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93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哲学”一词最早来源是希腊语philosophia,意思是热爱智慧,哲学一开始就与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哲学”这一名称最早是日本的思想启蒙家西周在翻译西方“philosophy”一词时的表述,直到1896年前后才由维新派的康有为等人从日本将这一译称带到中国。从此“哲学”一词逐渐取代了之前的“玄学”、“形而上学”等不准确的表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通俗用语。

一、中国哲学的三阶段

虽然“哲学”这一名称在清代末期才在中国正式使用,但是哲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发展着,并且一直是世界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朵最美的花朵,散发出馥郁的清香。任继愈先生在《中国哲学的未来》一文中将中国哲学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导源期。导源时期是指先秦时期,哲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是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代表人物有孔、孟、老、庄等。这一时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人类的责任、人类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主要是探讨了人和天的关系以及人性的问题。

第二阶段是奠定期。主要是指秦汉时期。由分裂的春秋战国时期统一为一个完整的国家——秦。哲学在这一时期也开始有所变化,摆在统治者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能把国家治理好。这一时期虽然各种思想都有所发展,甚至还有从印度传来的佛教也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但最受人们重视的则是儒家学说。董仲舒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针对汉武帝提出的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跟人是一个整体,人所做的一切事情上天都会有所回应,阴阳五行是基于天人感应说法而构建的一套思想框架体系。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社会上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一做法是当时现实情况的需要,用阴阳五行学说可以解答当时的一些问题,如怎样加强中央集权,如何建立规范的封建文化礼仪制度等。董仲舒建立的一套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和长远的影响。这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哲学”,也是人们所广泛认可的哲学。

第三阶段是成熟期。从汉代到明代之前的一千多年时间。这一时期,《四书》成为主要的哲学读本。在《大学》中强调了三个教育的主要原则,一是明德,即提高自身修养,二是新民,即用教育感化他人,三是止于至善,即完善个人人格,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到了宋代,又将《大学》中的思想概括为“忠”和“孝”两个方面,这两个观念在中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可谓家喻户晓。宋代继经学发展衰微之后又出现了理学,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朱熹,他们提出的观点是对人性的一次束缚,从此之后,中国哲学停滞在理学阶段,不再向前发展。直到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进,才打破了中国哲学固有的沉闷气氛,为中国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做了准备。

二、西方哲学发展概况

1、古希腊哲学家及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

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上溯到公元前6~5世纪,那时的哲学被称为古希腊哲学。

一般研究者认为,西方哲学始于米利都的泰勒斯,他主要活跃于公元前585年前后,泰勒斯是希腊最早的哲学流派——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他还认为万物有灵,他说整个宇宙都是有生命的,而又正是灵魂才使一切生机盎然。

到了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开始将研究对象转移到人自身身上。这一时期最有名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主张世界上有客观真理,认识事物是可能的。他用论辩诘难的方法探求万事万物的发展演变,这种方法是辩证法最早的起源。

公元前4世纪时,古希腊哲学开始进入系统化时期,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创造的理念论,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哲学的基础上,既注重理念,又很重视经验事实,亚里士多德第一次使西方哲学得到了系统化。

2、中世纪哲学

公元5~15世纪的哲学,被称为中世纪哲学。在西欧漫长的中世纪封建社会时期,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统治者,支配着中世纪的世俗权力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因而神与人、天国与世俗的关系就成了这一时期最主要的问题。

早期中世纪哲学的代表人物是波爱修和爱留根纳。希腊哲学逐渐衰微,宗教哲学,尤其是基督教哲学在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中。

11~14世纪中期的中世纪哲学,经院哲学开始发展壮大,基督教的势力日益强大,基督教思想成为经院哲学的统治思想。代表人物有安瑟尔谟和罗瑟琳。

到了14~15世纪,由于封建教会的衰败和人们对其本质认识的日益清晰,经院哲学日趋没落。个人自由的思想开始抬头。

3、近代哲学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15世纪中期到19世纪40年代的近代哲学。近代哲学是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和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哲学。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斯宾诺莎、洛克以及德国的黑格尔、康德、费尔巴哈等人,马克思正是从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出发,提出了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使哲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近代哲学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开始了自我觉醒,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也发现了人自身。这一时期,自然哲学和人文主义哲学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2)中期近代哲学

17~18世纪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中期,这一时期,形而上学宇宙观占了统治地位,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哲学派别。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有培根、洛克和休谟等,唯理论的代表人物为笛卡儿、斯宾诺莎。

(3)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以18世纪末的康德哲学为开始,近代哲学进入了它的晚期。康德用感性、知性、理性三个环节构成了他的整个认识体系。黑格尔自觉运用辩证法,创立了一套自己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黑格尔认为最真实的无所不包的整体既是绝对精神,又是对立的统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费尔巴哈以灵魂与肉体相统一的人为出发点,建立了形而上学形态的“人本学”。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就,近代哲学已经走到了尽头,时代正在召唤一种新的哲学出现,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的到来。

4、现代哲学发展概况

西方哲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19世纪40年代到现在的现代哲学,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人们对自然、人、宇宙的重新认识,许多新的哲学流派应运而生。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有继承,有扬弃,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并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同时其他哲学流派也开始出现和发展,如实证主义、唯意志论、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这些新产生的哲学流派被总称为现代西方哲学。

三、中西方哲学的不同特点

通过对比中西方的哲学,我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西方哲学除唯物辩证法外,几乎都是不实用的,也就是说没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中国的哲学则不同,它从一开始产生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一直在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应用到我们文化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阴阳理论和五行理论就应用到中医、武术、书法、美术、音乐、舞蹈以及中国人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些都是西方哲学所不具备的。

王国维曾经说过:“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的大格局之下,我们越来越感到地球像一个村庄,日益发现全球化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张世英在《哲学之美:从西方后现代艺术谈起》中指出:

继承和发扬老庄哲学,借鉴西方后现代艺术所蕴涵的生活哲理,似乎是我们提高人生境界、追求哲学之美的一条可行之道。

中西方哲学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精神的不同特点,衣俊卿先生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一文中指出:

西方理性文化精神的优点是强调人对自然的科学认识和技术把握;突出个体的价值和人的文化创造性,这推动了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而其弱点在于忽略了对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强调和对群体价值的弘扬。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点,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凝聚力。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更多地强调经验,而不是理性;更注重群体的利益,而不是个体的价值,这往往容易导致用群体价值来压抑个性,抑制创新的倾向。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哲学在发展过程中,过分重视经验,而忽略了对理性的思考,这就使中国的哲学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不可能出现新的思想,直到五四运动后,西方的各种哲学思想和哲学流派才相继进入中国,促进了中国思想的再一次发展。

同类推荐
  • 论行走

    论行走

    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改变万千年轻人看待生活的方式。爱美,才能真正感受到驻留在世界的中心。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鸡汤肩负不起生活的重压,哲学可以。放下一切,去行走,此时的你是自己心灵的主宰!波通过行走,在风暴中抒写激情的诗篇;梭罗通过行走,在瓦尔登湖边完成对野性的征服;本雅明通过行走,在城市游荡中成为诗意的漫游者。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行走,我们都在行走中寻找意义。而日常的行走,是简单的疗愈。看完这本书,你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放下手机行走起来,去激发创造、唤醒自由,同时也令灵魂获得平静。
  • 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能成为经久不衰的名作?这些问题或许是许多欣赏名作的观者都会产生的疑问。名作之所以脍炙人口,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而在本书中,从构图的角度对名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构图特征,挖掘大师笔下出色的构图手法,帮助我们提升版面的组织能力,以及增长自身技能和艺术涵养。在灿若星辰的艺术大师笔下,每幅作品在构图上都具有各自迥异的特征,本书借鉴了西方绘画艺术上众多优秀的名家名作,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为读者揭开大师作品中精辟的构图法则。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约翰·塞尔(1932—)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言语行为》、《词语与意义》、《意向性》、《心、脑与科学》、《心灵、语言和社会》。本书是初稿系约翰·塞尔在1984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的演讲稿,经修改后以《心、脑与科学》书名于当年出版、被西方哲学评论家誉为“比他以往任何著作都更广,更深地表述了他的心的哲学观点”。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当代语言哲学的色彩。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热门推荐
  • 狂暴复苏

    狂暴复苏

    神话传说大多是抽象扭曲的,灵气复苏自然不会如想象中那样美好。当灰雾笼罩大地之时,一个个沉睡的基因被唤醒,开始争夺那唯一的主导权,一场疯狂的“进化”即将开启……
  • 巫山传

    巫山传

    五百年前巫神离世,巫洲大陆分为四大巫国。此后每百年巫神遗骨现世一次。前四百年四大巫国各得一骨,这第五百年各国大巫师预测巫神遗骨将现世于中立之地----巫神谷。立志于周游大陆的毫无巫术的宋小坟,不小心被灵媒鬼婆子所擒并与一美貌女尸结为“夫妻”,无奈跟随鬼婆子踏上了通往巫神谷的道路,一段传奇也就此展开!
  • 九道天则

    九道天则

    大道三千,以九为基,金木水火土为五行,阴阳演化,时空交错,有九人阴差阳错之下得九道法则。
  • 重生之医女当家

    重生之医女当家

    前世的诸葛圆圆因为尝了一点古墓发掘出来的药丸,就此一命呜呼!本以为就此长辞于世,却不想小说中描述的穿越情节实实在在的发生在了她的身上,自此,她成了农家小妹齐圆圆。?太平屯青山沃土,小桥流水,庄户人家。虽没有父母庇护,却有兄长疼宠,小弟陪伴。虽没有良田千顷,却又空间随身,土屋三间。本以为是无忧田园生活,却不想极品当道,处处为难。这边闹吧那边吵,都说人善被人欺,我就做个心善狠厉女,清除障碍来致富。“圆圆,嫁给我吧?”某男温柔的望着某女,再次求娶。“不嫁。”某女拨着算盘珠子,斩钉截铁的拒绝。“既是这样,那我嫁你可好?”某男说着伸手抱起某女出了书房,未见某女脸上得意的笑。
  • tfboys穿越之因为遇见你

    tfboys穿越之因为遇见你

    一睁开眼睛,三小只就穿越到了古代!又一不小心就被卷入到一个又一个的阴谋里......让我们看看三小只如何在古代爱情事业,双丰收!
  • 今凉

    今凉

    超狗血剧情,以及各种踩雷。【本文大多数跟随女主视角】注:会慢慢写,佛系更新。【诩流x司溟】
  • 一剑斩界

    一剑斩界

    “这个世界有病。”夏安说道:“你们这些所谓的正派人物,邪道恶人,都是根源。”如果世界有病,我就给他治病,啄木鸟为了给树治病,啄出了比虫子危害更大的坑,而我,要一剑,斩了这树。
  • 王者荣耀系统闯异界

    王者荣耀系统闯异界

    开局地狱模式,牛魔王居然是第一个本命英雄,孤身一人身在异界的他,如何凭借着辅助英雄走向人生巅峰。辅助在手,天下皆狗。
  • 灵魂契约:丫头的杀手锏

    灵魂契约:丫头的杀手锏

    传承了千年的渡灵术士,古老而又神秘。随着时代的变革,古老的渡灵术士渐渐被人遗忘,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版的渡灵师。她打破了几千年的束缚,体内栖身着神秘而又怪异的灵魂。当灵魂被意外唤醒,人与魂之间又会经历怎样的变故!
  • 奴家种田忙

    奴家种田忙

    “生来是个农村娃,热血奋斗离乡下。谁料王母无暇顾?一朝醒来变奴家!”女主:“种田怎么了?照样发家!”帝王娶了国库满,王爷娶了后宅安!无心恋爱喜种田?作者抓狂道:丫头,你这是要闹哪般?女主淡定:不好意思,奴家很忙``````一朝穿越,遇好心人收留。谁知遇一糊涂娘,闯祸嫁檀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淡看世间琐碎。大婚当日,丑相毕露,随即受尽冷眼。当发现夫君不宠,妻妾欺凌,出门被劫,流落在外,还背上了与男人厮混的骂名!她又将如何在这异国他乡混个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