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304000000009

第9章 散文欣赏百家谈

漫谈散文

季羡林

对于散文,我有偏爱,又有偏见。为什么有偏爱呢?我觉得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散文最能得心应手,灵活圆通。而偏见又何来呢?我对散文的看法和写法不同于绝大多数的人而已。

我没有读过《文学概论》一类的书籍,我不知道,专家们怎样界定散文的内涵和外延。我个人觉得,“散文”这个词儿是颇为模糊的。最广义的散文,指与诗歌对立的一种不用韵又没有节奏的文体。再窄狭一点,就是指与骈文相对的、不用四六体的文体。更窄狭一点,就是指与随笔、小品文、杂文等名称混用的一种出现比较晚的文体。英文称之为“essay”或“familiar essay”,法文叫“essai”,德文是“essay”,显然是一个字,但是这些洋字也消除不了我的困惑。查一查字典,译法有多种。法国蒙田的essai,中国译为“随笔”,英文的familiar essay译为“散文”或“随笔”,或“小品文”。中国明末的公安派或竟陵派的散文,过去则多称之为“小品”。我堕入了五里雾中。

子曰:“必也正名乎!”这个名,我正不了。我只好“王顾左右而言他”。中国是世界上散文第一大国,这决不是“王婆卖瓜”,是必须承认的事实。在西欧和亚洲国家中,情况也有分歧。英国散文名家辈出,灿若列星。德国则相形见绌,散文家寥若晨星。印度古代,说理的散文是有的,抒情的则如凤毛麟角。世上万事万物有果必有因。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呢?我一时还说不清楚,只能说,这与民族性颇有关联。再进一步,我就穷辞了。

这且不去管它,我只谈我们这个散文大国的情况,而且重点放在眼前的情况上。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文学范围内,改文言为白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七十多年以来,中国文学创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据我个人的看法,各种体裁间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小说,包括长篇、中篇和短篇,以及戏剧,在形式上完全西化了。这是福?是祸?我还没见到有专家讨论过。我个人的看法是,现在的长篇小说的形式,很难说较之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有什么优越之处。戏剧亦然,不必具论。至于新诗,我则认为是一个失败。至今人们对诗也没能找到一个形式。既然叫诗,则必有诗的形式,否则可另立专名,何必叫诗?在专家们眼中,我这种对诗的见解只能算是幼儿园的水平,太平淡低下了。然而我却认为,真理往往就存在于平淡低下中。你们那些恍兮惚兮高深玄妙的理论“只堪自怡悦”,对于我却是“只等秋风过耳边”了。

这些先不去讲它,只谈散文。简短地说,我认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坛上最成功的是白话散文。个中原因不难揣摩。中国有悠久雄厚的散文写作传统,所谓经、史、子、集四库中都有极为优秀的散文,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无法攀比。散文又没有固定的形式。于是作者如林,佳作如云,有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旧日士子能背诵几十篇上百篇散文者,并非罕事,实如家常便饭。“五四”以后,只需将文言改为白话,或抒情,或叙事,稍有文采,便成佳作。窃以为,散文之所以能独步文坛,良有以也。

但是,白话散文的创作有没有问题呢?有的。或者甚至可以说还不少。常读到一些散文家的论调,说什么:“散文的窍诀就在一个‘散’字。”“散”字,松松散散之谓也。又有人说:“随笔的关键就在一个‘随’字。”“随”者,随随便便之谓也。他们的意思非常清楚:写散文、随笔,可以随便写来,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愿意下笔就下笔,愿意收住就收住。不用构思,不用推敲。有些作者自己有时也感到单调与贫乏,想弄点新鲜花样,但由于腹笥贫瘠,读书不多,于是就生造词汇,生造句法,企图以标新立异来济自己的贫乏。结果往往是,虽然自我感觉良好,可是读者偏不买你的账,奈之何哉!读这样的散文,就好像吃搀上沙子的米饭,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进退两难,啼笑皆非。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文章没有市场,正相反,很多这样的文章堂而皇之地刊登在全国性的报刊上。我回天无力,只有徒唤奈何了。

要想追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并不困难。世界上就有那么一些人,总想走捷径,总想少劳多获,甚至不劳而获。中国古代的散文,他们读得不多,甚至可能并不读;外国的优秀散文,同他们更是风马牛不相及。而自己又偏想出点风头,露一两手。于是就出现了上面提到的那样非驴非马的文章。

我在上面提到我对散文有偏见,又几次说到“优秀的散文”,我的用意何在呢?偏见就在“优秀”二字上。原来我心目中的优秀散文,不是最广义的散文,也不是“再窄狭一点”的散文,而是“更窄狭一点”的那一种。即使在这个更窄狭的范围之内,我还有更窄狭的偏见。我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即使是叙事文,也必有点抒情的意味,平铺直叙者为我所不取。《史记》中许多《列传》,本来都是叙事的,但是,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片悲愤之情,我称之为散文中的上品。贾谊的《过秦论》,苏东坡的《范增论》、《留侯论》等等,虽似无情可抒,然而却文采斐然,情即蕴涵其中,我也认为是散文上品。

这样的散文精品,我已经读了七十多年了,其中有很多篇我能够从头到尾地背诵。每一背诵,甚至仅背诵其中的片段,都能给我以绝大的美感享受。如饮佳茗,香留舌本;如对良友,意寄胸中。如果真有“三月不知肉味”的话,我即是也。从高中直到大学,我读了不少英国的散文佳品,文字不同,心志各异。但是,仔细玩味,中英又确有相通之处:写重大事件而不觉其重,状身边琐事而不觉其轻;娓娓动听,异趣横生;读罢掩卷,韵味无穷。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至于六七十年来中国并世的散文作家,我也读了不少他们的作品。虽然笼统称之为“百花齐放”,其实有成就者何止百家。他们各有自己的特色,各有自己的风格,合在一起看,直如一个姹紫嫣红的大花园,给“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坛增添了无量光彩。留给我印象最深刻最鲜明的有鲁迅的沉郁雄浑,冰心的灵秀玲珑,朱自清的淳朴淡泊,沈从文的轻灵美妙,杨朔的镂金错彩,丰子恺的厚重平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至于其余诸家,各有千秋,我不敢赞一词矣。

综观古今中外各名家的散文或随笔,既不见“散”,也不是“随”。它们多半是结构谨严之作,绝不是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的轻率产品。蒙田的《随笔》,确给人以率意而行的印象。我个人认为,在思想内容方面,蒙田是极其深刻的,但在艺术性方面,他却是不足法的。与其说蒙田是一个散文家,不如说他是一个哲学家或思想家。

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玩味和体会,我发现中国古代优秀的散文家,没有哪一个是“散”的,是“随”的。正相反,他们大都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简练描摩,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工夫。文章写成后,读起来虽然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实际上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空口无凭,有文为证。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流传千古的名篇,脍炙人口,无人不晓。通篇用“也”字句,其苦心经营之迹,昭然可见。像这样的名篇还可以举出一些来,我现在不再列举,请读者自己去举一反三吧。

在文章的结构方面,最重要的是开头和结尾。在这一点上,诗文皆然,细心的读者不难自己去体会。而且我相信,他们都已经有了足够的体会了。要举例子,那真是不胜枚举。我只举几个大家熟知的。欧阳修的《相州昼锦堂记》开头几句话是:“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据一本古代笔记上的记载,原稿并没有。欧阳修经过了长时间的推敲考虑,把原稿派人送走。但他突然心血来潮,觉得还不够妥善,立即又派人快马加鞭,把原稿追了回来,加上了这几句话,然后再送走,心里才得到了安宁。由此可见,欧阳修是多么重视文章的开头。从这一件小事中,后代读者可以悟出很多写文章之法,这就绝非一件小事了。这几句话的诀窍何在呢?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开头有雷霆万钧的势头,有笼罩全篇的力量,读者一开始读就感受到它的威力,有如高屋建瓴,再读下去,就一泻千里了。文章开头之重要,焉能小视哉!这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不能篇篇如此。纵观古人文章的开头,还能找出很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提纲挚领,如韩愈《原道》之“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有的平缓,如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之“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有的陡峭,如杜牧《阿房宫赋》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类型还多得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一列举。读者如能仔细观察,仔细玩味,必有所得,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谈到结尾,姑以诗为例,因为在诗歌中,结尾的重要性更明晰可辨。杜甫的《望岳》最后两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钱起的《赋得湘灵鼓瑟》的最终两句是:“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杜甫的《赠卫八处士》的最后两句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的《缚鸡行》的最后两句是:“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这样的例子更是举不完的。诗文相通,散文的例子,读者可以自己去体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并不难理解。在中国古代,抒情的文或诗,都贵在含蓄,贵在言有尽而意无穷,如食橄榄,贵在留有余味,在文章结尾处,把读者的心带向悠远,带向缥缈,带向一个无法言传的意境。我不敢说,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都是这样。但是,文章之作,其道多端;运用之妙,在乎一心。我上面讲的情况,是广大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我对这一点是深信不疑的。

“你不是在宣扬八股吗?”我仿佛听到有人这样责难了。我敬谨答曰:“是的,亲爱的先生!我正是在讲八股,而且是有意这样做的。”同世上的万事万物一样,八股也要一分为二的。从内容上来看,它是“代圣人立言”,陈腐枯燥,在所难免。这是毫不足法的。但是,从布局结构上来看,却颇有可取之处。它讲究逻辑,要求均衡,避免重复,禁绝拖拉。这是它的优点。有人讲,清代桐城派的文章,曾经风靡一时,在结构布局方面,曾受到八股文的影响。这个意见极有见地。如果今天中国文坛上的某一些散文作家——其实并不限于散文作家——学一点八股文,会对他们有好处的。

我在上面啰啰唆唆写了那么一大篇,其用意其实是颇为简单的。我只不过是根据自己六十来年的经验与体会,告诫大家,写散文虽然不能说是“难于上青天”,但也绝非轻而易行,应当经过一番磨炼,下过一番苦功,才能有所成,绝不可掉以轻心,率尔操觚。

综观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优秀散文,以及外国的优秀散文,篇篇风格不同。散文读者的爱好也会人人不同,我绝不敢要求人人都一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仅就我个人而论,我理想的散文是淳朴而不乏味,流利而不油滑,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我还认为,散文最忌平板。现在有一些作家的文章,写得规规矩矩,没有任何语法错误,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是毫无问题的。但是读起来总觉得平淡无味,是好的教材资料,却绝非好的文学作品。我个人觉得,文学最忌单调平板,必须有波涛起伏,曲折幽隐,才能有味。有时可以采用点文言辞藻,外国句法;也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俚语俗话,增添那么一点苦涩之味,以避免平淡无味。我甚至于想用谱乐谱的手法来写散文,围绕着一个主旋律,添上一些次要的旋律;主旋律可以多次出现,形式稍加改变,目的只想在复杂中见统一,在跌宕中见均衡,从而调动起读者的趣味,得到更深更高的美感享受。有这样有节奏有韵律的文字,再充之以真情实感,必能感人至深,这是我坚定的信念。

我知道,我这种意见绝不是每个作家都同意的。风格如人,各人有各人的风格,绝不能强求统一。因此我才说:这是我的偏见。说“偏见”,是代他人立言。代他人立言,比代圣人立言还要困难。我自己则认为这是正见,否则绝决不会这样刺刺不休地来论证。我相信,大千世界,文章林林总总,争鸣何止百家!如蒙海涵,容我这个偏见也占一席之地,则我必将感激涕零之至矣。

谈散文

冰心

我很喜欢读散文,也很喜欢写散文。

我之所以喜欢写散文,也是因为我对于其他的文学形式,如同诗歌、戏剧等等的艺术修养不足,写起来比较吃力。散文就比较自由,很容易拿来抒写自己当地当时的观感,轻快灵活,可长可短。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像光辉灿烂的朝云晚霞一般,色彩和形状瞬息万变,刚低下头写几句,抬起头来就已经面目全新!要多快好省地反映时代新事物,我觉得就非多写散文不可。

散文虽然没有形式规格的束缚,范围又广,但一篇真正好的散文,却不是常常可以写出,也不是常常可以看到的。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里教导我们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我的体会是我们对所反映的事物,必须有认识,有感情,了解其中曲折复杂的道路。对于事物的善恶美丑的衡量,必须有政治标准。眼光正确,爱憎分明,情文相生,写出来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就会生动有力,就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我曾读过不少精彩的散文,如《志愿军一日》、《革命回忆录》、《党委书记手记》等等。写这些文章的人都不是作家,但他们都是在革命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战线上,和人民大众沐雨栉风、同甘共苦的人物。他们的经验是那么宝贵,回忆是那么甜蜜,写出来字字出自心坎,真挚自然,充满了鼓舞人教育人的力量。

从这些文章看来,我觉得只要有斗争经验,有真挚感情,有相当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来写散文。实际上,散文不比其他的文学形式,能够动笔的人,大家天天都在写,学生写作文,干部写报告作总结……我们天天都在写日记,写信,这其中就会有杂感,有书评,有游记,有政论……问题是思想是不是正确,写作技术是不是高明。政治立场正确了,写作技术是比较容易得到的。我国是个有散文传统的国家,古代的散文可以借鉴的,真是浩如烟海,只要能分辨出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读古人书是有益的。近代的精彩散文也不在少数,鲁迅先生的杂文不必说了。嬉笑怒骂,痛快淋漓,在深刻锋利上是独树一帜的。当代的散文作者,如刘白羽、吴晗、魏巍、杨朔、郭风等,也各有他们自己的风格,报刊上常有他们的文章,都可以借鉴。总之,对新时代、新社会和自己的工作有热情的人,一定有想说的话,想写的文章。常常写,常常看,熟能生巧,技术上一定会有不断的进步。我们的时代,风云际会,事事要人写,大家也想写,只要多写散文,写好散文,我们不但能把祖国优秀的散文传统继承下来,还能在散文历史上放一个空前的异彩。

同类推荐
  • 充实青少年的100个中华成语故事

    充实青少年的100个中华成语故事

    《促进青少年的千万个成长故事》一书,在故事的海洋中,为你精心挑选了若干个精彩故事,它们或睿智、或感人、或生动,它们将会在你人生的航程上,点燃你的心灵之灯,开启你的智慧之门,使你成功地迈入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
  •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素质培养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素质培养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套丛书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及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实用工具书。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篆刻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篆刻

    篆刻是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工艺美术。由于印文主要用篆书,工艺流程又是先写后刻,故称“篆刻”。其成品的功用在于“盖印”,故又称“玺印”或“印章”。专门研究这方面的学问,称为“篆刻学”或“印学”。
  • 满天飞沙

    满天飞沙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成长过程中应受到各方面的特殊保护;同时,青少年自身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一些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对于防范自然灾害来说,居安思危才能处变不惊,防患未然才能游刃有余。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树立防范意识,知道防范的方法,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本书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常见的自然灾害的防范常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同学们如何面对突然的灾难,保持冷静、勇敢,及时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 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参加猜谜俱乐部

    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参加猜谜俱乐部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热门推荐
  • 末世满满的正能量

    末世满满的正能量

    重活一世的黑暗之王,在这一世他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好好做一个好人?!面对失足少女怎么办?来!快到本王怀里来!面对落难天才怎么办?来1快到本王怀里来!。。。。。。。
  • 莫名变异

    莫名变异

    外星人降落在雪地上,吃了白雪后,人类变异成了野人般的雪怪。雪怪肆虐,到处掠夺带来灾难。外星人吓得挪了窝,然挪窝一次又一次,最终还是没躲避雪怪!自始至终他们都不知雪怪是他们带来的,更不知道这个世界的灾难也是他们带来的……
  • 拥抱星海

    拥抱星海

    一名高中生安逐星,八岁父亲离世,母亲靠着一个早点铺子将她拉扯大,却在十六岁时,看到了死去的八年的父亲,他告诉安逐星,“他们”一直在监视着安逐星……他回来只为护她安好……
  • 死路不通

    死路不通

    长生愿灭,求死亦不可得。死路不通,生门渺茫,何处是终途?
  • 穿西之复仇紫藤

    穿西之复仇紫藤

    “葳,你杀了我,我要复仇....”瑶瑶拼尽最后的力气说道。“瑶瑶,是你,我恢复记忆了,你原谅我好吗?”葳恳求道。“叶冰瑶,为什么sky哥哥老是偏向你,我哪里不如你,我一点要将你千刀万剐!!”怜美生气地吼道。[在这个番外穿西里,究竟会发生什么呢?葳瑶怜三人发生了什么?他们三个的结局是什么呢?](大家好,我是小编,这是小编第一次写小说,写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关照,谢谢大家看小编的小说)
  • 村姑翻身记

    村姑翻身记

    毛妹子,姓毛名妹子。村姑一名,年纪23岁,嫁给同村张家张狗儿为妻,以种地为生。长的和张狗儿一般高大,圆腰粗腿大屁股,据说是能生儿子的身材。这么个粗俗的村姑杠上了简家大庄主简默笙这个极品男。发泼、耍赖、打骂,毛妹子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又恰到好处。可怜的简默笙就这样被毛妹子吃干抹净还要帮忙收拾残局。
  • 忍界大陆I超影之路

    忍界大陆I超影之路

    一个高冷、冷漠的主角是一个孤儿,因自己的降生而导致家族遭灭顶之灾,在得知家族灭绝后,主角开始痛恨自己,后因遇到良师益友而慢慢改变自己,且凭借自己先天天赋和后天努力成为超影的故事。
  • 科技城十日游-邂逅孟德尔花园(插图版)

    科技城十日游-邂逅孟德尔花园(插图版)

    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脑袋依旧昏昏沉沉的。昨天在做现代科技文阅读训练题的时候,遇到了两句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龙的后代仍然是龙,凤的后代仍然是凤呢?为什么龙和龙、凤和凤又不完全相同呢?”就这么反复思考着,我居然失眠了大半夜。
  • 辰情往事

    辰情往事

    未瞑,死而未瞑。宁柠不断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和秦与弦永远在一起……可她最后放弃了,她只希望他能够永远忘了她……她心里清楚的明白她不可能再与秦与弦在一起了。同时,她也在内心不断祈祷不要遇到他……可最后,为什么相似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 地球的三灾九劫

    地球的三灾九劫

    什么?地球也有三灾九劫?当然有!不过,灾劫的背后,也伴随着灵气复苏及各种机缘。是灾劫,更是机遇。神秘的域外生物入侵,新世界的序幕缓缓拉开!同学聚会,海边露营,本是撩骚的美好时刻,可是,璀璨星空下,诡谲莫测的精神生物(域外天魔)悄然降临。……嗯,还有个特不正经的系统