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97800000008

第8章 华北汉族史(7)

这种影响和作用特别集中地表现在“孝”上。汉代把“孝”看成是各种道德的根本,确立了“以孝治天下”的方针,使“孝”通过政治的、思想的、教育的、伦理的、艺术的、礼仪的种种渠道。渗透到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使“孝”在社会各个角落有形或无形地发生着巨大的作用,“得万国之欢心”“得百姓之欢心”“得人之欢心”,从而使儒学成为汉民族的心理素质的血肉部分。

汉王朝,特别是汉武帝时使“海内一统”的种种措施的实施,都表明汉王朝时中央集权国家更集中、更强大,使“大一统”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华夏民族就是在这种“海内为一”的“大一统”中完成了向汉民族的发展和转化,从此以后,汉民族以世界上最大、最古老民族的英姿,高耸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魏晋南北朝华北汉族的南迁和发展

东汉以后,中原大乱,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四分五裂,到处是纷争战乱和封建割据。在大分裂、大混战、大动荡之中,华北汉族向四处流徙,北方匈奴、鲜卑、乌桓纷纷入主华北,江汉地区的部分蛮族也涌进华北,在华北形成汉族与匈奴、鲜卑、乌桓及蛮族交错杂居的局面。

(一)华北汉族的南迁

东汉末年,在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中,华北一片混乱,汉族人民被迫南迁。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将洛阳200里内数百万汉族强行西迁,此为华北汉族大规模外迁之始。

据葛剑雄先生统计,从华北入蜀汉族的原籍主要有河南的安众义阳郡、南阳郡、汝南郡、平兴、陈留郡、偃师、洛阳、平舆、南乡、江夏、黾等地;山东的北海郡、阳都、鲁国、山阳等地;河北的涿县、常山郡、真定、魏郡等地;山西的河东郡、解县等地。

从华北迁吴的汉族移民不少人是率领大批余族和部曲同行的,南迁入吴的基本上在吴国定居下来,也据葛剑雄先生的统计,从华北入吴汉族的原籍主要有河南的宛县、南阳郡、河南郡、颍川郡、陈留郡、陈郡、南顿、汝南郡等地;山东的济阳郡、平原郡、发干、青州、北海郡、黄县、牟平、营陵、莒县、阳都、琅琊郡等地;山西的上党郡等地。

西晋“永嘉之乱”后,在天灾人祸的威逼之下,华北汉族更是大规模南迁。永康二年(301年)聚集在荆州的流民有10余万户,从皇家“太乐”的伶人也逃至荆州来看,从洛阳和中原其他地方避乱荆州的人不少。永嘉四年(310年),华北幽、并、司、冀等州爆发严重蝗灾,洛阳饥荒严重,怀帝向各处求援无果,东海王越以讨石勒为名率4万甲士离洛阳,并将朝廷日常机构全部带走。文武官员、士人、百姓纷纷逃经周边避难。

建武元年(317年)七月,司马睿称晋王之时,华北又大旱,司、冀、并、青等州大蝗灾,冀、青州次年又爆发蝗灾,迫使百姓继续南迁。这次南迁到东晋建立时达到高潮,其中以东晋政权的支柱,大族和官员的南迁为代表,如以王导等为首的琅琊临沂(今山东费县东)王氏,以王承为首的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王氏,以谢鲲为首的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谢氏,以袁瓌为首的陈郡阳夏袁氏,以庾亮为首的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庾氏,以荀崧为首的颍川(今河南许昌、临颍一带)荀氏,以羊曼为首的泰山南城(今山东平邑县南)羊氏,以周顗为首的汝南安成(今河南汝南县东南)周氏,以蔡谟为首的济阳(陈留)考城(今河南民权县东北)蔡氏,济阳考城江氏,以刁协为首的渤海饶安(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刁氏,以卞壶为首的济阴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卞氏,以郗鉴为首的高平金乡(今山东嘉祥县南)郗氏,以诸葛恢为首的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南)诸葛氏,以颜含为首的琅琊临沂颜氏,鲁国(今山东曲阜市)孔氏,以毛宝为首的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东南)毛氏,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人卫玠,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峤等。此外,东晋初的北伐主将祖逖和其弟祖约、发动叛乱的长广掖(今山东莱州市)人苏峻,也是在这一阶段南迁的。

正如葛剑雄先生的研究所示,这个时期华北汉族外迁最大的特点是大都以原籍或宗族为单位,或依附于原籍的强宗大族、地方官员,集体行动。这既是在迁出地长期形成的乡土情谊和宗族观念的必然延续,也是在战乱环境中长途迁移的需要。至于北方名门大族的首领、地方官员、豪强、士人,因具有军政实力、社会地位或指挥组织能力,自然成为各个移民团体的领袖。对他们来说,这既是尽了道义上的责任,也是维护本人、本家族或本地人的利益基础的手段。所以一个移民团体往往有数百上千人,甚至数万人,如上述褚翜所率。又如河北范阳道县人祖逖家“世吏二千石,为北州旧姓”,“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市西北)人徐澄之为州治中,“遂与乡臧琨等率子弟并闾里士庶千余家,南渡江,家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由于华北汉族大批南迁,东晋初大兴三年(320年)七月,元帝以从琅琊国(都开阳,今山东临沂市北,辖境约相当周围数县)迁来的近千户在其侨居地建康置怀德县,是专为北方移民设置的第一个行政区。以后又在北方移民集中定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和江南沿江一带设置了以安置华北汉族移民为主的侨州、侨郡和侨县,如在江北置有兖、幽、冀、青、并等州。

华北汉族南迁的浪潮直到北朝仍不止,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华北青州、兖州、冀州汉族移民约2万家南迁入宋,何承天向宋主献策称:“今青、兖旧民,冀州新附,在界首者2万家,此寇之资也。今悉可内徙,青州民移东莱、平昌、北海诸郡,兖州、冀州移泰山以南、南至下邳,左沭右沂,田良野沃,西阻兰陵,北扼大岘,四塞之内,其号险固。民性重迁,暗于图始,无虏之时,喜生咨怨。今新被抄掠,余惧未息,若晓示安危,居以乐上,宜其歌忭就路,视迁如归。”对此条史料葛剑雄先生认为从当时形势分析,已经聚集在宋魏交界处的数万难民迁入宋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此外,太平真君六年(445年)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西南)薛永宗起兵,次年败死,族人薛安都投宋,又北上招集,至以魏兵势盛而退回襄阳。薛氏“世为强族,同姓有三千家”,安都虽战败而归,带回的族人也还不少。

永嘉之乱所引发的华北汉族南迁的高潮历时100多年,计其余波更长达近300年,其南迁的路线据葛剑雄在《中国移民史》中研究前后大致相同,主要有东、中两线:

东线以淮河及其支流(包括当时入淮各水)汝、颍、沙、(涡)、睢、汴、泗、沂、沐等水和沟通江淮的邗沟构成主要水路,辅以各水间陆路。不仅在今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苏北部的司、豫、兖、青、徐诸州移民大多由此线南渡,就是在今山西、河北的并州、冀州、幽州的流民也多数在渡过黄河后循此线而南。由今河南和淮北渡淮的北人往往居留于淮南,或继续由陆路南下,渡江后定居于皖南、赣北沿江地带。由今山东、豫东而下的流民一般居于沿泗水的彭城、下相、淮阴一带,或渡淮居于苏北,或由邗沟南下广陵(今扬州市西北),过江至京口(今镇江市),聚居于江南。还有少数人由山东或苏北航海至广陵或江南,甚至直接到达东南、南方沿海。此线的起点是西晋、十六国和北朝经济文化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终点又是东晋、南朝政治中心所在和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所以是最重要的一线。永嘉后的北人南迁,特别是宗室贵族、文武大臣、世家大族,多数经由此线。江淮间和苏南、皖南是侨州郡县的主要设置区,也是北方移民最集中的地方。

中线起点主要是洛阳,由洛阳经南阳盆地至襄阳,然后再由汉水东南下。在今山西和河南西部的流民大多走此线,南迁后往往定居于襄阳、江陵等汉水流域和长江中游地区。也有一部分人从南阳盆地东南越过桐柏山、大别山的隘口进入江汉平原。

(二)北方少数民族族群向华北的大迁移

东汉末年,北方少数民族族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向华北的大迁移。

驰骋漠北300余年的匈奴,于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48年)分裂为南北二部后,南匈奴内附,入居塞内,从此掀起了匈奴人南迁的移民潮。

《晋书·载记序》亦云:“汉宣帝初纳呼韩,居之亭鄣,委以侯望,始宽戎狄。光武亦以南庭(南匈奴)数万人徙入西河,后亦转至五原(治所在今包头市西北),连延七郡。”

中平二年(185年),南匈奴“单于羌渠使子于扶罗将兵助汉讨平黄中,会羌渠为国人所杀,于扶罗以其众留汉,自立为单于,属董卓之乱,寇掠太原、河东、屯于河内”。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编组匈奴部众,“分为五部,部立其中贵者为帅,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魏末,复改帅为都尉,其左部都尉所统可万余落,居于太原故泫氏县;右部都尉可六千余落,居祁县;南部都尉可三千余落,居蒲子县;北部都尉可四千余落,居新兴县;中部都尉可六千余落,居太陵县”。

泰始二年(266年),有塞外匈奴二万余落来降,使居河西故宜阳城下,与晋人杂居,由是平阳、西河、太原、新兴、上党、东平诸郡均有匈奴人居住。

太康二年(281年),有匈奴2.93万人降晋。太康四年(283年),又有匈奴十万余口诣雍州刺史王骏降附。次年,匈奴都督率种落1.15万口降晋,都入居塞内。

南下内迁的匈奴中,除南匈奴外,还有被称为“屠各胡”“卢水胡”“羯胡”和“稽胡”的匈奴人。

屠各胡,汉末从威武向东,北地、五原、西河及至并州(治所在今太原市西南)都已有其踪迹。魏晋以后,他们在华北的分布更为广泛,在太行山东麓,屠各胡与乌丸等人杂居。

羯胡,主要指内迁河北、山西的匈奴人,所以沈休文《齐安陆昭王碑》李善注引朱风《晋书》称:“前后徙河北诸郡县,居山间,谓之羯胡。”十六国时期闻名遐迩的石勒就是羯胡人,故《魏书·羯胡石勒传》云:“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因号羯胡。”

稽胡,又称山胡、生胡、步落稽。《周书·异域传》云:“稽胡,盖匈奴别种刘元海五部之苗裔也……自离石以西,安定以东,方七八百里,居山各间,种落繁炽。凶悍恃险,数为寇乱。魏孝昌中有刘蠡升者居云阳谷,自称天子,立年号,署百官。蠡升遂分遣部众,抄掠居民,汾晋之间,略无宁岁。”《周书·韦孝宽传》亦云:“汾州(治所在今山西隰县)之北,离石(今山西离石县)以南,悉是生胡。”

总之,上述这些情况都表明,当时华北的并州和幽州等地,已遍布匈奴及其部落。

在匈奴南下向内地大迁移的同时,乌桓、鲜卑也开始大举内迁。

乌桓,又称乌丸,原居西辽河地区,早在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击匈奴时,就把乌桓人徙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诸郡塞外。东汉时,建武二十五年(49年),“乌丸大人郝县等九千余人率众诣关,封其渠帅为侯王者八十余人,始居塞内,布列辽东属国、辽西、右北平、渔阳、广阳、上谷、代郡、雁门、太原、朔方诸郡界”。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征辽西乌桓,首虏20余万人,余部逃往辽东,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截击,余众万余落,悉徙居内地。所以《三国志·魏志·乌丸传》载:“幽州、并州,乌丸万余落,悉徙其族居中国,帅其侯、王、大人种众与征伐,由是,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于是,三国以后,乌桓已分别编入军伍了。鲜卑,自178~184年,东汉光和年间檀石槐以后,诸部落各自发展,分别迁入内地,其情况大致如下:

慕容部于曹魏初年,由大帅莫护跋率其部众入居辽西,跟从司马懿征讨辽东公孙渊有功,被封为率义王,居于棘城(今辽宁义县)之西;西晋时,莫护跋的曾孙慕容廆迁居大棘城;廆死后,其立者慕容皝迁居龙城,自称燕王,皝死后,第二子慕容隽继位,入中原征讨石闵,于是中原归入前燕慕容氏治下,隽迁都于邺城。

乞国仁在前秦亡后自称大单于,建立了西秦,并在他控制的地区设置了武城、武阳、安固、武始、汉阳、天水、略阳、漒川、甘松、匡朋、白马、苑川12部。国仁之弟乞伏乾归时又占据了陇西、巴西之地。

拓跋部,原居大兴安岭北段的东麓、嫩江支流甘河的上源,于宣“皇帝”推寅时南迁到大泽,又于洁汾时始居匈奴故地,再于洁汾子力微时迁居定襄之盛乐(今山西归化城南)。及至拓跋畦建立北魏,挥师南进,消灭了夏、北燕、北凉几个政权。献文帝拓跋弘皇兴年间,又从南朝刘宋手中夺得三齐之地,北方完全纳入拓跋部治下。

从上所述鲜卑内迁之情况,可见自十六国至北朝,鲜卑人已是遍布中原大地了。

综上所述,可见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族群:匈奴、乌桓、鲜卑等大规模向华北迁移,正如西晋初年郭钦上书所说: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

同类推荐
  • 炎帝与民族复兴

    炎帝与民族复兴

    本书是2005年在宝鸡召开“炎帝与汉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文集,论文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文献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多层面、多角度地对炎帝与宝鸡、炎帝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姜炎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姜炎文化与中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和探讨。
  • 骑兵冲锋

    骑兵冲锋

    一个法国特种骑兵团的骑手,跟随着18.19世纪最伟大的将领拿破仑波拿巴的军队在欧洲的平原上多次击败欧洲列强组成的反法同盟。法兰西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骑兵冲锋。
  • 大宋江湖行

    大宋江湖行

    本是现代的男儿,到了大宋却成女儿身的故事。那盛世大宋,强大的帝国,富足的生活,此起彼伏的外虏。构成了大宋那江湖上多姿多彩的事儿!没有了唐朝武者的自信,没有了元清民国的悲歌,更没有明朝的虚伪。大宋就这样的矗立在那儿,让我们用自己的双眼去看它,武人在历史下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吕文秀的脚步去感受。相信你们会对它有着更加深刻的记忆!坐拥百倾良田,手端紫砂壶儿,身拥数名美人儿!吕文秀沉醉在了这个时空!胖胖新书上传,完本保证!还请大家点击、推荐、收藏都能支持,谢谢诸位书友
  • 汉朝原来是这样

    汉朝原来是这样

    《历史中国》(白金升级版),中国断代史畅销读本,百科全书式的通俗历史读物,王觉仁、醉罢君山、金满楼、姜狼、张程……当今历史写作界诸多名家大神经典力作!以精彩丰厚的内容,别样的叙事视角,描摹有血有肉的历史,揭示长期被误解、意想不到的历史真相,并从中演绎真实的人性。可以说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历史上都能找到相应的线索和借鉴。楚汉争霸,枭雄末路;炎刘开国,天下一统!一个伟大的民族,从此有了一个名字:汉。本书记述了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爆发至公元220年东汉覆亡,大汉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历史画卷的形式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刘邦如何从布衣到反秦英雄?女人当国,吕后时代的皇帝竟是冒牌货?“七国之乱”是权力大洗牌?十万尸骨换来汗血宝马?血流成河的巫蛊之祸,是谁之过?昭君出塞功不可没?死在温柔乡的浪漫皇帝是谁?陷入“断袖之癖”,连皇位也要拱手相送?王莽是圣人还是阴谋家?东汉开国,唯光武帝刘秀允冠百王?小皇帝刘肇政变夺权,背后支持者究竟是谁?黑暗时代与党锢之狱,东汉谢幕进入了倒计时?文景、明章之治,汉武、永元之盛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丝绸之路,声威远播;攘夷拓土,刻石燕然;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大汉王朝四百一十年的统治历史,从秦末农民战争至汉献帝被废,从赤眉军到黄巾军,从匈奴到羌族,从外戚掌权到宦官掌权,曾经盛极一时的帝国最后也崩塌殆尽。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根据,以生动的语言和严谨的史学态度,真实还原了这个秦朝之后中国历史上最长命的封建王朝,看盛世下的君侯将相粉墨登场,上演一幕幕权谋对弈与人心向背的历史大戏。
  • 列强

    列强

    民国,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民国,一个列强纷争的时代;民国,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民国,一个流离失所的时代;穿越虫洞而来的邱镡,如何去改变这个时代?且看《列强》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民国!
热门推荐
  • 柳蔓萧萧离草依

    柳蔓萧萧离草依

    你我从相遇就是一场阴谋,从那时起就已经注定我们此生必定会相杀到底
  • 前妻耍大牌

    前妻耍大牌

    追了他十一年,隐婚三年,她以为付出总能得到回应,等到的却是他对别人的承诺。她心在滴血,却笑着祝福,可依旧得不到他的体谅。一场意外,他恨她入骨,给了她一场最美的梦又狠狠砸碎。她终于撑不住心伤离开,他又为何苦苦寻觅从此冷心冷情?多年后,她已是国际顶级造型师,大牌大咖脾气古怪,不料再次撞入他的娱乐帝国。又是谁默默守候,将她宠到天上?梁芷安:你怎么总是阴魂不散?杭南宇:你追了我十一年,我总该回报回报。
  • 地图(卫斯理珍藏版)

    地图(卫斯理珍藏版)

    探险家临终要求四名好友代为「烧掉屋中一切」,身为遗嘱执行者之一的卫斯理,却在那些遗物中拾到一幅探险地图。地图上充满了危险记号,更令人费解的是,上面还有罕见的「金色」标示。好奇心驱使下,四人决定细查地图的秘密。这个违背旨令的决定,却令卫斯理身边好友相继突发身亡……下一位,更可能是卫斯理!这幅地图究竟隐藏了什么真相﹖寻找真相的过程,可会是死亡陷阱吗?《地图》这个故事,在卫斯理故事中,有一个特点:把故事的悬疑性,放在一件中国古老的传说之上。人,或一个星球上的高级生物,始终是属于这个星球的。
  • 乱世魔妃是上神

    乱世魔妃是上神

    她是魔族公主,一夜之间魔族成了她的噩梦。转世投胎后……原本以为在人间可以做个无忧无虑的千金小姐,魔族的到来再一次毁掉了她的幸福……眼睁睁看着父母双亲被魔物残害,镇子一千六百多口人横尸遍野,人间地狱。她,要报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物载千尘

    物载千尘

    历史的长河在热闹与喧嚣中流淌,历史的宝物在繁忙和不宁中消聚。那些承载着千年历史尘埃、仅在神话当中出现的古物,又一次惊现。几个长生不死的奇葩又将在这个时代演绎出什么事情?————古物可以承载千年的尘埃,也可以毁灭……
  • 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鬼谷子》原文生涩难懂,该书配合《鬼谷子》的原文、译文及白话经典故事来诠释当今社会你必学的谋略。读者在短时间内轻松阅读就可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享受,领悟古典文化的精髓所在。所谓人事无边际,计谋无穷尽。在时下这个社会结构更为复杂,人际关系更为多样的人事中,运用现代计谋来为人处事,选择恰当巧妙的方法来给自己选一条通往成功的大路。
  • 山中客

    山中客

    老张扛一捆稻草,从山上下来。稻草干燥而蓬松,在清晨清冽的空气中香味依旧不散。下了几日冻雨的山路变得湿滑,一旁的粟米草上还留有细微的霜粒。其实从昨天起,天就阴干起来,像块风吹肉。谷地里的风硬硬地,打落了不少枫香的叶子,扎入脖子,有几分像稻草劐人的边沿了。
  • 命中注定:盛宠妖娆

    命中注定:盛宠妖娆

    一场邂逅,他为她沉沦,她为他倾倒,却因种种原因终成陌路。几番辗转,却发现他们的命运似乎早已被缠在了一起,无从挣脱……【“喂,你不知道这是本小姐的地盘吗?”“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应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