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41600000005

第5章 概述中医求嗣起源与发展(1)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中医医籍历史悠久,浩如烟海,其中有关男性不育、女性不孕的内容非常丰富。

不孕不育症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存在,它影响着种族繁衍,家庭和睦。在我国最早的文字--殷商的甲骨文字中,已有相当丰富的关于生育方面的记载。甲骨文的卜辞中,也有不少是卜是否有子。

萌芽于殷周的《易经》中就有“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的关于人类生命起源的论述,它揭示了人类生命繁衍的奥秘。书中的“妇三岁不孕”、“妇孕不育”等记载,是“不孕”“不育”的最早文字记载。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1世纪的《山海经》中,已经出现与生育有关的药物记载,如其中《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中山经》云:“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又说:“又东二十里,曰苦山。……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圆)叶,服之不字。”可反映当时人们对不孕不育的认识。因此,对药物中有“宜子”和“使人无子”“服之不字”的告诫。以上数种药物,究竟为何物,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但据此却可以推之当时已对“种子”和“绝育”的药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亦是世界有关“求嗣”的最早记载。

周代,对孕育的认识更有进步,在《礼记》中有“取妻不同姓”,据《春秋公羊传注疏》说:“礼不娶同姓,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为同宗共祖乱人伦,与禽兽无别”,只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提出,而不是从医学优生方面考虑。《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4年)》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因古代生产力低下,常是聚族而居,故同姓之人多有亲缘关系,而男女近亲结婚,不利于后代的繁衍昌盛。这种优生观点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它比著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这一科学事实要早2500多年。《公羊传·哀公十二年(公元前557年)》指出“讳娶同姓”,说明当时对血缘近亲婚配所带的遗传性疾病及对子孙繁衍的障碍已有正确认识。至《周礼》中,为了优生,对结婚年龄有所限制,在《周礼·媒氏》中,提出“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此时男女正当肾气盛,生殖器官成熟。从医学角度看,这对优生、预防不孕不育无疑是有利的。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战事频仍,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出现了标志着我国医学理论形成的奠基之著--《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在马王堆出土的稍早于《内经》的《胎产书》中,有求子的记载。在该书的“禹问幼频”中有“禹问幼频曰:我欲埴(殖)人产子,何如而有?幼频合(答)曰:月朔(月经)已去汁□,三日中从之,有子。其一日南(男),其二日女。”上述文字反映的是受孕的日期问题,认为月经净后三天,便是种子的日期。较早的已注意到受孕日期是在经净之后,可以说是择期受孕的最早记载。与现在指导不孕患者预测排卵期,在排卵期交合,以求增加受孕的机会,是不谋而合的,也可视为当时治疗不孕症的措施之一。

《内经》奠定求嗣的理论基础。书中认为“肾藏精”,其所藏“先天之精”是生殖、发育的根本,“肾主命门之火”是促进生殖发育的动力,“肾主水”统人体水液的代谢,是泌尿功能的概括。还有“肾司二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等有关生殖方面的记载。《素问·上古天真论》首先提出了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月事一时下,故有子的受孕生理。又在《素问·骨空论》中指出“督脉者……此生病……其女子不孕”的病理,在《内经》中,对女子一生的生长、发育与衰老以及随之出现的月经来潮、孕育、绝经等一系列生理变化,有很详细的科学阐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在《内经》中有多处述及孕育,《灵枢·邪客》中说:“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用自然界的现象来类比解释不孕的机制。对妊娠的诊断也有记载,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素问·阴阳别论》言:“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灵枢·论疾诊人》“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这些切脉诊断妊娠的理论仍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此外,在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还有专门从事两性阴阳运气,逆流采战之类房中研究的“房中家”和著作。仅《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就著录房中八家,即《容成阴道》《务成子阴道》《尧舜阴道》《汤盘庚阴道》《天老杂子阴道》《天一阴道》《黄帝三王养阳方》《三家内房有子方》,虽已失传,但从字义上看肯定包含求嗣内容。

完善过程与理论形成

张仲景将男性不育归于虚劳范畴,认为男子精气亏虚而精冷不温是导致不育的主要病机,指出了阳虚精亏型男子不育的脉象。张仲景《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记载“男子脉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是后世治疗男方不育精少、精冷用温肾补涩的理论根据。而对女性不孕,仍持宫寒的观点,如《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记载“温经汤……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温经汤是现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条调经种子之方。在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已有治疗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药物的总结,如“阳起石……(治疗)无子,阳痿不起,补不足”“肉苁蓉强阴,益精、多子……”。鹿角胶主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当归“主治妇人漏下绝子”;在川芎、桃仁、水蛭、卷柏、阳起石、乌贼骨、肉苁蓉、覆盆子条目中,都记载可以治无子。该书还最早把女子胞称作“子宫”。《神农本草经·紫石英》条曰:“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

晋唐时期,临床医学发展很快,出现了不少临床医学著作,如《肘后备急方》、《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出现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在这些书中,不少涉及了不孕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第十》有“女子绝子,阴挺出,不禁白沥,上髎主之。”《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曰:“女子绝子,衃血在内不下,关元主之”,率先提出瘀血导致不孕的机制,将针灸用于治疗女子不孕。南北朝南齐医家褚澄《褚氏遗书》首次提出父母的年龄及体质可以通过遗传影响下一代。书中之“父少母老,产女必羸;母壮父衰,生男必弱……补羸女则养血健体,补弱男则状脾节色”,并再次重申了“男必三十而子”、“女必二十而嫁”,则“阴阳充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

育而为子,坚壮强寿”;否则“未笄之女”结婚,必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寿,并记载了用补养导引的治疗方法治疗无子:“月初出时,日入时,向月正立。不息八通,仰头吸月光精,入咽之,令人阴气长。妇人吸之,阴气益盛,子道通,阴气长,益精髓脑。少小者,妇人之四十九已上还子;断绪者,即有子。久行不已,即成仙矣”。

隋代巢元方所撰《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理学专著,其中涉及泌尿、生殖方面的疾病就有27卷,29门,210候,对男性不育、女性不孕病因病机的论述至今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如指出精冷、精稀、不射精为男性不育之病源等。书中专列“无子候”篇。在此篇中,不仅提出了“妇人无子”的原因:“妇人无子者,其事有三也。一者……;二者……;三者夫病妇疹,皆使无子。”此三者中,一、二均涉于迷信之说,而第三则明确提出了夫妇多因病而导致“无子”,而不是妇女单方面的原因,开辟了不孕症治疗史上的新篇章。巢元方还提出了“诊其右手关后尺脉,浮则为阳,阳脉绝无子也;又脉微涩,中年得此,为绝产也;少阴脉如浮紧则绝产恶寒;脉尺寸微弱,则绝嗣不产也”。对于妇女原因引起的无子候,又分“月水不利无子候”、“月水不通无子候”、“子脏冷无子候”、“带下无子候”、“结积无子候”等进行详述。

子脏冷为承袭汉代宫寒不孕的病因;而月水不利、不通、带下、结积无子从描述症状看,尤类今之盆腔炎、输卵管炎、子宫肿瘤等导致的不孕。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在其著作中,《千金要方》有3卷、《千金翼方》有4卷专述与妇女特有或有关的疾病,因此,可以认为是至宋代出现妇科专著的奠基。在《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均将“求子”作为第一篇,可见其对不孕不育症的高度重视。在其著作中,肯定并首先提出了“凡人无子,当为夫妻俱有五劳七伤、虚羸百病所致,故有绝嗣之殃”,即女子、男子均可因劳伤、虚羸、百病导致不孕不育症,而不是仅仅责之女方;首先提出了“全不产”“断绪”分类;提出了“治之法:男子服七子散,女子服紫石门冬丸及坐药荡胞汤,无不有子也”,从“七子散治丈夫风虚目暗,精气衰少,无子,补不足”,可见,辨证是气虚且肾阳、肾精不足,故而所用大多是补肾温阳、健脾益气之药,而用于女子之朴硝荡胞汤,治“全不产”和“断绪久不产三十年者”,则基本上是养血活血、攻下祛瘀之药,服后“必下积血及冷赤脓如赤小豆汁。本为妇人子宫内有些恶物令然”,并配合有坐导药方,纳妇人阴中,亦“必下青黄冷汁”。另有用白薇丸、承泽丸、硝石大黄丸、秦椒丸等,亦多是攻补兼施,服后亦“当有所去”、“下长虫及青黄汁”等。可见是为宫中有冷血、癥瘕而设;另一方紫石门冬丸则为温肾补阳、养阴补血之药,则为虚羸宫寒而设。另有专为男子而设的庆云散,云属古代求子所用,“主丈夫阳气不足,不能施化,施化无成”,则与汉代所持男子“精气清冷”导致不育的观点相一致,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古代治疗男性不育多偏于温补。从孙思邈制定专治男性不育的方剂“七子散”和“庆云散”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以此类药物治疗男性不育。

孙思邈是最早应用灸法治疗绝子、绝嗣不生。有“绝子,灸然谷五十壮”、“绝嗣不生,胞门闭塞,灸关元三十壮报之”、“妇人绝嗣不生,灸气门穴。在关元旁三寸各百壮”、“妇人子脏闭塞不受精,疼,灸胞门五十壮”、“妇人绝嗣不生,漏赤白,灸泉门十壮,三报之”等记载,可见灸疗法在不孕不育症的应用,已十分广泛。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所提出的优生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认为最佳的媾精时间是夜半,其次是夜半后,此时媾精易成孕,所孕胎儿质较优。

他又从年月节律的角度提出了诸多媾精不利因素的避禁。如曰:“交会者,当避丙丁日(火日、夏日)及弦(阴历初七、八和二十二、二十三日)、望(阴历十五日)、晦(阴历月终)、朔(阴历初一)、大风、大雨、大雾、大寒、大暑、雷电霹雳、天地晦冥、日月薄蚀、虹蜕地动。”认为此时媾精,不利优生,这种按生物节律时间媾精的观点,与现代科学颇多一致。

唐代的本草首次出现以功效作为药物分类的依据,依次介绍具有相同功效的药物,如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具有药典性质的《新修本草》中,就有治无子功效之目,其下列有紫石英、阳起石、桑螵蛸、秦皮、石钟乳、紫葳、艾叶、卷柏等八味,是当时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现代研究紫石英有较好的促排卵功效。

宋金元时期,由于当时特别是宋代皇帝对医药的重视,不仅皇帝亲自敕撰医方、本草,设翰林医官,还成立校正医书局、和剂局等机构,使中医药的发展又出现一个新高峰--又一次的理论总结。而妇产科在唐代发展的基础上,正式独立成科。宋代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局所设九科中,产科为其中之一,是妇产科独立成科的标志。当时产科是包括妇科在内的。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齐仲甫著《女科百问》、《产宝杂录》,郭稽中著《妇人产育保庆集》《妇人方》,陈素庵著《陈秘兰妇科》《妇科医要》、《陈素庵妇科补解》,杜荍对《产育宝庆集》作了附益,冀致君作《校附产育宝庆集》,严用和著《校正郭稽中产后二十一论治》与《校正时贤胎前十八论治》等。

宋代在妇产科方面影响最深、成就最大、内容最完备的专著,当首推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内设“求嗣门”。《妇人大全良方》继承了易学和《内经》学术思想,在“胎教门”中指出:“天地者,形之大也;阴阳者,气之大也。惟形与气相资而立,未始偏废。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天地阴阳之形气寓焉。语七八之数,七,少阳也;八,少阴也,相感而流通。故女子二七而天癸至,男子二八天癸至,则以阴阳交合而兆始故也。”

同类推荐
  • 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本书主要面向基层医务人员,是一本全面介绍最新西医综合治疗方法的大型实用参考书。本书根据基层医疗单位和基层医务人员的特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详尽介绍了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方药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按压经穴疗法、灸疗法、拔罐疗法、穴位贴敷疗法、刮痧疗法、针刺疗法、手足按摩疗法、饮食疗法等简便、实用、高效的治疗法;下篇详细阐述了各种疾病的现代西医综合治疗的主要方法。每种疾病都有全面详细的治疗方案,尤其突出每一治疗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诊疗时参照使用。
  • 风湿病中医诊治手册

    风湿病中医诊治手册

    本书重点阐述了26种风湿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食疗、针灸治疗、康复、中西医综合治疗经验及体会,预防、护理、预后及现代临床研究等。
  • 中医脏腑辨证速记手册

    中医脏腑辨证速记手册

    本书按心、肝、肺、脾、肾五脏而分类,先介绍脏器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再配以各脏器的生理病理图,使读者能够根据症状迅速辨明、定位至何脏何腑。
  •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本书主要介绍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人体解剖、诊断等,有助于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本书适合医生及医学生使用。
  • 常见急症中西医诊治手册

    常见急症中西医诊治手册

    本书从急诊常见临床症状出发,以中西医诊断及鉴别诊断为线索,系统介绍了临床上常见的急诊症状、危重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其中包括各种症状的概述、诊断思路、步骤方法,中西医治疗原则及简便方剂。并概括介绍了重症监测技术,包含较新的理论和诊疗技术。
热门推荐
  • 三生烟火,换一世迷离

    三生烟火,换一世迷离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一曲红尘,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我用一世摇曳换你三世平安
  • 百年换一世

    百年换一世

    300年换家人一世平安,100年还她一世安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都市女帝

    重生都市女帝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杀之。毫不相干的两个世界,一个居住社会底层心如死灰,一个豪门世家物质优渥,当她死去,她来代替。异能、空间、军界、鉴宝,爽翻天。一朝,天地失色。
  • 无上圣殿

    无上圣殿

    这里,势力如繁星一般众多,弱肉强食的法则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那紫云之国,一代女皇,倾国倾城,屹立于亿万人之巅,掌控天下生死。而在那小小的城镇里,一名为许叶的少年,遥望着广场之上美貌与威严共存的女皇雕像时,他的心中,一股凌云壮志之情顿时萌生:“尊敬的女皇陛下,终有一日,我会超越你,让你臣服。”
  • 心流术

    心流术

    每个长大的人都带着心灵枷锁,限制着他的成长。世上存在着“心流师”,他们可以使用心流术帮助别人“解锁”,使人获得重生。一些天赋异禀者因而得以腾飞。当然,心流术只是一个工具,拿在不同的人手上有不同的用法。而世上的各路势力利益纠葛错综复杂。这是一个围绕心流术展开的故事。
  • 始觉夏意深

    始觉夏意深

    沈妈妈生沈放舟的时候明妈妈去帮忙,热心肠的明夏也决定帮一把,提前一个月降生了。于是两人开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伪龙凤胎生活
  • 三言二拍-二刻拍案惊奇一

    三言二拍-二刻拍案惊奇一

    《二刻拍案惊奇》共有作品40篇,但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拍案惊奇》同卷篇目相同,卷四十《宋公明闹元宵杂剧》系杂剧,故实有小说38篇。《二刻拍案惊奇》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形式,描写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概括地说,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爱情婚姻和两性关系;二、表现封建官吏的思想行为;三、表现商人生活。
  • 让孩子一生难忘的36件事

    让孩子一生难忘的36件事

    本书通过选取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他们影响深远的36件事,展现孩子当时的心理状态,帮助父母了解孩子成长的心理诉求,同时帮助孩子迈出成长的第一步,摆脱成长的烦恼,使孩子度过快乐,难忘的童年。
  • 第一女尊倾世小仙医

    第一女尊倾世小仙医

    她是洛青萧,她没有父亲,她是边城里人人口中的“怪物”。却有着起死回生之术,当危机来临,十二岁的她如何虎口逃生,又如何一步步步入强者之途?黑暗与光明的角逐,一触即发。他是家族的弃儿,六岁那年遇到那个冷情的男人,他以为自己到了天堂,结果只是到了另一个炼狱。他在炼狱中挣扎成长,一心只为毁掉那个地方。——————————————————————他说:“你以后不要再哭了。”他说:“没有人可以欺负你。”他说:“你救了我一命,那么,我将自己赔给你。”——————是一本女追男的玄幻文,男主超别扭,看我们小萧萧如何一步步把他扑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