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64500000011

第11章 佛心是无欲(1)

人是应该有欲望的,佛也是如此。佛说的无欲,并不是让我们摒弃一切欲望,而是指要摒弃那些让我们迷失自己的欲望,比如贪欲。莫要放纵自己的欲望,因为纵欲是一种罪;无欲则刚,无欲才能快乐,无欲才能得大解脱。

活着就是幸运

佛陀格言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因为没有鞋子穿而哭泣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有一个年轻人非常的不幸,在别人看来,他也是不幸的。

10岁时,他的母亲害病去世,他不得不学会洗衣做饭,照顾自己,因为他的父亲是位长途汽车司机,很少在家。

7年后,他的父亲又死于车祸,他必须学会谋生,养活自己,他再没有人可以依靠。

20岁时他在一次工程事故中失去了左腿,他不得不学会应付随之而来的不便,他学会了用拐杖行走,倔强的他从不轻易请求别人的帮助。

最后他拿出所有的积蓄办了一个养鱼场。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将他的劳动和希望毫不留情地一扫而光。

他终于忍无可忍了,他找到了佛陀,愤怒地责问佛陀:“你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公平?”

佛陀反问他:“你为什么说我对你不公平?”

他把他的不幸讲给了佛陀。

“噢!是这样,的确有些凄惨,可为什么你还要活下去呢?”

年轻人被激怒了:“我不会死的,我经历了这么多不幸的事,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害怕。终有一天我会创造出幸福的!”

佛陀笑了,他打开地府之门,指着一个鬼魂给他看,说:“那个人生前比你幸运得多,他几乎是一路顺风走到生命的终点,只是最后一次和你一样,在同一场洪水中失去了他所有的财富。不同的是他自杀了,而你却坚强地活着,这就是你的幸运……”

佛心领悟

幸与不幸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全在于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其实,只要能够坚强地活着,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因为只要坚强地活着,就会有希望,就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所以,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己,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佛心慧语

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

——赵州禅师

要知道往回走

佛陀格言

不知道往回走,就会迷失自己。

有人说:沙漠的中心有宝藏。有个人想得到宝藏,就装备整齐地进了沙漠。可是宝藏没找到,所带的食物和水却吃完了喝尽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

他一个人孤单地躺在沙漠里,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他想,哪怕只有一点食物能帮助他走出沙漠也好啊。夜晚,他感觉自己快要死了,就做了最后的祈祷:菩萨啊,请给我一些帮助吧。

菩萨真的出现了,问他需要什么。他急忙回答说:“食物和水,哪怕是很少的一份也行。”菩萨送给他一些面包和牛奶,就消失了。

于是,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精神百倍地站在那儿,他不断地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向神多要一点东西?他带上剩下的食物,继续向沙漠深处走去。

这一次他找到了宝藏。就在他准备把宝藏尽可能多一些地带回去时,却发现食物所剩无几了。为了减少体力消耗,他不得不空手往回走。

但是最后,他的食物和水没有了,他还是躺倒在那儿。死亡之前,菩萨又出现了,问他需要什么。他喃喃地答道:“食物和水……请给我更多的食物和水……”

菩萨摇了摇头,叹息到:“你本来是可以平安地回去的,但你没有往回走……”

佛心领悟

生活中,有些人永远也不懂得知足,他们总是在满足了一个欲望的同时,又想得到更多,拥有更多,欲望也就会继续地膨胀。这永无止境的贪婪,最终会使人迷失回来的路,并会彻底毁灭一个人。

佛林百科

欲:能引起人们贪爱的心。

五欲:1.色、声、香、味、触。色是指美丽的色相;声是指宛转的声音;香是指芬芳的香气;味是指可口的味觉;触是指适意的触乐。以上五者因能使人生起贪欲之心,故名五欲。2.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

欲爱:1.对五欲的贪爱。2.欲界众生的贪爱。

欲界:三界之一,即有色欲与食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至人界的四大部洲,下至八大地狱等,都属于欲界的范围。

欲界三欲:食欲、睡眠欲、淫欲。

没必要和别人比较

佛陀格言

意念过多,心累;刻求因果,无奈。

有一个学僧道岫,一心向佛,但他苦心修行了十多年,始终悟不出什么禅理来。眼看着师弟们一个个悟道出师了,而自己却没有多大的进步,仍是大俗人一个,他不由得心急如焚。

道岫心想,自己既懂得幽默,头脑又不灵活,所以入不了门。他不想再这样苦苦修炼下去,认为不会有什么结果,还是做个苦行僧算了。

于是,道岫打点好行装,决定出去云游。临走前,他来到法堂,向广圄禅师辞行。

道岫跪在广圄禅师的面前,说道:“师傅,学僧辜负您的教导,自从皈依在您座下,习禅已有十年之久,但却始终悟不出一点东西来。我想,我实在不是一块学禅得料,因此,想到四处云游,特来向您老人家辞行。”

广圄禅师非常惊讶,问道:“为什么没有觉悟就要走呢?难道在这里觉悟不出来,到别处就可以觉悟了吗?”

道岫诚恳地禀告道:“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将自己的全部时间与精力都花在参禅悟道上了,这么用功还是不能开悟,我想我和禅可能是无缘吧。看着师弟们一个个都出师了,我心里难受得慌。师傅,还是让我去做个苦行僧吧,这样,我心里就会好受一点。”

广圃禅师说道:“别人有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这本来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为什么非要混为一谈呢?”

道岫非常沮丧,辩解道:“师傅,您不知道,我跟师弟们一比,就好像小麻雀见到了大鹏鸟,心里惭愧极了。”

广圊禅师又问道:“那么你说说看,大鹏鸟怎样的大?小麻雀又怎样的小?”

道岫答道:“大鹏鸟轻轻一层翅,就能飞越几百里,而我却无论怎样努力,也只能飞出几丈而已。”

广圃禅师听了他的话,意味深长地说:“大鹏鸟一展翅就能飞出几百里,它能不能飞越生死界限呢?”

道岫禅僧默然不语,收起自己的行李,再也不提云游的事了。

佛心领悟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较。即使我们某一方面比别人差,也要学会从别的方面找到平衡――也许在另一方面,我们比别人要优秀。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最重要。

佛心慧语

如果一个人放弃自己的本分,忽略了自己的角色,而去痴心、妄想、羡慕或嫉妒别人,所得到的除了烦恼和人生的负值之外,只有迷失了。

——耕云先生

一切皆空应无怒

佛陀格言

自高自大的人,终究会露出破绽的。

一个年轻人自认为对“空”的意义理解得很透彻,于是对众人夸下海口:走遍天下,也没人能够难倒他。

确实,这个年轻人的确天资过人,在与他人论禅时,从未遇到敌手,这使得他在当地小有名气。也因此,这位年轻人每经过一座禅林,当地禅师都会以特别的礼仪接待他,这就更使得这位年轻人目中无人,心高气傲了。其实,也不能怪他自大,他能一口气把《大品般若》里的“二十空”讲述十来个小时之久,这样的本事非一般人可以拥有。

因此,人们建议年轻人去结交一位在当时最有名望的坐禅大师。

刚在那位大师对面坐下,年轻人便按捺不住,不住地夸耀自己的悟境之高:“心、佛与众生,是三重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凡无圣,无施无受!”

那位大师嘴衔一支烟管,静静地听着。其间请年轻人喝茶水,又请年轻人享用水果。但一心卖弄的年轻人将茶水和水果都推到了一边,依旧坐在那里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

就在这时,大师忽然举起烟管,狠狠地敲了一下年轻人的脑壳。

年轻人愤怒了,气势汹汹地站了起来,看上去像一只好斗的小公鸡。

大师看了看年轻人,微笑着说:“既然一切皆空,试问怒从何来?”

佛心领悟

那些自高自大的人,往往把心思都放在卖弄才华,或者朝自己的脸上贴金上了。因此,他们是无法深刻地领悟到佛禅或人生的真谛的。即便他们一时会名声在外、春光无限,但终究会自取其辱的。

佛林百科

顿悟是什么意思?

顿悟是佛教关于证悟成佛的步骤和方法。与渐悟相对,指无须长期按次第修习,一旦把握住佛教真理,即可突然觉悟而成佛。顿悟之说,在佛教经典中早有记载。《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即有“速疾解脱顿悟涅槃”之语。《菩萨珞璎本业经》卷下“佛母品”也称“听等觉如来说珞璎法藏,是故无渐觉世尊,唯有顿觉如来”。中国佛教不同派别在成佛的步骤、方法上,理论各有差别。安世高所传的小乘禅学,侧重于数息行观的精神修炼,认为达到阿罗汉果位也要累世修行,积累功德,后被看成是主张渐悟的一派;支谶、支谦所传的大乘般若学,侧重于义解,直深实相本体,后来被看成是近于顿悟的一派。东晋时的支道林、道安、慧远、僧肇等把成佛的步骤、方法与所谓菩萨修行的“十住”阶次相联系,认为在“七住”以前是渐悟过程,到了“七住”,对“无生”(实相、真理)法有了坚定的识,已证得“无生法忍”,虽非究竟,但已可有顿悟。这种顿悟,还承认“一住”至“七住”是渐修过程,是一种渐进的顿悟,被称为“小顿悟”。

黄金会吃人

佛陀格言

贪欲是一种毒药,谁喝了都无药可救

一天傍晚,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中散步。这时,有位僧人从林中惊慌失措地跑了出来,两人见状,便拉住那个僧人问道:“小和尚,你为什么如此惊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僧人忐忑不安地说:“我正在移植一棵小树,却忽然发现了一坛子黄金。”

两个人感到好笑,说:“这人真蠢,挖出了黄金还被吓得魂不附体,真是太好笑了。”然后,他们问道:“你是在哪里发现的,告诉我们吧,我们不害怕。”

僧人说:“还是不要去了,这东西会吃人的。”

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怕,你就告诉我们黄金在哪里吧。”

僧人告诉了他们具体的地点,两个人跑进树林,果然在那个地方找到了黄金。好大的一坛子黄金!

其中一个人说:“我们要是现在把黄金运回去,不太安全,还是等天黑再往回运吧。这样吧,现在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先回去拿点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等半夜时再把黄金运回去。”

于是,另一个人就回去取饭菜去了。

留下的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那该多好呀!等他回来,我就一棒子把他打死,那么,这些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回去的那个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饱饭,然后在他的饭里下些毒药。他一死,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回去的人提着饭菜刚到树林里,就被另一个人从背后用木棒狠狠地打了一下,当场毙命了。然后,那个人拿起饭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没过多久,他的肚子里就像火烧一样的疼,这才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前,他想起了僧人的话:“僧人的话真是应验了,我当初怎么就没有明白呢?”

佛心领悟

贪欲会把人带向罪恶的深渊,让人失去理智。它可以使人相互摧残,相互欺诈,甚至使最好的朋友反目成仇。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切记,“贪”字头上一把刀,一旦入“贪”,就会被其毒害。

佛心慧语

追逐物欲,如渴饮盐卤,转增其欲,有情之于五欲,亦复如是。故应于诸资生物具,勤修舍心是菩萨行。

——妙峰法师

无欲才能心无外物

佛陀格言

不想被别人探察到心迹,只有一个办法――做到心无外物。

三藏法师自诩神通广大,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想与他验证一下。

慧忠谦和地问:“早就听说你能够看透人的心迹,不知是不是真的?”

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

慧忠禅师于是心中想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法师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禅师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法师又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禅师面露嘉许之色,称赞过后,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世界相、无动静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

三藏法师神通过处,只见青空无云、水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法师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彻照,全不见慧忠心迹,一时惘然不知所措。

慧忠禅师缓缓出定,含着笑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道他人一切去处,好极!好极!可是却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三藏摇摇头,满脸迷惑。

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既然没有,你怎么能够探察到?”

佛心领悟

一个人能达到心无外物,的确是一种超然的境界。但这种境界不是轻易就能达到的,只有心中无欲,才能心无外物,才能洞察人生。

佛林百科

何谓法师?

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还有较高的学位,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如唐代玄奘、义净都受到这个称号。

抵制住享乐的诱惑

佛陀格言

贪图享乐,即是在贪图死亡。

有一次,世尊释迦牟尼在法会上给诸比丘僧,讲述了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

同类推荐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生死皆是禅

    生死皆是禅

    有人说,这婆娑世界便是一片苦海,无论如何都难逃尘世的重压,却又一切尽如镜花水月,繁华过后终成空。无论悲喜,哭过笑过之后,亦为罔然。所以,看惯这尘世浮华之人,苦求解脱,却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依附于禅。那么禅为何物?事实上,禅的本质极其简单,只要放下知见分别、远离价值判断、取舍贪著,透彻地直指事物本身,就可以明心见性。然而,这世间有几人可以放下、远离、不贪?所以虽经苦修,却依然难成正果。因此,我们不必强求真实的解脱,只需将一颗狂躁、贪恋、执著的心放平和一点,再平和一点,不要太过狂躁、贪恋、执著,就会活得比原来真实、快乐。
  • 厚道:星云大师的人生成功课

    厚道:星云大师的人生成功课

    星云大师的著述涵盖甚广,包罗万象,从佛心禅意出发,启发世俗人生的精进与和谐。继《宽心》、《舍得》之后,推出本书,内容涉及自身修养、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提出诸多启发性的哲辩思语,以使读者在工作生活同时在心灵上获得教益和抚慰。
  • 宗教与民族问题研究论集

    宗教与民族问题研究论集

    民族、宗教问题很敏感,民族、宗教工作很重要,民族、宗教关系很重大,一句话,民族、宗教无小事。
  • 伊斯兰法哲学

    伊斯兰法哲学

    伊斯兰教之所以对当今世界近12亿穆斯林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生活习俗等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感召力量,不仅仅因为它蕴涵着源远流长、能顺应时代和外部环境变迁而不断增添自身活力的一种宗教文化,还因为它拥有一套以认主独一的宗教教义为基础,被全体穆斯林奉为待人接物、持身律己行为准则的伊斯兰教法。
热门推荐
  • 缘起天空之境

    缘起天空之境

    我只是一缕幽魂徘徊在天堂之外的湖泊边寻找进入天堂的路.那一缕风带着我遇到了湖边的你,我以为你会是那个接引我进入天堂的天使,你忧郁的眼眸让我迷失了自己,也忘记了要继续寻找进入天堂的路……
  • 贼心

    贼心

    赵阳遭遇横祸,获得一颗神奇的心脏,凭着那磅礴的野心,能否打拼出一世荣华?赵阳的口号即是:贼心不死,野心不止!(贼心,并非做贼之意,切勿错意!)
  • 炼武入神

    炼武入神

    修仙不行炼武总行吧。武功,每个江湖人都会,但它不可得长生,不可与修仙者相比,但萧胜就不相信,用自己的方法踏入修行。修仙者修的是灵力,炼武炼的是内力(也可以说是真气),从冮湖人的炼武到如修仙者一样的修行,萧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修行体系(武者),以武入道,以武成神。其境界:武者(一品至十品),武道宗师,武王(初级、中级、高级),武皇(初级、中级、高级),先天之境(一品至十品),虚武(初级、中级、高级),真武(初级、中级、高级),入圣(初级、中级、高级),圣境(圣者、圣王、大圣),神境,真神境,神王境,神尊境,神帝境。
  • 遗失的一个梦

    遗失的一个梦

    人鬼恋故事简介:他们原本只是一对很平凡情侣,在一场意外车祸中,他受伤了,她却去世了!他成了凶手。因恋人间情。她以灵魂之躯回到现实与他度过美好爱情!被好友李楚珊无意发现。并告知灵魂在人间最多只能存在一定时间,便会烟消云散!于是三人请教于李楚珊的姥姥-宁夕老太,一位猎魂高人。…..这是爱情,还是故事!她再次去世,他离开了。本文主要通过人与灵魂的爱情,解析了自己的人生。一个曾经看电视剧都会被感动到泪光闪烁的男孩,走在共同道路的下,差点被同化的时候,他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 拆心

    拆心

    从小到大的陪伴,竟比不上那轻轻的一个拉扯。林木黯然的垂下头。。。继而快速换上冷漠的表情。他不会放过他,到死也不能。即使他身边有自己最想得到的女人袒护。即使那个女人不可能爱上自己。
  • 终使花开

    终使花开

    因为身份的悬殊和自身的残缺,她将这份爱意深深压抑,原想这辈子静静地守护站在高处的他和他所爱的人,却被卷入一连串的妻妾纠纷,宫廷斗争,三国战乱。她用自己高超的医术救他于水火之中,用纤弱的身体为他挡下所有恶意,只为了拥有与他站在一起的资格!
  • 假面骑士之致命游戏

    假面骑士之致命游戏

    “身体上运作着的,是破败的器官!血管里流淌着的,是肮脏的血液!大脑中思考着的,是残缺的正义!灵魂内潜藏着的,是永恒的精神!”“欢迎来到,致命游戏!”(简介无力,各位请看正文)(求收藏求评论求票票Orz)
  • 当苟爷成了主角

    当苟爷成了主角

    江湖苟爷,苟中大爷,丙着江湖有事,我没事,苟到终点就是神的精神来到了小说中的世界......
  • 我真的是鸿钧老祖啊

    我真的是鸿钧老祖啊

    “在下姓姜,名家启,字户口,号鸿钧!”“……”“我真的是鸿钧老祖啊!”
  • 斗罗之我有一把斩魄刀

    斗罗之我有一把斩魄刀

    一个中二骚年穿越到斗罗大陆,手持着天锁斩月,两只写轮眼,将会发生多少神奇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