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69100000025

第25章 要改革也要守法(3)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既是党纪国法的要求,也是政德建设的体现,更是社会对每一名干部的期盼。群众看干部的政德,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是否清正廉洁。每个干部对此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良好作风。细数近年来被查处的腐败分子堕落轨迹,究其根本,无一例外地是其放松了道德修养,淡化了党性原则,扭曲了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可以说,清正廉洁就是政德修养的生命线。作为一名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廉政建设这个原则问题上,要时刻保持高尚的操守,自觉抵制诱惑,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廉,既净化身心,又做出表率。如果你是个做官的,一定要为民做主两袖清风,不要以权谋私,仗势欺人。如果你是个经商的,一定要把你的良心放正,童叟无欺,公买公卖。

讨论:

(一)课内讨论

1.“身正”是一切心存善念之人的不二选择。这里的“身正”,指的是什么?

2.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在现实社会中,你认为能做到身正吗?为什么?

(二)课外思考

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才会让人活得痛快,活得自由。但有人却说,这做人的要诀可从来没有给人以好处。岳飞正吧,可最后却是含冤风波亭;而秦桧奸吧,却能在动荡年代享受荣华富贵。也有人说: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见人可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请问你是怎么来理解这个问题的?

延伸诵读:

【原文】明主之为官职爵禄也,所以进贤材劝有功也。故曰:贤材者处厚禄,任大官;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官贤者量其能,赋禄者称其功。是以贤者不诬能[1]以事其主,有功者乐进其业,故事成功立。今则不然,不课[2]贤不肖,论有功劳,用诸侯之重,听左右之谒,父兄大臣上请爵禄于上,而下卖之以收财利及以树私党。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有左右之交者请谒以成重。功劳之臣不论,官职之迁失谬。是以吏[3]偷官[4]而外交[5],弃事而财亲[6]。是以贤者懈怠而不劝[7],有功者隳[8]而简[9]其业,此亡国之风也。

——《韩非子·八奸》

【注释】

[1]诬能:以不才冒充有才。

[2]课(kè):考核。

[3]吏:古代指低级官员或吏卒。吏实指官府办事人员。官,则是指管理者。

[4]偷官:苟且于官事。

[5]外交:这里指勾结外部势力。

[6]财亲:以财利相结交。

[7]劝:勉励。

[8]隳(huī):通“惰”。这里用为怠惰之意。

[9]简:轻慢。

三、时移事导,不断改革

改革是利国利民、推动历史的动力。

情境一:

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是明朝的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他掌握实权以后,就大刀阔斧地在军事、政治、经济几方面作了一番整顿。

那个时候,沿海的倭寇虽然已经解决,但北方的鞑靼贵族还不时侵入内地,成为明王朝的很大威胁。张居正把抗倭名将戚继光调到北方,镇守蓟州(在今河北北部),戚继光从山海关到居庸关的长城上修筑了三千多座堡垒。戚家军号令严明,武器精良,多次击败鞑靼的进攻。鞑靼首领俺答表示愿意和好,要求通商。张居正奏明朝廷,封俺答为顺义王,一面和鞑靼通商往来,一面在边境练兵屯田,加强防备。以后二三十年明朝和鞑靼之间就长期没有发生战争。北方各族人民的生活也安定多了。

当时,黄河年久失修,河水常常泛滥,大批农田被淹,影响农业和运输。张居正任命专治水利的潘季驯督修黄河水利工程。潘季驯修筑堤防,堵塞决口,使黄河不再泛滥,运输通畅,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原来,由于朝政腐败,大地主兼并土地,逃避税收,一些豪强地主越来越富,国库却越来越穷。张居正下令丈量土地,经过清查,查出了一批被皇亲国戚、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这一来,使一些豪强地主受到了抑制,国家的收入也增加了。

在丈量土地之后,张居正又把当时各种名目的赋税和劳役合并起来,折合银两征收,称为“一条鞭法”。经过这种税收改革,防止了一些官吏的营私舞弊,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张居正花了十年努力,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十分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国家的粮仓存粮充足,足够支用十年。

情境二:

商鞅南门立木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邻近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跑到秦国,得到秦孝公的接见。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金子。”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

这件事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几年以后,秦国变得强盛起来。由于新法令规定了增产多的可以免除一家的劳役,老百姓一心都务农,积极种田织布,生产得到很大发展。由于新法令规定了将士杀敌立功的可以升官晋级,所以都英勇作战。孝公看卫鞅制订的新法令成效显著,就提升他为大良造(当时一种大官名称),并且派他带兵去攻打魏国。原来十分强盛的魏国,这时候已经衰弱下来,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连都城安邑也被秦军攻占了。魏国只得向秦国求和。卫鞅凯旋,接着,在国内又进一步推行新法令,主要内容有:把国都从雍城(雍,今陕西省凤翔县)迁到东边的咸阳,以便于向中原发展;把全国分成三十一个县,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吏去进行治理,不称职的县官治罪;废除“井田”制度,鼓励开荒,允许自由买卖土地;统一度量衡等。这些都是发展生产的有力措施,对于巩固和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起了很大的作用。新法令实行了十年以后,秦国变成当时最富强的国家。

商鞅的变法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题: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利国利民、推动历史前进。

经典:

【原文】孝公既用卫鞅[1],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2],疑事无功。而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3];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4]。愚者暗于成事[5],知者见于未萌[6]。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7]。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8];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9],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10],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11];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12]。”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13]。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14]。”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

[1]卫鞅:商鞅为卫国人,故称。下句“恐天下议己”,是说孝公欲从商鞅之言而变法,可是又怕天下议论他,不是说商鞅“恐天下议己”。

[2]疑:犹豫不定。

[3]以上两句的意思是说,超出常人的人本来要被世俗非难的。

[4]敖:通“謷”。嘲笑。《商君书》或作“骜”,或作“訾”。“骜”通“訾”。“訾”,毁谤。

[5]暗:不清楚,不明白。

[6]知:通“智”。未萌:未发露、察觉。

[7]虑:事先谋划、创始。

[8]法:效法。故:指成法。

[9]易民:改变民风民俗。

[10]缘:依照,沿袭。王:成王,统一天下。五伯:即五霸。

[11]制:被制约。

[12]不肖:不成才,没出息。

[13]器:指古代标志名位、爵号的器物。

[14]多:推重,赞扬。

同类推荐
  • 茶馆(部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书系)

    茶馆(部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书系)

    本书收录老舍有名话剧《茶馆》《龙须沟》和十几篇经典散文。《茶馆》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人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 昆虫记

    昆虫记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的代表作。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也体现出他对人生、生命、自然的感悟和态度,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巨著。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方法

    2001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更是着眼于所有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培育大学生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从而有助于在大学生中开展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整个校园处于和谐而稳定的状态之中。有研究表明,和谐校园中良好的人际信任,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 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教你学谚语(上)

    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教你学谚语(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名家寓言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名家寓言

    本书通过名家寓言,使读者探寻到真理的原生轨迹,领悟人类开启真理之门的智慧过程。
热门推荐
  • 英雄大混战

    英雄大混战

    与普通人不同,英雄间的矛盾只需一场solo便可化解,如果不行的话那就来一场5V5的大混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夺隋

    夺隋

    携生产食物的异能,穿越隋末,附身与天叫板,结果被雷劈死的一代战神李玄霸,参与隋第三次征辽战争。辽河被断,归乡路堵。我辈之士,何惜一战!征高丽,战突厥,收契丹,平四海内乱;冲冠一怒为红颜,与父斗,与兄斗,搅他个天翻地覆!“既然扶不起,那么这大隋的天下便由我来坐!”——李玄。
  • 末世之决战星云

    末世之决战星云

    朦胧的黑夜,突然一束激光从天而降恐怖的威力令整片大地都在颤抖……人类巅峰的姜苏,不敌神秘的外星男子意外重生归来,这次他将如何面对……末世文决战星云,带给你不一样的末世传奇
  • 九州野史

    九州野史

    忆往昔,雍州烟月莳花,走出一薄衫少年,名字很普通,却让很多人难以忘怀!滚滚红尘,岁月不老,三两白骨,九州浮萍乱世,人神妖魔,推山倒海,封神之后,是否仙出?......野史几卷,落于笔尖,薄酒酹月,祭奠华夏那逝去的修真文明。
  • 影流之主

    影流之主

    影流之主,本人最喜欢的英雄。帅到爆的万军丛中,取得敌将之首级,潇洒脱身。这是为他,影流之主所幻想的世界,虽然这世界开始并不是那么的愿意接受他。但普天之下,即便是在斗气大陆,我影流一途,又有谁人能档。
  • 鬼魅帝妃

    鬼魅帝妃

    她本是丞相府的大小姐,然而经脉被封,容貌被毁,日日夜夜遭受唾弃,活的连下人都不如。她是杀手界的王,上天堂下地狱,能从阎王手里杀人,然而却被男友和妹妹背叛。当她穿越成"她",一手使针一手下毒,庶妹姨娘白莲婊什么的毁你容,破你相,让你下嫁痞子。他高贵冷艳,绝世妖娆,却唯独对她柔情似水,百依百顺。"倾儿,我把天下送给你可好?”
  • 千迷

    千迷

    惨死的侍女...究竟是被何人所杀?水塘沉尸,又是有何怨恨?...重重迷案,交错纵横,...京城捕快的身份...又是什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灭凶神

    不灭凶神

    世界不灭,凶神不死!诸天世界第一天骄萧天,为了争夺亘古不出的无上机缘,不幸被天帝杀死。悠悠十万载后,萧天再次活了过来!在一盏太古神灯的陪伴之下,萧天自微末中崛起,一路高歌猛进,踩着无数强者的尸骨从世界最底层一直杀到世界最巅峰。这一世,萧天发誓要登顶天地之颠,做那至高无上的唯一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