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44200000007

第7章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6)

(二)城镇的基本布局

城镇的基本布局应视为城市所管辖的全部辖区,包括:建成区、郊区、郊县以及乡一级建制镇。市区指城市所划定的区域,包括建成区和郊区。建成区指已被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通信、供电、邮电、建筑物、绿化等覆盖的城市区域,而不包括郊区。

人口集聚的规模是形成城镇地域的主要指标,但由于世界各国大小不同,人口多寡各异,因而对设市标准的下限规定悬殊极大。如北欧的一些国家下限规定200人,而像我国下限规定6万人,相差300倍。为了便于各国对比研究,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规定,“市”的人口数量最低标准为2000~20000人。1987年,国际统计学会从统计学角度出发也将人口2000人以上的地域定为城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设市标准为2000~20000人之间。我国设市标准多次变更,指标也较多,但人口指标是主要因素。一般把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称为特大城市,50~100万人口的称为大城市,20~50万人口的称中等城市,20万人以下的称小城市。不过在不少专家论著中,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称为特大城市,100万以上称大城市,100万以下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为小城市。本书认同把100万以上称为特大城市,50~100万称为中等城市,20~50万称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称为小城市的意见。镇可以分为建制镇和集镇。建制镇由省、区、市批准设立。集镇指乡政府所在地或数个村形成的市场。本书所说的镇是指建制镇。

我国第一个设市、建镇标准是1955年颁布的、以聚居规模为主要指标。

二、城镇化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国际经验证明,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一)什么是城镇化

关于城镇化,不同学科的学者回答迥异。人类学学者认为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是城镇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经济学家解释城镇化是人类生产活动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换的过程,是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而社会学家则把城镇化理解为从“农村性”的生活方式向“城镇性”生活方式转化的过程。地理学家则把城镇化看成是地域演化的空间过程,这种演化包括村乡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和城镇地域向外扩张以及城镇地域不断演替的过程。这种观点把城镇化看成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一个连续过程。即“城镇状态”的地域,质与量的转化仍在进行。这就是所谓的“乡村—城镇连续论”。不过有的地理学者却认为“城镇性状态”与“乡村性状态”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城镇化指的是超越这个界限的过程,这就是“乡村—城镇二元论”。按照这一观点,城镇化只是包括从乡村地域向城镇地域的转化过程,而不包括城镇内部地域的转化。

在关于城镇化的诸多见解中,本书采纳地理学派中“乡村—城市连续论”的观点。因为,其一,城镇内部的地域变化是城镇化中的一个现象,它从属于从乡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的总过程。特别是我国市镇地域范围比较大,其中有不少空间实际上仍是乡村地域,如果不包含市镇内部的地域转换,就不能反映我国城镇化的实际水平。其二,城镇化是一个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统一过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统一过程。所以,对城镇化的界定,必须尽可能地涵盖较多学科,地理学派的界定能较大限度地满足这个要求。

(二)城镇化的基本标准

当前,有些部门和地方对城镇化认识不全面,对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四大误区:一是把城镇化片面理解为“人口城镇化”,仅重视城镇化率的提高,而不重视城镇化质量。许多市县出现了过分追求城镇化增长速度,盲目攀比城镇规模指标的倾向。二是把推进城镇化片面地理解为城镇建设或房地产开发。不少城镇热衷于建设标志性建筑、大广场、大马路等形象工程,虽然城市建设速度很快,但城市功能提升不够,城市化效率不高,城市化发展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将城镇化简单地等同于工业化,片面强调工业项目建设,以工矿开发代替城镇发展,用工业职能代替城镇职能,忽视城镇服务功能与综合职能的发展,忽视城镇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导致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背离和扭曲。四是将推进城镇化片面理解为“乡村城镇化”与小城镇(集镇)建设。一些县市在推进城镇化中存在着片面强调小城镇数量扩张的倾向,城镇发展重点不突出,有限的建设资金被分散使用,城镇规模偏小,集聚效益差,“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城镇难以发挥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乡镇企业蓬勃兴起,由于乡镇企业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许多农民虽已向非农部门(主要是工业)转移,但从地域上看,并没有向城镇转移。部分农村如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地区,村落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简直不亚于城镇,正如一首打油诗描述的:“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是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是农村”。于是一些人把这种现象视为农村城镇化,主张中国应发展农村城镇化。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初,城镇经济体制尚未改革,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程度低,所以这一时期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农村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苏南地区。著名的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曾在1984年发表《小城镇,大问题》的著名演讲,主张大力发展小城镇。1991年,费孝通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一书写了一篇后记,对农村城市化作了详细的解释:“我国农村当前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本质上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把工厂办到农村去的另一方面就是农村的城市化,也可以说城市扩散到乡村去。这可能是中国工业化的特点。我们不走把农民集中到城市里去发展工业化的路子,而是让农民把工业引进乡村来脱贫致富。”2001年,秦润新先生主编了《农村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一本,对农村城市化理论与实践作了全面的论述。在谈及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时,他写道:“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农村地区范围内的城镇化。这并不是说农村城镇化就没有人口集中,劳动力的转移绝大部分不是转移到城市去,而是在农村就地转移,特别是在小城镇(包括中心镇)和中心村就地转移……二是指农村城镇化还会表现出相当大的地域差异,……”这大概也是农村城镇化的基本标准之一。

关于城镇化人口统计的基本标准可做这样的解释:我国城镇人口统计有两个统计系列。一个是公安部门管理的户籍人口统计;一个是人口普查的统计。两个系列统计口径不同,历次人口普查的统计口径也有变动。如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城镇人口的统计就使用了两个统计口径。

(1)公安部门的人口统计采用户籍统计,使用“非农业人口”概念。即户籍人口中非农业户的人口,以“非农业人口”作为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即市总人口包括市区人口、郊区人口。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列入市的城市人口,市区和郊区的农业人口列入乡村人口。“非农业人口”不按地域统计。以“非农业人口”为统计口径的城镇人口中就包括了一部分居住在农村地区的非农业人口,而不包括居住在市区、郊区和镇区的农业人口。

(2)人口普查采用的统计口径。第一口径:以市和镇的行政区域为统计地域,市人口指市辖区(不含市辖县)的全部人口;镇人口指县辖镇(不含市辖镇)的人口;市镇总人口为城镇人口,县人口为农村人口。第二口径:市人口指设区的市所辖区(不含市辖县)的全部人口和不设区的市所辖街道(不含市辖镇和乡)的人口;镇人口指不设区的市所辖镇的居委会人口。同时,把留居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列入总人口统计。本书引用的城镇化率为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

根据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认为,城镇化的科学内涵是:集约型、组群式、富有地方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和景观特色,突出城镇个性和职能特征,注重城镇化质量和效能,兼顾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在城镇化模式上,是指以省会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功能互补、空间集群、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在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上,是指与新型工业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相匹配,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城镇化;在城镇与区域关系上,是指与区域发展紧密关联,与新农村建设互促互动,城镇带动区域、区域推动城镇的互动式城镇化;在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关系上,是指与资源禀赋特征相适应,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

同类推荐
  • 经济知识全知道

    经济知识全知道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追求快、新、奇的生活方式。多数人都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一些晦涩的经济理论、经济术语,但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早已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现象也随处可见,经济学的力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无法想象的影响力。《经济知识全知道》把那些实用的经济学常识用一种简洁、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你在娱乐中尽情领略经济学的魅力。
  • 企业涉税零风险操作手册

    企业涉税零风险操作手册

    本书以税收政策为依据,讲解了涉税零风险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归纳了大量案例,全方位讲述了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所需掌握的合理避税技巧、税务稽查以及在权益维护方面的知识。
  • 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第三辑)

    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第三辑)

    本辑《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在前两辑的基础上继续构建区域经济学术之塔,涉猎更加广泛,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浓浓喜意结出了累累硕果。本辑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主题:产业转型升级、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开放模式和区域金融创新。
  • 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经济学以一副通俗亲切的面孔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更多的人开始用经济学理论指导自己的经济生活,本书从出行经济学到职场经济学,从人脉经济学到投资经济学,从婚姻到房价,从新闻到国家政策……现代人行走于社会中可能涉及的经济生活皆被囊括其中,以简明的道理、易懂的语言细细阐释。
  • 狐狸梦

    狐狸梦

    本书虽然是以童话风格所写,但是所阐述的都是经济学关键性的原理,和当代前沿的经济学争论热点问题。这是一个人情脉脉与人欲难填并存的世界,亦是现实社会的翻版。在这个隐喻的动物王国里,作者表达了极其深刻的理性洞察和永不泯灭的童心。
热门推荐
  • 混世圣猴

    混世圣猴

    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一场车祸,一本西游,离世之前页面翻至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六耳猕猴真的死了吗?
  • 谁是谁的药

    谁是谁的药

    每个人都有这么无忧无虑的年代吧——无性别年代。写不完的作业、不懂我的爸妈、讨厌的老师、疯狂的漫画、玩不够的游戏,古怪恩怨挥手皆成忘却的纪念……
  • 万氏狂妃

    万氏狂妃

    坏男人是被宠出来的,坏女人却是被逼出来的!最终,得到了不需要的,失去了想要的,人生于她,还有什么意义?妖妇吗?恶魔吗?蛇蝎心肠吗?既然世人都这么评价自己了,自己怎么能对不起这些名词?狂吧!自己不好过,谁也别想好过!
  • 封皇榜

    封皇榜

    遇仙杀仙。遇魔战魔。遇皇杀皇。遇天诛天。任何绊脚石在我脚下,我都会将它踩碎,震慑六道。六道神,魔,鬼,妖,人,仙。践踏我人间界者杀无赦。挑衅我人族者诛九族。何谓封皇榜?何谓灭天道?何谓六道纷争?何谓五道沦没?为我凌浩也!
  • 玄极神皇

    玄极神皇

    老子往天庭之前,留下了真正的天书。从此,玄极神功惊得天下立时喑哑。一个家族被灭门幸存下来的少年,被影子高僧救下,他在山顶学到了玄极神功。他也能汲天地之气,纳日月精华,性急的他修为在第二阶段就下山寻仇,险些丧命。他再度苦练,直至修为圆满,再下山,他的玄极神功可谓皓月经天,无人可及。无刀无剑,绝学在胸,掌风舞动,八荒皆惊······
  • 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园梦

    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园梦

    本书以历朝历代的第二世国君太宗文皇帝为主线,讲述他们上位、治国、传位的故事。作为王朝的二世主,太宗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塑性成败。而一个个太宗的塑性串联起来,就勾勒出中国历史的基本轮廓。通过这个轮廓,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使我们理解中华文明引领人类前行的开拓意义,不再迷蒙于西方人编造的“东方停滞论”。
  • 时光尽头的你

    时光尽头的你

    大千世界,人来人往,遇见你是我今生渡不过的劫,从此,你是我生命里唯一的温柔。——简夏大千世界,人来人往,遇见你是我今生最美丽的意外,你隔着万水千山,跨越时空的尽头,唤醒我沉睡的记忆。——沈清歌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错过了错的人,是为了更好的遇见对的人,上苍给了你机会,时光流逝,兜兜转转,曾经冰冷的心已不知何时起温暖起来。本文男女主身心健康,误会什么的不存在的。——挽明月
  • 卿本为魔:极品修仙

    卿本为魔:极品修仙

    修仙世家的百年废材,却父疼哥宠,隐瞒家世!却不想她本是穿越而来,洞悉一切!得遇名师,竟毫无挫折一路长成。修炼难?不好意思她只要每天安安稳稳睡睡觉修为就自然生长!契约难?好像都是那些神兽找上她的吧!丹药难求?不好意思她是天才级的炼丹师,任何丹药都是信手拈来!一朝修道有成,踏入人人梦想的天之界。却不想由不得她喘息,一场场的阴谋,一次次的陷害便接踵而来。究竟是谁,要一次次置她于死地!一步步的逼近真相,却让她啼笑皆非,哭笑不能。本就是孤儿的她何在乎亲人的背叛,只是为何心仍然疼痛的无法呼吸。谁是她命中的劫?谁是她追求的道?一心成仙,却无奈为魔。如若这是天意,那么她便逆了这个天又有何妨!
  • 拐到小公主

    拐到小公主

    王通对一神秘女子一见钟情,孰知这女子竟是当今公主。王通对这梦中情人念念不忘,誓要抱得美人归。只是想要拐到公主又岂是那么容易的?必先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验其真心……于是,便开始了一场追美之行……
  • 关于离别死亡与爱

    关于离别死亡与爱

    只要好好爱着,被爱的就会有灵魂,因为离别太久,相伴才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