”。忌讳盖碗无水时刮盖碗,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油香、馓子、盖碗茶,是纳家户的回族在日常生活和重大节日、婚丧嫁娶中的重要食物。要是有亲戚来做客,主人家定要备好丰盛的饭菜,男主人陪客人边喝茶边吃些干果、馓子边谈话,待上饭时,人们先念“太思米”,然后就餐。对于尊贵的客人,一般要宰鸡,甚至宰羊,做丰盛的饭菜。纳家户回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食品,“十大碗”就是纳家户回族的传统风味菜肴的代表。在宗教节日、结婚宴席及家庭纪念活动中,都用“十大碗”来招待客人。“十大碗”以烩为主,原料以鸡肉、羊肉、牛肉、土豆、江米、百合、水果、牛肚子为主。宁夏北部特别是黄河西岸农村,回族往往有“十大碗”筵席,有烩丸子、烩夹板、烩肚丝、烩羊肉、烩假莲子、烩苹果、烩豆腐、炖牛肉、烩酥肉、酿饭。只是取材用料不同罢了。20世纪60年代,据说在纳家户还存在过一种叫“海子头的席”,即在“十大碗”的基础上又增加四种菜肴,分别是海带、寿桃、格希米和鸡绒子。其中,寿桃是将土豆煮至半熟,压成泥状,加入淀粉、蛋清后压入桃形模子,制成桃子状食品,经油炸后摆入盘中,用红绿色素点缀,加入甜饯即可成为美味的仙桃;格希米类似甜醅,将大麦(实为燕麦)煮熟,去皮后加入甜饯;鸡绒子的制作过程则相对复杂,选择鸡胸肉打碎(碎至末状),用罗筛过滤后加入鸡蛋、烧至7成热的羊油、鸡翅膀嫩肉、盐水等后,注入开水搅拌,搅好后挤成鹌鹑蛋大小的丸子,迅速放入冷水中定型,最终形成类似白巧克力模样的丸子,再加入羊肉汤,即做成了美味可口的鸡绒子。

(三)特色小吃

纳家户人在每年开斋节、古尔邦节或过“尔曼里”以及婚丧嫁娶时,都要做很多好吃的油炸食品招待客人。回族用植物油炸制的面食,品种繁多。一般有馓子、油香、油果子、羊盘缠(油圈圈)、樱米酥、花花子、粳羔等。“花花子”状如花朵,故名之。有草叶形、菱角形、花朵形等。油圈圈主要用荞面制作,常见于宁夏山区。此外还有其他特色小吃,种类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纳家户的回民,和宁夏其他地方的回民一样,有喝茶的习惯,尤其是回族老人,注意养生和健身,注重饮茶的消食、提神和养颜功能,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惯和饮茶方法。除了冲泡茶这种其他民族普遍流行的喝茶方式外,最能体现纳家户回民特点的饮茶习惯就是喝盖碗茶。纳家户的特色食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1.馓子

当地称发酵的面为起面,不发酵的面为死面。先将起面中加入由少量鸡蛋、白糖、适当的花椒、红糖、葱皮等熬成的水,面和好以后,用手将面团搓成如筷子粗细的均匀长条,待下锅时,两头来回对折,折成许多股后,套在两只长竹木筷上平放入油中。待馓子颜色变为金黄时,即可捞出来,晾凉后便可食用。

2.麻花

这道油炸面食据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回族的麻花股细条匀,焦酥香脆,做工精细。做时在面粉里加入红糖、蜂蜜、花椒、鸡蛋、香油,然后反复揉压,把面搓成绳状后,合在一起缠绕两个来回即可下锅。大小形式多样,色鲜味美。

3.樱米酥

是纳家户独有的传统食品。每年夏季,太阳光照最强时候,把糯米煮成大半熟,将煮过的糯米放在专制的木模具里制成圆饼,晒成半成品存放起来。等过节时,把干糯米饼拿出来用滚油锅过油,晾凉后,便成了酥脆可口的樱米酥。

4.茴香饼子

当地称死面饼子,即不发面的饼。将面和好擀开,倒香油涂抹均匀,撒上茴香卷起,再擀制成长方形或三角形,也有撒薄荷的。饼子烙成,不外露茴香或薄荷,背面、正面有一层薄皮,呈泡状,吃起来香脆有味。

5.油圈子

当地俗称羊盘缠。发面时,加鸡蛋和少量白糖或蜂蜜,用水化开。面和好做成圆形圈状,用胡麻油炸成。表面呈亮黄色或深黄色,有裂纹,内里多渗油,吃起来酥软香甜。

6.糖酥馍

馍为长方形。其做法是面发好后,再加香油、白糖、鸡蛋或蜂蜜,烙成后表面呈金黄色,起皮起泡,咬开后有层状,渗香油、糖汁,酥软不粘牙,脆而不硬,吃时掉渣,满口余香。

7.油香

将面发好加少量鸡蛋、白糖,擀成圆形,中间用刀切开两条缝,用胡麻油炸成。呈亮黄色,表皮薄而起泡,油而不腻,清香宜人。近年来,纳家户村民将南瓜削皮蒸熟后和入面中,又称瓜馍或南瓜油香,从表到里一色金黄,清香满口。和面时很注意用料,在发酵面里适量调入香油、鸡蛋,并掺入少量薄荷叶粉,搅拌均匀,揉成面团,擀成大小一样、厚薄均匀的圆饼,再用刀在中间切开两道。传说穆罕默德在创教时期,为避免宰一峰有功劳的骆驼,而在油香上切两个刀眼来替代,后来回民炸油香时,也要切两刀。民国时期,马鸿逵在离纳家户不远的东边王太堡建立了马公馆,每逢回族节日,马鸿逵的庶母马书诚都要炸油香给当地的回民送,她家炸的油香很大,这便是“马奶奶的油香——大份的”歇后语的来源。

8.茭瓜包子

用老茭瓜削皮切成丝,放少量盐,控出水分,拌入香油、葱花等,也有用梅豆、茄子做馅的。白面发酵好后擀皮包馅,用笼屉蒸熟,有面有菜,营养均衡。

9.笼蒸淀当

纳家户回民又称摆淀当。将洗面筋的淀粉澄清后,取出淀粉用锅略烙片刻,用手搓成三角圆形,一条条摆开用笼蒸熟,放凉切成片,用香油、葱花、辣子、醋拌好食用。

10.搅团

用荞麦面制作。将荞面粉兑水搅成糊状,加热煮熟后,搅成面团状即成。纳家户村民有“一把辣子一把盐,一碗荞面打搅团”之说,制作十分简单,蘸香油、葱花、辣子、醋吃。

11.手抓凉面

用上等精面做成条状,煮熟后放花椒油拌好放凉,吃时用手抓到碗里,调香油、葱花、辣子、醋即可食用,有纯白色或金黄色两种。

12.凉皮子

用洗面筋后的淀粉滤干水分用平底锅摊成薄片,待熟后放凉用刀切成细条。面皮,薄如纸,食用时放肉丝、黄瓜丝、芥末或拌香油、葱花、辣子、醋,味道酸、麻、辣、香,清凉可口,色香味俱全。

13.夹皮丸子

用牛肉或羊肉剁馅,用淀粉、鸡蛋做成皮儿,中间加馅,切成斜四方形,用胡麻油炸熟出锅,称夹皮。肉馅加鸡蛋捏成小圆形,放入香油中炸成丸子。夹皮、丸子烩在一起,当地称“小吃”,20世纪80年代前流行,是宴席上必备的食品。

14.蒿子长面

首先将白面提前和好,加入蒿子籽末,用擀面杖将面擀开,再用刀切好,下入煮沸的水中,待煮熟后,面条长而不断,精而不硬,纳家户回民擅长做这种面。当地回民给孩子“洗三”,亲朋好友都送去这种长面,以祝福孩子长命百岁。

15.羊肉臊子面

面和好后擀开,切成细条,煮熟后捞出,将烩好的羊肉臊子加入碗中,香味扑鼻,使人食欲倍增。当地街上的回民老丁面馆做的羊肉臊子面很有名气,就餐者络绎不绝。

16.肉揪面

羊肉臊子烩成汤,擀开面,切成宽条状,一片一片揪入沸汤之中,不稠不稀,面片精而不硬,滑利爽口。

17.炒面

优质面粉和好揉成面团放在案板上擀开,羊肉切成丝,放入葱丁、姜丝、蒜片煸炒,将面片揪入沸水中,煮熟捞出,再加入炒好的羊肉臊子重炒。炒面无汤,但面片不粘连,滑爽利口。

18.羊肉调和

将羊肉煸炒后用汤炖烂,下少量大米(通常是吃剩的米饭),米熟后下少量面叶子,即将面条切成长尖叶状,面条熟后即可食用。当地又称“面叶子调和”,荤素均可。不稠不稀,即有营养又易吸收。

19.清蒸羊羔肉

将羊羔肉剁成方形小块,加上调料、盐、葱等拌匀,然后用笼屉蒸熟。

20.羊杂碎

将羊的头、蹄及心、肚、肠、肝等内脏洗净煮熟,切成长段掺和,用煮肉汤烩出,加入香菜、辣椒等作料,颜色红润油亮,吃起来汤辣、味浓、肉嫩,堪称一绝。

21.烩肚丝

纳家户传统宴席十大碗之一,是将熟牛、羊肚切成细丝,在开水锅中汆一下,然后倒入盛着鲜汤的炒锅里,并放上盐、葱、姜、蒜、胡椒粉等调料后即成。

22.炖土鸡

将当地土鸡宰后洗净,加入调料,用慢火煨炖。一家炖鸡,满院飘香,顿时让人食欲大增,而鸡汤更被人们赞不绝口。纳家户回民饲养的土鸡营养丰富,绿色环保,是炖土鸡上等原材料。

23.煳饽饽茶

纳家户村民饮用煳饽饽茶历史久远,20世纪80年代前纳家户人很穷,许多家庭买不起茶叶,遂将锅巴烧成黑紫色,放入开水之中,开水即变成紫红色。此茶耐热解渴,有助消化,化解积食。当地人若“吃住了”,常用此茶消食,称“杀食气”。日本学者高桥健太郎2000年几次常住纳家户村调研,他从日本带来的一种茶,茶叶秆儿和炒大米掺和饮用,茶叶秆儿沉在下面,炒米漂在上面,边饮边嚼,茶味和当地的煳饽饽茶一个味。纳家户村民说,这是借鉴了纳家户村民的煳饽饽茶而创新的一种茶。此说未经考证。

同类推荐
  • 大荒四经

    大荒四经

    长达30年的《山海经》文化精研,汇聚最丰富、最深入、最有趣的远古文明信息,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中华文明的伟大与辉煌,再现数千年前华夏大地生态环境和人文活动盛况,既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宝典,亦是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 米粮库胡同往事

    米粮库胡同往事

    本书是吴雅山老师多年实地走访、各方搜集信息而著,写了几百年来米粮库胡同一带的著名景物、人物、历史故事,还有作者作为京城百姓的切身体会和经历。
  • 中华文化常识全典

    中华文化常识全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渗进了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根植在自古至今的万物中。它们用其坚韧的存在,证明着文化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20世纪初期的部分中国精英与西方社会、西方国家有文化和价值认同上的联系,可是在血缘和社会组织上,他们又只能属于中国社会。这种文化认同与民族身份的矛盾,给他们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然而,正是这一代精英人物迅速成为引导中国文化前途的文化领袖,他们所提出的文化战略及其所选择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在时势与政治的促逼下,不断地被单一化并被推向极端,成为日后中国社会的正统和主流;同时,激烈的社会形态转换与不断革命则使中国基层社会及其所赖以生存的文化遭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和扫荡。
  • 思想课堂-哲学笔记

    思想课堂-哲学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热门推荐
  • 追爱:亿万总裁的首席娇妻

    追爱:亿万总裁的首席娇妻

    一次的宴会相遇,他对她一见钟情,开始关注她,心情因为她而起起伏伏,她却浑然不知。他在外人面前是冰山总裁,在她的面前却十分温柔,他宠爱她,恨不得把她揉碎融合在自己身体,不让她受到伤害。……“老婆,我错了!”“你错在哪了?”“我不该不让你吃我豆腐……”某人绞着手指头,咬着唇道。“……”她看着自家老公那小媳妇样,额头不禁滑下三条粗粗的黑线,她想问:可不可以退货?某人坚定得回答:不能!已经用过了,不能退!!
  • 长笑行

    长笑行

    “离以为,人生中最大的乐趣,便是观察人性的不同之处。何谓人性?离不知,也从未去想过。或许,是为了寻求此问的真相,我便踏进了这漫漫江湖。而这前路又是怎样的呢?”——自《南越国·江离卷》【本书原名江影沉浮,后因本少发现各种重名,故改为长笑行......】
  • 此生无悔二次元

    此生无悔二次元

    “噗——你以为我谁啊?我不过就是一个旅行者,我只不过是去寻找属于我的鳞片而已,终有一天,我要成那——最强神龙!”这就是蓝冰至死不渝的梦想。
  • 发现之旅-人类疾病探源

    发现之旅-人类疾病探源

    本书记录医学上古往今来威胁人类健康的各种疾病。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列出依然存在的问题,引起人们探索的兴趣。
  • 半是成长半是伤

    半是成长半是伤

    成长的岁月里,看看齐奇的蜕变。从小太妹到学霸的逆袭,她是如何面对友情亲情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她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 豪门之宠妻无度

    豪门之宠妻无度

    他给了她无上的权利,让她尽情挥霍,可是也未能留住她离开的脚步。他看着这个失踪了三年的女人,残暴霸道的气息在狭长的凤眸中滋生,“留不住心,把人囚禁了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被召唤者的日常

    被召唤者的日常

    王大海得到了一个红色健身球,手上转的那种。有什么犹豫的,盘它。从此,他开始了不归路,成为了一只万界召唤物。帮异界人磨麦子,被拉去砍老虎,陪仙人划酒拳,默写语文课文。。。关键是他还无法拒绝。为了活着,他只能把自己的小超市,改造成基地。。。。友善的异界生物,可以沟通的智慧存在,请聆听我的请求:工地上的熊地精拉肚子没来,缺个搬砖工,要求手脚麻利力气大,管一顿饭。报酬:最低级斗气修炼手册复印版(有不明污迹)王大海摇摇头,默默的从货架上拿了一双劳保手套。ps:佛系写作,成绩好才会更得快,毕竟恰饭困难
  • 七夫驾到:妻主前来迎接

    七夫驾到:妻主前来迎接

    谁能告诉我,我不过是在房间里找到了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怎末就穿越了呢?好吧,穿越就穿越把,可是作者君,你能不能告诉我这个老头是谁呀?作者君你是不是后妈呀?还给我来了一个系统,这是什么意思呀?好吧,偶也认了。本菇凉好歹也是一个大大的美女呀,可是系统为毛告诉我我的魅力值才20?这是什么意思,作者君你今天不给我个解释我就不走了。咳咳,本菇凉自我介绍一下,本菇凉姓水,名岚倾,今年二十二,是个大大的美女,可是呢,作者君嫉妒本菇凉,就给本菇凉的魅力值降到了20。还让本姑娘回到了十岁。【本作者还是一名学生,所以就只有周六,周天更了,二章,不要那臭鸡蛋砸偶。】
  • 甜甜蜜蜜薄荷糖

    甜甜蜜蜜薄荷糖

    他是薄荷糖里的“薄”,她是薄荷糖里的“唐”。一次相遇,一生相随。薄琰“你是薄荷糖里的那一点甜,我喜欢薄荷糖的那点甜。”唐琼玥“你是糖里的薄荷,让我沉迷。”你永远是我生命中不能缺少的那一点,“薄”和“唐”必须在一起。你伴我青春,我陪你到老。
  • 婚姻的五项修炼

    婚姻的五项修炼

    本书告诉你如何更好地去经营与呵护自己的婚姻,保护好自己的爱情,打造甜蜜的家庭生活。但愿《婚姻的五项修炼》能带您遨游在温馨的家的港湾,拥有和谐美满的幸福人生!有人说婚姻是一间病房,一方精心护理着另一方,另一方怜爱心疼着对方;有人说婚姻是一台冰箱,它的目的是为爱保鲜,但结果是把爱情放凉了;有人说婚姻是一道方程式,是一道幸福和痛苦组成的一元二次方程,最理想的得数是幸福大于痛苦,最糟糕的得数是痛苦大于幸福,最普遍的得数是幸福等于痛苦;还有人说婚姻是一件瓷器,做好它很费事,打破它很简单,而收拾起那些碎片又很麻烦,因此,我们应该牢记包装箱上常有的那种提示:“轻拿轻放,切勿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