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06100000030

第30章 家乡的英杰数不尽(6)

王国兴逝世后,人民政府在王国兴的故乡修建了他的墓地和纪念亭。墓碑正面写着“黎族人民领袖王国兴之墓”。民族出版社也出版了《黎族人民领袖王国兴》一书,充分肯定了他对民族和国家所做的贡献。

琼崖女杰刘秋菊

在琼崖革命斗争中涌现的英杰中,有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飞檐走壁”的女英雄,她就是刘秋菊。

刘秋菊(1899—1949年)出生于海南岛琼山县福云村(现属桂林洋农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6岁时,姐姐作主把她嫁给一位盐民。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她孤独一人,艰难度日。1926年,她报名参加农会,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积极开展党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妇女工作,成绩显著,先后任中共文南区委书记、琼崖特委西南临委委员、琼崖特委妇委会书记等。她按照琼崖特委“大力发展民运”的指示,培训妇运骨干,组织发动青年妇女参军上前线,成绩显著,受到上级赞扬。她经常深入琼文一带活动,与群众有着血肉般的深情,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姨母”。

刘秋菊一向以果敢干练,智勇双全著称,是海南各族人民熟知的女英雄。有一天傍晚,刘秋菊和神枪手林茂松执行任务后,在苏寻三乡的山谷里,被敌人包围了。敌人黑压压的有100多人,而他们俩仅有两支枪和几颗手榴弹。刘秋菊毫不畏惧,利用天黑和地形优势声东击西,这里打几枪,那里投一颗手榴弹,弄得敌人摸不着头脑,不敢轻易前进。一直持续到深夜,他们俩才趁着夜幕溜出山谷。天亮以后,敌人才发觉上当,抬着一批伤员回去了。又有一次,刘秋菊和两位同志到潭康村开展工作,被密探获悉,于是敌人包围了整个村子,两位同志在战斗中牺牲了。但她仍然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乘敌人吃饭时,她爬上屋顶向敌人投掷手榴弹。乘敌人一片慌乱之际,她果断从东边的房屋中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敌人以为她仍被围困在屋里,后来看到屋顶上有个大窟窿才恍然大悟,叹道:“刘秋菊又飞了!”从此,敌人到处宣扬:“共产党里有一个飞檐走壁的女将!”在对敌斗争中,她还经常乔装打扮,临危不惧,从容若定,利用各种方法摆脱敌人的追捕,巧送情报,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各种任务。在琼崖广大群众中广泛传播着她大智大勇对敌斗争的动人故事。

刘秋菊是海南各族人民熟知的女英雄,在东南亚华侨中享有盛誉。她是琼崖妇女的杰出代表,是海南妇女革命的光辉典范。

全国战斗英雄陈理文

1950年9月,一位来自海南岛的黎族战斗英雄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并被选入大会主席团。会上,毛泽东主席赠送给他一架崭新的望远镜,鼓励他再立新功。这是海南唯一获此殊荣的战士。他就是在琼崖革命中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全国战斗英雄”、“特等功臣”陈理文。

陈理文(1928—1986年),海南省保亭县(今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南乡什小村人,出生在一个贫苦黎族农民家庭。13岁时,他被日本侵略军征丁,拉去三亚大茅磷矿做苦工。为了反抗日本工头的残酷压迫,他和劳工们勇敢地用麻袋套住一个心狠手辣的工头,将这个工头揍个半死,然后逃出矿区,经过一番辗转,终于投奔琼崖纵队,成为琼崖纵队的战士。这时他仅14岁。入伍后,他作战勇猛顽强,参加大小战斗100多次,8次完成艰巨的突击任务,3次负伤,4次立大功。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领导机关授予他“特等功臣”称号,同年他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陈理文的名气,是在突击战打碉堡中打出来的。那时候,部队武器落后,缺乏重型攻坚装备,敌人的碉堡成为巨大的威胁,也每每令战士们挠头。每次攻坚战斗,各部队都会组织突击队。突击队由最具牺牲精神的勇士们组成,是一支以命相搏、攻坚克难的奇兵,承受着最大的危险。“当突击队员才过瘾!”“打仗要用千军万马,突击队里不能没有我陈理文!”每次战斗,陈理文都报名参加突击队。1949年3月中旬的南辰战斗中,刚刚被提升为排长的陈理文带领突击队孤军深入敌阵,接连破坏5道复杂障碍物,拿下3座碉堡。此战后,琼崖纵队授予陈理文“突击英雄”称号。

1949年在定安、屯昌的战斗中,陈理文带领突击班率先占领外围工事,接连攻克敌24个碉堡。打屯昌据点是最艰险的一次战斗。这个据点易守难攻,内有200多敌军,配备5挺轻机枪,2挺重机枪,周围大小碉堡34个,碉堡外有交通沟、一道外壕、两道铁丝网。在部队火力掩护下,他冲在最前面,用棉被铺在铁丝网上爬过去,滚进外壕,接近敌人地堡。与他一道冲过去的5位突击队员都先后牺牲了,据点里射出的子弹在他身边飞溅。他全然不顾,指挥刚冲上来的两名队员封锁地堡,他又带领几个投弹手攻入敌人营房。后面的部队立即冲了上来,把敌军全部消灭。

解放后,陈理文历任中队长、县长、县委书记、自治州检察院检察长、自治州政协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为人民做了大量工作。他是受到海南人民尊敬的特别是青少年崇拜的战斗英雄。

现当代海南的著名人物

青少年朋友,从20世纪初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海南在其他领域同样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和学术精英。这里我要告诉你们的是陈序经、颜任光、韩槐准、符气合、李峄生、林道修、卢鸿基、王妚大、李向群、郭力华、甘远志的事迹。

著名教育学家陈序经

在海南现代文化名人中,有一位当过岭南大学等多家著名大学校长的人,他就是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社会文化学大师陈序经。

陈序经(1906—1967年),出身于一个南洋华侨家庭。祖籍海南文昌。10岁时随父侨居新加坡,就读于当地的育英小学和华侨中学。由于不愿接受殖民教育,16岁回国,就读于广州岭南中学。1922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一年后由于不愿信仰基督教而转学复旦大学,由生物学改读社会科学。1925年大学毕业,并于同年八月留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28年秋回国,执教于岭南大学。1929年夏又远赴欧洲,入柏林大学和基尔大学研究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1931年回国,时年28岁。凭其学历和所学专业,陈序经完全有可能跻身政界和实业界。然而他遵照父亲的遗愿,一不做官,二不经商,而是为祖国的振兴献身教育事业。

陈序经一生倾情教育,办学有方。他先后执教于岭南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暨南大学。1948年8月1日出任岭南大学校长,到1952年夏岭南大学被取消,4年的时间,岭南大学从广东最好的学校(当时广东只有两所大学,另一所为中山大学)成为国内最完善的大学,一些院系(如医学院)已达到国内一流甚至最佳水平,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学者、教授和专家,深受业内人士赞扬。

陈序经一生刻苦勤奋,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就卓著。在学术研究和论战中表现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学术界教育界影响甚大。他对历史学、政治学、社会文化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民族学都有精深的研究并多有独到的见解。其中成就卓著、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历史学、社会文化学,出版了《匈奴史稿》、《东南亚古史研究八种》等多部史学著作,填补了我国匈奴史研究的空白,并成为中国学术界全面研究东南亚古代史的开拓者,受到历史学界的普遍赞誉和尊敬。陈序经教授对文化学和中西文化学的比较研究,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化思想界,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出版了《中国文化的出路》和《文化学概观》等著作。在联大社会学系,他正式开设了当时绝无仅有的“文化学”课程。

从农村贫困孩子到著名物理学家的颜任光

熟知中国物理学历史的人都会知道,我们国家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颜任光。他在测定气体离子的迁移率方面做了独到的研究,对几种气体的粘滞系数的绝对值做出了精确的测定。他是中国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博士,就是我们海南人。

颜任光(1888—1968)1888年出生在海南乐东的乐罗村。在孩提时代的颜任光贪玩、顽皮,但智力过人,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因为家庭贫困,他读完私塾后就无法升学,幸得族兄嘉义慷慨资助,让他继续就读。这时,在乐罗马岭山边设立教会和小学的美国牧师冶基善向颜任光伸出了救助之手,使他得以在教堂附设的小学工读。颜任光不负厚望,成绩优异,先是被送往海南圣经学校读书,后被保送广州岭南中学,他的聪敏和刻苦让他提前三年毕业,接着升入岭南大学。不久,颜任光考取公费留学美国。在美国,颜任光先后在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

学成归国后,颜任光历任北京大学、私立海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他为中国的物理学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测定了氢气、氧气和氮气的粘滞系数,修正了当时通用的物理化学用表中已被公认的粘滞系数表。他和物理学家丁佐成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现代科学仪器工厂——上海大华科学仪器公司,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生产的物理仪器、仪表。他在1953年成功研制“电子自动记录仪表”、“电子电桥自动记录周率表”等,为新中国初期仪表生产付出贡献。在1989年版的《辞海》有着这样的记载:“颜任光早期从事气体离子运动的研究,主要研究仪器仪表,特别是多种电表的设计制造,对发展我国的仪器仪表做出了重大贡献……”。以科学成就而荣登《辞海》,这在海南人中寥寥无几。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教育界有“南胡北颜”之称,所指的就是主持东南大学的胡刚复和北京大学物理系的颜任光。

颜任光是从家乡贫困孩子一步步成为中国物理学家的英杰,是海南人的骄傲。

杰出的人民画家符罗飞

青少年朋友们,在中国现代画坛,有一位被著名文艺理论家林默涵誉为“杰出的人民画家”的人,他叫符罗飞(1896-1971)。他就是海南文昌市人。

符罗飞1896年出生在海南岛一个贫寒的渔民家里,青少年时代就为生活所迫作过铁匠、海员、小贩。1919年,在南京暨南学校读书;1921年,抱着富国强兵的梦想,赴日本入士官学校学陆军。梦想破灭后,又曾削发为僧;但是他觉得寺庙里也有压迫和剥削,人间并无“世外桃源”,于是就离开寺院。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后来在上海美专半工半读地学画,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作为“四一二”大屠杀的幸存者,他逃亡南洋当割胶工人。1930年考入意大利奈波利皇家美术大学研究院绘画系,深得该院名家的指教和赏识,画艺大为进步。曾先后在意大利、法国、英国、奥地利举办展览,甚得好评。1935年应邀参加威尼斯国际艺术赛会并获得意大利皇家金质奖,1938年回国。

作为“五四”以来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的先锋战士,他运用水墨、粉彩,深刻地描绘劳动人民生活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如《小乞与巨贾》、《地狱》、《受训者》、《花花世界》、《消化》等。后来,他的画笔,转而热烈歌颂劳动人民的解放,运用豪放欢快的笔调、明亮壮丽的色彩,创作了《大旱之年见丰收》、《农民运动讲习所》、《鸭群》、《春光明媚的解放路》等作品,给人深刻的印象。在艺术上他从不因袭中国或西洋的传统技法,而是从所表现的物象出发,融会中西、提炼西洋画法的精髓,落笔大胆泼辣、豪放雄奇,因之表现是深沉、生动的,画风是新颖独特的。出版有《符罗飞画集》、《同志的死》、《饥饿的人民》等。??

新中国成立后,他一面创作,一面从事美术教育,历任中山大学、华南工学院建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州市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

符罗飞的人生充满着传奇。他出生在偏远海南岛的穷苦渔民家庭,却在西方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接受了正规的美术教育,他一生所画所写,又尽是为底层最穷苦的民众呐喊;他一生两次入党、三次离乡、四下南洋、旅欧数年,出家还俗,扛枪挎剑,最后终于在画笔和艺术中找到了自己的天地。

1982年,林默涵在《人民日报》上刊文纪念符罗飞,称他为“杰出的人民画家”。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符罗飞画集》,此后,有关符罗飞的纪念和研究文章陆续出版。

著名考古学家韩槐准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你知道海南文化名人中,一位从只有小学学历的割胶工人而成为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的人是谁吗?他就是韩槐准。

韩槐准(1892—1970年)祖籍文昌市昌洒镇凤鸣村。青年时,韩槐准因家庭贫困前往南洋谋生。他只有小学文化,最初是个割胶工人,每天起早贪黑,每月工钱只有60元至70元。他只念过小学,但是他博览群书,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学识超人的专家学者。他在新加坡生活47年,对种植业、药剂业及历史研究,都有一定贡献,最大成就在考古领域,他也擅长摄影,是一位又“博”又“专”的奇才。

同类推荐
  • 趣味线索分析(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线索分析(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城下笔记

    城下笔记

    作者真诚记录了大学毕业后十年间的经历、观察和省思。这批随笔,或记叙“趣事”,或主题思考,或对生命难言之痛的幽黯表达,皆是作者沉浸生活的即时性书写。作者直面日常生活,念念不忘将反思和审美注入日常生活,使自我更加健康、美善。
  • 守岛人

    守岛人

    本书为一部个人选集,收录了抒写以象山半岛渔区风情、渔民精神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的诗歌100多首。诗歌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的思考,追求的是将惊涛骇浪全都隐于平静表层下的诗艺效果,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热门推荐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故都的秋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故都的秋

    本书收录了郁达夫所著的经典作品,散文篇有《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钓台的春昼》等;小说篇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微雪的早晨》等。郁达夫的散文与小说都充满浓浓的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在文学创作中,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所以他常把个人的经历作为素材,解剖自我,剖析当时的社会,形成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
  • 唯一的着魔

    唯一的着魔

    她是个正常人初入大学,抱着对爱情的渴望,喜欢上那个吉他少年,冲动地追随。不久又陷于交谊舞舞伴的可爱、孩子气,心渐渐靠在交谊舞舞伴上,却答应了一个她认为恶心男生的告白,他对她很好他真是恶心。越来越好,受不了了,再次找她的交谊舞舞伴,舞伴建议不喜欢就分,安慰她。她分手了。偶尔去往一个小海岛,认识一个帅气的男生,男生向她表白。她答应了,满心欢喜,全然把舞伴抛在脑后。几天后,男生说,对不起,是我之前的决定太草率。分手了。她后悔跟他说她小时候的过往了,说了,他的回复是分手。有时候她觉得自己是个疯子,又相信自己大多数是正常。但有人告诉她,你遇到的五个人中有一个是你的幻觉。你疯了。很早之前。“是那个自称是精灵的人吗?”“不是!”后来,她的伴侣是一个魔鬼。魔鬼是害人性命,迷惑人的恶鬼。他是吗?
  • 吃我一记弹幕

    吃我一记弹幕

    “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超能力者?”(..??_??..)一条弹幕从视频中直接飞入顾水的脑海之中Σ(っ°Д°;)っ顾水发现他获得每一条弹幕都可以引申出一种独特的超能力\(^▽^)/“超能力者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 ̄)>真香!
  • 银痕

    银痕

    一个雨夜,让这个世界的裂痕就此张开。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 行者镇

    行者镇

    不知道在哪里,有一个镇子,名叫“行者镇”,里面有各色各样的奇妙,也有潜藏的危险……人人都是人生路上的行者。
  • 夺权野兽朱棣3

    夺权野兽朱棣3

    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儿子,他生于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长到8岁父亲才想起来要给他取个名字,21岁开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遭猜忌,被排挤,父皇驾崩,侄儿登基,把他逼上绝境,也给了他夺权的天赐良机……翻开本书,您将全面了解中国历史上最高超、最曲折、也最常见的夺权大战。
  • 古公岭轶事

    古公岭轶事

    改革开放初,古公岭村支书马武与多九公发动先进群众,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改变当地多年在儿女婚嫁大事上的老传统,废除了女方要彩礼的陋俗,一时传为佳话。
  • 三体第二舰队覆灭记

    三体第二舰队覆灭记

    这是因刘慈欣先生《三体》而生的同人文,点读前,建议读者先去认真看完原著,否则会一头雾水。本文硬度较高,毒性颇重,呈现出不可救药的悲观主义倾向,所以,嘴软的、胃肠怕刺激的、世界观价值观害怕被摧毁的读者就不要点进来了,这个圈子不属于你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明纪

    神明纪

    盘古力劈天地,创上古至尊之神。贵为神明!可是,神明去哪儿了,盘古,女娲。去哪儿了?上古战神刑天真的死了吗?夸父逐日之后去往何处。......一个神秘的野孩子来到夕阳镇,开始他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